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氢裂化装置停工安全事项.docx
- 文档编号:26384353
- 上传时间:2023-06-18
- 格式:DOCX
- 页数:26
- 大小:31.05KB
加氢裂化装置停工安全事项.docx
《加氢裂化装置停工安全事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加氢裂化装置停工安全事项.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加氢裂化装置停工安全事项
加氢裂化装置停工安全事项
1)正常停工
(1)停工时高压系统应严格执行“先降压后降温”的原则,且温度小于150℃时,降温速度应小于25℃/h,以免产生脆性破坏;
(2)停工时高压系统还应遵守“先降温后降量”的原则;
(3)反应压力降到3.5Mpa前,反应温度应大于135℃;
(4)卸催化剂前,高压系统应采用轻油汽提、热氢汽提、氮气的多次升压、泄压流程,直至或燃性气体含量小于1%,苯含量小于1μg﹒g-1;
(5)缷催化剂过程中,操作人员应结伴作业,H2S检测仪,佩戴防毒面具,用氮气连续吹扫掩护,防止缷剂时着火及羰基镍(允许暴露浓度0.007mg﹒m-3)中毒;
(6)缷催化剂后,操作人员应佩戴氧呼吸器面罩,连续氧分析警报器,在专业救护人员监控下入反应器;
(7)停工后应对高压设备进行内外部检验、壁厚检验、磁粉检测、渗透检测、超声检测、硬度检测、堆焊层铁素体含量测定、金相检验等多种检验,确保设备在安全条件下运转;
(8)停工后应对奥氏体不锈钢设备进行干燥的氮气保护,打开设备前可用符合标准的苏打水溶液进行中和清洗。
2)紧急停工
(1)当发生反应器“飞温”、装置着火等紧急情况时,应启动快速紧急泄压系统,停新氢压缩机、反应(循环氢)加热炉和高压注水泵;
(2)当循环氢压缩机故障、冷高压分离器(或循环氢压缩机入口缓冲罐)液位过高时,应停循环氢压缩机和高注水泵,并启动慢速紧急泄压系统;
(3)高压进料泵出口流量过低、高压进料泵故障时,应停该高压进料泵,并启动备泵;
(4)反应(循环氢)加热炉流率过低、燃料压力过低、反应器入口温度过高、炉管爆炸或着火时,应停反应(循环氢)加热炉;
(5)冷高压分离器、热高压分离器、循环氢脱硫塔液位过低时,应关闭从高压到低压的阀门。
(6)新氢压缩机故障、新氢压缩机入口缓冲罐液位过高、供氢装置发生故障时,应停新氢压缩机和高压进料泵;
(7)仪表风故障时,应停新氢压缩机和高压进料泵,并维持循环氢压缩机的最大流量和急冷氢的最大流量。
19.7加氢裂化装置安全性分析[1~7,15~16]
19.7.1火灾危险性分析
加氢裂化装置所用原料、所得产品多为易燃、易爆物质,装置危险性为甲类见表19-2。
各物料在加工过程中处于高温、高压环境中,当泄漏温度超过其自燃点、泄漏遇静电或遇热可能引发火灾。
表1生产过程中主要原料、中间产品、产品火灾危险性分类
介质名称
性质
爆炸极限/V%
闪点/℃
自燃点/℃
火灾危险类别
氢气
燃料气
液化气
石脑油
喷气燃料
柴油
减压蜡油
DMDS
MDEA
硫化氢
易燃易爆
易燃易爆
易燃易爆
易燃易爆
易燃易爆
易燃
易燃
易燃
易燃
易燃易爆剧毒
4.1~74.2
3~13
2~9
1.4~7.6
1.4~7.5
1.5~4.5
2.2~19.7
4.3~45.5
<28
28~45
45~120
>120
15
>139
570~590
650~750
426~537℃
510~530
380~425
350~380
300~380
339
290~370
甲
甲
甲A
甲B
乙A
丙A
丙B
甲
丙A
甲
1)氢气(H2)
H2自燃点:
570~590℃,爆炸极限:
4.1%~74.2%,火灾危险类别:
甲。
H2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焜合物,遇热或明为即发生爆炸。
在低凹谈不易积存,在室内使用和储存时,漏气上升滞留屋顶不易排出,遇火星会引起爆炸,H2还会与氯、溴等卤素剧烈反应。
H2与其他气体相比特点之一是当气体膨胀后其温度上升,即热起来,因此特别小心,H2释压管线或压缩排到大气时,或任何泄漏均必须用蒸汽吹扫才能有效灭火。
灭火:
①灭火剂:
雾状水、泡沬、二氧化碳、干粉;
②切断气源;
③若不能切断气源,则不允许熄灭正在燃烧的气体;
④喷水冷却着火设备;
⑤可能的话,将着火设备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2)硫化氢(H2S)
H2S自燃点:
292~370℃,爆炸极限:
4.3%~45.5%,火灾危险类别:
甲。
H2S与空气或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高能热或明火即发生燃烧爆炸。
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
(1)灭火
①灭火剂:
泡沬、二氧化碳、雾状水;
②切断气源;
③若不能切断气源,则不允许熄灭正在燃烧的气体;
④喷水冷却着火设备;
(2)泄漏处置
①应疏散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域,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进入;
②严格控制一切火源;
③喷雾状水稀释、溶释、抽排和强力通风。
(3)防护措施:
①工作场地严禁吸烟;
②生产过程密闭;
③全面通风;
④进入着火现场,应穿自供氧式呼吸装备的防护服,防止因缺氧发生危险;
⑤不应携带探照灯、电机及开关等可能产生电火花的设备。
3)氨(NH3)
NH3自燃点:
651℃,爆炸极限:
15%~28%。
NH3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怕混合物,高能热或明火即发生燃烧爆炸。
与氯、溴等卤素剧烈反应。
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
(1)灭火
①灭火剂:
泡沬、二氧化碳、雾状水;
②切断气源;
③若不能切断气源,则不允许熄灭正在燃烧的气体;
④喷水冷却着火设备。
(2)泄露处置:
①应疏散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域,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进入;
②严格控制一切火源;
③喷雾状水稀释、溶释、抽排和强力通风。
4)液化石油气[7]
液化石油气的主要组分:
丙烷、丁烷、丙烯和丁烯等。
在常温常压下能迅速挥发。
丙烷、丁烷、丙烯和丁烯由于比空气重而更为危险。
这些烃类从容器中漏出呈云雾状沉积在地面上。
除非有4.5%/s以上的风速,这些物质是不易扩散至大气中去的。
在装置地面上常设在明火加热炉。
对有可能产生云雾状物烃类的操作,将会有潜在导致爆炸的危险。
液化石油气闪点:
<28℃,自燃点:
426~537℃,爆炸极限:
2%~9%,火灾危险类别:
甲A。
液化石油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高能热或明火即发生燃烧爆炸。
与氯、溴等卤至少剧烈反应。
蒸气比空气重,能经较底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明火会引起回燃。
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
(1)健康危害
①急性危害
眼睛接触:
可引起冻伤。
皮肤接触:
可引起冻伤。
组织冻伤后引起疼痛。
吸入:
本品较空气重,若通风不良可引起窒息。
症状有头痛、头昏、呼吸短促、乏力、困倦和耳鸣;如果窒息进一步加重,可引起恶心、呕吐、肌肉无力和意识不清,最后抽搐、昏迷和死亡。
②慢性危害
长期接触可引起头昏、乏力、视物不清、体重降低或贫血,或影响肝、肾功能等。
皮肤接触可引起皮肤发红、干燥、皲裂。
长期暴露在可燃浓度可引起神经损害、周围神经病、骨髓损害、神经衰弱。
③环境危害:
对环境有危害,对水体、土壤和大气可造成污染。
④燃爆危险
极易燃,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遇热源和明火有燃烧爆炸的危险。
其蒸汽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
(2)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若发生冻伤:
立即用冷水冲洗冻伤部位10~15min,最好能将冻伤部位浸入冷水中,不要摩擦。
禁用热水和热辐射。
用清洁、干燥敷料覆盖,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起下下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min。
就医。
(3)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
极易燃,与空气混合能开成爆炸性混合物。
遇热源和明火有燃烧爆炸的危险。
与氟、氯等接触会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
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致电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
有害燃烧产物: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灭火方法:
切断气源。
若不能切断气源,则不允许熄灭泄漏处的火焰。
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灭火剂:
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
灭火注意事项:
消防人员应佩载正压自给式呼吸器,穿防火服。
(4)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行动:
迅速撤离泄漏区人员至上风处,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
切断火源。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应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静电工作服。
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
尽可能切断泄漏源。
用工业覆盖层或吸附或吸收材料盖住泄漏点附近的下水道等地方,防止气体进入。
合理通风,加速扩散。
喷雾状水稀释。
漏气容器要妥善处理,修复、检验后再用。
(5)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处置注意事项:
密闭操作,全面通风。
提供良好的自然通风条件。
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穿防静电工作服。
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
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
防止气体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
避免与氧化剂、卤素接触。
在传送过程中,钢瓶和容器必须接地和跨接,防止产生静电。
搬运时轻装轻卸,防止钢瓶及附件破损。
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储存注意事项:
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
远离火种、热源。
库温不宜超过30℃。
应与氧化剂、卤素分开存放,切忌混储。
采用防爆弄照明、通风设施。
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
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6)接触控制与人体防护:
工程控制:
生产过程密闭,全面通风。
提供良好的自然通风条件。
呼吸系统防护:
高浓度环境中,建议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
眼睛防护:
一般不需要特殊防护,高浓度接触时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
穿防静电工作服。
手防护:
戴一般作业防护手套。
其他防护:
工作现场严禁吸烟。
避免高浓度吸入。
进入罐、限制性空间或其他高浓度区作业,需有人监护。
5)石脑油
石脑油的主要组分:
戊烷和己烷等。
石脑油闪点:
<28℃,自燃点:
510~530℃,爆炸极限:
1.4%~7.6%,火灾危险类别:
甲B。
石脑油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高能热或明火即发生爆炸。
与氧化剂能发生强烈反应。
蒸气比空气重,能经较底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明火会引起回燃。
(1)处理石脑油应考虑的事项:
①取样和排放石脑油可能造成危害,一定要采取适当的设备和措施;
②当自设备中排放石脑油液体或水时可以冻凝,排放管应伴热保温,以不使水结冰堵塞流动为宜;
③密切注意石脑油的泄漏,漏出来的少量液体会导致极为危险的蒸汽云雾;
④装有石脑油的容器暴露于火焰时,应用水喷淋该容器,以防止器壁破裂;
⑤在处理石脑油的区域,不允许有热作业。
(2)灭火剂:
泡沫、二氧化碳、干粉、砂土、蒸汽;
(3)泄露处置
①如有轻烃泄漏,应疏散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域,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进入;
②切断火源;
③切断泄露源;
④防止进入下水道、排洪海参等限制性空间;
⑤小量泄露用砂土或其他惰性材料吸收;
⑥大量泄露构筑围堤或坑收容;
⑦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汽危害;
⑧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容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处理。
6)喷气燃料
喷气燃料闪点:
28~45℃,自燃点:
380~425℃,爆炸极限:
1.4%~7.5%,火灾危险类别:
乙A。
喷气燃料为高闪点易燃液体,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高能热或明火即发生爆炸。
与氧化剂能发生强烈反应。
(1)灭火剂:
泡沫、雾状水、干粉、砂土;
(2)泄露处置:
①如有喷气燃料泄漏,应疏散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域,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进入;
②切断火源;
③喷水雾可减少蒸发;
④大量泄露构筑围堤或坑收容;
⑤收集、转移、回收或无害化处理。
(3)防护措施:
①工作场地严禁吸烟;
②生产过程密闭;
③全面通风;
④高浓度接触时,佩戴自吸式防毒面具,必要时,佩戴安全防护眼睛和耐油手套;
⑤穿防静电服;
⑥注意检测空气中的浓度。
7)柴油
柴油闪点:
45~120℃,自燃点:
350~380℃,爆炸极限:
1.4%~4.5%,火灾危险类别:
丙A。
柴油遇高能热或明火接触,有引起燃烧爆炸的危险。
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导致设备开裂和爆炸的危险。
(1)灭火剂:
泡沫、雾状水、干粉;
(2)泄漏处置:
①如有柴油泄漏,应疏散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域,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进入;
②切断火源;
③喷水雾可减少蒸发;
④大量泄露构筑围堤或坑收容;
⑤收集、转移、回收或无害化处理。
(3)防护措施:
①工作场地严禁吸烟;
②生产过程密闭;
③全面通风;
④特殊情况,佩戴自吸式防毒面具,必要时,佩戴安全防护眼睛和耐油手套;
8)催化剂的自燃
未再生的废催化剂粘结和吸附有各种烃类、金属化合物、如FeS、Ni(CO)4等,打开反应器,废催化剂暴露在空气中,硫化亚铁便迅速与氧发生氧化自燃,原料中微量铁和低合金钢管及设备脱落的铁可能有助于反应器硫化铁的积聚,硫化铁的自燃能点燃废催化剂,使反应器内着火。
预防措施:
为了防止反应器内形成易爆的H2+O2混合物,在卸催化剂的整个过程中,用N2连续吹扫废催化剂。
用N2 封住或用纯碱溶液注满反应器,反应器温度必须冷却到50~60℃或更低,然后打开反应器,此时废催化剂方可暴露于空气中。
反应器必须冷却到低于60℃,以避免硫化铁自燃,原料中微量铁和低合金钢管及设备脱落的铁可能有助于反应器硫化铁的积聚,硫化铁的自燃能点燃废催化剂,使反应器内着火。
9)硫化亚铁的自燃[6]
加氢裂化装置为典型的载硫装置,反应部分、分馏系统、液化气脱硫部分均处于硫化氢工作环境,硫化氢与设备材质发生化学反应,在设备和管道表面生成FeS、FeS2、Fe2S3等几种物质的混合物。
当打开设备检修时,硫化亚铁便迅速与氧发生氧化自燃,自燃时不产生火焰,只是发热到炾热状态,当达到一定温度时可引起其它物质燃烧,从而损坏设备材质。
硫化亚铁自燃时会产生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严重危害设备检修人员的身体健康。
(1)预防措施
隔离法:
用氮气保护、水封佑护等防止硫化亚铁与空气中的氧气接触。
隔离法适用于在线保护,但在检修过程中很难有效防止硫化亚铁的自燃。
钝化法:
用钝化剂进行设备处理,将易自燃的硫化亚铁转变为较稳定的化合物。
纯粹的钝化法成本较高,且油垢的存在使得不能完全将硫化亚铁从设备上除去。
清洗法:
将硫化亚铁从设备上清除,如对设备进行机械清洗、化学清洗等。
清洗法包括物理清洗的化学清洗,物理清洗主要是利用特殊机械清洗设备表面垢层,化学清洗通常有碱洗、酸洗、有机溶剂清洗,以及根据不同结垢采用的表面活性剂与碱、有机溶剂等组成的合化学清洗溶液的清洗。
清洗法简便有效,而且成本低,是比较常见的方法。
目前化工设备上广泛采用的化学清洗,实际上是传统的清洗法与钝化法的结合中,即在化学清洗剂中再适当地添加了钝化剂的成分。
(2)化学清洗
化学清洗:
必须同时具有高效、省时、无腐蚀、无污染,便于操作和使用成本低。
硫化亚铁钝化清洗剂:
主要由表面活性剂,加入适当比例的碱、螯合剂、缓蚀剂、钝化剂等有效成分合成,具有很强的水溶性和分解性。
表面活性剂的作用是降低液体表面张力,具有产生湿润、渗透、去污和发泡等一系列表面活性作用,使设备表面的油污和固体污粒进入清洗液中;螯合剂主要用来使硫化亚铁转化为可溶性的氧化铁和硫,并使硫化氢的释放减少;碱的作用一般是脱脂;缓蚀剂能保护设备表面,使其免遭介质腐蚀;钝化剂刚能降低设备材质上铁的电化学活性,使其表面发生变化和钝化,形成保护膜,较好地抑制铁溶解的阳极反应,减少设备清洗后再使用过程中硫化亚铁的生成,起到对设备的保护作用。
化学清洗步骤:
①根据清洗设备的流通体积,按规定溶液浓度准备钝化清洗剂。
②将钝化清洗剂在准备好的配液槽中与水混合均匀,制成规定溶液浓度。
③通过加剂泵由临时管线将钝化清洗剂注入清洗设备,并由溢流管线返回配液槽。
④循环2~4h。
⑤随着清洗过程的进行,钝化清洗剂溶液的颜色逐步变淡,直至无色,此时清洗过程结束。
⑥分析溶液的pH值、COD值后,将钝化清洗溶液排放至回收设备(如:
污水处理场)。
10)CS2火灾消防
CS2为极易燃挥发液体,在白天看不到着火燃烧的火焰,135.6℃自燃,象灯泡蒸汽管线或废气自排放管线与CS2接触会发生着火,SO2有害气体。
因此,进入着火现场必须穿戴防护服、防化眼镜、防毒面罩、自供氧式呼吸装备,灭火介质可采用CO2或干燥化学剂,冷却着火区域避免CS2二次引燃。
19.7.2生产岗位危险因素分析
生产中主要危险设备及危险岗位见表19-3。
表3主要生产岗位危险因素分析
场所或设备
介质
危险性
加氢精制反应器、加氢裂化反应器
高压换热器
氢气(或反应进料)加热炉
脱丁烷(戊烷)塔底重沸炉
常压(减压)分馏塔底重沸炉
新氢(循环氢)压缩机
加氢进料(循环油)泵
分馏部分泵
高压空冷器
高压分离器
催化剂装填
硫化剂储罐系统
分馏部分塔
溶剂再生塔
油、油气、氢气、H2S
油、油气、氢气、H2S
油、油气、氢气、H2S
油、油气、氢气、H2S
油、油气、
氢气、H2S、烃类气体
蜡油
油气、油
油、油气、氢气、H2S
油、油气、氢气、H2S
粉尘
DMDS
H2S、烃类气体
H2S、烃类气体、胺液
高温、高压、泄漏时易燃易爆、有毒
高温、高压、泄漏时易燃易爆、有毒
高温、高压、泄漏时易燃易爆、有毒
高温、噪声、泄漏时易燃易爆、有毒
高温、噪声、泄漏时易燃易爆
高压、噪声、泄漏时易燃易爆
高压、噪声、易燃
易燃、噪声
高压、噪声、泄漏时易燃易爆、有毒
高压泄漏时易燃易爆、有毒
有毒
泄漏时有毒、易燃易爆
多数有毒、高压泄漏时易燃易爆
有毒、易燃易爆
19.7.3有毒、有害物质危险性分析
生产中使用、产生的部分物料为有毒物质,对人体能产生一定程度的危害作用。
1)H2S[3~5,11]
加氢裂化装置大部分工艺介质中均不同程度含有H2S,高分污水、汽提塔顶、再生塔顶等部位容易造成H2S富集。
(1)H2S物理化学特性
常温常压下为无色气体,分子量:
34.09,具有强烈的臭蛋样气味,易溶于水生成氢硫酸,也可溶于醇类、甘油、石油制品中,气体比空气略重,相对密度为1.189,绝热指数:
1.30,沸点:
-60.2℃,熔点:
-82.9℃,标准状态粘度:
0.01166cP,临界压力:
8.73Mpa(A),临界温度:
100.4℃,标准状态粘度:
0.01166cP,爆炸极限:
4.3%~45.5%;自燃点:
290℃;化学性质不稳定,在空气中容易燃烧及爆炸;对金属具有很强的腐蚀性,也易吸附于各种织物;属于神经性毒物,对呼吸道和眼有明显刺激作用,低尝试时刺激作用明显,高浓度时,表现为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严重时可引起死亡,危害程度Ⅱ级,车间最高允许浓度10mg.m-3
(2)毒理
H2S为窒息性气体,进入人体后,使血液运氧能力或组织利用氧的能力发生障碍,造成人体组织缺氧的有害气体。
H2S主要经呼吸道进入,皮肤吸收很少,进入体内后迅速氧化成硫化物、硫代硫酸盐或硫酸盐,经过肾脏由尿排出,小部分则以原来的形态由肺脏排出。
H2S是强烈的神经毒物,对粘膜有刺激作用。
H2S对眼和呼吸道粘膜有很强的刺激作用,与粘膜表面的钠作用生成硫化钠,在眼部可引起结膜炎和角膜溃疡;在呼吸道可引走支气管炎,甚至造成中毒性肺炎和肺水肿。
H2S的危害作用主要是它与细胞呼吸酶中的三价铁结合,抑制了酶的活性,使组织细胞内氧化还原过程发生障碍,造成组织缺氧。
同时对其他一些酶的活性也有影响,例如与谷胱甘肽结合,使有关的酶失去活性,并能使脑、肝中的三磷酸腺苷酶的活性降低,H2S并不与正常血红蛋白起作用,但可以与高铁血红蛋白结合成硫高铁血红蛋白。
(3)临床表现
由于H2S常浓度>900mg.m-3,嗅神经麻痹而嗅不出硫化氢的存在,故不能依靠其气味强烈与否来判断硫化氢的危险程度,高浓度时,可直接抑制呼吸中枢,迅速窒息死亡。
见表19-14轻度中毒多因较长时间接触低深度H2S所致,主要表现为明显的眼及上呼吸道刺激症状,如眼痛、流泪、羞明,眼睑痉挛、视力模糊或有彩环出现,流涕呛咳、胸痛、胸闷、恶心等;沿有逐渐加重的全身症状,如头痛、头晕、乏力、心悸、呼吸困难、冷汗淋漓、甚至可发生晕厥或意识模糊。
表4不同浓度H2S对人体的危害
H2S浓度/μg.g-1
人的表现
50~70
100
200
500
700
1000
眼睛发炎、刺激呼吸道粘膜
3~15min后,引起咳喘、刺激眼睛、失去嗅觉
迅速破坏嗅觉,灼烧眼睛和喉咙
数分钟内引起眩晕,失去知觉,判断能力和平衡,呼吸困难
很快造成昏迷,不省人事
抑制呼吸中枢,迅速窒息而死亡
中度中毒多因轻度中毒后继续吸入H2S气体或吸入较高浓度硫化氢(300~600mg.m-3)而直接引出,出现化学性肺炎及化学性肺水肿,患者呼吸困难、胸闷、气短、心悸、头痛、头晕、恶心等明显加,很快由意识模糊陷入昏迷状态。
查体可见患者面色灰白或发绀、皮肤湿冷、意识丧失、呼吸浅快、脉搏频弱、心音低钝、肺内可闻干性可湿性罗音;血压初可正常或偏高,继则下降;瞳孔常散大。
各种生理反射减弱或消失;体温升高。
重度中毒多因吸入高浓度H2S引起,重者可在数秒钟内昏迷倒地,似电击样,甚至造成呼吸中枢麻痹、死亡,病人常表现为深度昏迷,全身痉挛或强直,大小便失禁,皮肤湿冷发绀,瞳孔散大或缩小或不等大,生理反射全部消失;呼吸浅快而不规则,肺内可闻及散在的湿罗音;心音低钝,心律快而不齐,心电图可显示ST-T波及各种心律失常表现;病人常陷入休克状态;肌张力多增高,但严重者肌张力反见低下。
此期人往往有多种合并症存在,如肺炎、肺水肿、脑水肿,酸中毒、休克、心肌损害,肝肾损害等。
(4)预防
眼睛防护:
戴化学品眼睛和面罩避免眼睛接触;
皮肤防护:
穿防护服、避免长期或经常重复接触该物质;
呼吸防护:
穿空气呼吸器;
通风:
严格遵守安全操作制度,在进入硫化氢环境作业区,应进行充分通风,确认安全后方可进入作业区,工经常检查安全操作制度的执行情况,并加强安全宣传教育。
(5)治疗
眼睛接触:
睁开眼睛时,立即用新鲜水冲洗眼睛至少15min;
皮肤接触:
脱掉受污染的防护服,用肥皂和水彻底清洗皮肤,并立即去医院;
呼吸接触:
立即移送到新鲜空气处,紧急去医院;
急性中毒患者应立即脱离中毒现场,移到新鲜空气处进行抢救;
硫化氢中毒易引起患者昏迷及呼吸心跳停止,应随时进行复苏治疗;
现场急救时可采用高浓度氧治疗,高压氧能明显提高血液溶解氧的含量,有助于氧在组织中的弥散和水肿组织的供氧;
轻度中毒患者移至空气新鲜处,自行缓解,但嗜睡,头痛、头晕乏力、恶心等症状可能延续数日方渐消失,一般无合并症及后遗症发生;中度中毒患者若移离中毒现场积极抢救,昏迷可较快复苏,但嗜睡、烦躁、头痛、头晕、乏力、恶心、食欲不振等症状可持续相当时日,重度治疗难度大,愈后可能留一些后遗症如神经衰弱、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性功能障碍等。
2)羰基倾倒物[3~5,10]
羰基化合物是催化剂缷出过程中,元素Ni、Fe、Co、Mo与CO低温反应的产物。
典型的反应:
Ni+4CO→Ni(CO)4
Fe+5CO→Fe(CO)5
Fe+9CO→Fe(CO)9
3Fe+12CO→Fe3(CO)12
2Co+8CO→C02(CO)8
Mo+6CO→Mo(CO)6
羰基化合物均具有毒性,而羰基镍[Ni(CO)4]的毒性最大。
温度越低越易生成[Ni(CO)4],在相同温度及CO浓度下,压力越高越易生成。
Ni、Fe、Co、Mo的来源:
催化剂含有的Ni、Co、Mo;原料油中Ni、Fe、Co、Mo沉积在催化剂上。
CO的来源:
制氢装置产生的氢气中携带的CO;当停工使用N2保护,氮气中氧含量高、反应器订层温度高时,催化剂上的积炭也可形成CO。
控制措施:
严格控制制氢装置CO<10μg.g-1(即:
0.007mg.m-3),否则不允许打开反应器或缷催化剂。
(1)羰基化合物物理化学特性(见表19-5)
表5几种羰基化合物物理化学特性
项目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加氢裂化 装置 停工 安全 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