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花岗烈士事略.docx
- 文档编号:26381725
- 上传时间:2023-06-18
- 格式:DOCX
- 页数:17
- 大小:25.16KB
《黄花岗烈士事略.docx
《《黄花岗烈士事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黄花岗烈士事略.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黄花岗烈士事略
《黄花岗烈士事略>序》说课稿
各位老师,晚上好。
我说课的题目是《<黄花岗烈士事略>序》。
二、说教材
苏教版的《必修四》是严格按照新课程标准的理念、要求编写的,准确反映了新标准的精神和思想。
并且构建了新的语文能力实践系统,致力于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提高,促进语文课程的呈现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确立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选入的课文更是注意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统一,既突出高雅的进步的精品文化,又注意选入文质兼美的通俗作品。
而且以学生自主学习、自我发展为本,注重引导学生自己完成学习过程,探索学习方法,留足空间,增加弹性,为学生独立学习,自主学习,创造性地学习创设必要的条件。
《<黄花岗烈士事略>序》是苏教版的《必修四》“我有一个梦想”专题中第二个板块“英名与事业”的第三篇,是一篇自渎课文。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过了《在马克思墓前讲话》和《我有一个梦想》,前一篇是马克思逝世后,恩格斯所写的悼词,对马克思医生作精要总结并给以极高评价,表达了沉痛悼念之情,号召全世界无产阶级继续奋斗。
后一篇是马丁·路德·金在1963年在华盛顿林肯纪念堂前发表的演说词,强烈抗议黑人所遭受的不平等遭遇。
在此基础之上,再来学习这篇序言,就能更好的理解理想的重要性,更能理解黄花岗烈士的牺牲精神,作者在这篇序文中,怀着满腔的革命激情,热情赞颂了黄花岗烈士为革命捐躯的英雄气概,高度评价了辛亥广州起义的伟大意义和影响,对当时反动逆流的泛滥表示了深切的忧愤,激励国人发扬先烈的牺牲精神,为实现革命理想而英勇奋斗。
所以这篇课文安排一课时,以学生自读为主。
三.解读学生
高中新课程的语文教学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
学生刚进高一时的基础比较薄弱,不少学生在学习文言文时还延续初中学习的方法,只满足于盲目背诵,只顾扫清课本中的文字障碍,无法把课内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能力。
而高中的语文学习,古文的学习是很重要的一块。
经过半个学期的学习,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着眼于文学与历史相融合,或借文释史,或者借史释文,把语文与历史两科结合起来。
本文就是着眼于学生的实际现状,立足于学生的学习兴趣,从历史科的角度切人,以语文课本中所涉及的作品为基础,来说说如何帮助学生实现文史互动,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四、教学目标
高一阶段,学生文言知识体系尚待完善,对古代的议论文接触不多。
因此,教学中要进一步增加文言知识积累,并通过朗读指导,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欣赏议论文的能力,养成思辨的习惯。
我把这篇书序的三维目标定为:
1、基础知识目标:
了解写作背景和孙中山先生的生平,为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打下基础。
2、思想教育目标:
了解本文记叙、抒情、议论三者水乳交融的特点,体会语言中饱含着的浓烈的悲壮慷慨之情
3.能力培养目标:
习本文恰当地运用比喻、对偶、夸张、比较等手法,增强文章表现力的方法。
学生对于记叙、抒情和议论能区分清楚,关键在于学习作者如何把三者融合起来,句中融情、字字融情。
所以把这定为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
1、了解本文记叙、抒情、议论三者水乳交融的特点,体会语言中饱含着的浓烈的悲壮慷慨之情。
2.学习本文恰当地运用比喻、对偶、夸张、比较等手法,增强文章表现力的方法。
教学难点
本文的写作目的及本文的写作意义。
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勖国人”,到结尾才点出来,如何让学生理解这篇书序的意义及影响,必须结合历史背景,补充相关历史知识。
教学方法在教学中我们不应把学生的大脑当成一个个被动接受知识灌输的空荡荡的容器,而应看作是一支支等待我们去点燃的火炬,它一旦被点燃必将闪烁着智慧的火花、创新的光芒。
因此,教师的引导点拨要恰到好处,通过学生自己的研读和赏析,有所感悟和体味。
因此把教学方法设计为:
点拨法研读法赏读法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用具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学生对于八十多年前的那段历史是不熟悉的,直白的历史不能让他们感受到那次起义的惨烈。
通过同为起义参与者黄兴写的词导入,把学生引入情境中。
投影:
转眼黄花看发处,为嘱西风,暂把香笼住。
待酿满枝清艳露,和风吹上无情墓。
回首羊城三月暮,血肉纷飞,气直吞狂虏。
事败垂成原鼠子,英雄地下长无语。
这是民主革命以及黄花冈起义的重要领导人之一黄兴,为纪念广州起义烈士写的一首词。
当年,鉴于从1895年以来,起义屡次失败,孙中山领导的革命党人,对黄花冈起义作了比较充分的准备。
1910年11月13日,孙中山在马来西亚槟榔屿召开会议,计划再发动一次大规模的武装起义。
经过几个月的准备,决定4月13日(农历3月15日)首先在广州起义,然后向北进军。
但是快到起义的日期了,海外捐款还未寄到,机械也未运齐,不得不延期于4月17日(农历3月29日)举行。
因为起义领导方面多次变动命令,清军闻讯,先有准备,革命党人寡不敌众,终于失败。
起义虽然没有成功,却奠定了武昌革命的胜利基础。
同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各地纷纷响应,不久,清帝被迫退位,中华民国成立。
二、解题
这是学生进入高中学习后学习的第一篇书序,所以对序这种文体的概念要了解清楚。
而且必须搞清楚《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是邹海滨所写,书序为孙中山先生所写。
序文一般写在著作正文之前的文章。
有作者自己写的,多说明写书宗旨和经过。
也有别人写的,多介绍或评论本书内容。
本文是孙中山先生于1921年12月应邹鲁的请求为《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写的序言。
三、自由朗读课文,疏通文义
正确理解文章大意是理解文本内涵的重要一环。
本文是上世纪初所写,字词方面的障碍不是很大。
通过课前预习,完全可以疏通大义,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再通过课堂上的检测,把个别难懂的字词通过老师强调,加深印象,巩固知识,为进入文本研习打好基础。
1、生字词辨析
巇(xī):
形容山路危险,泛指道路艰难抔(póu):
用手捧东西
踬(zhì):
①被东西绊倒,②跌倒;失败肇(zhào):
①发生;引起,②开始
杌陧(wùniè):
(时局、局面、心情等)不安定
蛰(zhé):
像动物冬眠一样隐居起来
2、解释字词
踬踣者履:
跌倒,比喻事情不顺利,失败
直可惊天地、泣鬼神:
直:
简直;惊、泣:
使动用法,使……震惊,使……哭泣
与武昌革命并寿:
一同永垂不朽。
顾自民国肇造:
开始建立
不能继述先烈遗志:
继承
并以为国人之读兹编者勖:
勉励
3、翻译句子
与民贼相搏,踬踣者履,死事之惨。
则斯役之价值,直可惊天地、泣鬼神,与武昌革命并寿。
虽以史迁之善传游侠,亦不能为五百人立传,滋可痛已。
杌陧之象,视清季有加。
余为斯序,既痛逝者,并以为国人之读兹编者勖。
x
四、课文研习
新课标中这样规定:
学会鉴赏文学作品,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受到感染和启迪。
努力探索作品中蕴含的民族心理、时代精神,藉以了解人类丰富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
对于文章大意了解之后,通过老师的点拨,主要依靠学生的自主学习,赏析和鉴赏,完成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首先区分清楚黄花岗起义的时间和书序的写作年代是不同的,通过从课文中去寻找答案,也锻炼了学生的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1、《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事略》是谁写的?
应答邹海滨,而不是孙文。
孙文为《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事略》写了序。
2、孙先生的《序》写于哪一年?
根据课文中'延及七年'、'十年''督师北伐'等推算。
这篇序写于1921年。
换位思考,更好的让学生进入情境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3、如果你是孙先生的秘书,要你代写这篇序言,你将写什么?
学生回答多种多样,有说写起义的经过,有说写赞烈士精神,有说写成书情况,有说写继承先烈遗志……
本环节的设计主要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和鉴赏能力。
以学生自己从课文中找出答案为主。
在此环节中,老师适当补充相关典故“碧血”和“史载田横事”,不光扩展了学生的课外知识,也能从中体会出作者的感情,所以不能少。
4、那么孙先生在本序中到底写了那些内容呢?
这是我们要从课文中去寻找的答案。
低声快读课文,找出孙先生写了哪几点?
并勾画出相关的句子。
5、黄花岗起义失败后,被捕而就义者29人,其他战死者当时无法确计。
检查遗骸,共得72具,葬于广州白云山麓红花岗(后改名黄花岗)。
这次起义牺牲了80多位同志,许多是从各省调集来的精英和才识卓越的留日学生,损失十分惨重。
孙先生是如何来描述当时起义的情景的呢?
满清末造,革命党人历艰难……其损失可谓大矣。
这次起义牺牲了80多位同志,许多是从各省调集来的精英和才识卓越的留日学生,所以是“为最”“菁华付之一炬”。
作者的感情是很悲痛的。
6、第一小节除了记叙起义的情况之外,还写了其他内容没有?
请学生归纳。
学生:
这次起义的价值。
作者是如何评价这次起义的呢?
学生:
“则斯役之价值,直可惊天地,泣鬼神,与武昌革命并寿”。
(老师补充:
起义虽然没有成功,却奠定了武昌革命的胜利基础。
同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各地纷纷响应,不久,清帝被迫退位,中华民国成立。
)
这次起义在全国都造成了很大的影响,文中有没写道呢?
学生:
“碧血横飞,浩气四塞,草木为之含悲,风云因而变色,全国久蛰之人心,……不可遏抑。
7、请你归纳本段的主要内容
学生回答,老师板书:
述黄花岗起义死伤惨重,赞革命者不挠精神,肯定起义价值。
作者并未被这巨大的悲痛所压倒,“然”字笔锋一转,给这次战斗以极高的评价,并抒发了自己对烈士深挚的赞颂之情。
这里,作者的感情进人了另一高潮。
“碧血横飞,浩气四塞,草木为之含悲,风云因而变色”,两组对偶句,用夸张、拟人等修辞手法,写出了烈士们战斗之激烈,牺牲之豪壮,精神之威武!
正是由于这壮烈的战斗,才令“久蛰之人心”大为振奋,使他们千年的“怨愤”,如“怒涛排壑,不可遏抑”,正是由于这壮烈的战斗,鼓舞了人心,激励了士气,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吸取了沉痛的教训,才在不长的时间里,赢得了武昌起义的成功。
黄花岗起义是武昌起义的序幕,有了“斯役”,才有19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的巨大胜利!
段末作者再次满腔热忱地肯定“斯役”的伟大意义及深远影响,它可“惊天地,泣鬼神,与武昌革命之役并寿”,在历史上谱写了光辉的一页。
8、本文的写作距离黄花岗起义已经过了十年,为何过了这么就才有相关史实的记载,学生肯定会有疑问。
而孙先生在此文中不光沉痛悼念烈士们,更借此激励国人,投入到革命事业中来,所以这点老师一定要着重分析强调。
并补充当时的社会环境,使学生更容易理解。
第三段:
既然黄花岗起义价值如此之高,烈士们可歌可泣的精神也让我们动容,所以我们要勿忘先烈遗志并继承先烈遗志,这是顺理成章的,这时作者的感情应该进入最高潮。
为什么要发扬先烈们的精神呢?
请你从文中找出原因,并用自己的话归纳。
学生:
一个原因是当时国内的环境,敌人的气焰正盛,国家倾危不安;另一个原因是先烈们的理想还为实现,真正的中华民国还未实现。
(老师补充:
1921年5月5日,孙中山就任非常大总统职,8月10日,国会非常会议通过出师北伐的决议,并咨请孙中山宣布军阀徐世昌罪状,明令出师讨伐,以谋国家之统一。
12月4日,孙中山抵达桂林,风尘仆仆,行装甫卸,即成立北伐大本营;并指出这次北伐是件非常的革命事业,定要'扫除中国一切政治上社会上旧染之污,而再造一庄严华丽之新民国'。
因此在邹鲁求序于孙先生时,正值作者肩负重任,讨贼兴师,戎马倥偬之际。
)
9、在学习中用历史的观点理解内容价值,从中汲取民族智慧;用现代眼光审视作品的思想倾向,评价其积极意义与局限。
就其内容来看,本文与其说是一篇序文,倒不如说是一篇借先烈之伟大精神以鼓舞士气、激励民心的战斗檄文。
为什么这样说?
学生:
文章结尾点出了本文的写作目的,
余为斯序,既痛逝者,并以为国人之读兹编者勖。
这也是本文的中心句。
10、第二段,烈士们的事迹因时局纷乱而不能流传的时候,孙先生是一种怎样的心情?
学生:
滋可痛已!
巨大的悲痛,和第一小节形成对照。
11、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那些革命志士们的理想是为国家为人民,他们不计酬劳,更不会在乎环境的恶劣,他们随时准备为国牺牲,死后可能被抛尸荒野,死无全尸,更有甚者连名字也未留下,你觉得他们的行为值得吗?
新世纪的高中生对于理想更现实,他们更愿意紧跟时代的潮流,而不是去谈理想谈奉献。
借此机会,老师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学生的讨论,体会理想与信念的重要性。
孙先生为国家鞠躬尽瘁,死而后矣,全国人民都记住他,我想他此生无憾了,但是还有一些英雄人物,他们离去之后化作尘土。
对于他们我们应该抱着怎样的态度?
比如象田横事?
比如黄花岗烈士们?
你们觉得他们值得吗?
(补充五百壮士追随田横自杀的故事)
学生讨论
学生讨论十分热烈,他们畅所欲言,因为这个话题与他们联系紧密,正值青春年华,对未来有很多憧憬和想法。
老师总结:
他们的忠于自己的理想是值得我们敬佩和学习的,不管史书有没记载,事,我想真正的英雄是不会在乎自己是否被史书记载这样的事情。
而且广大人民会记住他们的英勇事迹,被人民所认可才是最大的价值。
12、在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就行总结和归纳,充实精神生活,完善自我人格,提升人生境界,加深对个人与社会、自然、国家关系的思考和认识。
总结主题思想
作者在这篇序文中,怀着满腔的革命激情,热情赞颂了黄花岗烈士为革命捐躯的英雄气概,高度评价了辛亥广州起义的伟大意义和影响,对当时反动逆流的泛滥表示了深切的忧愤,激励国人发扬先烈的牺牲精神,为实现革命理想而英勇奋斗。
[4]
[5]
[6]
13、这篇书序在写作上有其特色,也是本课的另一个重点。
在文本研习的过程中,对于写作手法的运用学生已经掌握了,此环节是进行归纳和总结,理清思路,加深印象。
总结写作特色
①.本文记叙、抒情、议论三者水乳交融,语言也富有浓烈的感情色彩,可以指导学生好好体会。
文章第一段,以抒情为主,兼有记叙和议论;第二段以记叙为主,兼有议论和抒情;第三段则以议论为主,兼有抒情和记叙。
总之,全文以“痛逝者”之情为血肉,以“勋国人”之理为骨干,是一篇情理并茂的序文。
②.这篇书序用语富有浓烈的感情色彩,如“末造”、“贼氛”、“清季”,蔑视之意显然;“青华”、“碧血”、“浩气”,表彰之情可掬。
全文排偶叠用,整散错落有致,形成一种激荡之势,读来琅琅上日。
此外,比喻精辟,用典切当,也使这篇序显得更有文采。
五、延伸和扩展这个环节非常重要,新课标中也非常注重此环节的设计。
通过次练习,不光是巩固学生本课所学知识,更是开拓学生视野,掌握技能和技巧的重要途径,所以我采用了林觉民的绝笔信,他也是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加深学生对于课文理解,同时通过练习训练文言文的鉴赏能力,学会思辨。
练习
让我们带着对烈士们的崇敬,走近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的林觉民,在起义的前三天晚上给妻子留下了一封绝笔信。
阅读信的片断,回答问题。
(老师补充:
参加起义的都是革命党人的优秀分子,林觉民烈士就是其中的一个。
他在由日本回国的途中曾说,这次起义如果失败,死伤一定很多,但是自己所以愿意牺牲一切,无非是希望感动国人,同心奋起。
如果这个目的能够达到,那就虽死犹生了。
起义时,他与方声洞等领先袭击总督衙门,受伤被捕,从容就义。
他在给父亲的绝笔书中写道:
'儿死矣,惟累大人吃苦,弟妹缺衣食耳,然大有补于全国同胞也。
'充满了为国牺牲的革命精神,表现了革命党人的浩然正气。
)
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
吾自遇汝以来,常愿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
然遍地腥云,满街狼犬,称心快意,几家能够?
司马春衫,吾不能学太上之忘情也。
语云:
仁者,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吾充吾爱汝之心,助天下人爱其所爱,所以敢先汝而死,不顾汝也。
汝体吾此心,于啼泣之余,亦以天下人为念,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
汝其勿悲!
1、查阅资料(课后),指出下面句子的出处,并翻译。
①常愿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
②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2、说明文中加点词语的用法和意思
①称心快意
②所以敢先汝而死
③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
3、“太上之忘情”原意是“休养最高的人,对荣辱得失无动于衷”。
作者借用这句话的目的是什么?
4、作者以怎样的理由劝妻子“勿悲”?
妻子陈意映在林觉民的引导下,接受新学,能诗善文。
支持丈夫革命,她在读完绝笔信之后,悲痛万分,抑郁过度,于两年后去世。
有如此深厚的夫妻感情,林觉民却能抛在身后,说明了什么?
谈谈你的理解。
答案:
1、《西厢记》希望天下的有情人都能成为夫妻;《孟子》尊敬自己的老人推及到尊敬别的老人,爱护自己的晚辈推及到爱护别人的晚辈。
2、使动用法,使……畅快;名作动,在……先;意动用法,以……为乐
3、作者借此表明自己决不能超脱尘世,对国事和人民的疾苦不动情,不付诸行动,显示出坚决走民主革命道路的决心。
4、“以天下人为念,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
汝其勿悲!
”
[4]
[5]
[6]
六、板书
赞颂斗争精神述黄花岗起义死伤惨重(记叙)
评价不朽价值赞革命者坚毅不挠,肯定起义的价值(抒情、议论)
时局动荡,烈士事迹不得流传(记叙)
引用“史载田横事”比较,抒悲痛情怀(议论、抒情)
抒发悲痛之情略叙邹君求序之事(记叙)
激励人们详写非常环境中自己肩负的责任(议论)
为国奋斗正反阐述发扬先烈精神的重要(议论)
点明“为斯序”的目的,突出写作主旨
七、补充知识
1.“满清末造,革命党人,历艰难险嗷,以坚毅不挠之精神,与民贼相搏,跪路者屡”:
“造”即时代,区别于下文“民国肇造”中作建立解的“造”。
“艰难险城”与“顾路者屡”,当主要指革命党人发动和组织的1895年10月广州起义,1904年11月长沙起义,1906年底萍。
测、难起义,1907年5月潮州黄冈起义,同年6月惠州七女湖起义,同年9月钦州、廉州防城起义,同年12月镇南关起义,1908年3月钦州起义,同年4月河口起义,包括1910年2月和1911年4月两次广州起义(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就是在第二次广州起义中牺牲的)等大小多次武装起义的均归失败和革命党人的不断牺牲。
“贼”,指满清反动统治者,区别于下文“时予方以讨贼督师桂林”中指北洋军阀的“贼”。
2.“碧血”语出《庄子•外物》中“谷弘死于蜀,藏其血,三年而化为碧”之句;后多用它来指为正义事业而流的血。
3.“史载田横事”:
田横(?
一前202),秦末狄县(今山东高青东南)人,本齐国贵族。
秦朝末年,从兄田膻起兵,重建齐国;楚汉战争中自立为齐王,不久为汉军所破,投奔彭越。
汉朝建立,率徒党五百余人逃亡海岛。
汉高祖命他去洛阳,说:
“田横来,大者王,小者侯;不来,且举兵加诛焉!
”横被迫前往。
途中他顿悟自己“始与汉王俱南面称孤,今奈何北面事之?
”不愿称臣,于是自杀。
留居海岛的五百余人闻田横死讯,也全部自杀。
上述事情在《史记》与《汉书》中均有记载。
4、“此行”:
即指率师北伐之举。
1921年5月5日,孙中山就任非常大总统;8月10日,国会非常会议通过出师北伐的决议,并咨请孙中山宣布军阀徐世昌罪状,明令出师讨伐,以谋国家之统一。
12月4日,孙中山抵达桂林,风尘仆仆,行装甫卸,即成立北伐大本营;并指出这次北伐是件非常的革命事业,定要“扫除中国一切政治上社会上旧染之污,而再造一庄严华丽之新民国”。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黄花岗 烈士 事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