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00150金融理论与实务 基础讲义第1012章.docx
- 文档编号:26416329
- 上传时间:2023-06-19
- 格式:DOCX
- 页数:33
- 大小:54.33KB
自考00150金融理论与实务 基础讲义第1012章.docx
《自考00150金融理论与实务 基础讲义第1012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考00150金融理论与实务 基础讲义第1012章.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自考00150金融理论与实务基础讲义第1012章
第十章商业银行
1、学习目的和要求
了解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理论的发展脉络;
了解商业银行风险的类型及风险管理框架;
了解商业银行的各类财务报表;
了解商业银行绩效评价指标。
理解商业银行的特性与类型;
理解商业银行的各种业务类型。
掌握商业银行的资本管理。
2、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1)商业银行的特性与类型
识记:
1、商业银行:
是指依照我国商业银行法和公司法设立的吸收公众存款、发放贷款、办理结算等业务的企业法人。
2、单一制商业银行:
也称独家制商业银行,其特点是商业银行业务只由一个独立的商业银行经营,不设或不允许设立分支机构。
3、总分行制商业银行:
是目前国际上普遍采用的一种商业银行体制,其特点是,法律允许商业银行在总行之下设立分支机构从事银行业务。
4、控股公司制商业银行:
也称集团制商业银行,其特点是,由一个集团成立股份公司,再由该公司控制或收购若干独立的银行。
5、全能性商业银行:
是指不受金融业务分工限制,能够全面经营各种金融业务的商业银行。
6、专业性商业银行:
是指专门从事某一领域或某一类型银行业务的商业银行。
领会:
1、商业银行的特性:
商业银行具有如下三个特性:
(1)企业性:
商业银行隶属于企业范畴,是依法设立的企业法人,有独立的法人财产,并以其全部财产对其负债承担责且以营利为目的,自主经营,自担风险,自负盈亏,自我约束。
(2)金融性:
一般工商企业与商业银行的显著差异体现在它们的经营对象上,前者经营的对象是具有一定使用价值的商品和服务,而后者则是以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为经营对象,经营的是货币这种特殊的商品。
正因为商业银行的经营对象是货币这种特殊的商品,所以其经营方式主要是货币的借贷。
这就是其金融性的体现。
(3)银行性:
这一特性主要是相对于非银行类的金融机构而言的。
商业银行的银行性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第一,商业银行能够吸收公众存款、尤其是能够签发支票的活期存款,同时能够办理贷款和转账结算业务,从而具有信用创造的功能。
第二,贷款是商业银行主要的资产运用形式,同时也是各类经济活动主体尤其是中小企业和个人的主要外部融资形式。
第三,商业银行能够为客户办理各种支付结算业务,是现代支付体系的中心。
第四,商业银行的业务范围广泛,功能全面。
2、单一制商业银行、总分行制商业银行和控股公司制商业银行的特点与区别:
按组织形式的不同,商业银行分为单一制商业银行、总分行制商业银行和控股公司制商业银行。
单一制商业银行的特点是商业银行业务只由一个独立的商业银行经营,不设或不允许设立分支机构。
总分行制商业银行的特点是法律允许商业银行在总行之下设立分支机构从事银行业务。
是目前国际上普遍采用的一种商业银行体制。
控股公司制商业银行的特点是由一个集团成立股份公司,再由该公司控制或收购若干独立的银行。
由于其有许多优点,控股公司制已成为当今国际银行业最流行的组织形式。
应用:
我国农工中建四大行都曾为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它们为何要进行股份制改革
1、国有独资商业银行改革是建立现代金融体制的迫切要求
“十五”时期,我国金融体制改革主要是围绕金融机构体系、金融市场体系和金融监管体系三大方面进行深化改革和完善建设。
在深化金融机构体系改革方面,具有制度创新意义的是深化国有独资商业银行的产权制度改革和实现金融机构的多元化发展。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戴相龙指出,“深化国有独资商业银行改革是中国金融体制改革的重点,争取用5年左右或更长一些时间,把中国四家国有独资商业银行改革为在国际金融市场上具有一定竞争能力的现代化大型商业银行。
为实现这一目标,从今年开始,要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分步对国有独资商业银行进行综合改革。
”
健全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金融体系,是金融机构结构完善的金融体系,其主体应该多元化。
但四大国有独资商业银行一直牢牢占有着70%左右的市场份额,新兴商业银行很难动摇其在国内银行业中的稳固垄断地位,更无法在大规模范围内同其展开公平竞争。
由此引发的为扩大市场份额的不规范甚至恶性竞争,不仅造成了金融资源的巨大浪费,而且积累了经济运行中大量的金融风险,给经济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埋下隐患。
2、我国国有商业银行自有资本金不足,且不良资产率过高。
按《巴塞尔协议》的规定,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不得低于8%,其中核心资本充足率不得低于4%。
我国国有独资商业银行普遍未能达到这一标准。
从国际大银行的情况来看,2000年,世界前20家大银行(不包括中国的银行)平均资本充足率为11.52%,中国国有独资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与国际大银行相比还存在着较大差距(一般认为不足8%),从而制约着商业银行的抗风险能力和扩张能力。
从不良资产比率来看,世界前20家大银行,其平均不良资产率为仅为3.27%,其中花旗银行和美洲银行的不良资产率分别为1.4%和0.85%,而中国四大国有独资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率高达20%左右。
[1]国有商业银行的资本不足严重削弱了银行消化贷款损失的能力,而且有可能危及到整个金融体系的安全,加大整个金融系统的风险。
3、国有独资商业银行产权不明晰,承担了过多的政策性业务。
传统的经济体制下,单一的国有产权形式内在的决定了我国国有独资商业银行政企合一的制度特征。
在原有体制下,国有独资商业银行承担了过多的政策性业务,导致大量不良资产的产生。
改革开放以前,国有企业最重要的资金渠道是财政,但随着体制改革的深入,为国有企业提供资金推动国企发展成为国有银行的历史重任。
进入80年代后,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取代了财政成为国有企业最重要的资金供给者。
据统计,改革以来,国有独资商业银行每年贷款额的80%以上流向了国有企业。
1996年底,国有企业占用的国有银行贷款余额47434.7亿元。
没有银行的金融支持,国有企业的增长是不可能实现的。
但是,这种金融支持却使国有银行付出了沉重的代价,1999年成立的四大资产管理公司就接收了国有银行在1995年前产生的1.3万亿的呆坏帐。
据官方估计,这还只能使国有银行的呆坏帐率下降到20%以内。
只有明确了国有商业银行的产权关系,建立现代金融公司治理结构,才能使国有独资商业银行成为真正的商业银行。
只有剥离政策性业务,才能真正搞活国有独资商业银行。
4、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实行股份制,是应对加入WTO挑战的需要。
我国即将加入WTO,这意味着我国市场将向世界全方位开放,意味着我国经济将全面融入经济全球化的大潮,我国企业将面临全面的竞争,特别是金融企业面对的挑战更为激烈。
现阶段我国国有独资商业银行面对外资银行的挑战存在着严重的不足。
首先是体制和机制上的不足。
世贸组织的基本原则就是公平竞争,减少、消除壁垒和保护。
如果四家国有独资商业银行仍然以政企不分、政府色彩浓厚,不具备完全市场主体和法人主体的状态入世,那么在外资银行取得国民待遇后,不但会被视为违背世贸原则,而且也难以在竞争中取胜。
其次是实力的不足,能够在国际上四处扩张的外资银行,大都是规模大,实力强,资本充足,国际业务经验丰富、业绩优良的大银行。
我国国有独资商业银行业务品种单一,金融创新动力和能力低。
按四家国有独资商业银行现有的体制,是难以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的,必须对它们进行股份制改造。
这是符合现代金融企业发展的方向的。
(2)商业银行的业务
识记:
1、存款:
是指存款人在保留所有权的条件下,把使用权暂时转让给银行的资金或货币。
2、活期存款:
指可由存款人随时存取的存款,它没有确切的期限规定,银行也无权要求存款人取款时做事先的书面通知。
3、定期存款:
指存款人和银行预先约定存款期限的存款。
4、储蓄存款:
在我国,储蓄存款是指居民个人在银行的存款,也称对私存款或个人存款。
是商业银行稳定可靠的最重要的资金来源。
5、结构性存款:
是指在客户普通存款的基础上嵌入某种金融衍生工具(主要是各类期权),通过与利率、汇率、指数等金融市场参数的波动挂钩,或与某实体的信用情况挂钩,从而使存款人在承受一定风险的基础上获得较高收益的业务产品。
6、通知存款:
是指存款人在存入款项时不约定存期、支取时需提前通知银行、约定支取日期和金额方能支取的存款。
7、次级金融债券:
是指商业银行发行的、本金和利息的清偿顺序列于商业银行其他负债之后、先于商业银行股权资本的债券。
8、混合金融债券:
清偿顺序位于次级金融债券之后,且期限更长的债券。
9、贷款:
是商业银行出借给贷款对象,并以按约定利率和期限还本付息为条件的货币资金。
贷款是商业银行最主要的盈利资产。
10、正常贷款:
是指借款人能够履行合同,不存在任何影响贷款本息及时全额偿还的消极因素,银行对借款人按时足额偿还贷款本息有充分把握,贷款发生损失的概率为零的贷款。
11、关注贷款:
是指尽管借款人目前有能力偿还贷款本息,但存在一些可能对偿还产生不利影响的因素,如这些因素继续下去,则有可能影响贷款的偿还,因此需要对其进行关注或监控。
12、次级贷款:
是指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出现明显问题,完全依靠其正常营业收入已无法足额偿还贷款本息,需要通过处置资产或对外融资乃至执行抵押担保来还款付息。
13、可疑贷款:
是指借款人无法足额偿还贷款本息,即使执行抵押或担保,也肯定要造成一部分损失,只是损失金额的多少还不能确定的贷款。
14、损失贷款:
是指借款人已无偿还本息的可能,无论采取什么措施和履行什么程序,贷款都注定要损失了,或者虽然能收回极少部分,但其价值也是微乎其微的贷款。
现金资产:
是指商业银行持有的库存现金以及与现金等同的可随时用于支付的银行资产。
一般包括
以下3种类型:
1)库存现金;2)在中央银行的存款;3)存放在同业及其他金融机构的款项
表外业务:
表外业务是指商业银行所从事的、按照通行的会计准则不记入资产负债表内、不会形成银行现实的资产或负债但却能影响银行当期损益的业务。
我国又常常习惯称其为中间业务。
目前,国内银行开办的表外业务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支付结算业务;
银行卡业务;
代理业务;
信托业务;
租赁业务;
投资银行业务;
担保与承诺业务;
金融衍生交易业务。
领会:
1、商业银行负债业务的构成:
商业银行的负债业务主要包括两大块:
存款性负债和借款性负债,其中存款性负债是主要的。
2、商业银行资产业务的构成:
商业银行的资产业务类型大体上可以分为三类:
贷款业务、证券投资业务和现金资产业务。
3、贷款的种类:
1)按贷款期限的不同,贷款可分为短期贷款、中期贷款和长期贷款。
期限在1年以内(含1年)的贷款为短期贷款;期限在1年以上、5年以下(含5年)的贷款为中期贷款;期限在5年以上的贷款为长期贷款。
2)按保障条件的不同,贷款可分为信用贷款和担保贷款
信用贷款是指没有担保、仅依据借款人的信用状况而发放的贷款;担保贷款是指由借款人或第三方依法提供担保而发放的贷款。
3)按业务类型的不同,贷款可分为公司类贷款、个人贷款和票据贴现
公司类贷款是银行针对公司类客户而发放的贷款。
个人贷款是银行针对个人客户发放的贷款。
票据贴现是指商业银行应客户的要求,以现金或活期存款买进客户持有的未到期商业票据的方式而发放的贷款。
4)按贷款质量的高低不同,贷款可分为正常贷款、关注贷款、次级贷款、可疑贷款和损失贷款。
通常所说的不良贷款,就是指后三类。
4、证券投资业务的特点和种类
(1)证券投资业务的特点(4个):
主动性强、流动性强、收益的波动性大和易于分散管理。
(2)证券投资业务的种类:
目前,我国国内商业银行所从事的证券投资对象主要有债券和股权两种。
5、各种表外业务
目前,国内银行开办的表外业务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1)支付结算业务:
支付结算业务是商业银行为客户办理因债权债务关系引起的与货币支付、资金划拨有关的收费业务。
目前银行办理支付结算的方式主要有:
汇兑结算、托收结算和信用证结算。
(2)银行卡业务:
银行卡是由经授权的银行向社会发行的具有消费信用、转账结算、存取现金等全部或部分功能的信用支付工具。
(3)代理业务:
代理业务是指商业银行接受客户委托、代为办理客户指定的经济事务、提供金融服务并收取一定费用的业务。
(4)信托业务:
信托是指委托人基于对受托人的信任,将其财产委托给受托人,由受托人按委托人的意愿以自己的名义,为受益人的利益或特定目的,进行管理或处分的行为。
(5)租赁业务:
租赁业务的具体做法是:
出租人根据承租人对租赁物件和对供货人的特定要求,出资向供货人购买租赁物件,并租给承租人使用,承租人则分期向出租人支付租金。
在租赁期内租赁物件的所有权属于出租人所有,承租人拥有租赁物件的使用权。
商业银行在从事租赁业务时,可以有多重角色,业务性质也有较大差异。
例如,商业银行可作为出租人,出资购买设备租赁承租人;银行也可作为贷款人向租赁公司提供贷款,从而形成贷款资产;银行还可作为普通中介,提供联系供货商、接受咨询、收取租赁费等服务。
(6)投资银行业务:
投资银行是指主要从事证券发行、承销、交易、企业重组、兼并与收购、投资分析、风险投资、项目融资等业务的非银行金融机构。
(7)担保与承诺业务
担保业务:
是指商业银行接受客户的委托对第三方承担责任的业务。
承诺业务:
是指商业银行在未来某一日期按照事先约定的条件向客户提供约定的信用业务。
(8)金融衍生交易业务:
金融衍生交易业务是指商业银行为满足客户保值或自身头寸管理等需要而进行的货币、利率、股票和商品的远期、互换、期权等衍生交易业务。
(3)商业银行的管理
识记:
1、资产管理理论:
资产管理理论是最传统的商业银行管理理论。
早期商业银行家认为银行的负债主要取决于客户的存款,银行对此没有决定权,是被动的。
而商业银行可以主动安排自己的资金运用,合理安排资产结构,通过资产业务获得尽量高的利润,并保证资产的流动性和安全性。
银行管理关键在资产管理,在既定负债所决定的资产规模前提下,实现资产结构的最优化。
2、商业性贷款理论:
该理论认为,商业银行的资金运用只能发放短期的、且以真实的商业票据做抵押的、周转性的工商企业贷款。
3、资产转移理论:
该理论认为,除了发放短期贷款外,商业银行还可以通过持有那些信誉高、期限短、易于转让的资产来保持流动性,如短期票据、国库券等。
4、预期收入理论:
预期收入理论则进一步拓展了商业银行的资产范围。
该理论强调,从根本上说,商业银行的流动性状态取决于贷款的偿还,这与借款人未来的预期收入和银行对贷款的合理安排密切相关。
因此,即使是中长期贷款,只要其能按期偿还,在对资产组合期限结构的合理安排下,同样可以提供流动性。
5、负债管理理论:
该理论强调,商业银行的流动性提供不仅来自资产方,还可以来自负债方,即
通过对负债结构进行调整,增加主动型负债,在货币市场上主动“购买”资金来满足自身流动性需求和不断适应目标资产规模扩张的需要。
6、资产负债综合管理理论:
资产负债综合管理理论主要是指:
在融资计划和决策中,银行主动地利用对净利率变化敏感的资金,协调和控制资金配置状态,使银行维持一个正的净利息差额和正的资本净值。
资产负债综合管理理论认为,商业银行单靠资金管理或单靠负债管理都难以达到流动性、安全性、盈利性的均衡。
银行应对资产负债两方面业务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管理,保证资产负债结构调整的及时性、灵活性,以此保证流动性供给能力。
7、账面资本:
是指资产负债表中的总资产减去总负债后的所有者权益部分,包括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
账面资本是判断商业银行实力的重要依据之一。
通常认为,账面资本规模越大,商业银行的实力越雄厚。
8、监管资本:
是指监管当局要求商业银行必须保有的最低资本量,是商业银行的法律责任,故又称为法律资本。
9、经济资本:
是指银行内部风险管理人员根据银行所承担的风险计算出来的、银行需要保有的最低资本量。
10、资本充足:
是指资本数量适度,即商业银行持有的资本数量既能够满足其正常经营的需要,又能满足股东的合理投资回报要求。
11、信用风险:
是指因债务人或交易对手的直接违约或履约能力的下降而造成损失的风险。
信用风险是商业银行最主要的风险。
12、市场风险:
是指市场价格波动引起的资产负债表内和表外头寸出现亏损的风险。
具体包括利率风险、股票风险、汇率风险和商品风险。
13、操作风险:
是指由于商业银行内部流程、人员行为和系统失当或失败,以及由于外部事件而导致损失的风险。
14、流动性风险:
是指由于流动性不足给经济主体造成损失的可能性。
15、国家风险:
是指经济主体在与非本国居民进行国际经贸与金融往来中,由于别国宏观经济、政治环境和社会等方面的变化而遭受损失的可能性。
16、合规风险:
是指因违反法律或监管要求而受到制裁、遭受金融损失以及因未能遵守所有适用法律、法规、行为准则或相关标准而给银行信誉带来的损失。
17、声誉风险:
是指由于发生了有损于银行声誉的事件给银行自身价值造成的损失。
18、战略风险:
是指由于战略决策失误或战略实施不当而导致的风险。
领会:
1、三种资本概念的比较:
(1)账面资本和经济资本、监管资本的差别:
①账面资本反映的是银行实际拥有的资本水平;经济资本和监管资本都是虚拟概念,它们是商业银行应该拥有但不一定是实际拥有的资本。
②范围不同。
账面资本包括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
而经济资本和监管资本的范围则大得多。
(2)经济资本和监管资本的区别:
①前者是由银行管理者从内部来认定和安排对风险的缓冲,后者是监管当局从外部来认定这种缓冲。
②计量方法不同。
经济资本的计量是由银行根据自身情况灵活自主地选择,而监管资本的计量方法往往由监管当局统一确定,银行只能遵照执行。
2、银行监管资本的构成:
银行的监管资本由两部分组成:
一级资本和二级资本。
(1)一级资本又称为核心资本,包括股本和公开储备。
(2)二级资本也称附属资本,包括未公开储备、重估储备、普通准备金、带有债务性质的资本工具和长期次级债务。
3、资本充足性的衡量:
按照巴塞尔协议中提出的要求,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不应低于8%。
即资本充足率=总资本÷风险资产总额>=8%,其中风险资产总额=
4、提高资本充足性的途径:
商业银行提高资本充足率的途径有两个:
一是增加资本;二是降低风险资产总量。
具体内容包括:
增加资本总量;收缩业务,压缩资产总规模;调整资产结构,降低高风险资产占比;提高自身风险管理水平,降低资产的风险含量。
5、商业银行进行风险管理的重要性:
风险管理是商业银行的生命线,是决定商业银行经营的根本因素,也是衡量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和市场价值的最重要因素之一。
6、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基本框架
1)风险管理环境:
是其他所有风险管理要素运行的基础和平台。
2)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组织:
需要合理的机构设置和清晰的职能界定。
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组织架构在实践中呈现出了多样性,但大体上都包括了一下环节:
董事会及其专门委员会;高级管理层;风险管理部门;其他相关部门。
3)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流程:
风险管理目标与政策的制定、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应对、风险控制、风险监测与风险报告等。
应用:
我国商业银行近年来是如何提高资本充足率的
1.理念与原则
资本充足率不仅是反映银行经营情况的静态指标,也是一种动态的管理手段,它体现资本管理的原则与理念。
资本充足率的逐年提高,反映了商业银行风险管理能力的逐步提升。
以存贷差为主要盈利手段的中国银行业,天然具有放贷“冲动”。
历史上几次不良贷款的大爆发,都与不计后果、不受约束的信贷投放有关。
引入资本管理,能够鼓励商业银行将资本配置与风险管理相结合,提高银行的风险管理能力和识别、度量和控制风险的水平。
作为一种特殊的“杠杆比率”,资本充足率不是简单地用会计资本除以总资产,而是要用监管资本除以风险加权资产。
资本充足率的分母不是资产负债表中的总资产,而是将资产根据风险的大小进行加权后得出的结果。
风险越高,权重越高,需要的资本越多。
这样计算出的资本充足率,可以更加准确地反映和衡量一家银行风险水平和自身抵御风险的能力。
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逐年提高的同时,反映银行信贷资产质量的指标也在逐年好转。
据统计,截至2005年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为13133.6亿元,占全部贷款的比例8.61%;2006年年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为12549.2亿元,占全部贷款的比例7.09%;2007年年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为12684.2亿元,占全部贷款的比例6.17%;到2008年年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降至5602.5亿元,占全部贷款的比例2.42%。
2.内生性手段与外生性措施
在我国银行业的发展史上,资本充足率曾有过大的波动。
如何把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始终保持在国际监管标准之上,是资本管理需要经常面对的一个问题。
资本补充的方式既包括国家注资、通过资本市场增发新股、发行次级债和可转债等外部方式,也包括各银行通过加大利润留成,提高资产质量从而降低拨备缺口等内部方式。
在提高资本充足率的各种方式中,银行通过债券市场发行次级债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国有银行股改阶段,中行和建行分别发行了600亿元和400亿元的次级债券,工行根据需要发行了350亿元,交行发行了120亿元。
几家银行次级债券的成功发行,充实了四家银行的资本金,改善了资本结构。
数据显示,2008年商业银行共发行次级债(包括混合资本债)724亿元。
而今年前8个月,商业银行已发行次级债(包括混合资本债)总量达到2316.5亿元,不过,次级债券只是在一定期限内具有资本的属性,并非银行的自有资本,次级债券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银行资本充足率不足的问题。
稳定资本充足率需要通过加大利润留成等内生性手段。
据银监会提供的有关金融数据,至2008年底,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税后净利润5834亿元,比2007年增长30.6%。
2008年银行业金融机构在大规模计提拨备的情况下,资本回报率仍高达17.1%,比2007年和2006年分别提高0.4个和2.0个百分点。
而刚刚披露完毕的2009年上半年业绩报告表明,14家中资上市银行从其整体来看,净利润共计达2254亿元。
近年来我国银行业盈利能力的持续增长成为资本补充的稳定来源。
第十一章投资银行和保险公司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了解政策性保险公司的主要业务;
了解我国保险公司的改革与发展。
理解投资银行的功能;
理解保险的基本职能与基本原则。
掌握投资银行的业务;掌握商业性保险公司的主要业务。
2、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1)投资银行
识记:
1、投资银行:
是主要从事证券发行、承销、交易、企业重组、兼并与收购、投资分析、风险投资、项目融资等业务的非银行金融机构,是资本市场上的主要金融中介机构。
2、证券承销:
是投资银行最为传统与基础的业务,它是指投资银行帮助证券发行人就发行证券进行策划,并将公开发行的证券出售给投资者以筹集到发行人所需资金的业务活动。
3、兼并:
是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企业实体形成新经济单位的交易活动。
4、收购:
是指两家公司进行产权交易,由一家公司获得另一家公司的大部分或全部股权以达到控制该公司的交易活动。
5、资产管理业务:
投资银行以受托人的身份根据与委托人(投资者)签订相关资产委托管理的协议,为委托人的资产提供理财服务,依靠其专业能力为委托人控制风险,获取投资收益,从而使委托人实现资产的增值。
6、现金管理业务:
是投资银行为客户提供的现金管理服务,即让企业在保持其金额资产足够流动性的前提条件下,将企业持有现金带来的机会成本降低到最低的程度。
领会:
1、投资银行的基本职能:
投资银行是资本市场的核心,具有四个方面的基本职能:
媒介资金供需,提供直接融资服务
在直接融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自考00150金融理论与实务 基础讲义第1012章 自考 00150 金融 理论 实务 基础 讲义 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