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冠河小流域水土保持可行性报告.docx
- 文档编号:26384344
- 上传时间:2023-06-18
- 格式:DOCX
- 页数:25
- 大小:431.51KB
鸡冠河小流域水土保持可行性报告.docx
《鸡冠河小流域水土保持可行性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鸡冠河小流域水土保持可行性报告.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鸡冠河小流域水土保持可行性报告
1.综合说明
鸡冠河小流域位于保康县马良镇境内,土地总面积94.81km2,涉及溪峪、张家岭、赵家山、宋家湾、老湾、苏家寨、柞溪、曾家垭、陈家湾、双坪、鸡冠河、马良街、南垭13个行政村。
耕地总面积12.74km2,占土地总面积13.44%;林草地76.95km2,占土地总面积81.16%。
人均耕地面积0.095—土压力,kN,
土压力
式中:
φ—土体内摩擦角,取22°;
H—侧墙高度,m;
γ—土容重,取18kNm3;
按浆砌石容重22kNm3和以上各参数带入计算,得K=1.07>K允,固水池侧墙抗滑稳定满足要求。
当蓄水池进水口不是直接与排水沟或截水沟相连时,按排水沟典型剖面修建,比降根据实际地形确定。
为防止长时期阴雨和特大暴雨,蓄水池在地势较低(或离排水沟较近的)一侧修建溢流排水沟,沟顶与水池顶平齐,水池蓄满水后顺溢流排水沟泄流。
4)设计工程量
本项目区坡改梯设计蓄水池8口,各图斑号具体数量见表3—2,蓄水池典型设计见附图3—2。
3.1.2.4沉沙池设计
1)设计原则及尺寸
①沉沙池布设在蓄水池进水口的上游附近,排水沟(或排水型截水沟)排出的水量,先进入沉沙池,泥沙沉淀后,再将清水引入池中。
②沉沙池的具体位置,根据实际地形和工程条件确定,且清淤的方便,可以紧靠蓄水池,也可以与蓄水池保持一定距离。
尽是选择以开挖方为主,避开填方位置。
③沉沙池的进水口与出水口最好不要布置在一条直线上,其断面尺寸应相同。
进水口与出水口的底部高程一致或出水口的高程略低于进水口。
④沉沙池设计为长方形,平面尺寸为1.5m×1.0m,深度1.0m。
池壁采用M7.5水泥沙浆片石,M10水泥砂浆抹面2cm,C10砼浇筑池底15cm,沉沙池设计尺寸见附图3-3。
2)施工要求
沉沙池的选址应以开挖方为主,施工尽量按设计尺寸施工。
3)设计工程量
单个沉砂池工程量:
开挖8.6m3;回填6.5m3;浆砌6.32m3;抹面12.7m2。
该项目区共设计沉沙池8个,图斑中沉沙池数量见表3—2。
3.1.3田间作业道
在本项目区综合治理工程中,为了便利连片生产经营、管理,修建田间作业道,田间道路主要布设在新增坡改梯经果林地块中。
3.1.3.1设计标准
主要布设在新修建坡改梯田块中,作业道路与截、排水沟相互配合设计,以满足生产、管理需要为原则,一般宽1.0m左右。
3.1.3.2设计原则
1)田间道路要因地制宜布置,根据实用方便、经久耐用的原则,可台阶式或平缓式。
2)作业道的配制必须与坡面水系、截排水沟相互配合,统一规划、设计,防止雨水冲刷,保证作业道的完整和畅通。
3)布局合理,尽量节约用地、少占地,有利于生产管理、运输,提高劳动生产率。
4)尽是避开大的开挖、回填,减少交叉建筑物,降低工程投资。
5)尽可能利用原有交通设施,便于与外界联通。
3.1.3.3作业道设计
田间作业道和坡在水系和截排水沟是连片坡改梯的骨架,主要布设在新增经果林地块中,尽量路沟结合,根据实用方便、经久耐用的原则,利用排水沟开挖弃料回填路基,若有多余的开挖土方可平铺在附近梯田中。
本设计拟定宽度为1.0m,选择浆砌片石人行踏步和碎石铺垫坡道两种典型路面,一侧配套排水沟。
3.1.3.4施工要求
1)按照设计位置进行施工,开挖边坡适宜,弃料尽是作路回填之用。
2)路基的回填夯实、浆砌踏步、碎石铺设按相关规范进行。
3)应和主体工程同时施工、交付使用;施工工序包括定线、清基、铺料、整平压实、或砌筑等。
3.1.3.5设计工程量
根据1:
10000地形图推算,铺筑作业道占88%,砌筑踏步式作业道占12%。
经计算:
每公里田间道路需开挖土石方270m3;需回填土方180m3;碎石土铺垫185m3;浆砌石40m3,多余的开挖土方可平铺在附近梯田中。
本项目区共修建作业道1.29km,图斑中道路数量见表3—2。
3.2沟道防护
经过现场勘察,根据项目区的实际情况,沟道为树状布置,在沟道侵蚀严重,对沟岸农田造成危害的沟道布设拦沙坝和谷坊,拦蓄泥沙,降低流速,减少沟道纵坡,固定沟床,抬高侵蚀基准面,缓解山洪对堤岸冲刷、防止河床下切,稳定两岸边坡。
根据工程建设规模,本项目区共布设拦沙坝24座,布设谷坊74座,图斑中位置见表3—7。
3.2.1拦砂坝
3.2.1.1设计标准及参数
1)设计标准
沟道治理防洪标准按10年一遇24h暴雨设计。
2)设计原则
①拦水坝修建在沟底比降较大(5%~10%或更大)的支毛沟内。
以小流域综合治理为基础,上下游统筹考虑,治沟与治坡相结合,形成完整的小流域综合防护体系。
②工程类型因地制宜,工程材料首选当地材料。
③坝址选择避开较大弯道、迭水、断层、洞穴等不利因素,坝址选择要求“口小肚大”,沟底和岸坡地形、地质状况良好的位置。
对村镇交通的影响较小处。
3)断面尺寸拟定
项目区内主要有主沟布置浆砌拦石沙坝,根据当地材料,本设计采用浆砌石拦沙坝,基础埋深(以沟底)0.6m左右,该沟道地表土质为半干硬性粘土及风化岩石层,需要清基到基岩,其断面高为4.0~5.0m,上游坝坡1:
0.00~1:
0.25,下游坝坡1:
0.70~1.0,坝顶宽度1.0~2.0m。
各拦砂应因地制宜,根据实际河床比降、宽度和地质情况确定。
4)稳定计算
根据要求,需要对拦沙坝的抗滑稳定性进行计算。
拦沙坝的抗滑稳定性验证采用最不利工况,即拦沙坝内淤满和设计洪水状况下的抗滑稳定性,此时拦沙坝的作用力主要有坝体自重、上下游水压力、上游泥沙压力、扬压力。
现按图斑3号按承雨面积、设计洪水、河床纵横断面进行典型设计计算。
①基本参数
坝址上控制承雨面积450hm2,按地形图查得,设计洪水15.1m3s,河道比降i=7.4%,宽8.4m。
拟定断面高为4.5m,迎水面为直墙,下游坝坡1:
0.85,坝顶宽度1.5m。
下游坝脚厚为0.8m,宽1.8m的浆砌石护脚。
取水容重γW=9.8kNm3;浆砌容重γ砌=22kNm3;淤泥容重γC=18kNm3;基础接触面积系数α1=0.85;泥沙内摩擦角φ=24°;坝体与基础的摩擦力系数f=0.6;按剪摩公式,抗滑安全系数[K]=1.05;取地基允许承载力[σ]=100kPa。
②各项荷载、受力计算按《水工建筑物荷载设计规范》(DL5077-1997)和《砌石坝设计规范》(SL25-2006)相关规定进行取值计算。
③稳定计算及地基应力复核成果见表3--8。
表3—7拦砂坝、谷坊图斑布置表
表3--8拦砂坝稳定及应力计算成果表
经过计算,抗滑安全系数K=1.09>[K]=1.05,拟定尺寸的拦沙坝的抗滑稳定性满足要求。
其地基应力<[σ]=100kPa,满足规范要求。
每米拦沙坝需开挖4.3m3,浆砌石约16.57m3。
典型设计见附图3--4。
5)管护要点
每年汛后和每次较大暴雨后及时检查,发现损毁及时修补。
坝后淤满成地后,可及时种植喜湿、耐淹、经济价值较高的林木或其它经济作物。
3.2.2谷坊
谷坊设计及布设、选址基本同拦沙坝,因谷坊高度相对较矮,基础开挖至岩石的难度较大,按土基础进行进行设计计算,通过拟定尺寸,经稳定计算后确定其断面见附图3—4,图斑中位置、数量见表2—7。
3.3塘堰整治
3.3.1塘堰布局
塘堰主要功能是积蓄上游地面径流、小溪流、泉水,抬高水位,提供农田、果林、人畜饮水等需要的水源,减轻山洪灾害,保护耕地、林地、道路,防治水土流失。
本次塘堰整治主要是对流域内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现有病险情的塘堰进行整治。
根据调查,对13个村的朱家湾、苏家湾、沙田冲、虢家大垭、烂泥湖大堰、槽堰等65口被淤积的塘堰清淤、围埂、衬砌加固,恢复其蓄水容积,使其正常发挥效益。
3.3.2塘堰整治设计
通过现场调查,确定对陈家湾等49个塘堰在冬季根据交通条件,以机械为主配合人工进行清淤。
对苏家湾等12个塘堰据根据交通条件,以机械配合人工进行清淤和围埂,使其达到原有蓄水能力。
对曾家垭村等4个损毁较严重的塘堰,先进行清淤整治,疏通出水管涵或新建溢流沟,将堰埂恢复加固,硬化溢流渠(剖面同排水沟),使其能安全运行,典型设计见3—4,图斑位置见表3—9。
表3—9塘堰整治图斑位置表
3.4植物防护工程设计
鸡冠河项目区现有板栗、茶叶等品种,但大多是零星散种,本次设计水土保持林草措施主要布设在坡耕地或荒山荒坡上,在条件较好的退耕的坡耕地营造“经果林+植物篱”模式防护体系,本项目区形成一定数量,各品种与本县其它地方一起形成规模产业,使之成为当地人民脱贫致富的途径。
结合当地产业结构调整地方向,本次选择的树种为板栗、茶叶、桑树、核桃较优良的品种。
在坡度较陡的坡耕地和荒山荒坡营造生态林,集中成片,形成一定规模,达到保水保土效果。
3.4.1经果林
经果林主要布设在坡度小于25°的坡耕地上,选择的树种为品种优良的核桃、板栗、茶叶、桑树。
1)种植配置及密度设计
退耕还经果林种植配置方式为“品”字形,考虑到核桃、板栗等经果林对肥料的需求以及当地的土壤肥力条件,造林密度不宜太密。
核桃、板栗均按行距×株距=4m×4m栽植,单位栽植量625株--河道糙率,取0.035。
根据设计洪峰流量经试算得相应设计水深,加上河堤基础和安全超高,得出断面堤防设计高度为2.30m。
2)断面尺寸的拟定
根据《水工挡土墙设计规范》(SL379—2007),拟定采用的堤防断面为浆砌石结构,墙高230cm,顶宽60cm,迎水侧1:
0.30,背水侧为直墙,基础埋深40cm,设宽80cm厚50cm的护脚。
2)稳定及应力复核
选取工况:
完建工况:
已回填,无水。
设计洪水位工况:
设计水深1.60m。
抗滑稳定和应力复核
取水容重γW=9.8kNm3;浆砌体容重γ砌=22kNm3;填土容重
γC=18kNm3;泥沙内摩擦角φ=22°;坝体与基础的摩擦力系数f=0.35;按剪摩公式,抗滑安全系数[K]=1.05;
各项荷载、受力计算按《水工建筑物荷载设计规范》(DL5077-1997)和《水工挡土墙设计规范》(SL379—2007)相关规定进行取值计算。
抗滑稳定按
进行复核。
基础应力按
进行复核。
经计算,其成果见表3—15。
表3—15河堤稳定、应力复核成果表
从计算结果分析,地基应力和抗滑稳定安全系数满足规范要求,典型设计见附图3--5。
4施工组织设计及分年度实施计划
4.1施工条件
4.1.1交通条件
对外交通:
223省道穿境而过,交通极为便利。
场内交通:
项目区均有乡村公路,村村通水泥道路至村委会,施工所需的外购材料可直接运至工地。
4.1.2气候条件
项目区属北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光照充足,热量丰富,四季分明,无霜期长,雨量充沛,雨热同季,降雨多集中在7~9月份,其它月份均可施工。
4.1.3农事活动
农业种植主要是简单的手工作业,对项目施工不会带来影响。
结合农业生产季节性的特点,尤其是抓住冬春农闲时节组织工程建设施工。
4.1.4施工时间
除沟道治理工程外,作业面分布的水土流失严重的坡耕地,荒山荒坡及植被较差的坡面上,作业面广,施工人员较少,均为分散作业,除植树种草在其适宜时期施工外,其它全年可施工。
4.1.5水电供应条件
项目区内户户通电,有可靠的电力保障。
沿沟水源比较丰富,能满足治理措施和施工、生活用水。
工程施工受农事活动、气候、交通条件因素的影响,林草措施安排在春季施工,工程措施安排在冬春两季施工,因夏、秋两季易发洪水,影响工程质量,且与农事争劳力,夏、秋两季一般不做施工安排。
4.1.6建筑材料
建筑所用水泥、炸材、燃料等均从市场采购,砂从清溪河运至施工现场,石头从当地采集,林草措施种苗分别从林业、农牧部门购进,不单设苗圃。
4.1.7劳动力和技术条件
当地群众在前期治山治水活动中积累了一定经验,部分劳力可以从事工程砌筑,少部分劳力懂林草措施施工。
项目区除示范区建设外,其它各种措施均由当地农民进行实施。
本项目区现有农村劳动力0.73万个,按项目区现有的发展水平,农民基本上有3个半月的农闲时间,且集中于冬春季节,对项目实施十分有利,近期大部分农民返乡,劳力充足。
因此,采取专业队伍常年施工和农闲时集中施工相结合的办法,农村劳动力完全能满足项目建设需要。
4.2施工组织形式
拦沙坝等骨干工程由专业施工队承包。
林草措施根据现行农村联产责任制现状,按照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质量要求,由水务部门做好规划,各乡镇负责进行治理,最后统一验收。
4.3物资采购
本项目主要需要块石、砂、水泥等材料及苗木等。
其中:
块石:
本项目区分布有丰富石灰岩,储蓄量大,能满足施工需要。
砂:
砂可以从沮河运至工地,能满足工程需要。
水泥:
水泥可在县城购买。
苗木供应:
种苗可在附近苗圃中心购买。
4.4施工方法
对于重点工程项目,采取人机结合、人工为主的施工方法,由专业施工队伍完成。
一般工程措施由专业施工队施工或由具有一定水保工程建筑经验的当地农村劳力,在县水务局水保工程技术人员的指导下施工。
项目按单项工程分坡改梯工程、沟道防护工程、水土保持林草、疏溪固堤、塘堰整治、生态修复和生态保护措施等项,分类施工。
县水务局负责技术指导、小流域所在镇政府负责组织劳动力,栽植水保林和经果林。
根据本期项目的治理措施和农事规律、拟定单项工程施工方法:
1)坡改梯工程。
采用人力施工,充分利用大小农闲、集中劳力,突击作战,因地制宜,高标准、高质量完成任务,保证一季农作物不耽误。
2)林草措施。
选择造林成活率高的按品种按季节进行,以人工整地挖窝为主,由农村劳动力出工,以村民小组为单位发放苗木,县水务局配合村委会验收植树质量。
3)沟道防护、疏溪固堤、塘堰整治等工程,尽量安排在冬、春季水枯、沟道水流较小时开工,在暴雨季节来临必须完工。
4.5 施工进度
根据本项目区的特点及措施布置,本工程的实施进度安排原则如下:
整个工期的治理任务可根据三年进行大致分配,2009~2011年分别按总投入的40%、32%、28%进行控制。
计划2009~2011年3年共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8.07km2,其中:
2009年治理面积为1923hm2,其中综合治理面积为1023hm2,生态修复面积900hm2。
2010年治理面积为1538hm2,其中综合治理面积为818hm2,生态修复面积为720hm2。
2011年治理面积为1346hm2,其中综合治理面积为715hm2,生态修复面积为631hm2,工程施工进度见表4--1。
表4—1施工进度表
5.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5.1编制依据和主要原则
5.1.1文件依据
执行水利部水总[2003]67号文颁发的《水土保持工程概(估)算编制规定》。
5.1.2定额依据
执行水利部水总[2003]67号文颁发的《水土保持工程概算定额》及《施工机械台时费定额》。
5.1.3人工预算单价、主要材料、施工用电、水、风等基础单价。
1)人工预算单价:
本项目的生态建设水土保持工程的人工预算单价按工程措施和林草措施、封育治理措施分类,分别为1.9元工时和1.5元工时。
2)材料预算价格:
水泥、钢筋、板枋材、柴油、汽油及地材价格按襄樊市建安工程定额站发布的《襄樊市工程造价信息》(2009年第2期)信息价进行计算。
材料分为建筑材料及苗木、种子两部分。
建筑材料直接计入工程单价,参与取费;苗木、种子费作为三级项目计入水土保持植物措施概(估)算表,不取费。
材料预算价格由原价、包装费、运杂费、运输保险费和采购保管费组成。
材料保管费率,工程措施按2.0%计算,林草措施、封育治理措施按1.0%计算。
材料预算价格=(材料市场价+包装价+运杂费)×(1+采购及保管费率),其中采购保管费率为3%;
为避免由于砂石料、块石、料石价格偏高引起取费的不合理增加,采取限价计入工程单价的处理办法,购买超过70元m3部分计取税金后列入相应部分之后。
考虑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程特点,为简化其计算,电、水、风单价直接给出,分别为0.91元(kW·h)、1.0元m3、0.12元m3。
设备的采购、保管、运杂费按设备费的6.74%计取。
5.1.4费用计算标准及依据
1)其它直接费:
按工程措施、林草措施和封育治理措施等部同工程类别选取费率,可分别按基本直接费的3.0%、1.5%和1.0%计取。
2)间接费
间接费按工程措施、林草措施和封育治理措施等不同工程类别选取费率,可分别按直接费的5%、5%和4%计取。
3)企业利润
企业利润按工程类别实行差别利率,并按直接费和间接费之和的百分率计取。
工程措施为3%、林草措施为2%、封育治理措施为2%。
4)税金
因治理区工程在县城镇以外,故按直接费、间接费和利润之和的3.22%计算。
5.2费用构成
⑴第一部分 工程措施
为工程措施建设各部分费用。
按各部分工程措施的工程单价与措施量的乘积计算而得。
⑵第二部分 林草措施
为林草措施建设各部分费用。
按各部分林草措施的工程单价与措施量的乘积计算而得。
考虑购置苗木的损耗,购置苗木的扩大系数取2%。
⑶第三部分 封育治理措施
为封育治理措施建设各部分费用。
按各部分措施的工程单价与措施量的乘积计算而得。
考虑购置苗木的损耗,购置苗木的扩大系数取2%。
⑷独立费用
1)建设管理费。
建设管理费由项目经常费、技术支持培训费两项组成。
分别按建安工作量的1.6%和0.8%计算。
2)工程建设监理费。
按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建设部《建设工程监理与相关服务收费管理规定》(2007年670号)计算。
3)科研勘测设计费。
科研勘测设计费由科学研究试验费、勘测费和设计费组成。
其中,科学研究试验费按建安工程量的0.4%计算。
勘测费和设计费按国家计委、建设部计价格『2002』10号文《工程勘测设计收费管理规定》、《水利水电工程勘测收费标准释义》、《水利电力工程设计收费标准释义》等规定计算。
4)其它。
其它由水土流失监测费、工程质量监督费组成。
其中水土流失监测费按建安工作量的0.6%计算。
工程质量监督费按建安工作量的0.21%计算。
⑸预备费
包括基本预备费和价差预备费两部分。
基本预备费按一至四部分投资合计的6%计取。
价差预备费:
根据国家计委投资(1999)1340号文规定(从1999年9月起,年物价指数按零计算),确定本项工程价差预备费不计。
⑹分年度投资
分年度投资根据施工总进度安排编制。
第一年投入783.61万元,第二年投入626.89万元,第三年投入548.53万元。
5.3投资估算
设计工期为三年。
按2009年第一季度价格水平估算,工程总投资1959.03万元,其中:
工程措施投资866.14万元,林草措施投资778.59万元,封育措施治理投资46.09万元,独立费用157.32万元,基本预备费用110.89万元,单位防治面积投资40.75万元km2。
项目总投资1959.03万元,按照西部地区补助标准,中央投资70%,地方配套30%计算,中央投资1371.32万元,地方配套587.71万元。
6.经济效益
6.1经济效益
6.1.1计算方法
依据《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效益计算方法》(GBT15774-1995)和保康县水土保持统计资料,效益分析只计算使用本项目投资而新增加的各项治理措施的效益,各项治理措施面积按设计面积计算。
水土保持工程的经济效益,有直接经济效益和间接经济效益两类,只计算直接经济效益。
直接经济效益主要计算水土保持林增加木材、枝条,经果林增产果品,工程措施堰塘、拦沙坝、谷坊增加农林产品产量的部分。
6.1.2主要指标及参数确定
各项治理措施的保存率和增产生效时间,各项治理措施的增产定额,根据保康县水土保持站多年监测成果,并结合农、林、牧、统计等有关部门的资料确定。
各种产品的单价按现行市场价。
为计算方便,各种产品采用综合单价。
6.1.3实物效益
项目实施后,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土壤养分和水分得以保持,减少农民的投资,随着农业投入以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农副产品的产量和质量也将显著提高。
木材、枝条产量的相应增加,为群众解决了能源短缺问题,减少群众能源费用,方便了群众生活。
6.1.4农民收益
项目的直接受益者是项目区的农民,通过治理,农业生产条件将得到较大改善,土地生产力将大大提高。
种、养、加各业都将获得长足的发展,项目区的农民会得到更大实惠。
农户经营的产业不同,其收入不同,经营林果业、畜牧业的农户相对于经营种植业的农户具有较高的收入。
6.1.5效益计算
为计算方便,本项目各项治理措施全部发挥效益后,每年增加果品153.9万kg、薪材304.32万t、木材蓄积量245.16万m3,项目累计产生直接经济效益1335.68万元。
6.2生态效益
6.2.1蓄水保土效益
蓄水效益指各项治理措施增加土壤入渗,减少地表径流的效益;保土效益主要指各项治理措施减少土壤侵蚀的效益,未计算各项治理措施因固沟防蚀,减少滑坡、崩塌的减沙效益。
各项治理措施的蓄水、保土定额,根据保康县水土保持站多年监测数据,并结合效益分析成果而确定。
本项目各项治理措施全部发挥效益后,每年可减少土壤侵蚀量35.11万t,年增加蓄水697.45万m3,项目区水土保持治理措施蓄水保土效益详见表6—1、2。
表6—1鸡冠河流域水土保持措施经济效益指标表
6.2.2蓄水保土效益
项目实施后,项目区的生态环境将得到明显改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水土流失基本得到控制,水土流失危害减轻。
项目区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8.07km2,治理程度达到100%。
水土保持各项治理措施的合理布设,形成了立体的水土保持综合防治体系,水土资源得到合理利用,蓄水、保土能力增强。
2)减轻项目区及下游地区的自然灾害。
每年可减少35.11万t的泥沙下泄,有效减轻洪涝、泥石流、干旱、滑坡、崩塌、风灾等自然灾害,保护当地农田、交通、工矿、城镇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全,使群众安居乐业的,维护社会安定。
3)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通过实施塘堰、谷坊、沟道整治等措施,有效控制了水土流失,增加项目区的灌溉面积,提高单位面积产量,为农业生产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表6-2小流域水土保持措施生态效益指标表
4)土壤肥力明显提高。
通过对坡耕地退耕和荒山荒坡的重点治理,改变地面形态和土壤结构,有效地保持水土,培肥土壤,提高地力,为农业生产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5)生态环境向良性转化。
通过大面积营造水土保持林和实施封禁治理,项目区林草植被覆盖率也相应增加到62.56%,增加了21.56%,有效地涵养水源,调节小气候,保护野生动植物,净化大气,人类以及动植物赖以生存的环境趋于良性循环,人民安居乐业,农村各业协调发展,群众生活水平逐步提高。
6.3社会效益
社会效益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通过项目实施,水土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土地生产力得到提高,农业生产和群众生活条件得到显著改善,人口环境容量得到提高,生态系统向良性循环转化,促进项目区经济社会快速、持续发展。
2)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
项目实施后,林地、果园面积增加,农村产业结构发生变化,以粮食为主的农业产业结构将得到调整并趋于合理,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
同时,随着项目的建设将会带动当地农副产品、建筑材料以及其它商品的流通,拉动内需,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
3)增加农村劳动力的社会就业机会。
项目将大规模发展经果林、水土保持林。
随着林果业的发展,果品贮运与加工、木材生产与加工等将为项目区农村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鸡冠 小流域 水土保持 可行性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