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江门市语文考试试题 Word版含答案分析.docx
- 文档编号:26421416
- 上传时间:2023-06-19
- 格式:DOCX
- 页数:15
- 大小:31.23KB
广东省江门市语文考试试题 Word版含答案分析.docx
《广东省江门市语文考试试题 Word版含答案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江门市语文考试试题 Word版含答案分析.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广东省江门市语文考试试题Word版含答案分析
江门市第一中学2017届高考高三语文2月模拟考试
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一、(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的字形及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连累(lěi) 磐石 人才济济(jǐ) 黄梁一梦
B.召开(zhào)赝品 供不应求(gōng) 满腹经纶
C.氛围(fēn) 渲泄 一语破的(dì) 出类拔萃
D.谶语(chèng) 膏肓 徇私枉法(xùn) 嘻皮笑脸
1、BA黄粱一梦C宣泄Dchèn嬉皮笑脸
2.下列各句中,加黑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只要3G用户双方同时拥有足够的带宽,就可让远隔几千里的人实现既能闻其声又能见其人的梦想,真可谓咫尺天涯。
B.朝韩炮击事件恶化了朝鲜半岛的安全态势。
目前,两国边境数千门大炮对峙,局势紧张,双方枕戈待旦,摆足了架势。
C.在座的各位都是本领域的顶尖专家。
我请大家来,就是想听听各位对这一问题的高见,大家不要客气,姑妄言之吧。
D.“语文科目让我觉得比较难的是繁体字辨析,每个看起来都似是而非。
”在参加完2011年复旦“千分考”后,一名考生如是说。
2.B A“咫尺天涯”比喻距离虽近,却像是远在天边一样,形容难以相见或隔膜很深。
B项“枕戈待旦”形容时刻准备着战斗。
用在此句中恰当。
C项“姑妄言之”意思是姑且随便说说,不一定有什么道理。
表示不一定正确,仅供参考。
常用指自己发言前的自谦D项“似是而非”好像是对的,实际上不对。
指事物似真而实假,或似正确而实错误。
本句的意思是像是对的又像是错的。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我们尽管推进改革30余年,但作为一个转型大国,客观地看,中国还有相当多的制度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还有相当多的政策使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成本居高不下。
B.本次会议在市政府会议室召开,由于会场停车场狭窄,不便停车,请与会人员尽量乘坐公共交通方式前往会场。
C.大会以后,企业领导端正了认识,围绕提高产品质量、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加大了整顿的力度。
D.国际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美国越来越难以得心应手地对付这些挑战。
未来美国的全球地位是否会下降,关键在于美国如何调整自己的霸权模式。
3.DA、语序不当。
“我们尽管”为“尽管我们”B、搭配不当,”乘坐公共交通方式”改为“采用公共交通方式”。
C、句式杂糅。
“围绕……为中心”改为“以……为中心”或“围绕……”
4.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每当疼痛发作,他就采用自己的“压迫止痛法”——用茶壶盖、烟嘴、玻璃球、牙刷把……顶住疼痛部位。
B.她认真看过这些信后,郑重地转给了有关部门,不知道有关部门收到这些信后作何感想?
能不能像影片中那位女法官那样秉公断案,尽快解决问题?
C.以前可能因为年龄小,不知道珍惜时间,现在我才体会到“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这句话的真正含义。
D.“真不是和你说着玩儿,”洪民一本正经地说,“如果你能出山,咱们一起想办法,这事准能完成”。
4、AB前一个问号改为逗号,后一个问号改为句号,因为全句为陈述语气.。
C后引号里的句号去掉,因为引用部分是句子的成分。
D句末的句号应放在引号里面,因为两个引号里的话都是一个人说的,是独立引用。
二、(本大题共3小题,共11分)
科学究竟能否被真正普及
钮卫星
①科学的历史无疑就是人类智性进步的历史。
那么科学普及的历史又呈现出什么样的景象呢?
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历史学教授约翰•伯纳姆在他的著作《科学是怎样败给迷信的》中向我们描绘了这样一幅出人意料的科学普及史图景:
起先科学是一种积极、进步的文化力量,但在逐渐兴起的美国消费文化中,科学慢慢地为新伪装下的迷信和神秘主义的复活让出了一条通道,最终科学在大众层面上被迷信击败。
②这样一部有点令人沮丧的美国科学普及史,对于中国现阶段的科学普及工作并不是没有意义的。
因为当前中国的科学生长环境不容乐观。
虽然“崇尚科学,破除迷信”这样的标语几乎张贴在了每一个居民小区的宣传栏里,但是由于中国公众受教育程度参差不齐,科学素养相对缺乏,所以迷信有额外的生存维度。
在中国社会的各个阶层,迷信没有被真正破除干净过。
至今走在居住区内和附近的马路上,还经常遇到泼洒在路面上的一团团药渣,这种乞求药“倒”病除的现象不能简单地被归类为一种无害的民俗——至少在污染环境这个层面上是有害的,它反映了老式迷信在现代社会中的顽强生存力。
③有一些古代迷信则以改头换面的方式继续留存着。
譬如原本比较复杂的古代术数系统,现在退化为只通过某种方言对数字的发音来附会吉凶宜忌,如“4”谐音“死”是不吉利的,“8”谐音“发”是吉利的,等等。
于是电话号码、车牌号码等数字就有了吉凶之分,人们选择号码时纷纷避凶趋吉。
某省甚至把认为是不吉利的车牌号人为地删除,以便避免用得起小车的富人们花钱买不吉利。
而把某些重要活动的举办时间定在“8月8日8时”之类,显然也是出于同样的心理。
这些行为,无疑直接、有力地推动了迷信思想的流行,与科教兴国的国策和培养一种科学、理性的民族精神的努力目标是背道而驰的。
④在当今的报纸和电视节目中可以看到铺天盖地的这种对孤立科学事实的强调和对科学产品的推销。
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对航天技术的报道。
媒体放弃了向公众普及有关飞船的飞行动力学和外太空高能物理环境的科学知识。
航天活动基本上被看作一种政治活动而不是一种科学探索活动。
媒体对飞船搭载物品的神秘性和尊贵性大肆渲染,似乎发射飞船的物质代价都被附加到了这些物品上。
如果说是搭载植物种子,希望在高能环境中诱发基因突变,以改良品种,这还有一点点科学的味道——实际上由于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所以搭载种子以改良物种的效率和科学性往往被夸大;而一些搭载的纪念品、会徽、会旗等被赋予的价值和神圣性,则纯粹是巫术色彩的,是毫无理性基础和科学意义的。
⑤在美国科学普及史上出现过一些既从事科学前沿领域研究、又热心科学普及的科学家,他们一般从文化和社会的层面用较宽的视野看待科学,他们出版科普书籍,为杂志撰写科普文章,把理性带入到生活的各个方面。
但是到了二十世纪这样的科学家从科普阵地上撤退了。
反观中国的情形,似乎从来没有出现过这样一群有影响力的科学家。
现在有人呼吁,前沿科学工作者应该参与科学的普及,但应者寥寥,学术界远离科普的现状没有改观。
⑥“科学太重要了,不能只交给科学家们去做。
”这句话便是在强调公众应该更多更深入地参与到科学中去。
同时科学也需要在更广泛的公众层面上被理解。
因此,政府、科研机构组织者等应通过科学普及来让公众理解科学,做这件事尽管有很多困难,但还是值得和应该首先做的。
(选自《文汇报》,有改动)
5.下列有关“中国科学普及的现状”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们将一团团药渣泼洒到路上,以乞求药“倒”病除;人们选择电话号码、车牌号码时以数字区分凶吉,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科学知识和理性精神在大众层面上的普及。
B.作者认为中国的航天活动应该是一种科学探索活动,而不是一种政治活动,而新闻媒体在宣传上更应该注重对公众的科学启蒙。
C.从中国民众在日常行为中对迷信的延续,到目前中国的媒体对航天飞行的神秘性、尊贵性和神圣性的倾心,作者认为目前社会已由传统的迷信步入新的迷信,科学启蒙任重道远。
D.前沿科学工作者参与科学普及的力度不够,响应者不多,是导致中国学术界远离科普的现状没有改观的原因之一。
5.B(比照第④段“航天活动基本上被看做是一种政治活动而不是一种科学探索活动”。
作者认为航天活动首先应该是一项科学探索活动,反对首先作为一项政治活动,并没有否定它是一种政治活动。
6.下列对本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将中国科普现状与美国科普现状进行了对比,从而鲜明地指出了中国科普现状的问题本质,并为解决问题提供了一种可能。
B.科学与迷信是相辅相成的关系,科学起先以积极、进步的文化力量冲破迷信的阻碍,随着社会的逐步发展,科学又为新伪装下的迷信和神秘主义的复活让出了一条通道,最终将被迷信击败。
C.对于居民小区的宣传栏里张贴“崇尚科学,破除迷信”的标语,报纸和电视节目强调孤立的科学事实等做法,作者认为这不足以提高公众的科学素养和破除迷信。
D.正是因为美国有既从事科学前沿领域研究、又热心科学普及的科学家致力于科学知识和理性精神的普及,从而形成了目前的这种科学意识与理性精神深入美国公众心灵深处的局面。
6.C(理由:
A项并非指出问题的本质,而是问题的一个方面。
B项中应为“科学与迷信是对立关系”,最终将被迷信击败应为“最终将‘在大众层面上被迷信击败。
D项应加入时间限制“二十世纪前”,至于“形成了目前的这种科学意识与理性精神深入美国大众心灵深处的局面”在原文中没有提及。
7.要实现“科学在中国真正普及的目标”,中国应该从哪些方面努力呢?
请联系全文简要作答。
(5分)
答:
7.
(1)公众去除迷信思想,更为深入地参与到科学普及之中去。
(2)新闻应该更为公正、客观地宣传科学知识和理性精神,尤其是应该加强对大众科学普及的力度。
(3)科学家们不仅作为科学研究者,更需要成为科普的传授者,积极参与到科学普及之中,让科学在更为广泛的公众层面上被理解。
(4)政府部门必须在科学普及上不过分渲染政治色彩和追求形式,将科学启蒙落到实处,促使学术界、科研的管理者改变科普观念。
(从文中提到的媒体、科学家、公众、政府四个角度回答,主要是前三个角度,指出其中的一个且理由充分可赋2分,答出其中的三个角度并分析合理即得6分。
三、(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
阅读下文,完成8---10题
程灵洗,字玄涤,新安海宁人也。
少以勇力闻,步行日二百余里,便骑善游。
梁末,海宁、黟yī、歙shè等县及鄱阳、宣城郡界多盗贼,近县苦之。
灵洗素为乡里所畏伏,前后守长恒使召募少年,逐捕劫盗。
【参考译文】程灵洗字玄涤,新安海宁人。
年轻时以骁勇有力闻名,一日能步行二百多里,熟悉骑马善于游泳。
梁朝末年,海宁、黟、歙等县和鄱阳、宣城郡边界上多有盗贼,邻近各县深受其苦。
程灵洗一向被乡里人敬畏,前后几任守长常常派他招募年轻人,驱逐拘捕窃贼强盗。
侯景之乱,灵洗聚徒据黟、歙以拒景。
景军据有新安,新安太守湘西乡侯萧隐奔依灵洗,灵洗奉以主盟。
梁元帝于荆州承制,又遣使间道奉表。
刘神茂自东阳建义拒贼,灵洗攻下新安,与神茂相应。
神茂为景所破,景偏帅吕子荣进攻新安,灵洗退保黟、歙。
及景败,子荣退走,灵洗复据新安。
进军建德,擒贼帅赵桑乾。
【参考译文】侯景作乱时,程灵洗聚集众人据守黟县、歙县抵御侯景。
侯景的叛军攻占了新安,新安太守湘西乡侯萧隐奔逃投靠程灵洗,程灵洗尊奉他主持抗侯联盟。
梁元帝在荆州登上皇位,程灵洗派使者从偏僻小路到荆州上表致意。
刘神茂在东阳树起义军旗帜抗御贼寇,程灵洗攻下新安,与刘神茂相呼应。
神茂被侯景打败,侯景的偏军之帅吕子荣进攻新安,程灵洗退守黟县、歙县。
到侯景失败,吕子荣退走,程灵洗又进据新安。
进军到建德,擒获贼帅赵桑乾。
仍令灵洗率所部下扬州,助王僧辩镇防。
迁吴兴太守,未行。
绍泰元年,授使持节、信武将军、兰陵太守,助防京口。
【参考译文】随后(朝廷)命令程灵洗率领部属攻下扬州,协助王僧辩镇守防御。
又升任吴兴太守,但没有上任。
绍泰元年,任命他为使持节、信武将军、兰陵太守,协助防京口。
随周文育西讨王琳,于沌口败绩,为琳所拘。
明年,与侯安都等逃归。
高祖崩,王琳前军东下,灵洗于南陵破之,虏其兵士,并获青龙十余乘。
侯瑱tián等败王琳于栅口,灵洗乘胜逐北,据有鲁山。
【参考译文】程灵洗随周文育西讨王琳,在沌口大败,被王琳拘禁。
第二年,与侯安都等逃回。
高祖去世,王琳的前军东下,程灵洗在南陵打垮了他们,俘虏了他的士兵,并且缴获了青龙船舰十余艘。
侯瑱等在栅口击败了王琳,程灵洗乘胜追逐败敌,进据鲁山。
天嘉四年,周迪重寇临川,以灵洗为都督,自鄱阳别道击之,迪又走山谷间。
华皎之反也,遣使招诱灵洗,灵洗斩皎使,以状闻。
朝廷深嘉其忠,增其守备,给鼓吹一部,因推心待之,使其子文季领水军助防。
是时周遣其将长胡公拓跋定率步骑二万助皎攻围灵洗,灵洗婴城固守。
及皎退,乃出军蹑定,定不获济江,以其众降。
因进攻周沔州,克之,擒其刺史裴宽。
【参考译文】天嘉四年,周迪第二次进犯临川,天子任程灵洗为都督,从鄱阳的另一条道进击,周迪又从山谷间逃走了。
华皎反叛,派使者招引诱惑程灵洗,程灵洗斩杀华皎的使者,并且把这件事报告给朝廷。
朝廷十分赞赏他的忠心,增强了他的防备兵力,赏给他鼓吹乐队一部,于是推心置腹地对待他,又派他的儿子程文季率领水军协助防守。
这时周迪派遣将领长胡公拓跋定率领步兵骑兵二万人援助华皎进攻围困程灵洗,程灵洗环城固守。
等到华皎退走了,程灵洗就出兵暗中追击拓跋定,拓跋定过不了江,只好率领部属投降。
程灵洗于是进攻周的沔州,攻取并活捉了该州刺史裴宽。
灵洗性严急,御下甚苛刻,士卒有小罪,必以军法诛之,造次之间,便加捶挞,而号令分明,与士卒同甘苦,众亦以此依附。
性好播植,躬勤耕稼,至于水陆所宜,刈yì获早晚,虽老农不能及也。
光大二年,卒于州,时年五十五。
【参考译文】程灵洗性情严厉急躁,管理部下非常苛刻,士卒有点小罪,一定按军法惩治,鲁莽情急的时候,便用鞭棍抽打,但却号令分明,与士卒同甘共苦,所以部属也因此而依顺归附他。
程灵洗生性喜欢播种栽植,亲自耕田种地,至于水田旱地所适宜栽种的庄稼,收获时令的早晚,即使老农也比不上他。
光大二年逝世在州任上,时年五十五岁。
(选自《陈书·列传第四》,有删节)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灵洗乘胜逐北 北:
向北B、近县苦之 苦:
以……为苦
C.周迪重寇临川 寇:
侵犯D.因进攻周沔州,克之 克:
战胜,攻破
8.A[解析]北,应为“败军”的意思。
9.下列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程灵洗“战功”的一组是( )
①刘神茂自东阳建义拒贼,灵洗攻下新安②景偏帅吕子荣进攻新安,灵洗退保黟、歙③增其守备,给鼓吹一部 ④灵洗于南陵破之,虏其兵士
⑤进军建德,擒贼帅赵桑乾 ⑥士卒有小罪,必以军法诛之
A.①③⑤B.①④⑤ C.②④⑥ D.②③⑥
9.B[解析]②非灵洗战功;③是朝廷对程灵洗忠心的奖励;⑥表明程灵洗对部下严苛,非战功。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程灵洗年少时勇猛有力,闻名远近,擅长步走和骑术,后来当海宁、黟、歙等地出现盗贼之患时为官府重用。
B.侯景叛乱,程灵洗聚集众人守卫黟、歙两地,抗拒侯景叛军;新安太守萧隐投靠他,程灵洗被尊奉为抗拒侯景的盟主。
C.程灵洗曾随周文育讨伐王琳,但战败被王琳所拘,后成功脱逃,在南陵打败王琳前军,并在侯瑱等打败王琳后,乘胜占据鲁山。
D.程灵洗性情严厉急躁,对待下属非常苛刻,但因他赏罚分明,能与士卒同甘共苦,大家都依顺归附他。
10.B [解析]应是尊奉萧隐做盟主。
四、(本大题共3小题,共23分)
1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7分)
(1)灵洗素为乡里所畏伏,前后守长恒使召募少年,逐捕劫盗。
(3分)
译文:
(2)华皎之反也,遣使招诱灵洗,灵洗斩皎使,以状闻。
(4分)
译文:
11.
(1)程灵洗一向被乡里人敬畏,前后几任守长常常派他招募年轻人,驱逐拘捕窃贼强盗。
(“为……所”“恒”“逐”各1分)
(2)华皎反叛,派使者招引诱惑程灵洗,程灵洗斩杀华皎的使者,并且把这件事报告给朝廷。
(“招诱”“以状”“闻”各1分,句式连贯1分)
12、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断句,限6处。
(3分)
盖天下之理无穷而君子之志于道也不成章不达故昔日之得不足以为矜后日之成不容以自限。
(顾炎武《初刻<日知录>自序》)
12、盖天下之理无穷,而君子之志于道也,不成章不达。
故昔日之得,不足以为矜,后日之成,不容以自限。
(天下的道理无穷无尽,而君子对于道的追求,不获得成就,也就不算通达。
所以以往的收获,不足以骄傲自满;以后的成就,也不允许用来把自己框住。
)
13、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7分)
夜雨述怀(王十朋)①
夜深风雨撼庭芭,唤起新愁乱似麻。
梦觉尚疑身似蝶,病苏方悟影非蛇。
浇肠竹叶②频生晕,照眼银钮自结花。
我在故乡非逆旅,不须杜宇唤归家。
[注]:
①王十朋( 1112~1171),字龟龄,号梅溪,南宋著名的政治家和诗人。
王十朋以名节闻名于世,刚直不阿,批评朝政,直言不讳,曾招秦桧的压制。
②“竹叶”指竹叶青酒,“银红”指银灯,古人认为灯花为报喜之兆。
(1).诗人在首联点明内心愁苦,请具体分析诗人有哪些愁苦。
(3分)
(2).本诗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请任选两种加以分析。
(4分)
13、
(1)因夜深风雨交加,天气突变,难以入眠而感到愁苦;因身体患病,没
有痊愈而感到愁苦;因为受当权者压制,报国无门,壮志难酬而感到愁苦。
(2)直抒胸臆,首联直接抒发了诗人在风雨之夜的强烈愁苦;
用典,颔联运用了“庄周化蝶”和“杯弓蛇影”的典故表现了诗人夜半乍醒感受;
反衬,颈联描写了灯芯结花的景象,以报喜的灯花反衬自己内心的愁苦。
诗歌赏析:
诗的头两句:
“夜深风雨撼庭芭,唤起新愁乱似麻。
”夜深了,窗外的风雨,正摧撼着院子里的芭蕉。
这声音萧萧瑟瑟,唤起了诗人纷乱的新愁。
他是在梦中惊醒的,清冷的环境,忧郁的愁思,使他有心绪如麻之感。
接着第三四句:
“梦觉尚疑身似蝶,病苏方悟影非蛇。
”写的是梦醒以后心情恍惚的情况。
梦醒了,自己还在疑心此身已经化成蝴蝶;病是刚刚好转的,这才悟到先前怀疑的影子并非是射影。
从虚幻到觉醒,本是病苏梦醒以后常见的心理状态。
作者是一个正直的文人,也是有志之士。
他之所以有这种心理情态,显然是含有对时事的忧虑。
不过在诗句中没有直接点明而已。
诗的第五六句:
“浇肠竹叶频生晕,照眼银釭自结花。
”写的是排愁自遣之情。
“竹叶”,自然是指酒,诗人想借酒浇愁,酒还未入愁肠,脸上已经频频泛起了酒晕。
他坐对荧荧照眼的灯光,这灯芯上已经结上了灯花,灯花是报喜的,然而此刻哪有什么可喜的事呢?
只好任其自由结花吧。
这两句可见作者是盼望有遣愁的机会和可以舒怀的喜讯的。
但就是这点心愿,在当时也难以实现。
正在清愁难遣的时候,作者忽然听到杜鹃鸟的啼声,于是他感慨万千地写下了结句:
“我在故乡非逆旅,不须杜宇唤归家。
”杜宇就是杜鹃,它的啼声是“不如归去”,一般有家归未得的人听了之后,会触动思乡之情,作者此时身在故乡,并非旅居在外,所以感叹的说:
我并没有离开故乡,不需你唤“不如归去”,劝我回家了。
作者有志用世,但当时是豺狼当道,善类遭受摧残陷害的不知多少,作者只好郁郁家居。
因此最后两句,才点明胸怀,倾诉出报国无门、壮志难展的感慨。
全诗即景抒怀,从深宵风雨到午夜一灯;从梦觉以后的清愁,到听得杜宇啼声所引起的悲愤;步步深入,诗人的心境,自见于诗句之中。
直到秦桧死后,诗人才出而应试,以经学淹通被选拔为第一,解除了长期以来内心的痛苦。
[1]
14.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故不积跬步,。
(《荀子·劝学》)
(2)大弦嘈嘈如急雨,。
(白居易《琵琶行》)
(3)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
(柳永《望海潮》)
(4)师者, 。
(韩愈《师说》)
(5)女娲炼石补天处, 。
(李贺《李凭箜篌引》)
(6), 哀民生之多艰。
(屈原《离骚》)
14、
(1)无以至千里
(2)小弦切切如私语
(3)天堑无涯(4)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5)石破天惊逗秋雨(6)长太息以掩涕兮
五、(本大题共5小题,共23分)
木格花窗的眺望李汉荣
窗是松木做的,阳光照射的时候,精细的窗木就飘出特有的清香。
这是我们能够嗅到的乡村气息的一部分。
植物的魂灵遍布生活的每一个细节:
桐木的门,桦木的椽,榆木的门墩,盛米的椴木勺,舀水的葫芦瓢,就连脾气难免尖刻的菜刀也有着柔和的柳木柄……这一切合并成一种浑厚的气息,这是民间的气息,也是古老中国的气息。
就这样,一些松木来到母亲的生活中,以窗的形式帮助着母亲,也恰到好处地把一部分天空,一部分远山引进了她的日子;到了夜晚,则把一部分月光,一部分银河领进了她的屋子,她的梦境。
站在窗前,首先看到的是一片菜园,韭菜整齐地排列着,令人想起千年的礼仪,透出一种代代传递的肃静与活泼;白菜那白净的脸,那微胖的身段,是一种永不走样的平民美貌;葱那不谙世事的单纯的手,却能在不动声色的土里取出沁人心脾的情义;花椒树,经营着浑身的刺,守着那古老的脾气——鲜美的麻,一种地道的民间味道。
人在愁苦的时候,倚在窗前,看一眼这菜园,内心就有了春色,有了不因世道和人心的扰乱而丢失或减少的那种生的底色,也是心的底色,这就是天地生命的颜色。
我能想象,母亲多少次站在窗前,看那菜园,看那经她的手侍弄的植物们。
那些绿,星星点点竟绿成这一大片,要不是泥土缚了它们的脚跟,它们也许会翻过窗,走进屋子里来的。
母亲曾说,她年轻的时候,经常失眠,就站在窗前,久久凝神着。
好几次看见月光从窗格里进来,变成四四方方的,她就想这是一封封信,是从天上寄来的,静静地放在窗台,等她收阅。
我知道母亲这一生是没有收到过几封信的,也许她是在想象天意里有一个夫君,等着她,却无缘相遇,就在远天远地的夜晚辗转投寄来一封封素笺。
窗框雕有简单的图案:
喜鹊、蝴蝶、莲花、仙桃。
这些中国的古老图腾,是自然里美的生灵。
人居住在它们中间,受它们庇护,也庇护着它们。
人与天地就这样互相凝视,互相友善,人也变成了自然的情义。
阳光洒进来,月光照进来,星星走进来,风有时也跑进来,雨有时也会两三点跳进来,更有时,那迷路的蝴蝶也会因了惹眼的窗花飘进来,在屋里逗留片刻。
窗外墙根下,时不时冒出几丛喇叭花藤,顺着墙壁爬上窗子,在母亲有些寂寞的窗口,吹奏起淡紫色的、蓝色的音乐;那些蛐蛐们、蝈蝈们,还有根本见不到面的无名无姓的虫儿们,就伴和着它们的歌,那从远古一直传下来的老歌;喜鹊、斑鸠、麻雀、八哥、云雀、布谷鸟、阳雀、清明鸟……也远远近近地唱着、唱着。
从木格花窗,你抬眼可望见万里,你侧耳能听见千秋。
我站在窗前,嗅着淡淡的松木香气和从窗外深远的天地飘来的草木风月的气息,我在想我小小的母亲,她仅是这窗里的一个小小的妇人吗?
此时,鸡叫二遍,已是深夜时分,母亲睡熟了。
我静立窗口,看见月亮偏西,泊在遥远的一个山脊上。
银河(A),展开了它波澜壮阔的气象,我似乎听到天上涨潮的声音,哗啦啦的声音,它的波浪汹涌而来,拍打着夜深人静的民间,拍打着这小小的窗口,笼罩着我小小的母亲。
哦,小小的窗口,小小的母亲,小小的我,与(B)的天地一起,我们很小,但是,人世悠远,天道永恒…… (选自《经典美文》2009年第8期)
15.结合全文,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中“眺望”的内容。
(3分)
15.①透过窗口,望见菜园中各种蔬菜、花木;②想象母亲年轻时窗前的眺望和美丽的幻想;③深夜,眺望浩瀚的夜空,思索天道、人世的永恒。
16.文中写到了雕刻在窗框上的许多图案、窗外院子里的许多植物和鸟雀,作者写这些有何用意?
(6分)
16.①展现窗外美好的自然风光,丰富文章内容;②增添生活情趣,渲染浓郁的乡土文化氛围;③表达对传统文化的理解,突出了人与自然在和谐中永恒的主题。
17.根据文章内容,从“浩荡、浩瀚、浩渺、浩大”中选择最恰当的词语填在文中的括号处。
(2分)
[A]处应填______[B]处应填______
17.浩瀚浩大
18、如何理解“人在愁苦的时候,倚在窗前,看一眼这菜园,内心就有了春色”在文中的含意。
(5分)
18、菜园里的植物让人感受到生命的旺盛与美好,内心的愁苦也就淡化了,溶解了,有了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19、关于本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广东省江门市语文考试试题 Word版含答案分析 广东省 江门市 语文 考试 试题 Word 答案 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