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流动性泛滥我国应如何面对资料解读.docx
- 文档编号:26401329
- 上传时间:2023-06-19
- 格式:DOCX
- 页数:11
- 大小:25.33KB
全球流动性泛滥我国应如何面对资料解读.docx
《全球流动性泛滥我国应如何面对资料解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球流动性泛滥我国应如何面对资料解读.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全球流动性泛滥我国应如何面对资料解读
产
业
经
济
学
*******管志强
班级:
经济
(一)班
学号:
1083019
****李祖繁
目录2
摘要3
全球流动性泛滥,我国应如何面对
摘要:
当前全球流动性泛滥问题愈演愈烈,给各国特别是新兴国家经济金融运行形成较大冲击,也埋下了新一轮经济金融危机的风险隐患。
流动性全球泛滥既有各国为应对全球经济金融危机而采取的“刺激过当”及“推迟退出”因素,更有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的深层次原因。
另外,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日本大地震等导致相关国家经济刺激措施延迟推出也对国际流动性泛滥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本文对全球流动性泛滥的成因及危害进行剖析,并提出我国的应对策略。
Abstract:
thecurrentgloballiquidityproblemsintensified,particularlyinemergingcountrieseconomicandfinancialoperationformlargerimpact,alsoplantedanewroundofeconomicandfinancialcrisis,theriskofhiddendangers.Globalliquidityfloodingbothcountriesinresponsetotheglobaleconomicandfinancialcrisiscausedbythe"stimulus"and"delayedexit"factors,moredeepreasonofthecurrentinternationalmonetarysystem.Inaddition,theEuropeansovereigndebtcrisis,Japan'searthquakeandleadtorelevantcountrieseconomicstimulusmeasuresdelaylaunchofinternationalliquidityisalsoplayarolein.Thispaperanalyzesthecausesandharmofliquidityintheworldwide,andputsforwardthestrategyofourcountry.
关键词:
流动性泛滥;量化宽松;人民币升值;应对措施
Keywords:
Thefloodofliquidity;Quantitativeeasing;revaluationoftheRMB;Responsemeasures
美国大量发行货币,使得廉价资金随处可得,造成流动性骤然泛滥,而美元一直以来的国际基准结算货币的地位,必将引发全球性的高通胀发生;同时泛滥的流动性会加速资本从使用货币成本低廉、贬值预期强烈的美国市场逃离,转而在世界的其它相对美元有升值预期的资本市场搏利。
这会会造成全球性的资本市场的搏利性“繁荣”,这就是典型的非经济面支持的、完全由泛滥的搏利性流动性过剩引发的、纯属虚拟的资本市场“泛泡沫化”进程。
最后导致的结果就是全球性的经济滞胀,进而损害全球的实体经济,延缓全球经济的复苏。
这也就是所谓的“在繁荣中衰退”。
一、全球流动性泛滥的成因分析
(一)过度的经济刺激为流动性泛滥埋下了伏笔。
2008年9月开始,国际金融危机爆发,迅速将世界经济拖入“泥潭”,西方发达国家陷入衰退,新兴经济体也遭受重创。
为应对席卷全球的国际金融危机,各国政府纷纷采取扩张性的财政和货币政策等经济刺激措施,拯救危机中的经济。
2010年11月,美联储主席伯南克更是不顾国际社会的强烈反对,宣布在2011年6月30日之前逐月购买总额6000亿美元的美国长期国债,将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发挥到极致。
从2008年9月14日雷曼兄弟宣布破产,到10月中旬的仅仅一个月时间里,全球投入的救市金额累计就高达近3万亿美元。
但全球性的大规模经济刺激也带来“后遗症”:
发达经济持续宽松政策为全球流动性泛滥埋下了伏笔。
当前发达国家显露出经济依旧低迷、需求不足、失业率居高不下和经济前景预期暗淡等问题。
2009年美国全年企业投资下滑17.9%,降幅创1942年以来新高。
据联合国贸发组织统计,2010年全球外国直接投资(FDI)总额为1.122万亿美元,发展中国家吸引了53%的FDI,规模超过发达国家。
美国、日本、欧洲等发达经济体为进一步缓解国内就业矛盾,推进经济增长和出口,持续进行宽松经济措施,致使全球流动性进一步泛滥,通胀由隐忧变为现实的可能正在加大。
(二)美元独大的格局成为流动性泛滥问题的根本原因。
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后,美元与黄金和真实财富脱钩,成为不受发行量约束国际信用货币,也成为全球流动性泛滥的真实根源。
而全球各国依赖美元主导的单一货币体系,导致新兴市场经济体积累大量美元外汇储备,从而引发汇率大幅波动和资本流动失衡。
当前全球虚拟经济的规模是真实财富规模的数十倍,两者之间已经严重失衡。
而美联储毫无顾忌地开动印钞机,在导致全球流动性泛滥的同时,只有美国通过“铸币税”等渠道获得美元霸权的诸多好处。
一方面,由于美国是典型的债务国家,通过美元霸权可以掠夺各新兴国家财富。
另一方面,由于美元作为世界主要储备货币和结算货币,美联储发行的新币70%流出美国,进入国际市场形成热钱,进入新兴经济体寻找投机套利机会,兴风作浪,充斥和房冲击各国资本市场、地产市场等有利可图领域,抬高资产价格,严重冲击和扰乱各国金融秩序。
这也就是为什么目前各新兴经济体已经面临显著的通胀风险时,美国通胀目标仍维持在2%以下的温和水准。
(三)欧洲国家经济刺激推出延迟,全球流动性泛滥程度加深。
自2008年10月,北欧小国冰岛因在全球过度扩张的冰岛金融业(资产规模为GDP的9倍多)陷入困境,冰岛政府接管资不抵债的三大银行,银行债务升级为主权债务。
2009年希腊财政赤字和债务问题严重,国际评级机构惠誉将其主权信用评级调低,引起国际金融市场恐慌,希腊主权债务危机爆发。
紧接着,爱尔兰、葡萄牙、西班牙等欧元区国家债务问题接连显现,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全面爆发,严重打击了市场对欧洲国家的信心。
在这种情况下,欧元区国家被迫延迟非常规的经济刺激措施推出步伐,欧洲央行在继续刺激经济与紧缩政策之间艰难权衡。
2011年4月13日,虽然欧洲央行象征性地上调欧元区主导利率0.25个百分点至1.25%(这是欧洲央行自2008年7月以来首次加息),但其利而且随着2010年5率仍然处于极其低下水平,月起,欧盟联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推出的总额为7500亿欧元的欧洲金融稳定机制的逐步落实,一方面对希腊、爱尔兰、葡萄牙等国主权债务危机发挥了一定的救助作用,同时欧元作为第其宽松政策也在全球范围内二大国际储备货币,加深了流动性泛滥程度。
(四)日本经济遭创,推动了全球流动性的进一步泛滥。
2011年3月11日,作为全球第二大发达国家的日本发生里氏9.0级强烈地震,地震引发大规模海啸,以及福岛第一核电站严重的核事故,给日本经济以沉重打击。
为应对危机,日本央行从3月14日到22日先后6次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向短期货币市场注资,注资总额达40万亿日元,约合5000亿美元。
日本因救灾而采取的宽松的经济政策,将在两个方面推动全球的流动性进一步泛滥。
一方面,日本央行大规模的注资,引起各国日元储备的持续贬值缩水。
IMF报告指出,各国对日元国际储备的份额从1995年底的3.6%上扬至2010年底的3.8%,仅次于英镑份额的4%位列第四,日元的持续注入对全球流动性影响不容忽视。
另一方面,日本灾后重建将使原油需求增加,推动石油价格反弹并攀升。
特别是福岛第一核电站出现核泄漏危机后,日本国内多座核电站被迫紧急关闭,而由于核电在日本电力供应中占比很高,随着救灾和重建工作的开展,燃油发电和燃气发电将扩大日本对石油的需求,从而进一步推高国际石油价格。
同时,地震、海啸对日本制造业也形成巨大破坏,原产日本的丰田、本田、日产汽车被迫涨价,美国苹果公司在日本的关键配件生产也受到严重影响,客观上推动了全球性通货膨胀的蔓延。
二、全球性流动性泛滥的严重危害
国际上流动性极度泛滥,严重破坏了各国特别是新兴国家的外汇市场秩序,加剧了各国货币升值压力,给其货币政策实施增加了难度,更重要的是对各新兴国家经济的健康发展带来冲击和危害。
(一)干扰外汇市场秩序,破坏宏观金融稳定。
在经济金融全球化大背景下,金融资源在国际间流动的速度之快、方式之多可谓一日千里。
远远超出实体经济需求的流动性在全球范围频繁移动和出击,严重破坏了有关国家特别是新兴国家的外汇市场秩序。
一旦形成所谓的国际投机“热钱”,势必会在其国内金融市场上兴风作浪、投机套利。
而这些“热钱”投机得利撤离后,这些国家将会出现严重的金融危机,国民经济遭受重创。
有专家认为,由于美国等发达国家持续量化宽松,“热钱”在2010年流入到除在了日本之外的东亚新兴国家的规模,已经与东南亚金融危机之前“热钱”流入到东亚国家数额大体相当,必须引起足够警惕。
根据国家外汇管理局计算,过去十年“热钱”年均流入我国近250亿占同期外汇储备增量的9%左右。
如果按美元,照2011年外汇储备增量5000亿美元计,那么2011年我国“热钱”涌入规模将至少为450亿美元。
事实上,这还不包括一些未能有效纳入统计体系的国际异常资金。
而这些“热钱”除一部分滞留在中国伺机而动外,还有一定数量潜伏在中国香港和周边地区,正在密切注视中国经济金融动向,伺机进入中国。
虽然我国的经济金融形势整体看好,可一旦金融政策调整出现偏颇,蛰伏便会兴风作浪,对宏观金融下来的大量“热钱”和经济带来冲击。
(二)引发国际贸易摩擦,加剧新兴国家货币升值的压力。
近年来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国家进出口贸易势头强劲,国际收支呈现持续较大顺差,而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国家与新兴经济体之间贸易出现较大逆差,加上其国内经济长期疲软,美日等国极力鼓噪人民币等新兴国家货币升值论,极力压制其出口,转嫁自身困难,帮助自身发展经济、扩大就业、走出困境。
同时,美日等发达国家借口近年各新兴国家外汇储备较快增长,竭力助推这些国家货币升值,对“热钱”涌入这些国家产生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使其外汇储备规模激增,进一步加剧了其货币汇率升值压力,扩大了国际社会对新兴国家货币升值的预期。
在如此重的压力下,如果中国等新兴国家任由货币持续大幅升值,其国内产品的出口竞争力将会受到沉重打击。
2010年6月19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以来,人民币持续升值态势明显,汇率弹性显著增强。
另有数据显示,2009~2010年,巴西、印度尼西亚、韩国的货币汇率均出现大幅升值,其中巴西的货币升值了38%,印度尼西亚的货币升值了26%,韩国的货币升值了24%,这其实都是因为全球泛滥,全球流动性泛滥最后带来的后果。
(三)弱化货币政策实施效果,新兴国家宏观调控难度加大。
过多的流动性充斥新兴经济体后,一部分流入房地产、股市、债市和期货市场肆意投机,这些“热钱”在上述市场上兴风作浪,抵制和弱化了所在国货币当局货币政策的实施效果。
更有相当大的比例通过结汇等渠道进入了国家外汇储备,使各新兴国家外汇储备激增。
实际上,外汇储备是随着美元的迅速膨胀而迅猛增长的,这说明各新兴国家外汇储备的迅速增加是美元膨胀的直接后果,新兴国家外汇储备库成了不断流出的美元最好的容身之处。
债台高筑、被标准普尔给予降级警告的美国之所以能避开货币增发导致的通胀压力,躲过政府“关门”的危险,就是因为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吸纳了急速增加的美元,而且还大量地购买支撑美国政府信用的美国国债。
而各国中央银行为收购这些流动性增加了巨额的本币基础货币投放,再通过货币乘数效应,使得流通中本币迅速膨胀,大大加大了国内通货膨胀压力,央行对冲过多的外汇占款压力加大,金融宏观调控难度大大增加。
(四)助推经济泡沫膨胀,严重冲击各新兴国家的经济发展。
近年来,国际金融市场上过多的流动性四处出击,给中国等新兴国家的房地产市场、股市、债券市场和期货市场等带来不少麻烦。
例如,近年来中国房地产市场超常“繁荣”,楼价一路飙升,与其实际价值严重背离,市场流动性的投机“功不可没”。
据商务部最新数据,2011年3月1~24日,外资新设或新增的房地产公司高达39家。
1~2月,房地产领域利用外资实际增长同比超过50%。
而2010年全国非金融行业实际使用外资金额1057亿美元,同,比增长17.4%;其中房地产行业“一马当先”吸收外资占比高达22.7%,规模超过1000亿元,增幅超过40%。
资本市场方面,国际“热钱”更是大量涌入新兴经济体“搅局”。
根据国际金融协会的统计,2010年1~10月初,新兴经济体股票市场基金的资本净流入达470亿美元;债券市场基金资本净流入达到创纪录的567亿美元。
2010年第三季度,共计115亿美元资本流向了印度、印度尼西亚、韩国、菲律宾、中国台湾、泰国和越南等地的股市,使得上述地区的股票市场上涨了8%~23%。
总之,近年来泛滥的“国际热钱”在中国等新兴国家投机牟利、犯科作乱,对各国经济的健康发展已经形成了严重的冲击,切不可轻视。
三、我国应对全球流动性泛滥的应对策略选择
(一)建立流动性冲击防控机制,构筑国际“热钱”防火墙。
大量国际“热钱”通过各种渠道快速涌入,冲击房地产、股市、债市和期货等市场,必然会对国家经济和金融产生冲击甚至破坏性影响。
为有效打击国际“热钱”流入和破坏,切实维护国家经济金融稳健运行,必须尽快建立流动性冲击防控机制,构筑国际“热钱”防火墙。
国家外汇管理部门虽然已经对跨境资本流动问题提起切实重视,但还是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对国际流动性的管理。
一是完善国家跨境资本流动监管体系。
建议由国家外汇管理局牵头,海关、公安、司法、工商、税务等部门协调配合,分工负责,并按分工落实好监管责任,各司其职、密切协作、环环相扣、形成合力、不留死角,发挥好防控国际热钱“防火墙”的功能,密切关注“热钱”动向,坚决打击国际“热钱”的投机套利,切实维护国家经济和金融利益。
二是构筑本外币一体化监测体系。
充分利用外汇管理直接投资信息系统,及时了解结汇资金信息,并为有效遏制国际“热钱”流入提供支持。
要重点加强对各类非实体投资外汇资金的监控,可考虑尽快出台关于外国投资基金公司和投资银行资金募集、投资流向、收益处置的法规文件,严格限制或禁止外资基金公司、创投企业投资房地产市场、股市、债市和期货市场。
三是借鉴巴西等国对从国外获取的短期贷款和国际债券发行征收金融交易税(IOF)的经验,有效防控国际“热钱”流入,遏制本币过度升值。
四是建立国际热钱监测预警协作机制。
目前国际金融市场上的“热钱”数量极其庞大,具有相当大的冲击力和破坏力。
我们应该加强在打击非正常外资方面的国际合作,与海外各有关国家和组织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互相交换有关非正常外资活动的情报信息。
同时建立完善的非正常外资监测预警协作机制,加强分析研究,严密监视非正常外资的一举一动,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
(二)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严堵国际“热钱”投机通道。
一国汇率制度的选择和安排必须建立在国家利益之上。
国际经验表明,开放条件下,一国不合理的汇率制度是国际“热钱”对其发动攻击的重要原因。
2005年7月,中国实行“根据市场供求,参考一篮子货币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同时人民币对美元升值2%,但汇率弹性仍然不够,特别是当美元持续走弱、人民币持续走强的情况下,人民币进一步升值的压力更加凸显,给国际“热钱”进入中国套利以更大的吸引力。
我国要进一步深化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采用“币别”方式,按照交易的计价结算货币情况决定一篮子货币和权数,同时可以适度放宽人民币汇率日波动幅度,着重在坚持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实现在一定的可控范围内有升有降、双向浮动,充分发挥人民币汇率调控宏观经济的作用,逐步打消国际社会对人民币持续升值的预期,保证国家经济金融安全。
(三)调整经济发展方式,消除非正常外资投机空间和根源。
蜂拥而至投机钻营,除了看到本外币利差有利可图外,还因为对人民币产生持续升值的预期。
为此,有必要对中国多年来奉行的“出口导向略战”进行重新审视,而代之以“消费、投资、出口均衡发展战略”,消除非正常外资投机的空间和根源。
一是将扩大内需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让国内民众更充分享受国家经济发展带来的好处,做到“放利于民”;同时对企业和个人增加售汇数量,更好满足企业和个人的用汇,做到“藏汇于民”。
这样不仅有利于缓解外汇储备过高的压力,同时可以更好地促进对外经济贸易的开展。
二是在继续重视出口的同时,考虑适当增加要进口,做到进出口总体平衡,略有盈余。
三是实施“请进来、走出去”,在引进外资方面要实现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更加注重引进高新技术企业、高附加值和延长产业链的企业,增加我国企业国际竞争力。
同时鼓励、持有实力的支企业到境外投资,增加资本的流出。
四是加快中国外汇储备多元化步伐。
目前我国3.04万有亿美元的巨额外汇储备中,70%是美元资产,鉴于近年来美元持续滥发,持续贬值,我们不妨尝试推进外汇储备多币种战略。
同时,从国家战略的高度,循序渐进地利用一定的外汇储备投资黄金、国外股权资产,购买外资国源、专利权等,兼顾外汇储备的安全性、流动性和收益性,逐步实现外汇储备多元化和保值增值目标,以有效弱化美元走低对人民币的升值压力,消除非正常外资投机空间和根源。
(四)加强金融调控监管,维护宏观经济金融稳定。
一是审慎对待资本账户开放,实现对跨境资本流入的自主调控。
20世纪90年代墨西哥金融危机、东南亚金融危机的教训一再表明,过快推进资本账户自由化,很可能导致外国资本的过度流入以及国际“热钱”的投机性蜂拥而至,从而导致国际收支顺差的过度积累和本国货币的巨大升值压力,并为金融动荡埋下“伏笔”。
为了防止类似问题的出现,在未来一个较长的时期内,中国应继续在总体上保持对资本流入的有效控制,防止国际“热钱”乘虚而入、套汇套利,牢牢把控好对跨境资本流入的调控主动权。
二是实施宏观审慎金融管理与微观监管并重。
在做好微观监管的同时,充分利用存款准备金、利率等数量和价格型货币政策工具,审慎监管金融市场,有效调控市场流动性。
当前,要密切关注美联储、欧洲央行、英格兰银行、日本银行等政策态势,把握好“逆周期”调控的方向和力度,切实维护好国家宏观经济金融稳定。
(五)扩大人民币影响力,积极参与区域乃至国际货币事务。
迈向全球化对我们来讲,是一把“双刃剑”,因为我们既能充分享受到经济金融全球化带来的便利和益处,同时也面临着全球化带来的系列风险。
为此,积极参与区域和全球货币事务,增强我国在国际经济社会的话语权和影响力至关重要。
一是遵循渐进原则,稳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
国际金融危机以来,我国共与19个国家或地区货币当局签署了双边本币互换协议,所有本币互换协议规模约合2万亿元人民币,人民币在一定程度上正在被周边国家和地区广泛接受和使用。
在此基础上,可以积极主导亚洲货币合作,创建亚洲货币基金、亚洲货币单位和亚洲汇率机制,逐步提升人民币的影响力并使之成为区域内的主要货币,逐渐提升人民币在亚洲货币单位中的权重,待条件成熟时实现人民币亚洲化。
二是加强与各新兴国家的金融合作。
目前,中国与巴西、俄罗斯、印度等金砖国家在金融合作上已经起步。
2011年4月14日,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三次会晤14日在海南省三亚市举行,南非的加入使金砖国家阵营扩大为五国。
金砖五国签署了《金砖国家银行合作机制金融合作框架协议》,在加强金融合作、共同防范国际金融风险方面又迈出重要步伐。
我们要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加强和扩大与共同防范包括国际流各新兴经济体的金融合作,动性冲击在内的风险隐患。
三是着力完善国际货币体系,推动国际储备货币多元化,促进形成币值稳定、供应有序、总量可调的国际储备货币体系,从根本上维护全球经济金融稳定。
以美元为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短期内难有根本改变,防控流动性泛滥在我国将是一个长期的任务。
在全球流动性泛滥的背景下,我国当前应建立流动性冲击防控机制,以稳健货币政策替代过度宽松货币政策,在实行有差别的政策性物价调整的基础上,加快经济结构调整的步伐,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推进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改革,扩大人民币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通过“国强”与“民富”并举,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陈西果:
《欧洲债务危机的成因、影响及启示》,载于《经济研究参考》2010年第32期。
[2]韩继云、陈西果:
《非正常外资流入快速膨胀及狙击策略———兼论国际热钱“倒逼机制”的构建》,载于《经济研究参考》2007年第2期。
[3]孙立坚:
《市场流动性泛滥意味着什么》,载于《新华网》2010年11月5日。
[4]中国网络电视:
《流动性泛滥:
如何应对》2010年4月7日。
读书的好处
1、行万里路,读万卷书。
2、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3、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4、我所学到的任何有价值的知识都是由自学中得来的。
——达尔文
5、少壮不努力,老大徒悲伤。
6、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颜真卿
7、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8、读书要三到:
心到、眼到、口到
9、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10、一日无书,百事荒废。
——陈寿
11、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12、一日不读口生,一日不写手生。
13、我扑在书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
——高尔基
14、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陆游
15、读一本好书,就如同和一个高尚的人在交谈——歌德
16、读一切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
——笛卡儿
17、学习永远不晚。
——高尔基
18、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志而好学,如炳烛之光。
——刘向
19、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
——孔子
20、读书给人以快乐、给人以光彩、给人以才干。
——培根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全球 流动性 泛滥 我国 如何 面对 资料 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