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成长与社会环境》形考作业答案.docx
- 文档编号:26378809
- 上传时间:2023-06-18
- 格式:DOCX
- 页数:26
- 大小:34.15KB
《人类成长与社会环境》形考作业答案.docx
《《人类成长与社会环境》形考作业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类成长与社会环境》形考作业答案.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类成长与社会环境》形考作业答案
2010—2011学年第二学期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社会工作专业
《人类成长与社会环境》形成性考核实施细则
一、形成性考核的方式与要求
1.考核目的
加强对学生平时自主学习过程的指导和监督,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学习行为表现如参加教学活动、平时作业的完成情况进行评价。
引导学生按照教学大纲要求和学习计划完成学习任务,达到掌握知识、提高能力的目标,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考核手段
形成性考核在初期采用纸质形成性考核册。
但是随着网络化考试改革的进程,以后可能采取网络考核的手段。
为了不加重学生学习负担,四次形成性考核作业采取不同的形式来考核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不同侧面。
各级电大教师需协同合作,实现对教学过程的引导、指导和管理。
3.考核形式
形成性考核采取计分作业形式。
4.形成性考核各形式所占比重及计分方法
形成性考核按百分制计分,每次形考任务也按照百分制计分。
形考任务共4次,每次按要求和内容分别取定评分比重(见下表)。
5.考核要求
形成性考核任务与要求
序次
章节
形式
布置时间
提交时间
权重
1
第一至
第七章
小组讨论报告
第3周
第8周末
20%
2
第一至
第七章
阶段性测验
第6周
第8周末
25%
3
第八至第十五章
实践报告
第10周
第16周末
30%
4
第八至第十五章
阶段性测验
第13周
第16周末
25%
二、形成性考核四次任务的具体内容:
1.《人类成长与社会环境》平时作业1
说明:
第一次作业是“第二章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的理论”教学结束之后要布置的形成性考核。
要求以小组为单位,围绕一个主题开展一次小组讨论。
在了解“人类成长与社会环境这门课的中心就在于分析人类成长与社会环境这二者之间的相互影响”的基础上,围绕性别、家庭、社区、组织、社会政策(五个中选取一个即可)等社会环境对人类行为所产生的影响展开小组讨论。
讨论的形式可以是小组成员面对面进行,也可以依托网络进行。
要求:
讨论前要明确讨论主题,搜集相关资料;讨论过程要有记录,每组形成一份讨论报告,作为考核的基本依据。
教师根据学生参与讨论的情况给出客观公正的成绩。
小组讨论报告:
家庭环境可以理解成为家庭氛围,其具体分析指的是对家庭软、硬环境的分析。
家庭软环境,是指笼罩着特定场合的特殊气氛或氛围,它诉诸于人的内在情绪和感受,对人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是家庭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相互联系时所形成的一种气氛;家庭硬环境,是指特定的物质条件,它是人得以发展的基础条件。
每个人从出生伊始就受到家庭环境的影响,这种影响往往是多方面的,深远的。
往往一个好的家庭环境能够影响人的一生。
主要指分析家庭的心理道德环境。
心理
道德环境作为家庭环境的核心,是人类社会化发展的“温床”。
它与家庭成员之间的良好关系、父母的道德水平、对孩子的教育方式、人的自我概念的发展、师生关系、行为问题等均有较大影响。
当今社会的主题是和谐,讲求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以及人与社会的和谐。
而家庭软环境就是和谐中分出的一个大的课题。
以人为本的观念,以和谐为主题的生活,家庭软环境的协调性是最重要的。
一般来说,离异和离异重组家庭存在以下二个缺点:
一是父母关系不和。
父母双方经常打架、互相谩骂、不尊重对方。
这样的家庭环境不但使这些学生产生严重的紧张情绪,而且破坏他们内心对他人、对世界的美好感受,成天神思恍惚,情绪低落,无法安心学习。
二是离异和离异重组家庭的父母对子女要求容易走向两个极端:
要么过分严厉;要么放任不管。
父母对孩子过分严厉,经常打骂孩子,易使孩子产生胆怯、自卑及强烈的逆反心理,而放任不管的孩子就会被社会上不入流的习气所影响,自暴自弃,心理总有一种“没人管”的心态。
长此以往,父母对孩子失去信心,孩子会痛恨学习、痛恨父母,同时也会对自己失去信心而自暴自弃。
其中一些文化素养较低的父母,教养子女的方式经常表现出过分干涉或是过度保护,教育方式比较简单、粗暴,子女从父母那里得到的情感温暖与理解也较少。
一旦子女的学习不良,这些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期望可能成为泡影,他们对子女的情感投资相对减少,多代之以惩罚、干涉和拒绝的教养方式。
这种简单、粗暴的干涉和惩罚对改善孩子的学业成绩往往适得其反,这不但恶化了亲子关系,还进一步严重的妨碍了子女的健康成长。
主要指家庭中可以用量化指标来评判和衡量的环境因素,比如家庭的成员结构、资源分配、生活方式等等。
良好的家庭硬环境无疑有利于学生的成长,反之则会影响学生的成长。
成长不良学生的家庭硬环境均存在家庭结构缺陷、家庭资源的配置不合理、父母的道德文化水平低下和职业状况较为不良等情况,这些不良的家庭硬环境严重影响着他们的道德修养、学习习惯、行为方式等,从而导致学生品行不佳。
家庭硬环境因素:
家庭资源可以影响儿童的学习动机。
家庭资源的合理配置可以为儿童铺设良好的物理环境,使他们在压力适中、条件优越的家庭环境中,发展独立性和自我管理能力,增进学习的愿望和主动性。
父母的文化水平和职业状况对子女的学习也会产生影响。
父母的文化水平直接影响其教养方式。
家庭内环境也指自己家里的人或事,不被外人容易获知。
一般家庭内环境都是说夫妻和睦相处,家长对子女的教育方式等相关问题。
外环境是指家庭外的,如家庭的周围环境、周围人群情况,外部活动场所,外部人际关系。
人是社会人,但典型的当代中国人总把自己当家庭人。
他们觉得自己一切以家庭为中心,但实际上他们的价值观、世界观都受外部世界所左右。
现代社会是一个需要相互融合相互支持的社会,单独的个人或者家庭都是不可能单独生存在自己的小世界中的。
他们越是想把家庭作为一个独立于外部的“避风港”,越把注意力集中于家庭,就越容易忽视外部世界对自己带来的影响,以及自己对外部世界的影响。
2.《人类成长与社会环境》平时作业2
说明:
平时作业2是“第七章社会政策与人类行为”教学结束后的形成性考核。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中最著名的概念是:
(B)。
A.自我
B.自我实现
C.生理需要
D.超我
2.在现代工业社会中,(A)家庭越来越普遍,扩大家庭越来越少。
A.核心家庭
B.联合家庭
C.单亲家庭
D.丁克家庭
3.就我国而言,正式的学校产生于(A)。
A.夏朝
B.唐朝
C.明朝
D.清朝
4.人的行为有很多种类,可以按照不同的标准进行不同的划分。
按照是否合乎(B),可以将人的行为划分为正常行为与异常行为。
A.需要
B.规范
C.逻辑
D.规律
5.赋权理论是一个比较激进的流派,认为案主遭遇困境的根本原因是:
(A)。
A.社会的制度性障碍
B.案主的个体性错误
C.案主的社会地位低
D.案主的无意识
6.性别歧视者常犯的错误是以偏盖全,过分强调:
(A)
A.生理性差别
B.心理性差别
C.社会性差别
D.环境差别
7.社会政策研究的正式渊源始自于1837年(B)学者组织的“社会政策研究会”。
A.美国
B.德国
C.英国
D.中国
8.美国社区研究中的代表人物——林德夫妇的代表作是:
(D)。
A.《社区与社会》
B.《小城镇研究》
C.《人文区位学》
D.《中镇》
9.优势视角的核心概念是:
(C)。
A.机遇
B.赋权
C.优势
D.生态
10.在对正式结构组织的研究中,(A)是一种核心研究对象。
A.科层制
B.公司制
C.首长负责制
D.非政府组织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
1.上世纪三十年代,我国乡村建设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有:
(AB)。
A.晏阳初
B.梁漱溟
C.费孝通
D.吴文藻
2.“社会性别意识纳入决策主流”的目标可以解析为:
(ABCD)。
A.强化性别意识
B.注重性别分析
C.维护性别公正
D.推动性别发展
3.美国社会学家伊恩·罗伯逊将学校的主要功能归纳如下:
(ABCD)。
A.传播文化
B.凝聚社会力量
C.发展自我
D.筛选人才以及发明创造
4.以下各项中体现自然环境对人类影响的有:
(ABD)。
A.愚公移山
B.南方人细腻,北方人豪放
C.沙尘暴令“北雁南飞”
D.精卫填海
5.男性歧视的主要表现有:
(ABC)。
A.成功的压力
B.责任的重负
C.情感的压抑
D.语言歧视
三、辨析题(以下各题的说法是否正确,请先做出判断。
正确的在括号内打“√”,错误的在括号内打“ⅹ”,并分别说明理由。
每题4分,共20分)
1.从单位人到社区人的转变使得社区的地位越发重要。
判断:
(√)
说明理由:
随着社会转型的深入推进和全面展开,社区的重要性显得日益突出,在表述当代中国社会变迁的主要特征时,人们常常用一句话来表达:
从单位人到社会人,但事实上,社会人只是一个抽象概念,社区人倒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具体象征。
所以,归纳当代中国社会变迁,最简单的一句话应该是:
从单位人到社区人的根本转变。
传统时代,单位人代表了一切,当今时代,社区人则是对当下人们生存状态最简洁的一种表达,这种表达恰恰代表了社区对于每个个体乃至整个社会的重要所在。
2.社会政策是客观的,没有价值取向。
判断:
(×)
说明理由:
社会政策有一个非常鲜明的价值取向,社会政策涉及到了差异性或多元化的个人和群体,因此,价值的偏好就无法绝对避免,不管是有意还是无意。
现实之中,决定社会政策满意度的往往不是政策技术,而是更加深层的价值导向。
3.行为与心理之间的关系:
行为是内隐的心理,心理是外显的行为。
判断:
(×)
说明理由:
行为是外显的心理,心理是内隐的行为
4.人类能影响社会环境,社会环境不能影响人类。
判断:
(×)
说明理由:
人类既能影响社会环境,同时,社会环境又能影响人类。
,比如,人类既可以创造化,文化同时又可以塑造人类。
5.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强调环境对行为塑造的影响。
判断:
(×)
说明理由:
该理论强调深层无意识、早期儿童生活经验对行为塑造的影响。
四、论述题(每题16分,共32分)
1.请结合案例,阐述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的主要内容。
答: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的主要内容
(1)心理结构
弗洛伊德把心理结构分为意识、潜意识、前意识三个层面:
意识是能够被直接感知到的心理活动。
潜意识是一些潜伏的、无法被察觉的思想或观念;也指无意识领域中的这些观念、欲望的动态活动
前意识,则是介于意识和潜意识之间,一些不愉快或痛苦的感觉、觉、意念、回忆常被压存在下意识这个层次、一般情况下不会被个体所觉察,但当个体的控制能力松懈时比如醉酒、催眠状态或梦境中,偶尔会暂时出现在意识层次里、让个体觉察到。
(2)人格结构
弗洛伊德将人格结构分为本我、自我和超我三个组成部分。
本我:
是本能冲动,功能是寻求能够满足本能冲动的目标。
本我追求的是性欲和攻击性冲动,以及饥渴等自我保存需要的既时满足。
本我遵循的是“快乐原则”。
自我:
自我是从本我中发展出来的,但它属于意识结构部分,遵循的是“现实原则”。
超我:
超我包括良心和自我理想两个组成部分。
超我代表着道德标准,代表着生活的理想,它遵循的是“至善原则”。
按照弗洛伊德的思想,本我、自我和超我这三者的理想结构应该是:
本我传布着本能的冲动和需要;自我控制着本我的冲动,同时,寻找现实的途径来满足这些需要;超我则决定自我的问题,解决策略是否符合道德标准,但现实之中,这三者本我、自我和超我之间的冲突却是不可避免的
(3)心理防御机制
自我同时面对三个眼里的主人:
外部世界、超我和本我。
当它难以承受三者的压力时,就会产生焦虑反应。
而焦虑的产生会促使自我发展出一种功能(现实能够允许,超我可以接受,本我又能满足),这种机能就是心理防御机制。
(4)心理性欲发展阶段
弗洛伊德将人类的心理发展的过程区分为五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一个主要的功能。
分别是口唇期、肛门期、生殖器期、潜伏期、生殖期五个阶段。
2.详述家庭问题有哪些表现?
如何克服?
答:
家庭问题有以下表现与克服:
(1)家庭暴力。
家庭暴力是指一个家庭成员对另一个家庭成员所施于的暴力伤害。
这种暴力伤害表现为肉体上、心理上以及性方面的伤害,家庭暴力区别于一般暴力之处在于,它是发生在家庭成员之间的暴力伤害,是在家庭范围之内出现的暴力行为。
防止和杜绝家庭暴力现象应该是一项综合的社会性工作,它需要每个人都站出来并且伸出援手,真正应该做的事情有三件:
第一件事是教育,要教育家庭成员认识自己,认识他人;同时,还要尊重自己,尊重他人,比如妇女,一定要自立、自强、自爱、自重。
第二件事是保护,全社会要对弱势的家庭成员提供保护,比如对妇女、儿童和老人要采取实质性的保护措施,提供物质支持,社区帮助以及法律和道德的支持。
第三件事是惩罚,对于实施家庭暴力伤害的人,必要时应当依法处理,真正用法律的武器打击,让法律真正保护每一个需要保护的人。
(2)离婚
离婚的后果是多方面的,它直接涉及到的对象包括离婚夫妻及其子女,尤其是子女问题是一个焦点问题。
随着社会的进一步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对婚姻的看法也产生了相应的改变,
因此,我们赞同的观点是:
为了孩子,为了当事夫妻,该离婚时还是离婚为好。
毕竟应该明白的道理是,在婚姻和家庭中,夫妻双方才是最重要的构成要素,子女仅仅是夫妻生活的一个结果,这个结果虽然很重要,但决不能代表婚姻的全部。
五、案例分析题(每题18分,共18分)
丽鹃的烦恼
被评为“最具争议”的长篇家庭伦理小说《双面胶》很受读者欢迎。
作者用洋洋洒洒数十万字写出了让女性心有戚戚的婆媳关系:
上海姑娘丽鹃嫁给了一个大学毕业后留在上海工作的东北小伙子亚平。
亚平在丈母娘家的帮助下,在上海买了房子成了家。
亚平在父母来上海前是个上海标准的普通的丈夫,对老婆嘘寒问暖,端茶倒水,小夫妻亲密无间,恩爱无比。
但婆婆到来后,温馨的小家生活开始发生质变。
婆婆传统思想严重,希望以自己的生活方式去影响改造上海媳妇,她认为女人应该多做些家务、克勤克俭,以丈夫孩子为中心,把家中最好的东西留给男人吃。
这些思想与丽鹃现代的生活方式完全冲突,婆媳之间的矛盾与日俱增,摩擦不断升级……
丽鹃感觉,这个家里,自己像个客人,在丈夫亚平和婆婆之间,自己犹如隔着一层玻璃,虽然看得清楚,却水泼不进。
当然,如果自己愿意,绕过那层玻璃,是可以将水泼进去的,其结果更有可能是他们家包括自己都全身湿答答。
就这样远观挺好,既不远又不近,既不亲又不疏,既不冷又不热。
这样的关系并不能持久维持。
结果是,一对卿卿我我的恩爱夫妻逐渐演变到反目为仇,成为不再有一丝亲情的陌路者,甚至还走向血腥悲剧。
这样的故事,普遍存在于现实家庭生活中。
讨论问题:
1.媳妇丽鹃的烦恼反映出,家庭关系中起关键作用的是哪些关系?
答:
家庭关系中起关键作用的是夫妻关系、父母和子女关系、婆(公)媳关系等。
夫妻关系是核心,父母子女关系是重点,婆媳关系则是关键
2.结合案例分析,婆媳关系问题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答:
婆媳关系问题产生的原因:
(1)婆媳关系是以一个男人为中介而联系起来的,这个男人又同时与两个女人具有着异乎寻常的关系,从婆婆的角度而言,这个男人是她的儿子;从媳妇的角度而言,这个男人是她的丈夫。
婆婆对这个男人的感情是母子之情;媳妇对这个男人的感情则是爱情。
这两种感情都是非常强烈、非常持久,同时,又具有非同一般的针对性、排他性,甚至还有一些独占性。
这两种感情都要求完全地拥有这个男人,表现在实际生活中,就是对这个男人的竭力占有,所以,婆媳关系的问题也常常被归结为两个女人争夺一个男人的斗争。
(2)双方对家庭权力的争夺之上。
按照传统的观点,男人主外,女人主内,家庭对女人具有一种异乎寻常的重要意义,家庭是一个独立王国,无论作为儿子还是作为丈夫,这个中间男人都是家庭王国中一个极其重要的成员,这个男人却
绝对无法一身二分,同属两国,因此,婆媳为了捍卫自己的独立王国的完整性和神圣性,肯定会再一次展开对这个中间男人的争夺,这只会再一次加剧婆媳之间的紧张气氛。
(3)为婆婆与媳妇之间的相互关系上。
从家庭结构上来看,婆媳之间形成了一种母女关系,但她们之间并没有直接的血缘关系,只有形式上或名义上的母女关系,两代人不可避免地会在生活习惯、思想观念等多方面形成代沟,这也是婆媳之间很难沟通、很难避免摩擦。
(4)生理和心理问题。
婆媳不和的主要原因是也可能是因为媳妇的“产期抑郁症”恰好遭遇到了婆婆的“更年期综合症”。
3.你给丽鹃的家庭哪些建议?
答:
给丽鹃的家庭哪些建议:
(1)认知的调整:
就丽娟而言,应当要明白自己和婆婆的差异在哪里,明白两代人之间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的不同,对婆婆之所以做出各种举动的原因有所了解,有了了解才能够有进一步的理解;就婆婆而言,也应该理解随着时代的发展,年轻人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是在不断变化的,年轻人自己要有自己的生活,不一定要和老一代人完全一样生活,如果真的爱自己的儿子,就更应该让他和自己的媳妇按他们想要的方式去生活而不是将自己的思想强加于年轻人。
(2)家庭沟通方式的调整:
家庭的沟通方式很重要,双方不应当继续采取非此即彼的交流模式,也都应该彼此放下对家庭权力的争夺。
最应当做的就是换位思考,在换位的基础上产生真正的理解。
同时,要发挥亚平的作用。
在婆媳关系中,处于中间的男人始终是置身于一种异常敏感的地位,婆媳关系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个男人的协调作用,亚平应该承担起维护婆媳关系的责任,让她们能够把心里话说给自己,帮助二人的沟通,帮助二人相互换位思考。
在处理婆媳两人关系时不偏不倚,尽量让双方都满意或者都做出适当妥协等等。
(3)社区和群体的支持:
因为婆婆是独自来到上海,她的以往的社会交往关系都留在了原籍,在上海这个新环境里没有社会交往、社会活动,所以很容易就把家庭当作了自己生活的唯一重心,这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所以应当发动社区中的居委会和其他社会组织来关注这样类似的家庭,提供相关的支持和服务。
比如组织同样从外地来上海的婆婆们一起做小组,互相认识,一起参与社区活动,让她们能够对社区、城市有更多的认识,有更多的社会交往,能够彼此支持,也能够共同解决问题。
3.《人类成长与社会环境》平时作业3
说明:
平时作业3是“第九章婴儿期的行为发展”教学结束后要布置的形成性考核。
对某一个年龄段的群体进行调研,形成调研报告。
如进入某幼儿园,了解幼儿生理心理社会发展的特征,讨论幼儿游戏的意义等内容。
同理,可以选择某个小学、中学,或者同学间的青年和中年进行分组,也可以去敬老院)进行调研,深入了解某特定年龄群体的生理心理社会发展特征和核心问题,并加以分析。
要求:
通过调研,小组的每位成员写出调研体会(心得、感悟),字数要求500字以上;每个小组形成调研报告,字数不少于2000字。
关于幼儿园游戏的调查报告
——大二班幼儿游戏调查
调查目的:
了解幼儿园游戏活动的现状,分析其情况调查时间:
2017年11月13日~15日调查地点:
智能幼儿园调查对象:
大二班
调查方法:
访问法、谈话法、问卷法调查人:
某某某、某某某、某某某
游戏是幼儿园的重要教育手段,幼儿园对实施的全面发展教育主要是通过游戏来实现的。
幼儿游戏能够促进幼儿德、智、体、美各方面的发展,对幼儿园的发展更是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通过这次的调查,情况汇总如下:
1、每天保证幼儿的游戏时间:
2小时以上(80%),1小时以上(20%)分析:
大部分教师能够保证孩子的游戏时间,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是满足幼愉快游戏的基本保证。
我们每天必须保证有2小时以上的游戏时间。
提供尽可能多的安全的活动空间,教室、走廊、阳台、楼梯拐角、室外场地等诸多场所。
2、你认为孩子们最喜欢的游戏是:
晨间游戏(100%)、教学游戏(80%)、区域游戏(60%)、自发性游戏(100%)、其他游戏(90%)
分析:
当游戏被引入幼儿园,作为幼儿园的基本活动,游戏就有了两类:
一类是幼儿自主的、完全由幼儿自动发起的、以游戏本身为目的自主游戏;一类是教师组织的,以完成教育教学任务为目的的手段游戏或教学游戏。
这个选项很明显地看出幼儿对自主性的游戏是非常喜欢的,也就是说孩子们有他们自己的想象空间,更愿意自发地组织一些自己喜欢的游戏,而对于老师安排的常规游戏兴趣反而不那么高,作为教师,我们更应该多多观察孩子,看他们真正需要什么。
3、区角活动等同于游戏:
是的(100%)4、你经常跟孩子一起做游戏:
是的(100%)
分析:
孩子喜欢大姐姐胜过老师,所以我们应该把自己放在和孩子同样的高度,和孩子共同参与游戏,做他们的朋友,而不是指挥官。
5、你经常阅读游戏教材:
是的(100%)
分析:
理论结合实践是非常必要的,老师应该多多学习先进的游戏理念,结合到教学工作中,设计出更适合孩子的游戏活动。
6、大班还要开展创造性游戏:
需要(100%)
7、对孩子自主的游戏,你有没有经常设法理解它的兴趣点和意义:
是的(60%)、不是(20%)、很难说(20%)
分析:
自主游戏是幼儿带着兴趣、自主地、积极地作用于环境,动脑动身,创造和展开活动的整个动态。
在自主游戏中,幼儿体味成功感,挫折感,尝试解决冲突,满足情感交流,积累各种体验,获得身心和谐发展的基础能力。
幼儿游戏着,即学习着。
幼儿的个性应得到广泛的发展,这包括促进其想象力、主动性与自主性的发展。
自主游戏给幼儿以机会,选择游戏方式与游戏伙伴,并决定游戏进程。
这种游戏形式有利于孩子独立性的发展?
?
自主游戏应该受到我们教育者的重视,我认为自主游戏即幼儿在一定的游戏环境中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以快乐和满足为目的,积极主动的活动过程,这一过程也是幼儿兴趣需要得到满足,天性自由表露,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充分发挥和人格健全的过程。
8、为幼儿游戏的新主题留出新空间:
有(80%)、没有(20%)
分析:
不少老师认为现在能把课上好就不错了,还管什么游戏,更别说新主题的游戏了因此,大部分老师选择如果有时间的话就为孩子留出时间和空间,小部分的老师认为这可以做为活动的延伸,放到放学后或者休息时间和家长共同来完成。
我觉得这是部分老师的错误认识,总是重课程、轻游戏,要逐步改变老师的错误观点。
9、游戏中是否要提升幼儿的经验:
需要(80%)、不需要(20%)
分析: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对游戏存在着片面的认识和指导,忽视幼儿的自主自发生成游戏,强调教师的设计;忽视幼儿自由的表现,强调游戏的统一表现;忽视游戏过程,强调游戏结果。
教师在幼儿游戏中,对指导尺度的把握有困惑。
如,当教师看见扮演妈妈的幼儿烧饭不象样时,主观地让其看老师的示范,再让该幼儿照着做一遍。
这是教师对游戏进程进行的不恰当干扰,从根本上剥夺了幼儿自主自由游戏的权利。
孩子的饿经验应该有他们自己去获得,而不是有老师强加于他们的,根本的原因还在于教师对游戏本质认识的偏差,一定程度上也是由于缺少游戏理念向游戏实践转化的操作技术,使教师在游戏理念向游戏实践的渗透转换中表现出相当的不适应。
因此,要改变现实存在的弊端,关键要理解游戏的实质,掌握一定的操作技术,提高游戏的理论和实践水平。
让教师正确认识幼儿的游戏活动,掌握实际的操作技能,解决实际工作中的难点。
10、不断重复是一种低水平游戏:
不是(100%)
通过以上调查和分析让幼儿老师知道游戏的重要性以及培养幼儿的自我游戏和幼儿对游戏的兴趣。
游戏帮助幼儿摆脱自我中心。
游戏对幼儿的诱惑,会使他们控制自己的行为而遵守规则,也让幼儿从新的角度看问题。
例如:
游戏“网鱼”,它的规则是,每个幼儿边念儿歌边一个一个从“渔网”下钻过。
但是,顽皮的幼儿难以遵守,老师请幼儿讲讲游戏的规则。
顽皮的孩子为了能再次参加游戏而只能遵守游戏规则。
游戏的兴趣使幼儿愉快的服从游戏规则,约束自己。
使幼儿在游戏中学会与人交往、协商、谦让、解决纠纷、遵守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类成长与社会环境 人类 成长 社会环境 作业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