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8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十三五建设规划.docx
- 文档编号:26397686
- 上传时间:2023-06-19
- 格式:DOCX
- 页数:12
- 大小:23.58KB
0828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十三五建设规划.docx
《0828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十三五建设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828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十三五建设规划.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0828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十三五建设规划
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十三五”建设规划
(2016~2020)
电子信息产业是国民经济的战略性、基础性和先导性支柱产业,为切实提高专业建设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实际需求,依据国家、教育部、湖北省关于高等职业教育有关文件精神,根据《荆州职业技术学院“十三五”发展规划》和《荆州职业技术学院“十三五”专业建设规划》,结合《电子工程学院“十三五”发展规划》,编制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建设规划。
一、基础背景
(一)专业基本概况
本专业自2002年成立以来,紧跟时代和产业发展趋势,分析市场岗位和人才需求,了解专业技能岗位要求和素质要求,探索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推进教育教学改革,适应电子产业快速变化的特点,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2004年,经教育部、财政部批准,中央财政支持建立“国家示范性电工电子实训基地”。
2014年,应用电子技术教学团队被批准为校级优秀教学团队。
2015年我校应用电子技术专业联合荆楚理工学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获得首批普通本科高校和高职院校联合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试点。
(二)专业现有的办学条件
1.专业实训条件
本专业建有实训基地面积2200余平方米,“国家示范性电工电子实训基地”1个,专业设备资产总值600万元。
拥有电工技术实训室、电子技术实训室、电气装配实训室、电子焊接实训室、单片机实训室、PLC实训室、EDA实训室等。
2.专业师资条件
本专业教学团队现有专兼职教师8人,其中副教授1人,讲师6人,助教1人;硕士及以上学历3人,本科学历5人;校外兼职教师2人;校外兼课教师2人。
教学团队目前有来自企业一线的工程技术人员2人,其中荆州沙鸥通信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王天宜受聘为我专业楚天技能名师;3名教师长期在电子电气企业兼任技术工作。
2013年以来,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专任教师共获得各级各项奖励十余人次,公开发表学术论文60多篇,从事课题研究6项,参与教材编写8本(其中在5本中担任主编或副主编),2人次受邀担任国赛裁判,3人次受邀担任省赛裁判。
3.专业招生就业
目前,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在校生108人,行政班级4个。
2015年招收新生48人,新生报到率69.80%;2015届毕业生人数45人,初次就业率95.6%。
4.专业教科研成果
近几年来,我专业教师积极参加科研项目和教学能力大赛。
其中院级课题10项,市级课题1项;教师在各级刊物上发表论文60余篇;出版专业教材8部。
在学校组织的课改课程评比中,我专业的“模拟电子技术”、“电子线路”、“PLC应用技术”3门课程被评为课改课程;“电子线路”被评为院级示范课和高效课堂课程。
2014年湖北省首届“仁爱家和杯”残疾人辅助器具创新设计大赛“移动卫生间·贴心助力车”获得大学组优秀奖;2015年荣获湖北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电子产品设计与制作赛项二等奖两项。
二、专业SWOT分析
(一)专业发展优势分析
电子信息产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在学院的大力扶持下,不断深化改革取得了一系列有价值、有影响的专业建设成果,包括国家级实训基地1个、校级精品课程门(PLC应用技术)、校级教学团队1个,具备了做大、做强、做优的专业基础。
该专业现有专兼职教师8人,骨干教师比例75%,双师素质比达到62.5%。
聘有楚天技能名师1人,专业带头人各1名。
兼职教师2人,兼职教师承担的专业课时比超过20%,公开出版教材8部,公开发表学术论文60多篇。
建有校内实训室6间,固定资产总值600余万元。
校内生产性实训比例达到80%以上。
校外优质实训基地为6家,接纳顶岗实习学生占应届毕业生比例95.8%。
近年来,本专业努力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设计符合人才培养新模式下的课程改革体系,深入企业开展调研,将企业的实际工作案例和工作经验纳入教学内容体系中,重视学生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的培养,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2015年本专业学生参加湖北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电子产品设计与制作”获得两个二等奖。
(二)专业发展劣势分析
1.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
专业教师队伍素质、结构与人才培养工作的高标准、高要求还不完全适应。
专业带头人(负责人)、骨干教师、“双师素质”教师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
2.专业发展与区域经济结合不紧密。
校企合作不够深入,专业对荆州区域经济缺乏调研的深度、研究与合作,专业人才培养与荆州市地方经济发展、人才市场需求有待进一步契合,服务荆州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有待进一步增强。
3.高水平、现代化的校内实训基地建设与高质量实训项目条件有待加强。
4.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改革与创新有待深化。
课程标准呈现高职教育教学理念体现不够充分、职业性不强、项目化教学手段运用不充分等问题。
5.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有待加强,专业课程教学中信息化教学手段运用面不够广、形式单一,信息技术与教育过程、内容、方法和质量评价的深度融合不够。
(三)专业发展机遇分析
2015年,我国电子信息产业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加快推进结构调整,产业整体保持了平稳增长。
规模以上电子信息产业企业个数6.08万家。
全年完成销售收入总规模达到15.4万亿元,同比增长10.4%;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0.5%,高于同期工业平均水平(6.1%)4.4个百分点,在全国41个工业行业中增速居第5位;收入和利润总额分别增长7.6%和7.2%,高于同期工业平均水平6.8和9.5个百分点,占工业总体比重分别达到10.1%和8.8%,比上年提高0.7和1个百分点。
湖北省《关于加快湖北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行动方案》中明确产业布局:
武汉着力打造较完善的消费电子产业链。
襄阳、宜昌、荆州、孝感、鄂州、随州、黄冈、咸宁、仙桃等地重点发展消费电子终端产品和配套设备。
加快创建产业链各环节协同合作的全国领先的湖北国家数字家庭应用示范产业基地,打造中部领先、国内一流的消费电子产业聚集区。
这为我校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四)专业发展威胁分析
1.湖北省同类院校竞争力大。
湖北省高职院校中开设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有45所,相互之间竞争大,特别是武汉的院校具有明显的地理位置优势。
2.专业竞争力不强。
我校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主要服务电子类专业的电类课程教学,师资力量和发展都受限。
3.专业招生呈逐年下滑趋势。
三、专业建设思路和目标
(一)专业建设思路
以树立服务电子信息产业的思想,依靠政府职能部门支持,完善校企合作机制,推进专业实体化;紧密校企联合,不断完善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参照职业岗位任职要求,与行业、企业共同修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深化工学结合的项目课程和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改革,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完善专业教师评聘机制,通过内培外引,校企合作,共同打造一支高水平的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校企共建,并不断完善校内、校外实践教学的有机衔接与融合的实训、实习运行和管理机制。
(二)专业建设总体目标
立足荆州,面向江汉平原和“两圈一带”,构建专业与企业合作的长效机制,提高专业的综合能力;以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为目标,丰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内涵;校企共建设施完善、功能先进、具有带动和推广价值的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一支结构合理、专兼结合、具有一定社会影响力的专业教学团队;增强为社会服务和辐射周边的能力;提升学生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
到2020年争取把本专业建设成校级特色专业。
(三)具体目标
1.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以荆州职教集团为平台,集中各方力量和智慧,按照专业与产业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证书对接,共同构建基于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2.构建基于工学结合的课程体系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设计思想为指导,构建工学结合的课程体系。
将新知识、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新标准及时引入教学中,同时将职业资格证书的内容融于教学中。
参照职业岗位要求,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加大优质专业核心课程的建设力度,制定核心课程标准。
3.加强教学团队建设
培养1名校内专业带头人,聘请1名电子行业专家为校外专业带头人,培养3-5名骨干教师,培养3名双师素质教师,聘请2名校外兼职教师,建设一支专兼职结合、师德高尚、教学科研水平高的“双师型”教师团队。
通过5年建设,争取“双师”素质教师达到90%以上。
4.深化课程建设
针对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专业核心能力,坚持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高效课堂要求为依据,以“必需、够用”为原则,兼顾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潜在就业领域,建设和打造应用电子技术专业高效优质课程群。
5.加大教材建设支持力度
鼓励专任教师和企业兼任教师一起主编、参编规划教材和个性教材,有设备的课程就结合本校的设备编写教材。
按照实施行动导向、项目教学的新要求,对已出版的教材进行项目化修订和完善。
6.提升社会服务能力
利用荆州职教集团的人才优势、设备优势和智力优势,推动应用电子技术专业资源共享、社会培训、技术服务“三位一体”的社会服务能力建设,为荆州地方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
7.加强校内外实习实训条件的建设
按照行业标准和人才培养要求,在现有实训的基础上新建工业机器人实训室、自动化生产线实训室更新电子技术实训室、单片机实训室、PLC实训室,改善实践教学条件,形成集教学、培训、科研、社会服务于一体的应用电子技术校内实训基地。
新建3个校外实训基地,扩大学生实训的渠道,让学生可以学到更前沿的技术知识。
建立完善的校内外实训实习基地运行管理机制,提高基地的使用效率。
完善“基本技能训练、专业技能训练、综合技能训练”的三级递进实践教学体系。
8.深化校企合作
继续实施订单培养,保持订单培养学生在25%以上,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将企业文化、技术融入到教学中,毕业后能成为企业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出成绩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四、专业建设内容及措施
(一)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1.深入企业,开展调研
今后三年每年调研3家企业,调查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学生就业的岗位、工作任务、应具备的能力,资格证书等。
下厂实践锻炼的教师要收集典型的案例,典型的工作任务每年收集5个。
2.校企共同制订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积极开展校企合作,共同制定专业建设方案、专业建设运行管理机制,明确双方的责、权、利,逐步实现专业实体化,校企合作,将本专业建成以人才培养为核心,集教学、生产、经营、服务一体化的专业实体。
按照培养社会人、职业人和专业人于一体的总体目标,继续围绕本专业面向的电子信息行业四大岗位(设计制造、编程调试、质量检测、设备营销),深入到相关企事业单位进行充分的调研,把各个岗位对于员工的专业知识、技术技能、人文素养的任职要求进一步梳理整合,修订和完善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开发与之相适应的专业课程和教学组织模式,以校企合作为中心,探索工学结合的新途径和长效机制。
使人才培养方案真正能够培养知识够用、技术熟练、技能突出、素养优良、企业欢迎的毕业生。
(二)推进课程体系、教学模式改革
1.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电子企业真实生产任务为项目载体,整合、优化教学内容。
教学过程中切实体现“双证融合”。
本专业在课程设置时,对接维修电工高级证书的的相关内容,融入职业资格标准中要求的“应知、应会”内容,力求提升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和职业技能。
继续加强具有“工学结合”特色的教学方法与手段的使用,在教中学、学中教,“教学做”一体化。
该专业采用“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充分利用生产型实训基地和3个理实一体化教室,交替采用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法、案例教学法、现场教学法等教学手段,突出学生职业岗位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培养和提高,做到教中学、学中教,“教学做”一体化,使学生在真实的工作情境中,提高职业能力,培养职业素养。
2.校企联动,改革课程教学模式,加强专业核心课程建设
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课程,按照行业工作岗位能力和素质要求,融合相关职业资格标准,制订专业核心课程的课程标准,构建课程内容,开发核心课程的网络资源。
创新校企合作开发基于工作过程的核心课程与教材的联动运行机制,达到“课程标准职业化、课程内容岗位化、教学方式场景化、教学手段现代化、教学资源网络化”。
在这个机制中,课程开发团队融合了校企的优势资源,通过对企业提供的行业企业技术标准和典型工作任务进行分析,确定行动领域和学习领域,构建课程标准,以真实的工作任务或产品为载体构建教学项目,组织学生共同完成项目教学任务,学生在完成项目工作任务的同时达到教学目标。
每个核心课程包括理论实训一体化的教学项目、开放实训项目和岗位实训项目,学生在完成某一具体核心课程的学习后,即可考取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最终实现双证融通。
充分利用合作企业技术优势与资源优势,吸引企业技术骨干参与核心课程开发与教材建设,到2020年,争取建成3~4门院级精品课程;公开出版2~4本教材,完成5~6本校本教材与实训教材的编写。
(三)加强专业教学团队建设
1.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队伍建设
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队伍建设是专业发展的关键,根据专业特点和培养对象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培养方案,立足岗位进行培养,通过出国考察、到省内乃至全国一流院校进修培训、到汽修企业挂职锻炼、参加汽修企业工程师培训、参加职教论坛、积极开展科研、对外技术服务等多种措施,培养1名在本地区、本行业知名的技术权威为专业学科带头人,使其在专业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发挥“领头羊”作用。
通过选派有潜力的青年教师到国内院校进修培训,有计划地选派教师到企业考察、实践,每年选派一名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半年以上等方式,培养3名在教学改革、课程建设、社会服务领域独当一面的骨干教师,形成一支理念先进、技能水平高、具备一定科研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的师资队伍,带动整个教师队伍和专业教学的发展。
通过三年建设,每名骨干教师都要主持完成一项院级课题,并且要帮带一名教师。
2.“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建设
按照专业教师的培养发展方向,实施教师到合作企业兼职锻炼制度,专业教师时间不少于6个月,以促进教师在实践中培养和提高技术应用能力。
要求教师必须参加汽修技师或高级汽修工的培训和资格考试,争取获取国家职业资格标准证书,更好地适应汽修企业对专业人才职业能力的要求和更好的服务地方企业,制定相应的政策鼓励教师参与对外技术服务和培训等社会服务工作。
3.兼职教师的建设
聘请更多的汽修企业技术专家和能工巧匠担任兼职教师,加强教学与生产实际结合力度。
实践技能课程的教学主要由企业兼职教师担任,制定企业技术专家到学校指导实习和授课的管理和薪酬机制,与企业技术专家签定聘任协议书,建立兼职教师资源库;逐渐加大兼职教师比例,聘任1名一线技术专家,与现有师资一起形成结构合理的“双师”教学团队。
加强“双向能力培养”,对兼职教师进行教学能力培养。
(四)全面加强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
以校企合作为途径,以培养学生专业核心能力为目标,完善教学、生产管理制度,实现教师与学生员工化。
3年内,通过部分硬件设备投入和实施“学做同步、工作学习一体化”教学方法的改革,把专业实训基地建设成为设备优良、功能齐全,融生产、教学、技术服务、培训、职业技能鉴定于一体的实践教学基地。
在校内建设设备先进、体系完备的电子技术实习车间、实训室、PLC实训室、电子创客等校内实训场地;在校外与沙鸥股份有限公司、荆州环宇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荆州美的集团、荆州欧宝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沙市轻工机械有限公司、荆州南湖机械总厂﹑荆州恒隆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荆州市龙江龙汽车零件部件有限公司﹑武汉天马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武汉中原电子集团有限公司、深圳市迈腾电子有限公司﹑深圳茂硕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建立成稳固的校外实训基地,并逐步加深合作,最终转化为学生实训、实习、就业一体化的基地。
1.校内实习工厂的建设
根据行业企业发展趋势,大力发展SMT和PCB制版等新技术,购置激光雕刻机等,增强校实习工厂技术水平和对外服务能力。
2.密切关注行业、企业发展趋势,建设具有服务能力的实训室
现有的实验实训室配备有一定的基础设施,基本能够满足学生分组实验实习,熟悉常用专业技能。
为了适应专业发展方向和学生就业趋势的需要,拟通过新建﹑改建来完善实验实训室的功能,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实践操作机会,提高实训项目的开出率,充分满足“教、学、做”一体化、开放实训项目及教师科研的要求。
3.校外实训基地建设
本着双赢原则,加强与本市及周边电子企业、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合作,在原有实训基地的基础上,新建3个紧密型实训基地。
同时加强对长三角、珠三角电子类企业的调研与联系,再建5个顶岗实习与就业基地。
4.加快创客空间的发展
在中国经济转型的大背景下,创客空间作为开放工作室提供了促进和加速各类创新资源整合的平台。
创客空间的基本理念是:
开源、分享、合作、创新、包容。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
目前,我国创客空间遍地开花,成为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重要力量。
然而,在创客空间建设与发展中,也面临着一系列亟待解决的服务供求问题。
亟待通过完善系统性的创客服务链,构建专业化的服务体系;实施政府引导,建立规范化公共服务机制;鼓励创客空间多元服务探索;有效运用政策外包,用活、用好、用足创客空间政策;增强服务精细化、个性化水平,实施创客全程服务;加快复合型服务人才培育,提供高水平服务供给等,实现创客空间的协调发展。
(五)加强社会服务能力建设
依托校内机械制造技术研究所,校内实训基地,充分发挥专业教学团队的技术优势,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引导教师深入行业企业,与企业合作开展项目开发、技术革新,面向企业开展技术服务,三年累计技术服务收入达到100万元以上;建立企业职工培训基地,承接企业职工培训业务,三年培训职工达300人次以上;继续面向社会与企业开展人才培训和职业资格鉴定,三年累计培训、鉴定1000人次以上。
1.充分发挥专业实体的培训功能,面向合作企业开展技术培训,重点承接本地电子产品制造业、玉桥高新技术开发区电子类类企业职工培训外包业务,开展员工再培训,与企业签订员工再培训协议,建立终身教育机制,成为企业的职业培训基地。
2.充分发挥专业实体的技术研发功能,针对“智能电子产品”等重点课题,依托机械设计与制造研究所,成立技术革新与咨询中心,结合校内电子创客建设,开展技术攻关和服务;成立科技信息服务中心,面向制造类企业开展信息化技术革新服务,鼓励教师积极参与企业的项目开发,
3.争取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管委会的支持,对其辖区内企业员工开展继续教育,重点开展中职毕业生在岗学历提高培训。
计划3年共培训企业员工500人左右。
(六)全面实施学生素质拓展计划,提升学生就业质量
以社会发展和岗位标准对人才职业素质的需求为依据,以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构建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学生职业能力和素质养成体系,完善校企文化交流机制,实施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全面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创新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坚持德育为首,教育全体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在发挥思政课主渠道作用的同时,将职业道德教育渗透于专业课程教学中,渗透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通过顶岗实习加大学生职业道德实践力度;聘请企业劳动模范、技术骨干担任辅导员,加强学生职业道德培养。
积极宣传优秀企业文化,促进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相互渗透。
在全体学生中大力弘扬以艰苦创业精神为代表的优秀企业文化。
通过企业文化讲座、企业见习、企业岗位轮训、顶岗实习等形式,使学生接受优秀企业文化熏陶。
实施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
通过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电子产品设计与制作技能大赛等竞赛项目,全面提高学生职业能力、创新能力;开展职业生涯设计大赛,开设就业指导课,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择业观,增强学生择业能力和就业能力;开展暑期专业实践活动,让学生近距离了解将要从事的工作,促使学生树立良好的就业心态。
开展丰富的第二课堂活动和电子创客,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成人成才。
应用电子技术专业
2016.3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0828 应用 电子技术 专业 十三 建设 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