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科学下册 第二章 空气教案知识点+练习 华东师大版.docx
- 文档编号:26356868
- 上传时间:2023-06-18
- 格式:DOCX
- 页数:29
- 大小:329.66KB
七年级科学下册 第二章 空气教案知识点+练习 华东师大版.docx
《七年级科学下册 第二章 空气教案知识点+练习 华东师大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科学下册 第二章 空气教案知识点+练习 华东师大版.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七年级科学下册第二章空气教案知识点+练习华东师大版
第二章空气
空气的组成
1、一切物体都有质量,空气也有质量。
(思考:
怎么样证明空气是有质量?
)
2、空气有哪些用途?
答:
供生物呼吸,植物光合作用原料,形成风、雨、云、雪等天气现象,供物质燃烧,气球升空,放飞风筝,降落伞降落,飞机飞行,滑翔,帆船运动,吸饮料,钢笔灌墨水等。
3、地球周围被厚厚的空气层包围,这个空气层叫大气层。
它对地球上的所有物体都会产生大气压的作用。
作用的方向是向各个方向都有。
证明大气压存在的实验,叫马德堡半球实验。
若地球上没有空气,地球将会变得怎样?
白天和晚上的温差变的很大,地球上生物将不能存在。
4、覆杯实验说明了大气压的存在。
用嘴吸装矿泉水的空塑料瓶,瓶会变瘪,原因是瓶内气压变小,且小于外界大气压。
请解释瓶吞鸡蛋的实验原理:
酒精棉花的燃烧使瓶内空气受热膨胀而溢出,鸡蛋放在瓶口把口封住了,里面的空气因受冷而缩,气压变小,外面气压大于瓶内气压而把鸡蛋压入瓶内。
生活中还有哪些现象能证明大气压存在的?
塑料吸盘、离心式水泵、吸饮料、钢笔吸墨水、茶壶倒水等。
5、空气对流的原理:
空气受热会膨胀,密度会变小并上升;而空气受冷会收缩,密度会变大并下沉。
也就是说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沉,这样空气就会流动起来。
所以要使气体(包括液体)很快流动,加热必须加热气体(液体)的__下部_,而冷却气体(液体)应该冷却气体(液体)的上部。
6、海陆风的形成:
因为水容纳热的能力比沙石大,接受同样多的热,沙石比水升温快,放出同样多的热,沙石比水降温也快。
所以白天接受太阳辐射,陆地的气温比海洋高,陆地上热空气上升形成低气压区,而海洋气温低形成高气压区,风从高气压区吹向低气压区,即风从海洋吹向陆地_,形成了海风。
晚上刚好相反。
7、空气是人类和一切动植物的生命支柱。
一个人不吃饭,可以存活几星期,不喝水,可以存活几天,但不呼吸空气,只能存活几分钟。
8、在测定空气里氧气的体积分数实验:
(1)实验现象:
红磷燃烧时产生大量百烟,等集气瓶中气体冷却至室温时打开止水夹会有水进入集气瓶,进入的水约占集气瓶体积1/5。
等集气瓶中气体冷却至室温时,会有约1/5的水进入集气瓶中,这说明了空气中氧气的体积约占1/5。
水进入瓶中是因为_氧气消耗了,瓶内气体减少,气压变小。
(2)这个实验的关键是:
红磷的量要充足,装置的气密性要好,要等装置冷却后才能打开止水夹。
若放入的红磷量不足,会导致测得的数据偏小;若未等冷却就打开止水夹,会导致实验数据偏小;若实验装置的气密性不好,则会导致看不到实验现象。
9、空气是多种气体组成的混合物.空气的成分按体积分数计算,大约是:
痰气占78%,氧气占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其他气体和杂质0.03%。
稀有气体包括氦、氖、氩、氪、氙、氡六种。
它们化学性质不活泼,曾一度被称作惰性气体,但现在发现稀有气体还是能发生化学反应的。
它们有许多用处:
例、氦气约为氢气密度的2倍,但氦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很安全,因此可用氦气充填飞艇和气球。
当电流通过冲有稀有气体的灯管是,会产生不同的颜色的光,霓虹灯就是利用这一原理制成。
10、利用液态氮和液态氧沸点不同,工业上可用分离液态空气的办法来制取氧气和氮气。
由于液氮的沸点为-196℃,液氧的沸点为-183℃,所以氮气先从液态空气中蒸发出来,剩下的主要是液氧。
人们液氧和液氮分别装入蓝色和黑色的钢瓶里。
工业制氧的过程是物理变化。
11、早在18世纪,通过实验测得空气由氮气和氧气组成的科学家是法国化学家拉瓦锡。
12、实验中制取氧气可用过氧化氢、高锰酸钾、氯酸钾等物质。
过氧化氢俗称双氧水,通常是无色的液体,用它制氧气的化学反应用文字表达式为:
过氧化氢二氧化锰水+氧气(字母表达式为H2O2MnO2H2O+O2)。
用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化学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字母表达式为KMnO4→K2MnO4+MnO2+O2)。
用氯酸钾制氧气的化学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氯酸钾二氧化锰氯化钾+氧气(字母表达式为KClO3MnO2KCl+O2)
反应1和反应3中都有二氧化锰,它的作用是催化剂,反应中它的作用加快了反应的速度。
氧气的制法与性质
一、实验原理
1.高锰酸钾分法:
2KMnO4
K2MnO4+MnO2+O2↑
2.过氧化氢分解法:
2H2O2
2H2O+O2↑
氧气的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
在标准状况下,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且不易溶于水。
氧气的化学性质很活泼,不仅可以助燃,并且在高温或点燃的条件下,还可以和大多数金属、非金属发生反应,放出大量的热。
二、实验操作过程与实验现象
(1)H2O2分解制备法
安装实验装置如图:
实验步骤:
、检查装置气密性;
2,用带有分液漏斗的塞子塞住烧瓶,分液漏斗中加入H2O2(与水各20mL稀释为质量分数15%);
c、用排水法收集(氧气不溶于水)。
反应开始后,待气泡快速、均匀冒出时开始收集,此时管中空气已排尽,当集气瓶逸出第一个大气泡时表示已集满,这时用毛玻璃片盖住瓶口,移出水面,收集四瓶。
实验现象描述:
、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后,可以观察到有气泡迅速冒出;
、同时观察到蒸馏烧瓶中出现烟雾。
现象分析:
、过氧化氢与滴入蒸馏烧瓶中与二氧化锰(催化剂)接触,迅速分解产生大量氧气和水蒸气形成了雾,从而看到水槽中气泡迅速冒出;
、蒸馏烧瓶中产生了大量气体,二氧化锰固体颗粒被气流冲起形成烟。
、安全性分析
、溶液中过氧化氢过少,反应太慢,过多则因反应剧烈而引起喷发事故;
、过氧化氢制氧气不用加热,常温下即可反应;
c、反应后的产物是氧气和水,不会污染环境,是一种比较绿色的制备氧气的化学方法;
(2)KMnO4加热分解制备法
安装实验装置如图:
图2:
实验室KMnO4制取氧气装置图
实验步骤:
、检查装置气密性;
、取10克KMnO4加入硬质试管中,管口放脱脂棉,塞进单孔塞;
、点燃酒精灯后,先预热试管,然后集中在试管的中下部加热;
、用排水集气法收集,反应开始后,待气泡快速、均匀冒出时开始收集此时管中空气已排尽,当集气瓶冒出第一个大气泡时,表示已集满,这时用毛玻璃片盖住瓶口,移除水面,收集两瓶。
实验现象描述:
a、观察到KMnO4颗粒在加热时有强烈的迸裂;
b、伴随有少量烟产生。
关键技术:
、在加热时,颗粒容易迸裂而从导气管冲进水槽,或致导气管堵塞,因此要在试管口放一团脱脂棉;
、加热KMnO4时,缓缓向后移动酒精灯,保证高锰酸钾能够充分反应,增加氧气产量;
安全性分析:
a、用高锰酸钾分解制氧气的优点是不用催化剂,加热分解的温度比
氯酸钾法低
b、加热时应将试管口向下倾斜。
2的性质
(1)硫在氧气中的燃烧:
实验步骤:
取一洁净的燃烧匙,放入少量硫磺粉,酒精灯上加热至燃烧,然后将燃着的硫匙缓缓伸进有O2的集气瓶中。
实验现象:
、硫磺粉在酒精灯上加热至燃烧时,在黑色背景下看到:
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
、硫匙缓缓伸进有O2的集气瓶中可以观察到这时火焰颜色为明亮的蓝紫色,并伴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生成,燃烧匙取出后及时淬入盛有冷水的烧杯中。
(2)炭在O2中的燃烧:
实验步骤:
、用坩埚钳夹取一小段木炭,在酒精灯上烧至红热;
、缓慢将木炭伸进O2瓶中,观察实验现象;
、给此集气瓶中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观察实验现象。
实验现象:
、木炭伸进O2瓶中实验现象为:
木炭燃烧的更剧烈,并发出白光,并伴有少量烟产生。
、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后的实验现象为:
石灰水变混浊。
(3)铁在02中的燃烧:
实验步骤:
、取一条细铁丝,砂纸擦亮后将铁丝缠绕于火柴棍上,充分利用火柴
燃烧的热量将铁烧至红热;
、点燃火柴,用坩埚钳夹住火柴一端,烧至火焰将尽时,竖直将其伸入到铺有一层细沙的O2集气瓶中,观察实验现象。
实验现象:
a、空气中只能看到铁丝被烧红,火柴燃尽;
b、看到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并伴有少许烟产生,瓶壁可观
察到有黑色的熔融物。
(4)蜡烛在氧气中的燃烧:
实验步骤:
、用小刀截取4cm左右长蜡烛一段,放入燃烧匙,点燃后伸入氧气瓶中,观察蜡烛燃烧的实验现象;
、向集气瓶中注入少量石灰水,振荡,观察实验现象。
实验现象:
、蜡烛在氧气中燃烧时火焰更加亮白;
b、瓶壁上有水珠出现;
c、振荡后集气瓶中出现混浊。
三、实验应注意的事项
1、收集氧气时,待气泡均匀冒出时,才开始收集,因刚开始冒出的是试管中原有的空气,待那些气泡排完然后开始收集,方可得到较纯的氧气。
2、检验氧气性质时燃烧物定要放于集气瓶中央,切勿靠近瓶壁,以防集气瓶炸裂。
3、铁丝燃烧时集气瓶里需铺一层细沙防止生成物滴到集气瓶使得集气瓶炸裂。
4、硫的燃烧时为避免污染空气,燃烧后应将燃烧匙取出后及时淬入盛有冷水的大烧杯中。
5、H2O2在pH=4时最稳定。
炭粉及尘埃都能使H2O2分解,在碱性溶液中分解最快。
为防止H2O2分解,保存时可加入少量磷酸作为稳定剂,并贮存在不透明的塑料瓶中。
使用时可加入少量碱。
30%的H2O2对皮肤有强烈的腐蚀作用,操作时应戴上防护手套。
思考:
(1)试验中为什么试管口必须向下倾斜?
这是为了防止冷凝水倒流,而使试管破裂。
(2)加热时应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因为它的温度最高。
(3)若操作中先移去酒精灯,停止加热,稍等一会儿,再把导管移出水槽。
你认为这样做的后果是什么?
正确的操作是什么?
答:
水会倒吸进入试管,热的试管碰到冷的水,试管就会破裂。
正确的操作是先把导管移出水槽,再移去酒精灯,停止加热。
例题一、写出下列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括号内写出反应的字母表达式)、及化学反应的实验现象。
(1)木炭在氧气中燃烧。
文字表达式碳+氧气点燃二氧化碳(C+O2点燃CO2)
实验现象:
发出白光,放出大量的热,并生成一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混浊的气体。
(2)硫在氧气中燃烧。
文字表达式硫+氧气点燃二氧化硫(S+O2点燃SO2)
实验现象:
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出大量的热,并生成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3)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文字表达式铁+氧气点燃四氧化三铁(Fe+O2点燃Fe3O4)
实验现象:
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并生成一种黑色的固体。
本实验中须事先在瓶底铺上一层沙或水,那是为什么?
答:
防止熔化的生成物滴落下来,使集气瓶因局部受热而破裂。
(4)蜡烛在氧气中燃烧。
文字表达式石蜡+氧气点燃二氧化碳+水
实验现象:
燃烧的更旺,发出白光,瓶壁上出现水珠,并生成一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以上实验中可以看出,氧气能与多种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所以氧气是一种比较活泼的非金属单质。
例题二、为什么可燃物在纯氧中燃烧比在空气中剧烈?
答:
因为纯氧中氧气的含量比空气中多得多,所以反应更剧烈。
例题三、燃烧是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爆炸是燃烧以极快的速率在有限的空间里发生,大量的热不及时散发,使气体的体积急剧膨胀就会引起爆炸。
而缓慢氧化是速度比较缓慢的氧化,不发光但发热。
自燃是不经点火就自发地燃烧起来的现象,原因:
物质在缓慢氧化过程中产生的热量不及时散失,越积越多,温度逐渐升高达到着火点。
试题训练:
一、选择题(共50分,每小题2.5分)
1.毕业联欢会上,化学老师出了一条谜语:
说是宝,真是宝,动物植物离不了;看不见。
摸不着.越往高处越稀少——打一物质名称。
这条谜语的谜底是()
A.氮气B.氧气C.稀有气体D.二氧化碳
2.下列氧气的用途,主要利用了氧气的物理性质的是()
A.液化空气制氧气 B.炼钢C.气割气焊 D.火箭发射的燃料
3.下列关于氧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A.氧气能支持燃烧,可作燃料
B.氧气能跟所有物质发生氧化反应
C.水中的生物能依靠微溶于水中的氧气而生存
D.带火星的术条一定能在含有氧气的集气瓶中复燃
4.下列关于燃烧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氢气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
C.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D.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
5.如图所示装置,有洗气、储气等用途,在医院给病人输氧气时,也利用了
类似的装置,并在装置中盛放大约半瓶蒸馏水。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b导管连接供给氧气的钢瓶
B.a导管连接病人吸氧气的塑胶管
C.该装置可用来观察是否有氧气输出
D.该装置不能用来观察输出氧气的速度
6.要在一充满空气的瓶子中,将其中的氧气除去,又不增加其他气体的成分。
下列物质在瓶中燃烧可达到目的的是()
A.木灰B.硫磺C.铁丝D.红磷
7.用KMnO4、KClO3、H2O2三种物质都可制得氧气,说明这三种物质的组成中都含有()
A.氧元素B.氧化物C.氧分子D.氧原子
8.下列变化不属于缓慢氧化的是()
A.动植物呼吸B.酒的酿造C.食物腐烂
9.储存烟花爆竹的仓库应贴上的标志是()
ABCD
10.在消防知识中有一个词叫做“物理性爆炸”,是指在没有发生化学反应的情况下发生的爆炸,下列各项描述中属于物理性爆炸的是()
A.煤矿中因遭到明火而发生的瓦斯爆炸B.高压锅因排气孔堵塞而爆炸
C.节日的烟花在空中爆炸D.厨房中因燃气泄漏而爆炸
11.火灾自救是我们的基本生存技能。
下列火灾自救的方法中错误的是()
A.躲在桌子下B.使用灭火器灭火
C.尽快呼救或报警求救 D.用湿毛巾捂住鼻子和嘴巴
12.1854年5月30日,英国战舰“欧罗巴”的船舱里装滿了供战马吃的草料,航行途中突然草料着火,整个战舰瞬间变为火海。
则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草料舱通风不好B.草料舱没有氧气
C.草料发生缓慢氧化积累了大量的热D.草料温度达到了草料的着火点
13.下列关于物质分类的说法,正确的是()
A.氧化镁是化合物B.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是单质
C.洁净的空气是纯净物D.由多种元素组成的物质是混合物
14.炒菜时油锅不慎着火,最适宜的灭火措施是()
A.向油锅里泼水 B.向锅里撒沙子C.端下油锅 D.盖上锅盖
15.我国古代有“女娲补天”的传说,今天,人类也面临“补天”。
是指臭氧发生如下变化:
,使臭氧层出现空洞,“补天”就是要防止臭氧层出现空洞的形成。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O2和O3都是单质
B.O2和O3都是同一种物质
C.O2和O3的性质完全相同
D.臭氧和氧气都由同一种元素组成,混合在一起仍属纯净物
16.药品说明书上标明:
本产品含碘25mg、镁40mg、锌1.5mg,这里所标明的是()
A.分子B.原子C.元素D.无法确定
17.实验室常用的仪器有:
⑴漏斗⑵试管⑶铁架台⑷水槽⑸酒精灯⑹玻璃管⑺带导管的橡皮塞。
如要制取氧气,应选用下列哪组()
A.⑵⑶⑷⑸⑺B.⑴⑵⑶⑷⑸C.⑶⑷⑸⑹⑺D.⑷⑸⑹⑺⑴
18.物质在空气里发生的燃烧、自燃、缓慢氧化,有人叙述有如下的共同点:
⑴都产生热量;⑵都有发光;⑶都属于氧化反应;⑷反应都很缓慢;⑸都要与氧接触;⑹都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
下列正确的一组是()
A.⑴⑵⑶B.⑴⑶⑸C.⑷⑸⑹D.⑵⑷
二、填空题(38分)
19.(7分)空气里含量最多的物质是,它由(填符号)元素组成;占空气体积分数为21%的物质是。
在地壳中含量排前3位的元素是、、(填符号)。
属于同一元素的粒子,它们一定相同的是。
20.(5分)下列分别盛有不同物质的容器中,所盛物质属于:
混合物的是,纯净物的是,单质的是,
化合物的是,氧化物的是。
(均填容器下的代号)。
21.(16分)写出下列变化的文字表达式,其中属于化合反应类型的是属于分解反应类型的是(填序号)
(1)硫在氧气中燃烧
(2)白磷在空气中燃烧
(3)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4)在空气中加热铜
(5)高锰酸钾受热分解
(6)氯酸钾受热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10分)燃烧与我们的生活与社会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
(1)右图是燃烧条件示意图:
请根据初中所学知识,写出燃烧的三个条件:
①
②
③
(2)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同时,伴随着的变化。
(3)奥林匹克火炬(内部储有可燃物)是奥林匹克圣火的载体.
①采集奥林匹克圣火的唯一方式,是在奥林匹克的赫拉神庙前通过太阳光集中在凹面镜的中央,引燃圣火。
此过程中最关键的燃烧条件是。
②奥运会火炬能在每小时65公里的强风和每小时50毫米雨量的情况下保持燃烧。
但要实现奥运圣火登顶珠峰,还需要解决最关键的燃烧条件是。
(4)每个人都应懂得防火知识,学会如何自救。
如果室内着火,在逃离火场时,可用湿棉被盖在身上,躬身出去或爬出去。
如果大火或烟雾已封锁房门出口,此时切不可打开房门,应关闭房内所有门窗,用毛巾、被子等堵塞门缝并泼水降温,同时向外界发出求救信号。
请你根据灭火的原理说明湿棉被的作用。
三、实验题(26分)
23.(每空1分,共18分)结合下列图示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编号所指仪器的名称:
a;b。
(2)实验室中,常用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方法来进行分组实验,发生装置可选用
(填标号);加入药品前,应首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时如果手不慎接触到高锰酸钾药品,接触到的皮肤会留下痕迹;如果在装配时试管内少放了一团棉花会出现的现象是(请写出一点)。
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应如何验满?
。
(3)如果用H2O2分解来制取氧气,制气装置选用的仪器(填序号);其化学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该装置中所加固体试剂的名称,该固体在该反应中起作用。
(4)比较
(2)和(3)两种制取氧气的方法,最好选用方法(3)的原因是双氧水分解产物污染,而高锰酸钾分解产物污染。
(5)按图F作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你观察到的现象有(只答一条),其相关的化学反应文字表达式为:
。
(6)化学兴趣小组利用课余时间自制氧气,有同学从家里拿来了洗脸盆并盛了半盆自来水,用罐头瓶(带玻璃片)装满水倒放入脸盆中准备收集气体,还有同学从化工试剂商店买来了高锰酸钾作原料。
由于自带仪器不够用,又有同学准备从学校化学实验室借用一些仪器。
问:
还需借用的仪器有导管、橡皮塞、大试管、、。
检验收集的气体是O2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每空1分,共8分)某兴趣小组话动中,同学们按图1装置对“可燃物燃烧的条件”进行探究。
探究过程中,大家对磷燃烧生成的大量白烟是否危害人体健康提出疑问。
【查阅资料】白磷的着火点是40℃,红磷的着火点是240℃,……燃烧产物五氧化二磷是白色固体,会刺激人体呼吸道,可能与空气中水蒸气反应,生成有毒的偏磷酸(HPO3)。
【交流与讨论】白烟对人体健康有害,该实验装置必须改进。
【改进与实验】同学们按改进后的图2装置进行实验。
请你帮助他们将下表补充完整。
现象
解释
a试管中白磷燃烧,热水中白磷没有燃烧.
b试管中红磷没有燃烧.
b试管中红磷、热水中白磷都没有燃烧的原因是①;
②。
【反思与评价】
(1)改进后的图2装置与图1装置比较,优点是。
(2)小林同学指出图2装置仍有不足之处,并设计了图3装置,其中气球的作用是
。
【拓展与迁移】
(1)实验小结时,小朱同学说:
“待a试管冷却后,如果将试管口紧贴水面(室温下)。
并取下橡皮塞,将看到液体进入试管。
”这一说法得到大家的一致认同。
小晶问:
“如果不考虑橡皮塞占试管的容积,进入a试管内液体的体积会是多少呢?
大家争论后,出现两种预测。
甲:
接近试管容积的1/5;乙:
不一定接近试管容积的1/5。
你赞同的预测是(填“甲”或“乙”),理由是。
(2)根据燃烧的条件.选择填空:
用扇子扇炉火不会熄灭,而是越扇越旺,原因是;用扇予扇蜡烛的烛火一扇就立即熄灭,原因是(填序号)。
A.可快速地提供燃烧所需的氧气
B.空气流动虽带走热量,但温度未降到着火点以下
C.主要是空气流动带走热量,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一、选择题(共36分,每小题2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答案
B
A
C
C
C
D
A
D
A
题号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答案
B
A
B
A
D
A
C
A
B
二、填空题(38分)
19.(7分)氮气;N;氧气;O;Si;Al;原子核里的质子数。
20.(5分)A、C;B、D、E;E;B、D;B;
21.(16分)
(1)
(2)(3)(4);(5)(6);
(1)硫+氧气二氧化硫
(2)磷+氧气五氧化二磷
(3)铁+氧气四氧化三铁(4)铜+氧气氧化铜
(5)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6)氯酸钾氯化钾+氧气
22.(10分)
(1)①可燃物;②氧气或空气;③温度达到着火点(不要求顺序)。
(2)热量(或能量);(3)①温度达到着火点;②氧气或空气;(4)降温、隔绝空气。
三、实验题(26分)
23.(每空1分,共18分)
⑴试管;集气瓶
⑵A;检查装置的气密性;黑色(或紫黑色);高锰酸钾粉末会随氧气流通过试管进入水,使水变紫色;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则已满;
(3)B;过氧化氢水+氧气;二氧化锰(或MnO2或红砖颗粒或氧化铜等);催化;
(4)(2分)没有;有(1分)
(5)发出白光(或放出热量等合理答案);碳+氧气二氧化碳;
(2分)铁架台、酒精灯;将带火量的木条伸入瓶内,木条复燃,表明收集的气体是O2。
24.(每空1分,共8分)
【改进与实验】①温度未达到红磷的着火点;②热水中的白磷没有与氧气(或空气)接触
【反思与评价】
(1)能防止白磷燃烧产生的五氧化二磷逸散,危害人体健康。
(2)避免橡皮塞因试管内气体热膨胀而松动。
【拓展与迁移】
(1)甲;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
且上述实验白磷足量、气密性良好,所以进入a试管内液体的体积能接近试管容积的1/5(或乙装置漏气等)
(2)A、B;C
二氧化碳
引入:
从人工降雨、舞台云雾幻境等开始,激发学习欲望。
提问:
二氧化碳除这两个用途外,还知道CO2哪些知识和用途?
引发学生思考和交流。
板书:
1、二氧化碳的用途:
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制造饮料,用于灭火,舞台效应等。
既然二氧化碳有那么大的用途,那么,二氧化碳是一种什么样的物质呢?
演示:
探究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图所示的实验,考虑到采用学生实验准备量大、实验的成功率,可改为演示实验。
得到实验现象(相同体积二氧化碳比空气质量大)后,引导学生根据水的密度概念推理得出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
二氧化碳溶于水的实验除了课本用针筒的实验外,也可用500毫升的塑料瓶做实验,装置和现象如图。
仪器充足让学生自己做。
结论:
向软塑料瓶中加入水,盖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七年级科学下册 第二章 空气教案知识点+练习 华东师大版 年级 科学 下册 第二 空气 教案 知识点 练习 华东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