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毕业论文戚建波声乐作品的创作特色.docx
- 文档编号:26346350
- 上传时间:2023-06-17
- 格式:DOCX
- 页数:13
- 大小:92.46KB
本科毕业论文戚建波声乐作品的创作特色.docx
《本科毕业论文戚建波声乐作品的创作特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本科毕业论文戚建波声乐作品的创作特色.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本科毕业论文戚建波声乐作品的创作特色
摘要..........................................................................................3
关键词......................................................................................3
Abstract..................................................................................3Keywords.............................................................................3
一、前言..................................................................................4
二、戚建波的创作历程..........................................................4
三、戚建波声乐作品的创作风格和特色..............................6
1、大爱情怀的题材选择......................................................6
2、亲情的主导思想..............................................................7
3、抒情吟唱的旋律特色......................................................7
1优美的旋律语言...........................................................7
2吟唱的美妙运用...........................................................8
4、水乳交融的词曲结合......................................................9
四、结论................................................................................10
参考文献..................................................................................11
戚建波声乐作品的创作特色
作者:
彭媛媛指导老师:
张淑萍
吉首大学音乐舞蹈学院音乐学专业(声乐方向)06级湖南吉首416000
摘要:
戚建波是近几十年来中国歌坛上涌现出的一位成绩斐然的作曲家,他所创作的声乐作品大都在海内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取得了较高的艺术成就。
笔者通过介绍戚建波先生的声乐作品创作历程,并分析其具体的作品,揭示了戚建波声乐作品创作具有四大特色:
大爱情怀的题材选择;亲情的主导思想;抒情吟唱的旋律特色;水乳交融的词曲结合。
关键词:
戚建波、大爱情怀、亲情、旋律特色、创作特色
Thecreativecharacteristicsintheworksofthe
musicianQiJianbo
Author:
PengYuan-yuanSupervisor:
ZhangShu-ping
(Vocalmusicdirection,Grade2006,CollegeofMusicology&Dancing,JishouUniversityJishouHunan,416000)
Abstract:
QiJianbo,asuccessfulcomposeremergedinChinesecircleofsingersinrecentdecades,hasmadegreatachievementsforhisworksthathaveexertgreatinfluencebothhomeandabroad.Theauthorgivesanintroductionofthecreativeprogressofhisworks,analyzesthemindetail,andrevealsthefourcharacteristicsinhisworks:
topicchosenofuniversalloves;lovebetweenrelativesasthemainthemes,expressiveandlyricalmelody,andasoundcombinationoflyricsandmusic.
Keywords:
QiJianbo、Feelingsofbiglove、familylove、melodycharacteristics、creativecharacteristics
一、前言:
被称为平民作曲家的戚建波,通过自己对生活的感受和对音乐的执着,写出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声乐作品,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好评与喜爱。
可以说他的每首作品都代表着广大人民的心声,所以他又被尊称为“平民的歌者”这一点都不夸张。
这样一个具有思想和创意的作曲家,我想是值得人们去喜爱和尊敬的,他这么潜心研究所创作出的作品应该被我们所传唱。
戚建波声乐作品最大的特色就是他在创作上的与众不同,所以,我想通过本论文,让这个平民作曲家的情感走进更多人的心田,让大家更加了解他的情感创作。
下面就将对戚建波的创作特色进行一些探讨。
二、戚建波的生平
戚建波,是近二、三十年来中国歌坛上涌现出的一位成绩斐然的作曲家。
1959年10月出生于一个美丽平静的海滨小城威海市的环翠区。
戚建波从小的时候就非常喜欢音乐,当时他很喜欢听村里的一位老师拉的三弦,有空就跑去老师那里玩,老师看他悟性很强就收了他做学生。
后来他又学习了二胡、京胡、钢琴和手风琴,那个时候,在器乐上和乐理上的成绩他一直都很优秀。
1977年他高中毕业,考上了蓬莱师范学院。
1980年毕业于蓬莱师范学院音乐系。
毕业后回到母校威海一中做了名音乐老师,可他一直坚持着业余作曲创作,因为音乐是他的精神伴侣,是他生命积淀绽放出的思想火花——美丽而真挚,是他心中亲情的记载和表达的柔情与豪情。
他的旋律有大海无边无际的深情宏阔;有海面一样的宁静平和,海心一样的浓情荡漾;有大海层层叠浪的浓烈奔放;有浪花与船头追逐嬉闹的活泼调皮;有大海夜幕星灯点缀下波光粼粼的静谧祥和;还有大海的“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豪迈激荡。
戚建波的创作灵感和他幸福美满的生活环境是分不开的。
他有一个和美的家庭,妈妈一辈子含辛茹苦,把好吃的都留给孩子们,父亲真诚做人,一辈子规矩守法,姐姐谦让弟弟们,不争不抢,这样的家庭具有传统的美德,培养出来的孩子心理平衡,相处也很和睦。
成家后的戚建波,妻子贤惠,儿子聪明懂事,大家共同照顾着这个家,也相互给予了最平凡朴素也是最深沉醇厚的亲情之爱。
戚建波的父亲2000年初去世,当时戚建波正要乘飞机从北京回威海,在机场上听到家里打来的电话,他当时就哭了。
他是个家庭观念特别强的人,每次出差,母亲都会打电话给他,他有了困难,也是想向家人倾诉,向妻子诉说。
是亲人给他的力量让他能够继续进行工作。
戚建波说:
“爱情可能是自私的,友情也可能变质,唯有亲情是永恒而无私的”。
那血浓于水的注定要心牵一生的亲情让他的灵感和感动一起涌动。
因而他总是自己流着泪写下了这些让我们热泪盈眶的心曲。
他认为孝敬父母是做人最首要的。
他还说:
“作为儿女最大的孝敬是我们应该把最好的一面,只要是你感觉快乐的事情有收获的事情及时告诉给我们的父母,让他们高兴。
”所以戚建波要一生都为这种永恒无私的爱而歌唱。
就连爱国主义的歌曲里都有亲情,他说:
“爱家即是爱国。
家家都和睦了,国家也就安定强大了。
”他像爱自己的母亲一样爱着自己的祖国,你听他在唱:
“与你风雨相随,与你紧紧依偎,想起你难入睡,看着你被陶醉,这一生跟着你不后悔。
”这就是戚建波与祖国妈妈之间割舍不断的一生情缘。
如果说戚建波的创作灵感一方面是来源于家人最朴素也最醇厚的爱,那么另一方面肯定是来源于恩师邹树君的教诲和关怀。
在上世纪70年代初,每年的秋收夏收,邹树君老师蹲点住在戚建波家,那时候戚建波还是个十三岁的孩子,邹老师见他的乐感好,就经常教他识谱,拉胡琴。
一直到戚建波考上蓬莱师专,他还是经常找邹老师学习,毕业后回到威海,一搞音乐活动,总是邹老师指挥,戚建波拉手风琴伴奏,此间两人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1981年,戚建波的第一首作品《老师的目光》发表在了上海的《儿童歌声》上,得到了7块钱的稿费,在国家的刊物上发表作品,他激动得就像是过年。
这件事给了他很大鼓励,从此,他成了业余作曲者,关于音乐,他开始有了自己的思考和梦想。
那个时候,邹老师一直鼓励戚建波多写歌,多潜心创作,在邹老师的鼓励和帮助下,戚建波成了烟台地区会演的获奖大户,当时一等奖的奖品是一个闹钟,戚建波的家里闹钟就有12个。
后来,邹老师又张罗着帮戚建波举办音乐会,音乐会的资金也全部由邹老师帮他联系,有一次,有人答应赞助他们200块钱资金,他俩冒着大雨去到目的地,邹老师一双刚买的皮鞋完全被水泡坏了,但邹老师说,值得!
不仅是邹老师,戚建波的很多老师,都曾不计回报的给过他关怀和帮助,正是他们这样无私的爱,让戚建波感怀至深,他在沐浴着这种爱的同时也把它转化成为跳跃的音符,融入到对祖国、对人们的大爱之中。
戚建波的音乐创作从未间断过,到2002年春节联欢晚会的《与世界联网》等几首作品为止,他已经连续五年有十首作品出现在这种晚会上,并有三首作品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他的作品旋律朴实、美丽神奇。
无论是豪迈激扬的《中国娃》、《好男儿》、《中国志气》;深情宏阔的《祖国万岁》、《祖国永远是我的家》、柔美婉转的《亲情电话》、《儿行千里》、《常回家看看》、《亲朋好友》;还有浓郁奔放的《开门红》、《欢天喜地》、质朴无华的《咱老百姓》、《母亲》;诙谐幽默的《爷爷奶奶和我们》。
就连充满圣洁、吉祥意境的《平安颂》都洋溢着一股浓烈的亲情。
友情和亲情是他创作的基点和由衷,这是人们情感中最本质的属性,也是戚建波作品的成功和魅力所在,《延安颂——戚建波音乐作品珍藏版》首发式在京举行时,引起了在京各大媒体和词曲作家、演唱家们的极大关注,让我们衷心祝愿这位和蔼可亲的作曲家在今后的创作中能够取得更大的成就。
戚建波的音乐吐露了寻常百姓的心声,道出了人们内心最深处的渴望,合拍了人们的心率,从而引起了全社会的共振。
从此人们心中多了个人——戚建波。
他作品的题材大都是提炼自民间,情系祖国、家和人民,充分表达了作者放声歌唱一切美好事物的真挚感情,唱出了人们的心声。
随着戚建波创作经验的不断积累,社会认识的不断深化及其对人生的不断思索,他发现,在当代社会中,人们的经济、生活、教育、文化等各种水平都在相应提高,但对家人的关怀却在不知不觉中减少了,尤其是长期在外的儿女,对家中父母的关怀甚为稀少。
他觉得,这种极为平凡却又异常珍贵的亲情无论如何也是不能置之不理的,毅然将对当代社会现象的洞悉充分的融入歌曲创作中,这使他在创作上成为独树一帜的“亲情大爱”作曲家。
他的声乐作品中总是给人们真情,也让人们静心回味生活的平凡感觉,这一点在歌曲《儿行千里》中充分体现出了他的真情实感,体现了他创作的魅力所在,这首作品用了我们日常生活中最为平常的事,却唱出了我们所有在外游子的心声。
儿行千里母担忧,充分体现了作者的创作特色和创作技法的不断完善,和真情流露的真情实感。
戚建波的声乐作品到目前为止已有20多首在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上出现了,各种大小的晚会就更不用说了,为什么他的作品会这么受欢迎呢?
1999年的春节晚会的现场,主持人文清替一位发来短信的观众提了个问题:
“《常回家看看》唱遍了大江南北,而且有关报道说戚老师已经连续5年都有十余首作品出现在亿万群众瞩目的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上,是什么使您的作品能这样受欢迎呢?
”当时著名声乐教授金铁霖、著名作曲家徐沛东作为嘉宾到场祝贺,亲密好友车行到场畅谈《常回家看看》的创作过程,而我们的主角戚建波却说自己只是个“业余”作曲家。
他操着一口浓重的乡音为我们深情讲述起乡情:
我的故乡在威海,也是著名的北洋水师所在地,我工作在威海第一中学,是一名音乐教师,我从80年起就在那里至今已经20几个年头了……”
有了生活,一个作曲家才有了创作的灵感,这也许就是生活对热爱它的人所给与的回报吧。
这就是戚建波对他自己创作的评价。
三、戚建波声乐作品的创作风格和特色
在这个新型的21世纪,要创作出真正具有中国时代特征且易于被广大人民所接受的声乐作品,就必须要在更科学的创作思想指导下,充分挖掘更新创作题材、音乐语汇、创作技巧等方面的潜质,开创中国音乐自己独特的风格。
戚建波就把对祖国人民的“大爱”情怀与其它艺术创作手段相结合,使创作出来的歌曲意境深远,旋律优美,结构清晰简洁,风格自由舒展,通俗易懂,从而被广大人民群众所接受喜爱。
他的创作特色可以从下几个方面来阐释。
1、大爱情怀的题材选择
当今的社会,我们国家已进入稳定的发展阶段,人们不再为满腔的热情得不到回应而自我宣泄,不再遭受战争的苦难和压迫,生活水平提高了,经济水平提高了,教育水平提高了,对文化的需求也相应提高了,从而声乐作品也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戚建波的声乐作品题材应运而生。
他一方面吸收了老一辈艺术家的创作经验,另一方面是在此基础上探索出将中国传统文人思想与当代听众的审美情绪紧密结合,以充分体现对家和祖国真挚热爱的新题材——至真至善、无私无边的“大爱情怀”。
这一新的题材形式用他那具有浓郁生活气息的题材,真挚纯朴、通俗易懂的歌词,为我们展现了内涵丰富、色彩斑斓的“情感”主题。
翻开戚建波的声乐作品集,发觉其中写满了“情”与“爱”,但却看不见常见的卿卿我我,听不到习闻的私语呢喃;戚建波把爱的倾诉对象全部聚焦于同一个核心主题——对祖国人民的爱,对亲朋好友的爱,这就完全体现了广大人民的心愿,也充分证实了他的写作特色。
其具体代表作品如下:
《祖国万岁》、《中国志气》、《亲吻祖国》、《为祖国守岁》、《红旗颂》等。
下面从作品《祖国万岁》中我们可以看到他那宽广的胸怀和对祖国的那份挚爱,也正体现了他的大爱情怀。
《祖国万岁》(作词:
樊孝斌)“这一生有了你而高贵,吃再多的苦笑着不言伤悲,这一生跟着你不后悔,走再长的路情愿汗透衣背,我的心只愿为你劳累,我的生命与你风雨相随,除了你我还能担心谁?
走千山走万水永不后退。
”作者以深情倾诉的抒情特质,清新真挚的旋律语言,写出了亿万中华儿女对祖国母亲的赤诚大爱。
把无数小我之爱涵盖在内,从中超拔出来大我之爱,是从每个中国人的共同情感中升华出来的爱之最高境界。
这种“大爱”和中华民族绵延几千年的爱国情结一脉相承,寄托了整整一代人对祖国母亲的深深热爱。
而与以前所创作的歌曲《中国志气》相比则是把所有的情感都提升到更大的空间了,通过对自身的描写来描述对祖国的爱,也足以表明中华儿女的对祖国的忠诚之心,“中华好儿孙落地就生根,脚踏三山和五岳手托日月和星辰,来带一腔血去带清白身,活着给祖先争口气,誓不留悔恨。
有啥也别有病,没啥也别没精神,人有精神老变少地有精神土生金,宁肯咱少长肉瘦也得先长筋,男儿漆下有黄金只跪苍天和娘亲”。
当这些朴实自然的歌词与清新流畅的旋律结合在一起,足以,表明作者在这期间思想上的成熟与成长,内心所想要表达的情感完全不是自己所能控制的,这都是代表着我们中华儿女的意愿的,所以这两首作品都能够激起人们对祖国和平生活的热爱,和对祖国大好山河的热爱。
2、亲情的主导思想
戚建波的声乐作品多以亲情为主体,并将对这份情的深沉爱恋参透全曲。
其代表作有《父亲》、《母亲》、《儿行千里》、《一家人》、《常回家看看》、《亲情电话》等,这些作品不同于以前的风格,完全体现了现实生活中一般人的情感,完全体现了儿女们对父母的那份感情,如果没有自己的亲身体会是永远写不出这么优秀的作品的,用一些简单的音符来表达自己的情感,每一个音符都唱出了自己的心声,让人一听就能感觉到自己就是里面的主角,这就充分体现了戚建波平民作曲家的心声。
具体从歌曲《父亲》(作词:
车行)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对父亲的那份爱,“我的老父亲,我最疼爱的人,人间的甘甜有十份,你只尝了三份,人间的苦涩有三份,你却尝了十份。
”这样朴实的心声,我们大家都体会得淋漓尽致。
这种对父亲的爱其本身就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再通过优美的旋律加以修饰以后更加具有魅力。
这从人到家再到祖国的情感,天人合一,家国一体的情感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永远都不会改变的优良传统。
在戚建波的声乐作品中我们不仅看到了他独特题材所散发出的深刻内涵,更看到了戚建波对艺术真诚的信仰,他不但继承和弘扬了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而且还把它们推向更高、更远的世界音乐文化中,为中国的艺术在世界上的传播和发展发挥着自己的力量。
3、抒情吟唱的旋律特色
1.优美的旋律语言
声乐作品的旋律写作有力的揭示了歌词的诗情画意,旋律的委婉起伏能够将歌词刻画得更加细致入微。
戚建波声乐作品的优美旋律与歌词相结合真可谓音中有诗,音中有画。
音乐与诗情完全融为了一体。
音乐艺术的情景交融,无疑是作曲家主观情思与客观的自然景物相互交融的结果。
其代表作有:
《咱老百姓》、《儿行千里》、《中国娃》、《亲朋好友》等,其中以《咱老百姓》中的旋律最为动听,不过这只是我个人的看法,但我相信只要你听过以后就会有和我一样的感受,那就来听听吧:
“都说咱老百姓是那满天星,群星簇拥才有那月光明。
天大的英雄也来自咱老百姓,树高千尺也要扎根泥土中。
是好人都不忘百姓的养育恩,鞠躬尽瘁为了报答这未了情。
”(见【谱例1】)这每一句都有内在的含义,看似简单的几句话,其实内涵着丰富的情感。
无论是抒情性或叙事性的歌曲旋律,每一首都倾注了作曲家自己深深的感情体验和他对音乐中文学含义的理解以及对美的追求。
歌唱旋律都是作者内心世界真情实感的表达。
戚建波声乐作品用委婉的旋律为听者刻画出生动的画面,这是他声乐作品的一大特点。
【谱例1】
从以上旋律我们可以看到,节奏用的是八十六与附点相结合,而且大都是以级进为主,旋律起伏委婉、动听,使得整首作品的情感婉转起伏,就像流水一样,使人的情感就流入爱的海洋,从而能更好的投入感情,真正的投入到作品的意境里去。
再看歌词与歌曲的结合,真的可以用天衣无缝来形容了,每个字都是落在点上的,这就更能表达作者对艺术的执着,也能使听众更好的体会作者的创作意图和创作背景。
2.吟唱的美妙运用
中国语言本身就具有吟诵性,古代的很多诗歌都曾经被谱成曲来传唱,并流传至今。
所以戚建波继承了把我国语言的音调与旋律相结合,严格按照声音的音节进行创作的具有民族风味的声乐作品。
这种中国式创作的优良传统,严格按照歌唱的韵律走向与旋律相结合,不仅创作了属于自己独特的旋律风格,而且洋为中用、古为今用,发展了这种创作方式。
创作了一种具有中国语言特色的作品,在悠扬起伏的旋律中表现自己的情感,通过对作品的理解和加工,使其内在的魅力充分体现出作者内心的感情,无论是歌曲的旋律、节拍、节奏等的创造上,都有按朗诵时的节奏和声调来创作的。
比如:
《常回家看看》中“找点空闲,找点时间,陪同爱人常回家看看,妈妈准备了一些唠叨,爸爸张罗了一桌好饭。
生活的烦恼跟妈妈说说,工作的事情向爸爸谈谈。
”还有《儿行千里》中“衣裳再添几件,饭菜再吃几口,出门在外没有妈熬的小米粥。
一会儿看看脸,一会儿摸摸手,一会儿又把嘱咐的话装进儿的兜。
”(见【谱例2】)每一句都是按照咬文嚼字中的阴阳顿挫来唱的,就像是说话一样说出来似的,自然、朴实,使歌曲的情感表现得更加清晰明了。
旋律跨度不大,此起彼伏,悠扬婉转,如细水长流般。
尤其是附点音符的点缀,使得整首曲子更加具有表达性,表达了作者与作品自身的情感,也可见戚建波在歌曲创作上具有自己独有的风格。
【谱例2】
衣裳再添几件饭菜再吃几口
出门在外没有妈熬的小米粥
从上面的旋律我们可以看到,它是一首小调歌曲,所以整条旋律都比较柔和,慢慢的,多用级进,仅仅扣住主题往下发展,完全像朗诵一样,非常的轻松、自然,这是戚建波的又一创作特色。
旋律不仅是音乐构成的基础也是音乐的灵魂,在写作旋律时注意歌唱性,将民族风格与时代气息有机的结合起来,才能获得专家的好评、听众的喜爱。
戚建波的声乐作品旋律优美,具有浓烈的抒情性。
从旋律的写作方法而言,他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其中,根据歌词提供的意境及感情脉络转化成具有个性化的乐思挥洒成曲;从旋律的音调而言它植根于民族民间音乐的沃土中,并以人民大众对民族旋律的审美习惯为基础进行创作。
戚建波的声乐作品整体上追求民族性和时代性的完美结合,在吸引和借鉴传统作曲技法的基础上,创作出了自己特有的亲情风格。
4、水乳交融的词曲结合
许多作曲家都曾说过:
“词曲结合的好坏是歌曲成败的关键。
”德国音乐家舒曼曾经说过:
“人们发现它们联合起来的效果更加伟大得多。
当简单的乐音由发展的音节给以加强,当歌词被烘托到旋律的声浪之上时,当诗的轻微节奏,在和缓的交错中同音乐节奏融合在一起时,效果则更大、更美。
”所以戚建波的作品十分注重这一关键问题,做到了词曲的水乳交融。
戚建波声乐作品的题材选择大都是一样的,都是现实生活中实实在在的事情,发生在老百姓身边的事情,其歌词的内容通俗易懂,情感丰富,旋律简洁优美,上口动听,抒发了作曲家自己内在的情感,使其作品凸显出特有的音乐美感,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根据现代符号学的观点,艺术所表现的是人类的情感,而情感是不可能被人类语言准确无误地表现出来的;尽管人类创造了诸如悲哀、欢喜、愤怒、苦恼之类的概念,也只能表达人类情感的某些主要方面或主要特征。
因此,艺术语言是一种非逻辑的、非定量的语言。
”这就是语言的尽头是音乐的起源的缘由,是词曲结合中用音乐补言词的不足。
在作品中堪称词曲融合,创造性的处理歌词与音乐的均衡,充分揭示歌词内涵的典范。
戚建波对歌词具有敏锐的艺术感觉,其音乐细腻地表现出歌词的细微变化。
旋律时而温和柔美,时而渐次上扬,力度加强,犹如大海里的浪花此起彼伏,有意犹未尽的感觉。
由此可见,作曲家写作旋律时的挥洒自如,多是取决于词曲结合之完美和均衡。
如:
《常回家看看》、《咱老百姓》、《儿行千里》、《亲情电话》、《红旗颂》等。
(见【谱例3】)都是以“情”为主的题材选择,而内在的情感则是不同的,各具特色,这就是戚建波声乐作品的特色。
例如:
作品《红旗颂》【谱例3】
啊-------------------------啊----------------
啊---------------
蓝蓝的天空是你飘扬的背景
亲你爱你的是那呼啦啦的东风
词曲结合是歌词与音乐的互补,同时也是歌词对音乐的一种制约。
因而在歌曲中,有时因情感抒发的需要,因风格的需要,因营造意境的需要会突破有特定意义的语言的束缚,实现类似纯器乐的自由发挥。
这就是在歌曲中出现的“啊”等感叹词,以增强歌曲的感染力,而这些地方往往是歌曲旋律最出彩之处。
所以更能抒发情感,歌曲也因此而更加深情,更加精彩,更加动人。
如此绝妙的点睛之笔,被戚建波刻画得淋漓尽致,所以在戚建波的作品中词曲的融合可谓是天衣无缝。
每一字一音都是非常有讲究的,因为那都是创作者情感的延续。
四、结论
对艺术有着执着追求的戚建波,在中国音乐创作的领域内辛勤耕耘。
他的作品始终体现着对祖国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本科毕业 论文 戚建波 声乐 作品 创作 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