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面防排水及保护层施工作业指导书分析.docx
- 文档编号:26369308
- 上传时间:2023-06-18
- 格式:DOCX
- 页数:14
- 大小:51.39KB
桥面防排水及保护层施工作业指导书分析.docx
《桥面防排水及保护层施工作业指导书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桥面防排水及保护层施工作业指导书分析.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桥面防排水及保护层施工作业指导书分析
桥面防排水及保护层施工作业指导书
1.适用范围
1.1地质、环境等条件
(1)地层岩性
本标段地形较平坦,低山丘陵地貌,地貌为基岩缓坡及冲沟,地形起伏较大。
丘陵及丘前缓坡覆盖层较薄,一般为0~5.0m,丘间洼地及谷地覆盖层较厚,一般5.0~30.0m,地下水为第四系孔隙潜水及基岩裂隙水,一般埋深大于5m。
下伏基岩主要岩性为砂岩、页岩、凝灰岩、流纹岩、片麻岩、片岩、石英岩等。
(2)水文地质
沿线地下水类型主要有孔隙水及基岩裂隙水。
本标段地下水主要由大气降水及地下径流补给。
本标段地下水排泄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蒸发排泄和地下径流排泄。
沿线部分地下水及地表水的侵蚀性以硫酸盐侵蚀为主,环境作用等级H1~H2,局部地段地下水具有氯盐侵蚀性,环境作用等级L1。
(3)气象特征
按对铁路工程影响的气候分区,本段属于严寒地区,明洞附近土壤标准冻结深度为1.4m,土壤最大冻结深度为1.4m。
1.2适用工程
适用于新建京沈客专辽宁段TJ-8标段(DK502+328.55~DK537+873.53)内CRTSIII板式无砟轨道混凝土桥面简支箱梁、连续梁、简支拱、双线夹渡线道岔梁、无填土框构桥面防排水系统。
2.作业准备
2.1内业技术准备
作业指导书编制完成后,经过审批合格后,在开工前组织技术人员认真学习、阅读熟悉规范施工图纸及技术规范。
制定施工安全保证措施,提出应急预案。
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对参加施工人员进行上岗前技术培训,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
2.2外业技术准备
施工作业层中所涉及的各种外部技术数据收集。
修建生活房屋,配齐生活、办公设施,满足主要管理、技术人员进场生活、办公需要。
3.技术要求
(1)基面技术要求
①基面应平整牢固,不开裂、不掉粉、不起砂、不空鼓、无剥离;
②基面应清洁干燥,无面无灰尘、无浮浆、无油迹、无盐类析出物等污染物主其它松散附着物。
(2)封闭漆施工技术要求
封闭后的基面应无漏涂、起泡、气孔等缺陷。
(3)底面漆、表面漆施工技术要求
底面层、表面层干燥后,用指甲刮划防水层检查有无干喷(疏松、多孔、附着力低的地方,即为干喷),棱角、死角部位应加大检查力度,对干喷部位表面重新处理施工。
防护涂层外观目测检验,颜色均匀一致,没有漏涂、疤痕、异物夹杂等缺陷。
用游标卡尺或非磁性测厚仪检测防水层厚度,以确保干膜厚度。
4.施工方法与工艺流程
4.1施工方法
⑴段落划分
京沈客专辽宁段TJ-8标段桥面防排水及保护层施工段落划分为:
一工区(DK502+328.55-DK511+300.000)内乌兰木图特大桥、汤头河特大桥、清河大桥、清河特大桥桥面防排水及保护层的施工。
二工区(DK511+300.000-DK519+996.460)内海四台特大桥、下洼中桥、下洼大桥、舍不歹特大桥、舍不歹大桥及14个涵洞的防排水及保护层的施工。
三工区(DK519+996.460-DK526+526.200)内伊玛图河特大桥、1-16.25m框构小桥、大哈拉哈特大桥桥面的防排水及保护层的施工。
四工区(DK526+526.200-DK537+873.530)内玉龙特大桥、框构小桥桥面防排水及保护层的施工。
⑵作业程序
防护墙外侧防水层及保护层在防护墙、竖墙、接触网基础等完成后在桥上进行,防护墙内侧防水层及保护层在无砟轨道完成后进行。
其总体施工顺序:
防护墙、竖墙及接触网基础施工→防撞墙外侧防水层施工→防撞墙外侧保护层施工→轨道施工→防撞墙内侧防水层施工。
4.3工艺流程
对于梁部已按“京沈桥通-10”相应调整结构高度时,施工工艺流程为:
基面清理→基面修补(潮湿基面处理)→封闭漆施工→底面漆(PPU-M1)施工→表面漆(PPU-M2)施工。
对于梁部未按“京沈桥通-10”相应调整结构高度时,施工工艺流程为:
基面清理→纤维混凝土保护层施工→基面修补(潮湿基面处理)→封闭漆施工→底面漆(PPU-M1)施工→表面漆(PPU-M2)施工。
5.施工要求
5.1桥面防水
5.1.1防护墙内侧防水层施工
对于梁部及无填土框构已按“京沈桥通-10”相应调整结构高度时,直接在梁面施作200um封闭漆+400um底面漆+200um表面漆防水体系。
对于梁部及无填土框构未按“京沈桥通-10”相应调整结构高度时,采用后浇纤维混凝土保护层作为桥面排水坡,然后在其上依次施作封闭漆+底面漆+表面漆防水体系。
5.1.1.1基面处理
(1)基面清理
①混凝土基层应密实、平整。
②使用砂轮、钢丝刷等清理混凝土基面上的浮浆、杂渣等疏松物并清理干净;尖角部位要予以剔除并打磨平整;凹凸部位要打磨圆滑。
并使用吸尘器清除粉尘杂质,稀料等溶剂清除污垢等污染物。
③应考虑桥面的排水顺畅,对桥面局部存水部位进行疏干处理。
处理俯视图示意图和断面示意如下:
(2)基面修补
混凝土表面的裂缝、蜂窝、麻面和错台等缺陷,用环氧腻子或找平层修补。
针对不平整基面,原则上是进行打磨处理,将不平整部位打磨平整或打磨圆滑,不进行找平层处理。
对于明显的空洞、掉块等缺陷用聚合物混凝土进行修补。
(3)潮湿基面处理
对于潮湿基面,应晾干或烘干,无法保证干燥要求时可采用找平层,找平层施工48h后可喷涂封闭漆。
5.1.1.2封闭漆施工
基面清洁、干燥后进行封闭漆施工,施工时确保封闭漆充分润湿基面,采用喷涂机喷涂均匀,厚度0.6-0.8mm,用量0.3-0.4kg/m2,
5.1.1.3底面漆施工
封闭漆实干或间隔24h后方可进行底面漆施工,施工前应确保待涂层表面无异物。
采用喷涂机喷涂均匀,干膜厚度≥400um,参考用量0.9kg/m2。
5.1.1.4表面漆施工
底闭漆实干或间隔24h后方可进行底面漆施工。
施工前应检查底面漆厚度及是否有气泡。
当厚度小于400um时,需补涂底面漆或表面漆施工时应增加用量,确保防护层的总厚度。
如有气泡,则须将气泡剔除,并补底面涂。
施工前应确保待涂层无异物,采用喷涂机喷涂,参考用量0.4-0.45um/m2,表面漆干膜厚度≥200um。
表面漆实干或间隔24h后应检查涂层的厚度及是否有气泡,防水层总厚度小于技术要求时应补涂面漆。
如有气泡,则须将气泡剔除,并补涂表面漆。
5.1.1.5涂装间隔
封闭漆、底面漆和表面漆施工后,涂层最长暴露时间不应超过7d;若超过7d,进行涂装前需用细砂纸打磨涂层,成细微麻面。
5.1.2防护墙外侧防水层及保护层施工
5.1.2.1无填土框构
对于框构顶未按“京沈桥通-10”相应调整结构高度时,防护墙外侧采用后浇纤维混凝土保护层作为桥面排水坡,然后在其上依次施作封闭漆+100um底面漆+100um表面漆防水体系。
对于框构顶已经按“京沈桥通-10”相应调整结构高度时,防护墙外侧防水采取直接在框构顶面依次施作封闭漆+400um底面漆+200um表面漆防水体系。
施工方法与防护墙内侧相同,仅在施作100um底面漆+100um表面漆时对用量相应调整,调整方法为:
底面漆干膜100um时,参考用量0.2-0.225kg/m2。
表面漆干干膜100um时,参考用量0.2-0.225kg/m2。
5.1.2.2梁部桥面防水
防护墙外侧采用2mm聚氨脂防水涂料+4cm纤维混凝土保护层防水体系。
(1)基层验收及处理
①防水层施工前应先对基层进行验收,基层应做到平整,无尖锐异物,不起砂,不起皮衣无凹凸不平现象;平整度的要求:
用1m靠尺测量,空隙不大于3mm,空隙只允许平缓变化,每米不得超过1处。
②桥面基层应干燥,无浮砟、浮灰、油卡污等,同时防护墙根部应无蜂窝、麻面。
(2)聚氨脂防水涂料施工
聚氨酯防水涂料总涂膜厚度不得小于2.0mm,每平方米用量约2.4kg,应涂刷均匀,无露刷、无气泡。
①材料配制、搅拌。
聚氨酯涂料主剂(甲组份)、固化剂(乙组份)按产品说明进行配比,每种组份称量误差不得大于±2%。
配制时按先主剂、后固化剂的顺序将液体倒入容器,用电动搅拌器强制搅拌3~5min,至充分拌合均匀即可使用。
搅拌时不得加水,必须采用机械方法搅拌,搅拌器的转速宜在200~300转/分。
且配制好的涂料应在20min内用完。
②涂料喷涂和涂刷
宜采用喷涂设备将涂料均匀喷涂于基层表面,也可采用金属锯齿板将涂料均匀涂刷于基层表面。
采用喷涂设备时,设备应具有自动计量、混合加热功能,加热后出料温度在60~80℃。
首先对防护墙、电缆槽竖墙等垂直部位接缝封边先行涂刷。
涂刷时应分2次进行,第一次使用平板在基面上刮涂一层厚0.2mm的涂膜,1~2小时内使用金属锯齿板进行第二次刮涂。
配制好的涂料应在20分钟内使用完,喷涂后4小时或涂刷后12小时内须防止霜冻、雨淋及暴晒,环境温度不得低于5℃。
③稀撒砂粒:
在第二道涂膜固化之前,在其表面稀撒一层砂粒,砂粒直径20~40目为宜,加强涂膜层与其保护层的粘结作用。
5.1.2.3纤维混凝土保护层施工
待防水层完全干固后方可施工混凝土保护层。
①混凝土拌合与运输。
凝土由拌和站采用强制搅拌机集中拌制,搅拌时间不少于3min,采用混凝土罐车运至施工现场,溜槽浇筑施工。
混凝土运至施工现场后,检测每车混凝土的坍落度、含气量及温度指标,合格后方可浇筑。
②混凝土布料。
混凝土浇筑从梁体一端向另一端顺序进行,将混合均匀的纤维混凝土均匀铺在梁体的防水层上。
防护墙外侧保护层浇筑时分两期浇筑,先浇筑电缆槽底部一期混凝土保护层,待电缆安装完毕后再施工二期混凝土保护层。
③混凝土振捣。
振捣采用平板振捣器捣实,在拉动平板振捣器时速度尽量缓慢,使纤维混凝土的振捣时间达到20秒左右,并无可见空洞为止。
④抹面。
混凝土接近初凝时方可进行抹面,抹刀光滑以免带出纤维,抹面时不得过量加水,抹面次数不宜过多。
⑤断缝设置。
保护层纵向每隔4m设置横向断缝,断缝宽约10mm,深约20mm,当保护层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50%以上时,用聚氨脂防水涂料将断缝填实、填满,填充断缝时不得污染保护层和梁体。
⑥混凝土养护:
混凝土浇筑完成后,采取洒水+土工布+塑料薄膜,洒水次数应能保持混凝土表面充分潮湿。
环境相对湿度小于60%时,自然养护不少于28天;相对湿度在60%以上时,自然养护不少于14天。
桥上设专人进行看管养护。
5.2桥面排水
5.2.1简支梁桥面排水
桥面采用三列分区排水方式。
两线CRTSIII型板式承轨台间积水通过中间泄水管排到桥下,承轨台与防护墙间及电缆槽间积水通过防护墙内侧泄水管排出,轨道底座板不设置横向排水通道。
梁体施工时,除设置不小于1.5%的横向排水坡外,还应根据排水管位置设置3%的纵向汇水坡。
设置横向挡水堰,实行分区排水,挡水堰止对应泄水孔位置设置100mm纵向过水口。
桥面排水示意图详见“京沈桥通-10”。
5.2.2无填土框构桥面排水
框构顶面采用三列排水。
两线轨道板间采用不小于5%的纵向排水坡,排至框构桥两侧间的泄水管;轨道板与防护墙间设2%(或2.19%)横向排水坡,汇水后由电缆槽内的泄水管引致地面集水系统。
顺线路方向框构桥两端设15*15cm的挡水块,用于截水。
桥面排水示意图详见“京沈桥通-10”。
5.2.3特殊孔跨桥面排水
特殊孔跨桥面排水详见专业图纸。
6.劳动组织
现场人员配置按单作业面编制。
劳动力组织方式:
采用架子队组织模式。
具体配置情况见下表。
单作业面人员配置表
工种名称
人数
工种名称
人数
负责人
1
测量员
3
技术负责人
1
普工
20
专职安全员
1
混凝土工
6
技术员1
3
7.材料要求
(1)封闭漆技术要求
不挥发物含量20-30%,细度≤20um,干燥时间(表干≤2h,实干≤24h),附着力≥2.5MPa或混凝土基面破坏。
(2)薄涂型聚氨脂防水漆PPU-M1技术要求
外观应均匀一致辞,不挥发物含量≥65%,细度≤50um,适用期≥50min,干燥时间(表干≤3h,实干≤24h),拉伸强度≥10MPa,断裂延伸率≥200%,低温柔性(-30°)≤2mm。
(3)薄涂型聚氨脂防水漆PPU-M2技术要求
外观应均匀一致辞,不挥发物含量≥65%,细度≤30um,适用期≥50min,干燥时间(表干≤3h,实干≤24h),拉伸强度≥7MPa,断裂延伸率≥70%,低温柔性(-30°)≤2mm。
(4)薄涂型聚氨脂防护层综合技术要求
外观:
涂层均匀、无色差、无流挂、无斑点、不起泡、不龟裂、不剥落;
附着力:
≥2.5MPa或混凝土基面破坏;
耐温变性(5个循环):
防水层无破坏;
耐碱性(饱和Ca(OH)2,10d):
不起泡、不龟裂、不剥落;
耐盐雾试验(1000h):
不起泡、不龟裂、不剥落;
耐紫外老化性(1000h):
无明显变色;
耐紫外老化性(3000h):
无龟裂、不剥落;
不透水性(防水层厚度600um-700um,0.3MPa,24h):
不透水。
(5)纤维混凝土
抗压强度:
≥40MPa;劈拉强度:
≥3.5MPa;抗冻融循环300次;抗渗性≥P20;56天电通量≤1000C;抗碱-骨料反应:
当骨料碱-硅酸反应砂浆棒膨胀率在0.1-0.2%时,混凝土碱含量≤3kg/m3。
8.设备机具配备
桥涵防排水及保护层施工设备机具见下表
单作业面设备机具配置
序号
设备名称
单位
数量
备注
1
打磨器
台
2
2
水准仪
台
1
3
游标卡尺
套
1
4
喷涂机
台
1
5
拌合楼
套
1
砼拌合
6
砼运输车
台
2
砼运输
7
泵车
台
1
45m
8
电动搅拌器
台
1
涂料配制
9
搅拌桶
个
1
10
平板振捣器
台
2
砼振捣
11
抹刀
把
4
混凝土抹面
12
塑料或橡胶刮板
把
4
刮平卷材
13
滚动刷
把
4
涂刷涂料及粘结剂
14
毛刷
把
4
15
洒水车
台
1
养护洒水
9.质量控制及检查
9.1质量控制的要点及标准
(1)基面应干燥清洁。
(2)防水涂料在环境温度5-35℃时施工,且环境相对湿度不大于85%,风力不大于5级。
(3)配制好的聚氨脂防水涂料应在20min用完。
喷涂后4h或涂刷后12h内应采取措施防止雨淋及暴晒。
施工中遇下雨,不得施工,已施工部位应覆盖防水。
继续施工时应检查,如有起泡、起皱、剥落等现象,应清除后再行施工。
(5)防水层厚度必须满足设计要求。
(6)防水层完工后,在胶粘材料固化前不得在其上行走或进行后道工序的作业。
(7)纤维混凝土采用强制搅拌,搅拌时间不低于3min。
9.2验收程序及指标和检查方法
(1)防水层所用的原材料品种、规格、质量等应符合设计要求和铁道部现行有关标准和选定。
检查数量:
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全部检查
检验方法:
检查质量证明文件。
施工单位按有关标准的规定进行抽样检验;监理单位检查检验报告。
(2)防水层的铺设范围、构造形式等符合设计要求。
检查数量:
施工单位全部检查。
检查方法:
观察和尺量。
(3)防水层的基面平整、清洁、干燥,不得有浮渣、浮土和油污等杂物,满足防水层铺设的有关技术标准的要求。
检查数量:
施工单位全部检查。
检查方法:
观察。
(4)防水层的搭接宽度、铺设工艺和细部做法符合设计要求和有关技术标准的规定。
检查数量:
施工单位全部检查。
检查方法:
观察和尺量。
(5)防水层的铺设质量符合设计要求和有关技术标准的规定。
检查数量:
施工单位全部检查。
检查方法:
观察和试验。
施工单位按有关标准的规定进行抽样检查。
(6)防水层表面质量应厚薄一致、粘贴牢固、搭接封口正确,不得有滑移、翘边、起泡、损伤等缺陷,不得渗水。
检查数量:
施工单位全部检查。
检查方法:
观察。
(7)保护层施工部位、厚度、坡度和断缝处理符合设计要求,表面裂缝宽度不得大于0.2mm。
检查数量:
施工单位全部检查。
检查方法:
观察、尺量和用刻度放大镜检查。
(8)保护层的允许偏差和检查方法应符合下表规定。
保护层的允许偏差和检查方法
序号
项目
允许偏差(mm)
检查方法
1
表面平整度
3
1m靠尺量
2
厚度
±5
测量检查
3
断缝深度
+10
0
检查数量:
施工单位每孔梁、每座涵洞检查不少于10处。
10.安全及环保要求
10.1安全要求
(1)施工区域应设警示标志,严禁非工作人员出入。
(2)施工中应对机械设备进行定期检查、养护。
(3)进场人员必须正确佩戴安全帽,作业中不得将安全帽脱下。
(4)养护时使用的土工布必须用钢筋卡住,防止在大风时刮跑或伤人。
(5)清理的灰渣必须集中处理,不能随意向桥下抛撒。
(6)各种机械设备必须有专人专机,凡属特种设备,其操作负责人要按规定每周对施工现场的所有机械设备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隐患及时解决处理,确保机械设备的完好,防止机械伤害事故的发生。
(7)各级安检人员须持证上岗,加大现场管理力度,处罚果断。
安检人员须进行专业培训,取得合格的上岗证。
对特殊工种,必须持证上岗,持证上岗率达到100%。
(8)严格按照“三级配电两级保护”要求,开关箱标准、有门、有锁、有防雨设施,标识统一;开关箱安装漏电保护器,电箱内设隔离开关;“一机一阐一箱一漏一锁”,熔丝规格符合标准;照明线、动力线架设高度符合要求、通过便道时应穿管埋地;照明线路应采用专用回路漏电保护,灯具高度距离地面不低于3米;配电线路不得老化、破损,专用保护零线设置应符合要求,保护零线与工作零线不混接。
(9)为保证施工安全,现场应有专人统一指挥,并设一名专职安全员负责现场的安全工作,坚持班前进行安全教育制度。
10.2环保要求
⑴建立健全文明施工的各项规章制度,对员工进行定期的文明施工教育及文明施工交底,开展争创文明工地竞赛活动。
(2)采取一切合理措施保护现场内外环境,避免由于施工操作引起的粉尘、有害气体、噪音等环境污染,或其他由于环境污染的原因造成的人身伤害或财产损失。
(3)施工期间做好既有道路养护工作,不得随意占用道路施工、堆放物料、搭设临时建筑物,施工期间的废水不得流出场外,建筑垃圾及时清运。
(4)合理布置施工场地,合理制定各种施工措施。
减少施工中的噪声和振动,不扰民。
对现场的便道经常洒水,以减少粉尘。
(5)制定水土保持措施及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按环保部门要求集中处理试验及生产生活中产生的污水及废水。
(6)水土保持工作由安全质量部负责,配置专职环保员,建立健全水保体系,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全面规划”原则,抓住本工程水土保持工作重点,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确保水源、植被不被污染和破坏。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桥面 排水 保护层 施工 作业 指导书 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