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叛逆心理的原因和对策分析胡红图文稿.docx
- 文档编号:26376719
- 上传时间:2023-06-18
- 格式:DOCX
- 页数:10
- 大小:24.91KB
青少年叛逆心理的原因和对策分析胡红图文稿.docx
《青少年叛逆心理的原因和对策分析胡红图文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青少年叛逆心理的原因和对策分析胡红图文稿.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青少年叛逆心理的原因和对策分析胡红图文稿
文件管理序列号:
[K8UY-K9IO69-O6M243-OL889-F88688]
青少年叛逆心理的原因和对策分析胡红
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题目:
青少年叛逆心理的原因和对策分析
院(系):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班级:
思想政治教育11-2班
姓名:
胡红
学号:
指导教师:
梁美妍
教师职称:
讲师
黑龙江科技学院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题目
青少年叛逆心理的原因和对策分析
来源
1、研究目的和意义
目的:
第一,通过多方面、多层次的对青少年叛逆心理原因进行深入的了解。
第二,了解由于青少年叛逆所引起的后果。
第三,通过对青少年叛逆心理的调查研究,得出相关理论和材料,从而对青少年叛逆心理的原因及产生的后果进行全面的、综合的分析,找出解决青少年叛逆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第四,了解目前青少你那的亲子关系和师生关系现状,知晓影响亲子关系和师生关系的因素。
能够从哪些方面着手去改善亲子关系和师生关系,为帮助家长、老师建立和谐的亲子关系和师生关系,使青少年顺利度过青春期,健康成长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和可行性建议。
理论意义:
在瞬息万变的信息时代、蓬勃发展的市场经济及正在到来的全球一体化等复杂多样的社会背景下,青春期的孩子们来自学习、生活、家庭、社会的压力不断增加,正处于青春期的最敏感阶段,是各种心理问题的多发期,据调查统计有90%的青少年都具有叛逆心理特征。
“叛逆心理"是主体在自我的心理需求与客观的心理环境相悖时产生的一种带有强烈对抗色彩的心理状态及倾向。
它是孩子发育过程中一个必然伴有的现象,是青少年身体发育和“自我意识"萌芽的标志。
随着知识的积累,见识的增长,同龄人的影响,青少年渴望自主、要求独立言行的欲望显着增强,一旦有人违背他们的意愿,不支持他们想法,便很容易产生抵触心理或反抗行为。
正常的叛逆心理是初中生要求自立、自主的一种表现,有点叛逆不是坏事,但过度了就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容易导致固执、焦虑,产生对他人的怀疑、偏见与敌意,不利于人际关系的发展。
长此下去,还会造成性格孤僻、心理不平衡、严重影响良好的性格建立和个人发展。
在我国,青少年的叛逆心理表现在不服从管教、缺少理想和信仰、幻想一夜成名、早恋、追星、网瘾、暴力、离家出走等现象。
“叛逆心理”的出现让家长和老师在与孩子的交往、沟通的过程中产生障碍,关系出现裂痕。
家长们对于青春期的孩子无不头疼地表示:
孩子做什么事都不愿意配合,就喜欢反着说、对着干;年龄不大,脾气挺大,一提到学习就翻脸;以前叽叽喳喳的孩子装起深沉,心事不愿意向父母吐露;以前温顺乖巧的孩子变得易怒、蛮横;总是嫌父母唠叨等等。
在学校,教师们也常常遇到这样的问题:
说了很多遍的禁令,学生们偏偏还是要违反;只听得表扬,听不得半点批评;喜欢哗众取宠、挑老师的错误到吹毛求疵的地步;情绪起伏很大,一时灰心丧气,一时又得意万分等等。
家长、老师们不禁要问:
青春期的孩子怎么了我们该如何与处于人生中疯狂、迷茫、狂妄、天真、热血又叛逆时期的孩子打交道呢传统的家长权威式亲子关系早已分崩离析,师尊生卑的时代显然一去不返。
亲子、师生冲突日益凸显,所以,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等教育方式必须协调统一起来,建立健全新型的亲子、师生关系,完善关于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体系。
现实意义:
苏霍姆林斯基说:
思想政治教育者的职业就是研究人,长期地、不断地、深入地、研究人复杂的内心世界。
思想政治教育者应是一个教育者,不仅需要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上要有过硬的专业知识,更应该学会和孩子打交道,而做好后者显然更具挑战性。
作为一名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毕业生,掌握具有时代特色、先进的教育理念,用科学的教育心理学知识去理解孩子,帮助孩子走过人生的歧路,辅导家长建立和谐的亲子关系,反思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不足,正确对待现实中的师生冲突,找到一套行之有效的教育管理方法十分必要。
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去探究孩子叛逆心理发生的根源是什么;叛逆心理对于孩子有哪些积极和消极的影响;对待叛逆心理,教育者应持有怎样的人文关怀;在家庭和学校这两个主要的教育阵地,我们应该如何坚守,采取怎样的对策去应对青春期孩子的叛逆行为,建立符合时代、顺应潮流的亲子关系和师生关系,从而陪伴孩子顺利度过青春期,健康成长。
“研究青少年叛逆心理的原因和对策”是一个亟待解决和认真思索的的课题,对现实生活中青少年叛逆问题亦能提出十分有效的解决办法,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水平。
2、国内外发展情况(文献综述)
国内研究状况:
(一)从青少年心理方面的研究
青春期孩子的生理、心理各方面都在迅速发展,但他们身心发展并不同步,他们渴望独立、追求个性、摆脱束缚是青春期的特征。
(1)张娟在2010年1月《大众文艺》发表的“青少年叛逆心理研究”主要是对叛逆心理进行了内涵的阐述,分析了青少年产生叛逆心理的原因,并对如何消除叛逆心理所带来的不良后果进行了探讨。
(2)曹晓明于2014年在《中国校外教育》上发表了“谈青少年叛逆心理产生的原因与对策”的文章,主要讲诉叛逆心理是一种消极的心理品质,对中学生的学习是非常有害的,对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也是极为不利的。
应进行叛逆心理方面的研究及加强调研,解决教育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从中让青少年拥有健康积极的心理状况,使之健康成长。
(3)郑波在2011年11月在《校园心理》发表了“青少年叛逆性表现的心理分析”主要讲诉青少年中学生存在很强的叛逆心理。
随着一系列的社会问题的影响,如父母离异、暴力、色情内容的媒体宣传、社会势力的侵入等,青少年犯罪率呈上升趋势。
这些必须引起全社会关注与重视青少年的身心发展。
(4)四川师范大学罗元的硕士毕业论文“初中生叛逆心理初步探究及应对策略”主要针对初中生叛逆心理的实际经验,为帮助父母、教师与具有叛逆心理的孩子交往,本文梳理了国内外有关初中生叛逆心理、亲子关系、师生关系研究的文献资料,在借鉴心理学、教育学相关理论的基础上,采用文献分析、理论研究、访谈、量化研究等方法对初中生叛逆心理及在此影响下亲子关系、师生关系的变化、应对策略进行探索研究,并提出了自己粗浅的观点。
(5)甘剑梅2005年5月在《思想·理论·教育》发表了“青少年叛逆及其教育关怀”,文章主要指出,叛逆是人类自身的一种潜在本能,人类自身就是一个叛逆的物种。
虽然叛逆是个体成长的方式之一,但这种方式如果没有正确地运用,也可能导致生命成长的停滞与困惑。
理性的成年人应该为少年的这种变化而欣喜,正是由于这种敢于向权威的挑战的成长,才加大了人类文明前进的步伐。
(二)家庭教育与青少年心理发展关系的研究
我国青少年教育研究专家许哲高教授认为,青春期的逆反行为很大一部分是不良性格造成的。
孩子的性格形成关键期是3—6岁,这段时间孩子主要生活在家庭,这说明不良性格的形成与家庭环境、家庭教育方式关系密切。
因此叛逆行为的根源大多来自家庭教育。
(1)鲁立成于2006年12月在《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发表了“新时期的家庭教育与青少年成长”的文章,文章指出:
家庭是青少年成长的主要环境,家长的素质如何,教育观念是否正确,教育是否科学,对孩子的成长起着重要的作用。
当前,市场经济给家庭教育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尤其是非责任型家庭对青少年教育存在着消极作用。
搞好家庭教育必须对教育理论、社会力量、家校结合等方面进行全面改进。
(2)张青于2012年12月在《现代教育科学》上发表了“论家庭教育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文章,主要讲述了家庭教育在青少年健康成长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家庭教育观、教育方式、环境等对青少年健康成长有着根基性的影响。
作为家长,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要掌握科学的教子方法,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
(3)
(4)鲁建红于2013年在《知识经济》上发表了“家庭教育对青少年德育的影响”的文章,文章针对当前我国家庭教育中重智轻德、重养轻教、重言轻行等社会现象,进行调查研究,从积极作用和消极影响两个方面对家庭教育的育德功能进行分析考量,并进一步提出克服消极影响的有效措施。
引发人们重新考量家庭教育的价值意义,审视德育、智育位置,进一步发掘我国家庭德育的优良传统,修复道德传递链,全面提升青少年德育功效。
(5)
(6)黄希庭、张进辅、石伟利用调查问卷得出了青少年亲子关系为控制性高、依赖性性高、冲突性低,控制性低、自主性低、冲突性低的结论。
青少年成长过程中,亲子关系特性同时受到亲代性别、子代性别相互作用的影响。
周宗奎的研究认为亲子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双向因果沟通,父母的抚养方式更多地由孩子的行为而决定,儿童的行为模式决定了父母选择采取何种抚养方式。
(三)学校教育与青少年心理发展关系的研究
哲学家布贝尔认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就是共同相处的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不是单一地传授科学文化知识,更重要地是教会学生与人相处的能力。
在多样的人际关系中,师生关系是人一生中较为重要的一种人际关系,师生关系涵盖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全部意义,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就是师生关系形成的过程。
因此,在青少年的青春叛逆时期,有关和谐师生关系的深入研究尤显重要。
我国青少年冲突的产生原因受到来自教师、学生、家庭、社会等多方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来自教师方面原因有:
教师队伍年轻化,社会体验不够,管理经验缺乏,对90后学生缺乏正确的认识等,教师在知识、管理和评价上存在霸权主义思想和行为。
来自学生方面的原因有:
缺乏正确的价值观、忽视师生之间的有效沟通等。
来自家庭方面的影响因素有:
家庭背景复杂化、对孩子期望过高。
家长无能正确的引导孩子与老师交往,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师生关系的和谐构建。
来自学校方面的影响因素有:
学校教育理念落后、文化不民主、评价体系单一、管理不科学等。
来自社会方面的影响因素有:
多元文化价值观的冲击、功利主义对师生关系的异化、媒体舆论不良导向等。
师生冲突对师生双方身心健康都会产生重大影响。
对教师,积极影响是可以推动教师反思、改进;消极影响是影响其工作热情、教学效果。
对学生,积极影响是可以帮助学生提高人际关系的沟通技巧,促进其内心成熟;消极影响是影响学生的学业成绩、处世态度。
国内多家研究均指出,正向的亲子沟通有利于青少年健康人格的发展,并且能够降低青少年犯罪的几率。
国内研究现状及综述国内对亲子关系的研究尚在起步阶段,特别是父母行为与亲子互动之间的研究甚少,在行为深层机制方面的内容可以说几乎没有。
国外研究状况:
霍尔在“复演说"中阐述了青春期少年由于身心巨变将带来这一时期亲子冲突的必然性。
品川孝子(2007)认为真正能使孩子成为独立、情感丰富的人的关键时期,是在青春反抗期,青春反抗期的重要性远超于幼儿期。
在处理反抗期问题的重心应放在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双向关系上,尤其是因父母、子女间距离而引发的种种歧见时。
国外研究文献指出,青少年亲子关系的变化具体表现为,青少年与父母在一起的时间与儿童期相比明显减少,亲子依恋的行为在悄然变化,对父母的情感表达及自己的私密吐露在逐渐减少。
在子代性别上,女生比男生与父母的关系更为亲密。
在亲代性别上,男生女生与父亲的关系比母亲更亲近。
青少年与父母的冲突开始增加,双方均感到没有儿童时期和谐,子女对父母的单向权威发起反抗,力争更多的自主性,父母对子女的控制力和限制性逐渐减弱。
3、研究的主要方法、手段:
本文主要运用以下几种研究方法:
文献法、观察法、综合研究法等研究方法。
(一)文献法
文献法是从各种文献(包括报刊、图书、文件、档案、报表、报告以及各种音像材料等)中收集研究者所需要的资料的方法。
通过学校图书馆藏书、学院资料室相关报刊、超星图书、中国知网的硕博士论文、期刊等全文数据库、校外借阅图书资料、自己购买的图书资料等文献资料,全面了解了本研究课题的研究现状、相关理论依据等,为论文写作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二)观察法
观察法是研究者带着明确的目的,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去系统地、直接地了解研究对象,收集第一手感性材料的方法。
对青少年逆期思想道德教育的研究,除了其它方法之外,对处于叛逆期的青少年的活动以及他们思想道德表现的直接观察也是不可缺少的,它能对处于叛逆期青少年的思想和行为问题作出深入而细致的分析与说明。
(三)综合研究法
青少年叛逆期思想道德教育研究这一研究课题具有很大的综合性,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综合研究。
在写作过程中通过对相关专着、论文的阅读,从思想政治教育学、社会学、教育学、心理学等多个角度去思考并分析问题,为论文的写作开阔了思路,使提出的对策更具针对性。
4、可行性分析:
(1)网络信息的自由流动为及时和广泛了解最新资料提供了可能性,同时学院资料室里丰富的馆藏,大量的图书、学术期刊、报纸等文献资料,都为研究青少年叛逆心理的原因和对策提供了丰富的资料。
(2)通过登陆中国期刊网查阅有关青少年叛逆心理的原因和对策分析最新的学术研究论文,及时了解最新的研究动态。
(3)我在大学四年的学习生活中,学习了教育学、普通心理学、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等相关知识,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能适当的进行现状的理论分析。
(4)一直以来对研究青少年叛逆心理的原因和对策很感兴趣,也收集了一些相关资料,同时我的指导老师在此方面也有一定的研究。
因此,我认为对青少年叛逆心理的原因和对策进行研究和探索具有很强的可行性。
(5)研究青少年叛逆心理的原因和对策是一个亟待解决和认真思索的的课题,对现实生活中青少年叛逆问题提出十分有效的解决办法,能够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水平。
5、论文提纲:
一.前言
1.研究背景与意义
2.相关概念和理论
3.研究方法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及综述
1.从青少年心理方面的研究
2.家庭教育与青少年心理发展关系的研究
3.学校教育与青少年心理发展关系的研究
三.有关叛逆心理的探讨
1.青春期的心理特点
2.青春期叛逆心理的表现
四.产生叛逆心理的原因及影响
1.产生叛逆心理的原因
2.叛逆心理对孩子的影响
五.研究结论及策略分析
1.青少年叛逆心理的研究结论
2.青少年叛逆心理的策略分析
结语
参考文献
6、时间进程:
2014年10月收集资料,拟订论文题目
2014年11月撰写论文开题报告
2014年11月22日开题答辩
2014年12月1日至2014年4月30日撰写并上交论文初稿
2014年5月1日至2014年5月15日修改论文,完成论文二稿并上交
2014年5月16日至2014年5月26日修改论文完成论文三稿并上交
2014年5月27日至2014年6月10日定稿
2014年6月14日答辩
7、参考文献:
着作类:
[1]林崇德.发展心理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
[2]孟昭兰.情绪心理学[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3]张春兴.现代心理学[M].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
[4]许泽高.赢在此时[M].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
[5]品川孝子着.林郁译.“逆反”有理一一怎样应对孩子的“反抗期”[M].当代中国出版社,2007.
[6]傅宏.班级心理健康教育理论与操作[M].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7]杨斌.什么事真正的教育——50位大师论教育[M].福建教育出版社,2010.
[8][苏]瓦·阿·苏霍姆林斯基.教育的艺术[M].肖勇译.湖南教育出版社,1983.
[9]李敬.化解逆反:
做孩子的之心父母.[M]中国石化出版社,2010.
[10]周宗奎.现代儿童发展心理学[M].安徽人民出版社,2001.
[11][美]霍尔(Hall,P.S.)等着;林玲译:
《如何教育叛逆学生:
教师与家长的指导手册》,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6年版.
[12][日]吉田胜明着;南达元译:
《欢迎进入反抗期》,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5.
[13]罗元.初中生叛逆心理初步探究及应对策略[D].四川师范大学.2013.4.
[14]鲁立成.新时期的家庭教育与青少年成长[D].陕西师范大学.2006.12.
期刊类:
[1]李淑华.青少年逆反心理的影响因素及教育对策[J].职业技术,2008.7.总第95期.
[2]刘玉桃.积极利用中学生逆反心理的正效应[J].河南教育,2004.4.总第309期.
[3]陈兆丰.家长如何帮助孩子度过青春叛逆期[J].经济与社会发展,2010.5.
[4]何莉,甘金贤.浅谈中学生逆反心理与调适[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4.5.
[5]杨海丽.浅析中学生的逆反心理[J].陕西教育,2004.第19期.
[6]林泳海.青少年的叛逆心理[J],百科知识,2007.4.
[7]甘剑梅.青少年叛逆及其教育关怀[J].思想理论教育,2005.5.
[8]刘野.中学生叛逆心理的表现及疏导[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报,2005.
[9]李瑾瑜.布贝尔师生关系观及启示[J].西北师大学报,1997.1.
[10]石伟、张进辅、黄希庭.初中生亲子关系特性的研究[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4.2.
[11]刘树林.中学生逆反心理的根源、作用和对策[J].中小学教育,1994(6):
76.
[12]张娟.青少年叛逆心理研究[J].大众文艺,2010.
[13]曹晓明.谈青少年叛逆心理产生的原因与对策[J].2014.6.
[14]郑波.青少年叛逆性表现的心理分析[J].2011.11.
[15]李瑾瑜.布贝尔师生关系观及启示[J].西北师大学报,1997.1.
[16]张青.论家庭教育与青少年健康成长[J].现代教育科学.2012.12.
[17]鲁建红.家庭教育对青少年德育的影响[J].知识经济.2013
指导教师意见
教师签字:
年月日
毕业论文领导小组意见
组长签字:
年月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青少年 叛逆 心理 原因 对策 分析 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