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专项训练诗歌鉴赏课内篇.docx
- 文档编号:26404274
- 上传时间:2023-06-19
- 格式:DOCX
- 页数:14
- 大小:24.18KB
中考专项训练诗歌鉴赏课内篇.docx
《中考专项训练诗歌鉴赏课内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专项训练诗歌鉴赏课内篇.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专项训练诗歌鉴赏课内篇
中考专项训练 诗歌鉴赏(课内篇)
1.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
鲁山山行
梅尧臣
适与野情惬,千山高复低。
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
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
人家在何许?
云外一声鸡。
(1)颔联“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
”中“迷”字用的巧妙,请加以赏析。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
山坡羊•潼关怀古
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意踌躇。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1)“聚”和“怒”两个字用得好,好在哪里?
(2)“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诗题是《春望》,那么诗人“望”到了哪些春景?
(2)说说你对诗歌尾联的理解。
4.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诗中以“征蓬”和“归雁”喻,传达出幽微难言的内心情感。
(2)诗的颈联以传神的笔墨刻画了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被王国维赞为“千古壮观”之名句。
请你从中选出两个字或一个词加以赏析。
5.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
卖炭翁(节选)
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
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1)卖炭翁“卖炭”是为了换得和。
(2)下列对诗歌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伐薪烧炭”强调了卖炭翁劳动生活十分艰辛。
B.“何所营”交代了卖炭翁穷困不堪的生活状况。
C.“可怜”表现了作者对卖炭翁艰难处境的同情。
D.“愿天寒”突出了卖炭翁不怕天寒地冻的精神。
6.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
游山西村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1)本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请说出“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一句蕴含的人生哲理。
7.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
饮酒(其五)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
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诗中表达诗人心境高远、自由闲适、恬淡惬意的词语是“”和“”。
(2)请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诗句“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所展现的画面。
8.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全诗以“行”为线索,从“孤山寺北贾亭西”起,到“”终。
以“”说明自然美景美不胜收,诗人意犹未尽的感受给读者无穷的回味。
(请用诗中的原句作答)
(2)本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颔联中有两个动词用得极妙,请找出来作简要赏析。
①颔联中两个用得极妙的动词:
、。
②赏析:
9.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
登幽州台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1)诗人登上幽州台远眺,产生了怎样的联想?
由此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2)试赏析“悠悠”一词的表达效果。
10.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
水调歌头
苏轼
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天上宫阙如此美好,但作者毕竟更热爱人间生活。
词中哪两句是由出尘之思转向人世情怀的过渡?
(2)“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中的“婵娟”指,说说你对这个名句的理解。
11.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
饮酒(其五)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
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诗中的“结庐”“日夕”是什么意思?
请选择一个回答。
(2)“飞鸟相与还”描写了什么样的情景?
表现出诗人怎样的心情?
1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请简要分析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13.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
武陵春①
【宋】李清照
风住尘香②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③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④春尚好,也拟⑤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舟⑥,载不动许多愁。
【注】①选自《李清照集校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版)。
武陵春,词牌名。
②[风住尘香]风停了,尘土中带有落花的香气。
③[物是人非]景物依旧,人事已变。
这里暗指丈夫已死。
④[双溪]浙江武义、东阳两江水流至金华,并入婺江,两水合流处叫双溪。
是当时的风景区。
⑤[拟]打算。
⑥[舴艋舟]一种形似舴艋的小船。
(1)对“日晚倦梳头”中的“倦”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心绪不宁,无心做事。
B.疲惫不堪,毫无兴致。
C.百无聊赖,内心空虚。
D.琐事多多,精力不济。
(2)对“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一句的意思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化简为繁,化有形为无形,写出了词人哀愁的数量之多。
B.化虚为实,化抽象为具体,写出了词人哀愁的分量之重。
C.词人内心沉重,舴艋舟又太小,确实是“载不动”。
D.词人内心苦闷,双溪又太遥远,“载不动”是一种借口。
(3)下列诗句与本词描写的花形态相近的一项是( )
A.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B.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C.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D.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14.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
约客
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1)发挥你的想像,用自己的语言描绘“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所展现的画面。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15.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
破陈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1)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所展现的画面。
(2)本首“壮词”以“可怜白发生”结尾,这是运用了哪一种写作手法?
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3)下列诗句中,哪一项与“梦回吹角连营”表达的内容和情感最接近?
( )
A.楼头残梦五更钟,花底离愁三月雨。
(晏殊《玉楼春》)
B.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李白《行路难》)
C.五更归梦两百里,一日思亲十二时。
(黄庭坚《思亲妆州作》)
D.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16.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
山坡羊•潼关怀古
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意踌躇。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作了土。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注】时值关中大旱,饥民相食,张养浩奉命赈灾,途经潼关。
潼关,地势险要,扼守“西都”要道,
为兵家必争之地。
(1)作者是如何从“潼关路”联想到朝代兴亡的?
(2)“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蕴含了作者哪些情感?
17.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
渔家傲
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仿佛梦魂归帝所。
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九万里风鹏正举。
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注释】⑴星河:
银河。
⑵谩有,空有。
⑶三山,指传说中的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
(1)试用生动的语言描绘上阕一二两句所写的梦境。
(2)下阕哪一句是对“殷勤问我归何处”的回答?
该句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18.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
武陵春
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1)上阕四句中有两句通过人物外在行为来写主人公的内心哀愁,请找出来。
(2)“风住尘香花已尽”这一景物描写在词中有何作用?
19.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溪。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址。
(1)请解释这首诗中画线的句子。
(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项是( )
A.这首诗每章开头两句写景,渲染了萧瑟冷落的气氛,烘托出主人公凄婉惆怅的心情。
B.这首诗三次运用“宛”字,给人以迷迷茫茫、若隐若现的感觉。
C.这首诗运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反复咏唱,表达了缠绵无尽的情感,委婉动人。
D.这首诗表现了主人公对意中人执着追寻的精神以及可望而不可即的绝望情绪。
20.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本诗通过描写西湖早春明媚的风光,抒发了诗人________的感情。
尤其是“________”三个字更是直抒胸臆,似乎让我们看到了诗人流连忘返、陶醉于湖光山色之中的情景。
(2)这首诗处处紧扣初春的季节特征,把西湖描绘得生意盎然。
请从诗歌画线句中选择一个体现季节特征的词语加以说明。
21.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
相见欢
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1)赏析“月如钩”中“钩”字的妙处。
(2)“剪不断,理还乱”以丝喻愁,写出了离愁怎样的特点?
2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
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萧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1)下面对本诗分析和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诗歌首联写农家拿鸡和鱼招待客人,“足”字可见其热情好客。
B.颈联中的“春社”和鲁迅笔下的“社戏”一样,都是一种庆祝活动,表达了农民丰收后的喜悦。
C.“拄杖”说明诗人已年迈,加之去职回乡后的郁闷,所以诗人不愿乘月叩门叨扰人。
D.这首诗记叙村行沿途风光,充满了浓厚的生活气息,流露出诗人对农村生活的热爱。
(2)请赏析“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所蕴含的哲理。
23.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诗的颔联借用“闻笛赋”“烂柯人”两个典故,分别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请说说“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这一诗句的哲理内涵。
参考答案
1.⑴迷,迷路,暗含“迷恋”之意,逼真地表现出诗人独自行走山间欣赏美景的陶醉。
⑵表达了诗人对山野风光的喜爱之情及置身其中的喜悦、闲适的心境。
2.⑴好在运用拟人手法,“聚”字化静为动,形容潼关在重重山峦的包围之中,“怒”字赋于了黄河人的情绪,形容黄河之水的奔腾澎湃,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写出了潼关的险要。
(2)表达了作者对天下受苦受难老百姓的深切同情,以及对统治者无比强烈的愤慨。
3.
(1)草、木、花、鸟。
(2)尾联形象写出了诗人的苍老之态、苍老之快,进一步表现了诗人忧国、伤时、思家、悲己之情。
4.
(1)诗人(自己)
(2)示例一:
“直”字写出了孤烟之高,有雄浑壮阔之美;“圆”字写出了落日之低,给人以亲切感,苍茫感。
这两个字写出了沙漠景象的平旷雄奇。
示例二:
“孤烟”显示在无边的荒漠里,天气晴好,只有一柱烽烟(炊烟)直上云天,景象奇特壮观。
5.
(1)身上衣;口中食
(2)C;A
6.
(1)这是一首纪游诗,围绕“游”字层层展开,记录了诗人罢官归故里后一次到山西村游赏的经历,反映了农民们渴望丰年的心愿,表现诗人对农村淳朴民风的喜爱和赞美。
(2)说明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而道路是曲折的。
要求我们要有乐观主义精神,要准备走曲折的道路。
7.
(1)心远;悠然
(2)示例:
太阳下山了,南山笼罩在渐渐升腾的云气之中,显得非常美丽。
外出觅食的鸟儿,呼朋引伴,成群结队地飞回巢穴。
8.
(1)绿杨阴里白沙堤;最爱湖东行不足
(2)思想感情:
抒发了诗人观赏西湖早春美景的喜悦之情。
(3)争、啄,一个“争”字,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让人感到春光的难得与宝贵。
一个“啄”字生动地描绘出燕子那忙碌而兴奋的神情,似乎把小燕子也写活了。
这两句着意描绘出莺莺燕燕的动态,从而使得全诗洋溢着春的活力与生机。
9.
(1)联想:
大地茫茫,空阔寂寥,没有一个知音,内心满怀悲愤;情感:
对不被理解、怀才不遇的悲叹
(2)“悠悠”形容时间久远和空间广大。
把个人放置到无边宇宙的背景中,使人显得渺小,从而产生一种苍茫孤独感。
10.
(1)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2)月亮唯愿兄弟(亲人)彼此珍重,虽然远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
11.
(1)构筑房舍;傍晚
(2)在美好的黄昏景色中,飞鸟结伴返回山林,万物自由自在,适性而动,表达了诗人摆脱官场束缚,悠然自得、恬淡舒适的心情。
12.
(1)黄沙莽莽,无边无际。
昂首看天,天空没有一丝云影。
不见草木,断绝行旅。
极目远眺,但见天尽头有一缕孤烟在升腾,傍晚,落日低垂河面,河水闪着粼粼的波光。
(2)表达了作者对朝廷排挤,不得志的愤懑之情。
13.
(1)A
(2)B(3)C
14.
(1)梅子成熟的季节,在乡村的夏夜,点点雨滴敲打着屋檐,长满青草的池塘传来阵阵蛙鸣。
(2)寂寞
15.
(1)示例:
战马奔腾,像“的卢”一样飞驰而过;雷声阵阵,原来是放箭的弓弦发出的声音,让人心惊不已。
(2)对比,抒发了诗人壮志难酬的悲愤。
(3)D
16.
(1)潼关,地势险要,扼守“西都”要道,为兵家必争之地,关系着关中建都的那些封建王朝的兴亡。
因此,当诗人在“潼关路”上望“西都”的时候,自然就想到朝代的兴亡了。
(2)对封建统治者的批判;对百姓的同情。
17.
(1)示例:
清晨,茫茫的大海上,云雾弥漫,波涛汹涌。
海风呼啸,从颠簸的船舱中仰望天空,天上的银河似乎转动一般;而无数的船帆在风浪中飞舞前进。
(2)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表达了词人晚年在现实生活面前怀才不遇、孤独无依、奋力挣扎的苦闷和对现实的强烈不满。
18.
(1)日晚倦梳头、欲语泪先流
(2)交代季节特征,渲染凄婉氛围,暗示作者美好的生活已经过云,为全词奠定感情基调。
19.
(1)主人公追寻的那个人,在河的那一边。
(2)D
20.
(1)喜悦(对西湖美景喜爱);行不足
(2)示例一:
“早莺”――初春时飞来的莺,争着飞落到暖树上,表明鸟儿为避春寒而栖于初春的暖枝,体现了季节特征。
或“早莺”――莺是春的歌手,都争着飞到向阳的树上一展歌喉,体现了季节的特征。
示例二:
“新燕”――似曾相识的燕子飞回来了,这是初春的信号,体现了季节特征。
或:
“新燕”――燕是春的信使,已开始衔泥筑巢,体现了季节的特征。
21.
(1)运用比喻,形象地将残月比作玉钩,渲染孤寂凄凉的环境,“钩”谐音“勾”,勾起词人离愁别惧,为下文直抒胸臆铺垫蓄热。
(2)“剪不断”写出离愁繁多和绵长的特点,“理还乱”写出离愁的纷繁杂乱,难以理清的特点。
22.
(1)D
(2)哲理:
不论前路多么难行难辨,只要敢于探索,就会出现一个充满光明与希望的新境界。
23.
(1)“闻笛赋”表达了诗人怀念友人之情;“烂柯人”抒发了诗人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感叹。
(2)个人的得失算不了什么,社会总是要向前发展的,新事物也必将取代旧事物。
未来总是有希望的,前景将无限美好。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考 专项 训练 诗歌 鉴赏 课内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