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一第五章.docx
- 文档编号:26359819
- 上传时间:2023-06-18
- 格式:DOCX
- 页数:30
- 大小:294.36KB
必修一第五章.docx
《必修一第五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必修一第五章.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必修一第五章
第五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
5.1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
第一课时酶的作用和本质
学习目标:
1、说明酶在细胞代谢中的作用、本质和特性。
2、通过阅读分析“关于酶本质的探索”的资料,认同科学是在不断的探索和争论中前进的。
活动方案:
活动一:
体验酶的发现过程
分析教材中介绍的斯帕兰扎尼的实验,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1、斯帕兰札尼为什么要用金属笼装肉块?
这个实验要解决什么问题?
防止肉块被胃进行物理性消化。
2、一段时间后肉块为什么会消失?
请你提出合理的假设。
肉块被胃液中的物质消化掉了。
说明胃液中含有消化酶。
3、怎样才能证明你的假设?
提取少量胃液,再加进肉块,如反应则能证明。
活动二:
探究酶在代谢中的作用
1、在下面实验步骤的空白处填入适当的内容
步骤
试管编号
1
2
3
4
一
过氧化氢浓度
3%
3%
3%
剂量
2毫升
2毫升
二
反应条件
常温
90℃水浴
氯化铁溶液
肝脏研磨液
剂量
0
2滴清水
2滴
结果
气泡产生
不明显
明显
较多
大量
卫生香燃烧
不能复燃
火星变亮
燃烧
剧烈燃烧
结论
过氧化氢酶的催化具有高效性
2、根据所填表格进行实验操作,观察实验结果,将实验结果填在表格中。
3、由上述过程可以看出1号试管在该实验中起什么作用?
对照
4、1、2、3、4号试管可以形成几组对照?
每组对照的自变量是什么?
因变量2是什么?
每组对照实验说明了什么?
1与2,加热可以促进过氧化氢分解,提高反应速率。
1与3、4,与H2O2酶均可提高H2O2分解的速率。
3与4,H2O2酶比Fe3+催化效率高,
5、分析上述对照实验,简要说明酶的作用(注意活化能的概念)和酶作用的特点。
酶能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酶的催化作用具有高效性。
活动三:
理解酶的催化作用具有高效性的实质。
观察课本80页图5-2的曲线图,结合课本内容,思考问题:
1、什么是活化能?
分子从常态转变为活跃状态所要的能量。
2、从活化能的角度分析,可以通过哪些途径加快化学反应的速率?
加热或降低活化能
3、酶的催化作用具有高效性的实质是什么?
酶能更显著地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
活动四:
探究酶的本质
阅读教材中关于酶本质的探索,回答下面的问题:
1、酶的化学本质是什么?
绝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
2、如果让你去证明酶的本质是什么,你的实验思路是什么?
蛋白质+双缩脲;RNA+吡罗红
3、试着给酶下个定义。
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
课堂反馈:
1.下例关于酶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酶是具有催化能力的蛋白质或RNA
B.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
C.食物的消化过程需要酶催化,而细胞内的其他化学反应不许要酶催化
D.绝大多数的酶是蛋白质,少数酶是RNA
2.酶的基本组成单位是()
A.氨基酸B.核糖核苷酸C.葡萄糖D.A或B
3.不能催化过氧化氢生成H2O和O2的是()
A.FeCl3中的Fe3+B.FeCl3中的Cl—
C.肝脏中的过氧化氢酶D.马铃薯苗中的过氧化氢酶
4.为了研究酶的有关特性,取两支洁净的试管并编号为A、B,各注入2mL体积分数3%的H2O2溶液;再向A管滴入2滴3.5%FeCl3溶掖,向B管滴入2滴质量分数20%的肝脏研磨液;堵住管口,轻轻振荡;用点燃但无火焰的卫生香检验;观察并记录结果。
(1)本实验的主要目的是探索
(2)如果两支试管的现象均不明显,从实验材料分析,原因可能是。
(3)过氧化氢酶也能催化H2O2的分解,产生的O2能使溶于水的无色焦性没食子酸氧化生成橙红色沉淀。
为了鉴定马铃薯块茎是否含有过氧化氢酶,设计了如右图所示实验。
参照上图所给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①3号试管内加入的物质是。
②设计2号试管作为对照的具体目的是。
③如果2号试管未产生颜色反应,则出现橙红色沉淀的是第号试管。
答案:
1-3:
DDB4、
(1)酶的高效性
(2)放置时间过长,发生分解
(3)①2ml马铃薯块茎提取液、2滴H2O2溶液、2ml焦性没食子酸
②排除马铃薯块茎提取液中其他物质度实验结果的影响③3
5.1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
第二课时酶的特性
学习目标:
1、进行有关的实验和探究,学会控制自变量,观察和检测因变量的变化,以及设置对照组和重复实验。
2、说明酶的特性。
3、学会实验数据处理和分析的方法。
活动方案:
活动一:
探究酶的高效性
回顾上节课所做的实验“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计算过氧化氢酶的催化效率大约是铁离子的107—1013倍。
2、以上事实说明酶具有高效性性。
3、试说明酶的这一特性对细胞代谢具有怎样的意义。
使细胞内的生化反应能快速高效地进行。
活动二:
探究酶的专一性
分析下面的酶对淀粉和蔗糖的水解作用的实验,完成相关问题:
1、资料:
淀粉和蔗糖都是非还原糖,淀粉在酶的催化作用下能水解成麦芽糖和葡萄糖。
蔗糖在酶的作用下能水解成葡萄糖和果糖。
麦芽糖、葡萄糖、果糖均属还原糖。
还原糖能与斐林试剂发生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
2、实验设计:
步骤
操作
1号试管
2号试管
1
淀粉溶液
2毫升
——
2
蔗糖溶液
——
2毫升
3
加入淀粉酶溶液2滴,振荡,试管下部浸入60℃左右的热水中,反应5分钟。
4
加入斐林试剂,振荡,约60℃水浴加热2分钟
实验现象
砖红色沉淀
无明显现象
实验结论
酶具有专一性
以上试验说明酶具有专一性,即每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
酶的这一特性可以保证细胞代谢有条不紊地进行。
活动三:
探究影响酶活性的条件
1.拟定课题:
不同温度对人唾液淀粉酶催化作用的影响。
2.实验原理:
在低于37℃时,随温度的升高,酶的催化效率增高;超过37℃后,随着温度的升高,酶的催化效率反而下降,直到完全失活。
3.设计过程:
小组讨论方案——确定材料用具、方法步骤——设计实验装置——写出实验方案。
材料用具试管、烧杯、酒精灯、三脚架、石棉网、温度计、火柴、冰块;3%可溶性淀粉溶液、稀释的新鲜唾液、1%的碘化钾-碘液、热水、冰块。
4.方法步骤:
取材、分组、编号——对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不同的处理——观察记录现象——分析结果,得出结论。
5.实验设计及现象记录:
步骤
操作
1号试管
2号试管
3号试管
4号试管
5号试管
1
3%可溶性淀粉溶液
2毫升
2毫升
2毫升
2毫升
2毫升
2
pH值
6.8
3
温度
37℃
0℃
20℃
40℃
80℃
4
稀释的新鲜唾液
2毫升
2毫升
2毫升
2毫升
2毫升
5
1%的碘化钾-碘液
1滴
1滴
1滴
1滴
1滴
实验现象
深蓝→棕色
深蓝
深蓝→浅蓝→棕色
深蓝→浅蓝→棕色
深蓝
结论
在低于37℃时,随温度的升高,酶的催化效率增高;超过37℃后,随着温度的升高,酶的催化效率反而下降,直到完全失活。
6.绘制横坐标为温度,纵坐标为反应速率的坐标曲线图。
8.如果将上述课题改为“不同pH值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应如何设计?
请在下面空白处绘制横坐标为pH值,纵坐标为反应速率的坐标曲线图。
9.思考:
影响酶活性的因素除了温度和pH值外,还有哪些因素会影响酶的催化活性?
重金属离子、酶抑制剂等。
10.思考:
高温、低温、过酸和过碱对酶活性的影响其本质相同吗?
不同。
高温、过酸和过碱会使酶的空间结构受到破坏,使酶失活。
而低温只是降低酶的活性。
课堂反馈:
1.研究表明:
一分子过氧化氢酶能在1分钟内是5×105个过氧化氢分子分解成氧和水,相当于Fe3+催化速度的109倍,但是对糖的水解却不起作用,这个事实说明酶分别具有()
A.多样性,稳定性B.高效性,多样性
C.高效性,专一性D.高效性,稳定性
2.10℃(X)、40℃(Y)、80℃(Z)条件下,人唾液淀粉酶的活性是()
A.X>Y>ZB.Z>Y>X
C.X>Z>YD.Y>X>Z
3.催化脂肪酶水解的酶是()
A.肽酶B.蛋白酶
C.脂肪酶D.淀粉酶
6.唾液淀粉酶进入胃后就失去其催化作用,主要原因是()
A.酸碱度不适宜B.胃蛋白酶抑制了唾液淀粉酶的作用
C.胃中没有淀粉D.唾液淀粉酶被分解
5.2细胞的能量“通货”——ATP
学习目标:
1.简述ATP的化学组成和特点
2.写出ATP的分子简式
3.解释ATP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
活动方案:
活动一:
体验ATP的生理功能
仔细阅读下列实验过程和结果
实验一:
用小刀将数十只萤火虫的发光器割下,干燥后研磨成粉末,取两等份分别装入两支试管,各加入少许水使之混合,置于暗处,可见试管内有淡黄色萤火出现,约过15分钟荧光消失。
实验二:
在上述实验的基础上,紧接着进行下图所示的实验。
1.为什么要等试管中荧光消后才能进行第二个实验?
把试管中的能量消耗掉
2.以上实验说明了什么?
ATP是生物直接的能源物质
活动二:
认识ATP的结构和特点
阅读课本,结合ATP的分子结构式,归纳ATP的化学组成及分子简式
1.组成ATP分子的化学元素是C、H、O、N、P,这些元素组成了小分子的化合物腺嘌呤、核糖、三分子的磷酸基团。
2.ATP是三磷酸腺苷的英文名称缩写。
ATP分子的结构式可以简写成A—P~P~P,A代表腺苷,T代表三个,P代表磷酸基团,~代表高能磷酸键。
~存在于磷酸基团与磷酸基团之间。
活动三:
理解ATP和ADP的相互转化及其意义
1.观察ATP和ADP的相互转化示意图(课本图5-5),归纳ATP合成和水解的方程式:
(1)生物体耗能时,ATP水解释放能量
ATPADP+Pi+能量
(2)生物体内能量过剩时,ATP合成储存能量
ADP+Pi+能量ATP
(3)观察课本图5-6,归纳不同生物ATP合成的能量来源
植物体合成ATP所需能量的主要来源:
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
动物体和其他异养生物合成ATP所需能量的主要来源:
呼吸作用
2.观察课本P90图5-7,归纳ATP作为生物体生命活动直接能源物资可以在哪些方面进行利用?
主动运输、动脑思考、生物发电等
3.思考:
据测算,一个人在剧烈运动的状态下,每分钟约有0.5千克的ATP转化为ADP,释放能量供运动之需。
有人说,人在运动之前就储备了很多的ATP,这种说法对吗?
为什么?
错,ATP量在生物体内少,但转化速度快
4.有人说,如果把糖和脂肪比作大额支票,ATP则相当于现金。
你认为这种比喻有道理吗?
可以,糖和脂肪是储存能量,而ATP是直接能源。
课堂反馈:
1、1分子ATP中含有的高能磷酸键和磷酸基团书分别为()
A、3和3B、3和2C、2和3D、2和2
2、生物体的储能物质、主要能源物质、直接能源物质依次是()
A、脂肪、糖类和ATPB、脂肪、蛋白质和ATP
C、脂肪、糖类和ADPD、糖类、脂肪和ATP
3、在“ATP
ADP+Pi+能量”的反应式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质和能量都是部可逆的,酶相同
B、物质和能量都是不可逆的,酶不同
C、物质可逆,能量不可逆的,酶不同
D、能量是不可逆的,物质是不可逆的,没相同
4、高等植物体内产生ATP的生理过程有()
A、光合作用,主动运输B、细胞呼吸,蒸腾作用
C、细胞呼吸,渗透作用D、光合作用、细胞呼吸
5.3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
第1课时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
(1)
学习目标:
1、说出细胞呼吸的概念
2、探究酵母菌细胞的呼吸方式
活动方案:
活动一:
说出细胞呼吸的概念
下面是细胞呼吸的方程式
C6H12O6+6H2O+6O212H2O+6CO2+能量
C6H12O62C2H5OH(酒精)+2CO2+能量
C6H12O62C3H6O3(乳酸)+能量
根据上述反应式,总结细胞呼吸的概念
细胞呼吸是指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生成二氧化碳或其他产物,释放出能量并生成ATP的过程。
活动二:
设计“探究细胞呼吸的方式”的实验方案
提出问题:
酵母菌的呼吸方式有几种?
呼吸的产物有哪些?
作出假设:
酵母菌在有氧呼吸时能产生二氧化碳和水,无氧时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
实验原理:
酵母菌是一种单细胞真菌,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都能生存,属于兼性厌氧菌,因此便于研究细胞呼吸的不同方式。
小组讨论:
1.本实验需要验证什么?
酵母菌在有氧呼吸时能产生二氧化碳和水,无氧时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
2.怎样控制有氧条件和无氧条件?
提供的空气有无要求?
有氧用锥形瓶接橡皮球,而无氧就直接用密封的锥形瓶。
提供有氧环境的空气中要先用NaOH去除二氧化碳。
3.怎样鉴定酒精?
怎样鉴定有无二氧化碳产生?
如何比较二氧化碳的多少?
橙色的重铬酸钾溶液在酸性条件下与酒精发生反应,,变成灰绿色。
二氧化碳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混浊。
比较二氧化碳的多少根据石灰水的混浊程度。
设计实验:
小组讨论实验方案—确定材料用具、方法步骤—设计实验装置—写出实验方案
材料用具:
锥形瓶、橡皮球、酵母菌培养液,澄清的石灰水、质量分数为10%的NaOH溶液
方法步骤:
1、酵母菌培养液的配制取20克的酵母菌,分成两等份,分别放入大小相同的锥形瓶A和B中,分别向瓶中注入240mL质量分数为5%的葡萄糖溶液。
2、检测二氧化碳的产生
3、检测酒精的产生
实验装置:
活动三:
根据设计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并记录实验结果:
组别
A瓶
B瓶
组别
A瓶
B瓶
项目
二氧化碳检测
项目
酒精检测
时间
澄清的石灰水
溴麝香草酚蓝
澄清的石灰水
溴麝香草酚蓝
试管
1
2
0
澄清
蓝色
澄清
蓝色
酵母菌培养液
2毫升
2毫升
5
酸性重铬酸钾
0.5毫升
0.5毫升
10
15
溶液颜色变化
…
实验现象:
(1)A组澄清石灰水浑浊先于B组,且浑浊程度大
(2)A组溴麝香草酚蓝由蓝变绿再变黄的时间短于B组
(3)1号试管还是橙色,2号试管溶液由橙色变成灰绿色
交流结果:
(1)酵母菌有氧呼吸比无氧呼吸放出的二氧化碳多
(2)有氧时放出的二氧化碳多且快
(3)无氧时酵母菌分解葡萄糖产生酒精
课堂反馈:
一位学生将葡萄糖和酵母菌溶液放入一个保温瓶中,并用带有两个孔的塞子封口,酵母-葡萄糖溶液的温度随时间慢慢地升高,指示剂的颜色也开始改变(该指示剂遇酸变红)。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保温瓶内的温度将一直保持稳定不变
B.保温瓶中氧气的含量对酵母菌呼吸作用的类型有重要的影响
C.实验可用来测定酵母菌呼吸作用释放热量的变化
D.指示剂变色的情况与保温瓶中空气的量无关,与葡萄糖的量有关
【答案】BC
5.3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
第2课时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
(1)
学习目标:
1、说出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
2、能说出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过程并能说明它们之间的异同
3、探讨细胞呼吸的原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活动方案:
活动一:
了解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
观察线粒体结构示意图,完成下列任务:
1、线粒体中的内膜具有较大的膜面积,其意义是什么?
增加了与有氧呼吸作用酶的数量。
2、线粒体的功能是有氧呼吸的场所,从其结构上看是由于线粒体中含有与有氧呼吸作用相关的酶。
3、根据“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判断:
心肌细胞中的线粒体数量比腹肌细胞多;精子中的线粒体应该集中于尾部。
活动二:
学习有氧呼吸的过程
阅读教材有关内容,结合P93图5-9理解有氧呼吸的过程。
(1)图5-9中的物质前添上系数
(2)根据图解写出有氧呼吸三个阶段的反应式。
第一阶段:
C6H12O62C3H4O3(丙酮酸)+4[H]+少量能量
第二阶段:
2C3H4O3(丙酮酸)+6H2O20[H]+6CO2+少量能量
第三阶段:
24[H]+6O212H2O+大量能量
总反应式:
C6H12O6+6H2O+6O212H2O+6CO2+能量
(3)总结:
发生在线粒体中的反应是有氧呼吸的第二、三阶段,有氧呼吸中有氧气参与的阶段是第三阶段;释放能量最多的阶段是第三阶段;有氧呼吸释放的能量大约有40%被转移至ATP中,其余的以热能形式散失。
(4)概括有氧呼吸的概念:
细胞在氧的参与下,通过多种酶的催化作用,把葡萄糖等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释放能量,生成许多ATP的过程。
活动三:
学习无氧呼吸的过程
结合教材相关内容,思考下列问题:
酶
酶
(1)写出无氧呼吸的两个反应式
C6H12O62C2H5OH(酒精)+2CO2+能量
C6H12O62C3H6O3(乳酸)+能量
(2)无氧呼吸各阶段进行的场所分别是什么?
都在细胞质基质中
(3)无氧呼吸释放的能量远远小于有氧呼吸,为什么?
葡萄糖中的大部分能量存留在酒精或乳酸中。
(4)不同生物无氧呼吸的产物不同,原因是参与反应的酶不同。
(5)总结无氧呼吸的概念:
在无氧条件下,葡萄糖在不同酶的作用下,分解成为酒精和二氧化碳,或者转化成为乳酸的过程。
(6)列表比较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区别与联系:
项目
有氧呼吸
无氧呼吸
不同点
场所
细胞质基质、线立体
细胞质基质
条件
氧气、酶
酶
产物
CO2、H2O
酒精、CO2或乳酸
能量
大量,合成38个ATP
少量、2个ATP
相同点
联系
从葡萄糖到丙酮酸阶段相同,以后不同
实质
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产生ATP
意义
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活动四:
探究细胞呼吸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阅读课本P95图及文字说明然后讨论:
1.任选2-3个实例,分析人们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了呼吸作用原理的哪些方面?
2.生活中还有哪些应用细胞呼吸原理的事例?
再举例加以说明。
制作酸菜、泡菜等。
活动反馈:
1.在有氧呼吸的全过程中,CO2的形成发生在( )
A.第一阶段 B.第二阶段 C.第三阶段 D.各个阶段
2.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相同点是( )
A.都需要氧气 B.都是在线粒体中进行
C.都能产生二氧化碳和水 D.都能产生中间产物丙酮酸
3.在呼吸作用过程中,若有CO2放出,则可推断此过程一定( )
A.是有氧呼吸 B.是无氧呼吸C.不是酒精发酵 D.不是乳酸发酵
4.根据下列不完整的呼吸作用示意图,解答下列问题:
CO2
BC
C6H12O6ADH2O
E
(1)填出图中方格内的物质名称 丙酮酸 。
(2)从图中选择有关的字母,填在题的横线上。
1)有氧呼吸的途径是 A、D ;2)呼吸作用过程中产生能量最多的是D阶段;
3)呼吸作用过程中能产生氢的阶段是A;4)氧气参与D阶段的化学反应。
5.4能量之源——光和光合作用
第1课时捕获光能的色素和结构
学习目标:
1、说出绿叶中色素的种类和作用。
2、说出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
活动方案:
活动一:
探究绿叶中所含的色素
认真阅读教材,完成下面的实验设计,并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操作。
实验:
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实验原理:
绿叶中的色素能够溶解在有机溶剂中,所以可以用有机溶剂提取绿叶中的色素。
本实验选的有机溶剂是:
__无水乙醇_____。
绿叶中色素不只一种,利用它们在层析液中的__溶解度_不同,溶解度高的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的_快_,反之则__慢_。
目的要求:
(1)进行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2)探究叶绿体含有几种色素
实验选材:
见课本P98
方法步骤:
见课本P98
提取绿叶中的色素(取绿叶、研磨、过滤)——制备滤纸条——画滤液细线——分离色素——实验结果
注意事项:
1.滤纸条的一端剪去两角。
2.毛细吸管沿铅笔线均匀画出一条细线,多画一两次。
观察与记录:
滤纸条上颜色从上至下依次是:
__橙黄色__黄色___蓝绿色___黄绿色______
对应的色素是:
__胡萝卜素、叶黄素、叶绿素a、叶绿素b__
实验结论:
绿叶中含有胡萝卜素、叶黄素、叶绿素a、叶绿素b四种色素。
思考:
1.研磨时加入二氧化硅和碳酸钙的作用分别是什么?
二氧化硅使研磨充分,碳酸钙防止色素遭到破坏。
2.为什么滤纸条上的滤液细线不能触及层析液?
滤液中的色素溶于层析液,使实验失败。
3.层析后滤纸条上的各色素带的宽窄说明了什么?
色素含量的多少。
活动二:
探究绿叶中的四种色素对光吸收的差别
将绿叶中的4种色素溶液,分别放在阳光和三棱镜之间,从连续光谱中可以看到不同波长的光被吸收的情况。
如课本P99图5-10
这些色素对光的吸收有差别。
叶绿素a_和叶绿素b_主要吸收蓝紫光和红光,胡萝卜素和叶黄素主要吸收__蓝紫光,因此,植物对__红橙光和蓝紫_光吸收最好。
因为叶绿素对_绿光__吸收最少,被反射出来,所以叶片呈现__绿色____。
思考:
1、温室或大棚种植蔬菜时,应选用什么颜色的玻璃、塑料薄膜或补充什么光源?
无色白光
2、色素存在于植物的什么结构中呢?
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
活动三:
理解叶绿体结构和功能的关系
1、仔细观察叶绿体的结构模式图
(1)标出各种结构的名称
(2)吸收各种光能的色素存在于类囊体薄膜上上。
(3)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存在于基粒和基质中。
(4)叶绿体通过怎样的方式增大膜面积?
对其功能有何意义?
2、阅读教材P100的资料分析,并回答相关问题。
课堂反馈:
1、在做植物实验的暗室内,为了尽可能地降低植物光合作用的强度,最好安装()
A.红光灯B.绿光灯C.白炽灯D.蓝光灯
2、在同一光源下,一高等绿色植物在单位时间内,使光合作用产生的O2最多的实验处理是
A.白光照射B.滤去红光和蓝光C.滤去紫光D.滤去黄光和绿光
3、如图所示是科学家恩格尔曼的实验结果。
他在实验中将白光通过三棱镜后,照射在丝状绿藻上,发现在不同的投射区域狙击着不同数量的需氧细菌族群。
请回答:
需氧细菌为什么在紫、蓝、红橙光投射区大量聚集,而在其他光的投射区则较少?
答案:
因为植物主要吸收紫、蓝、红橙光,这些光照的部位光合作用强烈,释放氧气多,所以需氧细菌聚集多
5.4能量之源——光和光合作用
第2课时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1)
学习目标:
1、了解科学家对光合作用的认识过程。
2、认识光合作用的过程。
活动方案:
活动一:
认识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
根据课本给出资料,填写下列空白,并完成思考题。
时间
人物
结结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必修 第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