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春二小品德学科校本教研的实践与研究精.docx
- 文档编号:26407313
- 上传时间:2023-06-19
- 格式:DOCX
- 页数:31
- 大小:34.37KB
富春二小品德学科校本教研的实践与研究精.docx
《富春二小品德学科校本教研的实践与研究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富春二小品德学科校本教研的实践与研究精.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富春二小品德学科校本教研的实践与研究精
富春二小品德学科校本教研的实践与研究
杭州市富阳富春第二小学赵晓云
当前,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进行,教师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的教书匠,而应该以现代教育科学理论为指导,注重提高自身的科研意识和水平,促使自己由“经验型”教师转变为“科研型”教师。
对此,我校在领导和专家的指导下,针对品德学科的实际,积极开展教师“以校为本”的教研活动,形成“专业引领—自我反思—同伴互助—教育案例”的“校本教研”操作模式,实现了“校本教研”全员化、全程化和规范化。
我们着手做了以下三方面的事。
第一部分:
两种问题
相当一部分教师对品德学科的校本教研觉得“没动力”或“没劲”。
究其原因:
其一可能一些教师认为自己的教学已经是高效率、高水平的教学,就估计别人也“不过如此”,不可能有什么“新花样”。
小学阶段语文学习还忙得要命,哪有多少精力来研究品德学科的学习和提高。
其二,有些教师虽然承认自己的教学水平并不高,内心也承认确实存在比较理想的、有效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但在实际条件中,由于这些美好的教育理想不可能成为现实,就断定自己的品德教学是“不得已而为之”,于是会估计别人也都“无可奈何”地、艰难困苦地“活着”,那些大学教授或教育博士提出的教育理论不过是一些富有诗意的、浪漫的理想主义想法。
理想归理想,浪漫归浪漫,现实的教育制度下只能实施如此“不得已而为之”的教学活动。
自己的教学工作负担已经很重,时间和精力都不够用,如何还能做研究呢?
第二部分:
分析我校
教师在品德学科中的教研心态分析,促使我校建立一套稳定、科学、切合自身实际的教研制度,把实施以校为本的教研活动即“校本教研”作为实现学校品德学科提升、发展的切入点。
一、学校层面
打造一支过硬的品德学科的教师队伍,是学校工作中永恒的课题。
品德学科基本是由语文教师兼任,品德学科教师队伍的培养也是学校德育工作的抓手之一。
二、教师层面
从教师自身发展角度分析:
青年教师迫切希望学校为其发展提供机遇,有的学校对品德学科并不重视,我们这所学校可以抓住一切机会使自己迅速成长;中老年教师为适应现代教育发展对自身的要求,也非常希望学校给自己创设进一步提高的条件。
从教师的年龄结构现状分析:
目前我校35周岁以下青年教师占教师总人数的60%左右。
他们的基本素质良好,掌握一定的教育教学理论,需要结合品德教学实践不断实践提高。
但是他们承担学校主要的教育教学任务,很少有时间走出去参加一些培训活动。
从教师队伍的稳定性分析:
教师队伍就单个学校的学年流动率正常状态下一般为1--3%左右,而我们学校近六年来只有进来的教师,没有分流、调动的教师。
因此教师队伍的建设更需要通过学校开展校本教研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第三部分:
具体操作
一、营造品德校本教研氛围
(一)以“发展”为主题,强化“校本教研”理念
品德学科的校本教研工作的落实程度不取决于我们制定了多少条制度,更不取决于我们向教师灌输了多少新鲜的理论,而在于教师在思想上对品德学科是否有了真正的转变,在工作中能否真正落实。
对此我校以促进教师“自我发展”为主题,树立教师与学校共同成长的意识,使教师真正意识到校本教研的必要与实效,使教师参与“校本教研”成为教师自发的,有目的的行为。
比如每次周前会前的五分钟观点陈述,我校就开展了专题:
品德学科活动性的开展策略、针对我校实际进行品德学科课程资源拓展的方法等。
(二)以制度为依托,规范“校本教研”的组织和行为
1、领导重视,建立组织
学校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校本教研”领导小组,实行"一把手"工程,并确定一名分管副校长主抓“校本教研”工作,负责“校本教研”的组织、协调和管理。
我们规范了学校教研大组,聘用一个大组长,一到六年级分设六个备课组长。
每学期的品德校本教研有计划也有总结,并确定每周二下午一节课为集体备课时间。
保证“校本教研”时间、地点、人员和内容的落实
2、宣传引导,提高认识
学校通过召开校委会、教师大会,层层开展各学科“校本教研”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和必要性的宣传,其中品德学科就是重要内容之一。
同时,通过校园电视台、橱窗宣传等途径,充分吃透教育部的《中小学教师培训规定》和省、市关于全面开展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意见,让教师明确自己肩负的责任,使教师的参与“校本教研”成为教师自发的、有目的的行为。
3、建立机制,完善制度
实行“校本教研”"四挂钩":
即与年度考核挂钩、与评优评先挂钩,与教师聘任挂钩、与绩效工资挂钩。
全校教师设置“校本教研”个人档案,将教师每学期的“校本教研”活动情况、自学笔记、听课笔记、所讲公开课、教案课题研究情况及发表获奖论文存档。
有教科室一位中层干部管理此事。
4、注重考核,规范管理
在考核评估中,我校一方面让教师自我评估,即每学期结束,让教师翻阅自己的个人档案,让其看到参加“校本教研”前后的不同,进而明确努力方向。
另一方面是学校规范参与“校本教研”学时、学分的考核登记和“校本教研”档案资料的建设,强化动态管理。
我校为全校100多位教师设置了个人档案,将教师每学期的“校本教研”活动情况、自学笔记、听课笔记、所讲公开课、教案课题研究情况及发表获奖论文存档。
5、保障经费,增强实效
为了保证“校本教研”的顺利开展,全面提高教师素质,近年来我校不断加大继续教育经费的投入力度,建起了多媒体创作室、多媒体电教室、语音室、为教师办公室配置了电脑、电话,完善了培训设施,不断派教师外出考察学习。
二、构建品德学科校本教研的平台
以科研的方式和科学态度处理品德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是学校开展校本教研的主旨。
以品德课题带科研,以科研促品德学科的教师,以教师促教改,以教改促品德教学是校本教研的主要途径。
因此学校开展“校本教研”必须以科研为载体,构建校本教研平台。
(一)以常规为主线,落实“校本教研”要求
1、结合实际分层建组
学校依据教师的年龄特征和每位教师自身的实际情况,将教师分成若干不同层次的小组,确定不同的“校本教研”内容,以满足教师个体的发展需要。
在实施的过程中将教师分成三个层面:
第一个层面是青年教师,对其侧重进行教育教学实践能力的培训。
第二个层面是中老年教师,重在理论知识的学习和观念更新,即教学创新培训。
第三个层面是骨干教师,他们科研能力强,业务水平高,具有一定的教育科研能力,则指导其向教科研型发展,使一部分教师向专家型、学者型过渡。
又如引导品德学科老师关注网上家园中品德精品帖,积极跟帖,提高思辨能力,使合作、交流的科研氛围更为浓厚。
实行推门听课制度。
完善品德调研、检查、教研制度。
落实品德论文撰写、学习、听课、个案记录、精彩片断实录、教学随笔撰写和案例撰写等制度。
此外,结合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和进修学校、教研室参与各种各样的培训学习活动,创设各种机会让教师外出进行品德学科方面的学习、听课,以多角度、多渠道地吸收品德教学信息,实施外出学习回校汇报制度等,使每一位教师在关注学生的同时,也关注自身的发展,成为能适应新形势、具有创新精神、在教学中能充分发挥自身潜能的现代型品德教师。
(二)以品德教研活动为主干,贯彻“校本教研”行为
1、分层教研,有的放矢
以品德教研活动为主干,贯彻“校本教研”行为。
进一步完善教导处(教科室)——教研大组——备课组三级品德校本教研网络。
组织开展年级学科组教研活动,实行抓住一个关注点听课制度和反思性教学制度,激发教师参与教研的主体意识和创造热情,鼓励教师合作、交流、共享教研成果,切实提高教研课的实效。
同时,以六个层面开展品德学科的教研活动:
骨干教师的示范课(教坛新秀、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等教师施教)、青年教师的教学比武课(35周岁的教师),年级教研课(教研组内每一位品德学科的教师)、学校对外公开展示课(选择校本教研活动中的精品课)、校际交流课(送品德课下乡)和品德学科选拔参加市级及以上的优质课评选等。
2、定向引导完善发展
“校本教研”中,定向是非常关键的。
定向,简言之,就是确定今后的发展方向。
我校“校本教研”总的方向是通过“校本教研”,使教师更新教育观念,树立素质教育思想,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能够适应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需要,具有良好敬业精神和高尚的职业道德,努力使-部分教师成为教学骨干、学科带头人和研究型教师。
每个教师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所教学科需要的情况,认真对前阶段培训进行自我评价,进而明确自己的发展方向。
(三)以教师为主体,构建品德学科校本教研机制
1、骨干引导
学校大胆起用校内实践经验丰富,品德理论水平较高的教师、教研组长为"校本培训"的师资力量。
一是骨干教师每学年必须上好1-2节优质课、示范课;二是实行“一师多徒、一徒多师”,发挥"传帮带"作用,促进教师快速成长。
2、走出去,请进来
学校根据教师素质状况,请市教研室、教育学院的老师来校讲课、听课评课,作专题讲座,对教师的教学和科研进行指导。
我们立足本校品德骨干教师的培养建立教师外出学习考察制度和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将学校教师带到兄弟学校去学习或请外校的名师来校讲课、听课评课、座谈的教师培养机制;
3、学有专长,技艺交流
多年来,学校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将学校教师带到兄弟学校去学习或请外校的名师来校讲课、听课评课、座谈,使教师开阔了眼界,丰富了经验,提高了能力。
学校建立了教师外出学习考察制度,并要求出去学习、考察的教师回校后写汇报材料、作专题讲座、上示范课,产生个别学习众人受益的效应。
4、研赛结合促进发展
为充分调动教师“校本教研”的积极性,提高“校本教研”效率,使教师真正实现由"要我学"的外部压力化为"我要学"的内驱动力。
我校采取了"竞赛驱动教研,以教研驱动自训"的策略来营造浓厚的“校本教研”氛围。
我们举行了丰富多彩的校内竞赛活动,促使教师在活动过程中成长。
例如:
一年一次的“三童”课堂教学大比武;每位教师的年级教研课;校内名教师示范课;中年教师风采展示课;每校内论文比赛;课程设计比赛等等。
校内竞赛活动重在过程,重在教师积极参与,每一项竞赛活动都是教师前进的阶梯。
学校为使活动取得成效,决定采用激励机制的评价方式,对每位教师参加活动情况进行评价,并将每位教师的奖励得分纳入年终评优、考核、职称评定等活动之中。
这样,就能极大地调动教师的参与积极性,每次竞赛活动前,参赛教师只有进行务实认真的理论学习,资料收集,深入研究,扎实实践,大胆创新,才能在竞赛中取得好的成绩,才能达到"以赛促研,以研促学"的目的。
5、实行“师徒结对”
发挥“传帮带”作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合作机制;建立品德学科星级教师制度,实行年审和评审,经济奖励的激励机制。
(四)以网络为载体,创设品德校本教研园地
1、充分发挥现代媒体的作用,打造二小品德学科的网上家园,组成校本教研园地。
网络正成为二小教师专业成长的崭新平台。
家园慢慢成为教师的网上学习社区,教师的品德科研能力日益提高。
2、在一种真实的坦诚的科研状态下,教师们常为亮出自己的教学观点而兴奋,对教科研知
识的把握也越来越深刻。
同时我们还在论坛上开辟了“师讯快车”栏目,这是我校教师外出学习反思材料的共享园地,精华与大家一起分享,困惑与大家一起探讨,这不仅促使外出学习的教师以研究的眼光看待每一次品德活动,在反思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也为全体品德教师架构了一个放眼看外界的窗口,促进整体提高。
三、打造校本教研特色
(一)打造品德“校本教研”特有的操作模式
“校本教研”即以校为本的教研,因此在整个“校本教研”过程中学校应该有自己的操作
模式。
我们按“专业引领—同伴互助—自我反思—教育案例”模式操作(见图),实现了“校本教研”全员化、全程化和规范化,在提高品德教师的综合素质上,取得了显著效果。
预设程序预设活动
研讨成长
图1:
我校“校本教研”操作示意图
(二)打造品德“校本教研”特有的操作内容
我们进行了多方位、多层次、多角度的品德学科校本研讨实践活动,操作内容:
1、富有创意的教研形式
(1)品牌成果汇报式
我校从1998年开始就进行“三童”课题的研究,现在在进行第二轮研究,其中一项是品德学科绿色课堂的研究。
我们就以校“三童”课题和课改课堂的整合成果来全面展示学校课改研究的综合成效。
用“三童”品牌奏响二小的课堂之歌。
富春二小历时四五年的“三童”课堂,全面展示“三童”课题研究的综合成果。
(2)草根式
在新课程刚开始实施的时候,我们把本校所有实施新课程品德教材的班级、教师一一展示,让更多的教师明确品德学科教学的实践要求、教学策略和注意事项等。
(3)阶段展示式
经过几年的新课改探索,学校品德方面的课改阶段性成果需要展示和检验。
(4)校际联谊同课异构式
我校和几所友好学校对同一品德学科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研讨品德教学的策略。
(5)主题统整创新式
针对新课程的研究和学校德育工作,选择有价值的主题,采用不同年段、形式统整,展示学生综合德育的学习成效。
2、别具特色的整合形式
(1)寻求品德学科活动和学校综合实践活动的整合
我们结合本地区的人文、地理条件优势、社会的热点问题以及学生的身心特点,以人与自
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以及人与文化的关系作为选择和组织品德课程内容的基本尺度和主题,组织开发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从而把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
版块
整合内容
品德与生活
综合实践活动
一
第一单元
你好,新学校
1、美丽的校园
2、老师,您好
3、学校里的一天
4、我是小学生
第一单元
校园环境
1、我们的教室在哪里
2、让教室更整洁漂亮
3、垃圾箱在哪里
4、校园里的春天
5、我和新鲜空气
6、我说话的声音
二
第二单元
我的新生活
1、我喜欢我们班
2、我们一起做
3、学习真快乐
4、麻烦事,我不怕
第三单元
在学校里
第四单元
注意安全
1、管好我的物品
2、和同学在一起
3、怎么办
4、我做错了
1、下课了
2、左和右
3、走路的安全
三
第三单元
我爱我家
1、我的爸爸和妈妈
2、亲亲热热一家人
3、让我自己来吧
第五单元
这是我的家
1、我的家
2、我家的邻居和亲戚
(2)品德学科活动和校园主题文化活动的整合
关注儿童的精神生活,尊重儿童的生命价值,以儿童的天性为基础,立足于学校特色,构建富有生机活力的校园生活,是提高学校办学成效的有力保障。
①文化节活动是品德学科的“活动场”
我校以“七彩童年”为主题,采取不同的形式和内容,举办了各类校园文化节,如七彩童年科技节、七彩童年读书节、七彩童年体育健身节、七彩童年艺术节等。
同时,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我们拟定了两年一次轮回的校园主题文化活动备选菜单,而一、二年级的品德学科的活动和评价正好可以有机整合。
《品德与生活》是以培养具有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总体培养目标的。
这个总体目标和与学校文化节活动的目标相同。
再说,学校教学和活动千头万绪,整合学科教学和学校活动不仅减轻教师和学生的重复操作,又能提高整体效益。
我校根据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打破时间的界限,有机结合具体的教学和活动的内容,注意评价内容的整体性和连续性,对教师进行培训。
当学生得到了大家评出来的“七彩童年阳光卡”时,那高涨的情绪和美好情感的体验成了对他们最好的激励,绿色品行的认知和实践在教学、活动中也得到催化。
②“校园之星”是品德评价的“勋章”
近几年来,我校开展“三童”课题实验,学校的德育搞得生动活泼。
其中之一就是以“校园之星”评选实践活动为载体,从儿童的生活和成长实际出发,围绕儿童与他人、与社会、与自然、与自我等方面的关系,关注、指导和引导儿童的现实生活,以“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为标准,以道德情感体验为核心,以道德行为习惯养成为重点,对生活化的思想道德教育作了探索实践。
我们把这项活动和《品德与生活》的发展性评价结合起来,根据教学内容,我们大致安排了活动和评价内容(详见附件1),这既是对学生最好的“头衔”激励,又促进学校工作的整体性和全局性,更有利于形成积极向上的校园评价氛围。
每年“六一”节,学校专门对此项活动进行由生到班、由班到校的总结评比工作,各班呈现出群“星”璀璨的局面,温暖愉悦的氛围成了学生在校园里积极愉快生活的源泉之一。
③“雏鹰假日小队”是品德实践的体验形式
学生在体验中认识世界,感受生活。
我校的少先队“雏鹰假日小队体验”的德育活动一直是我校的特色之一。
而《品德与生活》中很多学习内容就是学生在家庭生活中的体验,在大自然中的体验,在集体生活中的体验,在学校生活中的体验,所以,根据我校活动的传统,结合教材内容,设计以下体验活动(详见附件2)。
每年六一节,学校对各种体验活动和各个“雏鹰假日小队”进行总结评比,并在全校的庆祝会议上公开表彰,让学生在合作、实践中不断锻炼、成长(见图2)。
同时,我校还和地方课程——《人.自然.社会》整合教学和评价,把《品德与生活》有关实践内容的分组和雏鹰假日小队以及综合实践活动的小队合在一起,综合进行活动、评价和表彰,减轻了教师和学生的活动程序,改变单一的讲授为多维的学习,充分激励学生通过自己生活中的实践来感受和体悟。
使学生处于一种动态开放,生动多元化的学习环境中,真正成为学生合作实践的熔炉场。
(3)阶段的档案袋评价
在评价目标和内容明确的情况下,让我们根据学生实际来选择评价方法。
根据评价方法来收集学习状况的数据和资料,根据学生的基础和实际情况,给予学生反馈并提出具体的改进建议。
教师对学生的观察和积累达到一定程度,觉得“有感要发”,就可以对学生进行评价并记录下来。
记录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可以写在学生的作业本上,可以放在学生的成长记录袋中,还可以是学习报告单。
1尝试成绩单的改进
我们学校改变了统一下发的《小学生素质报告单》,去掉已不适合新课程评价改革理念的条条框框,把《品德与生活》的“行为表现”一览去掉等级评价,而是,把学生在学习、体验、表现等活动在评价过程加以体现,把学生最精彩的一面,最特长的一点或最美丽的时刻用词语或短语记录,让该生优点更优,长处更长,让每个学生在家长或亲朋好友面前能挺直腰杆做人,活得更自尊,自己觉得更体面,由此,促进他今后能更健康安全、愉快积极、负责任有爱心、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
具体的行为表现有(见学生素质报告单):
心灵手巧营养专家家务能手能工巧匠探索能手种植能手好主人装饰能手整理能手护养能手花草之迷观察能手 观察大王旅游能手
动物灵通收集能手最佳采购炊事巧手美术大师拼盘艺术最大进步辅导功臣扫除能手护理能手美化能手组织能手整理能手故事大王夸奖能手访谈能手表演能力合作能手交流能手采访能手收集能手实践能手选购能手学习能手保健能手警示能手社区护洁使者好邻里宣传能手绿色天使……
2推行成长记录卡的记载
记得有人说过:
对学生最好的教育就是把他的每一处优点用文字记录下来,让孩子在自尊中更自律;而对学生的失误尽可能地不留一点痕迹,这样,每一个时刻都可成为孩子重新开始的起点。
确实,学生的每一个成长的足迹都是他品行生活的见证,为使学生的品行认知转化成学生自觉、自律的行为,我校推行学生成长记录卡记载的活动,得到了学生的欢迎。
(见图)
③班级简易档案
小学低段,学生的自控能力和专注能力都有待提高,通过一些简易档案的收集和展示,有助于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反思并不断改进。
家长对小孩在小学阶段的学习情况了解不多,通过一些简易档案的收集和展示,有助于家长较全面地了解各方面的情况。
教师对学生的日常评价和重要的资料系统地保存下来,以体现学生发展变化的轨迹,使教师能够对学生某个阶段的学习状况有清晰全面地把握。
所以,我校各班的品德教师在这方面或多或少地做了一点尝试。
第四部分:
实践效果
一、达成目标
1、分层参与,达成校本教研目标
进行了多层面、多形式的品德课堂教学研讨活动:
名优教师示范课、青年教师的比武课、中年教师风采课、年级互听互评课和领导随时推门听课,通过听课研究、自我反思等举措,提高教师自我反思能力。
这几个层次活动的展开,使教师们的教学水平和课堂组织能力有了很大的提升,教师们也在相互学习、探讨、观摩、思考中明白了今后努力的方向。
2、全员参与,达成校本教研目标
3、结对参与,达成校本教研目标
为使教师们整体素质的提升,学校安排不同类型教师结对活动。
组织了学科带头人、星级教师和年轻教师的结对、帮教、合作等教育教学活动,教师们在相互听听、评评、想想的教学活动中提高自身,也促使教师群体教学水平的共同提高。
4、专家参与,达成校本教研目标
在“校本教研”的进程中,为教师们邀请专家来校听课、点评、点拨、指导,然后集中讲座、分析,教师们在实际的体验中领悟,以自己的课堂教学来实践,并在专家的指导下不断成长。
二、实践分析
1、“校本教研”充分显示了“以校为本”的原则
2、“校本教研”充分显示了的全员性和主体性原则
(图)近几年市县级品德教学立项课题统计表
2003年度
2004年度
2005年度
2006年度
3
5
7
8
后一年度包含前几年没有结题的课题
近几年市县级品德教学方面的数据
杭州市教坛新秀
富阳市骨干教师
富阳市级以上教研
发表在各级各类教育刊物的品德论文
杭州市品德调研活动
2
5
5
15
1
近几年教师的获奖论文(不完全统计)
获奖类别
课题名称
作者
杭州市第18届中小幼教学专题论文三等奖
《让评价吹开孩子的笑脸》
赵晓云
富阳市品德专题论文一等奖
《形成性评价在小学品德学科中的应用》
赵晓云
全国思想道德建设创新成果一等奖
《在主题型德育中守望乡土》
赵晓云
杭州市第17届中小幼教学专题论文三等奖
《让儿童在生活化的品德课堂中幸福成长》
周炜
富阳市二等奖
《德而有修闻义能徙》
陈婷
富阳市二等奖
案例《不经意当了一回“罗杰斯”》
陈婷
获富阳市三等奖
《美在和谐乐在其中—浅谈小学思想品德课堂教学艺术》
钟燕
《富阳教育》上发表,获富阳市论文评选二等奖
《善用情感性教学语言提高思品课教学实效》
杜敏姣
获杭州市三等奖富阳市二等奖
《营造“多维”课堂,体现品德学科综合性》
杜敏姣
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征文大赛中获学科渗透类三等奖
《小学思想品德课中“意义障碍”的产生及对策》
邢文琴
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征文大赛中获学科渗透类三等奖
《浅谈小学“后进生”作文心理障碍及对策》
邢文琴
富阳市课题论文三等奖
《小学思想品德课中“意义障碍”的产生及对策》
邢文琴
富阳市专题论文三等奖
《小学品德课“活动化”教学的策略思考》
邢文琴
杭州市学会论文三等奖
《小学品德课“活动化”教学的策略思考》
邢文琴
富阳市专题论文三等奖
《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思想品德评价的实践研究》
邢文琴
富阳市专题论文二等奖
《赋予小学品德学科评价新的内涵》
邢文琴
杭州市三等奖
《赋予小学品德学科评价新的内涵》
邢文琴
富阳市思想道德建设实践创新活动优秀成果评比中获三等奖
《给孩子一颗美好的心》
邢文琴
富阳市专题论文二等奖
《心有多大课堂就有多大》
邢文琴
杭州市“走进新课程——档案袋评价成果展示暨研讨会”上交流
新课程理念下小学思想品德评价的实践研究
课题负责人
富阳三等奖
《让课堂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
章妙飞
全国特等奖
《拨动孩子心灵的琴弦》
蒋瑾玮
富阳一等奖
《让家园充满七彩的阳光》
蒋瑾玮
富阳市三等奖
〈思品课中如何营造群体心理气氛〉
李玉琴
富阳市二等奖
〈争当班级小明星〉
陈美平
富阳市三等奖
〈让生命经历磨砺〉
王利红
杭州市三等奖
课题《改革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富春二小 品德 学科 校本 教研 实践 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