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小学美术课程标准.docx
- 文档编号:26371804
- 上传时间:2023-06-18
- 格式:DOCX
- 页数:25
- 大小:30.50KB
版小学美术课程标准.docx
《版小学美术课程标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版小学美术课程标准.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版小学美术课程标准
2011版小学美术课程标准(最新)
第一部分前言
美术以视觉形象承载和表达人的思想观念、情感态度和审美趣味,丰富人类的精神和物质世界。
美术教育具有悠久的历史,近代以来,美术课程更以其丰富的教育价值列入中小学课程体系中。
当代社会的发展对国民的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学习图像传达与交流的方法、形成视觉文化的意识和构建面向21世纪的创造力已成为当代美术课程的基本取向。
美术课程应该在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发挥更积极的作用,为国家培养具有人文精神、创新能力、审美品位和美术素养的现代公民。
美术课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弘扬优秀的中华文化,力求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以学习活动方式划分美术学习领域,加强学习活动的综合性和探索性,注重美术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关联,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发展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审美品位和审美能力,增强对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热爱及责任感,形成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与能力.
一、课程性质
美术课程以对视觉形象的感知、理解和创造为特征,美术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全体学生必修的基础课程,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美术课程凸显视觉性。
学生在美术学习中积累视觉、触觉和其他感官的经验,发展感知能力、形象思维能力、表达和交流能力。
美术课程具有实践性.学生在美术学习中运用传统媒介或新媒体创造作品,发展想象能力、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
美术课程追求人文性。
学生在美术学习中学会欣赏和尊重不同时代和文化的美术作品,关注生活中的美术现象,培养人文精神.
美术课程强调愉悦性。
学生在美术学习中自由抒发情感,表达个性和创意,增强自信心,养成健康人格。
二、课程基本理念
(一)面向全体学生
实施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教育,必须坚信每个学生都具有学习美术的潜能,能在他们不同的潜质上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
美术课程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面向全体学生,选择基础的、有利于学生发展的美术知识和技能,结合过程和方祛,组成课程的基本内容,并通过有救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逐步体会美术学习的特征,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美术的基本动力之一。
美术课程强调通过发挥美术教学特有的魅力,使课程内容与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的情意和认知特征相适应,以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这种兴趣转化为持久的情感态度.美术课程注重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发挥知识和技能在帮助学生提高精神和生活品质方面的作用,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艇悟美术的独特价值。
(三)关注文化与生活
美术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通过美术课程,学生了解人类文化的丰富性,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的特征、美术表现的多样性以及美术对社会生活的独特贡献,并逐步形成热爱祖国优秀文化传统和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的价值观。
(四)注重创新精神
现代社会需要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因此,美术课程特别重视对学生个性与创新精神的培养,采取多种方法,帮助学生学会运用美术的方法,将创意转化为具体成果。
通过综合学习和探究学习,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探究与发现,找到不同知识之间的关联,发展综合实践能力,创造性地解决阿题。
三、课程设计思路
(一)以美术学习活动方式分学习领域,加强综合性和探究性
美术课程改变单纯以学科知识体系构建课程的思路和方法,从促进学生素质发展的角度,根据美术学习活动方式划分为“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和“综合探索”四个学习领域。
美术学习活动大致可分为创作和欣赏两类。
为了便于学习,将创作活动再具体分为“造型表现”和“设计应用”两个学习领域。
“造型表现”是美术学习的基础,其活动方式更强调自由表现,大胆创造,外化自己的情感和认识。
“设计一应用”学习领域包括设计和工艺学习内容,既强调形成创意,又关注活动的功能和目的.“欣赏评述”学习领域注重通过感受、欣赏和表达等活动方式,内化知识,形成审美心理结构.综合性学习是当代教育发展的一个新特点,美术课程特别设置了“综合一探索”这一新的学习领域。
“综合探索”学习领域提供了上述美术学习领域之实践能力和探究发现能力。
上述四个学习领域的划分是相对的,每一学习领域各有侧重,又互相交融、紧密相关,形成一个具有开放性的美术课程结构。
(二)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分学段设计课程内容和学习活动
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美术课程将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学习分成四个学段(第一学段:
1~2年段、第二学段;3~4年段、第三学段;5~6年段、第四学段:
7~9年级),并结合四个学习领域分别设计课程内容与学习活动,从而形成依次递进、前后衔接的课程结构,适应不同年龄段学生在美术方面的情意特征、认知水平和实践能力.
(三)在保证基本规定性的同时,给予教师教学更大的空间
美术课程努力体现义务教育的基本特征,保证每个学生接受美术教育的权利,让全体学生参与美术学习,使每个学生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有所发展。
为此,美术课程提出一些具体的学习活动建议,帮助教师引导学生向学习目标发展。
不同地区的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和条件,选择和采纳这些学习活动建议,也可以向学生提出其他学习活动建议,从而使教师的教学活动更加灵活,更具主动性和创造性。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
一、总目标
美术课程总目标按“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定。
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美术活动,激发创意,了解美术语言及其表达方式和方法、运用各种工具、媒材进行创作,表达情感与思想,改善环境与生活、学习美术欣赏评述的方法,提高审美能力,了解美术对文化生活和社会发展的独特作用。
学生在美术学习过程中,丰富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
二、分目标
美术课程分目标从“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和“综合探
(一)造型·表现学习领域
1.观察、认识与理解线条、形状、色彩、空间、明暗、肌理等基本造型元素,运对称、均衡、重复、节奏、对比、变化、统一等形式原理进行造型活动,增进想象力和创新意识。
2.通过对各种美术媒材、技巧和制作过程的探索及实验,发展艺术感知能力和造型表现能力.
3.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敢于创新与表现,产生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
(二)设计·应用学习领域
1.了解设计与工艺的知识、意义、特征与价值以及“物以致用”的设计思想,知道设计与工艺的基本程序,学会设计创意与工艺制作的基本方法,逐步发展关注身边事物、善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感受各种材料的特性,根据意图选择媒材,合理使用工具和制作方法,进行初步的设计和制作活动,体验设计、制作的过程,发展创新意识和创造船力。
3.养成勤于观察、敏于发现、严于计划、善于借鉴、精于制作的行为习惯和耐心细致、团结合作的工作态度,增强以设计和工艺改善环境与生活的愿望。
(三)欣赏·评述学习领域
1.感受自然美,了解美术作品的题材、主题、形式、风格与流派,知道重要的美术家和美术作品,以及美术与生活、历史、文化的关系,初步形成审美判断能力.
2.学会从多角度欣赏与认识美术作品,逐步提高视觉感受、理解与评述能力,初步掌握美术欣赏的基本方法,能够在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
3.提高对自然美、美术作品和美术现象的兴趣,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崇尚文明,珍视优秀的民族、民间美术与文化遗产,增强民族自豪感,养成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态度.
(四)综合·探索学习领域
1.了解美术各学习领域的联系,以及美术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联系,逐步学会以议题为中心,将美术学科与其他学科融会贯通的方法,提高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2.认识美术与自然、美术与生活、美术与文化、美术与科技之间的关系,进行探究性、综合性的美术活动,并以各种形式发表学习成果。
3.开阔视野,拓展想象的空间,激发探索未知领域的欲望,体验探究的愉第三部分课程内容
一、内容说明
本标准的四个学习领域,在比倒上不作具体的规定,各地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安排。
各学习领域分别由目标、学习活动建议和评价要点三部分组成.目标是课程总目标和分目标的具体化。
学习活动建议针对目标提出一些更为具体的、可操作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
这些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具有可选择性,各地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和采纳其中的建议,实施教学活动,促进学生向目标发展。
评价要点则提出检测目标达成度的要点.
(一)“造型一表现”学习领域说明
“造型表现”学习领域是指运用多种媒材和手段,表达情感和思想,体验造型乐趣,逐步形成基本造型能力的学习顿域。
造型是具有广泛含义的概念,但在本学习领域中指运用描绘、雕塑、拓印、拼贴等手段和方法创作视觉形象的美术创作活动.表现则是通过多种媒介进行美术创作活动来传达观念、情感的过程。
造型与表现是美术创造活动的两个方面,造型是表现的基础,表现是通过造型的过程和结果而实现的。
“造型表现”学习领域不以单纯的知识、技能传授为目的,而要贴近学生不同年龄阶段的身心发展特征与美术学习的实际水平,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造型表现活动。
在教学过程中,应引导学生主动寻找与尝试不同的材料,探索各种造型表现方法;不仅关注学生美术学习的结果,还要重视学生在活动中参与和探究的过程.
(二)“设计一应用”学习领域说明
“设计应用”学习领域是指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和手段,围绕一定的目的和用选进行设计与制作,传递与交流信息,改善环境与生活,逐步形成设计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学习领域。
本学习领域中”设计”的含义既包括现代设计的理念与方法,也包括传统工艺的思想、制作手段与方法。
“设计应用"学习领域已形成学生设计意识和提高动手能力为目的。
教学内容的选择应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将学科知识融人生动的课程内容中,密切联系社会生活,关注环境和生态,突出应用性、审美性和趣味性,使学生始终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创造欲望。
(三)“欣赏一评述”学习领域说明行观察、描述和分析,逐步形咸审美趣味和美术欣赏能力的学习领域.学生除了通过欣赏获得审美愉悦之外,还应认知作品的思想内涵、形式与风格特征、相关的历史与社会背景,以及作者的思想、情感和创造性的劳动,并用语言、文字、动作等多种方式表达自己的感受与认识。
“欣赏·评述”学习领域的教学应注重学生的积极参与,努力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以多样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掌握最基本的美术欣赏方法,学会通过美术馆、博物馆、网络、书刊等多种渠道收集相关信息,不断提高学生的欣赏和评述能力、要引导学生关注美术与社会的关系,在文化情境中理解美术作品,培养人文精神.教师要充分利用地方的文化资源,引导学生了解美术作品与当地地理、历史、经济、民俗的联系,使欣赏与评述活动更贴近学生的生活。
(四)“综合·探索”学习领域说明
“综合探索"学习领域是指通过综合性的美术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研究、创造以及综合解决问题的学习领域。
它分为三个层改;
(1)融美术各学习区域("造型表现“设计应用”和“欣赏评述”为一体、
(2)美术与其他学科相综合;(3)美术与现实社会相联系.三个层次之间又有着不同程度的交又或重叠。
“综合·探索”学习领域的教学需要教师改变思维定势,寻找美术各门类、美术与其他学科、美术与现实社会之间的建接点,设计出丰富多彩并突出美术学科特点的“综合探索”学习领域的课程。
在教学过程中,应特别注重以学生为主体的研讨和探索,引导学生积极探索美术与其他学科、美术与社会生活相结合的方法,开展跨学科学习活动。
二、课程内容
第一学段(1一2年级)
(一)“造型一表现”学习领域
1.目标
尝试不同工具,用纸以及容易找到的各种媒材,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大胆、自由地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
2.学习活动建议
以游戏等多种方式,体验不同工具和媒材的表现效果,“展造型表现活动,并借助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
尝试用线条、形状和色彩进行绘画表现活动,认识常用颜色。
尝试用纸材、泥材等多种媒材以及简便的工具,通过折、叠、揉、搓、压尝试实物拓印,体验拓印活动的乐趣。
3.评价要点
对造型表现活动感兴趣并积极参与。
通过造型表现活动,大胆、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察、感受和想象,创作若干件能反映自己学习水平的作品。
辨别12种以上的颜色。
(二)“设计一应用"学习领域
1.目标
观察身边的用品,初步了解形状与用途的关系.尝试不同工具,用身边容易找到的各种媒材,进行简单组合和装饰,体验设计和制作活动的乐趣。
2.学习活动建设
以观察和体验的方式,了解身边用品的形状、色彩、尺寸、材料与用逢。
用画、撕、剪、粘的方法进行简单的组合与装饰,表现自己改进用品的想法.
尝试多种媒材,引发丰富的想象,体验设计与制作的乐趣。
3.评价要点
观察身边的用品,了解形状与用造的关系,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描述.尝试运用2种或2种以上的工具、媒材进行简单组合和装饰。
仔细观察,发挥想象,认真完成设计和制作活动。
正确、安全地使用工具和材料.
(三)"欣赏一评述"学习领域
1.目标
观赏自然景物和学生感兴趣的美术作品,用简短的话语大胆表达感受.
2.学习活动建议.
通过观摩、讨论的方式,欣赏学生感兴趣的美术作品(如中外表现儿童题材的美术作品).
欣赏与了解民间玩具和现代儿童玩具,感受其造型与色彩的特点.
通过观摩录像、图片等,对动漫作品,特别是具有民族特色的国产动漫作品进行欣赏与讨论。
通过晨评等活动,欣赏自己和同学创作的美术作品,交流想法,相互评进。
通过实地观摩或观看图片和录像等,观赏自然景色和动植物的形状与色彩。
3.评价要点
用简短的话语表达对美术作品和自然景色的感受。
(四)“综合一探索”学习领域
1。
目标
采用造型游戏的方式,或阻造型游戏与语文、音乐等学科内容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无主题或有主题的想象、创作和展示。
2.学习活动建议
利用各种媒材,采用造型游戏的方式表现自己的想象,创作美术作品,并表达自己的感受。
根据儿歌、童话或故事,创作头饰或面具等,进行游戏或表扬。
创设一个与生活相关的情境,用各种媒材制作小道具,开展模拟或表搞活动。
共同设计、布置学生美术作品展览或美化教室.
3.评价要点
积极参与造型游戏活动。
结合儿歌、童话或故事,运用媒材进行创作与展示。
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感受。
第二学段(3一4年级)
(一)“造型一表现”学习领域
1.目标
初步认识线条、形状、色彩与肌理等造型元素,学习使用各种工具,体验不同媒材的效果,通过观察、绘画、制作等方法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激发丰富的想象,唤起创造的欲望.
2.学习活动建设
用写生(音速写)、记忆、想象和创造等方式,进行造型表现活动。
学习线条、形状、色彩和肌理的基本知识,并用于描绘事物,表达情感。
选择各种易于加工的媒材,运用剪贴、折叠、切挖和组合等方法,进行有意图的造型活动.尝试用毛笔、水性颜料、墨和宣纸等工具、材料,开展趣味性造型活动。
用描绘、剪刻和印制等方法,进行简易版画创作.
3.评价要点
对造型表现活动有比较浓厚的兴趣,并表现出想象力和创造力。
运用3种以上的方法,创作表达一定意图的立体作品.认识和运用原色、间色和冷暖色。
(二)“设计一应用”学习领域
1.目标
尝试从形状与用途的关系,认识设计和工艺的造型、色彩、媒材,学习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等形式原理,甩手绘草图或立体制作的方法表现设计构想,感受设计和工艺与其他美术活动的区别.
2.学习活动建义
观察和分析用品的造型、色彩、媒材与用途的关系,表达自己的感受。
学习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等形式原理。
根据物品的用途,提出设计构想,甩手绘草图或立体模型的方法加以呈现。
选择身边的媒材,学习运用多种方法(如撕、剪、刻、折、叠、编、卷曲、插接、描绘等)进行简单的工艺制作。
3.评价要点
关注物品的形状与用途的关系,从设计的角度对作品进行描述与分析。
根据物品的用选,大胆进行想象,表达自己的创意。
知道3种或3种以上制作的方{击,了解工艺制作的过程。
初步养成善于发现、勤于思考、大胆想象和追求创意的习惯。
正确、安全地使用工具和媒材。
(三)“欣赏一评述"学习领域
1.目标
欣赏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中外美术作品,用语言或文字等多种形式描述作品,表达感受与认识.
2.学习活动建设
尝试对美术作品,特别是具有我国民族特色的美术作品,用语言或文字进行描述,用多种方式表达自己的感受与认识.
搜集我国民间美术作品(如剪纸、年画、传统皱样、皮影、面具等),并了解其中的特点或寓意,进行交流。
认识公共场所中常用的图形符号,了解其作用,欣赏与分析其创意.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讨论我国民居建筑的特色.积极参加美术欣赏活动,主动搜集我国民族、民间美术作品或图片。
知道2种或2种以上的中国民间美术种类的主要特点以及作品的寓意。
用恰当的词语、短句等表达自己对美术作品的感受和认识。
识别3种或3种以上公共场所中常用的图形符号。
(四)“综合一探索”学习期域
1.目标
采用造型游戏的方式,结合语文、音乐、品德与社会、科学等学科内容,进行美术创作与展示,并发表创作意图。
2.学习活动建议.
根据各种材料特点,采用造型游戏的方式进行无主题或有主题的想象,创作美术作品,并发表自己的创作意图。
结合语文、音乐等学科内容进行美术创作;与同学们一起讨论并选定展示美术作品的方案,布置学生美术作品展览,美化教室或学校环境。
根据诗歌、童话、故事或创设某一情境,制作纸偶、乐器、皮影等作品,并进行表捕,或举办集体生日庆祝等活动。
结合品德与社会、科学等学科内容,设计并制作学校、村庄、公园、游乐场的地图或模型。
3.评价要点
积极参与造型游戏活动,并乐于与同学合作。
对媒材的形状、色彩和材质感兴趣,发现并收集身边可以用于造型活动的各种材料,进行联想和创作.
积极开动脑筋,结合语文、音乐、品德与社会、科学等学科内容进行创作与展示。
大胆地发表自己的创作意图,对他人的作品进行评谜.
在活动前做好各种准备,并在结束时进行收拾整理。
第三学段(5、6年级)
(一)“造型一裹现”学习领域
1.目标
运用线条、形状、色彩、肌理和空同等造型元素,以描绘和立体造型的方法,选择合适的工具、媒材,记录与表现所见所回、所感所想,发展美术构思与创作的能力,表达思想与情感。
2.学习活动建议和形式原理,描绘事物,表达思想与情感。
学习对比、调和等色彩知识以及简单的绘画构图和透视知识.
尝试中国画的表现方法,体验笔墨趣味。
运用泥、纸、泡沫塑料等多种媒材,创作动物、人物和景物等立体造型作品.
学习漫画、动画的表现方祛,并进行制作练习.
运用计算机、照相机等进行造型表现活动。
3.评价要点
尝试多种表现方法,有意识地运用造型元素和形式原理,积极参与造型表现活动.
了解基本的构图知识,合理地安拌画面。
在绘画作品中表现物体的近大面小的空间关系。
运用对比色、邻近色,表现适合的主题。
根据不同媒材的特点,结合自己的创作意图,灵活运用所学的方{差创作若干件美术作品。
用语言或文字评价自己和同学的作品.
(二)"设计一应用”学习期域
1.目标
从形态与功能的关系,认识设计和工艺的造型、色彩、媒材.运用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节奏与韵律等形式原理以及各种材料、制作方法,设计和装饰各种图形与物品,改善环境与生活,并与他人交流设计意图。
2.学习活动建议.
学习设计的形式原理,观察、分析设计作品的造型、色彩、结构、尺度、材质、肌理与功能的关系.
从日常用品中发现问题,尝试用自己的设计加以改进,并做简单说明。
选用各种材料进行工艺制作(如玩具、风筝、陶艺制作等)的练习。
运用视觉传达设计的知识,为学校的运动会、文娱活动、节庆以及社区或村庄进行设计。
学习民族传统皱样,用单独纹样进行设计练习。
运用不同的材料和技法进行立体模型的制作练习.
学习用计算机或其他手段进行标志、招贴、请柬、相册等的设计.
3.评价要点
有意识地运用形式原理进行设计和制作。
在设计活动中表现出一定的创意。
知道单独纹样的设计方祛和应用.利用材料的特性进行简单的加工制作。
运用设计知识,评述自己和同学的设计作品。
熟练、安全地使用工具.
(三)“欣赏一评述”学习领域
1。
目标
欣赏中外优秀美术作品,了解有代表性的美术家。
通过描述、分析与讨论,用简单的美术术语对美术作品的内容与形式进行分析,表达对美术作品的感受与理解.
2.学习活动建议
以讨论、比较等方式,欣赏不同种类的绘画作品(如速写、素描、中国画、油画和版面等),了解有代表性的画家。
以讨论、比较等方式,欣赏中外雕塑艺术作品,了解有代表性的雕塑家。
以讨论、比较等方式,欣赏中外建筑艺术作品.
以讨论、比较等方式,欣赏中国工艺美术作品。
尝试以查阅或搜集资料的方式,了解中外著名美术家及代表作品。
运用常用的美术术语,通过讨论和写作,表达对美术作品的感受与理解.
3.评价要点
积极参与美术欣赏活动,主动搜集、了解中外美术作品及重要美术家的信息。
运用简单的美术术语,通过口头描述或写作等多种方式,表达对美术作品的感受与理解.利用互联阿、辞书或美术专业书籍等查阅美术方面的资料.能说出至少6位重要美术家(中外各3位)及其代表作品。
(四)“综合一探索”学习领域
1.目标
结合1~6年级其他学科的知识、技能以及学校和社区的活动,用多种美术媒材进行策划、创作与展示,体会美术与生活环境、美术与传统文化的关系。
2.学习活动建议.
缩写自己喜爱的剧本,设计、制作服饰以及相应的布景或道具,进行表演。
结合科学学科知识,例如运用平衡、运动、声、光、电等原理,设计并制了解传统节日的来历及其活动方式,开展相关的设计、创作与展示,体会美术与传统文化的关系。
调查、了解城镇或乡村的历史,为自己所在社区的未来发展进行规划,设计蓝图,制作模型,并进行展示。
使用照相机、摄像机收集素材,并利用计算机等手段进行美术创作和展示活动.
3.评价要点
在生活中发现与美术相关的问题,与同学合作策划研究课题.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提出研究方案,积极参与探究性活动。
用文字、图像等形式记录调查结果,尝试对素材进行整理和分析。
积极开动脑筋,以美术与其他学科知识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创作与展示.以口头描述或写作的方式表达自己对美术与生活环境、美术与传统文化的认识和体会。
第四学段(7、9年级)
(一)“造型一表现”学习领域
1.目标
有意图地运用线条、形状、色彩、肌理、空间和明暗等造型元素以及形式原理,选择传统媒介和新媒材,探索不同的创作方法,发展具有个性的表现能力,表达思想与情感。
2.学习活动建议.
选择写实、变形和抽象等方式,运用造型元素和形式原理,开展造型表现活动,描绘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小学美术 课程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