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全面整理.docx
- 文档编号:26366812
- 上传时间:2023-06-18
- 格式:DOCX
- 页数:43
- 大小:1.17MB
人教版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全面整理.docx
《人教版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全面整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全面整理.docx(4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全面整理
人教版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数学(上)知识点1
第一章有理数1
第二章整式的加减3
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4
第四章图形的认识初步5
七年级数学(下)知识点6
第五章相交线及平行线6
第六章平面直角坐标系8
第七章三角形9
第八章二元一次方程组12
第九章不等式及不等式组13
第十章数据的收集、整理及描述13
八年级数学(上)知识点14
第十一章全等三角形14
第十二章轴对称15
第十三章实数16
第十四章一次函数17
第十五章整式的乘除及分解因式18
八年级数学(下)知识点19
第十六章分式19
第十七章反比例函数20
第十八章 勾股定理21
第十九章 四边形22
第二十章数据的分析23
九年级数学(上)知识点24
第二十一章二次根式24
第二十二章一元二次根式25
第二十三章旋转26
第二十四章圆27
第二十五章概率28
九年级数学(下)知识点30
第二十六章二次函数30
第二十七章相似32
第二十八章锐角三角函数33
第二十九章投影及视图34
七年级数学(上)知识点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主要包含了有理数、整式的加减、一元一次方程、图形的认识初步四个章节的内容.
第一章有理数
一.知识框架
二.知识概念
1.有理数:
(1)凡能写成
形式的数,都是有理数.正整数、0、负整数统称整数;正分数、负分数统称分数;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注意:
0即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不一定是负数,也不一定是正数;不是有理数;
(2)有理数的分类:
①
②
2.数轴:
数轴是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一条直线.
3.相反数:
(1)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我们说其中一个是另一个的相反数;0的相反数还是0;
(2)相反数的和为00a、b互为相反数.
4.绝对值:
(1)正数的绝对值是其本身,0的绝对值是0,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注意:
绝对值的意义是数轴上表示某数的点离开原点的距离;
(2)绝对值可表示为:
或
;绝对值的问题经常分类讨论;
5.有理数比大小:
(1)正数的绝对值越大,这个数越大;
(2)正数永远比0大,负数永远比0小;(3)正数大于一切负数;(4)两个负数比大小,绝对值大的反而小;(5)数轴上的两个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6)大数-小数>0,小数-大数<0.
6.互为倒数:
乘积为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注意:
0没有倒数;若a≠0,那么
的倒数是
;若1、b互为倒数;若-1、b互为负倒数.
7.有理数加法法则:
(1)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2)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3)一个数及0相加,仍得这个数.
8.有理数加法的运算律:
(1)加法的交换律:
;
(2)加法的结合律:
()().
9.有理数减法法则:
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即().
10有理数乘法法则:
(1)两数相乘,同号为正,异号为负,并把绝对值相乘;
(2)任何数同零相乘都得零;
(3)几个数相乘,有一个因式为零,积为零;各个因式都不为零,积的符号由负因式的个数决定.
11有理数乘法的运算律:
(1)乘法的交换律:
;
(2)乘法的结合律:
()();
(3)乘法的分配律:
a().
12.有理数除法法则:
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注意:
零不能做除数,
.
13.有理数乘方的法则:
(1)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
(2)负数的奇次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次幂是正数;注意:
当n为正奇数时:
()或(a)()n,当n为正偶数时:
()n或()()n.
14.乘方的定义:
(1)求相同因式积的运算,叫做乘方;
(2)乘方中,相同的因式叫做底数,相同因式的个数叫做指数,乘方的结果叫做幂;
15.科学记数法:
把一个大于10的数记成a×10n的形式,其中a是整数数位只有一位的数,这种记数法叫科学记数法.
16.近似数的精确位:
一个近似数,四舍五入到那一位,就说这个近似数的精确到那一位.
17.有效数字:
从左边第一个不为零的数字起,到精确的位数止,所有数字,都叫这个近似数的有效数字.
相关概念:
有效数字:
是指从该数字左边第一个非0的数字到该数字末尾的数字个数(有点绕口)。
举几个例子:
3一共有1个有效数字,0.0003有一个有效数字,0.1500有4个有效数字,1.9*10^3有两个有效数字(不要被10^3迷惑,只需要看1.9的有效数字就可以了,10^n看作是一个单位)。
精确度:
即数字末尾数字的单位。
比如说:
9800.8精确到十分位(又叫做小数点后面一位),80万精确到万位。
9*10^5精确到10万位(总共就9一个数字,10^n看作是一个单位,就和多少万是一个概念)。
18.混合运算法则:
先乘方,后乘除,最后加减.
第二章整式的加减
一.知识框架
二.知识概念
1.单项式:
在代数式中,若只含有乘法(包括乘方)运算。
或虽含有除法运算,但除式中不含字母的一类代数式叫单项式.
2.单项式的系数及次数:
单项式中不为零的数字因数,叫单项式的数字系数,简称单项式的系数;系数不为零时,单项式中所有字母指数的和,叫单项式的次数.
3.多项式:
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多项式.
4.多项式的项数及次数:
多项式中所含单项式的个数就是多项式的项数,每个单项式叫多项式的项;多项式里,次数最高项的次数叫多项式的次数。
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
一.知识框架
二.知识概念
1.一元一次方程:
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次数是1,并且含未知数项的系数不是零的整式方程是一元一次方程.
2.一元一次方程的标准形式:
0(x是未知数,a、b是已知数,且a≠0).
3.一元一次方程解法的一般步骤:
整理方程……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系数化为1……(检验方程的解).
4.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
(1)读题分析法:
…………多用于“和,差,倍,分问题”
仔细读题,找出表示相等关系的关键字,例如:
“大,小,多,少,是,共,合,为,完成,增加,减少,配套”,利用这些关键字列出文字等式,并且据题意设出未知数,最后利用题目中的量及量的关系填入代数式,得到方程.
(2)画图分析法:
…………多用于“行程问题”
利用图形分析数学问题是数形结合思想在数学中的体现,仔细读题,依照题意画出有关图形,使图形各部分具有特定的含义,通过图形找相等关系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从而取得布列方程的依据,最后利用量及量之间的关系(可把未知数看做已知量),填入有关的代数式是获得方程的基础.
11.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常用公式:
(1)行程问题:
距离=速度·时间
;
(2)工程问题:
工作量=工效·工时
;
(3)比率问题:
部分=全体·比率
;
(4)顺逆流问题:
顺流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逆流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
(5)商品价格问题:
售价=定价·折·
,利润=售价-成本,
;
(6)周长、面积、体积问题:
C圆=2πR,S圆=πR2,C长方形=2(),S长方形,C正方形=4a,
S正方形2,S环形=π(R22)长方体,V正方体3,V圆柱=πR2h,V圆锥=
πR2h.
第四章图形的认识初步
知识框架
1.分类讨论思想。
在过平面上若干个点画直线时,应注意对这些点分情况讨论;在画图形时,应注意图形的各种可能性。
2.方程思想。
在处理有关角的大小,线段大小的计算时,常需要通过列方程来解决。
3.图形变换思想。
在研究角的概念时,要充分体会对射线旋转的认识。
在处理图形时应注意转化思想的应用,如立体图形及平面图形的互相转化。
4.化归思想。
在进行直线、线段、角以及相关图形的计数时,总要划归到公式n
(1)/2的具体运用上来。
第五章相交线及平行线
一、知识框架
二、知识概念
1.邻补角:
两条直线相交所构成的四个角中,有公共顶点且有一条公共边的两个角是邻补角。
2.对顶角:
一个角的两边分别是另一个角的两边的反向延长线,像这样的两个角互为对顶角。
3.垂线:
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叫做互相垂直,其中一条叫做另一条的垂线。
4.平行线:
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5.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所形成的八个角中,有四对同位角,两对内错角,两对同旁内角。
同位角:
∠1及∠5像这样具有相同位置关系的一对角叫做同位角。
内错角:
∠4及∠6像这样的一对角叫做内错角。
同旁内角:
∠4及∠5像这样的一对角叫做同旁内角。
6.命题:
判断一件事情的语句叫命题。
7.平移:
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沿某个方向移动一定的距离,图形的这种移动叫做平移平移变换,简称平移。
8.对应点:
平移后得到的新图形中每一点,都是由原图形中的某一点移动后得到的,这样的两个点叫做对应点。
9.定理及性质
对顶角的性质:
对顶角相等。
10垂线的性质:
性质1:
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及已知直线垂直。
性质2:
连接直线外一点及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11.平行公理:
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及已知直线平行。
平行公理的推论:
如果两条直线都及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12.平行线的性质:
性质1: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性质2: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性质3: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13.平行线的判定:
判定1: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判定2: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判定3: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第六章平面直角坐标系
一.知识框架
二.知识概念
1.有序数对:
有顺序的两个数a及b组成的数对叫做有序数对,记做()
2.平面直角坐标系:
在平面内,两条互相垂直且有公共原点的数轴组成平面直角坐标系。
3.横轴、纵轴、原点:
水平的数轴称为x轴或横轴;竖直的数轴称为y轴或纵轴;两坐标轴的交点为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原点。
4.坐标:
对于平面内任一点P,过P分别向x轴,y轴作垂线,垂足分别在x轴,y轴上,对应的数分别叫点P的横坐标和纵坐标。
5.象限:
两条坐标轴把平面分成四个部分,右上部分叫第一象限,按逆时针方向依次叫第二象限、第三象限、第四象限。
坐标轴上的点不在任何一个象限内。
平面直角坐标系是数轴由一维到二维的过渡,同时它又是学习函数的基础,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另外,平面直角坐标系将平面内的点及数结合起来,体现了数形结合的思想。
掌握本节内容对以后学习和生活有着积极的意义。
教师在讲授本章内容时应多从实际情形出发,通过对平面上的点的位置确定发展学生创新能力和应用意识。
第七章三角形
一.知识框架
二.知识概念
1.三角形:
由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2.三边关系:
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
3.高:
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所在直线作垂线,顶点和垂足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
4.中线:
在三角形中,连接一个顶点和它的对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线。
5.角平分线:
三角形的一个内角的平分线及这个角的对边相交,这个角的顶点和交点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角平分线。
6.三角形的稳定性:
三角形的形状是固定的,三角形的这个性质叫三角形的稳定性。
6.多边形:
在平面内,由一些线段首尾顺次相接组成的图形叫做多边形。
7.多边形的内角:
多边形相邻两边组成的角叫做它的内角。
多边形内角和定理边形的内角的和等于:
(n-2)×180°,则正多边形各内角度数为:
(n-2)×180°÷n
多边形内角和定理证明
8.多边形的外角:
多边形的一边及它的邻边的延长线组成的角叫做多边形的外角。
外角和*180-
(2)*180=360度。
注:
在不考虑角度方向的情况下,以上所述的N边形,仅为任意‘凸’多边形。
当考虑角度方向的时候,上面的论述也适合凹多边形。
9.多边形的对角线:
连接多边形不相邻的两个顶点的线段,叫做多边形的对角线。
10.正多边形:
在平面内,各个角都相等,各条边都相等的多边形叫做正多边形。
12.公式及性质
三角形的内角和:
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
三角形外角的性质:
性质1: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性质2: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
多边形内角和公式:
n边形的内角和等于
(2)·180°
多边形的外角和:
多边形的内角和为360°。
多边形对角线的条数:
(1)从n边形的一个顶点出发可以引(3)条对角线,把多边形分词
(2)个三角形。
(2)n边形共有
条对角线。
三角形是初中数学中几何部分的基础图形,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应该多鼓励学生动脑动手,发现和探索其中的知识奥秘。
注重培养学生正确的数学情操和几何思维能力。
第八章二元一次方程组
一.知识结构图
二、知识概念
1.二元一次方程:
含有两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指数都是1,像这样的方程叫做二元一次。
方程,一般形式是(a≠0≠0)。
2.二元一次方程组:
把两个二元一次方程合在一起,就组成了一个二元一次方程组。
3.二元一次方程的解:
一般地,使二元一次方程两边的值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4.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一般地,二元一次方程组的两个方程的公共解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组。
5.消元:
将未知数的个数由多化少,逐一解决的想法,叫做消元思想。
6.代入消元:
将一个未知数用含有另一个未知数的式子表示出来,再代入另一个方程,实现消元,进而求得这个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这种方法叫做代入消元法,简称代入法。
7.加减消元法:
当两个方程中同一未知数的系数相反或相等时,将两个方程的两边分别相加或相减,就能消去这个未知数,这种方法叫做加减消元法,简称加减法。
第九章不等式及不等式组
一.知识框架
二、知识概念
1.用符号“<”“>”“≤”“≥”表示大小关系的式子叫做不等式。
2.不等式的解:
使不等式成立的未知数的值,叫做不等式的解。
3.不等式的解集:
一个含有未知数的不等式的所有解,组成这个不等式的解集。
4.一元一次不等式:
不等式的左、右两边都是整式,只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1,像这样的不等式,叫做一元一次不等式。
5.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一般地,关于同一未知数的几个一元一次不等式合在一起,就组成6.了一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7.定理及性质
不等式的性质: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1:
不等式的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式子),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2:
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正数,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3:
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的方向改变。
本章内容要求学生经历建立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这样的数学模型并应用它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体会不等式(组)的特点和作用,掌握运用它们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创新精神和应用数学的意识。
第十章数据的收集、整理及描述
一.知识框架
二.知识概念
1.全面调查:
考察全体对象的调查方式叫做全面调查。
2.抽样调查:
调查部分数据,根据部分来估计总体的调查方式称为抽样调查。
3.总体:
要考察的全体对象称为总体。
4.个体:
组成总体的每一个考察对象称为个体。
5.样本:
被抽取的所有个体组成一个样本。
6.样本容量:
样本中个体的数目称为样本容量。
7.频数:
一般地,我们称落在不同小组中的数据个数为该组的频数。
8.频率:
频数及数据总数的比为频率。
9.组数和组距:
在统计数据时,把数据按照一定的范围分成若干各组,分成组的个数称为组数,每一组两个端点的差叫做组距。
八年级数学(上)知识点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主要包括全等三角形、轴对称、实数、一次函数和整式的乘除及分解因式五个章节的内容。
第十一章全等三角形
一.知识框架
二.知识概念
1.全等三角形:
两个三角形的形状、大小、都一样时,其中一个可以经过平移、旋转、对称等运动(或称变换)使之及另一个重合,这两个三角形称为全等三角形。
2.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对应边相等。
3.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公理及推论有:
(1)“边角边”简称“”
(2)“角边角”简称“”
(3)“边边边”简称“”
(4)“角角边”简称“”
(5)斜边和直角边相等的两直角三角形()。
除了边边角和角角角。
4.角平分线推论:
角的内部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的点在角的平分线上。
5.证明两三角形全等或利用它证明线段或角的相等的基本方法步骤:
①、确定已知条件(包括隐含条件,如公共边、公共角、对顶角、角平分线、中线、高、等腰三角形、等所隐含的边角关系),②、回顾三角形判定,搞清我们还需要什么,③、正确地书写证明格式(顺序和对应关系从已知推导出要证明的问题).
在学习三角形的全等时,教师应该从实际生活中的图形出发,引出全等图形进而引出全等三角形。
通过直观的理解和比较发现全等三角形的奥妙之处。
在经历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等探索中激发学生的集合思维,启发他们的灵感,使学生体会到集合的真正魅力。
第十二章轴对称
一.知识框架
二.知识概念
1.对称轴:
如果一个图形沿某条直线折叠后,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2.性质:
(1)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2)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距离相等。
(3)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任意一点到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4)及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5)轴对称图形上对应线段相等、对应角相等。
3.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等边对等角)
4.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高、底边上的中线互相重合,简称为“三线合一”。
5.等腰三角形的判定:
等角对等边。
6.等边三角形角的特点:
三个内角相等,等于60°,
7.等边三角形的判定:
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有一个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有两个角是60°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8.直角三角形中,30°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9.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本章内容要求学生在建立在轴对称概念的基础上,能够对生活中的图形进行分析鉴赏,亲身经历数学美,正确理解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等的性质和判定,并利用这些性质来解决一些数学问题。
第十三章实数
1.算术平方根:
一般地,如果一个正数x的平方等于a,即x2,那么正数x叫做a的算术平方根,记作
。
0的算术平方根为0;从定义可知,只有当a≥0时才有算术平方根。
2.平方根:
一般地,如果一个数x的平方根等于a,即x2,那么数x就叫做a的平方根。
3.正数有两个平方根(一正一负)它们互为相反数;0只有一个平方根,就是它本身;负数没有平方根。
4.正数的立方根是正数;0的立方根是0;负数的立方根是负数。
5.数a的相反数是,一个正实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
实数部分主要要求学生了解无理数和实数的概念,知道实数和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能估算无理数的大小;了解实数的运算法则及运算律,会进行实数的运算。
重点是实数的意义和实数的分类;实数的运算法则及运算律。
第十四章一次函数
一.知识框架
二.知识概念
1.一次函数:
若两个变量间的关系式可以表示成(k≠0)的形式,则称y是x的一次函数(x为自变量为因变量)。
特别地,当0时,称y是x的正比例函数。
2.正比例函数一般式:
(k≠0),其图象是经过原点(0,0)的一条直线。
3.正比例函数(k≠0)的图象是一条经过原点的直线,当k>0时,直线经过第一、三象限随x的增大而增大,当k<0时,直线经过第二、四象限随x的增大而减小,在一次函数中:
当k>0时随x的增大而增大;当k<0时随x的增大而减小。
4.已知两点坐标求函数解析式:
待定系数法
一次函数是初中学生学习函数的开始,也是今后学习其它函数知识的基石。
在学习本章内容时,教师应该多从实际问题出发,引出变量,从具体到抽象的认识事物。
培养学生良好的变化及对应意识,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
在教学过程中,应更加侧重于理解和运用,在解决实际问题的同时,让学习体会到数学的实用价值和乐趣。
第十五章整式的乘除及分解因式
1.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
(都是正数)
2..幂的乘方法则:
(都是正数)
3.整式的乘法
(1)单项式乘法法则:
单项式相乘,把它们的系数、相同字母分别相乘,对于只在一个单项式里含有的字母,连同它的指数作为积的一个因式。
(2)单项式及多项式相乘:
单项式乘以多项式,是通过乘法对加法的分配律,把它转化为单项式乘以单项式,即单项式及多项式相乘,就是用单项式去乘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
(3).多项式及多项式相乘
多项式及多项式相乘,先用一个多项式中的每一项乘以另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
4.平方差公式:
5.完全平方公式:
6.同底数幂的除法法则:
同底数幂相除,底数不变,指数相减,即
(a≠0、n都是正数,且m>n).
在应用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法则使用的前提条件是“同底数幂相除”而且0不能做除数,所以法则中a≠0.
②任何不等于0的数的0次幂等于1,即
如
(-2.50=1),则00无意义.
③任何不等于0的数的次幂(p是正整数),等于这个数的p的次幂的倒数,即
(a≠0是正整数),而0-1,0-3都是无意义的;当a>0时的值一定是正的;当a<0时的值可能是正也可能是负的,如
④运算要注意运算顺序.
7.整式的除法
单项式除法单项式:
单项式相除,把系数、同底数幂分别相除,作为商的因式,对于只在被除式里含有的字母,则连同它的指数作为商的一个因式;
多项式除以单项式:
多项式除以单项式,先把这个多项式的每一项除以单项式,再把所得的商相加.
8.分解因式:
把一个多项式化成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这种变形叫做把这个多项式分解因式.
分解因式的一般方法:
1.提公共因式法2.运用公式法3.十字相乘法
分解因式的步骤:
(1)先看各项有没有公因式,若有,则先提取公因式;
(2)再看能否使用公式法;
(3)用分组分解法,即通过分组后提取各组公因式或运用公式法来达到分解的目的;
(4)因式分解的最后结果必须是几个整式的乘积,否则不是因式分解;
(5)因式分解的结果必须进行到每个因式在有理数范围内不能再分解为止.
整式的乘除及分解因式这章内容知识点较多,表面看来零碎的概念和性质也较多,但实际上是密不可分的整体。
在学习本章内容时,应多准备些小组合作及交流活动,培养学生推理能力、计算能力。
在做题中体验数学法则、公式的简洁美、和谐美,提高做题效率。
八年级数学(下)知识点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主要包括了分式、反比例函数、勾股定理、四边形、数据的分析五章内容。
第十六章分式
一.知识框架
二.知识概念
1.分式:
形如,A、B是整式,B中含有未知数且B不等于0的整式叫做分式()。
其中A叫做分式的分子,B叫做分式的分母。
2.分式有意义的条件:
分母不等于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教版 初中 数学 知识点 总结 全面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