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看感动中国人物朱丽华心得体会三篇.docx
- 文档编号:26364131
- 上传时间:2023-06-18
- 格式:DOCX
- 页数:9
- 大小:24.12KB
观看感动中国人物朱丽华心得体会三篇.docx
《观看感动中国人物朱丽华心得体会三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观看感动中国人物朱丽华心得体会三篇.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观看感动中国人物朱丽华心得体会三篇
观看感动中国人物朱丽华心得体会三篇
奥斯特洛夫斯基说:
人的生命似洪水在奔流,不遇着岛屿、暗礁,难以激起美丽的浪花。
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参考。
观看感动中国人物朱丽华心得体会1
28年前,“八十年代新雷锋”、“当代保尔”——张海迪的故事感动了大江南北,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
当时年仅26岁的嘉兴盲人朱丽华,正是在她的精神激励下,自强不息,在黑暗世界里创造了一份光明的事业。
然而,朱丽华怎么也没想到,自己能有一天见到张海迪,零距离聆听她的教诲。
昨天,中国残联主席张海迪在参加了第八届全国残疾人运动会嘉兴赛区的活动后,晚上7时40分,抽空在嘉兴国际奥林匹克酒店12楼,与朱丽华坐在了一起。
两个出生于上世纪50年代、年龄仅相差2岁的女性,一见面,都显得十分激动。
张海迪坐在轮椅上,精神饱满地望着身旁的朱丽华,谈人生、谈学医、谈心得,时而细声细语,时而开怀大笑。
第一次现场听到张海迪的声音,朱丽华脑海里立即浮现1983年听广播的情景。
“您的声音和故事,很快改变了我对人生的看法。
”朱丽华动情地说,由于意外事故,一个对未来充满憧憬的少女,五彩缤纷的世界从此变成了无法抹去的黑色,是张海迪的精神一直激励着她挑战自己,战胜困难。
20多年来,在社会各界的帮助下,朱丽华凭着顽强的毅力,认真学习钻研按摩技术,自学成才取得大专文凭,成为一名中医师,并且热心传帮带其他盲人从事推拿工作。
经过10多年的努力,她将推拿诊所办得红红火火,还解决了10多名盲人的就业问题。
从事推拿工作至今,她累计治疗的患者已达17万余人,有百余患儿在她手下神奇站立起来。
听了朱丽华的经历,张海迪十分开心,并回忆起自己15岁时,随父母学习针灸和行医的经历,她意味深长地说:
“盲人心里应该有个太阳,永远乐观面对生活。
”朱丽华也感慨地说:
“你的精神感染了我,你是我的救命恩人!
”说话间,两人都开心地笑了。
当了解到朱丽华如今不仅是嘉兴市盲人协会主席,还是市政协委员,并先后获得嘉兴市残疾人自强模范、浙江省优秀共产党员、浙江省“十大之江先锋”等各种荣誉时,张海迪连连称赞。
谈话很快就超过半小时。
作别张海迪,走出门外的朱丽华仍显得十分激动:
“这半小时将是我人生的一大财富,我将永远珍藏,继续努力,多为残疾人事业贡献力量。
”
观看感动中国人物朱丽华心得体会2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作者奥斯特洛夫斯基说:
人的生命似洪水在奔流,不遇着岛屿、暗礁,难以激起美丽的浪花。
然而,浪花翻滚的惊艳里,总是浸透了迎击磨难、战胜挫折的泪腺。
当62岁的盲人推拿师朱丽华因为巨额捐资助学再次被媒体聚焦时,人们惊奇地发现:
虽然两次意外事故让她的双眼彻底失明,但她用奋斗来追逐光明,靠着自己的双手,在布满荆棘的征途中推拿出璀璨人生。
33年前位于市区斜西街313号嘉兴市社会福利院内11个平方米的一间房、一张床、一位盲人靠着一双手艰难起步的推拿诊所,如今已经扩展到467平方米、20个床位。
“朱丽华”三个字则已成为嘉兴市盲人推拿界响当当的品牌;
她以爱为源,以心引心,带着残疾人朋友向着光亮那方,学着坚强,带着理想,不断强壮自己逆风的力量。
她的丽华推拿诊所让100多名残疾人朋友拥有了谋生的技能,不但实现了用自己的双手改变命运,而且还可以做到小康路上不掉队;
她用“行”示范,做光明的举灯人,哪里有使命的召唤,哪里就有她积极的回声。
抗震救灾、扶贫帮困、救死扶伤……她总是以舍我其谁的使命感践行着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
她凭着一双手的起早贪黑,支撑起480多人次贫困学子的求学梦想。
从1991年希望工程开始,一直到现在,累计捐款333万元。
作为一名追光者,她是无所畏惧的;作为一名造光者,她是积极有为的;作为一名发光者,她又是可敬而温暖的。
这就是盲人朱丽华的光明世界。
当追光者:
“要做就做嘉兴最好的盲人推拿师”
“人生给了我一双看不见的眼睛,我依然用它来寻找光明。
”朱丽华说,她一直到很久以后才明白,心中有光,人生就不会黑暗。
18岁,这是朱丽华人生的一道分水岭。
这一年,只剩下一只眼睛看世界的她,又因一次意外,彻底失去光明。
从此,五彩缤纷的世界只停留在她的记忆里、想象中、梦境里。
无边无际的黑暗,让她在此后的7年时间里,沉浸在失去光明的苦痛与挣扎中。
“那是一种生不如死的绝望。
我就是想死,觉得自己活着就是家人的负担。
”尽管时隔40多年,那时的彷徨、那时的无助、那时的绝望,对朱丽华来说还清晰如昨,“我偷偷攒了60多粒安眠药,藏在枕头套里,准备随时与这个世界告别。
后来,护士来打扫房间时发现了,直接把枕头套拿走。
她也没戳穿我,只是此后再给我安眠药时,要求我当着她的面吃掉。
我的家人也加紧了对我的照顾。
”
深烙于心的苦痛记忆,最后化作奋进力量的转折点,是在1983年。
这一年,中共中央号召全国人民向张海迪学习,树立共产主义人生观。
广播里报道张海迪的长篇通讯《是颗流星,就要把光留给人间》,把朱丽华唤醒了、感动了。
“海迪姐姐高位截瘫,没有进过校园,还自学了英语、日语、德语等多国语言,攻读了大学和硕士研究生的课程,创作和翻译的作品超过100万字。
我眼睛虽然看不见了,但至少四肢是健全的,我为什么要等死?
”千万次的追问,朱丽华用海迪姐姐的那句话激励自己,“一个人要奋斗,内在的力量才是永恒的,总是依靠别人鼓劲是不会长久的。
即使跌倒一百次,也要一百零一次地站起来。
”
2011年10月12日,朱丽华终于见到了神交已久的海迪姐姐。
这个时候,海迪姐姐的身份是中国残联主席,而朱丽华因为自强自立、乐于奉献被推举为嘉兴市盲人协会主席。
从1983年起,朱丽华渐渐明白:
“眼前的黑暗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内心甘愿沦为黑暗的奴隶。
”她决定不再待在家里孤影自怜,而要走出家门,用行动寻找心中的光明。
1985年,浙江省举办第一届盲人中医推拿培训班,朱丽华报名成为嘉兴市第一个勇吃螃蟹的盲人。
尽管爷爷是老中医,尽管当一名医生是她从小的向往,但第一次碰触到患者身体学习推拿的那一刻,她哭了,蹲在地上哭得不能自已。
因为她看不见,不知轻重,碰疼了患者的身体,让患者有点愠怒。
这个时候的她才知道,要学好推拿,对于她来说是关隘重重!
当一名合格的推拿师,就需要对骨骼、经络、穴位、手法等技能了然于心,在对的地方用对了力量,病人才会感到舒适。
这对普通人来说尚且不容易,更何况是盲人。
为了掌握推拿技术,朱丽华反复练习,揣摩每种手法的动作要领,她还经常听广播,努力学习中医知识。
手练得拉伤还打了石膏,双腿也因为长时间站立而肿胀酸痛,但她没有就此松懈。
她反复琢磨穴位的精准度,以及每一个部位受力的强度,细细体会什么样的病灶该用什么样的方法,病人才会发出满意的赞叹。
她在心里暗暗发誓:
“我朱丽华要做就做嘉兴最好的盲人推拿师。
”
1986年,学成归来的朱丽华,被分配到嘉兴市福利院医务室工作。
她的精湛技术不但让她赢得了众多回头客,还伴随着一传十、十传百的口口相传,迅速在嘉兴市区打开局面。
《病残儿童的福音》《治疗脑瘫二十二例》《推拿疗法结合功能训练治疗脑瘫九十二例临床报告》等论文的相继刊发,让越来越多的嘉兴人忽然发现,朱丽华的推拿实践,已经升华为理论,指导并造福更多的人群。
“我终于能靠自己的双手安身立命了,我终于不再是家人的累赘了!
”拿到“中医师”证书的那一刻,朱丽华把所有的委屈、无助以及付出,化作了潸然泪下。
这是浙江省第一次向优秀的盲人推拿工作者颁发这样的证书。
在希望与失望的决斗中,朱丽华用勇气与坚决的双手,掌舵自己的人生航向!
当造光者:
“让更多的盲人像我一样走出黑暗”
经历过痛苦,才知道痛苦的滋味。
经历过绝望,才懂得绝望中那一丝光亮多么珍贵。
如今的丽华诊所,有13位推拿师,全都是盲人。
有人问:
“朱医师,你的诊所就业大门为什么独独为盲人而敞开?
”
“因为我自己就是一个盲人,我懂得在黑暗中四处求索、四处碰壁的艰辛。
”朱丽华喜欢将心比心。
她觉得随着推拿诊所的美誉度日增,让自己好好地活着,已经不成问题。
仅仅满足个体的谋生,绝不是生命的唯一。
一个被社会需要的人,生命才有意义。
她想通过诊所营造的光亮,让更多盲人在颓废中站起,在迷茫中找到前行的方向。
与朱丽华相伴了28年的吴阿姨说,如果当年没有碰到朱医师,自己的人生不知道会是啥模样?
两位盲人相遇在福利院,怀着同是天涯沦落人、再难也要相携着手闯出一片天的心境,从斜西街征战到吉水路、砖桥弄、禾兴北路。
“朱医师走到哪里把我带到哪里,用心关照着我,比自己亲姐妹还亲。
我比较笨,朱医师接受新事物比我快,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啥也看不见的我不被抛下,多亏了她带着我、推着我。
”吴阿姨说,诊所的工作,不仅让她的生活有了稳定的依靠,还拥有正常人活着的那份尊严,真正体会到一个人只有自己足够强大,才不会被生活践踏。
1991年,朱丽华开始多了一个身份——师傅。
“盲人”是她收徒弟的唯一条件。
一旦接收,不但安排吃住,还免收学费。
28年来,已经有100余人在她手把手传授下走上就业的道路。
有人不解:
“朱医师,你每培养一个徒弟,就树立一个竞争对手。
何苦呢?
”
听到这样的感叹,朱丽华很淡然:
“账,不能这样算。
安置一个人,解放一家人,影响一大片。
人活着,有的东西是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
再说,我无儿无女,能走到今天,是党和政府培养了我、成就了我,我不能光想着自己。
”
穿过岁月的风尘,朱丽华面对苦难时所展现的豁达与坚毅,感染并带动了许多人。
47岁的陈永明就是其中一位。
陈永明在丽华推拿诊所已经干了16年。
同样,如果不是朱丽华,他不敢想象自己的人生会是怎样一种活法。
清瘦的陈永明患有严重的心脏病和强直性脊椎炎。
2009年病情恶化,他辗转于各个医院之间,医生们都说治愈无望。
朱丽华的诊所接收了他。
朱丽华一有空就给他推拿。
一个月,人能起来了;两个月,脚能下地了;半年,可以拄着拐杖走路了……“2013年我们诊所搬家,我跟永明说,搬家拐杖不要忘记了,他说,我早就不用了。
我一惊,什么时候不用的,我哪里晓得啊,我又看不见……”朱丽华说这句话的时候,特别开心。
陈永明病情好转后,也学习推拿按摩,现在在丽华推拿诊所做着管理工作,每个月4000多元的收入,成了家里工资最高的“顶梁柱”。
正是朱丽华的爱,给了吴阿姨、陈永明等经历磨难的人们一双“眼睛”、一缕阳光、一种希望。
朱丽华用行动告诉他们,人生最大的灾难,不在于过去的创伤,而在于把未来放弃。
一个人即便身处困境,也可以用毅力,用希望,用全部的心力,去拯救自己于水火之中,拯救灵魂于黑暗之中!
当发光者:
“我要当好新时代的光明使者”
命运以痛吻了朱丽华,而朱丽华报之以歌。
如今的朱丽华已不满足自己是一个追光者和造光者,她要当一个发光者,做一个正能量的人,就像夜明珠,在阴郁中赐予别人光亮。
朱丽华在嘉兴推拿界声名鹊起,是她的推拿医疗技术给脑瘫患儿带来福音。
而她与脑瘫患儿结缘,纯属偶然。
1988年4月,一对年轻夫妇带着一名患有病毒性脑炎后遗症的男孩找到她:
“朱医师,帮帮忙,这孩子四岁了还不能独自坐立,我们走遍了上海、杭州的大医院,都说这病,难医!
你这里有啥法子?
哪怕是缓解一下病痛,也谢天谢地!
”
本来就对声音极其敏感的朱丽华,从这对夫妇的苦苦哀求里,听到了这个家庭几代人的那种绝望。
她仿佛看到了当年的自己、当年的父母、当年笼罩在全家人头顶上的哀伤。
“我能不能帮帮他们?
我应该尽我所能帮帮他们!
即便没有疗效,也可以用我的热情回馈给他们温暖。
”曾经的经历,让朱丽华觉得自己不能袖手旁观,她决定用手中仅有的技术——推拿,尽力帮这对夫妇、这个家庭拨开乌云。
为了治好孩子的病,朱丽华根据孩子的病情和经络走向,不断创新推拿方法。
奇迹也在她的呕心沥血付出中出现了:
持续推拿两个月,孩子会爬了;第五个月,孩子能扶着墙走了;第八个月,孩子蹦蹦跳跳出院了!
在小孩一家人的千恩万谢中,朱丽华第一次真切地感受到医道的崇高与伟大。
好的医师就像一束光,可以用责任和担当照亮许多曾经伤心绝望的人前行;像一捧清泉,用理解和宽慰滋润许多已失去生活信心的心灵;像一团火,用大爱点燃许多人冬眠的善意和热情。
她说:
“小孩站起来了,我感到非常幸福,他成了一个正常的人,中国就少了一个残疾人。
我希望自己不辜负‘医师’这个称谓!
”
她的确没有辜负社会对她的期待、患者对她的信赖。
31年来,她治疗的308例脑瘫患儿,总有效率达90%以上,部分脑瘫患儿甚至能与正常孩子一起上学,还有25例小儿哮喘病人经过她的治疗无一复发……“有时是治愈,常常是安慰,总是去帮助。
”熟悉朱丽华的人用这句话来描述她与病人及其家属相处的常态。
面对每一个患者,朱丽华以对生命的敬畏、对医术的精益求精、对每一次穴位的精细把控,为艰难前行的他们努力点亮生命的明灯!
其实,脑瘫治疗是世界级难题,发病的原因千差万别。
曾有朋友这样对她说:
“你再努力,都不可能做得十全十美,不可能让每一位前来就诊的人称心如意。
何必这么累呢?
”
朱丽华总喜欢用一个故事作答:
“大海刚退潮时,沙滩上留下了浅浅的水洼,里面有一群小鱼在苦苦挣扎。
有个孩子一条条把它们捡起来,用力扔回大海。
有人走过来说:
谁还在乎那一两条小鱼,这么多,你扔得完吗?
小孩没有停手,边重复着动作边答:
这条在乎,这条也在乎!
每一条都希望自己能回归大海。
我想,我的能力虽然有限,但可以像那位捡鱼的小孩一样,多救治一个,社会的负担就少一个,世间的欢快就多一分!
”
朱丽华相信聚沙成塔的力量,个体的力量虽然如萤火之渺小,但只要汇聚起萤火虫之光,定能光芒万丈,照亮一片美丽的精神天空!
也因为抱持着这样的信念,几十年来,只要国家需要、社会需要、脚底下的这块土地需要,凡有召唤,她必率先响应、带头践行,高擎初心的火炬,顾大局、识大体,彰显当代共产党员的新魅力:
1990年,嘉兴筹建南湖革命纪念馆,当时月工资只有58元的她,毅然捐款116元,相当于奉献出了两个月的薪资所得;
2006年,嘉兴筹建南湖革命纪念馆新馆,她二话没说捐款1万元;
2008年,四川汶川大地震,她主动交纳了10万元“特殊党费”,说是无论如何要为抗震救灾奉献绵薄之力;
每年的寒门学子结对,都有她的身影,今年她一次性拿出36.8万元,结对46名寒门学子;
……
朋友问:
“朱医师,你对自己吝啬得要命,一件白大褂穿了10多年,脚上那双新布鞋只花了20多块钞票还嚷嚷着嫌贵,对国家、对别人却那么慷慨。
你的钱都是血汗钱,靠平时每一分一秒的推拿辛苦积攒的,何苦呢?
值得吗?
”
“不能这么说!
吃水不忘挖井人,我一个盲人,能有今天发光发热的机会,也是这个伟大的时代成就了我。
在我最无助的时候,是党和政府向我伸出了援手,让我去培训,帮我安排了工作,后来又借着改制的东风,盘下了福利院的推拿诊所,带着一群盲人朋友过上了亮堂堂的生活。
我不能光享受人家给予的光亮,还要让自己成为发光体,既照亮自己,也照亮别人,这样的我才不负红船旁共产党员的称谓!
”朱丽华说,我们虽不像太阳那样光芒万丈,让光辉温暖万物、普照大地,但可以做一个发光体,用真诚、纯粹、善良和宽广,让世界变成美好的人间。
想让世界变得更美好的朱丽华总害怕给他人带来麻烦。
去年4月27日,在母亲去世25天后,她签下了器官捐献书。
她说:
“活着从医几十年,死后器官捐医学,我愿骨灰撒大海,不占人间一寸土,将把此生献祖国。
”
最是寻常见真情,最是细节显品格。
因为不幸,朱丽华的眼睛从光明走向黑暗;因为自强,她的心灵从黑暗重新走向光明。
她把初心融进灵魂,把信念化为行动的力量,带着梦想追光,带着情怀造光,带着使命发光,在最平凡的岗位展现坚毅与自强的力量,传递奉献与担当!
观看感动中国人物朱丽华心得体会3
学习她,就在行动中传递她的初心
9月18日,以朱丽华为原型的音乐小品《春暖花开》登上了南湖区道德模范表彰晚会的舞台。
音乐小品中,年轻的“朱丽华”和年老的“朱丽华”进行了跨越时空的对话。
演出感动了现场观众,掌声伴着泪水经久不息。
该剧的编导是嘉兴市戏剧家协会副主席、南湖区戏曲家协会主席、南湖区文化馆研究馆员倪玲芳。
有多年主题创作经验的她,一看到朱丽华的故事就燃起了创作的欲望。
9月初,她开始创作,通过时空对话、内心外化的方式表现了朱丽华自强自立、乐于奉献的人生,生动地诠释了“首创、奋斗、奉献”的红船精神和“勤善和美、勇猛精进”的新时代嘉兴人文精神。
“朱丽华历经坎坷,凤凰涅槃,不但从黑暗中走了出来,还在黑暗中为他人点灯。
”倪玲芳告诉记者,每个人的生活中都会遇到磨难,失去光明的朱丽华被张海迪的事迹激励,如今朱丽华的事迹也将激励其他人,如果每个人心中都能存有光明,社会就充满了正能量。
倪玲芳希望,即使是没有见到过朱丽华本人的人,也能从小品中了解朱丽华,向她学习。
接下去《春暖花开》将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文艺巡演中亮相。
10月16日,在嘉兴大剧院举行的朱丽华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上,在朱丽华18分钟的报告过程中,真实鲜活的故事感人至深。
“朱丽华身残志坚,她用自己的行动影响着我们,她的精神让我们深受鼓舞。
”当天,听完朱丽华先进事迹报告会,海宁市委组织部副部长费晓义和桐乡市委组织部副部长范瑜都情不自禁地为朱丽华鼓起了掌,在她们看来,优秀的浙大学子朱丽霞已经在传递朱丽华的信仰和初心了,“这也激励我们在工作、生活中遇到困难时,去努力克服,斩除荆棘,不把困难当困难,坚定理想,不断奉献自己的光和热。
”
从一个报告厅到另一个报告厅,这段时间,朱丽华同志先进事迹在禾城大地广为传颂,在榜样的力量带动之下,各行各业的人纷纷向“大写的朱丽华”致敬,希望用行动不断向她靠拢。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观看 感动 中国 人物 朱丽华 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