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课程《学前教育科研方法》平时作业.docx
- 文档编号:26348875
- 上传时间:2023-06-18
- 格式:DOCX
- 页数:9
- 大小:23.05KB
网络课程《学前教育科研方法》平时作业.docx
《网络课程《学前教育科研方法》平时作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网络课程《学前教育科研方法》平时作业.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网络课程《学前教育科研方法》平时作业
所属站点:
上海企业管理进修学院
年级专业:
14年春-本科-学前教育
学号:
11141833007026
姓名:
胡晓敏
课程名称:
学期教育科研方法
网络课程《学前教育科研方法》平时作业
1、学前教育研究方案设计的内容主要包括哪些方面?
请选择一个自己平时感兴趣的问题,提出有待研究的课题,写出课题名称。
2、根据自己选定课题,查找文献资料,将所有相关度高的文献资料全文收集在一个文件夹内,根据综述写作要求,整理撰写研究资料的综述,并正确罗列参考文献。
3、请根据第五章的学前教育调查问卷中问卷设计要求,设计《幼儿园教师教学工作压力和心理健康调查问卷》的问卷,并详细说明设计问卷的构思。
主要内容有:
1、学前教育科研方法概述
2、学前教育研究方案设计
3、学前教育研究论文写作
4、学前教育观察研究
5、学前教育测量研究
6、学前教育调查研究
7、学前教育叙事研究
小班幼儿色彩表现能力培养的研究
一、问题提出
色彩即含色素的表面反射出光,这种光通过眼睛,传播大脑,成为色彩。
幼儿色彩表现是指幼儿在绘画活动中使用色彩元素来表现作品。
幼儿色彩表现能力是指在艺术教育中,幼儿能运用色彩多种形式新颖、独特、有个性地表达自己情感的一种能力。
国内教育专家杨景芝在对孩子美术教育研究中阐述了:
幼儿自身就具有色彩本能。
这种潜在的能力有待我们通过美术教育去开发,而不是受到压抑和改造。
色彩教学需要全面发展个性色彩,需要不断在创造中使幼儿的色彩天性全面发展。
幼儿色彩教学应成为促进幼儿健康发展的精神力量,它的教育作用已远不仅仅让幼儿学习那些与幼儿绘画关系不大的名词术语和色彩知识,而应该让幼儿以自主精神去创造性地表现色彩,自己成为驾驭色彩的主人。
2~3岁婴儿是早期培养色彩感知觉的最佳时期。
这段时间对婴儿进行经常性的合适的指导,可促进婴儿的能力得到充分发展。
可惜的是这一时期往往被许多父母和托幼机构所忽视,他们仅重视语言及其他能力的培养。
当前,关于幼儿色彩表现能力研究资料也较少,但是国内外教育专家已经对其引起重视和关注,他们也提出相关的研究信息,这些成果提出了幼儿从小设色能力的培养,对他们今后的心理和生理成长都益处。
他们研究也有助我们更好地开展课题研究。
黄颂扬(台湾)在《孩子涂鸦勿忽视》中提出:
幼儿在二岁开始,便开始对色彩有选择及分辨的能力(皮亚杰认知发展论所述)。
然而,至今为止,除了先前所述及在现代美术的研究领域之中,所揭示的色彩个性说及其相关探讨外,尚未有任何相关发展理论提及过相关的实验数据或理论,明确说明幼儿对于颜色的选择与其认知或生、心理亦或社会发展的关系。
二、培养小班幼儿色彩表现能力的意义
不论是国外儿童抽象、夸张的绘画手法,还是国内幼儿所创作的细致精美的装饰画,其共同之处是他们在色彩的运用上都是以红、黄、蓝等丰富夺目的颜色为主,画面整体明亮、鲜艳,给人以活泼跳跃分外醒目的感觉,这正是孩子们画画的主要特点,也是儿童画较之成人画不同之处。
从孩子们五光十色、色彩斑斓的画面中,我们不难看出,儿童对周围事物天真而又充满热情的感受,反映了他们稚嫩而又大胆的想象力。
一幅成功的儿童作品离不开色彩的装饰,没有了色彩,孩子们无法将自己眼中美丽的世界表现出来,因此,色彩运用较之其他绘画技能技巧更为重要,它是一切美术活动的基础。
儿童认识客观世界是从感知觉开始的。
因为有了感觉和知觉,人才能获得关于客观世界的知识,从而为进行高级、复杂的心理活动打下基础。
而在人的各种感知觉(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及空间时间知觉)活动中,视觉占主导地位。
研究表明:
人从环境中获得的大部分信息(约80%)是通过视觉传递给大脑的,而色彩感知觉(即色觉)在视觉活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心理学家的实验还给我们揭示了这样一些事实:
那些对色彩有敏锐感觉的儿童往往对色彩辨认的知觉度也较强。
这类儿童在性格上往往表现出热情开朗,对周围世界感受丰富,心理健康;对新事物的认识有强烈的渴望,善于交际;有较强的表达能力、观察能力和自控能力。
普辛曾讲过:
色彩是吸引眼睛注意的诱饵。
大千世界,每个地方,每个角落都存在着色彩,从小让幼儿用多种感官去感受色彩、认识色彩、来激发幼儿对美的追求、对美的感受,从而激起表现的欲望。
因此,根据幼儿在成长过程中各阶段的心理发展特点,有意识地培养他们的色彩感知觉,对于儿童良好性格的形成和智力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小班幼儿色彩表现能力培养
(一)开展丰富多彩游戏,激发幼儿对色彩的兴趣
1.玩色游戏
通过多种趣味游戏,认识颜色,了解颜色变化过程,逐渐引起幼儿对色彩的兴趣。
根据幼儿年龄特点,我们选择相应的活动形式。
幼儿往往有很好的直观映象记忆,并对色彩明亮、鲜艳的东西能产生强烈的情绪反应。
如我们在幼儿园里常常能看到这样的现象,小班幼儿用他们喜爱的色彩画线条、画圆圈,虽然没有创造什么形象,但孩子们仍乐此不疲。
这是因为孩子们对色彩产生了一种情绪表达的需要和欲望。
根据这一特点,我们让小班幼儿用大号水粉笔在大张纸上画彩条、圆圈及任意涂沫,用手指、手掌蘸色印画。
这样提升幼儿对色彩的兴趣。
在瓷砖墙上用多种材料绘画。
这些活动都能激发幼儿对色彩的强烈兴趣,还能了解一些简单的色彩知识。
又如在吹画活动中,先用装有颜色水的滴管在画纸上滴几点颜料,然后用吸管对着画纸上的颜料用嘴吹气,使颜料水在画纸上流散开来。
教师鼓励幼儿在画纸的不同位置滴上不同的颜色水,再从不同的方向吹,画面上的颜色相互流淌融合,创造出色彩斑斓的图画。
幼儿会发现两种颜色相混时会产生新的颜色,教师就要引导幼儿去思考,去观察色彩的变化。
让幼儿了解三原色及间色、复色产生的过程,从而使幼儿更好地感知色彩丰富多样的变化。
类似的活动还有:
喷色龙(喷画)、变魔术(油水分离法)、拖把画和按颜色分类等。
2.涂色游戏
当孩子们对色彩有了浓厚兴趣时,我们带幼儿开展了一系列填色、涂色活动。
在活动中,我们将孩子们最喜爱的动画形象复印后,请他们自己涂色。
由于这些是他们自己最感兴趣的形象,孩子们涂起来格外仔细、认真。
在初次涂色时,绝大多数幼儿涂不均匀,画面比较乱,为使幼儿涂色能力有所提高,我有意识地教幼儿按照从左到右或从上到下,有规律的涂色方法。
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幼儿在涂色能力上有了很大的提高。
通过涂色活动,逐步引导幼儿由随意涂色到搭配涂色,发展幼儿审美表现能力。
小班幼儿对色彩的感受力很强。
应鼓励幼儿大胆地选择多种颜色作画,不要用单一的色彩表现画面,不要用生活中固定的颜色框架去局限幼儿的思维,如太阳一定是红的,鸡的羽毛一定是黄的等等。
幼儿对生活的感悟带有情绪色彩,对所画事物的好恶也能决定其用色的变化,如有的孩子非常喜欢太阳和公鸡,就将其涂抹上五彩的色调,有的幼儿讨厌某些事物,就常用暗色涂抹,教师应引导幼儿用心灵去表现画面的色彩,丰富绚丽的颜色将给予幼儿愉快的感受。
指导幼儿涂色时,刚开始可一物体用一种颜色,接着引导幼儿尝试将每种物体用线条分割后涂上不同的颜色,幼儿边画边观察不同色彩相搭配的效果,积累初浅的颜色经验。
(二)利用环境,培养幼儿色彩感知能力
1.大自然中寻找色彩,认识色彩
世界是五彩缤纷的,教师和父母都应十分重视带幼儿去感受这色彩丰富的生存环境。
大自然就是一本很好的教科书。
蔚蓝的天,白色的云,带上一只漂亮的风筝去放飞,那风筝在蓝天中会变得更生动,更富有美感。
又如那雨后挂在天边的七色彩虹,小鸟和蝴蝶带着鲜艳的色彩四处飞舞;在绿绿的草地上,孩子们在奔跑、打滚,草地与孩子的服装交错在一起形成的色彩斑斓、富有动感的画面。
在一年四季的交替过程中,同样会形成各种不同的色调,也都是一幅幅美丽的画面。
教师应有效地利用自然素材的美,引导幼儿去感受、去发现,并用彩笔尽情地表现自己的感受,这些都有助于幼儿形成色彩美感。
鉴赏能力是以感性认识为基础的,幼儿在欣赏大自然的美、社会生活的美以及各种艺术的美的同时,发现色彩的美、感受色彩的美。
大自然中的青山绿水、旭日斜阳、蓝天白云、碧海拍浪、奇花异草、鸣禽走兽、雨后斑驳的彩虹、夜晚缤纷的霓虹以及观察社会大家庭中各民族的服饰等等,这些五彩的色调能直接给予幼儿美的感受。
这些天然教材和素材是值得我我们好好利用的。
2.园内环境创设感知色彩的变化
幼儿园是幼儿第二个家,因此,创设优美的教育环境,带领幼儿欣赏环境布置中的美丽色彩,也能使幼儿产生美好的情感,增长审美意识,如根据季节的变化进行环境布置,冬天结合中国传统节日,以红色为主色,整个环境中出现不同明度的红色作品,幼儿身在此中能感知红色的深浅变化;春季有绿色和黄色象征春天绿意昂然景色,幼儿感受相邻色的协调;夏天用蓝色表现海水的清凉,用红绿对比色强调色彩的冲击感;秋天橘黄色唱主角,树叶黄了、小麦黄了、水果熟了……引导幼儿观察各季节的色调倾向,让幼儿感受到利用色彩能够突出四季的特征。
置身于美好的教育环境中,对幼儿的色彩感的培养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三)通过艺术欣赏,提高幼儿对色彩审美能力
小班幼儿需要生动形象的实例地帮助他们去感受色彩的运用。
引导幼儿欣赏,能提高幼儿鉴赏美的能力,为审美素质的培养打下基础,再逐步鼓励幼儿模仿,继而创造自己的作品,表达他们对美的感受。
欣赏活动,不但可以开阔孩子们的眼界,而且能使幼儿感受美、欣赏美,丰富其想象空间。
欣赏活动包括欣赏国内外优秀的儿童作品及现代主义抽象派大师的作品等。
在组织欣赏儿童画作品时,我将国内外优秀儿童画获奖作品放大,请孩子们仔细观察,并与他们一同讲一讲自己的感受,从中获得一定经验和收获。
提供不同题材的名人名作,或者是为社会公认的、有艺术欣赏价值的作品作为欣赏的内容也是必要的。
这些艺术作品可以是水墨画、建筑物、民间艺术、西洋画等。
如毕加索的《牛》、梵高的《向日葵》、《星空》等,虽然既没有真实的物体,也没有具体的人物,有的只是各种线条、形状、颜色的不同组合,但这些是由“有意味的形式”所构成的视觉品质及形式层面的东西,恰恰最容易为儿童所理解、欣赏和接受;民间艺术中如农民画家的作品、京剧脸谱、天津泥人、布老虎玩具、剪纸等,以其质朴大胆功利的色彩渲染作品,吸引幼儿。
抽象画作品是以线、形、色为主要表现手法,很符合幼儿绘画的特点,加之画面色彩十分鲜艳,孩子们在欣赏中表现出极大的兴趣。
幼儿对色彩鲜艳的作品尤为偏爱,通过一段时间的欣赏,他们将欣赏活动中所获得的色彩体验运用在自己的绘画作品中,画面色彩更加丰富,在颜色搭配上也更加和谐了
(四)通过临摹写生,培养幼儿色彩表现能力
在欣赏活动中,你会惊奇地发现,这些名画对孩子们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会大大超出我们的意料。
在欣赏的基础上,可以引导幼儿学习、模仿名画中色彩的搭配关系,并将它们反映到自己的画面上来。
这样,既开阔了幼儿的视野,又提高了他们对色彩的欣赏能力和表现能力。
小班幼儿色彩表现经验有限,运用名作的模仿、临摹可以增强他们的色彩表现力。
如在临摹《向日葵》,没有出现临摹作品时,幼儿只能用一种黄色来涂色,等欣赏过作品后,有了感性认识孩子们能用多种颜色进行涂色。
写生活动可以帮助幼儿观察物体色彩变化,帮助他们选择颜色。
如《春雨》,以往孩子理解中的春雨是无色的或蓝色的。
我让幼儿在幼儿园中去寻找春雨待过之处,然后进行写生。
孩子们发现春雨在树叶上是绿色的;在花上是红色的;在操场上是灰色的;在画上是彩色的……等活动结束,孩子表现出的《春雨》是五彩缤纷的。
四、小班幼儿色彩表现能力培养原则
1.适应性
适应性体现在选择的内容适应性、材料适应性。
选择内容适应性,是指选择活动的内容要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和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
有时教师在选择内容时,只考虑这内容我能操作,我认为效果会不错,这都是错误的。
首先要对本班实际情况进行调查,全面了解孩子的共性和特性,才能选择合适孩子的内容。
我园地处城乡结合部,幼儿园周围有许多农田、建筑工地和荒地。
我们就利用现有条件让幼儿采摘野花,发现它们不同的色彩;感受小草、树叶随季节不同发生色彩变化。
我们以此为绘画主题,让幼儿亲身感受,用色彩涂绘出他们眼中的野花和树叶。
材料适应性,是指幼儿操作的材料是否便于其掌握和使用。
小班幼儿年龄小,手部肌肉发育不完善,他们对于较大较重的材料操作使用较困难。
对于较复杂材料不知如何入手。
小班幼儿适合小型的工具进行活动,如:
报纸拓印、小喷壶、小刷子、图章等。
“秋天的树叶”充满色彩感,如让小班幼儿用蜡笔和油画棒涂色,他们会感到机械乏味,用水粉笔涂色没有一定技能又不行。
报纸团成的小团正好弥补其缺陷,幼儿用纸团随意蘸点颜料进行拓印,在纸上出现的纹理效果正好和树叶的茎相似,颜料之间互相混合产生变色和渐变的效果。
幼儿在玩中感受到色彩的韵律美。
2.递进性
递进性体现在内容递进性和过程递进性上。
有的教师急于向把色彩知识传授给孩子,她设计了许多玩色内容,并且一起向幼儿开放,这样做是适得其反。
小班幼儿对色彩认知还欠缺,首先要培养对色彩感兴趣,可以选择一两个内容去引导他们,等他们有一定的经验之后逐步提供新的活动。
幼儿的感知色彩有一个较长的过程,我们不能直接向幼儿传授色彩知识和表现方法,要经过感受—兴趣—认知—模仿—尝试—表现这一系列过程。
每一个阶段的内容和材料选择也要注意逐步递进,让幼儿在一个愉快、轻松的环境感受色彩的美,用表现自己愉悦的情绪。
“玩色”活动中,先让幼儿用纸团敲敲打打感受色彩的变化,他们对色彩玩法有一定了解后,提供油画棒和喷壶材料。
幼儿在喷色时会发现纸上出现一个图案,他们很好奇,激起他们对油画棒和颜料结合的兴趣。
幼儿通过活动感知到油画棒的颜色要与水彩颜料不同,深浅效果最佳。
在经过一段时间地玩色,我们在提供小刷子,慢慢的引导他们使用水粉笔和排纹笔使用。
孩子们在操作每一种材料都是一次进步,都是对自己色彩认识和表现一次更新。
3.生动性
小班幼儿的认识活动基本上是在行动过程中进行的,并且易受外部事物及自己情绪的影响,无意性占优势。
他们的注意很不稳定,易受外部环境的干扰。
由于有意注意水平低下,幼儿观察的目的性较差,缺乏顺序性和细致性,不会有意识地识记某些事物,只有那些形象鲜明、具体生动、能引起强烈情绪的事物才易记住。
我们在引导幼儿感知色彩时也应注意生动性。
这生动性包括语言生动性和材料生动性。
如可以用水果和喜欢的卡通形象帮助幼儿感知颜色和认识颜色,红色的太阳、黄色的香蕉、绿色的青蛙等,还可以有一种颜色让幼儿联想到其他物体,来帮助幼儿加深对色彩感知。
枯燥、贫乏的语言不能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我们要用有助于幼儿感受的语言去引导。
《柳树姐姐梳头》中,我把棉签变成了小梳子,每一次都是从上往下梳,柳叶变成装饰柳树姐姐头发的发卡。
孩子们在形象语言引导下,他们都能愉快地正确地使用棉签和表现柳枝和柳叶。
在《快乐的小雨点》中,小雨滴是透明的,对于幼儿来说是无色的,不知用什么色彩去表现它。
我用喝果汁来引导幼儿说说果汁的颜色,红红的西瓜汁、桔黄的橙汁、粉红的草莓汁等等,由此引发幼儿表现出多彩的小雨滴。
通过具体形象的描述,孩子幼儿具体的概念,他们把此概念转变成创作的动力,这就是教师所要设定的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楼必生、屠美如《学前儿童艺术综合教育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第二版
2.杨景芝《美术教育与人的发展——儿童美术教学法研究》人民美术出版社2003年第二版
3.朱家雄《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华东师大出版社
4.李慰宜《走进幼儿绘画世界》上海教育出版社
5.郭建南、史悠鹏《色彩的理论与表现》浙江省人民美术出版社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学前教育科研方法 网络 课程 学前教育 科研 方法 平时 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