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管理人性化制度.docx
- 文档编号:26427865
- 上传时间:2023-06-19
- 格式:DOCX
- 页数:9
- 大小:22.98KB
企业管理人性化制度.docx
《企业管理人性化制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企业管理人性化制度.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企业管理人性化制度
企业管理人性化制度
一、科学管理理论及其局限性
自从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泰勒创建科学管理理论以来,科学管理理论在西方一直占据着重要地位。
后来发展成为当代一个重要的管理理论流派。
主要的观点为,在管理过程中采用科学方法和数量方法解决问题的主张,侧重分析和说明管理中的科学、理性的成分和可数量化的侧面。
主要特征为2:
(1)在劳动分工的基础上,规定每个岗位的权力和责任,把这些权力和责任作为明确的规范而制度化。
(2)按照不同职位的权力大小,确定其在组织中的地位,形成有序的等级系统,以制度的形式巩固下来。
(2)明确规定职位特性以及该职位对人应有水平的要求。
(4)管理人员根据法律赋予的权力处于拥有权力的地位,原则上所有的人都服从制度规定,不是服从于某个人。
(4)管理人员在实施管理时,每个管理人员只负责特定的工作,拥有执行自己职能所必要的权力;权力要受到严格的限制,服从相关章程和制度的规定。
(6)管理者的职务是他的职业,他有固定报酬,有按才干晋升的机会,应忠于职守而不是忠于某个人。
科学管理理论的优点是:
一是个人与权力相分离,官僚制摆脱了传统组织的随机、易变、主观偏见的影响,具有比传统组织优越得多的精确性、连续性、可*性和稳定性。
二是理性精神和合理化精神的具体体现。
在典型的官僚制中,存有着一套有连续性的规章制度网,涉及组织管理过程的很多主要方面,。
它给每项工作确定了清楚的、全面的明确的要求,从而使组织运转和个人行为尽可能少地依赖个人。
三是适合工业革命以来大型企业组织的需要。
早期传统的组织过度地依赖个人和裙带关系、人身依附关系、采用任意的、主观的、多变的管理方式,不适合大型企业组织的管理的要求。
工业化以来,大型企业组织规模大、分工细、层次多,需要高度统一,有准确、连续、稳定的秩序来保证。
科学管理理论主要是通过制度规范来统一管理职工的思想和行为,在实际管理工作中“见物不见人”的现象比较突出。
甚至将人当成工具来对待,认为人是追求经济利益的经济人,忽视情感等更高层次的需求。
管理人员是工作狂,要求下属也成为工作狂,他们事必躬亲,企图控制一切且允许自己出差错,因为任何自己的差错都可能破坏自己的威信,而这恰恰是他们不能接受的。
员工往往是企业的过客,目标比较单一,或在工作上,他们让干什么干什么,让怎么干就怎么干,累人不累心,没责任没压力,苦干是我的事,巧干是领导的事,在知识方面,他们或者自己学、或者留一手,工作积极性受到一定水准的限制。
二、人性化管理理论与科学管理理论的区别
在我国企业管理的实践中,有人认为,科学管理更实用,有人认为,人性化管理更胜一筹。
事实上,二者是两种特殊而又有效的管理模式,它们在不同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产生,并且在企业管理的不同阶段分别居于主导地位,二者适时、适度的融合,才是我国企业的明智选择3。
人性化管理的核心理念当然是以人为本。
这是对以机器为本、以技术为本的科学管理理念的一大提升。
它要求管理者和员工共同实行心理与行为的彻底革命,使得企业管理从管理理念、管理制度、管理技术、管理态度直到管理效益有一个全面的转变。
这种转变将体现出人主宰自然、人是万物之灵的客观规律。
显然,人性化管理不是对科学管理的全盘否定,而是一种理性的继承,一次科学的修正。
它汲取了科学管理中的科学思想,肯定了制度在企业管理中的重大作用,同时将科学管理中颠倒的“人”与“物”再颠倒过来,让“人”始终处于原本的主导地位。
这不是简单地顺应潮流,而是坦率的尊重事实。
这种实事求是的“人本意识”+“科学精神”,是人性化管理理论对人类的卓越贡献,也是它受到普遍崇拜的根本原因。
在实际当中,因为缺乏人性化管理所导致的管理失败的教训也是为数很多的。
如象三株集团的垮掉、郑州亚细亚集团的破产、秦池酒厂的美梦破灭都证明了“家长制”、“一言堂”的集权化管理的失败。
从管理实践运作的方式看,科学管理要求通过科学、理性、量化的手段和方法,建立工作标准与操作规范,为企业管理提供一个严格的制度环境4。
当企业管理处在低水平阶段时,这种管理模式对训练员工的职业观点和技能、养成科学意识和品格、从而改进企业管理是相当有效的。
而人本管理的运作,则要求以人的主体意识空前觉醒为前提,以奉行组织内一切人的人格平等为基础,以组织内全体成员的优秀技能和敬业精神为依托,通过民主管理与参与,最终达到自我管理。
很明显,人性化管理致力于管理环境的优化;致力于员工思想的沟通与潜能的挖掘;致力于管理体系的设计与实施;致力于企业文化的塑造;同时致力于员工需求的满足。
人性化管理既是对科学管理的必然依托,又是对科学管理的自然超越。
在企业管理处于较高水平时,这是一种更为有效的管理模式。
人性化管理与科学管理的理论内涵与运作模式告诉我们:
人性化管理,是在科学管理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管理模式,它的理念因为反映了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社会现实,因而更具有先进性;但它的运作条件比之科学管理也更为严格。
即使人性化管理是所有企业管理都必须遵循的一种时代潮流,但不同企业在实施过程中,还应理论联系实际,根据本企业的具体情况,选择一种主导管理模式。
三、企业人性化管理制度化的技术构成
观点的东西只有通过实践才能转化为现实。
任何一种科学理论只有转化为现实才能实现其价值。
企业人性化管理模式的价值意蕴正是通过它的技术层面的支持得以付诸实践,在企业管理活动中产生效力,获得“经济证明”,从而达到“科学的形态”。
价值和技术、目的和手段的紧密结合构成了完整、统一的人性化管理、任何企图割裂这两者关系、厚此薄彼、顾此失彼的做法都是不可取的。
价值层面的人性化管理和技术层面的人性化管理是密不可分的,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它们的关系类似于内容和形式、目的和手段的关系5。
以上从价值层面上阐述了人性化管理的内涵和特点,那么从技术层面上看,企业的人性化管理在具体的管理实践中是如何实施的呢?
如何将观点上的人性化管理落实到现实的管理活动中呢?
基于企业管理理论和实践的成果,本文有选择性地从几个重点环节和方面展开对技术层面的企业人性化管理的考察。
1.企业管理方式的人性化
企业人性化管理有几种常用方式,分别包括情感化管理、民主化管理、文化管理等三个主要层面6。
首先,情感化管理。
情感因素是构成管理者非权力影响力的重要因素,也是影响被管理者工作主动性和效率的重要因素。
积极的情感会使人青春焕发,朝气蓬勃,有较强的工作水平和劳动效率;反之则使人行动迟缓,萎靡不振,工作状态大为下降。
情感因素影响着管理的全过程。
情感化管理,就是要注重人的内心世界,根据情感的可塑性、倾向性和稳定性等特征去实行管理,其核心是激发职工的积极性,消除职工的消极情感。
要充分发挥情感在管理中的效能,充分开发被管理者的潜能,激发其内在动力,应该遵循信任、尊重、关心的原则。
信任原则。
信任是一种最高的奖赏,也是人与人之间建立情感的基础。
其次,民主化管理。
民主化管理是企业人性化管理的重要方式。
民主是调节企业内部人际关系的重要原则,也是保证管理活动准确顺利实行的重要条件,只有当人们切切实实地管理起自己的事务,才能真正激发起对企业的归属感、命运共同感、责任感,从而尽心尽力地为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贡献力量。
专制作风的管理因为实行独断管理,与下属就没有感情交流,而下属则容易产生消极不满的情绪,甚至产生怨气和对-抗情绪。
放任自流式的管理实际上是无政府管理,一切放任群众自理,这种工作作风难以完成工作目标,管理者也没有权威性。
民主化管理实行参与管理,把管理权交给群众,鼓励他们积极表达自己的意见,有利于增强组织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使管理顺利展开。
人性化管理实践表明,实行民主管理或参与管理,一方面能够达到改善组织与其成员的关系、提升士气、缓解抵触情绪的目的;另一方面,它还能够开发员工的潜力,成为改善个人和企业绩效的一种方式。
最后,文化管理。
从一定意义上一说现代企业人性化管理正在逐步演化为一种文化管理。
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企业文化管理热潮足以为证。
企业管理发展中出现的这种现象愈来愈引起企业管理专家的重视。
文化概念具有差异性,企业管理中所谓的文化一般是指系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行为准则以及使个人行为能为集体所接受的共同标准、规范和模式的总和。
企业文化是以企业整体价值观为核心的行为规范的总和,包括企业形象、规章制度、行为准则、经营理念、道德规范、文化生活、企业精神、价值标准、管理哲学等6。
以上五种企业人性化管理方式由浅入深,层层推动,构成现代企业人性化管理手段的“套路组合”。
企业管理者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应该注意结合企业自身特点,灵活地、创造性地加以使用,在企业管理实践中持续丰富和完善企业人性化管理的方式。
2.企业管理组织结构的人性化长期以来,企业管理组织结构的设置都是按管理职能设置管理部门,按管理的幅度划分管理层,从而形成了金字塔式的管理组织结构。
这种组织结构越来越不适合信启、社会的要求,减少管理层次和管理部门已成为新的趋势。
为此,人性化管理提出了“企业再造”的新思路,主张对企业的管理组织结构实行重组、再造,由集权型向分权型转变,把氏期以来占主导地位的金字塔式的组织结构改变为网状并联式的扁平化管理组织结构。
这种扁平化管理组织结构是逐步发展而来的。
当前,随着跨国公司的扩张,这种扁平化管理的趋势更加明显。
典型的例子是行业内部兼并,如波音兼并麦道与欧洲的飞机制造业抗衡,对于这种行业兼并后形成的巨型企业,如果没有扁平化的管理模式,仍然沿用金字塔式的直线职能制,势必行不通7。
我国出现的“劳力资本”的企业改革试点也是扁平化管理的体现。
这种改革使得除技能和知识可作为一种资本外,一般员工也能够自己的劳力作为资本参股。
这样将出现三个变化:
从传统的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隶属关系,变为事实上的合伙关系;从员工自身拥有的劳力或智力的个人所有者,变为企业资产的所有者;从管理者的外部激励,变为因为能与企业分享利润而自我激励,由他律变为自律。
这就在管理形式和产权形式上肯定了员工的主人翁身份,而不是文字上、口头上的主人。
可见,实行分权管理的扁平化模式触及最深的是企业产权结构。
随着公司股票的自由流通,资本日益社会化和公众化,最终导致的将是产权的社会化和企业的社会所有制。
3.企业管理决策和信息的人性化
企业管理的关键是决策。
管理决策的人性化能够从两个方面来理解:
第一,决策目标从最优化准则向满意性准则转变。
科学管理理论中的决策理论认为,决策目标的选择应遵循最优化准则,即寻求一定条件下的最优解。
最优化准则是一种刚性准则,它的应用,只有在“决策时所有措施和方案都是已知的,而且第一方案所能取得的成果也是能够确定的”时候,才能实现。
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因为所处的环境和条件的复杂性,决策者既不可能找到一切方案,也不可能比较一切方案,因而“最优化准则仅仅存有于逻辑推理之中,没有实践价值”。
第二,决策程序要求决策的科学化必须以民主化为基础。
决策过程中民主化与科学化的关系类似于“多谋”与“善断”的关系。
“多谋”体现民主化,“善断”体现科学化。
决策的科学化必须以民主化为基础。
企业中重大问题的决策决不能只凭“长官意志”,一个人说了算,而必须由“一言堂”转向“群言堂”。
“一言堂”式的决策属于“刚性决策”,它很难避免主观、片面、武断的错误,为害极大。
“群言堂”式的决策是由相关少、员独立自主地自由发表意见和建议,再以此为基础,实行综合分析,择善而从。
由此形成的决策,称为人性化决策7。
另外,为了在决策中较好地实现民主化与科学化的有机结合,应建立“谋”、“断”即相对分开又相互制约的现代决策体制。
这种体制的主要特点是平行地建立决策系统与决策支持系统两个相对独立的系统,以后者作为前者的“外脑”,为决策系统最终实行科学决策充分发挥“智囊团”的作用。
企业管理的关键是决策,决策的关键是要掌握大量的信息,并对之加以科学分析,去伪存真,去粗取精。
因而,决策的人性化要有信息的人性化与之相适合,没有人性化的信息的支持,人性化的决策是很难做到的。
同上述“一言堂”式的决策属于刚性决策、“群言堂”式的决策属于人性化决策相联系,单一化的信息可称为刚性信息,灵活、多样化的信息可称为人性化信息。
人性化管理决策所需的信息是复杂多样的,而不是单一的。
这种复杂多样的信息可归为不同的科类,如数量信息与质量信息;财务信息、与非财务信息、;静态信息与动态信息;内部信息与外部信息,等等。
当然,这种信息的分类也有其不确定性的一面,其表现是往往同一信息可归入多种不同的分类中。
例如,用退货、返修次数反映的顾客满意水准既是数量信息,也是质量信息;既是内部信息,也是外部信息;既是物质层面的信息,也是精神层面的信息。
4.企业生产管理的人性化
企业人性化管理在生产管理中的具体表现就是“顾客化生产”。
长期以来,追求规模效益是企业生产管理的主要目标。
这种目标追求其实表明了一个企业是为自身生产还是为顾客生产的原则立场。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企业生产管理目标追求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一个历史性的重大转变就是由传统的“大量生产”转向“顾客化生产”。
导致这种转变的客观经济依据是:
一个社会如果处于贫困状态,物资比较匾乏时,社会大众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就比较单一,因而比较容易满足。
一旦一个社会进入富裕状态,社会大众拥有的财富多了,购买力强了,消费者的心理就会变得复杂,消费行为就会变得更具有选择性(更具有挑剔性)。
这就要求企业即时提供更加多样化和更具个性的产品和服务8。
另外,导致生产管理的这种转变的还有以下几个具体原因:
第一,规模生产要求持续地增大设备生产水平,导致生产和管理成本的增大,往往形成超额的、富余的生产水平,造成固定资产的无形损耗。
第二,规模化生产使得评估员工的工作效率越来越难,进而造成激励机制的弱化。
第三,随着管理的复杂水准的增长,组织协调的工作量呈几何级数递增,制约了管理效率。
第四,管理体系的复杂性直接导致管理层次的增多,信息向上反馈和指令向下传送的失真的情况难以避免。
社会需求的这种变化,实际管理当中存有的这些问题,反映到生产管理上来,就是传统的以追求“规模经济”为主要目标的“大量生产”转变为能对顾客复杂多样的需求迅速做出反应的“顾客化生产”。
“顾客化生产”要求企业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提供更多的新产品,加快产品和服务的升级换代。
比如采用人性化生产线来灵活组织生产,突出多品种、小批量。
全面的生产管理人性化,即“顾客化生产”还包括生产过程的人性化、产品的人性化和基础结构的人性化三个方面。
5.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人性化
人性化的人力资源管理与传统人事管理的差别就在于前者不单单把人当成一种成本看待,而是把人视为企业中最宝贵的、能够增值的资源。
稍加思考,就不难发现,这里隐含着哲学上的一个悖论:
以人为本就是把人当成人,而不是当成任何形式的工具或手段,人是世间的最高价值,人本身就是目的。
但是把人看成一种资源,即使是宝贵的资源,也具有对人操纵和利用的一面,人仍然不过是实现企业功利目标的一种手段而已。
这种思维中的矛盾也反映了人类存有的一种二律背反状态:
从人本主义的立场看,人是最高目的,人的一切活动都应服务于人,是否有利于人的存有和发展是衡量一切的最高价值尺度。
另一方面,作为目的的人,是现实中活生生的、有着各种需求和欲望的人,外部世界不会自动来满足人的需要,人又必须充当手段,以自身的活动来满足自己的需要。
如何解决这个矛盾?
人性化管理理论认为:
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把作为目的的人和作为手段的人统一起来。
人作为目的是终极价值,人充当手段是由这个终极价值派生而来的。
强调这个点很重要,它提醒我们防止在管理实践中的本末倒置9。
所以,人力资源管理追求的效果就不能仅仅是成本的节约、绩效的改进、出勤率的增加、效益的提升等功利目标,还应有工作生活质量的改善、员工满意度的提升、员工的成长与发展等与人性相关的人文目标。
这些人文目标本身就具有独立的价值和意义,而不是实现功利目标的手段。
承认人的各种需要的合理性,千方百计创造条件予以满足,促动人的全面发展,这是人性化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职责。
人性化的人力资源管理应该把管理的视角由工作移向人,工作的设计、规章制度的制定、组织结构、管理方式的变革,要更多的考虑人的因素。
事实上,工作扩大化和丰富化、弹性工作时间增加、员工参与管理、团队建设、职业生涯设计等管理方式都体现了人力资源管理向人性回归这个时代特点。
总来说之,企业管理方式、管理组织、管理决策与信息、生产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这五个环节共同构成了技术层面的企业人性化管理体系的主干。
毫无疑问,技术层面的人性化管理的各个方面是相互影响、相互联系、互相制约的,任何一个环节或方面出现问题都会对其他环节和整个人性化管理产生负面作用。
比如,没有组织结构的人性化即扁平化管理,就很难实现顾客化的生产管理;没有信息的人性化就做不到决策的人性化:
不准确应用人性化的管理方式就无法顺利展开各项人性化管理活动。
总来说之,在具体的企业管理实践当中,要善于从整体上把握技术层面人性化管理各个环节。
新晨范文网
参考文献:
1.黄胜杰:
“略论企业人性化管理”,《广西社会科学》,2002年第3期。
2.郭红林:
“论泰罗科学管理理论的特点及借鉴意义”,《四川师范大学学报》,1998年第四期。
3.尹志雄:
“论现代企业的人性化管理”,《求索》,2001年第2期。
4.陈昆玉:
“论经济学和管理学中的人性假设”,《现代经济探索》,2000年第9期。
5.余源培:
“论弘扬中华文化的凝聚力功能”,《复旦学报》,1999年第3期。
6.张德:
“从科学管理到文化管理—企业管理的软化趋势”,《特区企业文化》,1995年第2期。
7.任佩瑜:
“论企业管理理论发展的阶段、规律和趋势”,《经济体制改革》,1997年第5期。
8.首都经贸大学“中国企业理论50年”课题组,“我国企业管理理论50年的发展”,《中国工业经济》,1999年第10期。
9.周文霞:
“人力资源管理的理念基础—人性假设”,《南开管理评论》,1999年第5期。
摘要:
人性化管理作为一种现代企业管理方式,相对于其他各种类型的管理方式来说,是一种根本性的超越,是更高层次的管理方式。
本文在阐述科学管理理论及其局限性的基础上,总结了人性化管理理论与科学管理理论的区别,并分别从企业管理方式、企业管理组织结构、企业管理决策和信息、企业生产管理和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五个方面出发,系统分析了企业人性化管理制度化的技术构成,为企业管理的人性化管理提供了一定的看法。
关键词:
企业管理;人性化;制度化
企业管理人性化制度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企业管理 人性化 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