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考生物第一轮总复习全程训练必修3 稳态与环境模块综合检测.docx
- 文档编号:26411494
- 上传时间:2023-06-19
- 格式:DOCX
- 页数:19
- 大小:143.30KB
届高考生物第一轮总复习全程训练必修3 稳态与环境模块综合检测.docx
《届高考生物第一轮总复习全程训练必修3 稳态与环境模块综合检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考生物第一轮总复习全程训练必修3 稳态与环境模块综合检测.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高考生物第一轮总复习全程训练必修3稳态与环境模块综合检测
必修3 稳态与环境模块综合检测
一、选择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2分)
1.(2017·九江模拟)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及其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内环境的温度可以随气温变化而变化
B.生成与回流的组织液中二氧化碳的含量相等
C.正常人体的组织液、血浆和淋巴所含有的成分差别不大
D.抗体、激素、H2O、乳酸、血清蛋白等物质均可存在于内环境中
2.如图为哺乳动物的某组织,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肌肉细胞缺氧时,③的pH会降低,但由于Na2CO3的调节作用,③的pH会维持相对恒定
B.③与⑤相比,③中含有蛋白质多
C.②中的氧气到达④至少需要经过3层膜,②处的氧气浓度高于④处
D.②呼吸作用的终产物CO2不会引起③pH的变化
3.(2017·大同模拟)下图表示人体细胞的某些通讯方式,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传入神经引起神经中枢兴奋的过程与c物质引起丙细胞兴奋的过程相同
B.若b物质能降低血糖浓度,则乙细胞一定具有分泌功能
C.甲细胞释放a物质依赖于细胞膜的流动性
D.人体的细胞通讯离不开内环境的媒介作用
4.兴奋在两个神经元之间传递时,以下生理活动不会发生的是( )
A.生物膜的融合和转化
B.离子通道的开放和关闭
C.电信号和化学信号的转变
D.信息分子与突触前膜上受体结合
5.(2017·福州模拟)大多数有机磷农药、蝎毒都属于神经毒素。
其中有机磷能使分解神经递质的酶活性受抑制,蝎毒的作用是能破坏膜钠离子通道,从而抑制动作电位的产生。
据图回答,如果分别使用有机磷或者蝎毒,引起的后果是( )
A.使用有机磷,在a点给予刺激,b点释放神经递质
B.使用有机磷,在a点给予刺激,c点保持静息电位
C.使用蝎毒,在a点给予刺激,b点释放神经递质
D.使用蝎毒,在a点给予刺激,c点产生动作电位
6.(2017·周口模拟)下列关于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兴奋在反射弧上都是以电信号形式传导的
B.激素有选择地被血液运送到靶器官、靶细胞
C.脑干内有呼吸中枢、体温调节中枢等重要的生命活动中枢
D.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都是通过反射弧完成的
7.(2017·襄阳模拟)高等动物生命活动调节过程中,信号分子在细胞间起重要作用。
下图为细胞之间信息传递的模型,图中Ⅰ、Ⅱ表示细胞,E、F表示物质。
据图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如上图表示缩手反射过程,细胞Ⅱ膜上的F表示受体蛋白
B.如上图表示初次免疫过程,E经吞噬细胞处理后呈递给Ⅱ,Ⅱ受刺激后可能产生淋巴因子
C.如上图表示血糖调节过程,且E与F结合后,Ⅱ内糖原含量上升,则I代表胰岛A细胞
D.如上图所示,若E与F结合后,促使Ⅱ产生并释放了一种物质X,且X使E的生成量增加,则此调节方式属于反馈调节
8.(2017·衡阳模拟)下图表示人体通过体液免疫消灭破伤风杆菌外毒素的过程,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胞2、细胞3均起源于造血干细胞
B.仅细胞4中含有合成物质a的基因
C.②、③过程与细胞膜上蛋白质有关
D.细胞5属于保留分裂能力的细胞
9.植物的生长发育与激素调节息息相关,下列关于植物激素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顶芽的幼嫩细胞可利用苏氨酸经一系列反应转变成生长素
B.果实发育过程中仅生长素发挥重要作用,而促进果实成熟的主要是乙烯
C.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处理生理状态相同的插条,生根数可能相同
D.休眠的种子经脱落酸溶液处理后,种子的休眠期将会被打破
10.(2017·三门峡模拟)下列对种群特征的概念图分析正确的是( )
A.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出生率、死亡率
B.“J”型增长的种群中没有死亡和迁出
C.预测种群数量未来变化的主要依据是b
D.种群数量达到K值时,c也达到最大并保持不变
11.(2017·湖州模拟)某学生在“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中,根据实验结果绘制出如图所示的曲线。
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实验过程中酵母菌种群的年龄组成先是增长型,后是稳定型,最后变为衰退型
B.种群数量在不同时间的增长速率可能相同
C.本实验中不存在对照
D.每次取样前应将培养瓶振荡摇匀
12.下图a、b、c分别代表在-200~3800m的海拔高度内,山坡a、森林b、海洋c三个不同的自然区域内植物的分布状况。
据此判断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
A.在-200~3800m范围内,不同区域内植物的种类出现了很大的差异,温度是影响分布的主要生态因素
B.a处不同高度的山坡上分布着不同的植物类群,这说明群落具有垂直结构
C.b、c处的植物在垂直方向上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这说明群落具有垂直结构
D.影响b处植物出现明显分层现象的主要因素是水分
13.如图表示某地云杉林的形成过程。
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该群落的演替属于初生演替,群落结构越来越复杂
B.在人为干扰下,可能发生⑤→①的动态变化,但不属于群落演替
C.该群落演替是群落内部因素和外界环境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D.在⑤云杉林群落中有明显的垂直结构,没有水平结构
14.关于“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对于无法知道名称的小动物,不可忽略,应记录下它们的特征
B.许多土壤小动物有较强的活动能力,可采用标志重捕法进行调查
C.利用小动物的避光避热性,可采用带灯罩的热光源收集样土中的小动物
D.可分别在白天和晚上取同一地块的土样,调查不同时间土壤中小动物丰富度
15.
(2017·郑州一模)如图是一个处于平衡状态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图解,其中A、B、C、D分别代表不同营养级的生物类群,对此图解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就是A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减去自身呼吸消耗的能量
B.D中所含的能量与C中所含的能量之比就是能量从C传递到D的效率
C.B同化的能量要大于B、C、D呼吸消耗的能量之和
D.由于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一定的,所以B获得的能量越多,留给C、D的能量就越少
16.(2017·珠海模拟)如图表示某一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Ⅰ、Ⅱ、Ⅲ、Ⅳ分别代表不同的营养级,E1、E2代表能量的形式。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Ⅰ和Ⅳ是实现物质循环的关键生态成分
B.该图所示的食物网只有1条食物链:
Ⅰ→Ⅱ→Ⅲ→Ⅳ
C.E1表示的能量主要是通过光合作用所摄入的能量
D.能量可在食物链中循环利用
17.根据碳循环的部分过程图示进行的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
A.参与①过程的生物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B.②过程增强后①过程随之增强,故不能通过增强②过程来减少大气中的CO2
C.生物群落内部碳循环的物质形式是含碳有机物
D.人类减少对③过程的依赖是当前缓解温室效应的重要措施
18.(2017·济南模拟)某自然生态系统能长时间保持相对稳定,则该生态系统( )
A.处于大量物种更替的过渡阶段
B.生物的种类和数量相对稳定,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C.食物链和食物网越来越复杂,物质和能量的输入和输出相对平衡
D.生产者的数量大于消费者和分解者的数量
19.(2017·岳阳模拟)下列有关信息传递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动物园内,雌孔雀看到正在开屏的雄孔雀停止进食是行为信息,小朋友看到孔雀漂亮的羽毛欢呼起来是物理信息
B.胰岛B细胞释放胰岛素,胰岛素作用于肝脏细胞,促进肝糖原的合成,胰岛素属于生态系统的化学信息
C.鹿总是随着秋天短日照的到来而进入生殖期,它们在秋天交配刚好能使它们的幼仔在春天条件最有利时出生,说明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的传递
D.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是生态系统实现反馈调节的前提
20.(2017·安徽名校联考)如图为一个密闭生态缸处于良性状态的碳循环模式图,下列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
A.行为信息在无机环境和异养生物①之间可进行单向或双向传递
B.三种生物的成分自左向右依次分别代表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C.生态缸需要放置在一个有适宜散射光的位置才能正常运转
D.可通过观察自养生物等的生活状况来判断生态缸是否处于稳定状态
二、非选择题(共5个小题,每小题10分)
21.(2017·宁夏重点中学联考)(10分)下丘脑在人体内环境的稳态与生理调节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如图所示为神经系统对内分泌功能的三种调节方式。
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下丘脑参与的生理调节方式有__________________。
兴奋在A处________(填“单向”或“双向”)传递,当兴奋性神经递质传到突触后膜时,膜外________将大量内流。
(2)若图中产生激素甲的靶腺为甲状腺,则下丘脑分泌的相应激素是________。
(3)若图中激素甲、乙、丙中有一种激素是抗利尿激素,则最可能是________,导致机体释放该激素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与激素丙有关的反射弧的效应器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组成。
人体内需要源源不断地产生激素,以维持激素含量的动态平衡,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2017·广东七校联考一模)(10分)如图是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部分调节机制简图。
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当人体运动导致大量出汗时,由于细胞外液渗透压________,刺激了图一中____________的渗透压感受器,促进垂体释放__________________,使肾小管和集合管加强对水的重吸收,尿量减少。
当足量饮水1h后,通过图一中a所示的________调节机制,尿量逐渐恢复正常。
该调节机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相互协调的结果。
(2)图二是免疫调节的部分过程。
图中既能参与非特异性免疫,又能参与特异性免疫的细胞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肺结核病是一种危害较大的传染病,结核杆菌属细胞内寄生菌,当它初次侵入人体细胞后,人体发挥主要作用的免疫过程是________(填图中数字)。
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HIV侵入人体后破坏T淋巴细胞,使免疫系统的功能瓦解。
请写出艾滋病患者体内缺少抗体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2017·河北唐山一模)(10分)下图所示为五大类植物激素的部分生理效应,请分析回答:
(1)在早春低温时为了让水稻种子早发芽,稻农常将种子置于流动的河流或溪水中浸泡一段时间。
这种做法与________(激素)相关性最大。
(2)在果实生长的调节中起协同作用的激素有______________,在器官脱落的调节中,生长素作用的特性是具有________。
(3)若解除植物的顶端优势可采用的措施有①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
(4)图中结果说明植物的正常生长发育过程是__________________的结果。
24.(2017·湖南彬州质检)(10分)图1为某温带稀树草原食物网的一部分示意图,图2为某生物的种群密度与出生率、死亡率的关系图,请据图回答:
(1)在狼与兔的捕食与被捕食过程中,反应敏捷的兔和跑得快的狼均能很好地生存。
从生物进化的角度分析,这是二者________的结果;从生态系统的功能角度分析,信息传递能够________,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发展。
(2)若图2所示的种群为某鼠种群。
在C点时,鼠种群的年龄组成类型为____________。
在无迁入和迁出的情况下,该种群数量每年均以150%的速率(出生率-死亡率)增长,若该种群初始数量为N,则两年后它们的数量将达到________。
(3)采用样方法调查该稀树草原中风信子的种群密度,选取样方的关键在于__________________。
若同时统计各样方中物种数目,则可以调查________。
(4)在图1所示的稀树草原食物网中,共有食物链________条。
假设每种动物从上一营养级不同生物中获得的能量相同且能量传递效率均为10%,若狼种群增重6kg,需要消耗草________kg。
(5)某年气温明显增高,食物丰富,稀树草原昆虫数量也增多,但并没有呈现“J”型增长的状态,这是________(填“负反馈”或“正反馈”)调节的结果。
多年来,该稀树草原牧民大力植树种草,使草原生态环境明显好转,牧业产量呈持续增长势头,说明人类活动能影响群落演替的________,也使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得以增强。
25.(2017·重庆一中月考)(10分)某地区年降雨量丰富,一弃耕农田的食物链之一是“甲→乙→丙”,生态学家对该生态系统的发展以及该食物链的能量流动进行了研究,结果如下表,单位为×103J/(hm2·a),回答下列问题:
甲
乙
丙
固定的能量
摄入量
同化量
呼吸量
摄入量
同化量
呼吸量
24500
105
75
71.5
8.44
6
4.38
(1)从生态系统的成分看,食物链中甲是______________,流经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是________×103J/(hm2·a)。
(2)在食物链“甲→乙→丙”中,能量从乙到丙的传递效率是________,从乙流向分解者的能量包括乙的遗传、分泌物中的能量和________粪便中的能量。
(3)有人发现表中乙或丙的同化量与呼吸量之和不等于摄入量,请你分析该现象出现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调查发现在该弃耕农田演替过程中物种丰富度逐渐________,抵抗外界干扰的能力________。
必修3 稳态与环境模块综合检测
1.解析:
人是恒温动物,内环境温度不会随外界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由于细胞呼吸,生成的组织液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小于回流的组织液中二氧化碳的含量;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组织液和淋巴中含量较少;抗体、激素、H2O、乳酸、血清蛋白都是内环境的成分。
答案:
D
2.解析:
肌肉缺氧时,会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乳酸进入血浆后,与血浆中的NaHCO3发生作用,使pH变化不大;③表示血浆,含有血浆蛋白,⑤表示组织液,③中蛋白质较多;②中的氧气到达④中,首先要穿过②的细胞膜(1层),再穿过毛细血管壁细胞的细胞膜(2层)进入组织间隙,最后穿过组织细胞细胞膜(1层),至少穿过4层膜;细胞②中无线粒体,只能通过无氧呼吸产生乳酸,故不能通过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
答案:
B
3.解析:
传入神经引起神经中枢兴奋是神经调节的过程,c物质引起丙细胞兴奋是体液调节过程,二者不同,A项错误;若b物质能降低血糖浓度,则b物质为胰岛素,乙细胞一定具有分泌功能,B项正确;甲细胞为神经细胞,a物质为神经递质,其释放的过程是胞吐,依赖于细胞膜的流动性,C项正确;神经递质通过突触间隙的组织液传递信息、体液调节的物质通过体液运输,因此人体的细胞通讯均离不开内环境的媒介作用,D项正确。
答案:
A
4.解析:
神经冲动在神经元之间传递时,突触小体以胞吐的方式(涉及生物膜的融合和转化)释放神经递质到突触间隙,被突触后膜(不在前膜)上的受体识别,激活突触后膜离子通道的开放和关闭,引起下一个神经元神经冲动的产生,该过程涉及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
答案:
D
5.解析:
使用有机磷后,在a点给予刺激后会传递神经冲动到突触小体,突触小体在b处释放神经递质造成c的持续兴奋或抑制;使用蝎毒后给予刺激不会产生动作电位,因此b、c没有反应。
答案:
A
6.解析: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形式是电信号,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形式是化学信号;激素进入血液没有选择性,但能特异性地作用于靶器官和靶细胞;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其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都是通过反射弧完成的。
答案:
D
7.解析:
缩手反射属于神经调节过程,Ⅰ产生的物质E是神经递质,神经递质与细胞Ⅱ膜上的受体蛋白(F)结合,引起细胞Ⅱ膜上电位变化;初次免疫过程中,抗原E经吞噬细胞处理后呈递给T细胞Ⅱ,会刺激Ⅱ产生淋巴因子;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促进肝糖原分解,引起血糖升高;X使E的生成量增加,属于正反馈。
答案:
C
8.解析:
细胞2和3分别是T细胞和B细胞,它们起源于造血干细胞,A项正确;每个细胞都有合成物质a的基因,只是有的细胞不表达,这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B项错误;②和③过程是细胞之间的识别,和糖蛋白有关,C项正确;细胞3(B细胞)迅速分化为记忆细胞5和浆细胞4,显然物质a为抗体,细胞5即记忆细胞,有分裂能力,D项正确。
答案:
B
9.解析:
顶芽的幼嫩细胞可利用色氨酸经一系列反应转变成生长素;植物生长发育过程是多种激素共同调节的结果,果实发育过程中不仅仅有生长素发挥重要作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处理生理状态相同的插条,生根数可能相同,如最适浓度两侧的不同浓度;休眠的种子经赤霉素溶液处理后,种子的休眠期将会被打破。
答案:
C
10.解析:
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种群密度,A错误。
呈现“J”型增长的种群,前提条件之一是每年以一定的倍数(λ)增长,在增长过程中存在出生和死亡,但出生率大于死亡率,B错误。
种群密度除了受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出率和迁入率的影响,还受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的影响,其中年龄组成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进而影响种群密度,图中b表示年龄组成,可以用来预测种群数量未来的变化,而性别比例则只是通过影响出生率来影响种群密度的变化,C正确。
种群数量达到K值时,种群密度也就达到了最大值,此时由于种间关系、环境因素等的影响,会使种群数量在K值上下波动,D错误。
答案:
C
11.解析:
由题意可知,种群数量先增加,然后维持稳定,最后减少,表明种群的年龄组成先是增长型,然后是稳定型,最后变为衰退型;本实验在不同时间的取样起到相互对照的作用;为了保证实验的准确性,在每次取样前都应将培养瓶振荡摇匀,使酵母菌均匀分布。
答案:
C
12.解析:
在-200~3800m范围内,不同区域内植物种类的差异可受阳光、温度等不同生态因素的影响;a处不同高度的山坡上分布不同植物类群与群落垂直结构有区别;影响b处植物出现明显分层现象的主要因素是光照。
答案:
C
13.解析:
采伐迹地的群落演替过程,土壤条件仍然保留,所以应为次生演替;若在人为干扰下,群落由⑤→①,属于人为因素对群落演替的影响;群落内部生物之间以及外界环境因素都会对群落的演替产生影响;在⑤云杉林群落中既有垂直结构也有水平结构。
答案:
C
14.解析:
对于无法知道名称的小动物,可记为“待鉴定××”,并记录下它们的特征;许多土壤小动物有较强的活动能力,而且身体微小,不宜用标志重捕法;土壤小动物一般具有趋暗、趋湿的特性,可用热光源收集。
答案:
B
15.解析:
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就是A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A错误;能量从C传递到D的效率是指D同化的能量与C同化的能量之比,B错误;B同化的能量要大于B、C、D呼吸消耗的能量之和,因为还有一部分能量流向了分解者,C正确;B获得的能量越多,留给C、D的能量也越多,D错误。
答案:
C
16.解析:
图中Ⅰ代表生产者,则E1表示的能量主要是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摄入的能量。
Ⅱ、Ⅲ和Ⅳ都代表消费者,实现物质循环的关键生态成分是生产者和分解者。
每一营养级的生物种类可能有很多,该图所示的食物网可能由很多条食物链组成。
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是单向的,能量不能循环利用。
答案:
C
17.解析:
图中①表示生物进行细胞呼吸释放CO2,②表示CO2被生物群落利用,③表示化石燃料燃烧释放CO2。
生物群落由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组成,它们通过细胞呼吸分解有机物,释放CO2进入无机环境。
生活中可以通过植树造林、退耕还林(草)等增强植物的光合作用,固定CO2,减少生物群落排放到大气中的CO2量。
碳在生物体内(生物群落内)主要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存在。
化石燃料的燃烧是导致大气中CO2含量上升的主要原因,因此可以通过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缓解温室效应。
答案:
B
18.解析:
该自然生态系统能长时间保持相对稳定,说明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相对稳定,营养结构复杂,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A项错误、B项正确;生态系统保持稳定说明食物链和食物网也相对稳定,物质和能量的输入和输出相对平衡,C项错误;在生态系统中,由于不同生物个体大小不同,因此生物数量没有一定的必然关系,D项错误。
答案:
B
19.解析:
孔雀开屏是雄孔雀的求偶行为,雌孔雀对此行为作出反应,停止了进食;小朋友看到的是开屏后孔雀漂亮的羽毛,是对颜色的反应,属于物理信息。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存在于生物与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生物体内部的信息传递不能称为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短日照属于物理信息,短日照促进鹿的性腺发育,可见日照长短对生物的繁殖有很大的影响。
实现反馈调节,离不开信息传递。
答案:
B
20.解析:
行为信息只存在于生物与生物之间;由于生产者、分解者是生态系统所必需的,因此可判断异养生物②为分解者,从物质转化方向分析,异养生物①是消费者;生态缸需要有能量的输入才能维持正常的运转,因此需要适宜的光照,但生态缸不能放在直射光下;若自养生物等能正常生活,说明生态缸处于稳定状态。
答案:
A
21.解析:
(1)根据图示,下丘脑参与了体液调节和神经调节;图中A为突触,兴奋在突触中单向传递。
当兴奋性神经递质传到突触后膜时,会引起突触后膜兴奋,膜外的钠离子大量内流,进而产生动作电位。
(2)若图中产生激素甲的靶腺为甲状腺,则下丘脑分泌的相应激素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3)抗利尿激素是由下丘脑分泌的,并由垂体释放到内环境中,故激素乙最可能是抗利尿激素。
根据人体水盐平衡的调节机制可知,内环境渗透压升高是导致机体释放抗利尿激素的主要原因。
(4)图中传出神经末梢与内分泌腺相连,故与激素丙有关的反射弧的效应器为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腺体。
由于激素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被灭活,故体内需要源源不断地产生激素,以维持激素含量的动态平衡。
答案:
(1)神经调节、体液调节 单向 钠离子
(2)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届高考生物第一轮总复习全程训练必修3 稳态与环境模块综合检测 高考 生物 第一轮 复习 全程 训练 必修 稳态 环境 模块 综合 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