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型规模猪场饲养管理4.docx
- 文档编号:26404275
- 上传时间:2023-06-19
- 格式:DOCX
- 页数:17
- 大小:27.72KB
中小型规模猪场饲养管理4.docx
《中小型规模猪场饲养管理4.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小型规模猪场饲养管理4.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小型规模猪场饲养管理4
中小型规模猪场饲养管理
配种流程管理
一、目的
规范配种操作,提高种母猪的繁殖能力。
二、范围:
配种舍。
三、职责
1、主配负责全面配种工作,按生产流程运行,保证均衡生产。
2、辅配协助主配做好配种、种猪转栏、调整工作。
四、工作程序
(一)工作目标(根据猪场实际情况而定)
1、按计划完成配种任务,保证全年均衡生产。
2、提高配种分娩率。
3、增加窝平均产活仔数。
4、提高后备母猪合格率(转入基础群为准)。
(二)操作规程
1、发情鉴定
发情鉴定最佳方法是当母猪喂料后半小时表现安静时进行,每天进行两次发情鉴定,上下午各一次,检查采用人工查情与公猪试情相结合的方法。
配种员所有工作时间的1/3应放在母猪发情鉴定上。
母猪的发情表现有:
A、阴门红肿,阴道内有粘液性分泌物;
B、在圈内来回走动、经常叫、不吃或少吃料。
C、神经质
D、压背静立不动;
E、互相爬跨,接受公猪爬跨。
也有发情不明显的,发情检查最有效方法是每日用试情公猪对待配母猪进行试情。
F、确定发情的三大项:
(红肿、粘液、静立反射,必须有其中两项才能配)
2、配种
A、配种程序
配种顺序:
一般情况下先配断奶母猪和返情母猪,然后根据满负荷配种需求再配后备母猪,也可根据后备母猪的月龄、情期以及后备母猪和断奶母猪的体况等实际情况,优先配后备母猪。
配种方式:
根据猪场实际情况,一般须达到99%的人工授精。
配种次数:
一般情况三次人工,经产母猪(断奶后7天内发情且状态较好,以往产仔成绩较好)可以配两次,配种间隔24小时;后备母猪和返情母猪需配够三次。
配种间隔:
3、具体方法
A、本交(从外赶进的公猪要严格用卫康按1:
1000的比例严格进行体表消毒后方可配种):
a.选择大小合适的公猪,先用卫康1:
1000的溶液分别将公猪的阴茎和母猪的外阴清洗干净,用溶于清水的毛巾再分别擦干,然后把公母猪赶到栏内宽敞处,要防止地面打滑。
一旦公猪开始爬跨,立即给予帮助。
必要时,用腿顶住交配的公母猪,防止公猪抽动过猛母猪承受不住而中止交配。
站在公猪后面辅助阴茎插入阴道:
使用消毒手套,将公猪阴茎对准母猪阴门,使其插入,注意不要让阴茎打弯。
整个配种过程配种员不准离开,配完一头再配下一头。
b.观察交配过程,保证配种质量,射精要充分(射精的基本表现是公猪尾根下方肛门扩张肌有节律地收缩,力量充分),每次交配大约射精2~3次,有些副性腺或液体从阴道流出。
整个交配过程不得人为干扰或粗暴对待公母猪。
配种后,母猪赶回原圈,填写配种卡,母猪卡。
c.配种时,公母大小比例要合理,有些第一次配种的母猪不愿接受爬跨,性欲较强的公猪可有利于完成交配。
d.高温季节宜在上午8时前,下午5时后进行配种。
e.做好发情检查及配种记录:
发现发情猪,及时登记耳号,栏号及发情时间。
配种完毕做好《配种情况记录表》记录,随时了解母猪的生产性能情况。
f.公猪配种后不宜马上沐浴和剧烈运动,也不宜马上饮水。
如喂饲后配种必须间隔半小时以上。
B、人工授精
猪的人工授精是指用器械采集公猪的精液,经过检查、处理和保存,再用器械将精液输入到发情母猪的生殖道内以代替自然交配的一种配种方法。
B1、输精
精液检查:
从17℃恒温箱取出精液,轻轻摇匀,用已灭菌的滴管取一滴精液滴于已预热的载玻片上,置于40℃的恒温板上,用显微镜检查精子活力,活力达0.7以上,方可使用(一头公猪抽样30%检查);将合格的猪精放入保温箱内备用。
将试情公猪赶至待配母猪栏前面,让公猪与将要输精的母猪口鼻接触。
用卫康1:
1000溶液清洗母猪外阴、尾根及臀部周围,用毛巾擦干;再用双蒸馏水冲洗外阴,用面巾纸擦干。
从密封袋中取出一次性输精管:
初产和经产分别使用专用输精管,手不接触输精管前2/3部分,在其前端涂上润滑剂。
将输精管呈45度角向上插入母猪生殖道内约15公分,然后平插;当感觉有阻力时,继续缓慢前行,同时前后轻轻移动,直到感觉输精管前端被锁定(轻轻回拉受阻)。
插入输精管后观察些许,看到母猪放松状态时即可输精。
从保温箱取出精液,确认公猪品种、耳号;缓慢摇匀精液,去掉瓶嘴,接到输精管上,开始输精:
用手固定输精管瓶→排空气→打孔加压→按子宫角处使母猪自体吸纳精液→完成→填写输精评分记录。
评分法(333法)
项目评分
很好
一般
较差
备注
1
静立反射
3
2
1
2
锁定程度
3
2
1
3
倒流情况
3
2
1
333法”评定分析
1、输精时评上“333”的猪为最好,一般反情的概率最小。
2、输精时评上“332”的猪也好。
反情的概率也小。
3、输精时评上“311”的猪不行,一般反情的概率较大。
4、输精时评上“211”的猪更不行,一般反情的概率最大。
妊娠舍饲养流程管理
一、目的
规范妊娠母猪的饲养管理,确保妊娠母猪膘情合理,提高受胎、产活健仔数,降低无效仔猪数量。
二、范围
猪场妊娠舍(根据猪场实际情况而定)
三、职责
妊娠舍饲养员
(一)协助场长搞好妊娠猪转群、调整工作。
(二)协助场长做好妊娠母猪防疫注射工作。
(三)负责定位栏(或妊娠舍内)妊娠母猪的饲养管理工作
四、工作程序
(一)妊娠母猪的转入
母猪完成配种后,根据配种时间的先后按周次在妊娠定位栏(或妊娠舍内)排列好。
(二)母猪的转入后的饲养管理
1、每天上班到猪舍后先检查猪群一遍,有无异常情况发生。
A、有病情严重猪只则应先治疗后喂料;
B、有死猪要及时拉走,消毒原栏,填写报表。
2、检查完猪群后开始喂料,选用怀孕料,分阶段按标准饲喂。
A、喂料前先将料槽内的水放干或扫干;
B、每次投料要快、准,以减少应激,喂料过程中可先喂怀孕前期的母猪,其次中期,然后再到后期母猪。
C、根据母猪的膘情调整投料量,太胖可适当减料,太瘦可适当加料。
D、喂料后要给每头猪足够的时间吃料,不要过早放水进食槽,以免造成浪费;
E、不喂发霉变质饲料,防止中毒;
3、对妊娠母猪的膘情要定期进行评估,妊娠期分四阶段进行饲喂和管理,怀孕后期开始喂哺乳料,如下表:
1、经产母猪
生产状态
饲料品种
饲喂餐数
料量
(kg/头/天)
备注
0-7天
S415或妈妈1号
2餐
1.8-2.0
控料
8-21天
S415或妈妈1号
2餐
2.0-2.5
22-84天
S415或妈妈1号
2餐
2.5-3.5
调膘
85-114
S416或妈妈2号
2餐
3.5-4.0
补料
2、初产母猪
生产状态
饲料品种
饲喂餐数
料量(kg/头/天)
备注
0-7天
S415或妈妈1号
2餐
1.5-1.8
控料
8-21天
S415或妈妈1号
2餐
1.8-2.0
22-84天
S415或妈妈1号
2餐
2.0-2.5
调膘
85-114
S416或妈妈2号
2餐
2.5-3.5
补料
4、及时清理定位栏(或圈舍内)的猪粪,避免母猪吃饱料后卧下难以清理,清完后用斗车拉到指定的地点。
5、做好配种后18~65天内的复发情检查工作。
6、妊娠诊断:
在正常情况下,配种后21天左右不再发情的母猪即可确定妊娠。
其表现为:
贪睡、食欲旺、易上膘、皮毛亮顺、性情温驯、行动稳而小心、乳头或乳静明显增大等。
7、减少应激,防流保胎;预防中暑,防止机械性流产。
8、按《免疫程序》做好各种疫苗的免疫接种工作,预防烈性传染病的发生。
做好《母猪生产性能档案表》记录工作。
(三)妊娠母猪的转出
妊娠母猪临产前5-7天转入产房(或分娩舍),转猪前一个星期内彻底做好内外驱虫工作,同时转猪当天要彻底冲洗消毒,注意猪体卫生死角,妊娠母猪转出后,原栏舍要彻底消毒,等待下一批妊娠母猪的转入。
分娩母猪流程管理
一、目的
1、规范分娩舍(或产房)猪只饲养管理。
2、确保分娩舍工作目标的落实及仔猪的健康。
二、范围
适用于分娩舍
三、职责
分娩舍(或产房)饲养员
1、负责做好母猪、仔猪的饲养管理工作。
2、负责做好环境卫生控制、猪只疾病防治工作。
3、负责空栏猪舍的冲洗消毒工作。
4、配合场长组织本组母猪、仔猪的转群与调整工作。
5、负责哺乳母猪饲养及乳猪教槽开食工作。
6、配合场长作好母猪及仔猪预防注射工作。
7、负责本岗位生产数据的记录工作。
8、负责分娩舍接产、仔猪护理工作。
9、负责全场猪群防寒、保温、防暑、通风工作。
10、负责全场猪群的夜间巡查工作,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如有不能处理情况及时通知场长或技术员。
11、负责种用仔猪的挑选和耳号编打。
12、负责仔猪初生个体称重、21日龄个体称重及断奶窝重称重,并作好相关记录。
13、负责种猪档案的跟踪。
四、工作程序
(一)工作目标
1、按要求完成母猪的分娩与仔猪的护理工作。
2、提高哺乳期成活率。
3、仔猪5-7日龄开始教槽:
用贝贝乳粉状教料。
4、早断奶,提高母猪年产窝数。
(二)操作方法
1、产前准备
栏舍:
断奶后未用完的饲料转至其他单元使用,清除杂物,药品、用具等移至舍外,先用清水冲洗,再用卫康1:
200-400消毒一次;2小时后彻底冲洗干净,干燥后用其它消毒液消毒。
进猪前一天打开所有门窗通风。
药品:
卫康、德利先、催产素、解热镇痛药等。
用具:
保温灯、饲料车、扫帚、水盆、水桶等清洗消毒后放入舍内备用,准备好消毒过的干燥麻袋、毛巾、垫板、灯头线、小台秤及称猪筐、油性笔等。
母猪:
临产前三天上产床,上产床前用卫康1:
1000体表清洗消毒,驱体外寄生虫一次,至分娩舍按预产期先后依次排列,产前用卫康1;1000消毒水清洗母猪的外阴、乳房及腿臀部位。
2、判断分娩
根据《母猪生产性能档案表》上的预产期,分娩前几天经常观察母猪的征兆。
母猪通常在产前24小时开始出现起卧不安、经常翻身改变躺卧姿势等表现。
阴门红肿,频频排尿。
乳房有光泽、两侧乳房外涨,用手挤压有乳汁排出,初乳出现后12~24小时内分娩;当最后一对乳头能挤出乳汁时,4-6小时内可能分娩。
有羊水破出,表明母猪产仔在即。
3、接产
3.1、要求有专人看管,接产时有事要离开每次时间不得超过半小时。
3.2、仔猪出生后,立即用抹布将其口鼻粘液清除、擦净,将猪体抹干,在离脐带根部3-4cm处断脐,断脐时流血必须用线绑扎,断端用5%碘酊消毒。
放入保温箱内,干燥后立即让仔猪吃上初乳,保持箱内温度30-35°C,防止贼风侵入。
3.3、保温箱内温度可用调整保温灯的功率以及悬挂高度来实现,保证箱内温度达到要求。
3.4、发现假死猪及时抢救,将其前后躯以肺部为轴向内侧并拢、放开反复数次,频率为20次/分钟,或抓紧仔猪后肢倒提,拍其背臀数次帮助其恢复呼吸。
3.5、产后检查胎衣是否全部排出,如胎衣不下或胎衣不全可肌注催产素。
3.6、帮助仔猪吃上初乳,固定乳头,初生重小的放在前排乳头,初生重大的放在后排乳头。
仔猪吃初乳前,每个乳头的最初几滴奶要挤掉。
4、难产
4.1、判断难产:
有羊水排出、强烈努责后1小时仍无仔猪产出或产仔间隔超过1小时,即视为难产,需要人工助产。
4.2、有难产史的母猪临产前1天肌注律胎素或氯前列烯醇。
4.3、子宫收缩无力或产仔间隔过长,可采取下列措施助产:
4.3.1、将母猪赶下产床运动5-10分钟;
4.3.2、用手由前向后轻轻挤压腹部;
4.3.3、注射催产素仍无效或由于胎儿过大、胎位不正、骨盆狭窄等原因造成难产应立即人工助产。
4.3.4、人工助产:
剪平指甲,用卫康消毒水消毒、用石蜡油润滑手、臂,然后随着子宫收缩节律慢慢伸入阴道内,手掌心向上,五指并拢;抓仔猪的两后腿或下颌部;母猪子宫扩张时,开始向外拉仔猪,努责收缩时停下,动作要轻。
拉出仔猪后应帮助仔猪呼吸。
产后阴道内注入抗生素,同时肌注抗生素一次,以防发生子宫炎、阴道炎。
4.3.5、对难产的母猪,应在母猪卡上注明发生难产的时间、原因,以便下一产次的正确处理或作为淘汰鉴定的依据。
5、猪只饲养护理
5.1、哺乳母猪用哺乳料:
S416或妈妈2号,每天喂2次,自由采食,杜绝浪费,不用发霉变质饲料,及时清理料槽内剩余饲料;产前3天开始减料,渐减至日常量的1/2~1/3,约2~3公斤;产后3天恢复正常,自由采食直至断奶前1天。
产前产后可在日粮中添加益畜王以预防产后便秘和仔猪腹泻,增加泌乳量,提高饲料转换率。
5.2、温度控制:
哺乳期内注意环境安静、圈舍清洁、干燥,做到冬暖夏凉。
尽可能减少冲洗次数,降低室内湿度。
分娩舍适宜温度在18-25°C,每栋分娩单元应挂一个温度计,经常观察舍温变化,当舍温高于25°C时应开窗通风降温;28°C以上可考虑用冷风机降温;当舍温低于18°C时需通过密封门窗、加保温灯或烧煤炉等来保温。
冬季保温的同时须注意通风换气。
仔猪所需温度较高,从出生到7天龄适宜温度为33-28°C,8-28天龄适宜温度为28-25°C,仔猪保温一般采取调节保温灯的功率和悬挂高度等措施。
以仔猪群居平侧卧但不扎堆为宜。
5.3、新生仔猪要在24小时内称重、剪牙、断尾、打耳缺。
剪牙钳5%碘酊消毒后齐牙根处剪掉上下两侧犬齿,断口要平整,断尾时,尾根部留下3-5cm处剪断、5%碘酊消毒。
弱仔以后补断尾。
5.4、仔猪初生后按一下保健方案保健:
可预防贫血、呼吸道和消化道疾病等。
日龄(时间)
使用药物
使用剂量
使用方法
1日龄
新宝康
1毫升/头
灌服
2日龄
铁糖+乙酰甲奎注射液(4:
1混合)
2毫升/头
肌肉注射
3日龄
得利先+泰诺康
(1:
1)
1毫升/头
7日龄
1.5毫升/头
10日龄
铁糖+乙酰甲奎注射液(4:
1混合)
2.5毫升/头
断奶前1天
德利先+泰诺康
(1:
1)
2毫升/头
外购仔猪当天
3毫升/头
5.5、仔猪吃过初乳后根据情况适当寄养调整(如母猪产仔过多,泌乳差),尽量使仔猪数与母猪的有效乳头数相等,防止未使用的乳头萎缩,从而影响下一胎的泌乳性能。
寄养时,仔猪间日龄相差不超过3天,把大的仔猪寄出去,寄出时用寄母的奶汁擦抹待寄仔猪的全身。
5.6、十日龄左右小公猪去势(留着种用的选留),去势时要彻底,切口不宜太大,术后用卫康消毒,涂擦消炎药等。
5.7、产房要保持干燥,一般哺乳期间产床不能冲洗。
5.8、每天检查饮水器,仔细观察猪群,预防仔猪下痢,发现病猪,及时治疗;对腹泻的仔猪,发现一头,治疗一窝,并追踪治疗。
5.9、补料:
仔猪出生后5~7日龄开始用贝贝乳粉状教槽料诱食,14日龄采用干湿二槽法,保持料槽清洁,饲料新鲜。
少喂多餐,晚间要补添一次料。
每天补料次数为4~5次。
5.10、定期消毒;及时处理每天的垃圾、胎衣、死胎、木乃伊、病死仔猪;及时治疗病猪;保证各单元门口消毒盆、池的消毒药有效浓度;
5.11、仔猪21-25日龄断奶(特殊情况可提前或往后推迟)。
断奶前后3天视情况可添加乳菌宝和益免加,增强免疫力、减少应激。
5.12、根据哺乳成绩、体况、疾病和年龄对每批断奶母猪进行淘汰鉴定。
种公猪饲养管理
一、目的
规范种公猪饲养管理,提高精液品质。
二、范围
适用于公猪舍。
三、职责
配种员(兼饲养员)
1、负责配种管理工作,编排生产计划,组织和落实各项生产任务。
2、负责种猪转群、调整工作。
3、负责配合场长各类种猪的预防注射工作和卫生防疫工作。
4、负责检查生产情况和《种公猪饲养管理》的执行情况。
5、充分了解猪群动态、健康状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上报。
6、负责饲料、药品、工具的使用计划与领取及盘点工作。
7、负责整理和统生产日报表和周报表。
8、负责公猪的饲养管理工作。
9、配合场长做好公猪的预防注射工作。
四、工作程序
(一)饲养管理规程
1、“人猪亲善”,不管是在驱赶过程中或采精过程中均不允许粗暴地对待公猪。
2、公猪用S416公猪专用料,日喂2次,6月龄以前自由采食,6~8月龄每头每天喂2.0~2.5公斤,8月龄以上每头每天喂2.5~3.0公斤。
每餐不要喂得过饱,以免猪饱食贪睡,不愿运动造成过肥。
3、舍内外消毒执行见《猪场消毒管理制度》。
4、要随时对公猪精液品质进行检查,精液品质下降或精子畸形的应及时采取措施或淘汰。
5、要求单栏饲养,135-225kg体重每头猪需实体地面总面积不低5.6平方米。
合理运动,提高新陈代谢,增强其食欲和性欲。
6、注意工作安全:
工作时保持与公猪的距离,不要背对公猪,用公猪试情时,需要将正在爬跨的公猪从母猪背上拉下来,这时要小心,不要推其肩、头部以防遭受攻击。
严禁粗暴对待公猪,在驱赶公猪时,最好使用赶猪板。
7、公猪的调教:
后备公猪达7.5月龄,体重达130公斤,膘情良好即可开始调教。
将后备公猪放在采精能力较强的老公猪隔离栏观摩、学习爬跨方法。
8、公猪的采精工作,按《精液生产、贮存、运输作业指导书》执行
9、防止公猪热应激,做好防暑降温工作,天气炎热时应选择在早晚较凉爽时采精,并适当调整每周的采精次数。
10、做好防暑降温及防寒保温工作,最高温度不能高于27℃,否则会造成精液品质下降。
11、防止公猪体温的异常升高,如高温环境、严寒、患病、打斗、剧烈运动等均可能导致体温升高,即使短时间的体温升高,也可能导致长时间的不育,因为从精原细胞发育至成熟精子约需40天。
12、经常用卫康1:
1000刷拭、冲洗猪体,保持圈舍与猪体清洁,及时用新帝诺芬驱虫,每年驱虫4次,即定期3个月驱虫一次。
13、性欲低下的可用公猪强拌料,可提高性欲,同时加强运动,情况严重的淘汰。
14、注意保护公猪的肢蹄。
作好防暑降温和防寒保暖。
15、作好防暑降温和防寒保暖。
公猪适宜温度喂15-18℃。
最高温度不能高于27℃否则会造成精液品质下降。
保育猪饲养流程管理
一、目的
规范保育猪的饲养管理,确保猪只健康生长。
二、范围
保育舍
三、职责
保育饲养员
1.负责做好环境控制消毒工作。
2.负责配合场长做好猪只疾病防治工作。
3.负责组织本组猪舍的更换垫料工作。
4.负责组织本组仔猪销售、转群、调整工作。
5.负责配合场长作好仔猪预防注射工作。
6.负责本岗位生产数据的记录工作。
7.负责保育猪的饲养管理工作。
三、工作程序
(一)工作目标
1、提高保育期成活率97℅以上。
2、提高保育猪出栏正品率96℅以上。
3、63日龄种猪苗出栏体重24千克以上。
4、该阶段料肉比1.5:
1
二、操作方法
1、进猪前准备:
1.1、猪舍周边及走道彻底冲洗消毒,一般要求程序是:
打扫卫生→清水冲洗→农喜福1:
200-400消毒→晾干后进行第二次消毒。
1.2、添加垫料、检查猪栏设备及饮水器是否正常,对不能正常运作的设备应及时处理。
2、猪群转入后需先将种猪苗和肉猪苗分开,其次是公母、大小和强弱分单元,保持合理的密度。
分群合群时,为了减少相互咬架而产生应激,应遵守“留弱不留强”,“拆多不拆少”,“夜并昼不并”的原则,可对并圈的猪只喷洒有味消毒药液,以清除个体气味差异,调栏后饲养人员要多加观察。
3、猪群饲养管理
3.1、温度控制:
保育舍最适宜温度为20~26℃,保育舍每个单元应挂一个温度计,经常观察气温变化,当气温高于26℃时应开窗通风降温;当气温低于20℃时,一般通过关闭门门窗来保温,以仔猪群自然平卧但不打堆为宜。
4、挑选执行相关的规定。
5、转栏前后各一周按妙迪芬预混剂1公斤+德利米先1公斤+舒瑞爽1公斤+呼诺芬预混剂2公斤比例添加于饲料(宝宝壮和玉米1:
1配比)中,预防应激,呼吸道和消化道疾病,转栏后两天可合理限料,以防消化不良引起下痢。
以后自由采食,保证充足的清洁饮水。
6、转栏前后,水中视情况添加益免加、速补康抗应激药物,增强免疫力,恢复肠道,提高饲料转换率。
7、50日龄(或35斤)用新帝诺芬按1.5公斤/吨比例拌料驱虫一次。
8、保持圈舍卫生、干燥,加强猪群调教,训练猪群睡觉、排便、采食“三点定位”。
注意观察猪群情况:
(1)清理垫料时观察粪便情况;
(2)喂料时观察食欲情况;(3)休息时检查呼吸情况;运动时观察趾蹄情况。
发现病猪,及时隔离,对症治疗。
严重或原因不明时及时上报。
统计好病死仔猪,填写《保育仔猪死亡情况表》。
生长育肥猪饲养流程管理
一、目的
规范育肥猪的饲养流程管理,提高商品猪的出栏率。
二、范围
育肥舍
三、职责
饲养员
1.负责做好环境控制消毒工作。
2.负责配合场长做好猪只疾病防治工作。
3.负责育肥猪的饲养管理工作。
4.负责组织做好肥猪的调整、出栏销售工作。
5.负责本岗位转入转出生产数据的记录工作。
6、负责做好猪只健康状况观察工作,如有疾病及时报告场长采取治疗措施。
三、工作程序
(一)工作目标
1、确保商品猪的出栏率96%以上。
2、降低和减少疾病风险
二、操作方法
(一)、生长育肥猪的阶段划分及特点
按生长和发育阶段,生长育肥猪可分为三个时期:
体重20-35公斤为生长期,35-60公斤为发育期,60-出售为肥育期。
就这三阶段而言,生长期是关键,此阶段猪最易生病和发生生长受阻。
过了生长期,饲养管理就相对较简单了。
(二)、进猪前的准备
1、猪舍周边及走道彻底冲洗消毒,一般要求程序是:
打扫卫生→清水冲洗→农喜福1:
200-400消毒→晾干后进行第二次消毒。
2、检查猪栏设备及饮水器是否正常,对不能正常运作的设备应及时处理。
3、猪群转入后要进行合理分栏,大小和强弱分单元,保持合理的密度。
分群合群时,为了减少相互咬架而产生应激,应遵守“留弱不留强”,“拆多不拆少”,“夜并昼不并”的原则,可对并圈的猪只喷洒有味消毒药液,以清除个体气味差异,调栏后饲养人员要多加观察。
4、猪的饲养密度以小猪03-0.5m2/头,中猪0.6-0.7m2/头和大猪0.8-1.0m2/头为宜。
(二)猪群的饲养管理
1、营养(用900或8118浓缩料)
1.1、根据猪各阶段浓缩料与玉米的配比如下:
(1)30-60斤猪:
1:
3;
(2)60-120斤猪:
1:
4;(3)120斤-出栏:
1:
5
1.2黑毛猪饲喂方法:
传统熟食冷却后掺浓缩料搅拌均匀饲喂即可。
2、管理
2.1、做好三点定位:
要使猪排便、睡觉、采食和饮水形成条件反射。
2.2、温度控制:
生长肥育猪的最适宜气温为:
小、中猪:
16-22度,大猪:
14-20度。
过高或过低的温度均影响增重和饲料利用率。
低,饲料被用于维持猪的体温。
为了减少一部分消耗,一栏内可多养几头猪,给一些垫草,同时要防止贼风的侵袭。
2.3、做好防寒保温工作:
夏季气温高,要加强舍内的通风,保证饮水充足,向栏内地面喷洒凉水。
冬季气温低,饲料被用于维持猪的体温。
为了减少一部分消耗,一栏内可多养几头猪,给一些垫草,同时要防止贼风的侵袭。
3、做好圈舍内卫生清理工作:
猪栏要经常清扫,保持栏内干净、干燥,将空气中的有害气体减少到最低。
一天两次,早晚各一次。
4、消毒(根据消毒制度执行),用农喜福1:
400定期对舍外及环境进行消毒;用卫康1:
1000定期进行带猪喷雾消毒。
5、定期驱虫:
用新帝诺芬(45-50日龄)按1公斤/吨料比例拌料连喂7天
6.保健:
预防和控制呼吸道和消化道疾病:
妙迪芬、泰舒平、瑞特奇、益免加
7、随时做好猪群的统计工作,观察猪群,如有疾病及时处理,严重不能处理的及时上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小型 规模 猪场 饲养 管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