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专项练习详细答案.docx
- 文档编号:26402764
- 上传时间:2023-06-19
- 格式:DOCX
- 页数:30
- 大小:40.54KB
诗歌鉴赏专项练习详细答案.docx
《诗歌鉴赏专项练习详细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诗歌鉴赏专项练习详细答案.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诗歌鉴赏专项练习详细答案
诗歌鉴赏专项练习详细答案
一、诗歌鉴赏
1.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小题。
渔家傲
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九万里风鹏正举。
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1)对这首词有关句子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天接云涛连晓雾”写天上翻腾的云像涌起的波涛,与清晨弥漫的雾相连相接的美景。
B. “星河欲转千帆舞”写银河涌动,好像要倒转过来,许许多多船帆在狂风中摇摆起舞。
C. “学诗谩有惊人句”写词人自幼学诗,但少有佳句,没有“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境界。
D. “九万里风鹏正举”化用《庄子》中的名句,词人希望能像大鹏一样尽情地施展才能。
(2)这首词中哪两个字,巧妙衔接上下片、使之一气呵成?
请找出并写下来。
【答案】
(1)C
(2)问;报。
【解析】【分析】
(1)ABD理解和分析正确。
C 谩有:
空有。
“学诗谩有惊人句”,意思是即使我学诗能写出惊人的句子,又有什么用呢?
流露出对现实的强烈不满。
(2)结合词的内容分析,这首词上阙词人首先描绘了一个如梦似幻的天界仙境,接着写自己仿佛回到了天宫中,听到了天帝的话语,天帝好似一位和蔼的长者,殷勤地问我要到哪儿去。
这是由于天帝的问,才有下阕我的答语,因此,上阙的“问”字巧妙地衔接下片。
下片都是我的答语,其中“报”字承接上片中的“问”字。
据此答题即可。
故答案为:
⑴ C
⑵问;报。
【点评】⑴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能力。
此类题不能单纯的翻译,先结合课下注释翻译为现代汉语,再发挥自己的想象,用恰当的语言描绘所写的画面即可。
学生在平时要多读书,积累优美词句,做题时才能得心应手。
⑵本题考查赏析诗歌炼字的能力。
诗人写诗的时候为了表情达意,一定要反复推敲、斟酌,从中挑选最富有表现力的字眼,这就是炼字。
赏析诗歌炼字一定要首先理解词语意思,然后要理解诗歌描写的景象,最后体会揣摩这个词是如何把诗人描绘的景象传达出来的。
2.阅读下边一首诗,完成小题。
画眉鸟 (欧阳修)
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1)诗中写了哪两种画眉鸟?
写它们时主要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2)作者写画眉鸟,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
(1)林中画眉和笼中画眉,对比。
(2)这首诗托物言志(或“借鸟咏怀”,表达了对自由的赞美之情和对束缚个性、窒息性灵的憎恶之意。
【解析】【分析】
(1)这首诗写了两种画眉鸟,一是林中的,一是笼中的。
作者用对比的手法写画眉鸟。
前者在林中“随意移”“自在啼”,自由自在;后者锁于金笼之中,完全没有自由。
(2)前两句写自由自在,任意翔鸣的画眉;后两句写陷入囚笼,失去了自由的画眉。
对比鲜明,托物言志。
表明自己对对自由的赞美与追求,对田园生活的喜爱、向往,同时表达对束缚个性、禁锢思想、窒息性灵的憎恶,对官场生活的否定。
故答案为:
⑴林中画眉和笼中画眉,对比。
⑵这首诗托物言志(或“借鸟咏怀”,表达了对自由的赞美之情和对束缚个性、窒息性灵的憎恶之意。
【点评】⑴本题考查诗歌意象的理解和表现手法的运用。
解答此题要读懂诗歌,理解诗歌的内容,根据内容进行分析理解。
⑵本题考查读isg诗人情感的理解。
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对诗歌的内容理解,结合诗句进行分析。
在平时学习中考生要熟知每个要点及每种题型的答题模式。
3.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南浦①
王安石
南浦东风二月时,物华撩我有新诗。
含风鸭绿粼粼起,弄日鹅黄袅袅垂。
【注】①南浦,在江西南昌西南,即“画栋朝飞南浦云”(《滕王阁序》)中的南浦。
(1)“鸭绿”“鹅黄”分别指什么?
请作具体说明。
(2)第二句“物华撩我有新诗”中的“撩”字用得好,请作简要赏析。
【答案】
(1)因风粼粼而起的是“鸭绿”色的“水光”;柔和的阳光映照下“袅袅”而垂的当是“鹅黄”色的新柳。
“鸭绿”与“鹅黄”用的都是借代手法。
(2)第二句中一个拟人化的“撩”字,极富情态,既从侧面烘托了南浦风光旖旎,又点明引发诗歌创作激情的原因,令人遐思。
【解析】【分析】
(1)“含风鸭绿粼粼起,弄日鹅黄袅袅垂”:
东风吹动了一江春水波光粼粼,摇动的新柳柔美地垂在岸边。
“鸭绿”深绿色,代指春水,也就是“粼粼起”的水光;“鹅黄”嫩黄色,代指新柳。
用了借代手法,以颜色代本体。
(2)“南浦东风二月时,物华撩我有新诗”:
在南浦东冈吹东风的二月之时,美丽的景色让我诗兴大发。
“撩”:
引逗,挑弄。
用了拟人手法,把“物华”比作诱人的美女,写出南浦风景之美,撩动我心,勾起我写诗的欲望。
故答案为:
⑴因风粼粼而起的是“鸭绿”色的“水光”;柔和的阳光映照下“袅袅”而垂的当是“鹅黄”色的新柳。
“鸭绿”与“鹅黄”用的都是借代手法;
⑵第二句中一个拟人化的“撩”字,极富情态,既从侧面烘托了南浦风光旖旎,又点明引发诗歌创作激情的原因,令人遐思。
【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对诗句修辞手法的理解能力。
鸭绿即鸭头绿,深绿色,代指春水。
鹅黄:
嫩黄色,代指新柳。
“鸭绿”、“鹅黄”都是借代的手法;
⑵本题考查了诗词的赏析,答题时注意分析名句中关键词的特点,根据具体情况从遣词、修辞、造句仔细揣摩、理解作者炼字的精妙。
答题格式:
(“?
”字运用了?
修辞(描写手法)写出了?
的景象,表达了诗人?
的感情或“?
”字不仅写出了剧中含义,而且表达了?
效果,抒发了诗人?
的感情。
)
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它以难zhē掩的光芒
使生命呼吸
使高树繁枝向它舞蹈
使河流带着狂歌奔向它去
当它来时,我听见
冬蛰的虫蛹转动于地下
群众在旷场上高声说话
城市从远方
用电力与钢铁昭唤它。
(艾青《太阳》节选)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给划线的字注音。
zhē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掩
冬蛰
虫蛹
(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________”,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________”。
(3)下面词语中“旷”的意思与“旷场”中“旷”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旷达
B. 旷课
C. 空旷
D. 旷日持久
(4)“它”指太阳,诗人惜墨如金,描绘了________,构成了一幅丰富的画面。
【答案】
(1)遮;zhé;yǒng
(2)昭唤;召唤
(3)C
(4)太阳给万物带来的巨大影响
【解析】【分析】
(1)“遮”不要写成“庶”,“蛰”不要读成zhí,“蛹”不要读成tǒng。
(2)“召唤”意思是用某种方式或方法把人们唤来,通常口头呼唤某人。
“召”指呼唤,用言语叫人来。
(3)“旷场”指空阔的广场,“旷”的意思是空阔。
A项,“旷达”指开朗,豁达。
多形容人的心胸、性格。
旷:
开朗,心境阔大;B项,“旷课”指即逃课,又叫翘课,通指学生无缘无故、没有正当理由而不去学校上课。
旷:
荒废;耽误;C项,“空旷”指空荡荡的,视野开阔,无阻挡物。
旷:
空阔;D项,“旷日持久”指荒废时日,长期拖延。
旷:
拖延得太久,荒废、耽搁。
故选C。
(4)由“使生命呼吸”“使高树繁枝向它舞蹈”“使河流带着狂歌奔向它去”等句子可知,描绘了太阳给万物带来的巨大影响。
故答案为:
⑴遮;zhé;yǒng
⑵昭唤;召唤
⑶ C
⑷太阳给万物带来的巨大影响
【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字形的识记能力。
需要学生在平时读课文时,养成仔细观察的习惯,注意汉字的读音、字形,并注意在具体语境中确定读音及字形。
⑵此题考查学生对字形的辨识能力。
所选词语均属于生活中常用的而又极易出错的词语,这些有的是同音错别字,有的是形近错别字。
解答此题,要注意平时正确练写,尤其注意同音字、形似字的区别与书写。
⑶本题考查词义的把握,注意结合语境理解词义。
⑷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概述,通读全诗,把握诗意,概述主要内容。
5.阅读名著《艾青诗选》,完成下面的题目。
(1)20世纪30年代艾青诗歌的主要意象是________和________。
他的长诗《向太阳》《火把》借歌颂太阳、索求火把,表达了驱逐黑暗、坚持斗争、争取胜利的美好愿望,诗人也因此被称为“________与________”的歌手。
(2)文段
一个浪,一个浪
无休止地扑过来
每一个浪都在它脚下
被打成碎沫、散开……
它的脸上和身上
像刀砍过一样
但它依然站在那里
含着微笑,看着海岸
这首《礁石》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和对偶的修辞手法,用“礁石”象征了________,热情歌颂了面对厄运,仍然坚强不屈的乐观精神与豁达的胸襟。
【答案】
(1)土地;光明;太阳;火把
(2)拟人;比喻;敢于面对一切厄运而又顽强不屈的人。
【解析】【分析】
(1)艾青,原名蒋正涵,字养源,号海澄。
出生于浙江金华,被认为是中国现代诗的代表诗人之一。
主要作品有《大堰河——我的保姆》《艾青诗选》等。
他在20世纪30年代这一时期的诗歌总是充满“土地的忧郁”,多写国家民族的苦难、悲伤与反抗,具有非常凝重、深厚而又大气的风格,而且善于通过印象、感觉的捕捉来表达浓烈的的情思,形式上倾向朴素、自然,不拘泥外形的束缚,把新诗推向一个新阶段。
这一时期,艾青的诗歌中主要意象是“土地”和“光明”。
其代表作品是长诗《向太阳》《火把》,借助太阳、索求火把,表达了驱逐黑暗、坚持斗争、争取胜利的美好愿望,诗人也因此被称为“太阳”和“火把”的歌手。
(2)《礁石》是艾青于1954年7月创作的一首新诗。
诗人通过此诗表达了对这种坚韧顽强的生命存在的由衷赞美,亦对正处在种种困扰和挤压中的祖国人民以深切的鼓舞。
此诗所描绘的礁石的形象,正像一个久经斗争考验的人,无论东西南北风,无论多少的伤害打击,都不能让它移动一步,都不会让它失生活的信念和信心。
诗歌采用了比拟的手法,如第一、二句:
“一个浪,一个浪,无休止地扑过来”,用“扑过来”描写浪花,是把“浪花”比喻成“人”的写法,本来没有生命的浪花,好像也有主观意志,能主动对礁石发起攻击。
而接下来的是写礁石“打碎”浪花,同样把礁石拟人化了,客观事物的相磨相荡,仿佛是人与人的斗争。
据此,结合诗句分析概括填写作答。
故答案为:
⑴土地;光明;太阳;火把;
⑵拟人;比喻;敢于面对一切厄运而又顽强不屈的人。
【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掌握。
作答此类题目,一定要认真阅读诗作,正确理解其意思,然后结合题目的要求作答;
⑵现代诗歌的鉴赏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诗歌的语言由于体裁的特点,诗歌的语言要求能用最简洁的词句来传达尽可能丰富的内容,这就形成诗歌语言凝练、含蓄、跳跃性强的特点。
(二)诗歌的形象鉴赏诗歌必须准确把握诗歌中的艺术形象。
要把握诗歌的形象,就要抓住诗歌形象。
(三)根据诗歌内容,正确理解诗歌的主旨。
6.古诗阅读
终南别业
【唐】王维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1)下列选项中与“兴来每独往”一句中的“独”字蕴意相似的一项( )。
A. 独坐悲双鬓,空堂欲二更。
(王维《秋夜独坐》)
B.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王维《竹里馆》)
C.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2)诗的最后一联“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突出“偶然”二字。
其实不止遇见这林叟是出于偶然,诗中其他地方也处处流露出这样的“偶然”。
请结合具体诗句分析这样的“偶然”所表现的情感。
【答案】
(1)B
(2)“兴来每独往”一句中的“兴来”可以看出,诗人出游本来就是乘兴而去,带有偶然性;“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两句表明诗人出游并无特定的目的地,这自然又是偶然。
可见“偶然”二字贯穿上下,成为此次出游的一个特色。
而且正因处处偶然,所以处处都是“无心的遇合”,更显出心中的悠闲,如行云流水般自由,毫无拘束。
写出了诗人的天性淡然,超然物外的风采。
【解析】【分析】
(1)“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中透露出诗人的闲情逸致。
“独往”,写出诗人的勃勃兴致。
A写更深人寂,诗人独坐在空堂上,他看到自己两鬓花白,慨叹一个人就是这样地在岁月无情流逝中走向老病去世。
B写诗人独自坐在幽深的竹林里,一边弹琴,一边欣赏美丽的月色。
C表达游子的思乡之情。
故选B。
(2)“偶然”就是无意之中。
首先要在阅读的基础上从整体上感知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然后再结合具体诗句分析,这首诗描写了诗人那种自得其乐的闲适情趣,就像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的意境,结合具体诗句分析,“兴来每独往”一句中的“兴来”可以看出,诗人出游本来就是乘兴而去,带有偶然性;“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两句表明诗人出游并无特定的目的地,这自然又是偶然。
可见“偶然”二字贯穿上下,成为此次出游的一个特色。
而且正因处处偶然,所以处处都是“无心的遇合”,更显出心中的悠闲,如行云流水般自由,毫无拘束。
写出了诗人的天性淡然,超然物外的风采。
故答案为:
⑴ B;
⑵“兴来每独往”一句中的“兴来”可以看出,诗人出游本来就是乘兴而去,带有偶然性;“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两句表明诗人出游并无特定的目的地,这自然又是偶然。
可见“偶然”二字贯穿上下,成为此次出游的一个特色。
而且正因处处偶然,所以处处都是“无心的遇合”,更显出心中的悠闲,如行云流水般自由,毫无拘束。
写出了诗人的天性淡然,超然物外的风采。
【点评】⑴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关键词语意蕴的能力。
答题时要结合诗歌的主要内容和思想感情理解词语的意蕴。
⑵本题考查从思想感情的角度赏析语言的能力。
体味诗中作者的思想感情,要在理解诗文内容的基础上,结合诗歌的写作背景、诗歌的意象来确定诗文的感情基调,从诗歌所表现的意境中去体会作者的情感。
古典诗词中,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大多较为含蓄,诗人往往将感情融入景、物、人、事的描写中。
7.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小题。
满江红
秋瑾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
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
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来屑!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
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
俗子胸襟谁识我?
英雄末路当磨折,莽红尘何处觅知音?
青衫湿!
(1)请对“四面歌残终破楚”一句作简要赏析。
(2)“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
(1)运用“四面楚歌”的典故(或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国家四面受敌、孤立无援的困境,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担忧。
(2))抒发了作者决心比超男子,渴望投身革命、匡国济世的思想感情。
【解析】【分析】
(1)结合这句话的内容分析,“四面歌残终破楚”是《史记项羽▪本纪》“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故事,结合写作背景分析用典的作用,这是秋瑾在1903年中秋节的述怀之作,值八国联军入侵后不久,她决心献身救国事业,而其丈夫无心国事。
中秋节,秋瑾与丈夫王廷均发生冲突,离家出走,寓居北京阜城门外泰顺客栈。
后虽由吴芝瑛出面调解,但秋瑾下决心投身革命。
东渡日本留学。
这首词是她在中秋节的述怀之作。
因此这个典故写出国家四面受敌、孤立无援的困境,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担忧。
(2)结合诗歌内容和写作背景分析,这句话的意思是:
今生我虽然不能身为男子,加入他们的行列。
但是我的心,要比男子的心还要刚烈。
结合写作背景分析,作者这样写,抒发了作者决心比超男子,渴望投身革命、匡国济世的思想感情。
意对即可。
故答案为:
⑴运用“四面楚歌”的典故(或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国家四面受敌、孤立无援的困境,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担忧。
⑵抒发了作者决心比超男子,渴望投身革命、匡国济世的思想感情。
【点评】⑴本题考查赏析古诗经典词句的能力。
这类题的答题模式:
①从关键词,句子的位置等入手,结合上下文析句子的表层,深层含义;②指出句子中运用的艺术手法(如果使用了)分析其作运用;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⑵本题考查理解诗人思想感情的能力。
把握诗中诗人的思想感情,要结合诗歌的写作背景,作者所处的时代及诗歌的具体内容来理解、分析作者的感情基调,同时,要联系诗中的景、物、意象来体会。
8.阅读诗歌,完成小题。
五月十九日大雨
(明)刘基
风驱急雨洒高城,云压轻雷殷①地声。
雨过不知龙去处,一池草色万蛙鸣。
【注】①殷:
震动。
(1)试对本诗描述的夏天所特有的雷阵雨前后的自然景象作简要分析。
(提示:
请先分别概述前两句和后两句所描绘的画面,再分析这样写的作用。
)
(2)诗人喜欢通过自然景观抒发人生的哲理,使天籁中赋有理趣。
本诗蕴含着怎样的理趣,请作简要分析。
【答案】
(1)这首诗非常形象地描述了夏天所特有的雷阵雨前后的自然景象。
前两句极力描述大雨的磅礴威猛气势:
风急雨骤,黑云压城,电闪雷鸣,大雨倾盆。
后两句描述雨过天晴的恬静平和景象:
雷雨过后,池塘水溢,草色滴翠,蛙声一片。
前两句的景与后两句的景形成鲜明的对照,给人以回味。
(2)理趣:
大风大雨虽然猛烈,但维持的时间决不会长久;一个人在生活中遇到挫折时,应当勇敢顽强,难关终将过去。
【解析】【分析】
(1)结合诗歌内容分析,前两句极力描述了大雨的气势。
诗人描写的景物有:
大风、急雨、乌云、雷声,让我们看到一幅黑云压城,风急雨骤,电闪雷鸣,大雨倾盆的画面。
“急”、“驱”、“洒”三字形象地表现出夏雨的骤猛。
后两句描述雨过天晴的景象,描写的景物有:
青草、蛙鸣,让我们看到一幅雷雨过后,草色更青,池塘水涨,蛙声一片的画面。
把这前后内容联系起来分析,可以看出前两句的景与后两句的景形成鲜明的对照,给人以回味。
(2)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联系实际进行分析,这首诗非常形象地描述了夏天所特有的雷阵雨前后的自然景象,开门见山,展现了大雨奇观。
诗人站在城楼上,眼见疾风驱使着大雨,顿时大雨磅礴。
然而夏天的阵雨来得快,去得疾。
不一会儿雨过天晴,只留下一片蛙鸣。
诗人通过自然界的风雨,感悟到了人生哲理,告诉读者大风大雨虽然猛烈,但时间不会长久,当人遇到困难时,要坚持、要勇敢顽强,与之斗争,难关是会度过的。
故答案为:
⑴这首诗非常形象地描述了夏天所特有的雷阵雨前后的自然景象。
前两句极力描述大雨的磅礴威猛气势:
风急雨骤,黑云压城,电闪雷鸣,大雨倾盆。
后两句描述雨过天晴的恬静平和景象:
雷雨过后,池塘水溢,草色滴翠,蛙声一片。
前两句的景与后两句的景形成鲜明的对照,给人以回味。
⑵理趣:
大风大雨虽然猛烈,但维持的时间决不会长久;一个人在生活中遇到挫折时,应当勇敢顽强,难关终将过去。
【点评】⑴本题考查对环境描写及作用的分析理解能力。
环境描写是指对人物所处的具体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描写。
其中,自然环境是指自然界的景物,如季节变化、风霜雨雪、山川湖海、森林原野等。
环境描写在文章中的作用有:
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揭示作品的时代背景;渲染气氛;烘托心情;显示人物性格,烘托人物品质;奠定感情基调;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为下文的某一故事情节埋下伏笔等。
⑵本题考查分析诗歌蕴含哲理的能力。
要想准确地理解诗歌所蕴含的哲理主旨,要在理解诗歌的内容的基础上联系社会现实理解诗歌的深层含义,注意一定不能停留在表面,就事论事。
9.阅读下列诗歌选段,完成各题。
①为了我的祈愿
诗人啊,你起来吧
②而且请你告诉他们
说他们所等待的已经要来
③说我已踏着露水而来
已借着最后一颗星的照引而来
④我从东方来
从汹涌着波涛的海上来
⑤我将带光明给世界
又将带温暖给人类
⑥借你正直人的嘴
请带去我的消息
⑦通知眼睛被渴望所酌痛的人类
和远方的沉浸在苦难里的城市和村庄
⑧请他们来欢迎我——
白日的先驱,光明的使者
(1)以上选段选自《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
(2)选段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________”,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________”。
(3)“祈愿”在句中的意思是________;“先驱”在句中的意思是________。
(4)请用选段中的原话回答:
“诗人”的任务是________;“我”的任务是________。
(5)请借助联想和想象来理解③④两节诗的意境,填空:
“露水”“最后一颗星”形象地表明了“我”到来的________,“东方”“海上”则具体说明了“我”到来的________,“汹涌着波涛”则说明了“我”历经________而来的情状。
【答案】
(1)黎明的通知;艾青
(2)酌痛;灼痛
(3)祈求祝愿;走在前面引导的人
(4)告诉他们/说他们所等待的已经要来;我将带光明给世界/又将带温暖给人类
(5)时间;方位地点;迢迢长路和惊涛骇浪
【解析】【分析】材料选自艾青现代诗《黎明的通知》开头部分。
(1)小部编教材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名著阅读就是《艾青诗选》,读过的同学应该比较熟悉。
(2)考查汉字书写能力。
“酌痛”应改为“灼痛”。
(3)结合诗句的语境义基本能够推断出来。
“祈愿”把两个字分开解释即可。
“先驱”在选文的最后一句:
“请他们来欢迎我——白日的先驱,光明的使者”,根据诗歌语境能够推断出:
走在前面给他们引路的人。
(4)答案在诗歌选段中都能找到。
“诗人”的任务在第①②节;“诗人啊,你起来吧/而且请你告诉他们/说他们所等待的已经要来”;“我”的任务在第⑤节:
“我将带光明给世界/又将带温暖给人类”。
(5)前两个空比较简单,分别是“我”到来的时间和地点。
第三个空需要结合诗歌的写作背景来理解:
诗人经过千难万险,甚至冒着生命危险,才从重庆来到了延安。
故答案为:
⑴黎明的通知;艾青
⑵酌痛;灼痛
⑶祈求祝愿;走在前面引导的人
⑷告诉他们/说他们所等待的已经要来;我将带光明给世界/又将带温暖给人类
⑸时间;方位地点;迢迢长路和惊涛骇浪
【点评】⑴本题考查的是文学常识的辨析能力,考查的是课内篇目的出处、作家作品等有关的内容。
解答此题关键以课本的注释为主,注意平时的积累。
⑵本题考查的是错别字的辨析,解答此题要注意仔细体会形近字之间用法的差别,尤其是形声字的形旁,要求学生在平时多留心,以达到正确的书写。
⑶本题考查考生对词语意思的理解能力。
解答此题要求考生注意平时的积累,注意结合具体的语境进行判断。
⑷本题考查考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要求考生整体感知文章,结合题意在文章找到对应的答案。
⑸本题考查考生对文章的理解,解答此题要求考生读懂文章,结合提示进行分析理解。
10.下列对诗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A. 诗歌从神话传说落笔,遥想“昔人”已乘鹤而去,既写出了黄鹤楼的历史悠久,又增添了黄鹤楼的神异色彩。
B. 诗歌前四句三见“黄鹤”,二见“去”“空”,回环咏叹,抒发了诗人那种求而不得、待而不来的迷惘与惆怅之情。
C. 诗人登高远眺,长江对岸汉阳城的树木清晰可见,鹦鹉洲的芳草长势喜人,此时他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油然而生。
D.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诗中偶句押“ou”韵,韵脚是“楼”“悠”“洲”“愁”,读起来朗朗上口,音调和谐,旋律优美。
【答案】C
【解析】【分析】ABD赏析正确。
C.这首诗表达诗人的思想愁绪,诗人所描绘的景物也不是家乡的景物,谈不上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故答案为:
C
【点评】本题考查赏析诗歌语言的能力。
诗歌的语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诗歌 鉴赏 专项 练习 详细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