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铁路大跨度连续梁桥线形监控技术.docx
- 文档编号:26383675
- 上传时间:2023-06-18
- 格式:DOCX
- 页数:10
- 大小:24.28KB
高速铁路大跨度连续梁桥线形监控技术.docx
《高速铁路大跨度连续梁桥线形监控技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速铁路大跨度连续梁桥线形监控技术.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速铁路大跨度连续梁桥线形监控技术
高速铁路大跨度连续梁桥线形监控技术
摘要:
悬臂施工法是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的主要施工方法,对于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来说,采用悬臂施工方法虽有许多优点,但是这类桥梁的形成要经过一个复杂的过程,尤其是跨径较大时,为保证合拢前两悬臂端竖向挠度的偏差不超过容许范围,须对该类桥梁的施工过程进行线形监控。
关键词:
工程施工技术;连续梁;线形控制一、工程概况广西沿海铁路钦州北至北海段扩能改造工程丹田双线特大桥(72+128+72)m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桥型布置如图1所示。
梁体截面类型为单箱单室直腹板变截面箱梁,桥面板宽12.2m,梁体全长273.6m,中跨中部18m梁段和边跨端部17.8m梁段为等高梁段,梁高为5.5m;中支点处梁高为10m,除0号段外其余梁段梁底下缘按二次抛物线变化。
二、施工监控的原则和方法梁部结构采用悬臂施工方法,属于典型的自架设施工方法,对于本桥来讲,由于在施工过程中的已成结构(悬臂阶段)状态是无法事后调整的或可调整的余地很小,所以,针对主梁的结构和施工特点,梁部的施工监控主要采用预测控制法。
本桥的施工监控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变形控制和内力控制,变形控制就是严格控制每一阶段梁的竖向挠度,若有偏差并且偏差较大时,就必须立即进行误差分析并确定调整方法,为下一阶段更为精确的施工做好准备工作;内力控制则是控制主梁在施工过程中以及成桥后的应力,尤其是合拢时间的控制,使其不致过大而偏于不安全或在施工过程中造成主梁的破坏。
三、施工控制体系为有效地开展施工监控工作,在本桥的施工监控中建立如图2所示的施工监控体系。
四、施工控制基本理论在丹田双线特大桥72+128+72m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的施工监控中,对梁体线形、应力进行重点控制。
在控制过程中,采用自适应控制方法对本桥进行线型控制,采用最小二乘法对结构参数进行调整、估计。
(一)自适应施工控制系统对于预应力混凝土桥梁,施工中每个工况的受力状态达不到设计所确定的理想目标的重要原因是有限元计算模型中的计算参数取值,主要是混凝土的弹性模量、材料的比重、徐变系数等,与施工中的实际情况有一定的差距。
要得到比较准确的控制调整量,必须根据施工中实测到的结构反应修正计算模型中的这些参数值,以使计算模型在与实际结构磨合一段时间后,自动适应结构的物理力学规律。
在闭环反馈控制的基础上,再加上一个系统参数辩识过程,整个控制系统就成为自适应控制系统。
(二)参数识别在本桥的施工控制中按照自适应控制思路,采用“最小二乘法”进行参数识别和误差分析,其基本方法是:
当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悬臂施工到某一阶段时,测得已施工梁段悬臂端m个阶段的挠度为:
S=[S
(1),
(2),…,S(m)]T设原定理想状态的梁体理论计算挠度为:
μ=[μ
(1),μ
(2),…,μ(m)]T上述两者有误差量:
Y=[Y
(1),Y
(2),…,Y(m)]T若记待识别的参数误差为:
θ=[θ
(1),θ
(2),…,θ(m)]T由θ引起的各阶段挠度误差为:
γ=[γ
(1),γ
(2),…,γ(m)]Tγ=Φθ式中:
Φ-参数误差θ到γ的线性变换矩阵。
残差:
ε=Y-γ=Y-ΦθY=Φθ+ε方差:
V=εTε=(Y-γ)T(Y-γ)=(Y-Φθ)T(Y-Φθ)=YTY-YTΦθ-θTΦY+θTΦTΦθ将上式配成完全平方的形式:
V=(θ-(ΦTΦ)-1ΦTY)TΦTΦ(θ-(ΦTΦ)-1ΦTY)+YTY-YTΦ(ΦTΦ)-1ΦTY≥YTY-YTΦ(ΦTΦ)-1ΦTY当■=0时,即θ-(ΦTΦ)-1ΦTY=0时,上述不等式中的等号成立,此时V达到最小,因此θ的最小二乘估计为:
θ=(ΦTΦ)-1ΦTY引入加权矩阵:
ρ=ρ■…0┆ρ■┆0…ρ■有:
θ^=(ΦTρΦ)-1ΦTρY在连续梁桥悬臂施工的高程控制中,可以由结构性能计算出Φ,按工程条件定义ρ,由箱梁阶段标高观测得到挠度实测值S,计算Y,最后获得参数误差估计值β,根据参数误差对参数进行修正。
五、桥梁施工控制结构分析
(一)结构分析依据及计算参数的确定影响结构线形及内力的基本参数有很多个,需测定的参数主要有:
1、混凝土弹性模量,前期结构计算按照规范取值,在施工过程中根据试验结果确定,混凝土的弹性模量的测试应采用现场取样的方法分别测定混凝土在3天、7天、28天龄期的弹模值,为主梁预拱度的修正提供数据。
2、预应力钢绞线弹性模量,按照现场取样试验结果采用。
3、恒载按设计图提供的尺寸,并根据施工现场采集的混凝土容重等参数进行必要的修正,考虑结构自重和临时荷载,并考虑梁面坡度的影响。
4、混凝土收缩、徐变系数,按照规范采用,计算按规范考虑结构局部温差效应及考虑混凝土实际加载龄期的收缩、徐变的影响。
5、材料热胀系数,按规范取值。
6、施工临时荷载,现场进行统计,尽量减少材料等的堆放,本阶段不用的材料堆放在0#块附近。
7、预应力孔道摩阻系数,根据现场摩阻试验确定。
(二)施工监控结构计算1、施工监控结构计算。
在施工之前,应对该桥在每一施工阶段的应力状态和线形有预先的了解,故需要对其进行结构计算,该桥的施工控制计算除了必须满足与实际施工方法相符合的基本要求外,还要考虑诸多相关的其他因素。
(1)施工方案。
连续梁桥的恒载内力、挠度与施工方法和架设程序密切相关,施工控制计算前首先对施工方法和架设程序做一番较为深入的研究,并对主梁架设期间的施工荷载给出一个较为精确的数值。
在开始施工前,施工单位应给出挂篮的荷载值及刚度值(或变形),监控单位将根据此数据进行计算分析。
(2)计算图式。
梁部结构要经过墩梁固结→悬臂施工→合拢→解除墩梁固结→合拢的过程,在施工过程中结构体系不断的发生变化,故在各个施工阶段应根据符合实际情况的结构体系和荷载状况选择正确的计算图式进行分析计算。
(3)结构分析程序。
对于连续梁桥的施工控制计算,采用平面结构分析方法可以满足施工控制的需要,结构分析采用BSAS程序进行,并利用MIDAS程序对结果进行校核。
(4)预应力影响。
预应力直接影响结构的受力与变形,施工控制应在设计要求的基础上,充分考虑预应力的实际施加程度。
(5)混凝土收缩、徐变的影响。
混凝土的收缩、徐变对结构的测试应力和施工阶段中的梁体挠度有较大影响,必须加以考虑。
(6)温度。
温度对结构的影响是复杂的,在本桥的施工监控中,对季节性温差在计算中予以考虑,对日照温差则在观测和施工中采取一些措施予以消除,以减小其影响。
(7)施工进度。
本桥的施工控制计算需按照实际的施工进度以及确切的合拢时间分别考虑各部分的混凝土徐变变形。
2、结构分析的目的。
(1)确定每一阶段的立模标高,以保证成桥线型满足设计要求。
(2)计算每一阶段的梁体的合理状态及内力,作为对桥梁施工过程中的每个阶段结构的应力和位移测试结果进行误差分析的依据。
3、本桥施工控制分析。
(1)按照施工步骤进行计算,考虑各梁段的自重、施加的预应力、混凝土收缩徐变以及温度的变化等因素对结构的影响,对于混凝土的收缩、徐变等时差实效在各施工阶段中逐步计入。
(2)每一阶段的结构分析必需以前一阶段的计算结果为基础,前一阶段结构位移是本阶段确定结构轴线的基础,以前各施工阶段受力状态是本阶段确定结构轴线的基础,以前各施工阶段结构受力状态是本阶段时差实效的计算基础。
(3)计算出各阶段的位移之后,根据后续施工阶段对本阶段的影响,进行倒退分析即可得到各施工阶段桥梁结构的合理状态和立模标高。
(4)施工监控首先根据施工图纸进行初步的计算,在施工过程中会存在许多难以预料的因素,可能导致施工进度安排等与初始计算不符,若有与施工图不同的地方应根据施工单位实际提供的施工步骤进行重新计算分析,施工单位应在开始施工前提供详细的施工步骤,包括预应力的张拉顺序、每阶段的施工持续时间、混凝土的加载龄期等。
(三)计算过程1、根据施工图提供的施工步骤对本桥进行前期计算,为与设计结果对比,横隔板重量、结构自重系数、摩阻系数、收缩徐变系数等参数按照设计所取参数计算,在最后阶段即成桥运营阶段考虑收缩徐变3650天后的梁体累计位移,并与设计结果进行对比,以校核计算分析模型的准确性。
2、在施工过程中,按照实际的结构参数修正结构计算模型进行跟踪计算,使得结构预测位移与实际发生的位移吻和。
(四)立模标高的确定在主梁的悬臂浇筑过程中,梁段立模标高的合理确定,是关系到主梁线型是否平顺、是否符合设计的一个重要问题。
如果在确定立模标高时考虑的因素比较符合实际,而且加以正确的控制,则最终桥面线型较为良好。
立模标高并不等于设计中桥梁建成后的标高,一般要设置一定的预拱度,以抵消施工中产生的各种变形(竖向挠度)。
其计算公式如下:
Hlmi=Hsji+∑f1i+∑f2i+f3i+f4i+f5i+fgl式中:
Hlmi为i阶段立模标高;Hsji为i阶段设计标高;∑f1i为由本阶段及后续施工阶段梁段自重在阶段产生的挠度总和;∑f2i为由张拉本阶段及后续施工阶预应力在i阶段引起的挠度;f3i为混凝土收缩、徐变在i阶段引起的挠度;f4i为施工临时荷载在阶段引起的挠度;f5i取使用荷载在i阶段引起的挠度的50%;fgl为挂篮变形值。
其中挂篮变形值是根据挂篮加载试验确定的在施工过程中加以考虑,∑f1i、∑f2i、f3i、f4i、f5i在前进分析和倒退分析计算中已经加以考虑。
根据上述计算式和监控分析,可以计算出各梁段的预拱度(相对于设计标高),如六、应力监测
(一)测试原理因此结合本工程的实际情况,在应力监测中采用JMZX-416AT温度型智能钢筋应力计和配套的振弦检测仪作为应力观测仪器。
钢弦应力计埋入混凝土内以后,在轴向力作用下钢弦两支点间的弦长将发生伸长或缩短,其自振频率发生变化。
通过测试传感器的自振频率可得到钢弦的应变值,换算得到同位置处混凝土的应力值为:
σc=Ecεg式中:
σc为混凝土结构的应力;Ec为混凝土的弹性模量;εg为钢弦传感器的应变。
(二)监测断面及仪器布置主梁测试断面选择边跨L/2,中跨L/4、L/2、3L/4、支点等关键截面,共22个测试断面。
主梁测试断面仪器布置情况如图3所示,钢筋应力计分别布置在顶板上层钢筋和底板下层钢筋上,每个截面布置4-6根钢筋应力计。
(三)测试内容应力监测针对施工的每个主要施工阶段进行,在每个施工阶段都进行监测,各阶段根据施工进度进行测试,各阶段应力监测主要包括:
混凝土浇筑前的应力测试;混凝土浇筑后、预应力张拉前的应力测试;预应力张拉后、挂篮行走前的应力测试;挂篮行走后的应力测试;在每一阶段测试完毕后应对测试结果进行分析、比较,若存在误差分析原因;根据测试结果,给出该桥在成桥时恒载下的应力状态。
(四)应力监测技术应力监控所采用的钢筋应力计与普通钢筋焊接,在混凝土浇筑后,混凝土将不可避免地发生收缩及在外力作用下的徐变,在悬臂阶段,每个墩的悬臂结构均为静定结构,混凝土的收缩、徐变不会引起结构的次内力,仅仅引起混凝土的应变,由于假设混凝土和钢筋是协同受力的,则钢筋应力计所测数据中含有非荷载作用下的应变成分;在合拢后,发生体系转换后,混凝土的收缩、徐变将引起结构次内力,该次内力为结构内力的一部分,将引起钢筋应力的变化,此部分为荷载作用下的应变,另外,由于混凝土的收缩、徐变应变也将引起钢筋应力计的应力测试结果的变化,此部分为非荷载下的应变,须将非荷载下的应变扣除。
由于应力测试数据中含有非荷载作用下混凝土应变的成分,所测数据不能真实反映结构的受力,在由测试钢筋应力计算混凝土应力时必须予以消除或进行应力修正。
另外,对应力测试数据有较大影响的因素也很多,主要有:
测试初值设定、混凝土收缩、徐变、温度等。
1、钢弦计初值设定及测试时间。
本桥采用悬臂施工,钢弦计根据施工控制前期计算结果埋设在各测试断面,由于混凝土在初凝后将发生很大的水化热,对测试结果影响较大,故一般钢筋应力计的初值设定设在混凝土的初凝时刻,可以降低水化热等对测试结果的影响。
为了减小温度对测试结果的影响,测量时间选择在早晨太阳出来之前,同时记录梁体的温度以进行温度修正。
2、混凝土收缩和徐变的影响。
对于超静定结构,混凝土的收缩和徐变将引起结构次内力以及钢筋与混凝土之间的应力重分布,须将混凝土的收缩和徐变引起的钢筋应力增量扣除。
为了消除混凝土收缩、徐变对测试结果的影响可以在每道工序(如张拉预应力钢筋)之前测一次数据,若该施工过程较短,则认为每道工序间发生的混凝土收缩、徐变量很小,不予考虑,以增量的结果形式对每个阶段进行监测,若施工周期较长,必须对测试数据进行处理,处理方法见应力测试数据分析。
3、其他影响因素。
一是混凝土的弹性模量,根据试验结果进行调整。
二是钢弦计本身质量(稳定性),以往的使用经验证明,监测中采用的ZX-216AT型埋入式钢筋应力传感器稳定性较好,零点随时间漂移很小,且其监测结果可以根据混凝土内部温度进行调整。
(五)应力测试数据分析钢弦传感器埋入混凝土内后,在轴向力作用下钢弦两支点间的弦长将发生伸长或缩短,其自振频率发生变化。
通过测试传感器的自振频率和传感器内的电子元件可以得到钢弦的应变值,换算得到同位置处混凝土的应力值为:
σc=Ecεg式中:
σc为混凝土结构的应力;Ec为混凝土的弹性模量;εg为钢弦传感器的应变。
施工应变的监测是将传感器埋置在构件混凝土内,测点处传感器变形与周围混凝土的变形是一致的。
由于有多种变形的掺入,传感器的显示数值为周围混凝土的总应变值。
在时刻τ承受单轴向应力σ(τ)的混凝土构件,在时刻测得总应变值ε(t)可用下式表示:
ε(t)=εi(τ)+εc(t)+εs(t)+εT(t)+εV(t)式中:
εi(τ)为加载时初应变;εc(t)为时刻t>τ时的徐变效应;εs(t)为收缩应变;εT(t)为温度应变;εV(t)为构件体积几何尺寸变形引起的应变值。
1、混凝土收缩、徐变应变的影响分析。
混凝土的收缩、徐变对主梁结构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由于收缩、徐变的作用使预应力钢束发生应力损失;箱梁发生徐变挠度;由于收缩、徐变的作用,使得钢筋应力计的非受力应变增加,使得测试结果与理论结果相比相差太大,故为得到混凝土的实际应力,须将混凝土的受力应变从总应变中分离出来,即应扣除收缩及徐变对测试结果的影响。
若不考虑混凝土的收缩、徐变,即假设混凝土与钢筋协同工作,两者的应变值相同,则由钢筋的应力值可推算混凝土的应力值,如下式所示:
σh=σg/n式中:
σh为混凝土应力,σg为钢筋应力,n为普通钢筋与混凝土弹性模量比。
对于静定结构来讲,收缩、徐变将引起混凝土和钢筋之间的应力重分布,一般情况下,在混凝土收缩和徐变作用下,钢筋将出现受压的应力,使得钢筋应力计测试的压应力结果偏大,拉应力偏小,由于配筋率一般较小,可以认为混凝土没有受力,即箱梁截面上的应力仅为弹性应力而无收缩、徐变引起的应力,由于应力计测试的为钢筋应力,在受压的情况下,由于钢筋应力计测试结果含有收缩、徐变应变,测试结果偏大,若按照上式直接计算,则结果偏大。
在工作应力下,混凝土的弹性应变和徐变应变都与应力呈线性关系。
因此,只要总应力不超过混凝土强度的50%,分批施加应力所产生的应变可以采用迭加原理。
对于时刻τ0施加初应力στ0,又在不同时刻τi(=1,2,…,n)分阶段施加应力增量Δσ(τi)的混凝土,其在以后任何时刻t包括收缩应变在内的总应变可以表达为:
ε(t,τ0)=■[1+φ(t,τ0)]+■■[1+φ(t,τi)]+εs(t,τ0)式中:
σ(τ0)为在τ0时刻施加的初应力;E(τ)为龄期为τ的混凝土弹性模量;εs(t,τ0)为混凝土在t时刻的收缩应变;φ(t,τ0)为徐变系数,参考铁路桥规进行计算。
设每次施加应力增量Δσ(τi)后立即读数,即观察时刻ti=τi,则:
σ(τ0)=■E(τ0)式中:
ε(τ0,τ0)为应变观测值,需减去传感器初读数。
Δσ(τ1)=■E(τ■)同理可推出:
Δσ(τi)={ε(τ■,τ0)-εs(τ■,τ0)-■[1+φ(τi,τ0)]-■■[1+φ(τi,τn)]}・■故在τi时刻,测点处扣除了收缩、徐变效应的混凝土弹性应变即为:
ε(τ■,τ0)t=■+■■由于在混凝土初凝时刻混凝土的水化热还没有使混凝土温度上升,且此时混凝土的收缩也未发生,所以一般选择在混凝土初凝时刻设定应力初值,否则混凝土未承受荷载时钢弦已反映出的应力就不能及时排除。
2、温度影响分析。
箱梁混凝土的温度变化与大气温度变化密切相关,由于大气温度的影响,传感器钢弦的应变和自振频率均将发生改变。
由温度变化引起的应力增量为:
dεg=-2εgεg+■一般情况下,εg<<■,则有:
■≈■因此主梁结构的实际应变为:
εc=εg测-■事实上,日照温度荷载下,主梁上表面近40范围内的温度梯度比较大,温度分布很不均匀,而其他部分的温度分布趋于平衡。
由于梁体纵向纤维之间的约束,梁体截面上会产生纵向温度自应力,而传感器受主梁的约束使钢弦在温度作用下的应变发生了改变。
改变量Δεt(y)可由下式计算:
Δεt(y)=αT(y)-(ε0+ky)式中:
α为钢弦的热膨胀系数;T(y)为沿梁高方向的温度梯度;ε0为梁高y=0处的变形值;k为单元梁段挠曲变形后的曲率。
在本桥的应力监测过程中,为了消除温度对测量值的影响,读取数据安排在早晨太阳辐射较小时完成,温度应变按试验值进行修正。
七、线形监测
(一)线型控制工作程序为使施工控制的各个步骤程序化,施工控制工作小组根据具体的施工进度安排制定了施工控制工作程序,其中包括两方面的内容。
1、控制流程。
从挂篮的前移定位至预应力钢束张拉完毕是本桥施工的一个周期,每个周期中有关施工控制的步骤如下:
(1)按照预报的挂篮定位标高定位挂篮,由施工单位测量定位后的挂篮标高,施工控制组复核立模标高。
(2)立模板、绑扎钢筋。
(3)浇筑混凝土前,测量所有已施工梁段上的高程测点,复测挂篮定位标高,墩顶的水平位移。
(4)施工控制小组分析测量结果,如需调整,给出调整后的标高。
(5)浇筑完混凝土后第二天测量所有已施工梁段上的测点标高,测量本梁段端部梁底和预埋在梁顶的测点标高,建立测点与梁底标高的关系。
(6)按《铁路工程检验评定标准》检查断面尺寸,测量梁段混凝土超重的情况。
(7)张拉预应力钢筋后,测量所有已施工梁段上的高程测点。
(8)施工控制小组分析测量结果,根据上一施工周期梁底标高测量值和应力、温度等测量结果计算、预报下一施工周期的挂篮定位标高。
2、误差控制标准。
本桥施工控制的最终目标是:
成桥后的线型与设计线型的所有各点的误差均控制在3cm范围之内。
根据这一目标,在每一施工步骤中制订了如下的误差控制水平:
(1)挂篮定位标高与预报标高之差控制在1cm以内。
(2)预应力束张拉完后,如梁端测点标高与控制小组预报标高之差超过±1cm,需经控制小组研究分析误差原因,确定下一步的调整措施。
(3)如有其他异常情况发生影响到梁体标高,其调整方案也应经控制小组分析研究,提出控制意见。
(4)为保证梁面标高,监控单位将给出梁面混凝土即将浇筑完毕时的梁面的参考标高,施工单位须根据此标高控制梁面在混凝土浇筑即将完成时的标高。
(二)位移测点布置挠度观测资料是控制成桥线形最主要的依据,丹田双线特大桥72+128+72m连续梁桥线形监测断面设在每一阶段的端部。
布置0#块件的高程测点是为了控制顶板的设计标高,同时也作为以后各悬浇阶段高程观测基准点。
每个0#块的顶板各布置7个高程观测点,如图4(a所示)。
悬浇阶段每个监测断面上布置两个对称的高程观测点,如图4(b)所示,不仅可以测量箱梁的挠度,同时可以观测箱梁是否发生扭转变形,标高测点用Φ16圆钢,圆钢筋顶部磨平,露出顶板2-3,并用红油漆作为标记。
(三)观测时间与项目为尽量减少温度的影响,挠度的观测安排在早晨太阳出来之前进行,每个施工阶段的变形测试时间根据施工阶段的进度来定。
在整个施工过程中主要观测内容包括:
每阶段混凝土浇筑前的高程测量;每阶段混凝土浇筑后、预应力张拉前的高程测量;每阶段预应力张拉后、挂篮行走前的高程测量;每阶段挂篮行走后的高程测量;拆除挂篮后、边(中)跨合拢前的高程测量;最终成桥前的高程测试。
(四)每阶段测量工作内容从挂篮前行至本号梁块预应力张拉完毕为一个施工阶段,在每个施工阶段需完成的工作如下。
1、挂篮定位。
根据监控方提供的立模标高进行挂篮定位,定位底模前端标高及顶板标高。
此时需要设置的测点如下,如图5及图6所示。
(1)顶板钢筋头测点,距离该梁块前端10cm,在浇筑该块混凝土前埋设即可。
(2)挂篮底模梁块前端测点,不用设置钢筋头,直接布置在模板上。
(3)挂篮底模钢筋头测点,尽量靠近该梁块底模前端,钢筋头长度10cm左右。
由于在浇筑混凝土后需要对底模前端标高进行测量,为消除其他因素影响,在定位时,在底模上尽量靠近本梁块底模前端左右两侧各设置钢筋头一个,在定位时需要测量测点2(底模前端模板)与测点3(底模前端钢筋头)的标高差,在浇筑混凝土后及张拉预应力后可仅对测点3(底模前端钢筋头)进行测量,利用标高差换算测点2(底模前端模板)的标高。
挂篮定位时需测量的内容如下:
测点2(底模前端模板)的标高,使其满足监控方标高预报文件中的底板立模标高;顶板立模标高,为底板立模标高+梁高;所有已施工梁段顶板钢筋头测点标高;测点3(底模前端钢筋头测点)标高,并计算出每侧底模前端钢筋头测点(测点3)与测点2(底模前端模板)的标高差。
2、浇筑混凝土时。
浇筑混凝土时需完成的测量工作如下:
(1)浇筑前检查挂篮定位标高,确保标高无误后再开始浇筑混凝土。
(2)混凝土浇筑即将完成后,按照标高预告表提供的混凝土浇筑即将完成时的顶板顶面(不考虑排水坡的标高)进行重新定位顶板顶面标高,排水坡尺寸不变,在标高预告表给出的顶板顶面(不考虑排水坡的标高)基础上重新定位排水坡。
3、混凝土养护期间。
混凝土养护期间需测量内容如下:
(1)所有已施工梁段顶板钢筋头测点(测点1)标高。
(2)底模前端钢筋头测点标高(测点3),目的是测量(底模前端模板)测点2标高,需要提供测点2的标高。
(3)顶板顶面(不考虑排水坡,最低点)混凝土表面标高,如图7所示。
4、预应力张拉后。
预应力张拉后需测量内容如下:
(1)所有已施工梁段顶板钢筋头测点(测点1)标高。
(2)底模前端钢筋头测点标高(测点3),目的是测量(底模前端模板)测点2标高,需要提供测点2的标高。
(五)测量仪器高程测试用莱卡精密水准仪来进行测试。
八、温度监测温度是影响主梁挠度的最主要的因素之一,在施工的过程中,可以通过温度型应力监测仪器(ZX-416AT)监测混凝土内部温度的变化情况,测量精度0.5℃。
在施工控制中将按照实际的施工进度考虑季节性温差,对日照温差在观测中通过采取一些措施(如同一观测时间等)予以消除,减小其影响。
九、误差分析与识别在每一施工阶段,对监测得到的应力和位移与理论值进行误差分析,并分析产生误差的原因,根据本阶段结果对下一阶段的误差进行预测、调整以及报告施工状态(预制梁段架设标高)等。
十、施工控制实施流程施工控制按照施工→量测→识别→修正→预告→施工的循环过程,其实质就是使施工按照预定的理想状态顺利推进。
由于实际上不论是理论分析得到的理想状态还是实际施工都存在误差,所以,对本桥进行施工控制的核心任务就是对各种误差进行分析、识别、调整,对结构未来状态做出预测。
参考文献:
1、铁路桥涵设计基本规范(TB10002.1-2005)[S].2、铁路桥涵钢筋混凝土和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TB10002.3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速铁路 跨度 连续 线形 监控 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