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生物上册教案.docx
- 文档编号:26382597
- 上传时间:2023-06-18
- 格式:DOCX
- 页数:144
- 大小:427.71KB
八年级生物上册教案.docx
《八年级生物上册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生物上册教案.docx(14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八年级生物上册教案
第5单元生物的生殖、发育和遗传
第14章 生物的生殖与发育
第一节生物的无性生殖
教学目标:
1.掌握无性生殖的概念和特点。
2.了解组织培养的概念和在生产实践上的应用。
教学重点:
1.无性生殖的概念和特点。
2.组织培养的概念和在生产实践上的应用。
教学难点:
1、常见的无性生殖。
2、组织培养的概念。
3、无性生殖与有性生殖的区别
教学用具:
几种常见的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的多媒体素材
教学方法:
教师讲述、启发与学生观察、讨论相结合。
教学过程:
引言:
我们都知道生物体的寿命是有限的,那么大家是否考虑过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生物的物种不会由于某些个体的死亡而灭绝?
(是由于生物体具有生殖的特点。
)
这就是说地球上的生命之所以能够不断地延续和发展,不是靠生物个体的长生不死,而是通过生殖来实现的。
今天我们来学习有关生物生殖的内容。
讲述:
我们知道生物的种类很多,那么,生物的生殖方式可以分成哪几种类型呢?
按生物的进化趋势,我们将生物的生殖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无性生殖,另一类是有性生殖。
我们先来学习无性生殖。
首先我们来学习无性生殖的类型。
在初中的时候,我们曾学习过无性生殖的几种方式、下面大家观看大屏幕所演示的几种生物的无性生殖的过程来回答问题。
(大屏幕显示变形虫的分裂生殖、水螅的出芽生殖、根霉的孢子生殖、草霉的营养生殖过程。
)
提问:
谁能用较简明的语言来说明一下以上4种生物的生殖过程?
提问:
大家在观看这几种生物的生殖过程中,是否观察到了生殖细胞的结合?
提问:
新个体与母体的关系是什么?
(新个体是从母体直接产生出来的。
)
讲述:
以上两个问题的答案恰好是无性生殖的概念。
不经过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出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就叫做无性生殖。
无性生殖也就是单亲生殖,无性生殖的方式在植物体的生殖过程中应用很广泛。
民间有句谚语叫:
“无心插柳柳成荫”,那么谁能回答一下,人们是利用无性生殖的哪一种方式来繁殖柳树?
(营养生殖。
)
讲述:
在农业生产中,为了保持植物体的优良性状,人们常用扦插、嫁接等营养生殖的方法来繁殖花卉和果树。
(课下各个小组搜集这方面的信息和资料,课上来介绍。
)
(让学生介绍:
花月季花的繁殖主要利用嫁接和扦插的方法,果树的繁殖也是利用嫁接的方法。
讲述:
通过刚才这几位同学的介绍,我们明白了无性生殖的一个特点,即新个体基本上能够保持植物体的优良性状。
提问:
为什么新个体基本上能够保持母本的性状?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并回答问题。
)
(由于新个体是从母体直接产生出来的,新个体含有的遗传物质与母体相同。
)
讲述:
在农业、林业上就是利用无性生殖的这一特点来进行扦插、嫁接等营养生殖的方法,来繁殖花卉和果树的。
但是扦插和嫁接的过程中难免会将母体的病毒带给新个体,并且人们希望能更快速地繁殖植物体,尤其对于生长期比较短的花卉、蔬菜等。
那么,现在有没有一种既快速又脱毒的方法来繁殖植物体呢?
有的,这就是近几十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项无性繁殖的新技术——植物的组织培养技术。
那么,什么叫做植物的组织培养呢?
简单地说,是人们利用植物的组织或细胞将其培养成为一个完整植物体的过程。
那么,这种技术有没有理论依据呢?
当然有的。
这就是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提问:
什么是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
讲述:
在无菌条件下,将植物体的器官或组织片段切下来,放在适当的人工培养基上进行离体培养,这些器官或组织就会进行细胞分裂形成新的组织——愈伤组织。
在适当的光照、温度等条件下,愈伤组织便开始萌发,产生出根、茎等器官,进而发育成一个新的植物体。
(活动一:
找一位活动小组以外的同学,在课堂上亲手在接种箱内操作一下接种这一环节,并用实物投影打到大屏幕上,其他同学观看大屏幕,并给他找错误。
)
(活动二:
带领大家观察锥形瓶中的植物组织,哪一个被污染了,哪一个没有污染,并让同学思考为什么?
)
(活动三:
让活动小组以外的同学,针对植物组织的培养过程,向活动小组同学提问题。
)
(不能解答的问题由教师回答。
)
讲述:
刚才大家的活动非常精彩,我们为自己鼓掌加油。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每一个环节都是非常重要的,马虎不得。
从中我们也应该得到启示:
任何一项技术在操作过程中,对每一个环节都要认真仔细、一丝不苟,否则将会前功尽弃。
有的同学可能要问:
植物的组织培养技术要求这么严格,那么它在实际生产,生活中有哪些应用呢?
(活动小组的同学结合参观天津市蔬菜研究所的情况,向大家介绍组织培养技术在农业上的应用,并给大家讲解脱毒马铃薯种及马铃薯快繁等知识。
)
讲述:
从上面活动小组的介绍,我们知道,对植物体进行组织培养有很多优点,不仅从植物体上取材少、培养周期短、繁殖率高,而且便于自动化管理。
讲述:
今天我们学习的无性生殖的知识实际上是当前非常热门的话题,即克隆。
克隆的原意是“离体的小树枝发育成一个植物体。
”即无性繁殖的意思。
高等植物的无性繁殖比较普遍,而高等动物的无性繁殖则比较困难,1997年英国科学家用克隆技术培育出了“多莉羊”,这标志着生物新世纪的到来,同时,人们边看到了克隆技术的诱人前景。
讲述:
刚才大家从正反两方面展望了克隆的应用前景。
任何一门技术的应用对人类来讲都有其利和弊,如果利用得好,对人类社会大有益处;如果利用得不好,将会带来大的灾难。
所以从现在开始,我们应树立科学的道德观。
刚才我们饶有兴趣的学习了生物的无性生殖的知识,实际上大多数种类生物的生殖方式是有性生殖。
下面我们以被子植物为例,来学习有性生殖的知识。
(大屏幕显示被子植物花的结构、胚珠的结构、双受精的过程及种子的形成过程。
)
提问:
什么是双受精?
在种子的形成过程中是否有生殖细胞的产生及结合?
讲述:
刚才我们所看到的像被子植物的生殖,由亲本产生确性生殖细胞(也叫做配子),经过两性生殖细胞(如卵细胞和精子:
的结合,成为合子(如受精卵),再由合子发育成为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叫做有性生殖。
讨论:
1.我们将鸭梨的种子种下去,几年后是否能接出同样甜脆的鸭梨来?
2.如果生物的生殖只有无性生殖,没有有性生殖,生物的进化将会怎样?
讲述:
通过讨论,我们不难看出,有性生殖的后代具有了双亲的遗传特性,这样会具有更强的生活能力和变异性,这对于生物的进化具有重要意义。
教学反思:
第二节 植物的有性生殖
教学目标:
1、知道被子植物开花、传粉、受精等过程的基本情况,进一步了解果实和种子的形成过程。
2、通过直观教学、动手实验、探究、小组合作、交流、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3、通过植物生殖过程的学习,使学生理解植物与人类的关系,并从另一个方面中感悟到生命的可贵、生命的来之不易。
重点难点:
1、传粉方式,
2、受精,果实和种子的形成
教学方法:
结合多媒体进行直观教学,动手实验,探究,小组合作、交流、讨论
教学过程:
[导入]:
演示百合花,进一步熟悉花的基本结构,重点突出雌蕊和雄蕊的结构。
[板书]被子植物的有性生殖
[课件展示]
被子植物开花的基本情况:
花萼、花冠打开,雄蕊伸长,花药裂开,雌蕊也伸长,柱头分泌黏液。
[板书]一、传粉
传粉:
植物开花后,雄蕊中的花粉就会从花药中散落出来,落到雌蕊的柱头上。
结合多媒体图片棉花和豌豆花的传粉方式并讨论总结它们传粉的不同点。
豌豆花在没有开放时,花粉已经传到了雌蕊的柱头上,是严格的自花传粉;
棉花是异花传粉。
[板书]传粉分为自花传粉、异花传粉(普遍)
[板书]异花传粉的方式可分为昆虫传粉和靠风传粉等。
根据传粉的不同途径,把花分为风媒花与虫媒花。
[讨论]:
假如你是一只小蜜蜂,你会去什么样的花上采蜜呢?
(课件展示风媒花与虫媒花的图片)
总结虫媒花的特征:
花瓣鲜艳,花蜜香甜等;
风媒花的特征:
花粉多而轻,柱头分叉或成羽毛状,并且伸出花瓣外面。
(说明传粉并不是很容易的,从而说明生命的可贵)
[板书]二、受精
[课件展示被子植物受精]
请学生参照课本上图片,自己先总结植物的受精过程,然后以链式模式图的形式来边讲边说,老师再补充归纳,具体详见课件。
传粉以后,花粉受到柱头分泌的黏液的刺激,就萌发形成花粉管,花粉管沿着花柱向子房生长,花粉管内有精子,花粉管到达子房,花粉管内的精子与子房内的胚珠中的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
[板书]三、果实、种子的形成
[课件演示果实的形成]
传粉受精后,花的哪些部分会枯萎、凋谢呢?
花萼、花冠、雄蕊、雌蕊的柱头、花柱
不断发育的是:
子房、胚珠
子房壁发育成果皮
子房发育成果实
珠皮发育成种皮
胚珠发育成种子
受精卵发育成胚
[探究]
它们是果实吗?
实验器材:
胡萝卜、青椒、花生、马铃薯、豆荚、刀片、解剖针
实验要求:
1、判断属于果实的是:
2、利用解剖刀等切开果实,进一步掌握果实的基本结构。
问:
果实是由()和()构成的,并结合实物找到这些结构。
子房发育成果实,但也有些不是这样的,如苹果主要是由花托发育而成的,子房发育的只占了一小部分。
桃子我们食用的是哪个部分?
(桃的结构:
外果皮、中果皮、内果皮,种子)桃子里有一个种子,而西瓜呢?
一个子房中有多个胚珠,多个胚珠发育成多个种子。
[讨论]:
如果在植物开花期出现天气连续下雨、刮大风或无风等情况,对植物的繁殖会有什么影响?
说说你的理由。
(学生讨论回答)
[讨论]:
如果植物传不了粉,会给我们带来什么影响呢?
(传粉不能完成,果实、种子不能形成)
由上述可知,传粉受精的重要性,但有些作物在开花后由于种种原因往往无法传粉也就结不了果,这时人们常用人工授粉的方法,给作物传粉,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见图讲述人工受粉的基本方法)
[小结]:
植物开花传粉受精后,形成果实和种子完成了有性生殖。
传粉以后,花粉受到柱头分泌的黏液的刺激,就萌发形成花粉管,花粉管沿着花柱向子房生长,花粉管内有精子,花粉管到达子房,花粉管内的精子与子房内的胚珠中的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
[课后探讨]:
植物作为自然界的重要成员之一遍布全球,请结合我们的生活和生产实际谈谈植物的果实、花、种子的利用情况。
作业:
完成课本上的1、3两题,以及联系册上的3、6、8、11、12题。
教学反思:
第三节 昆虫的生殖和发育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通过观察和饲养家蚕等实践活动,理解变态发育的概念和过程。
2.联系生活实际,举例说出昆虫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及特点。
3.举例说出昆虫在人类生活、生产中的作用,关注生物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能力目标
激发学生热爱生物科学,并立志在仿生学方面钻研、创新、有所成就。
情感目标:
1.使学生认识动物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并养成爱护动物、保护生物、好好学习生物学知识的良好品质。
2.通过本节学习,帮助学生在以后树立远大理想。
教学重点:
1.理解变态发育的概念和过程。
2.昆虫与人类生活的联系,生物科技在生物发展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
1.通过观察和饲养家蚕等实践活动,理解变态发育的概念和过程。
2.了解变态发育的概念和过程。
教学方法:
讨论、竞赛、启发、诱导等
教具准备:
昆虫多样性及家蚕生殖发育过程的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前提诊测]
同学们,在我们生活的环境中,有郁郁葱葱的森林,一望无际的草原,绚丽多彩的奇花异草,还有种类繁多的飞禽走兽……在我们脚下的土壤中,生活着蝼蛄、蚯蚓、鼹鼠等动物,以及大量的微生物和植物的根系。
下面我们来一起了解一下昆虫的世界,看看自己是否能从中找出一些问题来。
(播放有关昆虫多样性的多媒体课件)
多媒体放映结束了,哪位同学能描述一下刚才的画面?
刚才画面上出现了辛勤的蜜蜂,飞舞的蜻蜓、蝴蝶,还有蚊子、苍蝇……)
如何判断它们都属于昆虫?
(它们和蝗虫一样,身体可以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部有一对触角,一对复眼和一个口器;胸部有三对足,一般有2对翅膀。
这些都属于昆虫的主要特征。
)
教师:
通过以前的学习,我们知道昆虫是地球上种类和数量最多的动物,种类超过100万种,几乎在地球表面的任何地方都有分布,与人类的关系十分密切。
昆虫也是无脊椎动物中唯一会飞的动物。
那么,这种会飞的无脊椎动物我们了解多少呢?
同学们请看屏幕上的问题,思考并讨论:
(屏幕内容如下:
)
1. 冬季几乎看不见蚊子、苍蝇,为什么春暖花开的季节蚊蝇就多起来了?
2. 食用物品中,如何就长出了“肉虫子”
3. 在太阳地下翩翩起舞的蝴蝶是由“毛毛虫”变的。
“毛毛虫”是从哪儿来的?
它怎么会变成蝴蝶呢?
4. “旱极而蝗”大家如何来解释?
为什么在潮湿、阴暗的角落中,蚊子就比较多?
(夏季天气比较炎热,适合蚊蝇生活;冬季天气寒冷,蚊蝇就被冻死了,所以冬季我们看不到蚊蝇。
)
(在食用物品的制作中,不小心被播进去了虫卵,所以有时候就长出了“肉虫子”。
)
(“旱极而蝗”的意思是天气干旱了,很长时间不下雨的话就会闹蝗灾。
)
我们这节课的重要内容是学习昆虫的生殖和发育,我们以可爱的蚕宝宝来分析说明。
我们先来看一段影片。
(播放有关家蚕生殖发育的多媒体课件。
并回答以下问题)
1. 在家蚕的生殖和发育过程中,经历了几次“风雨的洗礼”?
2. 家蚕是通过哪种生殖方式繁殖后代?
你能简单的介绍这种生殖方式的特点是什么吗?
3.根据日常生活中的观察,你发现了还有哪些动物与家蚕的生殖方式相似的?
(家蚕是通过有性生殖来繁殖后代,雄蛾和雌蛾通过交尾使卵受精,最终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
家蚕的一生经历了四个阶段,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幼虫阶段是需要我们喂养的。
有很多动物都和家蚕的生殖方式和发育过程一样,比如:
蜜蜂、菜粉蝶、蚊、蝇等昆虫。
家蚕通过有性生殖方式产生后代。
在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过程中,它的幼虫与成虫在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上差异性都很大,一生经历了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比如幼虫身体柔软具有体节,在胸腹部有8对足,主要以桑叶为食,有蜕皮现象;而成虫有三对足,两对翅,不取食,几乎不能飞。
像家蚕这样的发育过程我们生物学上就称为完全变态发育。
板书:
一、家蚕的生殖和发育——变态发育
1. 定义——在发育过程中要经历了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幼虫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与成虫的显著不同,这样的发育过程称为完全变态发育。
2. 例如:
蜜蜂、菜粉蝶、蚊、蝇等
我国养蚕已经有很悠久的历史了。
最早的养蚕应该追溯到黄帝的妻子——了,她是第一个学着开始养蚕、丝的人。
自公元551年养蚕技术开始传到欧洲,在此以后的1000多年里,大量的中国丝织品西运,由此便形成了世界闻名的丝绸之路。
所以说,小小的蚕不仅同文明紧密相连,同时促进了中外文化的交流。
蚕还经常被文人墨客引入试文。
唐朝李商隐的“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句话,用蚕的默默吐丝行为赞扬了一大批甘于奉献的人。
不过,我要对此诗句稍作改动,因为蚕虽然丝吐尽了,但并未死亡,只是化为蛹了,所以古人说法是错误的,应该改为““春蚕化蛹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些其他昆虫的发育过程。
(播放蝗虫发育的多媒体片)
1. 你从下面这幅图发现了一些新东西吗?
2. 它的发育过程和蚕的相同吗?
3.你还知道哪些生物有与此相似的发育过程?
(蝗虫的发育和家蚕是不同的。
由受精卵孵出的幼虫,形态和生活习性都非常相似,只是身体较小,生殖器官也没有发育成熟,仅有很小的翅膀。
它的一生中也出现蜕皮现象,共蜕皮5次。
发育过程中,只经历了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不经过蛹期。
和蝗虫的发育过程类似的还有蟋蟀、螳螂、蝈蝈等。
)
教师:
像蝗虫这样的发育过程,经历了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我们称之为不完全变态发育。
板书:
二、其他昆虫的发育——不完全变态
1.定义——个体发育经历卵、若虫、成虫的发育过程
2例如:
蟋蟀、螳螂等
通过对比,我认为“态”指的是形态。
在蚕的发育过程中,幼虫和成体的形态结构完全不同,而蝗虫的发育过程其形态改变的不明显,小蝗虫和大蝗虫的“长相“相似。
理解了“态”的含义,对于完全变态发育和不完全变态发育就更容易理解。
课前,我们所提出的几个问题你了解了吗?
[课堂小节,作业练习,结束新课]
我们这节课主要以家蚕和蝗虫为例,学习了昆虫的生殖和发育。
通过学习我们知道,昆虫是以有性生殖的方式进行繁殖的,它的发育过程可根据形态的变化分为完全变态发育和不完全变态发育两种。
有些昆虫对人类农业生产是有害的,而有的则是有利,也促进了中外文明史的发展。
[历年考点]
一、选择题
1.蚕茧代表家蚕的( )
A 卵期 B 幼虫期 C 蛹期 D 成虫期
2.家蚕从幼虫到蛹要经过( )蜕皮
A 3 B 4 C 5 D 6
3.蝗虫的不完全变态发育过程是( )
A 卵→若虫→蛹→成虫 B 卵→蛹→若虫→成虫
C 卵→若虫→成虫 D 卵→蛹→成虫
4.跳蝻是蝗虫的幼虫,它与成虫的本质区别是( )
A 形态结构不同 B 生活习性不同
C 身体较大 D 生殖器官没有发育成熟
教学反思:
第四节两栖类的生殖与发育
课题
两栖类的生殖与发育(1课时)
课型
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描述两栖类动物生殖与发育过程;2、举例说出两栖类运动的发育过程中形态、结构的变化。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2、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的能力,能从实践中获取资料。
情感目标:
1、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兴趣;2、培养学生保护青蛙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举例说出两栖类在生殖与发育过程中形态、结构的变化
2、举例说出两栖类生殖和发育过程
难点:
描述蛙的生殖和发育过程
教学准备
教材分析:
通过小论文片段及图片说明,使学生对于蛙的生殖发育全过程有清晰的了解;并通过比较总结出两栖类的特点。
1、相关影视及动画资料
2、学生课前收集相关两栖类资料
板书设计
第四节两栖类的生殖与发育
一、蛙的生殖与发育
受精卵——[胚胎]——蝌蚪(幼体)——幼蛙——成蛙
二、蛙的变态发育
三、两栖类的特征
幼体水生鳃呼吸
成体多陆生肺呼吸
教学后记
第五节鸟类的生殖与发育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通过对鸟的形态结构、生理行为的观察与探究,使学生能阐明鸟类适于空中飞行的特点。
2.通过对各种鸟的观察与比较,使学生能概述鸟类的主要特征。
能力目标
1.通过对“鸟适于飞行的特点”的探究,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鸟的资料”的阅读和学习,培养学生形成和具有善于搜集和积累课外知识的能力和习惯。
情感目标
1.通过观看有关鸟类行为的录像资料,引发学生确立热爱自己父母的美好的情感态度。
2.通过观看有关鸟类迁徙行为的录像资料,使学生确立战胜困难,坚韧不拔的个性特征。
●教学重点
1.探究和观察“鸟类适于飞行的特点”,使学生能阐明鸟类适于飞行的形态结构特征和生理功能特征。
2.通过对各种鸟类的观察与比较,使学生能概述鸟类的主要特征。
●教学难点
1.探究鸟类适于飞行的形态结构特点和生理功能特点这一实验过程及组织教学。
2.概述鸟类的主要特征。
●教学方法
谈话式、演示式、探索实验式、启发式
●教具准备
1.教师准备:
(1)鸟类干制标本。
(2)鸟类形态结构、生活习性、行为特征等内容的录像资料或教学软件。
2.学生准备:
(1)搜集鸟类的羽毛、骨骼。
(2)小型家养禽类(如鸽、鹦鹉等)。
(3)体温计,每组一只。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组织教学,观看录像,导入新课]
教师采用直接导入式,具体活动如下:
首先要求给自己小组所备鸟测量体温。
测量位置:
翼下,相当于人类的的腋下,测量时间大约需要15分钟。
然后,教师由上节内容开始做一简要过渡,导入新课。
如教师可如下导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有关兔与哺乳动物的知识。
这节课我们来探究一下鸟类又有哪些特点与它的飞翔生活相适应呢?
我们常常看着天空的小鸟发出感叹,要是我有一双翅膀那该有多好!
我们人为什么就飞不起来呢?
好,下面我们观看一段录像资料。
教师播放关于鸟类飞翔、觅食、玩耍等行为的录像资料或光盘,并组织学生观看。
[分组实验,探讨原因,交流结论]
首先教师检查各组所备教具,并适当调整引导学生发扬团结友爱、互帮互学的精神,培养学生助人为乐的高尚品格。
其次,教师出示鸟的干制标本并要求学生结合刚才录像的内容总结鸟类适于飞行的外部形态。
也可以让学生直接观察本组所备的鸟,用以总结鸟类适于飞行的外形特征。
观察完毕要求学生取出所备的各类鸟的羽毛和骨骼观察羽毛的形态、骨骼的形状,并分类。
结果,可能学生分类标准各不相同,但教师应充分肯定学生的做法,但要要求学生讲清分类的标准,并帮助学生分析他们的分类标准的合理性,最终给出学生一个准确统一的答案——羽毛可以扇动空气,骨骼中空可以减轻身体密度,适于飞翔;身体流线形也适于飞翔。
仅仅是这些特点鸟儿就能飞了吗?
显然不是。
因此,教师应适时引出“鸟适于飞行的特点”的探究实验。
探究实验进行时,首先要求学生详阅教材21页至23页探究实验的内容,使学生做到心中有数,明确本实验的目的。
然后,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本组的实验实施计划并讨论该计划的合理性,再开始探究实验。
探究实验进行时,可以随时列表记录探究和观察的结果。
结合该实验,教师可用投影片打出以下内容,用以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实验,投影内容如下:
1.你们组准备探究的问题是什么?
2.结合你们的问题作出了怎样的假设?
3.你们准备怎么做你们的实验?
4.你们的问题得到证实了吗?
最后,教师组织学生汇报交流。
交流时教师要注意及时给予激励评价,对独到的见解和少数的做法要给予肯定与激励,及时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以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同时,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情况,给出简明扼要的板书。
由于学生的探究绝大多数限于教材给出的内容;而鸟类适于飞翔的特点除书上提到的体形、翼、龙骨突和胸肌、粪便随时排出体外不贮存、食量大、心脏及心搏次数、气囊等结构适于飞行生活外,还有生殖系统、
排泄系统和感觉器官、神经系统等都有适于飞翔的特征。
因此,教师在此处应注意给学生布置课外作业——查找有关鸟类适于飞翔的特点的全部特征并引入激励竞争机制——看谁找出来的最多、最完善、最具说服力,以培养学生积极上进,精益求精的学习态度和人生态度。
[总结概述,高潮叠起,突出重点]
上面咱们对于鸟类适于飞行的特征进行了探究,下面咱们共同把鸟类的主要特征总结一下,要注意“共同”和“主要”两个词。
一定要用生物学语言描述。
比如鸟类的嘴巴叫喙,生物学上常用“角质的喙”描述鸟类的嘴巴。
鸟类的前肢特化成翼,绝大部分鸟类具有迅速飞翔能力。
[课堂小结,巩固练习,结束新课]
教学反思:
第14章生物的生殖与发育总的知识点及考点
1、生殖的概念、意义、方式
概念:
生物个体生长发育到一定阶段,产生与自己相似的后代的现象
意义:
维持生物物种(种族)的不断延续
概念:
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
无性生殖出芽生殖:
酵母菌等(不是指植物的“芽”)
主要方式营养生殖:
植物营养器官的嫁接、扦插、压条等方式
组织培养:
利用植物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年级 生物 上册 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