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第二部分古代诗文阅读专题二古代诗歌阅读训练.docx
- 文档编号:26409113
- 上传时间:2023-06-19
- 格式:DOCX
- 页数:22
- 大小:41.78KB
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第二部分古代诗文阅读专题二古代诗歌阅读训练.docx
《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第二部分古代诗文阅读专题二古代诗歌阅读训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第二部分古代诗文阅读专题二古代诗歌阅读训练.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第二部分古代诗文阅读专题二古代诗歌阅读训练
古代诗歌阅读
考点归类,对点模拟练能力
题组一 专项对点练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送邹明府游灵武
贾 岛
曾宰西畿县,三年马不肥。
债多凭剑与,官满载书归。
边雪藏行径,林风透卧衣。
灵州听晓角,客馆未开扉。
【注】明府:
对县令的尊称。
灵武:
即灵州(治所在今宁夏灵武县)。
请概括邹明府这个人物形象的主要特点,并作简要分析。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人物形象的能力。
诗中“马不肥”是说马瘦,“债多凭剑与”是说不单没有钱财,还有债务,“透卧衣”是说衣服单薄,无钱购置御寒衣物。
这都表明了邹明府为官勤于政务,衣食节俭,没有搜刮民脂民膏,清正廉洁。
答案 诗中邹明府形象的主要特点是:
清正廉洁。
(总括形象)三年县令任满离去,马依旧瘦弱,随身相伴的还是那些书,如今冒雪远游朔方,前程艰险,单薄的衣衫哪抵得住透骨寒风。
正是通过这些细节的刻画,展现了邹明府至清至廉的形象。
(具体分析)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北陂杏花
王安石
一陂春水绕花身,花影妖娆各占春。
纵被东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
诗中的杏花是怎样的形象?
作者的用意是什么?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诗中杏花是妖娆美丽、高洁坚贞的形象。
诗人赋予杏花以象征意义,并以“作雪”和“成尘”为喻,形成对比,用“纵被”和“绝胜”来强调,深沉而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宁愿为理想献身也不愿同流合污的悲壮的感情。
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
吴松道中二首(其二)
晁补之
晓路雨萧萧,江乡叶正飘。
天寒雁声急,岁晚客程遥。
鸟避征帆却,鱼惊荡桨跳。
孤舟宿何许?
霜月系枫桥。
【注】吴松:
即吴淞,江名。
请结合全诗分析“孤舟”这一意象的作用。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孤舟联结着雁、鸟、鱼、霜月、枫桥等意象,把航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想贯穿在一起,是全诗的线索;作者融情于景,表达了漂泊、思乡、孤寂之感。
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离亭燕 怀古
张 升①
一带江山如画,风物向秋潇洒。
水浸碧天何处断?
霁色冷光相射。
蓼屿荻花洲,掩映竹篱茅舍。
云际客帆高挂,烟外酒旗低亚②。
多少六朝兴废事,尽入渔樵闲话。
怅望倚层楼,寒日无言西下。
【注】①张升:
南宋诗人,作者经历宋由盛到衰的时代。
此词为作者退居期间所作。
②低亚:
低垂。
“水浸碧天何处断”中的“浸”字用得好,好在哪里?
请简要赏析。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浸”有浸染之意。
一个“浸”字描绘出了天幕低垂、天空仿佛被江水完全渗入的景象,表现出了水天相连、浑然一色的宏大开阔的意境。
(语意相近即可)
5.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卜算子
李之仪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
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
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结合具体的词语,简要分析这首词的语言风格。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这首词以口语起入,明白如话,朴素中见真情。
“思君”“此恨”“相思”等词把“我”的感情表露无遗;“只愿”“定不负”等词语体现了“我”的情深意切。
6.阅读下面这首清曲,然后回答问题。
[折桂令]问秦淮
孔尚任
问秦淮旧日窗寮,破纸迎风,坏槛当潮,目断魂消。
当年粉黛,何处笙箫?
罢灯船端阳不闹,收酒旗重九无聊。
白鸟飘飘,绿水滔滔,嫩黄花有些蝶飞,新红叶无个人瞧。
“当年粉黛,何处笙箫”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请简要赏析。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中修辞手法技巧的能力。
“粉黛”在课文中有注释“借指歌伎”,即使没看课文注释也应该知道属借代,因为在所学过的文言文中出现过类似的情况,与“粉黛”类似的有《柳毅传》“娥眉不舒”中的“娥眉”,课文也有注释,代指漂亮女子,其他有“红颜、倾国”等都是代美女。
而“何处笙箫”实意为“如今已找不到吹奏笙箫的歌女了”,因此为反问。
答案 借代、反问。
(点明修辞)用“粉黛”代当年的歌女,这是用特征代人。
用“笙箫”代音乐,这是用乐器代音乐,使语句整齐,内涵丰富。
同时运用了反问的语气,起到了强调的作用。
(阐释运用)表达了昔盛今衰引发的冷寂落寞之情。
(分析效果)
7.(2013·浙江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秦中吟·歌舞
白居易
秦中岁云暮,大雪满皇州。
雪中退朝者,朱紫尽公侯。
贵有风雪兴,富无饥寒忧。
所营唯第宅,所务在追游。
朱轮车马客,红烛歌舞楼。
欢酣促密坐,醉暖脱重裘。
秋官为主人,廷尉居上头。
日中为一乐,夜半不能休。
岂知阌乡【注】狱,中有冻死囚。
【注】阌(wén)乡:
旧县名。
白居易有《奏阌乡县禁囚状》,详述了无辜妇孺被关进阌乡狱并遭受迫害的惨状。
赏析这首诗对比艺术的特色。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
诗歌的前十六句详尽铺写朝廷贵官的生活,共描写了两个场面:
开头八句记叙朝官们雪中退朝的场面;下面八句紧承“追游”,转入特写,具体描绘秋官、廷尉歌舞宴饮的场面。
上面两个场面,已经将秋官、廷尉这帮官僚们的腐朽糜烂、醉生梦死的生活表现得淋漓尽致。
末尾“冻死”一词极写囚犯之惨状,简洁而有力,从而使这个对比变得格外强烈和鲜明。
答案 ①从结构上看,开头两句兴起全篇,接下来十四句详写统治者骄奢侈靡的生活,而结尾仅用两句描述“冻死囚”,文势陡急,有一落千丈之势。
②从艺术效果看,前面十四句通过层层铺叙、渲染,为结尾一幕作艺术的铺垫,前后构成强烈、鲜明的对比,震撼人心。
8.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题大庾岭北驿①
宋之问
阳月②南飞雁,传闻至此回。
我行殊未已,何日复归来。
江静潮初落,林昏瘴不开。
明朝望乡处,应见陇头梅。
【注】①这是宋之问流放钦州途经大庾岭时,写北岭北驿的一首律诗。
大庾岭上多生梅花,又名梅岭。
②阳月:
农历十月。
请从景情关系的角度对诗歌的颈联作简要赏析。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诗人描绘眼前景色:
黄昏到来,江潮初平,水面平静得令人寂寞,林间瘴气缭绕,一片迷蒙。
这两句写景接上二句的抒情,以景衬情,渲染了凄凉孤寂的气氛,烘托出作者悲苦的心情,将抒情又推进一层。
9.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晚次鄂州①
卢 纶
云开远见汉阳城,犹是孤帆一日程。
估客②昼眠知浪静,舟人夜语觉潮生。
三湘衰鬓逢秋色,万里归心对月明。
旧业已随征战尽,更堪江上鼓鼙声!
【注】①此诗作于“安史之乱”时。
②估客:
指商人。
请简要分析首联中“远见”“犹是”所蕴含的作者的情感变化。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远见”表达了作者远远望见汉阳时的喜悦之情,“犹是”凸显出作者对仍有“一日程”的惆怅之情;一联之内,作者情感由喜悦骤转至惆怅,有跌宕起伏的意味。
10.阅读下面这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寒 食①
孟云卿
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
贫居往往无烟火,不独明朝为子推。
寒食寄京师诸弟
韦应物
雨中禁火空斋冷,江上流莺独坐听。
把酒看花想诸弟,杜陵②寒食草青青。
【注】①寒食:
我国古代的一个传统节日,在清明节前一两天。
相传晋文公为寻找曾辅佐自己、携老母躲进深山的忠臣介子推以对其进行封赏,烧山三天。
结果介子推母子抱着一棵烧焦的柳树而死。
于是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在山上建立祠堂,并把放火烧山的这一天定为“寒食节”,晓谕全国,每年这一天禁忌烟火,只吃寒食。
②杜陵:
在长安东南,是唐代长安人游乐之地,也是作者的故园所在。
请简要赏析《寒食》和《寒食寄京师诸弟》两诗所表达的感情的异同。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同:
两首诗都是诗人在寒食节,面对禁火空斋的景象而抒发的一种感伤情怀,都有对故乡、亲人的思念。
异:
孟诗抒发的是自己贫居他乡的凄楚之感,侧重于悲身世;韦诗抒发的是离家在外的孤独以及对故乡亲人的思念,侧重于思亲人。
1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送魏十六还苏州①
皇甫冉
秋夜沉沉此送君,阴虫②切切不堪闻。
归舟明日毗陵道,回首姑苏是白云。
【注】①皇甫冉:
唐代诗人。
作者的朋友魏十六曾从苏州(即“姑苏”)到常州(即“毗陵”,唐代常州为毗陵郡)方向来拜访他;魏十六返回苏州时,作者乘船相送。
②阴虫:
指蟋蟀。
简要概括这首诗表达的思想感情。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表达了送别友人时内心的沉重与感伤,也表达了设想别后而流露出的留恋、孤独和惆怅。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喜 雨
杨万里
欲知一雨惬群情,听取溪流动地声。
风乱万畴青锦褥,云摩千嶂翠瑶屏。
行人隔水遥相语,立鹭摧枝忽自惊。
岁岁只愁炊与酿,今愁无甑更无瓶。
诗题为“喜雨”,尾联却写“愁”情,这是为什么?
请作简要分析。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尾联之愁,正是反衬出对雨的喜爱。
尾联写了两种愁,往年愁没有粮食和酒,是真愁;这场雨带来丰年,今年将愁没有储粮储酒之器,是“假愁”,是以愁反写喜。
因此,尾联先以真愁衬假愁,再以假愁衬喜悦,从而更突出对雨能带来丰收、丰年的喜爱。
题组二 综合阅读练
1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1)~
(2)题。
对 雪①
杜 甫
战哭多新鬼,愁吟独老翁。
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
瓢弃樽无绿,炉存火似红。
数州消息断,愁坐正书空②。
【注】①此诗写于“安史之乱”期间,长安失陷时,诗人逃到半路被叛军抓住,解送回长安。
②《世说新语·黜免》载:
“殷中军(殷浩)被废,在信安,终日恒书空作字。
扬州吏民寻义逐之,窃视,唯作‘咄咄怪事’四字而已。
”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A.诗人用“多”写“安史之乱”带来的悲惨景象;用“独”写自己的处境,抒发了诗人的悲凉之情。
B.“瓢弃樽无绿”一句写出了诗人在苦寒中找不到一滴酒的窘态,表现了诗人困居长安生活的艰苦。
C.“炉存火似红”中的“红”字写出了炉火熊熊燃烧的情景,火光照亮室内,写出了诗人对温暖的渴望。
D.第四联,诗人以殷浩自比,因忧愁无聊,用手在空中写着字,以此表达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对离散的亲人深切牵挂而又无从着力的苦恼心情。
E.诗歌塑造了因国家动乱而滞留京城的一位贫寒交困、牵挂亲人、愁苦无奈、忧伤国事而又壮志难酬的诗人形象。
(2)诗歌的第二联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
这样写有什么用意?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诗歌思想内容的能力。
C项,“‘红’字写出了炉火熊熊燃烧的情景,火光照亮室内”错误,这句诗是写炉火燃尽的情景;E项,“壮志难酬”错误,诗歌中没有体现。
答案 CE
(2)诗歌第二联描写了黄昏云乱、风急雪紧的景象。
诗人借景抒情,通过描写飞雪的状态,表现诗人在战乱之中内心的悲凉;同时呼应诗歌标题“对雪”,为下文描写室内景象和抒发诗人感情作铺垫,有利于突出诗歌忧国忧民的主旨。
【诗歌鉴赏】该诗写于“安史之乱”期间,当时长安失陷,诗人为叛军所羁押,又听闻唐军新败,望着漫天飞舞的飘雪,感受着凛冽刺骨的寒意,对国家和亲人的命运深切关怀而又无从着力的苦恼心情油然而发。
第一联,写“安史之乱”给国家带来的灾难。
“多”,写诗人心情沉重;“独”,表现出诗人凄凉的处境。
第二联,先写黄昏时的乱云,次写旋风中乱转的急雪,呼应诗歌标题“对雪”,暗示诗人独坐室内,反复愁吟,从乱云欲雪一直呆到急雪回风,满怀愁绪。
第三联,写诗人困居长安,生活非常艰苦。
第四联,写前线战况和亲人的消息都无从获悉,诗人忧愁无聊,只能用手在空中写着字。
诗人或直抒胸臆,或借景抒情,或运用典故,“愁”字贯穿始终,前呼后应。
1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
(1)~
(2)题。
满江红·赣州席上呈太守陈季陵侍郎【注】
辛弃疾
落日苍茫,风才定、片帆无力。
还记得、眉来眼去,水光山色。
倦客不知身远近,佳人已卜归消息。
便归来、只是赋行云,襄王客。
些个事,如何得?
知有恨,休重忆。
但楚天特地,暮云凝碧。
过眼不如人意事,十常八九今头白。
笑江州、司马太多情,青衫湿。
【注】陈季陵罢职辞行,辛弃疾在宴席上作此词赠之。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A.“落日苍茫”既点明了离别的时间,也给离别的宴席涂上了一层凄苦的色彩;“暮云凝碧”再次写到暮色,照应开头,情含景中,形象鲜明。
B.上片的景物描写有动静结合、虚实相生的特点,其中实景是眼前的苍茫落日、一叶孤舟,虚景是记忆中的水光山色。
C.“眉来眼去”写山水的美好,词人使用拟人的手法把无生命的山水写得有生命有感情,以乐景写哀情,表达了浓重的离愁别绪。
D.“倦客不知身远近,佳人已卜归消息”中,“倦客”是对罢职者的委婉说法,此处是指陈季陵;而此时佳人也离开词人,二人均有难言的悲情。
E.本词除了在景物描写上独具匠心外,还大量使用了议论的写作手法,如下片中的“过眼不如人意事,十常八九今头白”就是议论句。
(2)这首词的下片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请简要分析。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以及思想内容的能力。
B项,“动静结合”错误,上片的景物描写没有使用这种手法。
D项,“佳人也离开词人,二人均有难言的悲情”错误,应该是佳人离陈季陵而去,使之痛苦不堪。
答案 BD
(2)抒发了词人对友人的劝勉与激励之情。
“些个事,如何得?
知有恨,休重忆”四句,劝友人不要为那些小事烦恼。
“过眼不如人意事,十常八九今头白”二句即事明理,说明人生在世,得意时少,失意时多,自古如此,何必要愁得“今头白”呢。
“笑江州、司马太多情,青衫湿”二句借古喻今,从表面上看是笑友人太多情,其实是要激励友人振作起来。
【诗歌鉴赏】词的上片主要是写别离。
开头两句写景:
暮色苍茫,风平浪静,一叶孤舟有气无力地停在江边。
这些景色,给宴席涂上了一层凄苦色彩,烘托离别气氛。
“还记得、眉来眼去,水光山色”二句回忆往事,写双方有过一段美好时光,以乐景写哀情,更增添离人的悲哀之情。
“倦客不知身远近,佳人已卜归消息”中,“倦客”是对罢职者的委婉称法,友人因遭到沉重打击,神志颓丧,已“不知身远近”了;“佳人”句也是一种委婉的说法,指佳人在友人罢职时离他而去,令他痛苦不堪。
末二句,词人使用了一个假设句,说明即便佳人归来,和楚襄王梦高唐、赋行云一样,不过是梦幻而已,并非现实。
词的下片主要是对友人的劝勉与激励。
前四句,劝友人不要为那些小事烦恼。
那些小事有谁能事先知道?
既然事已如此,恨也没用,想也没用,让它过去算了。
“但楚天特地,暮云凝碧”二句是说虽然佳人归去,楚天还是有情的。
“暮云凝碧”四字,再写暮色,以照应开头。
“过眼不如人意事,十常八九今头白”二句即事明理,说明人生在世,得意时少,失意时多,自古如此,何必要愁得“今头白”呢。
最后两句借古喻今,从表面上看是笑友人太多情,其实是要激励友人振作起来,词人用心之良苦,可想而知。
15.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
(1)~
(2)题。
高阳台·送陈君衡被召①
周 密
照野旌旗,朝天车马,平沙万里天低。
宝带金章,尊前茸帽风欹。
秦关汴水经行地,想登临、都付新诗。
纵英游,叠鼓清笳,骏马名姬。
酒酣应对燕山雪,正冰河月冻,晓陇云飞。
投老残年,江南谁念方回②。
东风渐绿西湖岸,雁已还、人未南归。
最关情,折尽梅花,难寄相思。
【注】①周密的友人陈君衡被元王朝征召,将要前往大都赴任,周密作此词为他送行。
周密在宋亡以后隐居不仕。
②方回:
贺铸的字。
词人在此处以贺铸自比。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A.词的前三句“照野旌旗,朝天车马,平沙万里天低”以豪放的笔调描绘出送别时凄凉、冷清和萧瑟的景象。
B.“茸帽风欹”写友人头上戴的皮帽被郊野的风吹得略略倾斜,一个“欹”字,极为传神地勾画出人物志得意满的神气。
C.下阕前三句阔大而凄清的景象与上阕中“叠鼓清笳”的欢快氛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为下面的抒情作了铺垫。
D.“投老残年,江南谁念方回”的意思是自己已是风烛残年,江南的人谁会念及我呢?
词人有一腔愁怨,故以贺铸自比。
E.这首词中词人既写了眼前的实景,也写了想象中的虚景,虚实相合,深沉委婉地表达了词人复杂难言的思想感情。
(2)词的下阕表达了词人哪些思想情感?
请简要分析。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形象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A项,“描绘出送别时凄凉、冷清和萧瑟的景象”分析不当,词人描绘出的是郊野送行的壮阔场面。
D项,“江南谁念方回”的意思应是自己隐居江南,又有谁会念及我。
由后面的“东风渐绿西湖岸,雁已还、人未南归”可以看出词人隐居江南。
答案 AD
(2)①“酒酣应对燕山雪,正冰河月冻,晓陇云飞”,设想友人远去北国燕山雪飘的冰天雪地的景象,表达了对友人远去的不舍。
②“投老残年,江南谁念方回”不仅包含了年老力衰、无人念及的伤感,还有国家沦亡的伤痛。
③“东风渐绿西湖岸”至结尾,借对江南早春之景的描绘,含蓄地表达了与友人离别的伤感和对友人仕元的不满。
【诗歌鉴赏】上阕以送别的场景为主,有对送别场景的描写及对别后情景的想象,与一般的送别词类似,但提及北宋旧地“秦关汴水”,委婉地透露出词人对故国的怀念和对山河依旧、人事已非的感叹,词人用笔极为含蓄。
下阕抒写词人对友人远去的伤感和对友人出仕元朝的担心与不满等复杂的情绪。
“酒酣应对燕山雪”三句进一步设想友人远去冰河之城的情景。
接着词人笔锋一转,“投老残年,江南谁念方回”,意思是说自己已是风烛残年,不愿仕元而隐居江南,又有谁能常常记起我呢?
这两句不仅包含友人离去、无人顾念的伤感,还有国家沦亡的伤痛。
“人未南归”是说词人担心友人到了北方,有了高官厚禄,忘了自己,忘怀故国,不仅表达了词人身为遗民的惨淡心情,而且含蓄地透露出对友人仕元的不满。
“最关情,折尽梅花,难寄相思”,是说词人的相思之情即使是折尽梅花也难以表达的,表达了词人对友人极为真挚的不舍之情。
16.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1)~
(2)题。
书情寄上苏州韦使君兼呈吴县李明府【注】
崔 峒
数年湖上谢浮名,竹杖纱巾遂称情。
云外有时逢寺宿,日西无事傍江行。
陶潜县里看花发,庾亮楼中对月明。
谁念献书来万里,君王深在九重城。
【注】这首诗作于崔峒晚年,其时,崔峒在潞府功曹任上,功曹属于闲官。
诗题中“韦使君”指韦应物。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A.首句中的“谢”是“拒绝”的意思,诗句是说作者不务政事,过着逍遥自在的生活。
B.“竹杖纱巾”是隐者装束,这一句是说作者如隐者般逍遥自在地生活,大遂平生之愿。
C.前两联写了作者的生活情景,引出了颈联对两位友人的生活情景的描写。
D.颈联运用了典故,将李明府比作陶潜,将韦应物比作庾亮,夸赞他们的雅洁。
E.最后一联写作者不愿从万里之外给君王献书,因为君王深居禁宫无法收到。
(2)诗歌题为“书情”,作者在诗中表达了哪些感情?
请简要概括。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A项,“作者不务政事”曲解诗意,根据注释信息可知,作者当时任潞府功曹这样的闲职,作者只是无政事可做。
E项,对最后一联有曲解,最后一联是作者的诉苦,是埋怨自己上书,君王却不能赏识自己。
答案 AE
(2)率意而为的自在闲适之情;对隐居生活的向往、羡慕之情;自伤不遇,对君王的怨恨之情。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考 语文 二轮 复习 第二 部分 古代 诗文 阅读 专题 诗歌 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