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总复习之分块复习.docx
- 文档编号:26404086
- 上传时间:2023-06-19
- 格式:DOCX
- 页数:56
- 大小:607.21KB
中考总复习之分块复习.docx
《中考总复习之分块复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总复习之分块复习.docx(5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总复习之分块复习
2011年中考专题复习
专题一: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一、物质的变化
以客观事实为依据质量总和不变
书写原则元素质量不变
质量守恒定律元素种类不变
原子种类不变
原子数目不变
原子质量不变
物理变化化合反应
物质的变化基本类型分解反应
表示方法置换反应
化学变化化学方程式复分解反应
氧化反应
其它类型还原反应
中和反应
表示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
意义表示各反应物、生成物的质量比
表示各反应物、生成物的微粒个数比
计算
1、金属活动顺序表
⑴内容:
KCaNaMgAlZnFeSnPb(H)CuHgAgPtAu
⑵应用:
①位置越靠前的金属活动性越活泼;
②位于(H)的金属能酸(盐酸或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
常用结论:
等质量金属与足量的酸反应,化合价/相对原子质量的值越大,产生氢气的质量越大;
等量的酸与足量的金属反应,产生的氢气一样多。
③活动性强的金属能将活动性弱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条件:
前置后,盐可溶
二、物质的性质
物理性质:
物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密度等。
物质的性质
化学性质:
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还原性,毒性,氧化性,脱水性等。
1、物质的性质与用途之间的关系:
性质决定用途,用途体现性质。
三、相关资料:
中考总复习第54页和137页
四、中考题选集————金属活动顺序
1.金属材料在人类活动中已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下列性质属于金属共性的是()
A.硬度很大、熔点很高B.有良好的导电性、传热性
C.是银白色的固体D.易与酸反应产生氢气
2.向氧化铜和铁粉的混合物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硫酸,微热,分反应后过滤。
以下判断错误的是()
A.滤纸上可能含有铜B.滤液中可能含有硫酸亚铁
C.滤液中可能含有硫酸铜D.滤纸上可能含有氧化铜
3.(2008年黄冈市)如图所示是X、Y、Z三种金属在容器中的反应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X、Y、Z三种金属均发生了置换反应
B.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X>Y>Z
C.若Z能从金属Y的盐溶液里置换出Y,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X>Z>Y
D.若X为金属镁,则Z可能是铁
4.某学生为了验证铁、锌、铜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设计了四种方案:
①将Zn、Cu分别加入到FeSO4溶液中②将Zn、Cu分别加入到ZnSO4溶液中③将Zn分别加入到FeSO4、CuSO4溶液中④将Fe分别加入到ZnSO4、CuSO4溶液中()
A.①或④B.①或②C.②或③D.③或④
5.若金属锰(Mn)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于铝和锌之间,则下列反应不正确的是()
A.Mn+H2SO4=MnSO4+H2↑B.Mg+MnSO4=MgSO4+Mn
C.Fe+MnSO4=FeSO4+MnD.Mn+CuSO4=MnSO4+Cu
6.向一定量的铁粉中逐滴加入稀硫酸至过量,下图是反应过程中某种物质的质量Y随加入稀硫酸的质量变化的关系,则Y不可能表示()
A.消耗铁粉的质量B.生成硫酸亚铁的质量
C.溶液的总质量D生成氢气的质量
7.置换反应是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之一。
(1)金属与盐溶液之间的置换反应,一般是活动性较强的金属可把活动性较弱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如铜和硝酸银溶液反应,其化学方程式为。
(2)非金属单质也具有类似金属与盐溶液之间的置换反应规律,即活动性较强的非金属可把活动性较弱的非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如在溶液中可发生下列反应:
C12+2NaBr=2NaCl+Br2;I2+Na2S=2NaI+S↓+Br2;Br2+2KI=2KBr+I2由此可判断:
①S、C12、I2、Br2活动性由强到弱顺序是。
②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错误的是。
(A)C12+2NaI=2NaCl+I2(B)I2+2KBr=2KI+Br2
(C)Br2+Na2S=2NaBr+S↓(D)C12+K2S==2KCl+S↓
8.把相同体积、相同质量分数的稀盐酸,分别滴到等质量、颗粒大小相同的X、Y、Z三种较活泼金属中,生成H2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右图所示。
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假如X、Y、Z都是+2价金属,则相对原子质量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9.氯化铁能腐蚀铜,工业上常用此原理生产印刷线路板。
以下是印刷线路板的生产及废液的处理过程: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②中发生了两个反应:
2FeCl3+Fe=3FeCl2和
(2)滤渣的成份有,步骤③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3)该流程中可以循环、回收利用的物质是:
。
12.颗粒达到纳米级的单质铁具有很强的反应活性,俗称“纳米铁”。
实验室制备的方法是:
以高纯氮气作保护气,在高温条件下用H2和FeCl2发生置换反应,生成“纳米铁”。
请回答以下问题:
(1)写出生成“纳米铁”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反应中需要保护气的原因是。
(3)某化学探究小组为了验证铁、铜、镁、汞的金属活动性顺序,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①将大小一样的铁片和镁片分别加入到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盐酸中;②将铜片加入到硝酸汞溶液中,铜片上出现银白色物质;③将金属片A加入到溶液B中。
根据实验①判断出镁的金属活动性比铁强,依据的现象是;根据实验②的现象得出的结论是;要通过实验③得出铁和铜的金属活动性顺序,那么,如果B是硫酸铜溶液,则金属A是,如果A是铜,则溶液B是。
11.一化学兴趣小组对某生铁样品中铁的质量分数进行探究。
请按要求完成下列探究报告。
[实验目的]测定某生铁样品中单质铁的质量分数。
[资料支撑]生铁中除铁外,还含有碳、硅、锰、磷和硫等元素。
碳在生铁中以两种形态存在,一种是游离碳(石墨),另一种是化合碳(如Fe3C等);硅、锰、磷、硫存在形式较为复杂;这些物质通常都不与稀硫酸发生化学反应。
[实验方案]生铁样品与过量的稀硫酸反应,测定反应前后可称量物质的质量差。
[实验过程]
(1)取一只烧杯,称得其质量为70.4g,加入一定量生铁样品碎屑,称得烧杯和样品的总质量为102.4g;
(2)向盛有生铁样品的烧杯中加入稀硫酸,边加边搅拌,直到烧杯中不再产生气泡,再加入少量稀硫酸以确保过量,测得共用去稀硫酸247.3g;
(3)静置,称量。
称得烧杯和剩余物质的总质量为348.7g。
[数据处理]计算该生铁样品中单质铁的质量分数:
____________
[交流讨论]
(1)实验称量时称量物应放在托盘天平的______盘(选填“左”或“右”);
(2)实验过程中稀硫酸要过量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经质检部门精确测定,该样品中铁元素的总含量为95.2%。
假设没有与硫酸反应的铁都以Fe3C形式存在,则样品中Fe3C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
专题二:
物质构成的奥秘
一、物质构成的奥秘
定义:
单质
特性书写
分子表示方法————化学式化合物
相对分子质量意义
构成
分化
定义
特性书写
表示方法----------元素符号
相对原子质量意义
构成原子质子
原子核
中子
失得电子
得失电子
结构:
原子=8:
稀有气体元素
物质核外电子----最外层电子数<4金属元素
4≤e<8非金属元素
同类总称
定义:
书写
表示方法-----离子符号
离子意义
阴离子:
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分类:
阳离子:
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定义:
具有相同(或)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组成理解:
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
元素只讲种类不讲个数
表示宏观物质的组成
元素之最:
二、化学用语
表示离子所带的电荷数
±m
aRn±
二、物质的分类:
混合物:
溶液、合金、空气等
金属单质:
Fe、Cu、Mg、Zn等
物质单质金属单质:
S、C、P、O2、H2、N2等
稀有气体单质:
He、Ne、Ar等
纯净物有机物:
有机高分子化合物(塑料等)和有机小分子:
CH4、C2H5OH、C6H12O6
金属氧化物:
MgOFe2O3CuO等
氧化物
化合物非金属氧化物:
SO2CO2P2O5等
含氧酸:
HNO3H2SO4H3PO4等
酸
HnR无氧酸:
HClH2S等
无机物可溶性碱:
KOHNaOHBa(OH)2NH3·H2O
碱微溶性碱:
Ca(OH)2
M(OH)n难溶性碱:
Mg(OH)2、Cu(OH)2、Fe(OH)3
白色蓝色红褐色
正盐:
NaClK2SO4CuSO4CaCO3等
盐酸式盐:
NaHCO3等
MaRb碱式盐:
Cu2(OH)2CO3等
三、相关资料:
中考总复习第57页,138页。
专题三:
身边化学物质
一、常见物质的名称、俗称、化学式
化学名
化学式
俗名
化学名
化学式
俗名
汞
Hg
水银
碳酸钠
Na2CO3
纯碱、苏打
硫
S
硫磺
碳酸氢钠
NaHCO3
小苏打
氧化钙
CaO
生石灰
五水硫酸铜
CuSO4·5H2O
胆矾、蓝矾
氢氧化钙
Ca(OH)2
熟石灰、消石灰
碳酸氢铵
NH4HCO3
碳铵
碳酸钙
CaCO3
石灰石、大理石
硝酸铵
NH4NO3
硝铵
固体二氧化碳
CO2
干冰
硫酸铵
(NH4)2SO4
硫铵
氢氯酸
HCl
盐酸
乙醇
C2H5OH
酒精
氢氧化钠
NaOH
火碱、烧碱、苛性钠
乙酸
CH3COOH
醋酸、冰醋酸
氯化钠
NaCl
食盐
碱式碳酸铜
Cu2(OH)2CO3
铜绿
二、各种混合物的主要成分
混合物
主要成分
混合物
主要成分
煤
C
铁锈
Fe2O3
生铁、钢
Fe
瓦斯、天然气、沼气
CH4
石灰水
Ca(OH)2
铜锈
Cu2(OH)2CO3
石灰石、大理石
CaCO3
生石灰、
CaO
三、几个关系图(写出关系图种对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⒃
1、O2的关系图
(1):
;
(2):
;
(3):
;(4):
;
(5):
;(6):
;
(7):
;(8):
;
(9):
;(10):
;
(11):
;(12):
;
(13):
;(14):
;
(15):
;(16):
;
⑿
2、CO2的关系图
(1):
;
(2):
;
(3):
;(4):
;
(5):
;(6):
;
(7):
;(8):
;
(9):
;(10):
;
(11):
;(12):
;
(13):
;
(27)
3、H2、Fe、Cu的关系图
(1):
;
(2):
;
(3):
;(4):
;
(5):
;(6):
;
(7):
;(8):
;
(9):
;(10):
;
(11):
;(12):
;
(13):
;(14):
;
(15):
;(16):
;
(17):
;(18):
;
(19):
;(20):
;
(21):
;(22):
;
(23):
;(24):
;
(25):
;(26):
;
(27):
;
四、溶液
(一)、物质在水中的扩散
1、溶液:
物质以的形式均匀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形成的物。
2、加快物质溶解的一般方法:
3、物质溶解时的温度变化:
溶于水放热的物质有:
,溶于水吸热的物质有,溶于水温度无明显变化的是:
。
4、许多物质的水溶液与纯水相比:
凝固点比纯水的,沸点比纯水的。
某些物质的水溶液能(导电或不导电),是因为存在。
(二)、溶液组成的表示
1、溶液由和组成,溶液质量=质量+质量
2、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判定
3、溶液组成的定量表示——溶质质量分数
溶质质量分数(ω)=质量/质量
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
(1)一定量溶质质量分数溶液的配制(固体溶质)
步骤:
、、。
仪器:
。
(2)溶液的稀释、混合、加浓(原理:
溶液的溶质质量不变)
(3)有关溶质质量分数和化学方程式的综合计算
(三)、物质的溶解性
1、溶解性
(1)、定义:
表示物质的溶解能力
(2)、分类:
难溶、微溶、可溶、易容
(3)、影响因素溶质、溶剂、温度
2、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1)、定义:
在一定下,一定量的里,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成为该溶质的溶液。
在一定下,一定量的里,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成为该溶质的溶液。
(2)、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
(3)、浓溶液和稀溶液,与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关系
不同溶质的溶液:
浓溶液饱和溶液,稀溶液不饱和溶液
同种溶质的溶液:
在同一温度下,饱和溶液的浓度一定比其不饱和溶液的浓度。
饱和时溶质质量分数。
3、物质溶解性的定量表示--------溶解度
(1)、固体物质的溶解度(S)
①定义:
在一定下,某固体物质溶解在溶剂里达到状态时,所溶解的,成为该物质在此温度下的溶解度。
S/100g=/
②影响溶解度的因素:
和
③溶解度的表示方法
Ⅰ、列表法
Ⅱ、曲线法:
溶解度曲线图的含义
(2)、气体物质的溶解度
当温度不变时,随着压强的而,
当压强不变时,随着温度的而,
(四)、结晶
1、定义:
溶液中的以晶体的形式从溶液中析出的过程。
2、方法:
蒸发结晶,适用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的物质,如:
。
降温结晶,适用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的物质,如:
。
五、酸与碱的通性和盐的性质(见提高班资料)
1、酸、碱、盐的特性
浓盐酸———有挥发性、有刺激性气味、在空气中能形成酸雾。
浓硝酸———有挥发性、有刺激性气味、在空气中能形成酸雾,有强氧化性。
浓硫酸———无挥发性。
粘稠的油状液体。
有很强的吸水性和脱水性,溶水时能放出大量的热。
有强氧化性。
氢氧化钙———白色粉末、微溶于水。
(改良酸性土壤)
氢氧化钠———白色固体、易潮解,溶水时放大量热。
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而变质。
硫酸铜———白色粉末、溶于水后得蓝色溶液.(用于检验水在存在)
碳酸钠———白色粉末,水溶液为碱性溶液,属于盐.
氨水(NH3·H2O)———属于碱的溶液
六、化学肥料
农作物生长需求量最大的营养元素是氮、磷、钾三种元素,因此氮肥、磷肥、钾肥是最重要的三种化肥。
另外,复合肥是指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营养元素的化肥。
1.各种化肥的种类和作用
2.使用化肥和农药要注意的问题
化肥和农药是作物生长不可缺少的,但是不合理使用会带来一些环境问题。
因为化肥和农药中都含有一些重金属和有毒有机物,过量使用不但不会增产,还会带来环境污染。
近几年出现的“水华”和“赤潮”等水污染现象以及食品污染事件也与化肥农药的过量使用有关。
因此要合理使用化肥、农药,既保证作物丰收,又尽量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3、化肥的简易鉴别
(1).比较外观和溶解性
氮肥
磷肥
钾肥
碳酸氢铵
氯化铵
磷矿粉
过磷酸钙
氯化钾
硫酸钾
外观
白色晶体
白色晶体
灰白色粉末
灰白色粉末
白色晶体
白色晶体
气味
强烈气味
无味
无味
无味
无味
无味
溶解性
易溶
易溶
难溶
能溶
易溶
易溶
(2).用灼烧或加入熟石灰研磨的方法
氮肥
钾肥
硫酸铵
氯化铵
硫酸钾
氯化钾
灼烧
可燃烧,熔化或冒气泡
不燃烧,跳动或有爆裂声
加熟石灰研磨
放出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无刺激性气味气体生成
结论:
初步区分氮肥、磷肥、钾肥的方法
(1)看外观:
氮肥、钾肥都是白色晶体,磷肥是灰白色粉末。
(2)加水:
氮肥、钾肥都易溶于水;磷肥大多不易溶于水或部分溶于水。
(3)燃烧:
氮肥可燃烧,熔化或冒气泡;钾肥不燃烧,灼烧时跳动或有爆裂声。
(4)加熟石灰研磨:
含有铵根离子的氮肥能放出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氨气。
【示例】化学肥料要合理使用,下列不宜与熟石灰混合使用的是()
A.NH4NO3B.KNO3C.Ca3(PO4)2D.K2SO4
铵根离子(铵盐)的检验方法:
加入碱溶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放出,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变蓝色。
(可简记为“铵盐遇碱生气”)据此可知,铵态氮肥不能与碱性物质混用,否则放出氨气,降低肥效。
六、相关资料:
中考总复习第58页、139页。
专题四:
化学与社会发展
一、化学与人体健康
(一)、有机物和无机物
有机化合物指的是含碳元素的化合物(除CO、CO2、H2CO3、碳酸盐)。
最简单的有机物是甲烷。
书写有机物的化学式,元素符号一般是C、H、O、N、Cl等顺序。
无机化合物指不含碳元素的化合物。
少数含碳的化合物(CO、CO2、H2CO3、碳酸盐),具有无机化合物的特点,因此也把它们看做无机物。
(二)、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
1.人体所需的六大营养物质:
水、糖类(淀粉)、脂肪、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其中,淀粉、脂肪、蛋白质、维生素为有机物。
2.淀粉(糖类)主要存在于大米、面粉等面食中;
油脂主要存在于食用油、冰激凌、牛奶等;
维生素主要存在于蔬菜、水果等;
蛋白质主要存在于鱼、肉、牛奶、蛋等;
纤维素主要存在于青菜中,有利于胃的蠕动,防止便秘。
其中淀粉、脂肪、蛋白质、纤维素是有机高分子有机化合物。
(1)淀粉:
①.淀粉的来源: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6H2O+6CO2光照C6H12O6+O2葡萄糖进一步转化为淀粉。
②.淀粉的检验:
使用碘酒(或碘水)淀粉与碘作用后使之变为蓝色。
③.淀粉的存在:
大米、面粉、玉米、土豆等食品中,富含淀粉。
④.淀粉的转化:
淀粉、纤维素等经过在酶等物质的催化作用下,与水作用逐渐转化为葡萄糖
(2)葡萄糖:
①.葡萄糖:
是一种有甜味、易溶于水的白色粉末状固体。
葡萄糖在体内经缓慢氧化转化为二氧化碳和水,释放出热量,提供人体活动的能源。
C6H12O6+O26H2O+6CO2
酿酒的过程:
淀粉先转化为葡萄糖,葡萄糖发酵生成酒精
C6H12O6
2C2H5OH(乙醇)+2CO2;
乙醇(俗称酒精,化学式为C2H5OH或C2H6O),无色透明、具有特殊香味的液体。
易挥发、能与水以任意比例互溶,是一种常用的有机溶剂和实验室燃料。
75%酒精是常用的消毒剂。
酒精在空气中燃烧或者在体内完全氧化时,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放出大量的热:
C2H6O+3O2==2CO2+3H2O
工业酒精中含有少量的甲醇(CH4O),有毒,少量使人失明,较多会致人死亡。
②糖类:
葡萄糖、淀粉、纤维素等有机物,称为糖类,习惯上称为碳水化合物。
糖类不一定都有甜味。
给机体活动提供能量
正常人每天要摄入一定量的淀粉等化合物,在血液中也要维持一定浓度的葡萄糖。
如果摄入的这些化合物不够,就会造成血糖含量太低(医学上称为“低血糖”),出现乏力、疲倦、昏迷、休克等症状。
葡萄糖在体内代谢不正常,会造成“糖尿病”。
葡萄糖会随尿液排出。
③葡萄糖的检验:
(配制氢氧化铜时,要注意氢氧化钠溶液要大大过量,使溶液呈碱性)用新制的氢氧化铜滴加至待测溶液中,在酒精灯上加热至沸腾,如果看到红色沉淀(氧化亚铜,Cu2O),则说明原来溶液中含有葡萄糖。
如果没有产生红色沉淀,则原来溶液不含有葡萄糖。
现象可能会生成黑色物质[Cu(OH)2==CuO+H2O],
(3)油脂:
①.油脂的存在:
猪油、牛油、奶油、花生油、豆油、菜油、椰子油等。
②.油脂的作用:
油脂在人体内被消化,氧化分解,释放出热量。
③.油脂与淀粉的区分:
油脂的组成元素与淀粉相同,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但是它们的分子组成及结构不同,所以其性质也有所不同。
④.油脂的分类:
动物性油脂:
如牛油、猪油等来自动物体的脂肪层,常温下通常呈固态;
植物性油脂:
如花生油、豆油等来自于某些植物种子的油脂,常温下呈液态。
⑤.油脂的溶解性:
油脂不溶于水,易溶于某些有机溶剂(如汽油、己烷、氯仿等)
⑥.大豆中提取油脂
用研钵将大豆碾碎,放入试管中,加入10mL己烷,振荡后,静置一段时间——过滤——将滤液转移至烧杯中,用热水浴蒸发己烷——得到的液体便是大豆油。
注意:
该过程属于物理变化过程。
(4)蛋白质:
①.蛋白质的存在:
人体及动物的肌肉、血液、毛发和各种酶中,富含蛋白质的食品有肉、鱼、牛奶、豆类及豆制品(如豆腐)、虾、酱油等。
②.蛋白质的作用:
是人体必需的重要营养成分之一,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基础物质。
没有蛋白质就没有生命。
如果蛋白质摄入量不足,会使人生长发育迟缓、体重减轻、发生贫血。
③.蛋白质与氨基酸的关系:
蛋白质的组成元素主要是碳(C)、氢(H)、氧(O)、氮(N)等。
食物中的蛋白质在胃、肠中的酶及体内水的作用下,逐步分解,生成可被小肠吸收的氨基酸。
氨基酸被人体吸收,再重新结合成人体所需的各种蛋白质。
一部分蛋白质和氨基酸在体内的新陈代谢过程中,会生成含氮的尿素等物质。
味精的主要成分为谷氨酸钠,松花蛋(皮蛋)表面的松花即谷氨酸钠。
④、蛋白质在盐溶液中,其溶解性变小,该过程又称为盐析,属于物理变化。
蛋白质在受热或者遇到浓硝酸、重金属盐(如铜盐、铅盐、钡盐、汞盐)等化学物质后,会发生变性,失去原有的生理功能,是化学变化。
除此之外,蛋白质遇到70%酒精溶液及甲醛等也会发生化学变化而变质。
注意:
人如果重金属中毒后,应该立即食用鸡蛋清或牛奶来解毒。
在许多食品中,都容易霉变,注意,该类物品发生霉变后,能产生一种毒性较大的物质——黄曲霉素。
故,在日常生活中,不要食用霉变的食品。
实验内容:
鉴别棉线、羊毛线、化纤
实验方法:
取样,点燃后,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
棉线燃烧后,没有气味,产生灰烬松脆。
羊毛线燃烧后,产生一股烧焦羽毛的气味,产生的灰烬松脆;
化纤燃烧后,没有气味,燃烧剩余物产生熔球现象,较硬。
因此,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利用该方法进行简单的鉴别。
(5)维生素:
①.富含维生素的食品及制剂:
蔬菜、水果、鱼肝油、复合维生素含片等。
②.维生素的作用:
保证人的正常发育,促进机体的新陈代谢,预防疾病。
③.维生素的来源:
人体所需的大部分维生素不能在体内合成,必须从食物中摄取。
故不能偏食
④.维生素的组成:
维生素是分子组成和结构都较为复杂的有机物。
(三)、某些元素对人体的影响
元素
对人体的作用
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Ca
构建骨骼、牙齿的材料
幼儿、青少年缺钙得佝偻病或发育不良。
老年人缺钙和得骨质疏松症。
Fe
是血红蛋白的重要成分,能帮助氧气的运输。
缺铁会引起贫血
Zn
影响人体发育
缺锌会引起食欲不振、生长迟缓、发育不良。
Se
有防癌、抗癌作用。
缺硒可能引起表皮角质化和癌症,摄入量过多,会使人中毒。
I
甲状腺素的重要成分。
缺碘会引起甲状腺肿大,幼儿缺碘会影响生长发育造成思维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考 复习 分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