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八年级上册中国历史复习教案.docx
- 文档编号:26397682
- 上传时间:2023-06-19
- 格式:DOCX
- 页数:58
- 大小:177.66KB
2八年级上册中国历史复习教案.docx
《2八年级上册中国历史复习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八年级上册中国历史复习教案.docx(5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2八年级上册中国历史复习教案
八年级上册中国历史复习教案
知识结构:
一个形态: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40鸦片战争爆发——1949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清朝后期------北洋军阀统治-------南京国民政府统治
两个时期:
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和新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外国资本主义同中华民族的矛盾
两对矛盾
封建主义同人民大众的矛盾
民族革命——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两大历史任务
民主革命——求得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
四条基本线索:
1.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国反动势力相勾结使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屈辱史
2.中国人民为改变屈辱地位,奋起抗争、反抗侵略、前赴后继、不屈不挠的抗争史
3.先进的中国人寻求救国救民之路的探索史
4.近代工业、近代科技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史
复习目标:
通过两周时间的复习,重新回顾所学知识点,以教材的每一课为基础,突出其重点和必须掌握的史实,用简明的语言概括出每一件史实的原因时间地点人物影响意义评价等等,老师用横向和纵向联系的方法,把所学知识点连成线,把知识有机的的组合起来,便于学生综合复习和掌握.
复习课型:
评讲型.讲练结合型.提问型.设问答型几种常用复习课方法相结合
知识点:
第一单元列强的侵略和中国人民的抗争
第1课鸦片战争(1840-1842年)
[课标]
(1)讲述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故事。
(2)简述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认识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
复习内容:
1.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目的:
打开中国市场。
(拓展:
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的直接目的:
为了扭转贸易逆差。
)(1840年前后,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开始大规模的殖民扩展,开拓市场。
)
2.虎门销烟:
1839年6月3日,林则徐在广州虎门海滩销毁鸦片。
(在位皇帝:
道光帝)
意义:
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领导这场斗争的林则徐,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
(拓展①虎门销烟成为鸦片战争爆发的导火线(或直接原因);②6月26日是国际禁毒日,中国的禁毒宣传从6月3日开始;③如何评价林则徐可用这个答案。
)
3.鸦片战争:
(1)时间:
1840-1842年。
(2)结果:
清政府战败,1842年,中英两国签订了《南京条约》,它是中国近代史上外国侵略者强迫清政府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条约主要内容:
①割香港岛给英国(中国领土主权开始遭到破坏);②赔偿英国军费2100万元;③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注意;(开放)五个通商口岸的地理位置,见课本第4页《鸦片战争形势示意图》和《割让香港岛示意图》。
注意与改革开放的对比);④英商进出口货物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该条款最符合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目的)。
(3)影响:
(1)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社会性质发生根本变化,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鸦片战争以后,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不能说《南京条约》的签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4)鸦片战争中国失败的原因:
闭关锁国、社会制度和生产力落后。
(启示:
坚持改革开放,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提高综合国力)
本课难点:
结合中英《南京条约》主要内容,请你分析一下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什么危害?
割让香港岛使中国领土主权不完整;
赔偿巨款,增加了人民负担;
开放五口有利于外国资本主义的商品输出;
协定关税,破坏了中国的贸易和税收主权。
结果,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
[课标]
(1)简述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俄国通过不平等条约割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的侵略史实。
(2)知道太平军抗击洋枪队的事迹。
1.发动者:
英法为主凶,美俄为帮凶。
(当时美国资本主义发展受到黑人奴隶制的阻碍,俄国资本主义发展受农奴制的阻碍;)
2.根本目的:
(与鸦片战争的目的一样)进一步扩大中国市场
根本原因:
进一步打开中国大门,扩大侵略权益。
3.列强罪行:
英法----洗劫并火烧圆明园;俄国----割占中国领土最多(共150多万平方公里。
掌握割占领土最多的《瑷珲条约》和割占库页岛的《北京条约》。
结合课本P10的地图)
4.第二次鸦片战争引发的战争:
太平天国抗击洋枪队。
5.太平天国运动兴起于鸦片战争之后,其主要目标是推翻清政府。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也担负了反对外国侵略的任务。
是一场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运动(性质)。
(注意比较洪秀全与华盛顿、章西女王和玻利瓦尔的异同。
)
第3课左宗棠收复新疆(特别注意有关新疆的知识点,包括新中国成立后的民族政策和措施)
[课标]了解左宗棠收复新疆的基本史实。
1.为什么说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
①前60年,西汉政府设西域都护,总管西域事务,新疆地区开始隶属中央政府的管辖;②唐朝先后设北庭都护府和安西都护府加强对新疆地区的管理;③清朝初年在这一地区设伊犁将军进行管辖;④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设立行省。
2.新疆遭受的侵略:
1865年,俄、英支持阿古柏侵占新疆;
1871年,俄军占领伊犁地区。
3.清政府收复伊犁的斗争:
左宗棠率军打败阿古柏,1878年收复除伊犁以外的新疆;
1881年,中俄《改定条约》,清政府通过外交手段收复伊犁;
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设立行省。
4.历史意义:
巩固了祖国的西北塞防,捍卫了祖国的领土和主权。
5.评价左宗棠。
(见课本14页画像。
)
左宗棠是湘军的重要将领,后做了清朝的封疆大吏,他和李鸿章都是洋务派的重要人物,但是左与李在对待外国侵略的态度是有很大不同,左宗棠对外国侵略势力主张抵御,是抵抗派的著名将领,左宗棠认为新疆乃西北屏障,新疆一失,必祸及内地,因此,他坚决主张出兵新疆,驱逐外患,收复失地,维护祖国统一和领土完整。
“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
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
”这首诗歌颂扬了19世纪70年代中期,钦差大臣左宗棠率领湖南战士收复新疆,治理边疆的伟大业绩。
第4课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年)
[课标]
(1)讲述甲午中日战争中邓世昌的主要事迹,体会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的民族气节和斗争精精。
(2)简述《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说明《马关条约》与中国民族危机加深的关系。
1.日本发动战争的目的:
征服朝鲜,侵略中国,称霸世界。
(明治维新之后,强大起来的日本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军国主义道路)
2.主要战役:
①黄海战役(致远舰管带邓世昌牺牲):
此战后,日本舰队控制了黄海制海权。
;②辽东半岛战役;威海卫战役(北洋舰队覆没)。
3.《马关条约》签定双方:
1895年,李鸿章和伊藤博文。
《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
中国割辽东半岛、台湾(割占中国大量领土,严重破坏中国领土主权的完整。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回到祖国怀抱)、澎湖列岛给日本;
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加重了祖国人民的经济负担,加剧了中国的贫穷和落后);
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便利帝国主义对中国进行经济掠夺,对中国危害最大,列强开始对中国进行资本入侵);
增辟通商口岸。
《马关条约》后,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了(允许日本开设工厂,最能体现大大加深)。
4.著名爱国将领:
民族英雄邓世昌(见课本第18页)
5.甲午中日战争期间,日军攻占旅顺后实行野蛮屠杀,称为“旅顺大屠杀”。
(现旅顺有“万忠墓”以之纪念;抗日战争期间日军又制造了“南京大屠杀”)
6.1895年《马关条约》的签定,引发了“公车上书”(康有为、梁启超),拉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
第5课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19世纪70年代开始的第二次科技革命使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课标]了解八国联军侵华的史实;结合《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分析《辛丑条约》对中国民族危机全面加深的影响
1.义和团运动兴起的时间和性质:
1898年,农民阶级的反帝爱国运动。
(注意与太平天国运动性质的区别和联系)
2.1900年,廊坊阻击战(八国联军在廊坊被义和团围困),粉碎了“西方军队无敌”的神话。
3.近代史上的北京三次失陷:
1860年英法联军攻占北京(火烧圆明园);1900年八国联军攻占北京(八国联军的头目:
瓦德西)。
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日军攻陷北平。
4.《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
清政府赔偿白银4.5亿两,以海关等税收作保;
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表明清政府开始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
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
5.《辛丑条约》的危害:
给中国人民增加了新的沉重的负担,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
从此,清政府开始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人民的工具。
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年代
名称
条约
影响
1840-1842年
鸦片战争
《南京条约》
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894-1895年
甲午中日战争
《马关条约》
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1900-1901年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辛丑条约》
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注意:
重要问题
1、西方某历史著作认为:
林则徐虎门销烟,导致了鸦片战争的爆发,如果没有虎门销烟,鸦片战争就不会爆发,这一观点你赞成吗,请结合史实,写一篇50—150字的辩论稿。
这一观点不对,林则徐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的正义行为,英国殖民者以此为借口,发动了鸦片战争,鸦片战争决不是偶然事件,而是历史的必然性,因为工业革命后,英国工业发展水平很高,资产阶级为了开辟国外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工业原料,把侵略的矛头指向中国。
3、《辛丑条约》签订后,有人指出,清政府已经成为“洋人的朝廷”,这种说法是否有道理,为什么?
答:
这种说法有道理。
通过《辛丑条约》,列强对中国进行了又一次骇人听闻的经济掠夺。
并使清政府完全置于帝国主义的军事监督和武力控制之下:
按条约要求,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使清政府官员变成了帝国主义的“守土官长”,慈禧更是对洋人言听计从。
这些均表明清政府已经成为帝国主义列强的忠实走狗。
说清政府已经成为“洋人的朝廷”毫不为过。
认识启示:
根本
原因
打开中国大门,变中国为其商品市场、原料市场,维护扩大侵略权益。
战争
名称
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
甲午中日战争
八国联军侵华
直接
原因
借口林则徐
虎门销烟
为了镇压义和团运动
起止
时间
1840-1842
1856-1860
1894-1895
1900
侵略者
英国
英、法
日本
英美俄日法德意奥
重要
事件
英法联军攻占北京、火烧圆明园
黄海大战(邓世昌)
八国联军攻占北京,慈禧太后逃往西安。
签订
条约
1842年
《南京条约》
1895年
《马关条约》
1901年
《辛丑条约》
条约
内容
略
影响
危害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
刺激了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中国一步步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启示
“落后就要挨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第二单元近代化的起步(包括经济、政治制度、思想文化和社会习俗的近代化)
第6课洋务运动
[课标]列举洋务派为“自强”、“求富”而创办的主要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评价洋务动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洋务运动----学习西方科学技术(封建地主阶级)(同时期的事件有美国南北战争、俄国1861年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但性质不同。
)
1.背景:
经历两次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运动的打击,清政府的统治是内外交困。
2.代表人物:
地方上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为代表;中央以恭亲王奕为代表。
3.目的:
师夷长技以自强(利用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
4.时间:
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其中60-70年代为前期,“自强”,80-90年代为后期,“求富”)。
5.主要活动:
(1)前期“自强”为口号,创办近代军事工业(如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等);
(2)后期“求富”为口号,创办近代民用工业(如李鸿章创办的轮船招商局、张之洞创办的汉阳铁厂和湖北织布局等);——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兴起
(3)筹建近代海军。
70-80年代筹建了南洋、北洋和福建三支海军(注意与人民海军的比较);
(4)创办新式学堂。
1862年创办的京师同文馆(见书第29页插图)。
是洋务派创办的第一所新式学。
6.洋务运动的破产:
标志是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7.洋务运动的评价:
A结果:
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它破产的标志是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舰队的全军覆没)。
B性质:
是一次失败了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C失败的根本原因:
洋务派的主观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而不是把中国引向资本主义。
D积极作用:
①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②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③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④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近代化实质上是指机器的广泛使用)
8、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
洋务派没有认识到,不触动封建制度,单纯学习西方先进科技是不可能使中国富强起来的,随着中国在甲午战争中的失败,洋务运动也宣告破产。
因此,洋务运动没能挽救清朝的统治危机,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第7课戊戌变法----学习西方政治制度(资产阶级维新派)(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
[课标]知道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认识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1、维新思想的传播:
(1)背景:
甲午战后,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2)主要领导:
康有为、梁启超。
见课本第37页照片。
(3)公车上书。
〈1〉经过:
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后,康有为、梁启超等人联名上书光绪帝,反对同日本议和,请求变法图强。
〈2〉意义:
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
(4)维新派政治团体:
强学会。
机关报《万国公报》改名为《中外纪闻》
2.维新派的政治团体是强学会,它的机关报是《中外纪闻》(原名《万国公报》)。
3.百日维新:
从1898年6月到9月,光绪帝按维新派意图,发布了一系列变法法令,主要内容有:
①政治:
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有利于资产阶级参与政权);②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最能体现此次变法的资产阶级性质);③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想(有利于西方科学技术的传播);④创办报刊,开放言论(有利于资产阶级思想传播);⑤训练新式军队等。
(戊戌变法反封建不反帝制,实际是仿效日本,推行君主立宪)
1898年是旧历戊戌年,因此称这次变法为“戊戌变法”(注意区分慈禧镇压维新变法的“戊戌政变”)。
这次变法历时103天,因此历史上又称他为“百日维新”。
4.变法失败的原因:
①资产阶级的软弱性;②清政府的大权掌握在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手中,光绪帝没有实权;③变法触动了顽固派的利益,慈禧太后发动政变。
5.谭嗣同就义前曾大声说:
“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
”议一议,维新派要杀的贼是谁?
维新派为什么“无力回天”?
谭嗣同为什么说自己“死得其所”?
贼指的是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势力;因为维新派力量弱小,又依靠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故维新派无力回天;死在变法图强的正义事业上,唤醒民众,激励后人,故“死得其所”。
6.维新变法运动的性质:
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与俄国1861年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性质相同)又是近代首次思想解放运动。
★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戊戌变法是资产阶级维新派发动和领导的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和资本主义改良运动。
它虽然失败了,但是它所宣传的资产阶级思想,却引起了思想文化界的极大反映,更多的人了解和接受了资产阶级维新思想,更多有识之士开始思索救国救民之路,因此,客观上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它是近代首次思想解放运动。
第一部分选择题
1、、洋务运动没有也不可能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你认为根本原因是()
A、重军事轻经济B、顽固势力的阻挠
C、没有触动封建制度D、没有大力宣传西方思想文化
2、“上海轮船招商局创办三年内,外轮就损失了1300万两,湖北官办织布局开办后,江南海关每年洋布进口减少10万匹。
”这说明洋务运动()
A、能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B、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起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C、培养了一批技术人员和科技人员D、为民族工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3、关于中国近代化的历程的问题是当今史学界研究的一个重要主题。
从19世纪60—90年代,中国的近代化迈出了第一步——洋务运动。
其目的是()
A、师夷长技以自强B、变法图强C、扶清灭洋D、实行君主立宪
4、“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外国利器,则莫如制器之器。
”在上述观点指导下,李鸿章创办了()
A、新式学堂B、近代海军C、近代民用工业D、近代军事工业
5、《同治夷务》中说:
“查制国之道,在乎自强。
而审时度势,则自强以练兵为要,练兵又以制器为先。
”陔观点山现后,制国的统治者开始了挽救统治危机的()
A、洋务运动B、维新变法C、推翻封建统治的斗争D、加强中央集权
6、洋务运动没有达到“师夷长技以自强”的目的,主要是因为()
A、仅引进西方先进技术,不改变封建制度B、外国资本主义势力的压制:
C、顽固势力的阻挠破坏D、国内矛盾激化,社会动荡
7、洋务派创办新式学校并派留学生出国深造,他们需要的人才应具备哪些能力()
A、科学研究能力B、掌握工程技术C、懂得西方政治D、熟悉西方思想文化
8、某论坛开展关于“百日维新”的大讨论,下面四个观点中最准确的是();
A、变法得到广大人民的支持B、变法阻碍了资产阶级思想在中国的传播
C、变法受到民族资产阶级的欢迎D、变法巩固了清政府的统治根基
9、戊戌变法突出的功绩在于()
A、挽救民族危亡B、推动政治改革C、发展社会经济D、促进思想启蒙
10、“强邻四逼,不能容我从容图治也,……闻日本之变法也,先行纸币,立银行,财源通流,遂以足维新用。
”康有为对变法形势的分析中所说的日本变法是指()
A、大化改新B、明治维新C、废除农奴制改革D、推翻幕府统治
11、下列关于戊戌变法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与洋务运动不同,戊戌变法不仅学习西方的器物,也学习西方的政体
B、戊戌变法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C、戊戌变法是为了维护清朝的封建制度D、戊戌变法运动最终失败了
12、19世纪末,在帝国主义入侵下,中国发生了很多历史事件,其中具有资产阶级性质的是()
A、洋务运动B、戊戌变法C、戊戌政变D、义和团运动
13、甲午战败后,李鸿章伤感地说:
“我办了一辈子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
”从他的话中我们更能看出洋务运动是()
A、一次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的运动B、一次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运动
C、一次失败了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C、一次资产阶级的改良运动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
14、材料一:
“观大地诸国,皆以变法而强,以守旧而亡,……观万国之势,能变则全,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仍亡。
”
材料二:
戊戌变法时“家家言时务,人人谈西学”“举国鼓舞欢蹈,争求上书,民疾苦,悉达天听。
”
读材料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哪一政治派别的观点?
该观点的代表人物有哪些人?
(2)伊材料二中的“时务”指什么?
“西学”指什么?
(3)根据上述材料谈谈戊戌变法对中国封建社会的影响。
15、材料一:
“窃近者朝鲜之衅,日人内犯,致割地赔饷,此圣清二百余年未有之大辱,天下臣民所发愤痛心者也。
然辱国之事小,……则瓦解之患大,社稷之危未有若今日者。
材料二:
“若不及时图谋,数年之后,四邻交逼,不能立国”,“万国报馆议论沸腾,咸以分中国为言。
若箭在弦,省括即发,……瓜分豆剖,渐露机芽恐惧国惶,不知死所。
”“乱机遍伏,即无强敌之逼,揭竿斩木,也可忧危。
”(康有为《上清帝第五书》)
读材料请回答:
(1)“圣清二百余年未有之大辱”指的是什么?
(2)康有为是怎样看待中国当时的处境的?
(3)康有为上书的目的是什么?
(4)上书是否起到了作用?
为什么?
16、甲午战争失败后,李鸿章伤感地反省说:
“我办了一辈子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
”
请回答:
(1)“办了一辈子事”指李鸿章进行的什么活动?
(2)“练兵也,海军也”指的是什么?
(3)李鸿章为什么说自己“练兵……海军”都是“纸糊的老虎,虚有其表”?
第8课辛亥革命----学习西方政治制度(资产阶级革命派)(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课标]了解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知道武昌起义,探讨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1.孙中山的革命活动:
①1894年,在檀香山成立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比维新派的强学会要早);②1905年在东京成立第一个全国性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并制定了革命纲领(注意革命团体与革命政党的区别);③1911年领导了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④1912年建立了中华民国,颁布剪辫、易服、废缠足等法令,改变愚昧落后的习俗;⑤1924年,在广州主持召开了国民党一大,实现国共第一次合作。
2.孙中山为发动辛亥革命做的准备:
①思想准备:
创办《民报》(同盟会的机关报),提出三民主义;②组织准备:
建立中国同盟会。
3.中国同盟会的纲领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
”后来孙中山将其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合称“三民主义”。
三民主义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4.理解中国同盟会的纲领:
A、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民族主义----推翻清朝统治;B、建立民国----民权主义----废除君主专制、建立民主共和国(辛亥革命最主要的目的);C、平均地权----民生主义----改革土地制度。
5.1912年元旦,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职位,宣告中华民国(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正式成立。
(注意民国纪年与公元纪年的换算,以1911为基数加或减)
6.辛亥革命的性质:
一次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7.有人说:
“辛亥革命有成功的一面,也有失败的一面。
”你同意这种说法么?
为什么?
成功之处:
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而不是封建制度),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失败之处:
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反帝反封的革命任务没有完成,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没有改变。
8.评价孙中山:
A近代中国面临民主危亡,他为了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做了不懈的努力。
B甲午战争后,他上书李鸿章,要求变法自强,遭到拒绝后,认识到只有用暴力革命推翻清政府,才是中国的自强之路。
C创办同盟会,提出三民主义,领导一系列武装起义,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统治。
建立中华民国,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D孙中山为了保卫辛亥革命果实,领导了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但是都失败了。
E当他迷茫之时,五四运动和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使孙中山看到了希望,他提出新三民主义,同中共合作,推动中国革命发展的进程,
总之,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是辛亥革命的领导者,是中华民国的缔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年级 上册 中国历史 复习 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