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文阅读俗世奇人教学设计.docx
- 文档编号:26394164
- 上传时间:2023-06-18
- 格式:DOCX
- 页数:15
- 大小:29.88KB
群文阅读俗世奇人教学设计.docx
《群文阅读俗世奇人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群文阅读俗世奇人教学设计.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群文阅读俗世奇人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样例】
第三单元群文阅读“俗”世“奇”人
上海市教育学会青浦清河湾中学朱天虹
【课例主题与观察要点】
探索“单元统整目标贯通的群文阅读教学”主题,本课例依据单元主题组元,探索群文阅读教学的课堂,建议课堂观察要点:
1.课时目标具体化,2.目标环节对应性,3.师生互动启发性,4.群文组元适切性,5.三位一体教学关联性,6.语文素养引领性。
【文本解读与学情分析】
第三单元所写都是“凡人小事”,但凡人身上亦有不凡。
延续这一主题,我们选取冯骥才系列微型小说《俗世奇人》中《苏七块》《蓝眼》《泥人张》三篇组成群文,这三篇文章主要人物不但身怀绝技而且有着各自独特的性情,比如苏七块的坚持行业规则、蓝眼的自信自尊、泥人张的不卑不亢等等。
当我们关注文本中其他人物,会发现他们一起组成了一个清末民初的天津老城人物群像,展现了天津老城在特定历史阶段的独特地域文化,作者对此有褒扬也有批判。
在群文文本的编排上遵从了原书的编排顺序,文本之间是并列的关系,文本的共性特征除了奇人共俗世之外,作者都运用了动作细节表现人物独特技能,通过在单一场景的单一故事中设置合理逻辑的突变情节,突显人物性情。
另外这三篇对于立意的点破方式有所不同,有全点破、半点破,当然也有留白。
学生已学习过微型小说《在柏林》,大体了解微型小说的特点,但是对于冯骥才的系列微型小说的特点却缺乏了解,因此可以在此次群文阅读中从文体和文化层面更深入了解冯氏故事叙述人的特点,以便他们进一步阅读《俗世奇人》整本书。
【教学目标与课堂环节】
课时目标:
整合主要人物信息,明确技能之奇;寻找情节突转并分析情节因果,理解人物个性之奇(重点),构建人物群像,领悟作者笔下的地域文化。
(难点)
课堂环节:
一、初识小说背景,体验他者视角
冯骥才在《关于<俗世奇人>》中说:
天津卫本是水陆码头,居民五方杂处,性格迥然相异。
然燕赵故地,血气刚烈;水咸土碱,风气强悍。
近百余年来,举凡中华大灾大难,无不首当其冲,因生出各种怪异人物,既在显耀上层,更在市井民间。
他的系列微型小说《俗世奇人》聚焦清末民初的天津老城,我们选取了其中的几篇,让我们跟随冯骥才的视角,去发现其中的奇人与俗世。
(说明:
明确小说创作背景)
二、整合奇人信息,明确技能之奇
1.反馈预习,分享所填奇人基本资料卡片。
明确:
基本资料
篇目
《苏七块》
《蓝眼》
《泥人张》
本名
苏金散
江在棠
张明山
外号
苏七块
蓝眼
泥人张
得名缘由
凡来瞧病,无论贫富亲疏,必得先拿七块银元码在台子上,他才肯瞧病,否则决不搭理。
人家骂他认钱不认人,能耐就值七块。
他的近视镜,镜片厚得赛瓶底,颜色发蓝,看上去真赛一双蓝眼。
看假画,双眼无神;看真画,一道蓝光。
有捏泥人的手艺
样貌
他人高袍长,手瘦有劲,五十开外,红唇皓齿,眸子赛灯,下巴儿一绺山羊须,浸了油赛的乌黑锃亮。
张口说话,声音打胸腔出来,带着丹田气,远近一样响。
深度近视
戴厚镜片眼镜
手灵巧
技能
正骨
鉴画
捏泥人
技能值
天津卫挂头牌
古玩行里的神
手艺道上捏泥人排第一,没第二,第三差着十万八千里。
特别的习惯/规矩/爱好
(1)凡来瞧病,无论贫富亲疏,必得先拿七块银元码在台子上,他才肯瞧病,否则决不搭理。
(2)打牌
看画无论大小,只看半尺。
常去东北城角的戏院大观楼,北关口的饭馆天庆馆
所处时代
民国初年
清末民初
咸丰年间
2.从奇人资料卡片中,你发现了他们身上哪些共性?
明确:
都有外号,处在相近的时代,都是“手艺人”且技艺超群,性情有些古怪……
3.他们的技能之奇体现在什么地方?
明确:
苏七块:
他手下动作更是“干净麻利快”,逢到有人伤筋断骨找他来,他呢?
手指一触,隔皮截肉,里头怎么回事,立时心明眼亮。
忽然双手赛一对白鸟,上下翻飞,疾如闪电,只听“咔嚓咔嚓”,不等病人觉疼,断骨头就接上了。
贴块膏药,上了夹板,病人回去自好。
苏大夫已然站在张四面前,挽起袖子,把张四的胳膊放在台子上,捏几下骨头,跟手左拉右推,下顶上压,张四抽肩缩颈闭眼龇牙,预备重重挨几下,苏大夫却说:
“接上了。
”当下便涂上药膏,夹上夹板,还给张四几包活血止疼口服的药面子。
蓝眼:
他唰地一拉,疾如闪电,露出半尺画心。
这便是蓝眼出名的“半尺活”,他看画无论大小,只看半尺。
是真是假,全拿这半尺画说话,绝不多看一寸一分。
泥人张:
左手伸到桌子下边,打鞋底下抠下一块泥巴。
右手依然端杯饮酒,眼睛也只瞅着桌上的酒菜,这左手便摆弄起这团泥巴来;几个手指飞快捏弄,比变戏法的刘秃子的手还灵巧。
海张五那边还在不停地找乐子,泥人张这边肯定把那些话在他手里这团泥上全找回来了。
随后手一停,他把这泥团往桌上叭地一戳,起身去柜台结账。
作者用精心提炼的动作细节传神地表达人物的独特技能,且描写非常具有画面感。
小结:
冯骥才同时也是一位画家,他认为“文学要立即生出形象”,冯骥才用他的文学画笔,让技能之奇得以淋漓尽致地展现。
(说明:
整合人物信息,了解奇人技能之奇,进而了解冯骥才运用动作细节塑造人物形象的方式,达成教学重点。
)
三、建立突变因果,理解个性之奇
1.在奇人展现技能的过程中,总是伴随着突变的情节,请从文中找出有关内容并梳理填写表格。
明确:
篇目
类别
场所
突变情节
苏七块
家里牌桌旁
没收到七块银元,不理睬
收七块银元后,闪电般接诊
牌局散后,苏大夫还华大夫收到的7块银元
蓝眼
裕成公古玩铺
针市街崔家
买得真画
在崔家发现“真画”
先前那幅是真的,刚买回来的这幅反倒是假的
蓝眼离开裕成公
泥人张
天庆馆
北门外估衣街杂货摊
没把海张五当个人物,捏出逼真的海张五,被海张五贬低贱卖无人要;
泥人张贱卖海张五,海张五花大价钱,买走全部泥人。
2.这些突变情节是否合理?
如果合理,你的文本依据是什么?
合理性的达成方式是什么?
从中你看出怎样的人物形象?
篇目
合理性的文本依据
合理性的达成方式
人物形象
苏七块
(人物语言)
“只是我立的规矩不能改”
人物性格
树立一个表面贪财的形象,但实际上在坚守行业规矩,有一颗救世济人之心。
蓝眼
(心理描写、作者叙述)
“原来这一切都是黄三爷在暗处做的圈套,一步步叫你钻进来。
”“他忽然想起,最早来卖画的那个书生打扮的人,不是对他说过“黄三爷也临摹过这幅画”吗?
人家有话在先,早就说明白这幅画有真有假。
”
“蓝眼有根,理也不理。
”“人家在暗处闹,自己在明处赢。
”,“打这儿起,蓝眼卷起被袱卷儿离开了裕成公。
自此不单天津古玩行没他这号,天津地面也瞧不见他的影子。
”
情节伏笔
坚守行业规则
自信、自尊
泥人张
(人物行为、作者叙述)
“可是手艺人除外。
手艺人靠手吃饭,求谁?
怵谁?
”“泥人张这边肯定把那些话在他手里这团泥上全找回来了。
随后手一停,他把这泥团往桌上叭地一戳,起身去柜台结账。
”“但天津卫的事没有这样完的──”“泥人张头都没回,撑开伞走了。
”“贱卖海张五”
人物性格、社会环境/集体性格
沉稳干练,不卑不亢,镇定自若,不畏权贵,刚直不阿
小结:
突变情节都有社会环境、人物性格或情节伏笔的因果逻辑做支撑,从而突显了奇人的又一奇——性情之奇。
微型小说的一个叙事特点是“一个场面的单一事件”,而冯骥才的《俗世奇人》大多选择单一场面从单一事件中设置具有合理因果逻辑的突变情节表现人物性格。
3.他们的前后行为是否有矛盾的地方?
这些人物在关键时刻的选择你是否认同?
说一说的理由。
预设:
(1)苏七块“凡来瞧病,无论贫富亲疏,必得先拿七块银元码在台子上,他才肯瞧病”,又为何送药给张四?
(2)蓝眼为何如此决绝地离开了天津古玩行,甚至离开了天津?
(3)既然“天津卫的事没有这样完的”,泥人张这样的公然挑衅海张五的之后,他会不会面临更艰难的处境?
小结:
这些未解的疑惑,让人物又添一奇。
(说明:
关注突变情节及其因果联系,理解奇人之性情之奇,进而了解微型小说及冯骥才微型小说的情节构建特点,达成教学重点。
)
四、构建人物群像,思辨作者立意
1.作者在这三篇故事中,还写了哪些人物?
他们的性格如何?
作者对他们持什么态度?
明确:
人物
身份
表现
性格/
生存状态
作者态度
华大夫
牙医
打怀里摸出七块银元给了急需救治的三轮车夫张四
善良
有褒扬
有批判
张四
三轮车夫
赚一天吃一天
朝不保夕
黄三爷
津门造假画的第一高手
设计陷害蓝眼
狡诈、阴毒
佟五爷
裕成公古玩铺老板
派人打听真画,并高价买画,只为保住裕成公的牌子
坚守原则
尤小五
消息通
打听到真画在崔家,并与蓝眼一起买画
没有立场
张锦文/
张五爷/海张五
贩盐
盛京将军海仁卖过命
拿泥人张找乐子
蛮横
仗势欺人
爱面子
天庆馆顾客
估衣街行人
等众人
看画,说闲话
吃饭的人都停住嘴巴,甚至放下筷子瞧瞧这位大名鼎鼎的张五爷。
乐完找熟人来看,再一块乐。
爱凑热闹
爱找乐子
2.文章中展现的是清末民初的市井人物群像,他的创作意图是什么呢?
明确:
作者对他们的职业精神、人生态度和价值观念等有褒扬有批判,作者通过描写这些市井人物的性格和命运轨迹展现了特定时代天津老城的地域文化。
这种独特的市井文化,充满着生命的活力。
总结:
在《冯骥才周立民对话录》中,冯骥才说,写“俗世奇人”系列小说,都是从文化层面进行考虑的。
天津最具魅力是在清末民初,那是个城市的转型期,随着租界的开辟,现代商业进入天津跟本土的文化相碰撞,三教九流都聚集在天津,人物的地域性格非常鲜明和凸显。
当然,“我”主要是通过写地域的集体性格,来写地域的文化特征。
冯骥才用他传奇式的写作手法,塑造了性格迥异的奇人,展现了充满市井气息的天津老城,我们想要了解冯骥才笔下天津老城的全貌绝不止于课堂所学,还需要同学们更多地去阅读《俗世奇人全本》的其他篇目。
(说明:
关注小说中的其他人物,形成对人物群像的理解,进而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突破教学难点。
)
五、布置作业
1.任选其中一篇,以说书人的方式演绎文本,并在结尾附上你的点评。
(必做)
2.推荐阅读《俗世奇人》的其他篇目(《鼓一张》《小杨月楼义结李金鏊》等)或阿城《棋王》。
(选做)
3.根据《蓝眼》,从黄三爷的视角重新叙写这个故事。
(选做)
(说明:
通过说书人演绎文本并评论的方式让学生体会文章的语言特色并运用课堂所学的评论方法;延伸阅读《俗世奇人》的其他篇目,构建更为丰富的人物群像;尝试从不同视角叙述故事。
)
附:
冯骥才《俗世奇人》选文
苏七块
①苏大夫本名苏金散,民国初年在小白楼一带,开所行医,正骨拿踝,天津卫挂头牌,连洋人赛马,折胳膊断腿,也来求他。
②他人高袍长,手瘦有劲,五十开外,红唇皓齿,眸子赛灯,下巴儿一绺山羊须,浸了油赛的乌黑锃亮。
张口说话,声音打胸腔出来,带着丹田气,远近一样响,要是当年入班学戏,保准是金少山的冤家对头。
他手下动作更是“干净麻利快”,逢到有人伤筋断骨找他来,他呢?
手指一触,隔皮截肉,里头怎么回事,立时心明眼亮。
忽然双手赛一对白鸟,上下翻飞,疾如闪电,只听“咔嚓咔嚓”,不等病人觉疼,断骨头就接上了。
贴块膏药,上了夹板,病人回去自好。
倘若再来,一准是鞠大躬谢大恩送大匾来了。
③人有了能耐,脾气准格色。
苏大夫有个格色的规矩,凡来瞧病,无论贫富亲疏,必得先拿七块银元码在台子上,他才肯瞧病,否则决不搭理。
这叫嘛规矩?
他就这规矩!
人家骂他认钱不认人,能耐就值七块,因故得个挨贬的绰号叫作:
苏七块。
当面称他苏大夫,背后叫他苏七块,谁也不知他的大名苏金散了。
④苏大夫好打牌,一日闲着,两位牌友来玩,三缺一,便把街北不远的牙医华大夫请来,凑上一桌。
玩得正来神儿,忽然三轮车夫张四闯进来,往门上一靠,右手托着左胳膊肘,脑袋瓜淌汗,脖子周围的小褂湿了一圈,显然摔坏胳膊,疼得够劲。
可三轮车夫都是赚一天吃一天,哪拿得出七块银元?
他说先欠着苏大夫,过后准还,说话时还哼哟哼哟叫疼。
谁料苏大夫听赛没听,照样摸牌看牌算牌打牌,或喜或忧或惊或装作不惊,脑子全在牌桌上。
一位牌友看不过去,使手指指门外,苏大夫眼睛仍不离牌。
“苏七块”这绰号就表现得斩钉截铁了。
⑤牙医华大夫出名的心善,他推说去撒尿,离开牌桌走到后院,钻出后门,绕到前街,远远把靠在门边的张四悄悄招呼过来,打怀里摸出七块银元给了他。
不等张四感激,转身打原道返回,进屋坐回牌桌,若无其事地接着打牌。
⑥过一会儿,张四歪歪扭扭走进屋,把七块银元“哗”地往台子上一码。
这下比按铃还快,苏大夫已然站在张四面前,挽起袖子,把张四的胳膊放在台子上,捏几下骨头,跟手左拉右推,下顶上压,张四抽肩缩颈闭眼龇牙,预备重重挨几下,苏大夫却说:
“接上了。
”当下便涂上药膏,夹上夹板,还给张四几包活血止疼口服的药面子。
张四说他再没钱付药款,苏大夫只说了句:
“这药我送了。
”便回到牌桌旁。
⑦今儿的牌各有输赢,更是没完没了,直到点灯时分,肚子空得直叫,大家才散。
临出门时,苏大夫伸出瘦手,拦住华大夫,留他有事。
待那二位牌友走后,他打自己座位前那堆银元里取出七块,往华大夫手心一放,在华大夫惊愕中说道:
“有句话,还得跟您说。
您别以为我这人心地不善,只是我立的这规矩不能改!
”
⑧华大夫把这话带回去,琢磨了三天三夜,到底也没琢磨透苏大夫这话里的深意。
但他打心眼儿里钦佩苏大夫这事这理这人。
蓝眼
①古玩行中有对天敌,就是造假画的和看假画的。
造假画的,费尽心机,用尽绝招,为的是骗过看假画的那双又尖又刁的眼;看假画的,却凭这双眼识破天机,看破诡计,捏着这造假的家伙没藏好的尾巴尖儿,打一堆画里把它抻出来,晾在光天化日底下。
②这看假画的名叫蓝眼。
在锅店街裕成公古玩铺做事,专看画。
蓝眼不姓蓝,他姓江,原名在棠,蓝眼是他的外号。
天津人好起外号,一为好叫,二为好记。
这蓝眼来源于他的近视镜,镜片厚得赛瓶底,颜色发蓝,看上去真赛一双蓝眼。
而这蓝眼的关键还是在他的眼上。
据说他关灯看画,也能看出真假;
③话虽有点玄,能耐不掺假。
他这蓝眼看画时还真的大有神道──看假画,双眼无神;看真画,一道蓝光。
④这天,有个念书打扮的人来到铺子里,手拿一轴画。
外边的题签上写着“大涤子湖天春色图”。
蓝眼看似没看,他知道这题签上无论写嘛,全不算数,真假还得看画。
他唰地一拉,疾如闪电,露出半尺画心。
这便是蓝眼出名的“半尺活”,他看画无论大小,只看半尺。
是真是假,全拿这半尺画说话,绝不多看一寸一分。
蓝眼面对半尺画,眼镜片唰地闪过一道蓝光,他抬起头问来者:
“你打算卖多少钱?
”
⑤来者没急着要价,而是说:
“听说西头的黄三爷也临摹过这幅画。
”
⑥黄三爷是津门造假画的第一高手。
古玩铺里的人全怕他。
没想到蓝眼听赛没听,又说一遍:
“我眼里从来没有什么黄三爷。
你说你这画打算卖多少钱吧。
”
⑦“两条。
”来者说。
这两条是二十两黄金。
⑧要价不低,也不算太高,两边稍稍地你抬我压,十八两便成交了。
⑨打这天起,津门的古玩铺都说锅店街的裕成公买到一轴大涤子石涛的山水,水墨浅绛,苍润之极,上边还有大段题跋,尤其难得。
有人说这件东西是打北京某某王府流落出来的。
来卖画的人不大在行,蓝眼却抓个正着。
花钱不少,东西更好。
这么精的大涤子,十年内天津的古玩行就没现过。
那时没有报纸,嘴巴就是媒体,愈说愈神,愈传愈广。
接二连三总有人来看画,裕成公都快成了绸缎庄了。
⑩世上的事,说足了这头,便开始说那头。
大约事过三个月,开始有人说裕成公那幅大涤子靠不住。
初看挺唬人,可看上几遍就稀汤寡水,没了精神。
真假画的分别是,真画经得住看,假画受不住瞧。
这话传开之后,就有新闻冒出来──有人说这画是西头黄三爷一手造的赝品!
这话不是等于拿盆脏水往人家蓝眼的袍子上泼吗?
⑪蓝眼有根,理也不理。
愈是不理,传得愈玄。
后来就说得有鼻子有眼儿了。
说是有人在针市街一个人家里,看到了这轴画的真品。
于是,又是接二连三,不间断有人去裕成公古玩铺看画,但这回是想瞧瞧黄三爷用嘛能耐把蓝眼的眼蒙住的。
向来看能人栽跟斗都最来神儿!
⑫裕成公的老板佟五爷心里有点发毛,便对蓝眼说:
“我信您的眼力,可我架不住外头的闲话,扰得咱铺子整天乱哄哄的。
咱是不是找个人打听打听那画在哪儿。
要真有张一模一样的画,就想法把它亮出来,分清楚真假,更显得咱高。
”
⑬蓝眼听出来老板没底,可是流言闲语谁也没辙,除非就照老板的话办,真假一齐亮出来。
人家在暗处闹,自己在明处赢。
⑭佟老板找来尤小五。
尤小五是天津卫的一只地老鼠,到处乱钻,嘛事都能叫他拿耳朵摸到。
他们派尤小五去打听,转天有了消息。
原来还真的另有一幅大涤子,也叫《湖天春色图》,而且真的就在针市街一个姓崔的人家!
佟老板和蓝眼都不知道这崔家是谁。
佟老板便叫尤小五引着蓝眼去看。
蓝眼不能不去,待到了那家一看,眼镜片唰唰闪过两道蓝光,傻了!
⑮真画原来是这幅。
铺子里那幅是假造的!
这两幅画的大小、成色、画面,全都一样,连图章也是仿刻的。
可就是神气不同──瞧,这幅真的是嘛神气!
⑯他当初怎么打的眼,已经全然不知。
此时面对这画,真恨不得钻进地里去。
他二十年没错看过一幅。
他蓝眼简直成了古玩行里的神。
他说真必真,说假准假,没人不信。
可这回一走眼,传了出去,那可毁了。
看真假画这行,看对一辈子全是应该的,看错一幅就一跟斗栽到底。
⑰他没出声。
回到店铺跟老板讲了实话。
裕成公和蓝眼是连在一块的,要栽全栽。
佟老板想了一夜,有了主意,决定把崔家那轴大涤子买过来,花大价钱也在所不惜。
两幅画都攥在手里,哪真哪假就全由自己说了。
但办这事他们决不能露面,便另外花钱请个人,假装买主,跟随尤小五到崔家去买那轴画。
谁料人家姓崔的开口就是天价。
不然就自己留着不卖了。
买东西就怕一边非买,一边非不卖。
可是去装买主这人心里有底,因为来时佟老板对他有话:
“就是砸了我铺子,你也得把画给我买来。
”这便一再让步,最后竟花了七条金才买到手,反比先前买的那轴多花了近三倍的钱。
⑱待把这轴画拿到裕成公,佟老板舒口大气,虽然心疼钱,却保住了裕成公的牌子。
他叫伙计们把两轴画并排挂在墙上,彻底看个心明眼亮。
等画挂好,蓝眼上前一瞧,眼镜片唰唰唰闪过三道光。
人竟赛根棍子立在那里。
天下的怪事就在眼前──原来还是先前那幅是真的,刚买回来的这幅反倒是假的!
⑲真假不放在一起比一比,根本分不出真假──这才是人家造假画的本事,也是最高超的本事!
⑳可是蓝眼长的一双是嘛眼?
肚脐眼?
㉑蓝眼差点一口气闭过去。
转过三天,他把前前后后的事情捋了一遍,这才明白,原来这一切都是黄三爷在暗处做的圈套,一步步叫你钻进来。
人家真画卖得不吃亏,假画卖得比天高。
他忽然想起,最早来卖画的那个书生打扮的人,不是对他说过“黄三爷也临摹过这幅画”吗?
人家有话在先,早就说明白这幅画有真有假。
再看打了眼怨谁?
看来,这位黄三爷不单冲着钱来的,干脆就是冲着自己来的。
人家叫你手里攒着真画,再去买他造的假画。
多绝!
等到他明白了这一层,才算明白到家,认栽到底!
打这儿起,蓝眼卷起被袱卷儿离开了裕成公。
自此不单天津古玩行没他这号,天津地面也瞧不见他的影子。
有人说他得一场大病,从此躺下,再没起来。
栽得真是太惨了!
㉒再想想看,他还有更惨的──他败给人家黄三爷,却只见到黄三爷的手笔,人家的面也没叫他见过呢!
㉓所幸的是,他最后总算想到黄三爷的这一手,死得明明白白。
泥人张
①手艺道上的人,捏泥人的“泥人张”排第一。
而且,有第一,没第二,第三差着十万八千里。
②泥人张大名叫张明山。
咸丰年间常去的地方有两处:
一是东北城角的戏院大观楼,一是北关口的饭馆天庆馆。
坐在那儿,为了瞧各样的人,也为捏各样的人。
去大观楼要看戏台上的各种角色,去天庆馆要看人世间的各种角色。
这后一种的样儿更多。
③那天下雨,他一个人坐在天庆馆里饮酒,一边留神四下里吃客们的模样。
这当儿,打外边进来三个人。
中间一位穿得阔绰,大脑袋,中溜个子,挺着肚子,架势挺牛,横冲直撞往里走。
站在迎门桌子上的“撂高的”一瞅,赶紧吆喝着:
“益照临的张五爷可是稀客,贵客,张五爷这儿总共三位──里边请!
”
④一听这喊话,吃饭的人都停住嘴巴,甚至放下筷子瞧瞧这位大名鼎鼎的张五爷。
当下,城里城外气最冲的要算这位靠着贩盐赚下金山的张锦文。
他当年由于为盛京将军海仁卖过命,被海大人收为义子,排行老五。
所以又有“海张五”一称。
但人家当面叫他张五爷,背后叫他海张五。
天津卫是做买卖的地界儿,谁有钱谁横,官儿也怵三分。
可是手艺人除外。
手艺人靠手吃饭,求谁?
怵谁?
故此,泥人张只管饮酒,吃菜,西瞧东看,全然没把海张五当个人物。
⑤但是不会儿,就听海张五那边议论起他来。
有个细嗓门的说:
“人家台下一边看戏,一边手在袖子里捏泥人。
捏完拿出来一瞧,台上的嘛样,他捏的嘛样。
”跟着就是海张五的大粗嗓门说:
“在哪儿捏?
在袖子里捏?
在裤裆里捏吧!
”随后一阵笑,拿泥人张找乐子。
⑥这些话天庆馆里的人全都听见了。
人们等着瞧艺高胆大的泥人张怎么“回报”海张五。
一个泥团儿砍过去?
⑦只见人家泥人张听赛没听,左手伸到桌子下边,打鞋底下抠下一块泥巴。
右手依然端杯饮酒,眼睛也只瞅着桌上的酒菜,这左手便摆弄起这团泥巴来;几个手指飞快捏弄,比变戏法的刘秃子的手还灵巧。
海张五那边还在不停地找乐子,泥人张这边肯定把那些话在他手里这团泥上全找回来了。
随后手一停,他把这泥团往桌上叭地一戳,起身去柜台结账。
⑧吃饭的人伸脖一瞧,这泥人真捏绝了!
就赛把海张五的脑袋割下来放在桌上一般。
瓢似的脑袋,小鼓眼,一脸狂气,比海张五还像海张五,只是只有核桃大小。
⑨海张五在那边,隔着两丈远就看出捏的是他。
他朝着正走出门的泥人张的背影叫道:
“这破手艺也想赚钱,贱卖都没人要。
”
⑩泥人张头都没回,撑开伞走了。
但天津卫的事没有这样完的──
⑪第二天,北门外估衣街的几个小杂货摊上,摆出来一排排海张五这个泥像,还加了个身子,大模大样坐在那里。
而且是翻模子扣的,成批生产,足有一二百个。
摊上还都贴着个白纸条,上边使墨笔写着:
贱卖海张五
⑫估衣街上来来往往的人,谁看谁乐。
乐完找熟人来看,再一块乐。
⑬三天后,海张五派人花了大价钱,才把这些泥人全买走,据说连泥模子也买走了。
泥人是没了,可“贱卖海张五”这事却传了一百多年,直到今儿个。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阅读 奇人 教学 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