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4单元教案导学案.docx
- 文档编号:26359583
- 上传时间:2023-06-18
- 格式:DOCX
- 页数:23
- 大小:29.24KB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4单元教案导学案.docx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4单元教案导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4单元教案导学案.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4单元教案导学案
第四单元
14再见了,亲人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12个生字,认识4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
封锁、暂时、打糕、情谊、混进、争吵、大嫂、阻击战、捣米谣、侦察员、雪中送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理解课文的内容,懂得中朝人民的伟大友谊是用鲜血凝成的,从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4.了解课文重点语句对表达情感的作用。
学习准备:
课前可布置学生搜集有关抗美援朝的资料。
学时安排:
2学时。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
2、学习课文,感悟志愿军战士依依难舍之情。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12个生字,认识4个生字。
2、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
教学过程:
1、介绍抗美援朝战争(1950年6月25日,美帝国主义唆使南朝鲜李承晚集团进攻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9月15日又纠集15个国家的雇佣军,打着联合国的旗号,在朝鲜仁川登陆,不顾中国人民的一再警告,把战火引向中国的边境,轰炸中国的安东(今丹东)等地。
中国人民响应毛泽东同志发出的“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号召,组织中国人民志愿军,由彭德怀出任志愿军总司令。
于10月25日开赴朝鲜前线和朝鲜人民并肩作战,抗击美国侵略军。
在中朝人民的沉重打击下,美帝国主义连遭失败,于1953年7月27日,被迫在朝鲜停战协议上签字。
中国人民志愿军遵照党中央的指示,分期分批撤出朝鲜回国。
1958年是最后一批。
)
2、审题,提问题。
(这话是谁说的?
——“再见了,亲人”这句话既可理解为志愿军对朝鲜大娘、小金花、大嫂说的话,又可理解为朝鲜人民为志愿军送行时说的话。
在什么地方说的?
怎么说的?
为什么志愿军和朝鲜人民要互称亲人呢?
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中朝两国人民不是亲人但胜似亲人的?
……)
3、同座相互检查课文朗读情况,要求正确、流利;
4、听两组(4人)读课文,评价读的情况,穿插正音(注意生字“锁、暂、糕、阻、谊、捣、谣、侦、混、吵、耗、嫂”的读音);
5、自学第一部分。
⑴默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说说大娘为志愿军做的三件事。
(一是几夜没合眼给志愿军洗补衣服。
二是在一次阻击战中,冒着炮火给志愿军送打糕,回去时昏倒在路旁。
三是在敌机轰炸时,为了救护在他家里休养的志愿军伤员,失去了唯一的小孙孙。
)
⑵结合课文说说“雪中送炭”是谁在什么情况下送去什么?
(朝鲜大娘在志愿军战士战斗了三天三夜,已经饿到极点的情况下,冒着炮火穿过硝烟,给战士送打糕吃。
总结出,“雪中送炭”是指在别人最困难、最需要帮助时给予帮助。
)体会“唯一”的含义。
(隐含着大娘付出的代价是多大呀。
)
⑶这篇课文是一篇抒情散文,感情真挚强烈;同时又是以志愿军对送别的朝鲜人民谈话的口气写的,语言十分亲切感人。
朗读时要注意把握感情基调:
对大娘,应该怎么读?
(如对长辈慈母,应怀着敬重的情感朗读。
)在朗读的过程中,还要读好祈使句、疑问句、感叹句、反问句。
例如:
“大娘,停住你送别的脚步吧!
”(祈使句,恳求大娘不要再送。
)要读出恳求的语气,读时句尾声调要下降。
“能支持得住吗?
”(疑问)读时句尾语调要上升,要带上关切的感情。
读感叹句时,句尾语调先上升后下降,“这真是雪中送炭呀!
”读反问句时应注意重音,“你说,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意,我们怎么能忘记?
”应把“怎么能”读得重一些,表达出更加肯定的意思。
⑷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
6、质疑。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2个生字,认识4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
封锁、暂时、打糕、情谊、混进、争吵、大嫂、阻击战、捣米谣、侦察员、雪中送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理解课文的内容,懂得中朝人民的伟大友谊是用鲜血凝成的,从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4.了解课文重点语句对表达情感的作用。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理解课文的内容,懂得中朝人民的伟大友谊是用鲜血凝成的,从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3.了解课文重点语句对表达情感的作用。
教学过程:
1、背诵第一部分。
2、听写词语:
封锁、暂时、打糕、情谊、混进、争吵、大嫂、阻击战、捣米谣、侦察员、雪中送炭。
3、学习第二、三部分。
⑴回忆学习第一部分的方法——①默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说说大娘为志愿军做的三件事;②结合课文体会重点词句的意思;③感情朗读;④背诵。
⑵自学。
用自己的话说说小金花、大嫂为志愿军做了些什么?
结合课文重点理解“同归于尽”、“噩耗”、“代价”等词语。
⑶分组交流、讨论。
⑷大组交流、讨论。
4、学习第四部分。
体会“亲人”“亲爱的土地”的含义。
(朝鲜人民关心爱护志愿军,甚至为他们献出生命,所以称为“亲人”。
为什么叫“亲爱的土地”?
因为在朝鲜的土地上,中朝人民曾经并肩战斗。
这片土地上,不仅洒下了朝鲜人民的鲜血,而且洒下了志愿军的鲜血,所以叫“亲爱的土地”。
正因为中朝人民的战斗友谊是鲜血凝成的,所以说“我们的心永远跟你们在一起”。
)
5、体会前三段开头和结尾的写法。
(1)画出课文前三个自然段开头和结尾写法相似的句子。
(2)开头句子是:
“大娘,停住您送别的脚步吧!
”“小金花,……再给我们唱个《捣米谣》吧!
”“大嫂,请回去吧!
”志愿军对朝鲜人民的关心体贴之情都尽在这一声声的恳求中了。
(3)这三段的末尾是:
“您说,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意,我们怎么能忘怀?
”“可是今天,跟志愿军叔叔分别的今天,你怎么落泪了呢?
”“您为我们付出了这样高的代价,难道还不足以表达您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
(4)先将反问句转换成陈述句,体会二者在表达情感上有什么不同。
(反问句表达的情感比陈述句更强烈。
)
(5)反复朗读体会这两种句式在表达情感上的作用。
(对金花,如对下辈女儿,应怀着亲切的情感朗读;对大嫂,如对同辈亲属,应怀着关切的情感朗读。
)
(6)前三自然段开头都是祈使句,表示恳求,体现了志愿军对朝鲜人民的关心、体贴之情。
最后一句都是反问句,表达了更加肯定的意思和强烈的感情。
这样的表达避免了平铺直叙,将中朝人民的深厚感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6、以《梦中见到阿妈妮》或《小金花来到我们中间》为题,写一篇想象作文
15金色的鱼钩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能复述课文。
2、认识本课12个生字和新词,理解“喜出望外、奄奄一息”等词语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对“金色的鱼钩”的理解。
3、体会红军战士团结友爱、顾全大局、勇于献身的崇高品质
教学重点:
品读重点语段,体会人物内心的思想感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读准字音.
2.学习第一,二段,知道红军过草地时的艰苦情况,学习老班长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3.通过重点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练习通过重点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练习通过重点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语.
鱼钩是什么颜色的?
可是,一篇文章的题目却是<<金色的鱼钩>>,这是怎么回事呢?
(板书:
金色的鱼钩)
二、检查预习
1.听课文录音,把自己读错的字标出来.之后,多读几遍.
2.联系课文说说词语的意思(单击课前预习中的字词练习)
3.说说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当时的环境.指名说,其他同学可以补充.
4.你划下了哪些令你最感动的句子?
三、分段.
1.这篇课文主要讲了几件事?
(一件是讲老班长煮鲜鱼野菜汤给三个病号吃,他自己没吃一点鱼;一件是讲快走出草地时老班长牺牲了.)
2.快速默读课文,思考:
全文可分几段?
说说段意.(第一段,1---2自然段;第二段,3---22自然段;第三段.23---33自然段;第四段,34自然段.
四、通过自学,理解内容,体会思想感情.
1.齐读第一段.说说关于老班长的描写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默读第二段,边读边注意体会人物当时的思想感情,看你从文中体会到什么?
(学生发言,教师和其他同学补充或提出异议)
可引导讨论:
(1)你觉得哪些词句可以看出老班长对我们非常负责?
(2)当小梁发现老班长不吃鱼汤却嚼草根,咽着鱼骨头时,老班长地神态有什么变化?
划出有关词句.(单击课前预习中的内容理解2)
(3)想象一下,老班长的神态变化反映了他当时怎样的内心活动?
(单击课前预习中的内容理解3
(4)划出小梁神态变化的句子,想象一下,他当时心情怎样?
(单击内容理解4)
(5)写老班长的一忧一喜,为什么忧,为什么喜?
这说明了什么?
(单击内容理解5)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学习第三段,学习老班长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2.通过重点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通过重点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总结上节课的学习方法.
二、学习第三段.
1.默读课文第三段.
2.抓住有关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1)老班长始终不肯吃鱼,仅仅是因为鱼太少了吗?
(2)为什么说这个长满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
(3)课文最后一句有什么含义?
在写法上有什么作用?
(4)课文写老班长,为什么用”金色的鱼钩”作题?
三、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把你认为最能表达人物的思想感情的一段话找出来,试着读一读,其他同学讨论交流,可以补充改正.最后,把全文有感情地朗读下来.
四、巩固练习.
(单击巩固练习中的拼音填空,比字组词,词语搭配,选字填空.学生口头练习.)
16桥
教学目标:
1.品味语言,深刻感受老汉危急时刻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自己扛起来的人格与精神。
2.积淀情感,让学生在塑造的情境与氛围中感情朗读课文,得到语感的有效提升。
3.在语言情境中,体验生命的意义,促进生命的成长。
教学重点:
领悟老汉每一次举动的内涵与精神。
教学难点:
突出对比,营造氛围。
教学时间:
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品味语言,深刻感受老汉危急时刻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自己扛起来的人格与精神。
2.积淀情感,让学生在塑造的情境与氛围中感情朗读课文,得到语感的有效提升。
3.在语言情境中,体验生命的意义,促进生命的成长。
教学重点:
领悟老汉每一次举动的内涵与精神。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课前聊天
1.说说表示很高兴的成语。
2.说说表示很害怕的成语。
二、营造洪水肆虐的危急情境:
1.出示课件(带声音的洪水肆虐的情景)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或想到了什么?
2.假如这样的情景就发生在你的身边,你会有怎样的反应?
揭示课题,板书课题。
三、检查预习情况
1.请五名同学,按顺序,每人读一个自然段。
2.纠正读错的字音。
3.出示生字卡片,读生字。
4.本文的主人翁是谁,写的是一件什么事?
四、初步理解课文
1.默读课文。
2.思考、讨论:
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每段讲的是什么。
五、学习课文,感受洪水肆虐的危急与人们的恐慌:
1.自由读文,把文读通,把文中能带给你害怕感受的句子多读几遍。
2.随机交流:
哪处让你最害怕,就读那一处。
(随机询问:
你干吗害怕?
)
点拔语(可随机改变):
(1)第一句:
像泼,像倒,大雨滂沱,能读得这么轻吗?
(2)第二句:
洪水已经追着你的屁股了,还能这样无动于衷吗?
(3)第三句:
一会儿工夫,从脚,到膝盖,到大腿,洪水真是肆无忌惮,把你看到的洪水读出来。
(4)第四句:
此时此刻,洪水像什么?
把你看到的就像魔鬼一样露着狰狞面目的洪水读出来。
3.洪水中的人们是怎样的反应,从哪里体会到?
4.想象一下:
你拥我挤、跌跌撞撞的人们像疯了似的折回来,会是怎样的表现?
5.人们就是这样被逼入了危险的绝境,读一读。
(出示──东西没有路。
只有北面那座窄窄的木桥。
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
)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抓住重点词句感受老汉伟岸的形象与不朽的精神。
2、学习课文独特的表达方式。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感受老汉伟岸的形象与不朽的精神
1.描写老汉的哪些句子深深地触动了你的心?
默读5至12自然段,在字里行间做上记号。
(随机要求学生品味与放声朗读)
2.随机交流
(1)出示第五自然段:
A、轻轻地读,用心体会:
你还从中读懂了什么?
B、不说话的老汉会在想些什么?
(2)过渡:
沉着、镇静、心系群众的老汉在下段的哪处地方得到了充分体现。
(生读第六自然段描写老汉的部分)
A、“党员也是人,这不是拍电影”这人群里不和谐的声音如果不制止,会是怎样的后果?
B、人们又将被逼入这样危险的绝境,读一读:
(出示──东西没有路。
只有北面那座窄窄的木桥。
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逼近。
)
C、把老汉逼退危险的办法及效果读一读。
D、为什么老汉的话立刻就收到了效果?
E、冷冷的是老汉的话,不会冷却的是。
F、让我们看看老汉(出示第五自然段:
木桥前,没腿深的水里,站着他们的党支部书记,那个不久就要退休的老汉。
像一座山。
)a、轻轻地读,你该怎样读它?
b、随机:
像一座山,为什么读得那么重?
(3)第八自然段:
A、读着读着,哪个字一下子映入你的眼帘?
为什么?
(拖)
B、老汉如果不拖,会是什么后果?
C、把人们又将逼入危险的绝境,读一读:
(出示──东西没有路。
只有北面那座窄窄的木桥。
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逼近、逼近。
)
D、把老汉逼退危险的句子读出来。
E、拖出的是一个小伙子,留下的却是。
让我们再看看老汉。
(再出示第五自然段:
木桥前,没腿深的水里,站着他们的党支部书记,那个不久就要退休的老汉。
像一座山。
)a、轻轻地读,你又该怎样读他?
b、随机:
像一座山,为什么读得那么响?
(4)第十二自然段:
A、在死亡的边缘,哪些词让你的心一下子提到了嗓子眼?
B、容不得多想,老汉一瞬间闪过脑海最强烈的念头是。
C、朗读导语:
容不得多想,请你用读把小伙子推上木桥──容不得多想,请你再如点力气去推──容不得多想,请大家竭尽全力去推──
3.学习结尾部分:
(1)就这样老汉最终没有留下,谁来读读结尾刻骨铭心的时刻?
(指名读)一起记住这永不磨灭的瞬间(齐读)
(2)让我们再看看老汉,(出示第五自然段:
木桥前,没腿深的水里,站着他们的党支部书记,那个不久就要退休的老汉。
像一座山。
)a、请你再轻轻地读读老汉。
b、当你读到哪里的时候,心会久久难以平静?
(木桥前、就要退休的老汉)c、随意指学生回答:
①就在木桥前,没腿深的水里,完全可以一走了之,但是老汉──②就在木桥前,没腰深的水里,完全可以一走了之,但是老汉──③就在木桥前,没到胸膛的水里,完全可以一走了之,但是老汉──④就要退休的老汉,真的完全可以不必费心费力啊,但是──⑤就要退休的老汉,真的完全可以毫无争议地先走一步啊,但是──
d、这是怎样的老汉啊?
(指名学生回答)读这样的老汉──
4.感受文章真正的结尾:
五天以后,洪水退了,一个老太太,被人搀扶着,来到这里祭奠。
她来祭奠两个人,她丈夫和她的儿子。
(1)师配乐朗诵
(2)出示上述结尾和第八自然段:
把两段话联系起来轻声读,你想说什么?
(3)这只是简单的一“拖”吗?
为什么不简单?
(点拨语:
普天之下,哪个父亲不爱自己的儿女,既然是儿子,可以选择不拖,为什么还要拖?
)
(4)这是怎样的老汉啊?
(指名学生回答)
(5)(出示第五自然段:
木桥前,没腿深的水里,站着他们的党支部书记,那个不久就要退休的老汉。
像一座山。
)读这样的老汉──
5.出示:
洪水吞没了木桥,吞没了儿子,吞没了老汉,但吞不没的是什么?
(1)自由站起来汇报。
6.最后出示第五自然段:
木桥前,没腿深的水里,站着他们的党支部书记,那个不久就要退休的老汉。
像一座山。
激情导语:
①我们什么都可以忘,但不能忘了这样的老汉──
②洪水吞没的是老汉的身躯,但永远吞不没的是这生的希望给别人,死的危险自己扛起来的老汉精神!
③洪水吞没的是老汉的身躯,但永远吞不没的是这无私无畏,顶天立地的共产党员的人格!
二、品味练笔
此时此刻,一位优秀的老共产党员感人的一幕幕深深的打动了我们。
请同学们用精彩的文字表达你此时的感受,讴歌这位舍己为人的英雄。
17梦想的力量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读读记记“放弃、下旬、募捐、水泵、颠簸、节奏、簇拥、迫不及待、辛辛苦苦、一声不吭”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继续练习快速阅读,并能简要地复故事。
3.读懂课文内容,体会题目的含义。
从字里行间感受瑞恩心灵的得仅仅有梦想是不够的,还要通过不懈的奋斗才能梦想成真。
4.领会课文表达上的特点,并能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去。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体会瑞恩的精神品质,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
体会“梦想的力量”所蕴含的深意。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1.教师板书“梦想”。
请同学们谈一谈什么是“梦想”。
过渡语:
“梦想”可能是我们心中最深切的、最美好的渴望。
人世间的很多奇迹都源于梦想,并经过不懈的努力使梦想成真。
人应该有梦想,并为自己梦想的实现作出努力。
2.同学们,现在请你告诉大家:
你的梦想是什么?
小结:
同学们的梦想都非常美好!
希望你们能够时刻记住自己的梦想,并使梦想转化成前进的动力。
因为梦想的力量是巨大的,它可以让你创造出无法想象的奇迹。
(板书,完成课题)
3.现在就请同学们来阅读一个真实的故事,去感受梦想的力量。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把自己认为不好理解的段落认真读一读。
3.接读课文,纠正字音。
4.重点理解以下词语:
筹齐:
筹集齐全。
本课是指瑞恩筹集到了可以打一口井的钱。
募捐:
广泛征集捐款或物品。
颠簸:
上下震荡。
羞涩:
难为情,态度不自然。
簇拥:
(许多人)紧紧围着。
迫不及待:
急迫得不能再等待。
一声不吭:
吭,出声,说话。
“一声不吭”是指一直沉默不语,一句话也没有说。
5.学生再读课文,思考:
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课文通过记叙6岁的加拿大男孩瑞恩?
希里杰克为了实现“给非洲的孩子修一口井,好让他们有干净的水喝”这一梦想,而不懈努力终于使梦想成真的经过,体现了瑞恩的一颗善良、坚定执著的、金子般的美好童心。
)说一说你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
三、读文交流,体会作者情感
1.(小组内交流学习所得,讨论自己疑惑的问题。
)
想一想,瑞恩的梦想是什么?
他是怎样实现自己的梦想的?
2.文中有哪些地方出乎你的意料?
在这些出乎意料之处你想到些什么?
从而深刻体会瑞恩以及文中其他人物的精神品质。
指导学生抓住重点段落练习有感情的朗读,
3.引读课文,尝试回答上面的问题。
引读课文,深入体会以下句子的含义。
①一声不吭的瑞恩突然说:
“那我来攒钱买钻井机吧。
”他的声音很小,但很坚定,“我想让非洲的每一个人都能喝上洁净的水。
”
这段话与前面写瑞恩在第一次捐钱时听募捐项目的负责人说挖一口井得要2000块钱时的表现形成了对比:
那时的瑞恩还不知道2000块钱是个多大的数目,他只是兴奋地说:
“那我再多干些活挣更多的钱吧!
”从“兴奋”到“坚定”,一方面表现了瑞恩在短短的两个月内,通过筹齐打井的2000块钱,已经迅速地长大了,他现在已经清楚地认识到买钻井机的难度;另一方面也表现了瑞恩为了实现“让非洲的每一个人都能喝上洁净的水”这一梦想的坚定态度是不可动摇的。
②是呀,一个梦想,竟有如此大的力量,在此时有谁不流泪呢?
“一个梦想,竟有如此大的力量”是指瑞恩“给非洲的孩子挖一口井,好让他们有干净的水喝”这一梦想的实现,给安格鲁的孩子们送去了关爱,送去了健康,令安格鲁的村民们感激不尽;而安格鲁村民们的表现,也令瑞恩和父母感到无比的激动和幸福。
作者在此点题,满怀深情地阐发议论,以反问句抒发自己的情感,并引发读者的思考──梦想的力量究竟有多大?
四、联系上下文,体会题目的含义
梦想的力量在课文中的体现是多方面的,小瑞恩的梦想不仅鼓动着他本人前进的风帆,激励着他克服重重困难,坚定执著地为达到梦想的彼岸而奋斗;同时也感动并带动了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其中,最终使梦想成为现实;这个梦想的实现也使安格鲁的村民们对瑞恩以加拿大人民感激不尽,从而增进了加非人民的友谊。
这不就是梦想的力量吗?
五、回读全文并选择自己喜欢的,感受最深的句子有感情地朗读,并体会作者表达的方法
六、拓展,深化主题
1.学生畅谈自己的体会,可以联系课文内容来谈,还可以扩展开去,结合自己的实际来谈,从而进一步深化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升华自己的思想认识。
2.资料展示
瑞恩•希里杰克被人称为“加拿大的灵魂”。
2001年,在加拿大国际发展协会的帮助下,成立了“瑞恩的井”基金会。
2002年9月30日,他接受了加拿大总督克拉克森颁发的国家荣誉勋章,10月,他作为唯一的加拿大人,被评选为“北美洲十大少年英雄”。
这一切来自于他6岁时的一个小小的愿望──为非洲儿童挖一口井!
起初,挖井的钱是靠他一个人做家务赚来的。
然后亲戚、朋友、邻居也加入进来……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的心愿鼓舞了全世界六十多个国家的成年人,帮助瑞恩的队伍越来越庞大,人们纷纷解囊相助。
到2003年初,“瑞恩的井”基金会有七十多万加元,已经在非洲挖了七十多口水井。
2003年3月15日,瑞恩去日本参加“第三届世界水资源论坛”,中央电视台《实话实说》栏目组邀请瑞恩和他的妈妈到中国做客。
瑞恩和他的妈妈通过《实话实说》节目与中国广大观众见面。
在这次节目即将结束时,瑞恩说:
“我要为取得干净的水源而努力工作,直到我爸爸那个年纪。
”
口语交际•习作四
教学目的:
1.通过交流学生看到的听到的或者经历过的感动的事,训练学生思维的条理性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2.在口语交际中感受人与人之间令人感动的真情。
3.懂得人与人之间有许多值得感动或难忘的事,学会感恩,并写出真情实感,分享习作的快乐。
教学重点:
在口语交际中理清思路,学会表达,完整清楚的叙述出这件感动或难忘的事。
教学难点:
善于表达,说话有顺序,条理清楚,有重点。
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教学目标:
1、完成“口语交际”,通过交流学生看到的、听到的或者经历过的感动的事,训练学生思维的条理性以及语言表达的能力。
2、在口语交际中感受人与人之间令人感动的真情。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营造氛围,激发兴趣
1.播放歌曲《感恩的心》。
2.听了这首歌你有什么感受?
师补充叙述:
我们的身边,时时会发生许多令人感动的事,它让我们感到人世间最美好的是真善美的情感,让我们终身难忘。
当我们被一幕幕事情感动着,我们的心灵正一次次得到洗涤。
3.教师利用课件展示一些感动画面或场景,营造表达氛围。
二、抛砖引玉
1.谈话,拨动“琴弦”
同学们,在你的成长过程中,我想你曾开心地笑过,痛苦地哭过;也曾感动过,懊悔过;更沐浴过爱的圣洁,遭遇过烦恼与无奈……这些情感是什么造成的呢?
你若能把这令你最熟悉、最动情的东西说出来,定能感动听众。
老师我也有种种的情感体验,特别是我亲爱的学生最让我感动。
观看一则公益广告:
一个五六岁的男孩,用稚嫩的双手颤巍巍的打来一盆洗脚水,要给他妈妈洗脚。
看一部电影简介:
一个穷苦的学生为了完成学业,背着病患的父亲去上学。
2.阅读87页口语交际内容提示,说说你通过阅读明白了什么?
想一想你喜欢选择什么内容来和同学交流?
3.学生整理自己的材料。
4.小组交流:
(1)交流自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教版五 年级 语文 下册 单元 教案 导学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