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第八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
- 文档编号:26396777
- 上传时间:2023-06-18
- 格式:DOCX
- 页数:37
- 大小:266.98KB
重庆市第八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
《重庆市第八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庆市第八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重庆市第八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解析版
重庆八中2018-2019学年度(下)第一次月考高二年级
生物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在一对联会配对的同源染色体上,着丝点数、染色体数和游离磷酸基团数分别为
A.2、2和8B.2、4和8C.1、2和2D.2、2和4
【答案】A
【解析】
【分析】
在减数第一次分裂
前期,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称为联会,此时联会的同源染色体含有四条染色单体,据此分析。
【详解】联会形成的一个四分体中,含有2条染色体,2个着丝点,每条染色体有2个染色单体,共4条染色体单体,每条染色单体有1个DNA,每个DNA有2个游离磷酸基团,故着丝点数、染色体数和游离磷酸基团数分别为2、2、8,A正确。
2.观察到某生物(2n=6)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如图所示。
下列解释合理的是
A.有丝分裂后期形成的子染色体均移向同一极
B.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有一对同源染色体没有相互分离
C.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有一对染色单体没有相互分离
D.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有一条染色体多复制一次
【答案】B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可知,该生物体细胞中有3对同源染色体;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减Ⅰ后期发生同源染色体分离,因此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不存在同源染色体,而减Ⅱ后期着丝点分裂,使染色体数目出现短暂的加倍,数目是6条;题图中含有同源染色体,且染色体数目为8条,据此分析。
【详解】A.若有丝分裂后期形成的子染色体均移向同一极,则有丝分裂形成的子细胞中染色体数是12条,在减Ⅱ后期时,细胞内应有12条染色体,A错误;
B.若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有一对同源染色体没有相互分离,则减Ⅱ前期细胞内应有1对同源和另外2条非同源染色体,减Ⅱ后期着丝点的分裂,染色体数目是8条,B正确;
C.若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有一对染色单体没有相互分离,则会导致子染色体分布不均匀,出现一极为2条、另一极为4条染色体的现象,C错误;
D.在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染色体不发生复制,D错误。
3.下图为精原细胞进行分裂的过程中出现的几个细胞模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该精原细胞所在生物
成熟体细胞中有8条染色体
B.精细胞形成过程的顺序为③→①→②→④
C.①图中有两对同源染色体,③图中有两个四分体
D.减数分裂过程需要线粒体、核糖体等具膜的细胞器参与
【答案】C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
①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不含染色单体,故处于间期或有丝分裂末期;②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且含有染色单体,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③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形成四分体;④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已经分裂,染色体数目减半,属于精细胞。
【详解】A.据图①可知,该精原细胞所在生物的成熟体细胞中应有4条染色体,A错误;
B.据分析可知,精细胞形成过程的顺序为①→③→②→④,B错误;
C.①细胞含有两对同源染色体,③细胞中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形成2个四分体,C正确;
D.核糖体无膜结构,D错误。
4.如图表示雄果蝇进行某种细胞分裂时,处于四个不同阶段的细胞(Ⅰ~Ⅳ)中染色体、染色单体、DNA的数量。
下列表述与图中信息相符的是
A.①代表DNA,②代表染色体B.Ⅲ代表初级精母细胞
C.Ⅱ所处阶段可发生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D.Ⅳ代表精细胞或极体
【答案】C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
Ⅱ中①②③比例为1:
2:
2,Ⅳ中①②③比例为1:
0:
1,故可知,①为染色体,②为染色单体,③为DNA。
Ⅰ中没有染色单体,染色体:
DNA=8:
8,可能处于有丝分裂间期、末期、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Ⅱ中染色体:
染色单体:
DNA=8:
16:
16,可能处于有丝分裂前期、中期,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Ⅲ中染色体:
染色单体:
DNA=4:
8:
8,染色体数目减半,可能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Ⅳ中没有染色单体,染色体:
DNA=4:
4,可能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
【详解】A.据分析可知,①为染色体,②为染色单体,③为DNA,A错误;
B.Ⅲ表示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代表次级精母细胞,B错误;
C.Ⅱ代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所处阶段可发生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C正确;
D.如图表示的是雄果蝇进行某种细胞分裂的过程,故Ⅳ不可能是极体,D错误。
5.果蝇体内的一个细胞正在进行着丝点分裂时,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中一定不存在同源染色体
B.着丝点分裂一定导致DNA数目加倍
C.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一定是其体细胞的2倍
D.一般情况下,细胞两极的染色体形态和数目完全相同
【答案】D
【解析】
【分析】
根据“果蝇体内的一个细胞正在进行着丝点分裂”,故该细胞可能处于有丝分裂后期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据此分析。
【详解】A.若是有丝分裂后期,细胞中存在同源染色体,A错误;
B.着丝点分裂不会导致DNA数目加倍,但会导致染色体数目加倍,B错误;
C.若是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C错误;
D.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故一般情况下细胞两极的染色体形态和数目完全相同,D正确。
6.下列哪一种酶在发挥催化作用时,不需要模板
A.DNA聚合酶B.RNA聚合酶C.唾液淀粉酶D.逆转录酶
【答案】C
【解析】
【分析】
转录是以DNA一条链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RNA的过程,该过程需要RNA聚合酶;翻译是以mRNA为模板合成一定氨基酸顺序的蛋白质的过程;逆转录是以RNA为模板合成DNA的过程,即RNA指导下的DNA合成,只发生在少数被逆转录病毒感染的细胞中,该过程需要逆转录酶的参与。
【详解】A.DNA聚合酶参与DNA的复制,需要以DNA的两条链为模板,A错误;
B.RNA聚合酶参与转录过程,需要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B错误;
C.唾液淀粉酶水解淀粉,不需要模板,C正确;
D.逆转录酶参与逆转录过程,该过程以RNA为模板,合成DNA,D错误。
7.下列关于探索DNA是遗传物质实验的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格里菲思实验中,S型菌的转化因子将R型菌全部转化为S型菌
B.格里菲思实验并未证明DNA是肺炎双球菌的遗传物质
C.赫尔希和蔡斯实验中,T2噬菌体的DNA侵入了大肠杆菌体内
D.赫尔希和蔡斯实验证明了DMA是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
【答案】A
【解析】
【分析】
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包括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其中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证明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噬菌体侵染细菌过程:
吸附→注入(注入噬菌体的DNA)→合成(控制者:
噬菌体的DNA;原料:
细菌的化学成分)→组装→释放,赫尔希和蔡斯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详解】A.格里菲思实验中,只有少数R型菌转化为S型菌,A错误;
B.格里菲思推测S型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但并未证明DNA是肺炎双球菌的遗传物质,B正确;
C.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时,将DNA注入到大肠杆菌体内,C正确;
D.赫尔希和蔡斯的T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证明了DNA是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D正确。
8.下列有关T2噬菌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A.DNA是T2噬菌体主要的遗传物质
B.以宿主菌DNA为模板合成子代噬菌体的核酸
C.利用宿主菌的氨基酸合成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
D.能在宿主菌内以无丝分裂的方式增殖
【答案】C
【解析】
【分析】
病毒无细胞结构,只有蛋白质的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构成,病毒不能独立生活,只能寄生在其它生物体内;T2噬菌体是专一性寄生在大肠杆菌内的病毒,由DNA和蛋白质两种成分构成的。
【详解】A.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DNA,A错误;
B.T2噬菌体侵染宿主细胞后,以噬菌体的DNA为模板合成子代噬菌体的核酸,B错误;
C.T2噬菌体侵染宿主细胞后,利用宿主菌的氨基酸合成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C正确;
D.T2噬菌体能在宿主菌内复制,无丝分裂是真核细胞的增殖方式,D错误。
9.用32P标记一个蛙的受精卵中的一条染色体,放在只含有31P的适宜环境中培养,该受精卵经过四次卵裂后,含有31P的细胞数占全部细胞数的
A.1B.1/2C.1/4D.1/8
【答案】A
【解析】
【分析】
用32P标记的一条染色体放在只含31P的环境中培养,让其复制4次,则产生的DNA分子共有24=16个,又一个由32P标记的DNA分子共有2条脱氧核苷酸链,所以连续复制4次后,含32P的DNA只有2个,含31P的DNA有16个,据此分析。
【详解】DNA复制是以亲代DNA分子为模板合成子代DNA分子的过程,由于DNA分子的复制是半保留复制,放在只含有31P的适宜环境中培养,故子代DNA都含31P,因此所有细胞都含有31P,A正确。
10.用1个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1个35S标记的大肠杆菌,在噬菌体増殖几代后,检验大肠杆菌裂解后释放的大量噬菌体
A.只有32P,没有35SB.只有35S,没有32P
C.一定有32P,可能有35SD.一定有35S,可能有32P
【答案】D
【解析】
【分析】
噬菌体侵染细菌过程:
吸附→注入(注入噬菌体的DNA)→合成(控制者:
噬菌体的DNA;原料:
细菌的化学成分)→组装→释放,据此分析。
【详解】用1个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1个35S标记的大肠杆菌,只有噬菌体的DNA注入细菌,其蛋白质外壳留着细菌外,由于噬菌体侵染细菌时,合成子代噬菌体的原料均由细菌提供,故在噬菌体増殖几代后,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均含有35S标记,而DNA是半保留复制,故子代DNA中有少数含有32P标记,D正确。
11.下列关于生物体内DNA分子中(A+T)/(G+C)与(A+C)/(G+T)两个比值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不同的的双链DNA分子中,后一比值一定不同
B.经半保留复制得到的DNA分子,前者比值可能不等于1
C.当两个比值相同时,可判断这个DNA分子是双链
D.热泉内生活的微生物的DNA分子中前一个比值较大
【答案】B
【解析】
【分析】
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的规律:
①在双链DNA分子中,互补碱基两两相等,A=T、C=G、A+G=C+T,即嘌呤碱基总数等于嘧啶碱基总数;②DNA分子的一条单链中(A+T)与(G+C)的比值等于其互补链和整个DNA分子中该种比例的比值;③DNA分子一条链中(A+G)与(T+C)的比值与互补链中的该种碱基的比值互为倒数,在整个双链中该比值等于1。
【详解】A.不同的双链DNA分子中,都有A=T、C=G,故(A+C)/(G+T)的比值都为1,A错误;
B.经半保留复制得到的DNA分子,都有A=T、C=G,(A+T)/(G+C)可能不等于1,B正确;
C.当两个比值相同时,这个DNA分子可能是双链,也可能是单链,C错误;
D.DNA分子中,C和G之间有3个氢键,A与T之间有2个氢键,C与G的含量越高,DNA稳定性越高,因此热泉内生活的微生物的DNA分子中,C与G的含量高,(A+T)/(G+C)低,D错误。
12.某个DNA片段由600对碱基组成,A+T占碱基总数的40%,若该DNA片段复制2次,共需游离的胞嘧啶脱氧核苷酸分子个数为
A.540B.1080C.720D.2160
【答案】B
【解析】
【分析】
双链DNA分子中A与T配对,G与C配对,配对的碱基数量相等;一个DNA分子复制n次后,形成的DNA分子数是2n个。
【详解】由题意可知,该DNA片段有600对碱基,即1200个碱基组成,G+C=1200-1200×40%=720个,G=C=360个;该DNA片段复制2次形成的DNA分子数是22=4个,增加了3个DNA分子,因此该过程中需要游离的胞嘧啶脱氧核苷酸分子是:
360×3=1080个,B正确。
13.将纯种的高茎豌豆和矮茎豌豆杂交,F1全部是高茎,让F1自交得到F2。
在F2高茎植株中,纯种植株的比例是
A.1/2B.1/3C.1/4D.2/3
【答案】B
【解析】
【分析】
将纯种的高茎豌豆和矮茎豌豆杂交,F1全部是高茎,说明高茎对矮茎为显性,据此分析。
【详解】据分析可知,高茎对矮茎为显性,设高茎和矮茎分别受A、a控制,则亲本为AA、aa,F1为Aa,则F2有AA:
Aa:
aa=1:
2:
1,在F2高茎植株中,纯种植株的比例是1/3,B正确。
14.水稻中的非糯性(W)对糯性(w)显性,非糯性品系所含的淀粉遇碘呈蓝褐色,糯性品系所含的淀粉遇碘呈红褐色。
下面是对纯种的非糯性与糯性水稻的杂交后代的观察结果,其中能直接证明孟德尔基因分离定律的一项是
A.杂交后亲本植株上结出的种子(F1)遇碘全部呈蓝褐色
B.F1产生的花粉遇碘后,一半呈蓝褐色,一半呈红褐色
C.F1自交后结出的种子(F2)遇碘后,3/4呈蓝褐色,1/4呈红褐色
D.F1测交后所结出的种子(F2)遇碘后,一半呈蓝褐色,一半呈红褐色
【答案】B
【解析】
杂交后亲本植株上结出的种子(F1)遇碘全部呈蓝黑色,后代表现型只有一种无法证明基因的分离定律,A正确;F1产生的花粉遇碘后,一半呈蓝黑色,一半呈红褐色,说明F1产生两种配子,比例为1:
1,所以能直接证明孟德尔的基因分离定律,B错误;F1自交后结出的种子(F2)遇碘后,3/4呈蓝黑色,1/4呈红褐色,说明F1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能证明孟德尔的基因分离定律,C错误;F1测交所结出的种子遇碘后,一半呈蓝黑色,一半呈红褐色,即子一代能够产生两种比例相等的配子,能证明孟德尔的基因分离定律,D错误.
【考点定位】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名师点睛】基因分离的实质是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等位基因的分离伴随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离,配子中只存在等位基因中的其中一个.杂合子的测交和杂合子的配子种类能够直接证明孟德尔的基因分离定律实质.
15.一对表现为双眼皮的夫妇生育了一个单眼皮的女儿和一个双眼皮的儿子。
该儿子与单眼皮女子婚配,生育双眼皮男孩的几率为
A.1/3B.1/4C.1/6D.2/3
【答案】A
【解析】
【分析】
一对表现为双眼皮的夫妇生育了一个单眼皮的女儿和一个双眼皮的儿子,说明双眼皮为显性,单眼皮为隐性,设双眼皮和单眼皮分别受A、a控制,则双亲为Aa,据此分析。
【详解】双亲为Aa,儿子为1/3AA、2/3Aa,与单眼皮女子aa婚配,生育单眼皮孩子aa概率为2/3×1/2=1/3,生育双眼皮孩子概率为2/3,故生育双眼皮男孩的几率为2/3×1/2=1/3,A正确。
16.大鼠毛色的遗传由位于常染色体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
科研人员用一只黑色雄鼠分别与多只纯种的棕色雌鼠杂交,一共生出20只棕鼠和7只黑鼠。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黑色雄鼠是显性纯种B.棕色是隐性性状
C.黑色雄鼠是隐性纯种D.棕色是显性性状
【答案】B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一只黑色雄鼠和多只纯合棕色雌鼠杂交,得到Fl有两种表现型:
棕色鼠20只,黑鼠7只,说明黑色雄鼠是杂合子,据此分析。
【详解】一只黑色雄鼠分别与多只纯种的棕色雌鼠杂交,一共生出20只棕鼠和7只黑鼠,说明黑色雄鼠是杂合子,设为Aa,则纯种棕色雌鼠为aa,黑色为显性性状,棕色为隐性性状,ACD错误,B正确。
17.如图为真核生物细胞核内转录过程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①链的碱基A与②链的碱基T互补配对
B.如果③表示酶分子,则它的名称是DNA聚合酶
C.转录完成后,②需通过两层生物膜才能与核糖体结合
D.②是以4种核糖核苷酸为原料合成的
【答案】D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
图示表示真核生物细胞核内转录过程,图中①为DNA模板链;②为转录形成的mRNA,可作为翻译的模板;③为RNA聚合酶,据此分析。
【详解】A.由于转录时以①链为模板形成mRNA,所以①链的碱基A与②链的碱基U互补配对,A错误;
B.如果③表示酶分子,则它的名称是RNA聚合酶,催化RNA的合成,B错误;
C.转录完成后,②即mRNA通过核孔进入到细胞质与核糖体结合,不需通过两层生物膜,C错误;
D.②为转录形成的mRNA,所以是以4种核糖核苷酸为原料合成的,D正确。
18.基因Ⅰ和基因Ⅱ在某动物染色体DNA上的相对位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基因Ⅰ和基因Ⅱ可以是一对等位基因
B.基因Ⅰ的表达产物不可能影响基因Ⅱ的表达
C.基因Ⅰ和基因Ⅱ转录的模板链一定在同一条DNA链上
D.基因Ⅰ和基因Ⅱ在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碱基的排列顺序不同
【答案】D
【解析】
【分析】
据图分析,基因Ⅰ和基因Ⅱ是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的两个基因,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遗传信息就储存在碱基对的排列顺序中。
【详解】A.等位基因是指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上、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而基因Ⅰ和基因Ⅱ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所以不是一对等位基因,A错误;
B.基因与基因、基因与基因产物、基因与环境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作用,基因Ⅰ的表达产物可能影响基因Ⅱ的表达,B错误;
C.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的基因Ⅰ和基因Ⅱ,它们转录的模板链可能不在同一条DNA链上,C错误;
D.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基因Ⅰ和基因Ⅱ在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碱基的排列顺序不同,D正确。
19.下列有关遗传信息传递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A.DNA复制、转录及翻译过程都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B.DNA复制和转录都是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翻译则以mRNA为模板
C.DNA复制、转录和翻译的原料依次是脱氧核苷酸、核糖核苷酸和氨基酸
D.DNA复制和转录过程都发生DNA分子的解旋
【答案】B
【解析】
【分析】
DNA复制是以DNA的两条链为模板,以脱氧核苷酸为原料,合成子代DNA的过程,该过程还需要解旋酶和DNA聚合酶的参与;转录是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以核糖核苷酸为原料,合成RNA的过程,该过程需要RNA聚合酶;翻译是以mRNA为模板,以游离氨基酸为原料合成蛋白质的过程。
【详解】A.DNA复制、转录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翻译过程中mRNA上的密码子和tRNA上的反密码子也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正确;
B.DNA复制的模板是亲代DNA的两条链,B错误;
C.DNA复制需要的原料是4种脱氧核苷酸,转录的原料是4种核糖核苷酸,翻译过程是以20种游离的氨基酸为原料,C正确;
D.DNA复制和转录时都要断开氢键,使DNA分子解旋,D正确。
20.翻译过程中出现肽链终止的原因是
A.tRNA上出现终止密码子
B.mRNA在mRNA链终止密码子处停止合成
C.不具有与mRNA链终止密码子相应的反密码子
D.一个与mRNA链终止密码子相应的tRNA不能携带氨基酸
【答案】C
【解析】
【分析】
密码子是mRNA上编码一个氨基酸的3个相邻的碱基,密码子共有64种,其中有3种是终止密码子,起终止信号的作用,不能编码氨基酸,没有对应的tRNA(反密码子),所以运载氨基酸的tRNA有61种。
【详解】A.密码子在mRNA上,A错误;
B.多肽链
合成在mRNA链的终止密码处停止,B错误;
C.翻译时出现肽链终止,是因为不具有与mRNA链终止密码相应的反密码子,C正确;
D.终止密码子没有相应的tRNA,D错误。
21.下列有关细胞周期和细胞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不同生物的细胞大小可能相同,细胞数目一般不同,但细胞周期长短相同
B.同一生物各种组织的细胞周期长短相同,但分裂间期和分裂期长短不同
C.同源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联会配对,此时每个染色体含有4条染色单体
D.若在G2期加入DNA合成抑制剂,则有丝分裂中期每个染色体仍含有2条染色单体
【答案】D
【解析】
【分析】
细胞周期是指能够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结束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结束时为止,称为一个细胞周期,只有能够连续分裂的细胞才具有细胞周期;一个细胞周期包括分裂间期和分裂期,不同生物的细胞周期持续时间不一定相同,同种生物不同细胞的细胞周期持续时间也不一定相同。
【详解】A.不同生物的细胞大小和数目不同,其细胞周期长短也不相同,A错误;
B.同一生物各种组织的细胞周期长短不完全相同,所以分裂间期和分裂期长短也不同,B错误;
C.减Ⅰ前期同源染色体配对,每对染色体含有4条染色单体,形成四分体,C错误;
D.若在G2期加入DNA合成抑制剂,由于DNA合成在G2期之前的S期,所以有丝分裂中期每个染色体仍含有2条染色单体,D正确。
22.对性腺组织细胞进行荧光标记,等位基因A、a都被标记为黄色,等位基因B、b都被标记为绿色,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处于四分体时期的细胞。
下列有关推测合理的是
A.若这2对基因在1对同源染色体上,则有一个四分体中出现2个黄色、2个绿色荧光点
B.若这2对基因在2对同源染色体上,则有一个四分体中出现2个黄色、2个绿色荧光点
C.若这2对基因在1对同源染色体上,则有一个四分体中出现4个黄色、4个绿色荧光点
D.若这2对基因在2对同源染色体上,则有一个四分体中出现4个黄色、4个绿色荧光点
【答案】C
【解析】
【分析】
四分体是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的,一个四分体含有2条染色体、4条姐妹染色单体;染色体复制后,基因也随之加倍,有2个A和2个a、2个B和2个b,若2对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则1个四分体中将出现4个黄色和4个绿色荧光点,若2对等位基因位于2对同源染色体上,则每个四分体中将出现2个黄色或2个绿色荧光点。
【详解】A.A、a被标记为黄色,B、b被标记为绿色,若这2对基因在1对同源染色体上,则一个四分体中同时有黄色和绿色荧光,出现4个黄色、4个绿色荧光点,A错误;
B.若这2对基因在2对同源染色体上,则一个四分体中只出现一种荧光,出现2个黄色或2个绿色荧光点,B错误;
C.若这2对基因在1对同源染色体上,则一个四分体中出现4个黄色、4个绿色荧光点,C正确;
D.若这2对基因在2对同源染色体上,则黄色和绿色荧光分别位于2个四分体中,一个四分体中出现2个黄色或2个绿色荧光点,D错误。
23.某研究小组测定了多个不同双链DNA分子的碱基组成,根据测定结果绘制了DNA分子的一条单链与其互补链,一条单链与其所在DNA分子中碱基数目比值的关系图,下列正确的是
A.
B.
C.
D.
【答案】A
【解析】
【分析】
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的规律:
①在双链DNA分子中,互补碱基两两相等,A=T、C=G、A+G=C+T,即嘌呤碱基总数等于嘧啶碱基总数;②DNA分子的一条单链中(A+T)与(G+C)的比值等于其互补链和整个DNA分子中该种比例的比值;③DNA分子一条链中(A+G)与(T+C)的比值与互补链中的该种碱基的比值互为倒数,在整个双链中该比值等于1。
设一条单链中四种碱基含量分别为A1、T1、G1、C1,其互补链中四种碱基含量为A2、T2、C2、G2,DNA分子中四种碱基含量为A、T、G、C,则有A1=T2、T1=A2、G1=C2、C1=G2。
【详解】A.根据分析,有
,即DNA分子一条链中
的比值与整个DNA分子中
的比值相等,A正确;
B.根据分析,有
,即DNA分子一条链中
的比值与其互补链中的该比值相等,B错误;
C.根据分析,有
,即DNA分子一条链中
的比值与其互补链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重庆市 第八 中学 学年 下学 第一次 月考 生物试题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