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举一反三题包学生版.docx
- 文档编号:26421394
- 上传时间:2023-06-19
- 格式:DOCX
- 页数:15
- 大小:216.09KB
7举一反三题包学生版.docx
《7举一反三题包学生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7举一反三题包学生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7举一反三题包学生版
第7讲举一反三题包
一.选择题(共1小题)
1.下列是五种实验操作中各量变化关系的图象,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变化关系有( )
①在一定质量表面被氧化的镁条中,慢慢加入一定浓度的稀盐酸;
②某温度时,向一定量的饱和氢氧化钙溶液中加入少量氧化钙,再恢复到原温度;
③向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硫酸中分别逐渐加入锌粉和铁粉;
④浓硫酸长久露置在空气中;
⑤向HCl与CaCl2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碳酸钠溶液。
A.1个B.2个C.3个D.4个
二.实验探究题(共8小题)
2.我国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我们可以从海水中提取食盐,并以此为原料制得具有广泛用途的产品。
(1)海水晒盐是利用了 的方法使食盐晶体析出,得到粗盐。
(2)某制碱工厂以粗盐为原料制纯碱,部分工艺流程如图:
①流程I中为了除去杂质,依次加入过量BaCl2溶液、NaOH溶液和Na2CO3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字母编号);
A.加入三种溶液的顺序不能调整
B.加入三种溶液可将粗盐水中的SO42﹣、Mg2+、Ca2+转化为沉淀
C.按流程I所加溶液的顺序除杂,过滤后得到四种沉淀
②在流程Ⅰ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③流程Ⅰ中Na2CO3溶液的作用是 ;
④写出流程Ⅲ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将已配制好的100g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变成质量分数为20%的氯化钠溶液,需要再加入NaCl的质量是 g。
3.化学兴趣小组通过记录收集10mL氧气的时间来衡量化学反应快慢。
实验室可供选择的试剂有:
2.5%、5%、10%三种浓度的H2O2溶液、MnO2、CuO、红砖粉末。
实验一:
探究催化剂种类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取5mL10%H2O2溶液,三次实验分别加入0.5gMnO2、红砖粉末、CuO进行实验,记录数据如下:
试剂
MnO2
红砖粉末
CuO
t/s
10
60
20
由此得出转论。
MnO2、CuO对H2O2分解有催化作用,红砖粉末无催化作用。
某同学对该结论提出疑问。
补充对比实验。
利用5mL10%H2O2溶液产性10mL氧气所用的时间。
结果:
所需要的时间
(1) (填“>”、“<”或“=”)60s。
更正结论:
红砖粉末有催化作用,三者中
(2) 催化效率最高。
实验二:
探究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甲同学:
取10mL5%H2O2溶液,加入0.5gMnO2为催化剂,进行实验,记录时间t1。
乙同学:
取10mL2.5%H2O2溶液,加入0.5gCuO为催化剂,进行实验,记录时间t2。
实验结果:
t1(3) t2(填“>”、“<”或“=”)。
结论:
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快。
丙同学:
对实验设计提出疑问,并补充实验(4) 。
记录时间t3,且t1<t3<t2。
更正结论为:
当(5) 时,反应物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快
实验三:
探究(6) 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取10mL5%H2O2溶液和0.5gCuO为催化剂进行实验,两次实验分别将试管置于冰水浴和50℃热水浴记录时间t4、t5,且t4>t5。
结论:
当反应物浓度和催化剂相同时,(7) 。
综上所述:
①为了研究某一因素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必须(8) 。
②探究发现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有:
(9) 。
4.铝是大自然赐予人类的宝物,是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的物质。
(1)学生用铝片分别和稀盐酸、稀硫酸反应实验中,发现铝片和稀盐酸反应现象非常明显,而和稀硫酸却几乎不反应。
这和教材上的内容“铝能跟稀盐酸或稀硫酸起反应生成氢气”不一致?
为此,某化学兴趣小组在室温下做了如下的探究实验,将打磨后大小相同的铝片分别放入稀盐酸和稀硫酸中,观察现象:
(1)铝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x= 。
反应进程/min
1
2
5
15
20
pH=1的HCl
少量气泡
较多气泡
大量气泡
反应剧烈
铝片耗尽
pH=1的H2SO4
均无明显现象(无气泡)
【查阅资料】:
金属与盐酸、稀硫酸之间的反应实际上是金属与酸中H+发生反应;pH相同的酸,H+浓度相同。
【提出问题】:
铝片与稀盐酸和稀硫酸反应产生差异的原因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
猜想一:
铝表面的致密氧化膜有保护作用,使H+与铝不易接触。
猜想二:
。
猜想三:
SO42﹣对H+与金属铝的反应起阻碍作用。
【实验验证】:
编号
实验内容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1
将去膜的铝片(少量)与HCl反应
有大量气泡产生
猜想一不成立
2
将去膜的铝片(少量)与H2SO4反应
起初能反应,一段时间后反应停止
3
取表面积相同,质量相等的铝片,分别加入pH=1、等量的稀盐酸和稀硫酸中
向盛有稀硫酸的试管中加入1gNaCl晶体
猜想二成立
无明显现象
猜想三不成立
(3)将未经砂布打磨的铝条放入盛有稀盐酸的密闭容器中,用压强传感器测得容器内气体压强和反应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2所示,下列分析中不正确的是 。
A.AB段的化学反应是:
Al2O3+6HCl═2AlCl3+3H2O
B.A点盐酸浓度最低C点盐酸浓度最大
C.CD段压强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气体温度
【获得结论】同学结合实验和相关资料,最终获得结论:
铝表面的氧化膜不仅能被H+所破坏,还能被酸溶液中的阴离子所破坏。
不同的阴离子破坏能力不同,Cl﹣对氧化膜的破坏能力较SO42﹣强。
【反思与拓展】基于实验结论,思考:
铝片与硫酸铜、氯化铜溶液反应现象应该怎样?
等量的硫酸铜、氯化铜溶液于试管中,分别加入打磨后大小相同的铝片,观察现象 ,铝的化学性质较活泼,而生活中使用的铝制品却耐腐蚀,原因是 。
5.实验室有一瓶敞口放置的氧化铜,一段时间后发现混有绿色固体。
(1)混有绿色固体的原因是 (用方程式表示)。
(2)某兴趣小组为确定样品的组成,取样品38.2g(不含水分)通一氧化碳进行反应,装置如图所示。
资料:
①Cu2O是红色不溶于水的固体,CO和Cu2O加热时能反应,产生Cu和CO2
②Cu2O+H2SO4═Cu+CuSO4+H2O
【实验】①实验时,先通一段时间CO的目的是 。
②反应一段时间后,A中固体完全变为红色,三位同学对红色固体提出如下猜想:
甲:
固体是Cu;
乙:
固体是 ;
丙:
固体是Cu2O和Cu
③取红色固体少量,加入足量稀硫酸, (填实验现象),甲猜想错误。
④装置B、C用来吸收反应生成的气体,B、C盛装的试剂分别为 (填序号)。
a.NaOH溶液、浓硫酸
b.浓硫酸、NaOH溶液
⑤反应后测得B增重1.8g,C增重17.6g。
证明猜想丙成立,固体中Cu2O和Cu的质量比为 。
【反思】若缺少D装置,则会造成测定Cu2O和Cu的质量比 (填偏大或偏小)。
6.目前,全世界的镍(Ni)消费量仅次于铜、铝、铅、锌,居有色金属第五位。
镍常用于各种高光泽装饰漆和塑料生产,也常用作催化剂。
可以说镍行业发展蕴藏着巨大的潜力。
Ⅰ、制备草酸镍:
工业上可利用含镍合金废料(除镍外,还含有Fe、Cu、Ca、Mg、C等杂质)制取草酸镍(NiC2O4)。
根据下列工艺流程图回答问题:
【资料卡片1】:
①过氧化氢(H2O2)俗称双氧水,是一种液体,受热易分解,可用于实验室制取氧气;过氧化氢具有强氧化性,所以常作为氧化剂、漂白剂和消毒剂。
②氧化反应可以从元素化合价升降的角度进行分析:
某物质所含元素化合价升高的反应就是氧化反应,我们说该物质被氧化了。
③金属镍的化学性质类似于铁,与盐酸反应能生成氯化镍(NiCl2)。
(1)加H2O2时,温度不能太高,其原因是 ,若H2O2在一开始酸溶时便与盐酸一起加入,则与原步骤酸溶过滤后的滤液相比,该滤液中会增加的金属离子是Cu2+和____ (写离子符号)。
(2)已知Na2C2O4溶液加入NiCl2溶液发生复分解反应,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Ⅱ、镍粉制备:
工业用电解镍液(主要含NiSO4)制备碱式碳酸镍晶体xNiCO3•yNi(OH)2•zH2O,并利用其制备镍粉,过程如图2:
(3)反应器1中的一个重要反应为3NiSO4+3Na2CO3+2H2O═NiCO3•2Ni(OH)2↓+3Na2SO4+2X,X的化学式为 。
(4)反应器1的出料口获得的固体洗涤时,需用纯水洗涤,可以用来检验固体洗涤干净的试剂是 。
(5)反应器2中产生的气体Y是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该气体是 。
(6)物料在反应器中反应时需控制反应条件。
分析如图3,反应器中最适合的温度及pH分别为 。
Ⅲ、测定碱式碳酸镍晶体的组成:
为测定碱式碳酸镍晶体【xNiCO3•yNi(OH)2•zH2O】组成,某小组设计了如图4实验方案及装置:
【资料卡片2】:
①碱式碳酸镍晶体受热会完全分解生成NiO、CO2及H2O
②碱石灰是NaOH及CaO的混合物,可以吸收CO2和H2O
【实验步骤】:
①检查装置气密性;②准确称取3.77g碱式碳酸镍晶体【xNiCO3•yNi(OH)2•zH2O】放在B装置中,连接仪器;③打开弹簧夹a,鼓入一段时间空气,分别称量装置C、D、E的质量;④关闭弹簧夹a,加热装置B至装置C中导管末端无气泡冒出;⑤打开弹簧夹a,缓缓鼓入一段时间空气;⑥分别准确称量装置C、D、E的质量;⑦根据数据进行计算(相关数据如表)。
装置C/g
装置D/g
装置E/g
加热前
200.00
180.00
180.00
加热后
201.08
180.44
180.00
【实验分析及数据处理】:
(7)实验过程中步骤⑤鼓入空气的目的是 。
(8)计算xNiCO3•yNi(OH)2•zH2O中x:
y:
z的值。
(写出计算过程)
7.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酸、碱和盐的性质进行探究,请你参与。
【查阅资料】CO2+Na2CO3+H2O═2NaHCO3;
20℃时,部分物质的溶解度。
物质
Ca(OH)2
NaOH
Na2CO3
NaHCO3
溶解度/g
0.16
109
21.8
9.6
探究一:
探究氢氧化钙的性质
20℃时,在盛有5gCa(OH)2固体的A烧杯中加入40mL水,用玻璃棒搅拌,静置,取上层部分清液于B烧杯中。
(1)向A烧杯中滴加几滴酚酞溶液,观察到的现象是 ,再加入过量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向B烧杯中通入CO2,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3)由上述实验可知氢氧化钙的性质有 。
【实验拓展】
(4)向上述
(1)反应后的A烧杯中滴加碳酸钠溶液,测得其pH随反应时间的变化如图1.AB段的实验现象是 ,BC段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探究二:
二氧化碳通入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成分的探究
【设计和实验】20℃时,甲、乙两组同学设计如图2装置分别进行实验。
甲组:
从a端缓慢通入CO2,一段时间后Ⅱ中变浑浊,停止通CO2,Ⅰ中溶质为X.打开活塞,滴加足量稀盐酸。
【解释与结论】
(1)经分析X是NaHCO3.实验过程中,Ⅰ中产生的现象是 。
乙组:
从a端缓慢通入CO2,一段时间后Ⅱ中无明显现象,停止通CO2,Ⅰ中溶质为Y.打开活塞,滴加足量稀盐酸,Ⅱ中变浑浊。
【解释与结论】
(2)乙组同学认为Y只有Na2CO3.你认为该结论是否合理,结合分析Y的成分说明理由 。
Ⅰ中一定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8.
(1)请根据下列各图中提供的信息回答问题。
①写出b中滴加液体的仪器名称:
。
②请写出用装置b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
③比较用过氧化氢溶液和电解水制取O2的方法,两者的共同点是 。
A.发生装置相同
B.反应类型相同
C.完全反应后剩余的成分相同
④装置b、g都可用来制取氧气,装置b相对于装置g在操作方面的优势是 。
⑤图g既可用于制取和收集气体,又可用于研究物质的性质。
当关闭K1,打开K2时,可以检验二氧化碳,其化学反应方程式是 。
(2)在整理实验室时,某同学发现7瓶不同的无色溶液(见如图所示),其中2、3、7号试剂瓶标签完全破损,4、5号试剂瓶标签部分破损。
查阅药品记录单可知,2、3、4、5、7号溶液分别是10%NaOH溶液、饱和石灰水、10%Na2CO3溶液、10%CaCl2溶液、10%稀盐酸中的一种。
化学小组同学进行了以下实验探究
【实验目的】
①给试剂瓶贴上正确的标签;
②探究部分溶液混合发生的反应。
【查阅资料】
Ⅰ.CaCl2溶液呈中性,能与Na2CO3发生复分解反应:
Ⅱ.Ca(OH)2+NaHCO3═CaCO3↓+NaOH+H2O,NaOH+NaHCO3═Na2CO3+H2O
【实验探究】
①分别取2、3、4、5、7号溶液于5支试管中,向其中分别滴加1号溶液,发现3、4、5号溶液变红色说明这3种溶液呈 (填“酸性”、“碱性”或“中性”),由该实验可确定的溶液为 (写出试剂瓶编号及相应的溶液名称);
②分别取2号5.55g和7号3.65g溶液,混合均匀后,逐滴加入5号溶液。
首先观察到有气泡冒出,然后有沉淀析出。
加入5号溶液的质量与产生气体或沉淀的质量关系如图1所示,加入5号溶液的质量与溶液pH的变化关系如图2所示。
根据图示完成下列问题:
Ⅰ、7号溶液是(填名称) 。
Ⅱ、图2中h→k段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③取3号溶液于试管中,逐滴加入一定量的6号溶液,观察到溶液变浑浊,过滤,则滤液中含有的溶质可能为NaOH;Na2CO3;NaOH、Na2CO3;NaOH、Ca(OH)2、 、
。
④【实验反思】分析上述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填字母序号)。
A.5号试剂可能是部分变质的氢氧化钠溶液
B.该实验无法确定各种试剂,没有完成实验目的①
C.图1中b→c段反应过程中溶液的pH变化情况可用图2中h→k段表示
D.碳酸氢钠既能与碱反应,又能与酸反应
9.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入硫酸铜溶液进行实验时,观察到产生不同颜色的沉淀,于是对沉淀的成分、性质及产生过程展开探究。
[查阅资料]
Ⅰ.氢氧化铜是一种难溶于水的蓝色物质,在80℃时分解生成氧化铜和水;
Ⅱ.碱式硫酸铜[Cu4(OH)6SO4]是一种难溶于水的绿色物质,可溶于酸,在沸水中不分解;
Ⅲ.硫酸钡是一种难溶于水且难溶于酸的白色物质。
[实验一]检验氢氧化钠溶液与硫酸铜溶液反应产生沉淀的成分。
将反应后的混合物过滤,滤渣经多次洗涤后备用。
甲乙两位同学分别取滤渣进行如图1和图2所示实验。
(1)甲同学观察到图1实验中的滤渣经沸水加热后出现 色,证明该滤渣中含有氢氧化铜。
写出反应生成氢氧化铜的化学方程式 。
(2)乙同学观察到图2实验中,滴入BaCl2溶液后产生白色沉淀,认为滤渣中含有 。
(3)丙同学提出质疑,滴入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可能是滤渣没有洗净造成的。
并设计实验进行验证:
取最后一次洗涤液样品于试管中,滴加适量的 溶液,若观察到 ,则证明滤渣已经洗净。
[实验二]利用传感技术揭示氢氧化钠溶液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的基本过程。
取1.6%的硫酸铜溶液10mL于烧杯中,逐滴滴入0.4%的氢氧化钠溶液,实验现象如表,用传感器测得烧杯中溶液pH变化如图3。
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mL
实验现象
绿色沉淀
蓝色沉淀
上层清液颜色
0.00~2.00
产生
无
蓝色
2.00~15.00
增加
无
浅蓝色
15.00~18.00
减少
产生
无色
18.00~20.00
更少
增加
无色
(4)硫酸铜溶液呈 (填“酸”、“中”或“碱”)性。
(5)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产生蓝色沉淀的条件是 。
(6)根据上述表和图3可推知碱式硫酸铜可以与 发生反应,简述验证该化学性质的实验方案:
(写出实验步骤和现象)。
[联想与启示]
(7)反应物种类和反应条件相同时,若反应物的质量比不同,生成物可能不同。
试再举一例说明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举一反三 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