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专版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一章人口与环境第二讲人口迁移创新学案必修2.docx
- 文档编号:26352686
- 上传时间:2023-06-18
- 格式:DOCX
- 页数:24
- 大小:254.81KB
浙江专版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一章人口与环境第二讲人口迁移创新学案必修2.docx
《浙江专版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一章人口与环境第二讲人口迁移创新学案必修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专版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一章人口与环境第二讲人口迁移创新学案必修2.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浙江专版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一章人口与环境第二讲人口迁移创新学案必修2
第二讲 人口迁移
考
试
标
准
考试内容
考核要求
知识体系预览
必考
加试
1.人口迁移的概念与分类人口迁移的概念与类型
a
1.分析人口迁移的特点
2.理解人口迁移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2.引起人口迁移的因素
①人口迁移的因素
②世界和我国人口迁移的现状
cb
考点一 人口迁移的概念及影响因素(必考+加试)
[考点梳理]
1.人口迁移的概念与分类(a)
(1)人口迁移的概念
a.概念:
是人口移动的一种形式,是指人们变更定居地的空间流动行为。
b.主要特点:
①必须跨越行政区(一般指县、市以上);②变更定居地;③迁移时间较长(一般在1年以上)。
(2)人口迁移的类型
①按空间范围划分:
国际人口迁移和国内人口迁移。
②按迁移方向划分:
农村到农村的人口迁移、农村到城市的人口迁移、城市到农村的人口迁移、城市到城市的人口迁移。
发达国家历史上和发展中国家当前人口迁移的主要类型为由农村到城市的人口迁移。
2.人口迁移的因素(c+加试)
(1)根本原因:
不协调的人地关系。
(2)具体因素
推力(排斥力)
拉力(吸引力)
自然生态环境因素
环境恶化、自然灾害
自然地理环境和资源条件好
经济因素
经济发展水平低
就业机会和成功机遇多
政治因素
政局动荡、战争
优惠的移民政策
社会文
化因素
宗教信仰、种族、民族矛盾
良好的文化教育、家庭、婚姻
[考点突破]
人口迁移的因素
1.自然生态环境因素
因素
对人口迁移的影响
案例
气候
直接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并通过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影响人口迁移
美国许多老年人退休后由东北部向南方的“阳光地带”迁移
淡水
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人类生产、生活的格局,从而决定着人口迁移的方向和规模
逐水草而居是早期人口迁移的最基本形式
土地
通过影响农业生产而影响人口的迁移
农业社会人口为寻找新的土地而迁移
矿产
矿产资源的开发和制造业的发展影响着人口迁移
伯明翰、大庆、攀枝花等矿业城市的形成
环境恶化
自然灾害
原有的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导致大规模的人口迁移
“生态移民”或“环境移民”
2.经济因素(最主要、经常起作用的因素)
3.政治因素
因素
对人口迁移的影响
案例
政策
可以起到鼓励或限制作用
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人口迁移
社会变革
政治变革、政治中心的改变常引起人口迁移
历史上我国都城变换和朝代更迭引起的人口迁移
战争
破坏人类正常的生活环境和秩序并引发人口迁移
如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当代局部战争和冲突引起的人口迁移
4.社会文化因素
因素
影响
举例
文化教育
改变人们的生活态度、生活期望和认识外部世界的态度
大学生的求学,科技移民
婚姻家庭
婚姻是影响青年人口迁移的重要因素,家庭因素对未成年人、老年人口迁移起重要作用
军人家属的随军迁移未成年人随父母工作迁移
宗教
宗教信仰不同,导致大规模人口迁移
印巴分治时期,两国间的人口迁移;二战后,犹太人从欧洲迁入以色列
(2015·浙江10月选考)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人口发生了大规模迁移,其根本原因是( )
A.地理环境的差异B.交通运输的发展
C.建设项目的布局D.经济发展水平差距
解析 经济因素往往成为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经济发展较快,尤其是东部沿海地区,使得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差距拉大,为了寻找更好的工作机会、更好的生活条件,人口发生大规模迁移。
因此20世纪80年代以来人口发生大规模迁移的根本原因是经济发展水平差距。
答案 D
[考点专练]
英国路透社2014年2月25日报道,叙利亚三年的内战导致240万人无家可归、逃离叙利亚,难民人口超过阿富汗,成为世界之最。
读下图回答1~2题。
1.叙利亚这种人口迁移带来的影响是( )
A.促进周边国家经济发展
B.可缓解叙利亚人地矛盾,更好地开发利用土地资源
C.加强了叙利亚与周边国家经济、科技、文化的联系
D.对周边国家环境和社会治安造成巨大的压力
2.影响叙利亚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 )
A.水源因素B.环境因素
C.政治因素D.经济因素
解析 第1题,叙利亚此类人口迁移是由战争因素引起的,属于国际难民迁移,其影响与经济原因引起的人口迁移造成的影响有很大的不同。
国际难民迁移给移入国的政治、经济、社会生活和环境带来影响。
第2题,阅读材料可知,战争导致大量人口无家可归,逃离叙利亚,战争属于政治因素。
答案 1.D 2.C
读“1980~2005年我国人口迁出、迁入重心演化轨迹图”,回答3~4题。
3.由图可知( )
A.迁出重心的位移变化比迁入重心明显
B.迁入重心的位移变化主要表现在东西方向
C.20世纪80年代以来,人口一直迁往东南方向
D.两重心位移在南北方向上始终保持同向变化
4.2000~2005年我国人口迁入重心的移动,最可能原因是( )
A.京津冀都市圈的崛起B.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
C.长三角经济快速发展D.东北传统工业区振兴
解析 第3题,读图可知纵坐标表示纬度变化,横坐标表示经度变化,图中1980~2005年迁入重心的南北位移变化较明显;20世纪80年代以来,迁入重心在1985~1990年与1990~2005年迁移方向明显不同;迁入重心和迁出重心,在南北方向都是1980~1985年向北,而后向南。
故只有D项符合题意。
第4题,从图中可以看出2000~2005年人口迁入重心位于(30°N,114°E~115°E)附近,该地在我国长江三角洲,社会经济发展快,吸引大量外来人口务工经商。
故C项符合题意。
答案 3.D 4.C
5.下列行为属于人口迁移的是( )
A.进城看病B.上街购物
C.外出旅游D.移居国外
解析 根据人口迁移的概念,只有移居国外是定居地的改变,其他三项属于短时的人口流动。
答案 D
6.引发图中人口流动的主要因素是( )
A.经济因素B.环境因素
C.政治因素D.文化因素
答案 A
考点二 世界和我国的人口迁移的现状(必考+加试)
[考点梳理]
1.世界人口迁移的现状(b+加试)
(1)流向:
由发展中国家迁移到发达国家、从贫穷落后国家到富裕国家;从人口稠密国家到人口稀疏的国家。
(2)类型:
包括永久性移民、外籍工人流动、国际难民定居等。
另外,由农村到城市的人口迁移,是发达国家历史上和发展中国家当前国内人口迁移的主要类型。
(3)原因:
各国生产发展的不平衡,劳动力供求关系的地区差异。
2.我国人口迁移的现状(b+加试)
(1)流向:
从农村到城市和工矿区、从内地到沿海地区、从经济欠发达地区流向发达地区。
国内人口迁移的主流是中部地区向东部地区的迁移,同时,西南、西北向中部和东部地区的迁移也有增加的趋势。
(2)特征:
务工和经商为主,多为自发性迁移。
[考点突破]
1.世界人口迁移的新特点
在目前复杂的国际形势下,国际人口迁移表现出了新的特点,其中科技移民、劳务输出和国际难民迁移是三种常见形式。
可按人口特点→迁移原因→方向→影响的思路对比分析如下:
迁移形式
科技移民
劳务输出
国际难民迁移
人口特点
高素质人才
外国廉价劳动力
战争、政治难民
迁移原因
寻找更好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条件
寻找更多就业机会;发达国家和地区劳动力不足
战乱、种族冲突、政治迫害
迁移方向
由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
由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由人口稠密国家流向人口稀疏国家
流向和平国家、能对难民提供避难需要的国家
主要影响
发展中国家在人才和经济上蒙受双重损失
缓解发展中国家就业压力,赚取外汇
给迁入国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带来许多问题
2.我国人口迁移
(1)我国不同时期人口迁移特点、流向、原因等
时期
古代
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
影响因素
农业经济脆弱,战争频繁,自然灾害多
国家实行计划经济体制和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
国家改革开放的政策
特点
大批迁移
有计划、有组织
流量大增,流向发生明显变化
流向
迁往社会环境和自然条件较好的地区
由东部迁往东北和西北
由西部和中部迁往东部沿海城市和工矿区
原因
逐水草而居,逃避战争和自然灾害,移民支边
开发工业基地、垦荒、支援边疆建设
务工和经商,追求更好的就业机会和更高的经济收入
意义
①调节人口空间分布和人才余缺;②加强民族融合和文化交流;③促进经济发展,缩小地区差异
(2)我国庞大的民工流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涌向城市谋求发展,特别是涌向沿海各大、中城市,形成了一种特殊的人口流动——民工流。
3.人口迁移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加试)
(1)人口迁移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人口迁移对地理环境产生深刻的影响,它不仅会改变地区的劳动力组成、产业构成等社会经济环境,也对自然生态环境产生影响。
具体从对迁出地和迁入地的影响两个角度分析如图:
(2)人口迁移对城市化的影响
大量农村人口迁入城市,为城市注入了活力,促进了城市经济发展。
随着人口规模的扩大,城市的用地规模不断扩大,城市功能区也随之发生布局调整,郊区不断出现住宅小区,促进了郊区城市化的发展。
(3)人口迁移对就业结构的影响
伴随人口迁移,会不断出现新的职业。
如学龄儿童迁移人口增多,则迁入地应增加或加强中小幼教师的师资力量。
例1 下图表示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域2005~2010年间迁移人口比重。
迁移人口以青壮年为主。
读图并结合相关知识,完成
(1)~
(2)题。
(1)2005~2010年( )
A.迁出人口数量贵州多于四川
B.迁入人口数量上海多于广东
C.人口增长率浙江高于江苏
D.人口自然增长率安徽低于天津
(2)2005~2010年,省级行政区域间的人口迁移( )
A.延缓了皖、赣、黔的老龄化进程
B.延缓了沪、京、津的老龄化进程
C.降低了皖、赣、黔的城市化水平
D.降低了沪、京、津的城市化水平
解析 第
(1)题,由统计图坐标读出:
苏、津、粤、浙、京、沪等省市迁入人口比重高,迁出人口比重低,皖、赣、黔、川等省迁入人口比重低,迁出人口比重高,比较可知,浙江省的机械人口增长率高于江苏省的。
迁出、迁入人口总量还与各省人口总量有关,四川总人口多于贵州,广东的总人口多于上海;图中没有信息显示人口自然增长率。
综上所述,C正确。
第
(2)题,我国2005~2010年人口迁移以乡村向城市迁移为主,故迁入地区的城市化水平提高,迁出地区乡村人口迁出,人口总量减少,城市化水平有所提高;文字材料信息显示迁移人口以青壮年为主,延缓迁入地区的老龄化进程,加剧迁出地区的老龄化水平。
沪、京、津为人口迁入区,故B正确。
答案
(1)C
(2)B
例2 (2017·浙江十校联盟3月适应考)浙江省在2016年底全面放开大中城市落户限制,取消户口性质区分。
这种户籍改革有利于( )
A.促进人口迁移B.减轻城市环境问题
C.缓解人口老龄化D.加大城乡差距
解析 放开大中城市落户限制,取消户口性质区分,有利于人口迁移,大量人口迁入会导致城市环境变差,取消落户限制,不会缓解浙江省的人口老龄化,会导致城乡差距缩小,故选A。
答案 A
[考点专练]
1.(2017·4月选考)改革开放以来,农村青壮年劳动力流出,引发农业劳动人口老龄化。
随着近期户籍制度改革的加快推进,越来越多的未成年人和老人随青壮年劳动力举家迁入城市定居。
未成年人和老人迁入城市带来的主要影响是( )
①提高城市化水平 ②推动城市产业结构升级 ③降低城市平均工资水平
④增加城市公共服务压力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人口迁移对城市化的影响。
未成年人和老人迁入城市后,成为非农人口,提高了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从而提高了城市化水平,同时增加了城市公共服务压力,如上学、看病、养老等。
答案 D
2.(2015·浙江省7月学考)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大规模人口迁移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政治B.经济
C.社会文化D.自然生态环境
解析 经济因素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大规模人口迁移的主要影响因素。
答案 B
(2016·浙江省选考模拟卷)2016年春节过后,江浙沪地区的不少外来务工者返回城市时间晚、返回人数少。
据统计,上海市2015年外来常住人口比去年同期下降了1.5%,是2000年后的首次外来常住人口负增长。
据此完成3~4题。
3.出现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最可能是( )
A.多陪伴父母、且留恋故土
B.就业机会比以前减少
C.购买返程火车票更难
D.城市环境污染加剧
4.面对目前的工业化现状,江浙沪地区应该采取的措施是( )
A.大力增加劳动密集型产业
B.全部转移劳动密集型产业
C.大量引入东南亚地区的劳动力
D.促进产业升级,提高制造业技术水平
解析 第3题,考查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影响人口迁移的决定因素是经济因素。
我国中西部地区和农村人口向发达地区迁移,主要是由于发达地区的就业机会多、收入高、生活质量高、教育文化水平高等。
随着我国东部发达地区的产业升级,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中西部转移,低层次劳动力的就业机会减少。
第4题,考查工业产业活动的发展和演变。
目前浙江地区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技术水平和产业层次偏低。
应该促进产业转型升级,逐步向技术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产业升级。
劳动密集型产业不能全部转移,应当适度转移一部分,保留一部分核心部门。
答案 3.B 4.D
下图为人口迁移示意图。
读图回答5~6题。
5.若此图表示近现代世界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则该图可表示( )
A.从北美迁往拉美B.从亚洲迁往拉美
C.从非洲迁往西亚D.从欧洲迁往非洲
6.若该图表示近年来我国民工流动的主要方向,则该图表示的可能是( )
A.从湖南流往广东B.从河北流往山东
C.从新疆流往内地D.从湖北流往重庆
解析 第5题,二战后,拉美成为人口的迁出地区,西亚因石油开采收入高,吸引大批外籍工人,成为人口迁入区,C正确。
第6题,近年来,我国民工流动方向是由内陆省区到沿海城市和工矿区,广东经济发达,是人口主要迁入省。
A正确。
答案 5.C 6.A
7.(加试题)读关于广东省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的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珠江三角洲经济区是全国社会经济发展最为快速的地区之一,但其内部各县市的经济发展水平以及交通、环保等基础设施存在差异。
注:
图中标出地名的6市为中部地区,其东面的7个县市为东部地区,其西面的11个县市为西部地区。
(1)从社会经济角度,分析珠江三角洲经济区中部地区人口级别变化特点形成的主要原因。
(2)珠江三角洲经济区人口增长主要依靠自然增长还是机械增长?
分析该地区这类人口增长的正负效应。
解析 第
(1)题,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有经济因素、战争、宗教、社会变革、国家政策、生态环境变化、个人动机和需求等。
珠江三角洲经济区中部地区人口级别增大的主要原因是其邻近港澳,对外资吸引能力比较强;中部地区城市交通、环境等基础设施较好;省会城市广州的辐射作用;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工资收入高;第二、三产业发展需要大批劳动力,就业机会多。
吸引大量的人口迁入。
第
(2)题,珠江三角洲人口增长主要依靠外来人口的迁入,属于机械增长。
人口迁入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应该分为有利和不利影响。
人口迁移对迁入地的影响是:
提供充足的劳动力,能够带动经济的发展,但是也带来一定的环境问题。
答案
(1)邻近港澳,对外资吸引能力比较强;中部地区城市交通、环境等基础设施较好;省会城市广州的辐射作用;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工资收入高;第二、三产业发展需要大批劳动力,就业机会多。
(2)机械增长。
正效应:
提供充足的劳动力;促进三大产业发展;促进城市化发展。
(任答两点即可)负效应:
资源供给压力加大;环境污染加剧;产生社会、治安等问题。
(任答两点即可)
[课时训练]
(2016·慈溪市五校联考)下表是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时“山东省某市迁入人口年龄及性别统计表”。
完成1~2题。
年龄段(岁)
0~14
15~29
30~44
45~59
≥60
男性人口(万)
5.04
25.14
14.68
4.94
1.76
女性人口(万)
3.84
37.10
11.63
4.01
4.78
1.该市迁入人口的特征有( )
A.与该市原有人口年龄构成相似
B.老年人口比重低于青少年人口
C.男性人口比重高于女性人口
D.以中老年人口为主
2.迁入人口对该市可能导致的影响有( )
A.导致该市非农业用地的减少
B.扩大该市的环境人口容量
C.减轻了城市基础设施的压力
D.加剧了当地就业紧张局面
解析 第1题,读表中没有该市原有人口年龄构成,不能比较,A错;由表中数据可知,老年人口比重低于青少年人口,B正确;男性人口比重有些年龄段高于女性人口,不是所有年龄段,C错;表格中迁入人口以中青年人口为主,不是中老年人口,D错。
第2题,人口大量迁入,可能导致该市非农业用地的增加,不是减少,A错;人口迁入不能扩大该市的环境人口容量,环境人口容量就是环境所能容纳的最大人口数,不随着人口增加而增大,B错;人口增加,可能增加城市基础设施的压力,C错;人口增加,加剧了当地就业紧张局面,D正确。
答案 1.B 2.D
3.近年来,随着我国内地的企业不断增加,原在沿海工作的务工人员出现大量返乡就业的现象。
这种现象总体上不利于( )
A.推进家乡城镇化进程B.促进家乡经济发展
C.增加春运长途客运量D.促进区域文化交流
解析 沿海务工人员返乡就业,极大地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推进了家乡的城市化进程,A项不符合题意。
沿海务工人员返乡就业,带来先进的技术,促进家乡经济的发展,B项不符合题意。
返乡就业后不再进城打工,减少了春运的客流量,C项符合题意。
返乡就业,不仅带来生产经验,同时也带来了先进的观念,有利于促进区域文化交流,D项不符合题意。
答案 C
下表为我国农民工数量(单位:
FA)变化统计表,据此完成4~5题。
年份
2008
2009
2010
2011
农民工总量
22542
22978
24223
25278
1.外出农民工
14041
14533
15335
15863
(1)住户中外出农民工
11182
11567
12264
12584
(2)举家外出农民工
2859
2966
3071
3279
2.本地农民工
8501
8445
8888
9415
4.与2008年相比,2011年( )
A.举家外出农民工的增幅最大
B.外出农民工增加幅度最小
C.农民工老龄化现象严重
D.本地农民工增加数量最多
5.我国农民工数量及构成的变化表明( )
A.城市化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
B.务工子女教育问题日益突出
C.城市环境问题得到了明显改善
D.城乡经济发展水平差距缩小
解析 第4题,读表对比两个年份的农民工数量计算得出,举家外出农民工的增幅为14.7%,A正确;增幅最小的是本地农民工(增幅为10.8%),B错误;农民工以青壮年为主,C错误;增加数量最多的是外出农民工(增加1822万人),D错误。
第5题,农民工总量及构成中,住户中外出农民工较多,子女教育问题最突出,B正确。
我国城市化与经济发展水平不相适应;农民工进入城市,城市环境、住房、交通等问题加重,城乡经济发展水平差距会拉大。
答案 4.A 5.B
下图为我国部分省2005~2010年人口净迁移率(迁入率与迁出率之差,正数表示人口净迁入,反之为净迁出)与人口自然增长率分布图。
读图完成6~7题。
6.下列有关我国部分省区2005~2010年人口变化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江西净迁入人口数增加 ②天津人口增长率大于四川
③广东自然增长人口数大于净迁入人口数 ④贵州人口净减少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
7.图中人口数量的变化( )
A.引起北京、天津城市用地面积增加
B.引起江西、贵州的人口合理容量增大
C.增强了广东、浙江第一产业的活力
D.加剧了北京、上海的人口老龄化问题
解析 第6题,根据净迁移率定义及图可知,江西净迁移率小于0,所以净迁入人口数减少;天津净迁移率和自然增长率都大于0,人口增长率约为3‰,而四川人口净迁移率小于0,自然增长率大于0,人口增长率低于3‰;广东自然增长率大于净迁移率,所以广东自然增长人口数大于净迁入人口数;贵州人口自然增长率大于净迁移率,所以人口净增加。
结合选项可知,C正确。
第7题,图中可知,北京、天津人口增长迅速,而且净迁移率很大,说明外来人口很多,所以会导致北京、天津城市用地面积增加,A正确。
答案 6.C 7.A
目前,全球化下的国际人口迁移日益频繁,迁移人口的结构也出现新特点。
下图示意2010年迁入日本的移民居留目的百分比(图a)和受教育状况百分比(图b),读图完成8~9题。
8.影响迁入日本的移民居留目的的主导因素是( )
A.文化教育B.自然环境
C.移民政策D.经济水平
9.迁入日本的移民主要从事( )
A.高端制造业B.电子商务业
C.低端服务业D.教育培训业
解析 第8题,经济因素是当今社会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日本经济发达,吸引人口迁入。
第9题,迁入日本的人口中,以高中及其以下文化水平比重最大,所以,迁入人口主要从事对文化水平要求较低的低端服务业。
答案 8.D 9.C
读“北京市常住人口增长构成示意图”,完成10~11题。
10.北京市常住人口( )
A.阶段一到阶段三,北京市的户籍人口数量减少
B.阶段二,外来人口增长率大于自然增长率
C.阶段二,北京市的自然增长率减少
D.阶段一到阶段三,北京市人口的老龄化逐渐严重
11.有关北京市常住人口增长情况的原因及其影响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阶段二,人口增长变化主要是大量外地学生入京读书引起
B.阶段三的人口增长变化,说明北京市经济有所衰退
C.阶段二,房价上涨,阶段三,房价下跌
D.三个阶段的人口的增长变化情况,对城市教育资源产生压力
解析 第10题,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北京市的户籍人口比重大幅增加,说明其数量增加,故A项错误;图中数据没法推断出北京市的自然增长率和老龄化的情况,故C、D项错误;阶段二,外来人口比重较高与户籍人口比重较小,说明外来人口增长率大于自然增长率,故B项正确。
第11题,20世纪的80年代至90年代,北京市人口的增加,主要是由经济原因引起的,故A项错误;20世纪90年代以来,北京市的外来人口比重减少,并不能说明北京市的经济衰退,故B项错误;20世纪80年代以来,外来人口大量涌入北京市,房屋的需求增加,可能抬高房价,加重城市负担,使城市化问题更突出,故C项错误,D项正确。
答案 10.B 11.D
“空巢老人”,即与子女分开居住的老人。
“出门一把锁,进门一盏灯”,是眼下许多“空巢老人”生活的真实写照。
下图为“四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浙江 专版 高考 地理 一轮 复习 第一章 人口 环境 第二 迁移 创新 必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