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汕头市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地理试题解析解析版.docx
- 文档编号:26383452
- 上传时间:2023-06-18
- 格式:DOCX
- 页数:13
- 大小:632.31KB
广东省汕头市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地理试题解析解析版.docx
《广东省汕头市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地理试题解析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汕头市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地理试题解析解析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广东省汕头市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地理试题解析解析版
第Ⅰ卷
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读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省会(首府)城市穿衣指数预报图(局部),回答下列问题。
1.该预报图所显示的月份最有可能为
A.1月B.4月C.7月D.10月
2.造成拉萨与合肥穿衣指数相同的主要原因是
A.纬度位置B.地形C.天气D.海陆位置
【答案】
1、A
2、C
【解析】
试题分析:
1、图示我国南北方都要戴围巾保暖,应是我国的冬季。
选A正确。
2、拉萨与合肥所处纬度相差不大;拉萨地处青藏高原,高原气候,冬季太阳高度小、海拔高,不受冬季风影响,气温低;合肥地处我国中东部,冬季风影响大,寒冷;造成两地穿衣指数相同的是要是天气。
选C正确。
考点:
考查读图分析能力及我国气候特征。
下图是根据手机用户的位置信息绘制的某城市多日平均密度空间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3.该图制做过程中运用的技术是
A.RS GPSB.GPS GISC.RS GISD.RS 数字地球
4.图中M地最有可能是
A.工业区B.商业区C.住宅区D.文化区
5.从地形条件考虑,该城市可能位于
A.河谷B.山地C.丘陵D.平原
【答案】
3、B
4、B
5、D
【解析】
试题分析:
3、利用GPS获取手机密度分布点,再结合电子地图进行叠加分析,即利用GIS分析;这个过程中运用的是GPS和GIS技术。
选B正确。
4、M地位于图示区域的中心,交通便利、人流量大,应是该区域的商业区。
选B正确。
5、图示区域位于两河交汇处,呈团块状分布,应是平原地形。
选D正确。
考点:
考查“3S”技术及城市空间结构。
读某类工业空间布局演变图,回答下列问题。
6.某类工业指的是
A.制糖工业B.造纸工业C.服装工业D.汽车工业
7.导致从a到b演变过程的直接原因是
A.吸引人才B.降低运费C.公共基础设施D.开拓市场
8.c阶段给中心区域带来的变化包括
A.污染加剧B.地价上涨C.分工更专业D.劳动力短缺
【答案】
3、D
4、B
5、C
5、c阶段工业集聚到一定程度,随着中心区的土地价格上涨,环境污染加剧,相关产业趋于分散布局;汽车工业的相关产品生产较复杂、原料和零部件种类繁多,为充分利用各地的优势条件,减少市场上的交易费用,形成了分散型的工业布局。
选C正确。
考点:
考查工业集聚和工业分散。
地下水埋深指地下水的埋藏深度。
下图示意我国某地1970年以来的地下水埋深及地面沉降的变化情况。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9.该地最有可能位于我国的
A.东北平原B.华北平原C.江淮平原D.江汉平原
10.据图推断1985年前后该地区
A.气候变干,降水减少B.人口增加,经济增长
C.城市数量急剧扩大D.气温升高,蒸发加大
11.根据1995年以后的地下水位及地理沉降变化情况,可推测该地区实施了
A.退耕还林B.工业结构调整C.跨流域调水D.限制利用地下水
【答案】
3、B
4、B
5、C
【解析】
试题分析:
3、图示地区地下水位埋深1970-1995年越来越深,1995年以后,地下水埋深有所减少;该地地下水埋深较深,水资源较少;题中的大平原中,最为缺水的就是华北平原。
选B正确。
4、图示该地1985年前后,地下水的埋深快速加深,是因为华北平原随着城市化、工业化的发展,人口增加,经济增长,对水资源的需求量增加多。
选B正确。
5、1995年以后的地下水位埋深变化趋缓,沉降速度变慢,推断是跨流域调水的实施,地下水开发趋缓。
退耕还林主要在山区及丘陵地区,不是平原;工业结构的调整,并不能大幅减少地下水的应用;更不可能限制水资源的开发。
选C正确。
考点:
考查水资源的利用。
第Ⅱ卷
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36题~第41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做答,第42题~第48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做答。
36.(24分)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罗讷河曾是欧洲一条充满“野性”的河流。
近代以来经过被称为“梯级开发世界之最”的水站电建设,罗讷河变成了一条“驯服”的河流。
上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法国核电在能源消费中比重大幅度上升,要求恢复罗讷河自然生态的呼声持续高涨,关于水电大坝拆与建的争论日趋激烈。
(1)分别分析罗纳河A、B两支流径流的主要补给来源和补给季节。
(8分)
(2)分析罗讷河“野性”的成因。
(4分)
(3)开发前的罗讷河干流谷地多鹅卵石滩,简述其成因。
(8分)
(4)对于罗讷河上大坝的拆建之争,你赞同哪一种观点,请说明理由。
(4分)
【答案】(24分)
(1)A河,流经温带海洋性气候区,以雨水补给为主,(2分)全年补给;(2分)
B河:
流经地中海气候区,以雨水补给为主,(2分)冬季补给(2分)。
(2)流经高山峡谷,河流落差大,流速快;(2分)补给类型和季节多样,流量变化大;(2分)
(3)鹅卵石来自上游山区,(2分)上游山区流速快,流水侵蚀搬运能力强;(2分)下游地势变缓,
流速降低,搬运能力下降,沉积形成石滩;(2分)河水在搬运过程中岩石棱角不断被侵蚀而变圆形(鹅
卵形)。
(2分)
(4)赞同。
有利于恢复自然生态,有利于物种交流;(2分)该国核能发展快,已经替代水能。
(2分)
不赞同。
有利于解除下游洪水威胁;(2分)综合开发效益明显,如航运、灌溉、水产养殖和获得清
洁能源。
(2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A河纬度高,流经温带海洋性气候区,以雨水补给为主,全年多雨,河流全年有补给;
B河在地中海沿岸:
流经地中海气候区,以雨水补给为主,冬季多雨,冬季补给为主。
(2)罗讷河流经高山峡谷,河流落差大,流速快;补给类型多和季节多样:
东部支流夏季有高山的冰雪融水,北部支流全年雨水补给,南部河流冬季雨水补给为主,流量变化大。
(3)鹅卵石来自上游山区,上游山区落差大、流速快,流水侵蚀搬运能力强,携带大量的石块;下游地势变缓,流速降低,搬运能力下降,石块沉积形成石滩;河水在搬运过程中岩石棱角不断被侵蚀、摩擦而变圆形(鹅卵形)。
(4)这是一道开放性题目,只要理由充分合理都可。
答赞同理由:
拆除大坝有利于恢复河流的自然生态,有利于鱼类洄游、物种交流;法国能源消费结构调整,导致水电比重下降,核能发展快,已经替代水能。
答不赞同理由:
建设大坝有利于解除下游洪水威胁;大坝具有综合开发效益明显,如航运、灌溉、水产养殖和获得清洁环保的能源。
考点:
考查流域的开发与治理。
37.(22分)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禾木是新疆阿尔泰山区的一个小村庄。
村中居民大多为蒙古族和哈萨克族,习惯吃肉吃面却不习惯吃菜。
每到冬季,这里就变成了银装素裹的世界,厚厚的积雪,构成童话般的冰雪梦境。
禾木的美景少不了木屋,当地人将粗大笔直的红松整木两端挖槽,相互嵌扣,木头之间的缝隙用泥巴粘合,屋顶普遍采用人字形。
近年来,随着外地游客的不断涌入,禾木居民的饮食结构也发生了变化,蔬菜的需求量也逐渐增加。
下图示意禾木地理位置与冬季的木屋。
(1)禾木有“雪乡”之称,冬季平均积雪厚度为1.5米,试分析其自然原因。
(8分)
(2)结合当地的自然条件,分析禾木村建造特色木屋做为民居的原因。
(6分)
(3)有人主张在附近的草原开荒种植蔬菜,请评价当地种植蔬菜的条件。
(8分)
【答案】(22分)
(1)西(北)部山地有缺口,利于西风带来水汽,(2分)遇到阿尔泰山的阻挡,被迫抬升,形成降雪(2分);禾木纬度较高,冬季寒冷而漫长,积雪不易融化,积雪深厚(2分)
(2)地处阿尔泰山麓,森林资源丰富,建筑原料充足;(2分)人字形屋顶利于冬季积雪从屋顶滑落,避免压坏房屋;(2分)粗大原木,保暖性能好(2分)
(3)有利:
游客增多,市场需求量大;降水较多,水分条件好;大陆性气候,光照好,昼夜温差大,蔬菜品质好;地理位置偏僻,外地蔬菜不易运入;(任3点,6分)
不利:
纬度较高,热量条件差;草原开荒易造成植被破坏,引起土壤侵蚀加剧;当地居民种植经验不足;市场有限,且季节变化大。
(任2点,共4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禾木地处阿尔泰山区,西(北)部山地有缺口,利于西风带来水汽,遇到阿尔泰山的阻挡,地形抬升,形成降雪;禾木纬度较高,冬季寒冷而漫长,积雪不易融化,积雪深厚。
(2)禾木村地处阿尔泰山麓,降水丰富,森林资源丰富,建筑用木材原料充足;人字形屋顶利于冬季积雪从屋顶滑落,避免压坏房屋;粗大原木,木头之间的缝隙用泥巴粘合,保暖性能好。
(3)评价农业区位条件要从有利和不利两方面进行。
有利条件:
游客增多,蔬菜市场需求量大;当地降水较多,水分条件好,灌溉便利;大陆性气候,光照好,昼夜温差大,蔬菜品质好;地理位置偏僻,外地蔬菜不易运入,自已种植满足市场需求。
不利条件:
当地纬度较高,热量条件差,不利于蔬菜生长;草原开荒易造成植被破坏,引起土壤侵蚀加剧;当地居民习惯吃肉吃面却不习惯吃菜,种植经验不足;旅游人数不多,市场有限,且季节变化大,蔬菜需求量较少。
考点:
考查区域地理环境特征。
42.(10分)【旅游地理】
雾凇通称“树挂”,是水汽遇冷凝结在枝叶上的冰晶。
雾凇来临时,吉林松花江丰满水电站以下沿岸十里长堤柳树结银花,松树绽银菊。
与其他地区雾凇相比,吉林雾凇具有频次大,时间持续长的特点。
分析吉林市雾凇的形成原因以及该市发展旅游业的不利条件。
【答案】(10分)原因:
冬季气温低。
(2分)冬季松花江水通过发电机组后温度有所升高,几十公里江面严寒不冻,为雾凇形成提供了充足的水汽(2分)。
不利:
旅游资源种类单-(2分),地区接待能力有限(2分),远离市场,交通不便(2分)
考点:
考查旅游知识。
43.(10分)【自然灾害与防治】
读我国东部季风区某地地形剖面图。
分析该地居民面临威胁的原因,并提出防治措施。
【答案】(10分)原因:
该地区夏季降水量大,多暴雨;地形坡度大,山坡松散堆积物多;堆积层向民房倾斜,加大滑坡危险;耕种破坏了植被,土层缺乏植被保护,易发生滑坡、泥石流(任3点,6分)
措施:
搬迁民房;减少耕种;建护坡工程;加强监测(任2点,4分)
【解析】
试题分析:
山区坡体位置最容易发生的自然灾害是滑坡,降水强度大、及坡体组成物质松散是滑坡形成的主要条件。
该地区在我国东部季风区,夏季降水量大,多暴雨;地形坡度大,山坡卵石沉积物和土壤为主的松散堆积物多;居民住在坡上,堆积层向民房倾斜,加大滑坡危险;耕种破坏了植被,土层缺乏植被保护,易发生滑坡、泥石流。
措施:
搬迁民房,远离有滑坡潜在危胁的坡地;减少耕种,加强植被覆盖率,保持水土;建护坡工程,加固坡体;加强监测,及时防御。
考点:
考查自然灾害知识。
44.(10分)【环境保护】
读我国南方某地区1980~2010年间土地利用方式的变化示意图。
指出该地区可能出现的主要生态问题,并提出解决措施。
【答案】(10分)生态问题:
植被(森林、草地)破坏,水土流失(各2分,共4分)
措施:
发展立体农业,农林牧渔综合发展;(2分)保护植被,防止过度开垦;(2分)合理规划土地利用,保护生态用地;(2分)引导发展农产品加工,提高经济收入,创造就业机会(2分)
【解析】
试题分析:
图示该地区大量的森林地、草地和灌丛变成了耕地,即植被(森林、草地)破坏,可能出现水土流失等生态问题。
措施:
该地林地、草地和灌丛比例较高,应是以山地为主,还有水域,农业应发展立体农业,农林牧渔综合发展;山地多应保护植被,防止过度开垦,以避免水土流失;合理规划土地利用,保护生态用地,即保护林地、草地和山上灌丛,以减少生态问题的出现;引导发展农产品加工,延长农业产业链,提高经济收入,创造就业机会,以解决剩余劳动力问题。
考点:
考查环境保护知识。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广东省 汕头市 届高三 下学 第二次 模拟考试 地理试题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