千克和克.docx
- 文档编号:26427874
- 上传时间:2023-06-19
- 格式:DOCX
- 页数:13
- 大小:27.45KB
千克和克.docx
《千克和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千克和克.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千克和克
“认识千克”课时教学计划
江苏省海门师范附属小学蔡东华
施教日期年月日
教学内容
二(上)第28页的例1、第29~30页的“试一试”及“想想做做”。
共几课时
3
课型
新授
第几课时
1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生活情境中,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通过看一看、称一称、拎一拎、数一数、说一说等活动,初步建立1千克的质量观念。
2.结合实际问题,使学生初步掌握用秤称物体质量的方法,并在此过程中不断丰富对一些常见物体轻重的感知,从而进行简单的估测,逐步提高估算能力。
3.在实践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从而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
难点
重点:
使学生建立1千克的质量概念,估计出一些物品大约有多重。
难点:
使学生建立1千克的质量概念。
教学资源
学情分析:
虽然质量单位千克是一个全新的知识点,但在日常生活中,学生经常会接触到有关的质量问题,潜移默化间积累了一定的感性经验,为接受新知、理解新知奠定了较为厚实的基础。
教材分析:
教材在提供比较轻重的情境中,激活学生的已有经验,引出用手掂、借助工具比较(用秤称)两种方法,帮助学生认识秤,了解用秤称物品质量的同时,初步认识1千克。
教学准备:
学生:
每组带好一包1千克重的红枣,一包差不多大小的膨化食品,一些米和鸡蛋。
教师:
课件、台秤、食品包装袋。
学程设计
导航策略
修改调整
一、引入(预设:
2分钟)
猜一猜:
哪一盒重?
哪一盒轻?
为什么?
①大小不同的两盒物品。
(大的重,小的轻)
②大小相近的两盒物品。
(小的重,大的轻)
掂一掂:
分小组掂一掂红枣和膨化食品,感悟哪袋重?
哪袋轻?
并说一说。
二、自学例1。
(预设:
20分钟)
(一)认识千克
1.导学单1:
(时间:
3分钟)
自学书本第29页“试一试”以上的部分,自己试着口答28页上的问题。
2.小组交流。
交流内容
①称一般物体有多重,通常用什么作单位?
用什么符号表示?
②在左面台秤的秤面上看到了什么?
右面台秤的秤面上指针指着数字几?
表示什么呢?
③在秤面上指一指2千克、3千克和5千克。
3.全班交流。
哪些问题小组里还有疑问的或有争议?
给予适当点拨。
(二)建立1千克概念。
1.导学单2:
(时间:
5分钟)
小组合作:
①称一称、拎一拎1千克的大米。
②边数边称出1千克的数学书大约有几本。
③边数边称出1千克的鸡蛋大约有几个。
2.全班交流。
①为什么同样是1千克的鸡蛋,但每组数出的个数有些差别呢?
②想一想:
1千克鸡蛋约有17个,照这样计算,2千克鸡蛋约有几个?
(三)感受几千克。
1.称一称你书包大约多少千克?
2.拿出或放进一些物品,使称出的结果大约是2千克,并拎一拎。
三、分层练习。
(预设10分钟)
(一)适应练习。
1.完成第29页“想想做做”第1题。
思考:
下面袋里的食品各有多少千克?
净含量是什么意思?
如果把这袋盐水鸭放在台秤上称,指针是不是就指着1千克上呢?
为什么?
2.完成第29页“想想做做”第2题。
(二)比较项练习。
完成第29页“想想做做”第3题。
(三)创编练习。
1.判断。
(1)1千克铁比1千克棉花重。
()
(2)1只乒乓球约重2千克。
()
(3)1千克=1公斤。
()
(4)2袋奶粉约重1千克。
()
2.口答:
1袋大米100千克,倒出一部分后还剩76千克,倒出了多少千克?
四、课堂作业。
(预设8分钟)
1.《补充习题》P30第2、3、4、5、6、7题。
2.提高题:
有甲、乙两箱苹果,如果从甲箱中拿出6千克苹果放入乙箱中,那么两箱苹果就一样重。
原来甲箱中的苹果比乙箱中的重多少千克?
五、家庭作业。
1.书本第30页“想想做做”第4题,
阅读“你知道吗”。
2.《课课练》第22页一、二、三及“拓展应用”。
→引导:
有时光凭眼睛看,看不出来,有没有什么办法可以知道呢?
(板书:
掂一掂)指出:
这种方法简单又方便。
→指出:
在数学上,一般把物品的重量称为质量。
(板书:
质量)要准确知道物品究竟有多重就要用秤称一称。
(板书:
称一称)
→学生自学时,教师巡视,参与学生的自主学习。
→交流要求:
认真倾听,轮换着说,有不同想法的及时补充。
→导学要点:
1.kg是千克的符号,称一般物体的重量时,通常用千克做单位,千克又叫公斤。
2.用秤称物体的重量时,秤面上的指针指着几,就表示这个物体重几千克。
追问:
你能看出这台秤最多可以称多重的物体吗?
→学生活动时,教师巡视,参与学生的自主学习。
→导学要点:
同样1千克鸡蛋,鸡蛋越小个数越多,鸡蛋越大个数越小。
→专家建议:
一年级至三年级的学生,书包重量最好不要超过2.5千克;四年级至六年级的学生不要超过3.5千克,否则会影响骨骼的发育。
→点拨:
1.指出:
好多物品的包装袋上都标出了该物品的质量,所以要知道物品的重量,除了掂一掂、称一称,有时还可以直接看标注。
(板书:
看标注)
2.载重量是指能负担的重量。
同时进行安全教育。
→指出:
生活中我们再称一些蔬菜水果或其他东西时,往往不能得到整千克数,这时我们就可以用“大约几千克”来表示。
引伸:
根据图中的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指出:
要正确运用单位。
→点拨:
求部分数用减法。
→校对作业,分析典型错例,统计正确率,错误的订正。
全对的做“提高题”。
【教后反思】
“认识克”课时教学计划
江苏省海门师范附属小学姚菲菲
施教日期年月日
教学内容
三(上)第31-32页的例题、试一试及想想做做的1—6题
共几课时
3
课型
新授
第几课时
2
教学目标
1.创设具体的生活情境,让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初步建立“克很轻”的质量观念。
2.知道克与千克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估测,逐步提高估算能力。
3.在活动中使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教学重点
难点
重点:
在实际操作中充分感知,建立克的质量观念。
难点:
能够正确进行单位间的换算,选用恰当的质量单位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资源
学情分析:
虽然质量单位“克”是一个全新的知识点,但在前一课的学习中,学生已经了解了质量单位“千克”,并且在平时的生活中,也初步感受过“比千克更轻的物体”这样的生活经验,潜移默化间积累了一定的感性经验,为接受新知、理解新知奠定了较为厚实的基础。
教材分析:
这部分内容主要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认识克以及千克与克的关系。
教学准备:
学生:
黄豆、不同面值的硬币、一小袋盐。
教师:
课件、电子称。
学程设计
导航策略
修改调整
一、导入。
(预设2分钟)
1.猜一猜:
一包膨化食品比1千克重还是比1千克轻?
说说你的理由。
2.明确本课的学习内容和目标。
二、自学例2。
(预设20分钟)
(一)、认识克
1.导学单1:
(时间3分钟)
自学书本第31页称黄豆以上的部分,试着说说不同面值的硬币大约各重多少克,再分别掂一掂。
2.小组交流。
交流内容:
①称比较轻的物品,常用什么做单位?
用什么符号表示?
②称比较轻的物品一般会用什么工具?
③2分硬币重多少克?
1角硬币呢?
1元硬币呢?
3.全班交流
如遇有争议的,适当点拨。
(二)建立一克的概念
1.导学单2:
(时间5分钟)
小组合作:
用电子称称出10克黄豆。
①称一称:
称出10克的黄豆
②数一数:
10克黄豆有多少粒?
③算一算:
1克黄豆有多少粒?
④掂一掂:
1克黄豆的重量。
2.全班交流:
①10克黄豆有()粒,1克黄豆大约有几粒,为什么用“大约”?
因为黄豆有大有小。
②1克花生大约有几粒?
你是怎么思考的?
(三)感受几克
称一称数学书大约有多少克,再称一称文具盒大约有多少克。
分别用手掂一掂。
(四)探索千克与克的关系
明确题意,2袋盐的重量是多少?
可以用1千克表示,也可以用1000克表示。
所以得出结论:
1千克=1000克,并掌握读法。
三、分层练习。
(预设8分钟)
(一)适应练习
1.“想想做做”第1题
进一步认识包装袋上的标注“净含量”。
2.“想想做做”第2题
说说如何读出来的。
3.“想想做做”第3题
说说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比1克重,比1克轻的物体有哪些?
(二)比较练习
1.“想想做做”第4题
交流换算时怎么想的?
2.“想想做做”第5题
小组合作称出5克盐,看看有多少。
3.“想想做做”第6题
观察图意进行解答,交流自己的方法。
(三)创编练习
1.填空:
(1)一枚2分硬币重1克,5枚2分硬币重()克.
(2)一袋洗衣粉重500克,2袋洗衣粉重()克,是()千克.
2.判断:
(1)一瓶墨汁重260千克.()
(2)一个西红柿重230克.()
(3)1千克棉花比1000克铁轻.()
四、课堂作业(预设10分钟)
1.《补充习题》第32页第2~8题。
2.提高题:
一瓶矿泉水连瓶重600克,倒去一半后连瓶重310克,瓶子重多少克?
五、家庭作业
1.阅读书本第33页“你知道吗”。
2.完成《课课练》第23页全部。
→引导:
先称一称,再看一看,你有什么发现?
→学生自学时,教师巡视,参与学生的自主学习。
→交流要求:
认真倾听,轮换着说,有不同想法的及时补充。
→导学要点:
1、在称比较轻的物品时,我们常用克作单位,写作g。
(板书克g)
2、在称比较轻的物品时一般会用小型电子称。
3、只有2分硬币大约重1克。
说说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大约重1克?
→学生活动时,教师巡视,参与学生的自主学习。
→导学要点:
同样1克豆,黄豆越小个数越多,花生越大个数越小。
→点拨:
在我们生活中,还有许多物品大约重1克,我们课后可以搜集一些,再和同学交流。
同学们能估一估这本数学书重多少克吗?
动手称一称。
→点拨:
一包盐重500克,两包盐是多少克?
我们称一称是多少千克呢?
(板书:
1千克=1000克)指导读法。
→指出:
要知道物品的重量,最方便的就是直接看标注。
→点拨:
我们用克为单位的台秤,也能称出这些物品的重量,你能看着图说说橘子和甜瓜各重多少克吗?
→指出:
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的重量是以克为单位的?
→指出:
说说千克与克之间是如何换算的。
→专家建议:
健康成人每天盐的摄入量以最好不要超过5克为宜,否则会影响身体健康。
→点拨:
你知道杯子里的水有多重吗?
你是怎么想的?
→指出:
要正确进行计算和换算。
→指出:
要正确运用单位。
→校对作业,分析典型错例,统计正确率,错误的订正。
全对的做“提高题”。
【教后反思】
“练习五”课时教学计划
江苏省海门师范附属小学蔡东华
施教日期年月日
教学内容
二(上)第34~35页第1~7题、思考题及“你知道吗”。
共几课时
3
课型
练习
第几课时
3
教学目标
1.巩固已初步建立的千克和克的概念,熟练掌握千克与克之间的互化,体验这些单位在生活中的应用。
2.学会灵活、合理地选择方法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3.继续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与同学合作的态度及不怕困难的精神。
4.体验获得成功的乐趣,建立自信心。
教学重点
难点
重点:
能合理估计常见物体的重量,能正确进行千克和克之间的换算。
难点:
联系生活实际,应用千克和克,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教学资源
学情资源:
通过前面两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理解了千克和克的概念,并能运用千克和克来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并且前面布置过学生进行社会小调查,使学生对生活中质量单位的应用已经有了比较感性地认识,这些都为学生学好本课知识提供了较为有力的支撑。
教材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关于千克与克知识的综合练习,进一步感受质量单位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帮助学生进一步建立相关的质量观念。
教学准备:
教师:
课件,3个苹果和1个中等大小的西瓜。
学生:
课前称一称自己的体重是多少千克。
学程设计
导航策略
修改调整
一、知识梳理。
(预设3分钟)
1.回忆千克与克的相关知识。
2.揭示课题。
二、质疑思辨。
(预设7分钟)
1.小组交流:
有什么办法能知道这3个苹果共有多重?
(出示3个苹果)
预设:
(1)通过视觉直观判断。
(2)运用生活经验判断。
(3)提出借助工具称重。
(4)引用参照物对比判断。
2.称一称3个苹果的质量。
3.出示西瓜,估计一下它的重量比3个苹果重还是轻?
大约有多重?
让每位学生都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
预设:
(1)提出用手掂。
(2)运用生活经验判断。
(3)引用参照物对比判断。
三、分层练习。
(预设20分钟)
练习单
(一)基本练习。
完成书本第34页1、2、3题。
(二)综合练习。
在探究本上完成如下练习:
1.书本第34页第4题。
2.书本第34页第5题。
3.书本第34页第6题。
4.书本第34页第7题
(2)。
想办法验证你答案,确保做对。
(三)创编练习。
1.一辆自行车的载重量是90千克,李叔叔体重65千克,他一共买了30千克的物品,他能骑车把这些物品带回家吗?
2.
250克100克
4元2元
要买700克的饼干,你会怎样买?
四、课堂作业。
(预设10分钟)
1.《补充习题》第34~35页第2、3、4、5、6题
2.提高题:
书本第35页思考题。
五、家庭作业。
1.《课课练》第24~25页一、二及拓展题。
2.阅读书本第35页“你知道吗”。
→板书:
常用的质量单位:
千克和克,
1千克=1000克
→小结:
一个物体仅仅通过眼睛是无法了解他们的质量的,最精确的方法是用秤来称,这样我们就可以告诉别人“是多少克”。
在不用秤的情况下,我们也是可以大致了解一个物体的质量的:
可以运用手来掂称;也可以借助一些生活经验,采用一定的参照物帮助我们进行对比分析,不过因为是估计出来的重量,所以我们只能说是“大约有多少克”而不能说“就是多少克”。
→集体校对,针对有错的问进一步分析原因。
→点拨:
可以将李叔叔和货物的总重量与自行车的载重量作比较,也可以用自行车的载重量减掉李叔叔的体重后与货物重量作比较。
→点拨:
可以全部买100克包装的,也可以两种包装搭配买。
【教后反思】
Welcome!
!
!
欢迎您的下载,
资料仅供参考!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千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