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河煤矿瓦斯防治六个专项行动自查报告317中午修改瓦斯治理申请资金.docx
- 文档编号:26358050
- 上传时间:2023-06-18
- 格式:DOCX
- 页数:119
- 大小:1.91MB
金河煤矿瓦斯防治六个专项行动自查报告317中午修改瓦斯治理申请资金.docx
《金河煤矿瓦斯防治六个专项行动自查报告317中午修改瓦斯治理申请资金.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金河煤矿瓦斯防治六个专项行动自查报告317中午修改瓦斯治理申请资金.docx(1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金河煤矿瓦斯防治六个专项行动自查报告317中午修改瓦斯治理申请资金
六盘水市盘州市金河煤矿
瓦斯防治六个专项行动自查报告
2020年3月8日
金河煤矿瓦斯防治六个专项行动自查报告
编制人员名单
姓名
单位
职务/职称
专业
签名
审核人员名单
姓名
单位
职务/职称
专业
签名
附件:
1.采矿许可证
2.安全生产许可证
3.煤矿兼并重组实施方案批复
4.安全设施设计批复文件
5.煤尘爆炸性鉴定报告
6.煤层自然倾向性鉴定报告
7.矿井瓦斯等级鉴定结论批复
8.煤层突出危险性鉴定及瓦斯参数测定报告
附图:
1.采矿许可证采掘工程平面图(1:
2000)
2.井上下对照图(1:
2000)
3.通风系统图
4.监测监控系统图
5.抽采系统图
6.开采煤层瓦斯地质图
7.矿井地层综合柱状图
第一章总体要求
金河煤矿地处盘州市西北部柏果镇小寨村境内,隶属于贵州丰鑫源矿业有限公司。
2014年9月15日,黔煤兼并重组办[2014]77号文对贵州丰鑫源矿业有限公司煤矿企业兼并重组实施方案进行了批复,金河煤矿和冬瓜凹煤矿进行整合,两矿整合后总规模为90万吨/年,总资源量4329万吨,整合后保留金河煤矿矿权名称,注销冬瓜凹煤矿名称,于2019年10月份委托贵州省煤田地质局一五九队对金河煤矿进行地质勘探(兼并重组调整)储量核实报告编制工作,现目前报告处于修改送审阶段;于2019年11月20日与贵州省煤矿设计研究院盘县分院签订了《贵州丰鑫源矿业有限公司盘县柏果镇金河煤矿(兼并重组)建设项目设计》合同,相关准备工作正在进行中。
金河煤矿设计生产能力45万t/a,为斜井开拓,全区可采及局部可采煤层共16层,为2、6上、7上、8、10、12、14下、16上、181上、182、19、23上、23下、24、25、30上号煤层。
剩余可采储量1673.2万吨,设计服务年限26.6年。
矿井性质为生产矿井,矿井瓦斯等级为煤与瓦斯突出矿井。
根据《省人民政府关于强化煤矿瓦斯防治攻坚进一步加强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的意见》(黔府发[2020]3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煤矿瓦斯防治攻坚年行动进一步提升瓦斯治理能力的实施意见》(黔府办发[2020]6号)等文件要求,按照“通风系统、瓦斯地质、瓦斯参数测定和突出危险性鉴定、防突防爆炸措施、瓦斯抽采及计量、监测监控系统提升”六个瓦斯防治专项行动,建立瓦斯防治长效机制,健全“通风可靠、抽采达标、监控有效、管理到位”的煤矿瓦斯综合治理体系,进一步提升我矿瓦斯治理水平,有效预防瓦斯事故,促进我矿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发展,结合我矿实际,特编制《金河煤矿瓦斯防治六个专项行动实施方案》。
一、编制依据
1.规程、规范及相关文件
⑴《煤矿安全规程》,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2016年
⑵《煤与瓦斯突出矿井鉴定规范》(AQ1024-2006)
⑶《防治煤与瓦斯突出细则》(煤安监技装〔2019〕28号)
⑷《煤矿瓦斯等级鉴定办法》(煤安监技装〔2018〕9号)
⑸《煤矿井下煤层瓦斯压力的直接测定方法》(AQ/T1047-2007)
⑹《煤层瓦斯含量井下直接测定方法》(GB/T23250-2009)、(AQ1066-2008)
⑺《贵州省煤矿瓦斯灾害防治攻坚行动方案》(黔府办函〔2018〕204号)
⑻《省人民政府关于强化煤矿瓦斯防治攻坚进一步加强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的意见》(黔府发〔2020〕3号)
⑼《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煤矿瓦斯防治攻坚年行动进一步提升瓦斯治理能力的实施意见》(黔府办发〔2020〕6号)
2.依据的本矿井资料
贵州省煤田地质勘探公司一一二队1966年11月提交的《盘县煤田盘关向斜西翼北端大田坝井田精查报告》。
贵州省煤田地质勘探公司一五九队1979年底提交的《贵州省盘县特区盘西矿区大田坝井田精查补充勘探报告》,由原贵州省煤炭工业局于1980年1月审查批准,批文为“黔煤发(80)字第270号文”。
贵州省煤田地质局159队2003年5月提交的《贵州省盘县煤田大田坝井田金河煤矿勘查地质报告》,由贵州省国土资源厅于2003年8月组织专家评审,并经“黔国土资储函[2003]264号”批复备案。
贵州省煤矿设计研究院2011年8月提交的《贵州省盘县柏果镇金河煤矿资源/储量核实报告》,由贵州省国土资源勘测规划研究院于2011年9月组织专家评审,并经“黔国土资储备字[2011]215号”批复备案,矿区地质勘查程度达到勘探。
2018年1月由中煤科工集团重庆研究院有限公司出具的《贵州丰鑫源矿业有限公司盘县柏果镇金河煤矿10、12号煤层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鉴定报告》;
2019年2月由贵州省矿山安全科学研究院出具的《贵州丰鑫源矿业有限公司盘县柏果镇金河煤矿一采区12、16上、181上煤层瓦斯参数测试报告》;
2019年2月煤科集团沈阳研究院有限公司编制的《金河煤矿12、16上、181上煤层瓦斯抽采半径测定报告》;
2015年9月贵州兴源煤矿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编制的《贵州丰鑫源矿业有限公司盘县柏果镇金河煤矿安全设施设计说明书(修改)》;
2015年5月贵州兴源煤矿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编制的《贵州丰鑫源矿业有限公司盘县柏果镇金河煤矿初步设计说明书(修改)》;
2017年5月贵州创新矿冶工程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编制的《贵州丰鑫源矿业有限公司盘县柏果镇金河煤矿防突专项设计设计说明书》
二、工作目标
通过实施瓦斯防治六个专项行动,全面提升瓦斯防范意识、瓦斯治理和管理水平,牢固构建“通风可靠、抽采达标、监控有效、管理到位”的瓦斯治理工作体系。
严格执行“多措并举、可保必保、应抽尽抽、效果达标”瓦斯治本战略,严格落实“先抽后采”和两个“四位一体”的综合防突措施,建立瓦斯治理长效机制,完善瓦斯治理追究制度,进一步夯实瓦斯治理工作基础。
1、实现煤层零突出、瓦斯零超限、瓦斯零爆炸,杜绝瓦斯事故的发生。
2、不断提高瓦抽采率和瓦斯利用,2020年实现瓦斯抽采量约56万立方米,瓦斯抽采率30%以上,抽采钻孔进尺7.5万米,力争2020年建成瓦斯发电厂,加强瓦斯利用。
3、完善瓦斯防治机构、瓦斯治理技术体系等,不断提高我矿瓦斯防治工作能力。
4、2020年完成本矿及周边瓦斯地质普查工作,分煤层修编和完善瓦斯地质图。
5、2020年我矿购置钻孔轨迹测量仪,确保区域防突措施严格落实。
第二章矿井概况
第一节矿井概述
一、矿井地理及交通位置
矿井地处盘县西北部的柏果镇小寨村境内,直距盘县城关镇25公里,距柏果火车站4.0公里,盘西支线、盘(县)水(城)公路从矿区东部边界外侧通过,交通较方便。
二、井田范围
1、金河煤矿现井田范围
2014年贵州省国土资源厅颁发的采矿许可证(证号C5200002012081130126683),生产规模:
45万t/a,有效期:
自2014年1月至2033年8月。
其地理位置为东经104°29′29″—104°30′25″,北纬25°57′52″—25°58′35″。
矿区边界由10个拐点圈定,形状为一不规则多边形。
矿区南北最大长度最大长度约1.64Km,东西最大宽度约1.55Km,面积1.1444Km2,开采深度由1650m至1100m标高。
金河煤矿范围拐点坐标表
1954北京坐标系
西安80坐标系
拐点
X
Y
拐点
X
Y
1
2874363
35449800
1
2874304.621
35449720.315
2
2873935
35449637
2
2873876.619
35449557.313
3
2873935
35449055
3
2873876.62
35448975.31
4
2873690
35449055
4
2873631.619
35448975.308
5
2873690
35449560
5
2873631.618
35449480.312
6
2873043
35449940
6
2872984.613
35449860.313
7
2873073
35450030
7
2873014.613
35449950.313
8
2872740
35450120
8
2872681.611
35450040.313
9
2873500
35450615
9
2873441.614
35450535.318
10
2873985
35450615
10
2873926.617
35450535.319
2、金河煤矿兼并重组井田范围
兼并重组后金河煤矿由原金河煤矿和冬瓜凹煤矿重组而成,名称为:
金河煤矿,冬瓜凹煤矿关闭,根据黔国土资矿管函【2014】1512号《关于拟预留贵州丰鑫源矿业有限公司盘县柏果镇金河煤矿(兼并重组调整)矿区范围的函》,拟预留矿区范围由19个拐点圈定,形状为南北长、东西短的不规则的多边形,预留范围面积1.9619km2,矿井拟建生产规模90万t/a,服务年限24年。
金河煤矿(兼并重组调整)矿区范围拐点坐标表
拐点
北京54坐标系
西安80坐标系
大地2000坐标系
X坐标
Y坐标
X坐标
Y坐标
X坐标
Y坐标
1
2873985
35450615
2873926.617
35450535.32
2873931.972
35450647.761
2
2874525
35449550
2874466.625
35449470.32
2874471.999
35449582.739
3
2875500
35450105
2875441.626
35450025.32
2875446.992
35450137.760
4
2875500
35449525
2875441.625
35449445.32
2875447.004
35449557.739
5
2875120
35449525
2875061.625
35449445.32
2875067.002
35449557.739
6
2875120
35449380
2875061.625
35449300.32
2875067.000
35449412.737
7
2874350
35449105
2874291.624
35449025.32
2874296.997
35449137.733
8
2873935
35449117
2873876.620
35449037.18
2873881.991
35449149.594
9
2873935
35449055
2873876.620
35448975.31
2873881.990
35449087.723
10
2873690
35449055
2873631.619
35448975.31
2873636.989
35449087.723
11
2873690
35449560
2873631.618
35449480.31
2873636.988
35449592.727
12
2873043
35449940
2872984.613
35449860.31
2872989.974
35449972.731
13
2873073
35450030
2873014.613
35449950.31
2873019.955
35450062.746
14
2872740
35450120
2872681.611
35450040.31
2872686.951
35450152.746
15
2872823
35450174
2872764.485
35450094.29
2872769.825
35450206.725
16
2872747
35450224
2872689.057
35450144.64
2872694.398
35450257.076
17
2872786
35450282
2872727.401
35450202.08
2872732.742
35450314.517
18
2872887
35450216
2872828.555
35450136.02
2872833.897
35450248.457
19
2873500
35450615
2873441.614
35450535.32
2873446.964
35450647.760
目前我矿兼并重组进度:
正在进行地勘送审、报审。
三、地层及构造
(一)、井田地层
矿区内出露地层有:
二叠系上统峨眉山玄武岩组(P3β)、龙潭组(P3l),三叠系下统飞仙关组(T1f),第四系(Q)。
详见表1-3-1。
从老到新分述如下:
1、二叠系上统(P3)
(1)峨眉山玄武岩组(P3β)
上部为灰绿色、紫色凝炭岩;下部为暗灰色、灰褐色玄武岩。
厚度不详。
与龙潭组呈假整合接触。
(2)二叠系上龙潭组(P3l)
出露于井田北部和西部外围,为矿区内含煤地层,为厚度200~230m。
由灰一深灰色粉砂岩、细砂岩、粉砂质泥岩、泥岩及煤层组成。
含煤层45层左右,煤层总厚度5.38~44.09m,平均总厚度36.21m,含煤系数16.84%。
可采及局部可采煤层有16层(2、6上、7上、8、10、12、14下、16上、181上、182、19、23上、23下、24、25、30上号煤层),总厚度5.15~36.23m,平均总厚度19.27m。
与飞仙关组呈整合接触。
2、三叠系下统飞仙关组(T1f)
主要以绿灰色、暗绿色、紫色粉砂岩和灰绿色细砂岩及紫色泥岩为主,夹粉砂质泥岩等。
按区内出露情况,可分为两段:
第一段(T1f1):
厚度140~160m。
分布于井田大部。
该段下部为浅灰、绿灰色薄层粉砂质泥岩。
中部为暗绿色粉砂岩、细砂岩互层,夹少许暗紫色粉砂岩薄层及条带。
上部为暗绿色粉砂岩,夹细砂岩及紫色粉砂质泥岩薄层,其顶部有一层灰绿色细砂岩,厚1.50~3.00m。
第二段(T1f2):
厚度150~170m。
下部为紫色泥岩,夹紫色粉砂岩薄层。
中部以暗紫色粉砂岩为主,夹灰绿色细砂岩和紫色泥岩薄层。
上部以暗紫色粉砂岩为主,夹粉砂岩薄层。
3、第四系(Q)
不整合覆于各地层之上,厚度0~15m左右。
以残积、坡积及冲积物组成。
冲积物分布于拖长江河床两侧;残积、坡积物分布于缓坡地带。
地层特征表
地层
代号
厚度(m)
岩性特征
系
统
组
段
第四系
Q
0~15
残积、坡积及冲积物。
三叠系
下统
飞仙关组
第二段
T1f2
150~170
上部以暗紫色粉砂岩为主,夹粉砂岩薄层,中部以暗紫色粉砂岩为主,夹灰绿色细砂岩和紫色泥岩薄层,下部为紫色泥岩,夹紫色粉砂岩薄层,以含大量蠕虫状方解石为特征。
第一段
T1f1
140~160
上部为暗绿色粉砂岩,夹细砂岩及紫色粉砂质泥岩薄层,中部为暗绿色粉砂岩、细砂岩互层,夹少许暗紫色粉砂岩薄层及条带,下部为浅灰、绿灰色薄层粉砂质泥岩。
二叠系
上统
龙潭组
P3L
200~230
由灰一深灰色粉砂岩、细砂岩、粉砂质泥岩、泥岩及煤层组成,为含煤地层。
峨眉山玄武岩组
P3β
不详
部为灰绿色、紫色凝炭岩;下部为暗灰色、灰褐色玄武岩。
(二)、构造
矿区位于盘关向斜西翼北端,褶皱、断层发育,且基本呈现西部及北部构造复杂、南、东部构造相对简单的构造分布状况,未见新构造活动与地震活动的迹象,主要构造有大田坝向斜、毛寨背斜及F21、F23、F24等,区内断层、褶皱对煤层的破坏较大。
总体而言,区内构造复杂程度属中等。
1、褶皱
矿区内及其边缘附近主要褶皱有大田坝向斜和毛寨背斜。
(1)大田坝向斜:
贯穿矿区北东部,为一不完整的向斜构造,西翼被断层F23、F24所切割,东端止于F21断层。
轴向NW~SN向,向SN倾没,倾角10~15°。
两翼不对称,西南翼倾向NEE,地表倾角:
煤系底部50~70°,Ⅲ线以北的部分底层发生倒转;煤系至T1f1为30~50°;T1f2为15~25°。
北东翼倾向SSW,地表倾角30~40°,但55~66号钻孔一线,沿T1f1与T1f2分界线出现一岩层变陡带,一般倾角60~80°。
向斜轴面倾向NE,倾角75°左右。
(2)毛寨背斜:
位于矿区东北边缘外,背斜轴与大田坝向斜轴平行,南西翼即为大田坝向斜北东翼,向南东倾没。
2、断层
矿区周边断层较多,其中落差大于等于30m的有4条(F21、F23、F24、F241),落差小于30m而大于等于15m的有4条(F28、F218、F2215、F2216),其它断层落差均小于15m。
矿井断层一览表
断层号
位置
性质
产状
走向长(米)
断距(米)
控制情况
描述
走向
倾向
倾角(度)
落差
地层断距
F21
矿区外南东
正
N30°~70°E
SE
60°~75°
4800
100
200~250
补浅3、38号钻孔、地质点
为大田坝井田与月亮田井田的分界断层。
走向N30~70°E,长约4800m;倾向SE,倾角60~75°,由西向东逐渐变陡;落差100m左右,破碎带宽5~7m。
F23
矿区外西北
N30°E
近直立
2100
100
100
地质点
地表见断层面近直立,断层破碎带宽1.00m左右,1号煤层被错开150m,煤系底界被错开近250m。
F24
矿区西北、西、西南
直立
线以南SN,
线以北N20°~40°E
NW
近直立
4100
60~100
30~40
地质点
断层走向:
Ⅲ线以南为SN向,Ⅲ线以北N20~40°E,走向长约4100m;断层面近直立,以平推为主,东或南东盘向南运动;大田坝向斜轴以北落差100m,以南落差60m左右,破碎带宽0.2m。
F241
浅9~54号孔
逆
N26°E
SE
67°
800
80
30~50
浅9、68、浅4、51、号钻孔
浅9号孔于170.13m见断层,重复15上~181上煤层,地层断距35.00m。
68号孔于300.40m见断层,重复23上~25号煤层,地层断距35.00m。
浅4号孔于156.95m见断层,重复15上煤层,地层断距17.00m。
51号钻孔于276.67m见断层,重复12~181上号煤层,地层断距50.00m。
浅部交于F24,为隐伏断层。
F28
矿区外西南
正
17
60、74号钻孔,地质点
60号钻孔与190.26m过断层,断失6下~7上煤层,地层断距8.00m。
74号孔于234.17m见断层,断失16上~181上煤层顶板,地层断距17.00m,地表仅在49号孔较清楚,其两端均无出露。
F218
矿区东部
逆
15
25
1802号孔
单孔见隐伏断层,孔深327.77m见断层,重复181上号煤层。
F2215
矿区外北部
逆
15
18
55号孔
单孔见隐伏断层,孔深392.92m见断层,重复23上号煤层及其顶板。
F2216
矿区外北东
正
15
71号孔
单孔见隐伏断层,孔深153.08m见断层,重复7上号、8号煤层。
F242
矿区西
正
800
地质点
断层北端松山湾探槽中12号煤层于6号煤层之间距离变小,缺失煤层,岩层产状乱。
小m田西沟中12号煤层于19号煤层距离变小,局部岩层产状近直立。
F243
矿区外西南
正
N26°E
SE
55°
70
<10
地质点
F244
矿区外西南
100
<10
地质点
F29
矿区南
正
N20°~30°E
SE
60°
380
10
地质点
地表出露较好,断层破碎带宽1.50m,东盘为T1f2下部的紫红色泥岩,西盘为T1f2顶部的绿色细砂岩。
F281
矿区西
正
N54°E
NW
81°
180
约5
地质点
地表岩层产状变陡,小错动发育。
F282
矿区西北
正
N60°E
SE
87°
400
<10
地质点
地质点附近岩层产状较乱,小错动发育,见粉砂岩、细砂岩与粉砂质泥岩为断层接触。
F2426
矿区西
正
10
51号孔
单孔见隐伏断层,孔深349.50m见断层,断失19号煤层。
F2427
矿区西
正
12
52号孔
单孔见隐伏断层,孔深227.08m见断层,断失3~4号煤层。
F286
矿区外西南
逆
8
1801号孔
单孔见隐伏断层,孔深327.77m见断层,重复181上号煤层。
F289
矿区外西南
正
5
49号孔
单孔见隐伏断层,孔深233.63m见断层,断失12号煤层。
F2212
矿区外北东
正
56号孔
单孔见隐伏断层,孔深370.21m见断层,断失182号煤层。
F217
矿区南
逆
9
46号孔
单孔见隐伏断层,孔深243.80m见断层,重复8~9号煤层。
F2210
矿区外北
正
5
70号孔
单孔见隐伏断层,孔深294.24m见断层,断失16上号煤层。
F2211
矿区外北
正
11
56号孔
单孔见隐伏断层,孔深241.80m见断层,断失4~6上号煤层。
F229
矿区外北
正
<10
70号孔
单孔见隐伏断层,孔深255.83m见断层,断失8号煤层。
4、岩浆岩
岩浆岩出露于井田西部边界附近,为峨眉山玄武岩组的凝灰岩、拉斑玄武岩,为煤系地层的沉积基底,对含煤地层的沉积岩性、岩相及含煤性等影响较大,对含煤地层无破坏作用。
5、陷落柱
矿井地质资源储量核实报告未提供矿井及邻近矿井陷落柱资料。
四、煤层与煤质
(一).煤层特征
1、含煤地层
矿井位于盘县煤田盘西矿区大田坝井田,含煤地层为上二叠统龙潭组,出露于矿区西部边缘及东北部边缘外,厚200~230m;由于受大田坝向斜影响,区内含煤地层总体呈向斜构造,东、北、西部分别倾向南西-南-东,倾角变化大,东部18~45°,北部13~65°,西部18~60°,中部一般19°左右。
煤系地层含煤层45层左右,煤层总厚5.38~44.09m,平均总厚36.21m,含煤系数16.84%。
含可采及局部可采煤层16层(2、6上、7上、8、10、12、14下、16上、181上、182、19、23上、23下、24、25、30上号煤层),总厚度度5.15~36.23m,平均总厚度度19.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煤矿 瓦斯 防治 六个 专项 行动 自查 报告 317 中午 修改 治理 申请 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