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武侯实验中学上册期中化学试题含答案.docx
- 文档编号:26405964
- 上传时间:2023-06-19
- 格式:DOCX
- 页数:33
- 大小:461.93KB
成都武侯实验中学上册期中化学试题含答案.docx
《成都武侯实验中学上册期中化学试题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成都武侯实验中学上册期中化学试题含答案.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成都武侯实验中学上册期中化学试题含答案
成都武侯实验中学上册期中化学试题(含答案)
一、选择题(培优题较难)
1.实验室用装有等质量的两份氯酸钾的试管a和b分别加热制取氧气过程中,某同学误把少量高锰酸钾当成二氧化锰加入b试管,下面是试管a、b中产生氧气的质量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其中正确的是()
A.
B.
C.
D.
2.下列有关催化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只能加快反应速率B.二氧化锰在任何化学反应中都是催化剂
C.能增加生成物的质量D.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不变
3.实验室测定蜡烛在盛有一定体积空气的密闭容器内燃烧至熄灭过程中,O2和CO含量随时间变化曲线如图,通过分析该图可推理出的结论是
A.曲线①表示CO含量的变化
B.蜡烛发生了不完全燃烧
C.蜡烛由碳、氢元素组成
D.蜡烛熄灭时,容器内氧气耗尽
4.四种物质在一定的条件下充分混合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图所示.则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
A.丁一定是化合物
B.乙可能是这个反应的催化剂
C.生成的甲、丙两物质的质量比为8:
1
D.参加反应的丁的质量一定等于生成甲和丙的质量之和
5.豆腐是人们喜爱的食物,营养丰富,能为人体提供所需的多种氨基酸,其中含量最多的是亮氨酸(C6H13NO2),关于亮氨酸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亮氨酸是氧化物
B.亮氨酸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7.3%
C.一个亮氨酸分子由22个原子构成
D.亮氨酸中碳、氢、氮、氧四种元素的质量比为6:
13:
1:
2
6.下列关于四种粒子结构示意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A.①③属于不同种元素B.④属于离子,离子符号为Mg2-
C.②③的化学性质相似D.①④均达到相对稳定的结构
7.电解水实验装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解前后元素种类不变
B.实验说明水由H2和O2组成
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H2↑+O2↑
D.a管收集的气体能使燃着的木条燃烧更旺
8.以下是实验室制取、收集、干燥、存放气体的装置图,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实验室用双氧水制取氧气,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均可使用装置②
B.实验室收集氧气和二氧化碳均可使用装置③,气体从导管b进入
C.实验室干燥氧气和二氧化碳均可使用装置④,气体从导管a进入
D.实验室收集的氧气和二氧化碳,均可如图⑤临时存放
9.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如图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其中X、Y、Z代表三种不同的元素。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原子序数:
X>YB.核外电子数:
X=Z
C.Y和Z处于同一周期D.X和Z的电子层数相同
10.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后,测得有关数据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是分解反应
B.丙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C.反应中乙和丁的质量比为5:
1
D.乙不是化合物
11.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反应前后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参加反应的甲和乙质量比为2:
7B.丙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C.丁一定是化合物D.x的值是7
12.某有机物在9.6g氧气中恰好完全燃烧,生成8.8gCO2和5.4gH2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有机物只含碳、氢两种元素
B.该有机物中一定含有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C.该有机物中一定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
D.无法确定
13.用“W”型管进行微型实验,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a处红棕色粉末变为黑色
B.a处实验结束时先停止,通入CO,后停止加热
C.b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有二氧化碳生成
D.可利用点燃的方法进行尾气处理
14.下列有关碳和碳的化合物说法错误的是( )
A.金刚石、石墨、C60都是碳元素组成的单质
B.在加热或高温的条件下,CO能与许多金属氧化物反应
C.二氧化碳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说明二氧化碳具有酸性
D.水墨画可长久保存不变色是因为在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15.市场上有“葡萄糖酸锌”、“高钙牛奶”、“绿色碘盐”等商品,这里的“锌、钙、碘”指的是
A.元素B.分子C.单质D.原子
16.关于物质燃烧的现象描述错误的是
A.磷在空气中燃烧,反应剧烈,产生大量白雾
B.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C.镁带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固体
D.硫在氧气中燃烧,火焰呈蓝紫色,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17.硒元素具有抗衰老、抑制癌细胞生长的功能。
在硒的一种化合物硒酸钠(Na2SeO4)中,硒元素的化合价是
A.-3B.+6C.+4D.+7
18.诗词是民族灿烂文化的瑰宝。
下列著名诗句所反映的物质变化主要与化学变化相关的是
A.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B.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C.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D.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一江水。
19.关于碳循环和氧循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碳循环和氧循环分别是指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循环
B.碳循环和氧循环过程中均发生了化学变化
C.绿色植物的生长过程,既涉及碳循环,又涉及氧循环
D.碳循环和氧循环有利于维持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相对稳定
20.用下图装置进行实验。
升温至60℃的过程中,仅①燃烧;继续升温至260℃的过程中,仅③燃烧。
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①燃烧,说明白磷是可燃物
B.对比①③,可说明红磷的着火点比白磷的高
C.对比②③,可验证燃烧需可燃物与氧气接触
D.④未燃烧,说明无烟煤不是可燃物
二、实验题(培优题较难)
21.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某兴趣小组用下图装置制取氢气、点燃氢气,并收集氢气燃烧后的产物。
(1)写出仪器①的名称_____。
(2)实验中产生氢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
(3)为了实验安全,点燃氢气前必须进行的操作是_____。
(4)为便于收集氢气燃烧后生成的液珠,可在②处添加_____(填仪器名称);要使制取氢气的反应停止,最简便的操作方法是_____。
(5)根据所学知识和上图提供的信息可知,此实验中氢气燃烧后的生成物除了水之外还有_____。
(6)已知该实验状态时,氢气的密度为0.09gL,求至少需要多少升氢气燃烧才可以生成4.05g水。
_____(请写出计算过程)
22.请结合图示实验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有标号的仪器名称:
①_____,②_____。
(2)用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3)如果用E装置来收集O2,验满时应该把带火星木条放在_____处(选填“a”或“b”);有研究显示:
O2的体积分数大于36%时就可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因此,O2验满时采用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方法_____(填“可靠”或“不可靠”),为了收集一瓶较纯净的O2,最好采用_____集气法。
(4)若B装置中固体为锌粒,②中加入_____试剂可制H2。
要获得干燥的H2,应先将气体通过盛有_____的D装置,再用E装置收集,气体应从_____端通入(选填“a”或“b”);如果用C装置代替B装置,则锌粒放在C装置的_____处。
23.用如图所示装置,在常温下,分别进行研究燃烧条件和研究氧气性质的实验.已知:
白磷的着火点为40℃.
内容
步骤
(实验1)研究燃烧条件
(实验2)研究氧气性质
Ⅰ
烧杯中盛有80℃的热水,分别在燃烧匙和烧杯中导管口放置一小块白磷,塞紧瓶塞
烧杯中盛有NaOH溶液,燃烧匙中放入木炭点燃木炭后,迅速将燃烧匙伸入瓶中,塞紧瓶塞
Ⅱ
推入适量H2O2溶液
推入适量H2O2溶液
(1)H2O2稀溶液与MnO2接触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2)实验1中,推入H2O2溶液前,燃烧匙和水中的白磷均不燃烧,原因分别是_____;推入H2O2溶液后,观察到烧杯中的现象是_____.
(3)实验2中,推入H2O2溶液后,观察到木炭燃烧得更剧烈,由此得出氧气的性质是_____;木炭熄灭后冷却一段时间,烧杯中的部分溶液流入集气瓶.该实验中,集气瓶内压强的变化过程是_____.
24.实验室常用的气体制装置如下,请回答:
(1)写出编号I仪器的名称:
______。
(2)实验室既可以制取CO2,又可以制取O2并能控制反应速率的发生装置为______(填装置编号),实验室制取CO2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3)某同学利用空塑料输液袋收集二氧化碳(如图G),验满时,把燃着的木条放在玻璃管______(填“a”或“b”)端,如果熄灭则满了。
(4)实验室如果用过氧化氢制取较纯净的氧气时,收集装置应选用______;药品用______(A.6%的过氧化氢溶液B.20%的过氧化氢溶液)比较合适。
(5)工业制氧气,利用的原料是空气。
步骤:
首先将空气净化,除去二氧化碳和水蒸气,然后在低温下加压使空气液化,利用氮气和氧气的______不同分离出氧气。
25.实验室制下列三种气体
A.O2:
2KClO3
2KCl+3O2↑
B.CO2:
______
C.Cl2:
MnO2+4HCl(浓)
MnCl2+Cl2↑+2H2O
说明:
Cl2是一种黄绿色、有刺激性气味、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的气体。
(1)写出制CO2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2)下列有Ⅰ、Ⅱ、Ⅲ三种制气装置和Ⅳ、Ⅴ两个收集装置
①制取CO2应选取的装置是______,制取氯气应选用的制气装置是______;
②用Ⅳ装置收集Cl2时,Cl2应从______口(填导气管接口处的字母)进入瓶中。
(3)A装置用于制取氧气后,从剩余固体中分离出MnO2的实验操作步骤有溶解、过滤和洗涤。
其中过滤时用到的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
(4)用100g36.5%的浓盐酸与足量MnO2混合加热,理论上能制得Cl2的质量为______g,而至到反应停止时,实际收集到的Cl2质量远远小于这个数值,若操作正确,装置不漏气,则可能的原因是(只需答一条合理的原因)______。
26.用如图所示装置制取气体,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
(2)小芸在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O2,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填字母,下同),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小洁改用高锰酸钾来制取氧气,则发生装置应做的改动是______。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可选用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的组合是_______,检验二氧化碳已经收集满的方法是_______。
(4)实验室在加热条件下,分解草酸晶体可以制得CO,但是加热时草酸晶体在分解之前先熔化成了液体,如果用这种方法制取CO,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填字母),选择的理由是_______。
(5)兴趣小组同学利用图甲装置,用鸡蛋壳代替牙齿来探究含氟牙膏能否预防龋齿。
已知:
含氟牙膏(含氟成分为NaF)与鸡蛋壳发生反应,在蛋壳表而能生成氟化钙保护层。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F+CaCO3===CaF2+Na2CO3
实验药品
实验过程
实验结果
实验组
1.用牙膏处理过的鸡蛋壳0.50g
2.20mL3.5%稀盐酸
1.检查装置气密性;
2.将牙膏处理过的蛋壳盛放在锥形瓶,用注射器抽取20mL3.5%稀盐酸,连接好装置;
3.打开开关,将盐酸快速压入锥形瓶中;
4.关闭开关,测量100s内装置内压强的变化。
记录曲线图如乙所示。
对照组
1.未用牙膏处理过的鸡蛋壳0.50g
2.20mL3.5%稀盐酸
将“未用牙膏处理过的蛋壳”重复上述实验
说明
1.鸡蛋壳预先用牙膏液浸泡、洗涤、晾干;
2.稀盐酸的目的是模拟形成龋齿的酸性环境。
①实验开始前,应先检查装置气密性,方法是________。
②图乙中x~y段压强增大的主要原因_________。
③根据实验数据分析,含氟牙膏能预防龋齿的理由是___________。
27.如下图所示,将三支充满二氧化碳的试管分别倒立在盛有水、澄清石灰水、浓氢氧化钠溶液中进行实验,请按要求回答相关问题:
(提示:
图示中呈现的是实验过程中的试管内液面的高度,不是最终的现象)
(1)B中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2)证明A中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的方法是________ 。
(3)是否可以通过上述实验中的最终现象,证明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反应,其理由是________。
28.请结合下图回答问题:
(1)仪器名称:
①________,②________。
(2)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选填序号),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用E装置收集氧气完毕后,应先_______(选填“从水中取出导气管”或“熄灭酒精灯”)。
(3)实验室制取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为方便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_____(选填序号),可用D装置收集CO2的理由是_____。
(4)NH4Cl溶液与NaNO2溶液混合共热可制取氮气,氮气和氢气在一定条件下可生成氨气。
如图是实验室制氮气并模拟合成氨的装置。
①合成氨时参加反应的氮气和氢气的质量比为________。
②实验中烧杯内导管口有气泡,还可观察到________现象。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选择题(培优题较难)
1.C
解析:
C
【解析】
【分析】
【详解】
催化剂是指在化学反应中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不变的物质;催化剂能改变反应速率,催化剂不能使生成物的质量增加。
质量相等的两份氯酸钾a和b,b中再加入少量高锰酸钾;将药品分别加热到完全,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故b产生的氧气比a多,且生成的二氧化锰加快了氯酸钾的分解速率,所以反应时间短;且均需要加热一段时间才能分解产生氧气,观察图象,C符合变化过程。
故选C。
2.D
解析:
D
【解析】
【分析】
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叫做催化剂(又叫触媒)。
催化剂的特点可以概括为“一变二不变”,一变是能够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二不变是指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保持不变。
【详解】
A、催化剂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催化剂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也可减慢某些化学反应的速率,说法错误。
故不符合题意;
B、二氧化锰不能做所有反应的催化剂,其它物质也可以作催化剂,说法错误。
故不符合题意;
C、催化剂只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对生成物的质量无影响,使用催化剂不能增加生成物的质量,说法错误。
故不符合题意;
D、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均不改变,说法正确。
故符合题意;
故选D
【点睛】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对催化剂概念的理解,掌握催化剂的特征(“一变二不变”)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3.B
解析:
B
【解析】
A、随着反应的进行,氧气的含量降低,故曲线①表示氧气含量的变化,故错误;
B、反应后有一氧化碳生成,故蜡烛发生了不完全燃烧反应,故正确;
C、蜡烛由碳、氢、氧等元素组成,故错误;
D、当氧气的浓度降低到一定的程度时蜡烛就熄灭,故错误。
故选B。
4.C
解析:
C
【解析】
【分析】
化学反应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后质量增多的物质是生成物,减少的物质是反应物。
据图可知,甲是生成物,丁是反应物,丙是生成物,乙质量不变,可能作催化剂。
即该反应是丁=丙+甲。
【详解】
A.丁发生分解反应,故丁一定是化合物,正确;
B.乙可能是这个反应的催化剂,正确;
C.生成的甲、丙两物质的质量比为(19%-17%):
(41%-25%)=8:
16=1:
2,错误;
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反应的丁的质量一定等于生成甲和丙的质量之和,正确。
故选C。
【点睛】
考查学生应用质量守恒定律的能力。
5.C
解析:
C
【解析】
【详解】
A、氧化物只有两种元素组成,而亮氨酸是由四种元素组成的,错误;
B、亮氨酸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100%≈55%;错误;
C、一个亮氨酸分子是由6个碳原子、13个氢原子、1个氮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的,故一个亮氨酸分子由22个原子构成,正确;
D、亮氨酸中各元素质量比C:
H:
N:
O为:
(12×6):
(1×13):
14:
(16×2)=72:
13:
14:
32;错误。
故选C。
6.D
解析:
D
【解析】
【分析】
【详解】
A.①③属于不同种元素,是错误的叙述,因为二者的质子数相同,属于同种元素;
B.④属于离子,离子符号为Mg2-,是错误的表示,应该为Mg2+;
C.②③的化学性质相似,是错误的叙述,因为二者的最外层的电子数不同;
D.①④均达到相对稳定的结构,是正确的叙述,故答案选择D
7.A
解析:
A
【解析】
【分析】
【详解】
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电解前后元素种类,原子个数都不变,说法正确;故符合题意;
B、由实验可知,水电解生成了氢气和氧气,但不能说明水由H2和O2组成,说法错误;故不符合题意;
C、水在通电的情况下才能生成氢气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
2H2↑+O2↑;说法错误;故不符合题意;
D、a管收集的气体为氢气,能燃烧,b管收集的气体是氧气,能使燃着的木条燃烧更旺,说法错误;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A
8.B
解析:
B
【解析】
A.装置②是固液常温反应制取气体的装置,实验室用双氧水制取氧气,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均可使用装置②,正确;B.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密度都比空气的密度大,均可使用装置③,气体从导管a进入占据下方空间,空气则被赶到上方空间而从b排出,错误;C.浓硫酸具有吸水性,能干燥不与其反应的气体,装置④是洗气装置,导气管是长进短出,实验室干燥氧气和二氧化碳均可使用装置④,气体从导管a进入,正确;D.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对于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集气瓶正放,实验室收集的氧气和二氧化碳,均可如图⑤临时存放,正确。
故选B。
9.C
解析:
C
【解析】
【分析】
【详解】
A、原子序数是Z>Y>X,说法错误;B、X和Z位于同一族,同一族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等,说法错误;C、Y和Z处于同一周期,说法正确;D、Z的电子层数比X的电子层数多1,说法错误。
故选C。
10.C
解析:
C
【解析】
【分析】
【详解】
反应后质量增多的物质是生成物,质量减少的物质是反应物,差量是生成的质量或参加反应的质量。
反应后甲质量减小,甲是反应物,参加反应的质量为20g-12g=8g,反应后丁质量减小,丁是反应物,参加反应的丁质量为:
20g-18g=2g,丙质量不变,可能是催化剂,反应后乙质量增大,乙是生成物,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生成乙的质量为:
2g+8g=10g,该反应是:
甲+丁==乙。
A、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是化合反应,该反应是化合反应,此选项错误;
B、丙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可能是催化剂,此选项错误;
C、反应中乙和丁的质量比为:
10g:
2g=5:
1,此选项正确;
D、甲和丁反应生成乙,乙一定是化合物,此选项错误。
故选C。
【点睛】
首先根据反应前后的差量确定出物质是反应物还是生成物,然后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判断待测物质是反应物还是生成物,问题即可迎刃而解。
11.A
解析:
A
【解析】
由图中数据分析可知,反应前后甲的质量减少了14g﹣2g=12g,故甲是反应物,参加反应的甲的质量为12g;同理可以确定丁是生成物,生成的丁的质量为36g﹣5g=31g;丙的质量不变,丙可能作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由质量守恒定律,乙应是反应物,且参加反应的乙的质量为31g﹣12g=19g,故X的数值为26g﹣19g=7g。
A、参加反应的甲和乙质量比为12g:
19g=12:
19,错误;B、丙的质量不变,丙可能作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正确;C、该反应的反应物为甲和乙,生成物是丁,符合“多变一”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丁是化合反应的生成物,一定是化合物,正确;D、由质量守恒定律,乙应是反应物,且参加反应的乙的质量为31g﹣12g=19g,故X的数值为26g﹣19g=7g,正确。
故选A。
点睛:
解题的关键是分析表中数据(反应后质量增加的属于生成物、质量减少的属于反应物),灵活运用质量守恒定律。
12.C
解析:
C
【解析】
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该物质中一定含有碳元素和氧元素。
8.8gCO2中含有氧元素的质量=8.8g×
×100%=6.4g,5.4gH2O中含有氧元素的质量=5.4g×
×100%=4.8g,生成物8.8g二氧化碳和5.4g水中所含氧元素的质量和=6.4g+4.8g=11.2g,11.2g>9.6g;该物质中含氧元素的质量为:
11.2g﹣9.6g=1.6g,则该物质中一定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
故选C。
点睛:
解题的关键是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确定物质的元素组成。
13.B
解析:
B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和题中信息知,A、a处红棕色粉末变为黑色,氧化铁呈红棕色,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为铁,铁呈黑色,故A正确;B、a处实验结束时先停止加热,后停止通入CO,以防铁重新被氧化,故B错误;C、b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有二氧化碳生成,二氧化碳可以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故C正确;D、可利用点燃的方法进行尾气处理,一氧化碳有毒,具有可燃性,故D正确。
点睛∶铁工业上属于黑色金属,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为铁,呈黑色。
二氧化碳可以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这是我们检验二氧化碳常用的方法。
14.C
解析:
C
【解析】
【详解】
A、金刚石、石墨、C60都是碳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故A说法正确;
B、CO具有还原性,在加热或高温的条件下,CO能与许多金属氧化物反应,故B说法正确;
C、二氧化碳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是由于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了碳酸,碳酸能使石蕊变红,不能说明二氧化碳具有酸性,故C说法错误;
D、水墨画可长久保存不变色是因为在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故D说法正确。
故选C。
15.A
解析:
A
【解析】
元素有两种存在形式,以上所列的各种用品中均含有元素,并且是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的,故选A。
16.A
解析:
A
【解析】
试题分析:
磷在空气中燃烧,反应剧烈,产生大量白烟;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镁带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固体;硫在氧气中燃烧,火焰呈蓝紫色,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故选A.
考点:
物质的变化及其现象
17.B
解析:
B
【解析】
钠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设硒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
(+1)×2+x+(﹣2)×4=0,则x=+6价。
故选B。
点睛:
掌握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是解题关键。
18.B
解析:
B
【解析】
A、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在这一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错误;B、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在这一过程中落花腐烂,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正确;C、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在这一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错误;D、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一江水,在这一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错误。
故选B。
点睛: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如果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成都 实验 中学 上册 期中 化学试题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