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轨道交通毕业论文.docx
- 文档编号:26336690
- 上传时间:2023-06-17
- 格式:DOCX
- 页数:25
- 大小:47.90KB
城市轨道交通毕业论文.docx
《城市轨道交通毕业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市轨道交通毕业论文.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城市轨道交通毕业论文
哈尔滨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毕业论文
论文题目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管理模式的研究
学生姓名
专业班级
指导教师
城市轨道交通学院
年月日
安全管理
摘要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专业性强、技术设备复杂、客流量大,造成城市轨道交通安全运营管理的难度较大,因而建立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管理模式,预防事故发生,提高事故应急处理能力,降低运营中安全事故的社会危害性,已成为当前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的重中之重。
本文从安全管理模式发展研究入手,分析了安全管理模式的发展趋势探讨了四种安全管理模式的风险控制水平。
并对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事故及原因进行了统计分析,研究了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的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管理模式。
本文将安全系统理论、安全风险学、持续改进及安全行为科学等现代管理理论融入到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管理中,根据安全管理模式设计理论,从安全管理的宏观指导、结构分析、操作方式三个层湎出发,提出了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管理模式。
该模式将运营管理分解为计划、实施、校验、评审四个单元。
并依据理论维、目标维、控制维的不同需求提出上诉四个单元的基本管理要素。
各要素在总体方针的指导下,相互关联相互促进,形成一套结构化动态管理体系。
最后,本文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管理模式各要素的实施流程以及体系进行过程中应当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安全管理模式。
1绪论…………………………………………………………………………………3
1.1研究背景……………………………………………………………………………3
1.2国内外研究现状……………………………………………………………………4
1.2.1国外研究现状……………………………………………………………………4
1.2.2国内研究现状………………………………………………………………………5
1.3研究内容…………………………………………………………………………6
2安全管理模式研究………………………………………………………………5
2.1安全管理模式发展历程……………………………………………………………6
2.2小结………………………………………………………………………………7
3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影响因素分析………………………………………………7
3.1事故统计分析………………………………………………………………………8
3.1.1事故原因分析……………………………………………………………………8
3.1.2事故伤亡分析……………………………………………………………………8
3.2影响因素分类……………………………………………………………………8
3.2.1人为影响分类…………………………………………………………………8
3.2.2设备影响分类…………………………………………………………………11
3.2.3环境影响因素…………………………………………………………………11
3.2.4小结……………………………………………………………………………11
4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管理模式
4.1安全系统理论…………………………………………………………………12
4.2安全管理模式的主要内容……………………………………………………13
4.3总体方针…………………………………………………………………………16
5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管理模式实施……………………………………………16
5.1管理目标及方案…………………………………………………………………16
5.2运行控制…………………………………………………………………………17
6总结与展望…………………………………………………………………………17
6.1总结……………………………………………………………………………17
6.2展望……………………………………………………………………………17
安全管理
1绪论
1.1研究背景
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我国的城市轨道交通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进展。
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已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在把握机遇、快速发展的同时,新的形式对安全运营的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新的挑战。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系统。
由供电子系统、通信子系统、信号子系统、给水与排水子系统、屏蔽门与安全门子系统、防灾与报警子系统、环境与设备监控子系统、机车车辆子系统、车辆段检修设备子系统、自动售检票子系统、通风空调与采暖子系统、电梯与自动扶梯等子系统组成。
城市轨道交通内部各子系统之间及子系统与外部有很高的关联度。
一旦某个子系统出现问题,就会迅速影响及波及其他子系统,形成连锁反应,进而影响整个系统的正常功能,造成部分或整体功能的瘫痪。
城市轨道交通专业性强、技术设备复杂、客流量大、周期性强、高峰低谷落差显著、时效性强,因此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管理的难度较大。
此外,因大多数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因深处地下,出入口少。
站台与车内人员又相对密集,疏散难度相对加大更使得城市轨道交通隐患重重。
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运营自1969年北京地铁一号线运营开始,到目前为止仅仅四十年。
其发展历史较短,运营技术力量不足,特别是高端人才与富有管理经验的技术骨干严重缺乏。
由于安全管理的经验不足,人员意识、设备技术与整体环境相对落后,导致了一些薄弱环节与安全隐患存在,最终成为事故的诱因,造成人员伤亡与经济损失。
在统计得到的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的事故中,发生在运营阶段的安全事故约占总量的60%以上。
因此,将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管理工作模式化,预防事故发生,提高事故应急处理能力,把运营中的安全事故给社会造成的伤害降低到最小程度,已成为城市轨道交通工作的重中之重。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国外研究现状
目前发达国家的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管理主要采用系统的安全管理模式。
在安全管理的思想上,突出了整体安全、系统安全的概念,将涉及行车安全的人、设备、环境等因素实现系统的管理与调度;在管理方式上,加大了安全法规的建设力度,实现法治化管理。
在手段上开发了大量的先进的行车安全检测设备,并通过计算机网络技术、通信技术实现了运输安全信息的远程集中管理与科学分析。
以德国为代表的一些欧洲国家采取的是“专业化安全管理模式”。
他们把探索安全管理治本途径一并考虑,用经营管理体制创新为安全管理升级拓展空间,以安全管理的不断深化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努力达到两者的协调互促、良性循环。
推行了以“机务、车辆、工务、电务等网络系统分开管理”,是安全管理更加突出重点,技术管理更加专业化,管理范畴更加合理化,安全生产的到了根本性的改善。
日本靠技术装备升级而建立的“高技术型安全管理模式”,直接采用世界最先进的技术装备,在全国大力发展标准轨、高技术、高速度、高安全的轨道交通决策。
采用了先进的机车、车辆、轨道、信号等技术装备。
为保证高速列车的运行安全,同步上马了先进的以“轨道电路的数字列车自动控制”方式、无线电控制的CARAT等方式为主的“新型运输安全系统”,以及调车作业“专业化”的“编组站自动化系统”。
为在既有线上提速而采用的“摆式列车”技术,同样有效地防止了因列车通过曲线与道岔超速而引发的颠覆事故。
这一系列高新技术的采用,极大的消除了人为的安全隐患。
美国采取的是“集中化安全管理模式”,使安全管理环境特点接近的线路集中起来,既有利于抓住安全管理的主要矛盾,又有利于发挥规模化优势而通过加大投入来保证安全技术的换代升级。
1.2.2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大多数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公司对于相关问题进行过一些单向的与观点性的研究,尚未形成理论或实际模式这些办法总的来说具有重现实、重战术的特点。
当然也有一部分企业借鉴了国内其他的企业安全管理模式,并对其进行改进使之适用于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营管理。
具有代表性与影响力的主要有以下几种模式。
北京地铁制定了安全管理的具体目标,即“安全可靠、快捷准时、高效运行、出行方便、功能完善、舒心环保”,同时瞒住不同乘客的需求。
在此方针指导下,详细制定了“运营事故处理规则”与“北京地铁服务标准”。
并围绕地铁安全特点,公司在加强基础管理的研究与实践,深化“治、控、救”管理体系的同时开展了评选“金手柄奖”、全员安全大讨论、安全月等一系列安全活动,积极推动安全管理工作。
天津地铁运营公司根据鞍钢的安全管理模式,制定自己模式的安全管理目标。
以保证乘客安全、保障员工健康为出发点,开展安全管理工作,通过安全生产责任制、企业安全生产文化建设与紧急状况下安全管理等对策加以实施。
通过体系认证,合理调整生产责任制与安全生产文化建设的关系,使两者能有效地结合,使员工、乘客与公司三者成为利益的共同体。
香港地铁公司采用了一套完善的安全管理方式,在坚持“安全至上”的方针指导下。
通过制定安全策略与建立安全管理系统,以及推行安全管理计划,积极进行安全管理指引与有效措施来消除隐患、减少危险,确保严格遵守安全法例要求与维持一个极具安全意思的环境。
香港地铁公司在安全政策中表明致力确保乘客、群众承包商及员工的安全,并通过整体表现指标,将安全定位策略及业务策划中重要的一环。
地铁公司每三年便会邀请国际的专家来港进行全面深入的视察与研讨,为安全管理系统提供客观的改善建议。
1.3研究内容
以“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管理模式”为研究对象,以保障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可持续发展为背景,通过对国内安全管理模式的研究与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管理的战略分析以及对收集到的事故产生的原因的分析总结提出了一种适合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管理模式。
论文主要内容有:
(1)研究国内不同历史时期的安全管理模式。
通过对安全管理模式的分析与对其风险控制水平的对比,找出安全管理模式的发展趋势。
(2)研究国内外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事故。
将收集到的事故进行分类,并对其原因进行统计分析,得出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管理的薄弱环节。
对不同类型事故的损失进行统计分析,找出安全管理的重点控制对象。
(3)分析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影响因素。
根据安全管理的人-机-环境的系统理论,全面分析可能影响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的因素。
(4)提出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管理模式。
(5)指出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管理模式实施的详细流程,以及在实施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论文通过研究,对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管理提出符合现代管理要求,适合国情的先进、科学、高效的安全管理模式的改善建议。
2.安全管理模式的研究
<汉语大词典>中将“管理模式”解释为:
“管理模式是在大量总结管理理论与实践的基础上,针对企业管理具体的实际需要,提出一套管理思想、管理程序、管理制度与管理方法论体系。
”一种管理模式,就是一种特有的管理体系,他是由若干个既相对独立运行,又密切相关的系统有机整合而成的。
就安全管理模式而言,目前尚未明确定义。
根据上文对管理模式的解释,本文认为安全管理模式就是为实现“安全第一、预防为主”这一方针而组建的安全管理组织形式与安全运营行为方式。
安全管理通过对人、设备、运营环境等各方面的管理,强化运营系统的安全性,去实现安全运营的目的。
总之安全运营管理就是优化的安全管理系统,建设安全管理模式的过程就是优化安全管理系统的过程。
安全管理系统优化的目标,是使之具有最高的工作绩效,能充分利用现有的技术经济条件,使运营系统发生的事故损失率低于可以接受的水平。
2.1安全管理模式发展历程
我国的安全管理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出现了不同的安全管理模式,按照其发展历程大致可以分为传统安全管理模式,对象型安全管理模式,过程型安全管理模式以及系统安全管理模式。
传统安全管理模式是从已经出现的安全问题本身出发,依靠总结经验教训得出安全管理的方式方法。
传统安全管理模式主要有事故管理模式与经验管理模式两种。
其中事故管理模式主要是靠吸收事故教训为主,从事故中总结经验教训从而避免同类事故的再次发生。
而经验管理模式则是依靠个人的经验管理,定性的概率比较多,靠直觉凭感觉处理问题。
传统管理模式是被动的静态的管理模式,没有抓住信息流这一企业的管理核心,反馈渠道不畅通。
对象型安全管理模式是随着人们对事故分析的深入,安全管理者们对事故进行了更加深入的研究,将事故的原因归结为人得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与环境不良等。
于是就产生了从事故原因入手的,带有侧重点的对象型安全管理模式。
由于环境因素往往很偶然,非人力所能控制,所以人们将关注点投向了人与物的不安全管理因素与管理缺陷。
这样,以人为中心的安全管理模式,以设备为中心的安全管理模式就成为这一安全管理模式的主要代表。
过程型安全管理模式:
随着社会工业化的发展,产生了城市轨道交通、核工业、矿山等复杂的系统。
对于复杂系统,完全依靠设备的可靠性,还不足以杜绝事故的发生,直接影响设备可靠性与人的可靠性的管理因素,已成为导致复杂管理系统事故发生的最根本原因。
因此人们开始注重管理的作用,过程型安全管理模式由此产生。
系统化的企业安全管理是以系统安全思想为基础,从企业的整体出发,把管理重点放在事故预防的整体效应上,实行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安全管理,是企业达到最佳安全状态。
加之戴明管理理论使安全管理者们摒弃了事后管理与处理的方法,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安全管理模式就这样迈向了一个新的台阶,进入了系统安全管理阶段。
2.2小结
通过对安全管理模式的发展历程的分析可以发现,伴随着安全理论的更新换代,安全管理模式进入了一个不断发展、不断完善的一个过程。
这个发展的历程证明,全面系统的观点,预防为主的观念,持续改进的管理方式以及规范化的管理思想是建立一套全面、科学、高效的安全管理模式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
鉴于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系统的复杂性,轨道运营单位必须采取一种全面、科学以及高效的安全管理模式才能更好地保障城市轨道交通的安全运营,为乘客提供优质的服务。
由此可见,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管理模式应基于系统的安全管理理念构建。
3.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影响因素分析
由于风险控制是安全管理模式的核心内容,而安全影响因素分类方式直接影响风险控制的范围与效果。
所以在建立安全管理模式之前我们应当对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影响因素进行全面细致的分析。
3.1事故统计分析
事故是指运营过程中发生的不正常事件。
他可能导致人员死亡、疾病、伤害与财产损失单独发生,同时发生或只是存在其他损失,例如运营过程停止或受到干扰,而这种停止与干扰对于运营系统来说也是很严重的损失。
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事故包括两方面,即非正常发生的事件与由此导致的后果。
事故管理是安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研究事故的现象,发生的原因,预防对策以及事故隐患转化规律为主要内容。
事故的统计分析是安全管理工作的基础,是运营安全管理的重要任务,对提高安全管理人员掌握与控制事故隐患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3.1.1事故原因分析
1.火灾事故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中的火灾事故就其原因又可以分为电路引起的火灾,设备故障引起的火灾,易燃物引起的火灾,人为纵火及其他原因引起的火灾等五种类型。
2.列车厢中事故
列车厢中事故可以分为故障引起的相撞,人为因素引起的相撞以及其他原因引起的相撞事故等三种类型。
其中设备故障引起的相撞又可以分为脱轨原因,机械设备,电路以及信号等原因引起的相撞四种类型。
3.停运事故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中止虽然不会造成人员的伤亡,但是对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注重时间的企业来说,停运造成的乘客滞留不仅会对乘客造成不便还会影响过到交通业在社会的公众形象甚至会对社会造成不良影响。
所以分析停运事故的原因对于城市轨道交通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
根据统计,停运事故主要由供电系统故障,列车故障与信号系统故障等三方面的原因造成。
影响列车停运的供电系统故障又可以分为人为、自然灾害与电力系统设备故障。
而列车故障又可以根据故障发生的部位分为车门故障,车辆设备故障以及其他原因造成的故障。
4.乘客坠轨事故
乘客坠轨事故是近几年来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中多发的恶性事故,常常会因为来不及控制而造成人员的死亡。
此类事故分为蓄意自杀、意外坠轨、设备故障与违规穿越四种类型。
3.1.2事故伤亡分析
事故造成的伤害是评价影响因素重要程度的重要指标,但是由于本文收集的案例数据,在伤害方面的数据并不完整,不足以对事故的原因进行详尽的分析,在此,只是对各大类的事故的伤亡情况进行统计分析。
在城市轨道交通运营过程中,火灾造成的伤亡总量是最大的,说明火灾是造成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问题的元凶,这也说明火灾应该是安全管理者应当重点控制的对象。
但是就单位造成的人员伤亡统计来讲拥挤踩踏事故是造成死亡人数最多的事故类型,所以改善运营条件,增强运输能力也是今后管理者努力的方向。
另外爆炸是单位事故造成死伤人数最多的事故类型,也就是说爆炸是造成后果最严重的事故类型,在今后的管理工作中应当给予足够的重视。
3.2影响因素分类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系统是一个在时间,空间上分布很广的开放的动态系统,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影响因素错综复杂,涉及面很广。
从系统论的观点出发,运营安全直接影响的有关因素可以分为三类:
人、设备、环境。
3.2.1人为影响因素
在安全问题中,人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因为即使是高度自动化的系统也不可能完全避免人的介入,不可能完全不受人的操控与控制在人----机----环境系统中只有人向安全环境提出挑战,一个掌握足够技能与装备的人能够发现并纠正系统故障,并且使其恢复到正常状态。
不幸的是,绝大多数的事故的发生均与人得不安全行为有关
人对于安全的主导作用,在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方面也不例外。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与许多活动有关,所有各项活动都依赖于高效、安全与可靠的人的行为。
在城市国道交通运营工作的每个环节,每项作业中,都是出人来参与并处于主导地位的,人操纵,控制,监督各项设备,完成各项作业,与环境进行信息交流,与其他作业协调一致。
正是人在运营工作中的重要地位,使得人的因素在运营安全中起到重要作用
人对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的特殊作用可归纳为以下三点:
1.人的主导性
在人与设备的有机结合体中,人是主导方面。
设备必须由人来设计、制造、使用与维护,即使是技术状态良好的安全设备,也只有通过人的正确使用,才能发挥它的保安作用。
2.人的主观能动性
当情况突然变化时,人能立刻采取相应的措施与灵活的方法,排除故障等不安全因素,使系统恢复正常运转。
只有人才具有主观能动性,从而具有处理意外情况的能力。
3.人的创造性
人能够通过研究与学习,不断的提高与改进现有的系统的安全水平。
影响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的人员可以分为以下两类:
1.工作人员
主要指供电系统、通信系统、给水系统与排水系统、防灾与报警系统、环境与监控系统、自动售检票系统、通风空调与采暖系统等部门的各领导人员、专职管理人员与基层作业人员,他们是保证运营安全关键的人,城市轨道运营实践表明,工作人员特别是工作在第一线的职工与富有管理责任的人员,他们的思想品质,技术业务水平及心理,生理素质等不适应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工作的要求往往是酿成事故的重要原因。
2.运营系统以外的人员
主要指乘客,轨道交通沿线的居民,可能穿越轨道交通线路的机动车驾驶人以及可能影响轨道交通运营的其他人员等。
3.2.2设备影响因素
设备是除人以外,影响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质量良好的设备既是轨道交通运营的基础,又是运营安全的重要保证。
影响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的基础设施设备主要包括土建设施、线路设备、供电系统设备、机车车辆、通信系统设备、信号系统设备、通风空调与采暖设备、给水与排水设备、电梯与自动扶梯等。
1.供电系统设备
供电系统设备主要危险是电气火灾与触电。
电气火灾的原因主要包括:
当电路发生短路时,电流可能超过正常时的数十倍,致使电线电器温度急剧上升,远远超过允许值,而且常伴有短路电弧发生,易造成火灾;线路,变压器超载运行均将导致其绝缘材料过热起火;导线接头连接不牢或焊接不良均会使接触电阻过高,导致接头过热起火。
接触不良的接头,开关接点滑触线等还会迸发火花,引燃周围易燃易爆物质;变压器一段都配有散热设备,如风叶,散热器等。
如果风叶断裂,变压器油面下降均会导致散热不良,使供电热量累计起来,电缆沟,电缆并内电缆过密,散热不良亦会引起火灾。
引起触电事故的主要原因,除了设备缺陷,设计不周等技术因素外,大部分是违章作业,违章操作,对运营工作人员操作正确性进行监督,防止在运营过程中由于人的精力与体力出现不适应而造成运营事故。
例如,速度监控,列车无线调度电话等。
2.车辆系统设备
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在运营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有:
列车失控、轨道损伤或断裂、列车脱轨、列车相撞等都可能造成严重的伤亡事故;车辆安全标志不醒目,可能造成机械伤人事故,并且在事故发生后,不利于应急救援以及人员疏散。
列车内空调供暖等易引起火灾,且列车相关材料选择不当,可能引起人员伤亡事故。
3.通信、信号系统
城市轨道交通专用通信系统是直接为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服务的,是保证乘客及列车安全,列车快速高效运作的必不可缺的信息传输系统。
当发生紧急情况时,通信系统应当迅速转为应急通道,为防灾,应急,救援提供方便,同时若通信系统的应急电源发生故障或通信设备本身发生故障等问题时,各种行车,票务及控制信息出现间接性不可靠传输,易会引发事故或事态扩大。
信号系统是整个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的大脑,他保证乘客与列车的安全,实现快速,高密度有序运行的功能。
信号系统的不完善或信号系统故障,相当于大脑瘫痪,则运营整体处于瘫痪状态,或者不能保证运营安全。
4.环境通风系统
城市轨道交通环境密闭,空间狭窄,联通地面的疏散口较少,逃生路径长,,发生火灾不仅蔓延快,而且积聚的高暖浓烟很难自然排出,并迅速在城市轨道交通隧道,车站内蔓延,给人员疏散与灭火抢险带来相当大的困难,严重威胁乘客,城市轨道交通员工与抢险人员的生命安全。
环境通风系统故障,管理不到位,妨碍了通风系统的正常运作,则势必扩大事故后果与影响。
5.给排水系统
在运营期间,给排水系统可能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有:
污水乱排以及污水垃圾排入隧道等影响城市轨道交通内环境卫生,造成污染与职业伤害给排水管道的防腐绝缘效果不到位,发生泄漏现象等;隧道内排水系统不完善,隧道防水等级设计不够,导致涝灾或地表水侵入,地面塌陷;车站出入口的地平高度低于防洪设防要求,雨水倒灌;杂散电流腐蚀给排水管道等。
6.其他辅助设施设备
站台站厅设施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有:
车站地面不防滑或防滑效果不明显存在安全隐患,人员较多时,可能导致踩踏事件;地下车站站厅乘客疏散去站台及疏散通道内及与城市轨道交通中地下商业等公共场所存在发生火灾的危险,且会发生连锁火灾事故,不利于事故救援,使火灾范围扩大;地下车站站厅乘客疏散区,站厅疏散通道内有妨碍疏散的设施或堆放物品,不利于事故救援,造成人员拥挤,使事故后果加重;地下车站安全出口的设置不当,会造成人员拥挤,引发意外事故,且事故发生后,不利于事故救援与人员疏散,使事故范围扩大。
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站台边设置的屏蔽门安全门,可以保证乘客安全,降低空调系统运营能耗,对提高车站内环境舒适度都有明显作用。
屏蔽门安全门的设置应适应各种模式的要求,正常运营时为乘客上下车通道,火灾事故时配合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模式要求为乘客提供疏散通道。
屏蔽门正常运营中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有:
由于城市轨道交通车门的安全标志不醒目,造成的机械伤亡事故,并且在事故发生后,不利于事故疏散与人员救援,如果城市轨道交通采用接触轨受流方式,站台仍存在电位层,站台边两米范围内需做绝缘层。
屏蔽门与轨道链接,使屏蔽门与轨道等电位。
因此,在城市轨道交通屏蔽门处由于绝缘与接地的问题,存在人员触电事故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城市轨道 交通 毕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