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小学科学小学三年级下册教案含教学反思.docx
- 文档编号:26336654
- 上传时间:2023-06-17
- 格式:DOCX
- 页数:161
- 大小:215.57KB
教科版小学科学小学三年级下册教案含教学反思.docx
《教科版小学科学小学三年级下册教案含教学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科版小学科学小学三年级下册教案含教学反思.docx(16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科版小学科学小学三年级下册教案含教学反思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
《植物新生命的开始》的教学设计
【教学背景分析】
通过三年级上册“植物”单元的学习,学生对植物的认识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已初步领悟到植物在生长过程中是会发生变化的。
本单元是继三年级上册“植物”单元的延伸学习。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不同植物的种子,它们的形状、大小、颜色等外部特征各不相同;种子有自己特殊的结构,尽管外部特征不同,但在适宜的条件下都可以萌发生长成一株植物。
过程与方法:
用感官和放大镜观察种子的外部形态特征;根据植物生长的已有知识,预测植物种子的内部结构。
情感态度价值观:
引发关注植物生长变化的兴趣。
【教学重点】:
引领学生产生问题并积极思考,能用适宜的方式将自己的认识清楚地表达出来,并能想办法证明自己的猜测是否正确。
【教学难点】:
观察各种植物的种子。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向日葵小苗的图片或向日葵的一生ppt课件、各种植物的种子(向日葵、花生、四季豆、南瓜、小麦、玉米、菜豆等)、白纸、放大镜。
(学生准备)各种植物的种子、白纸、放大镜。
【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
1.植物新生命的开始
植物的种子
观察外部:
形状、大小、颜色
猜想观察内部:
【教学过程】
教学设计思路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思路说明
一、谈话导入
1.出示两株(多株有花的)绿色开花植物图片(例如西红柿,向日葵),让学生观看这两棵开花植物,思考:
小猫是谁生下来的?
小鸡是怎么来的呢?
这棵西红柿又是从哪里来的呢?
(出示各种种子图片一张)验证它们是由种子发育成的。
思考并回答
二.记录想法
1.那么你知道这些植物又是如何发育变成这么高大的植物吗?
它们的一生要经历哪些过程呢?
请你把它画下来,也可以写下来。
指名学生说说自己画的作品的意义。
导入新课:
有些植物可以用根、茎、叶繁殖后代,但是我们熟悉的绿色开花植物几乎都是从种子开始它们的新的生命的。
植物种子到底怎样具体变成一棵植物?
这个单元里老师和同学会一起亲自养一养,验证我们的想法。
学生动手画一画,写一写在P2页“我知道的植物生长过程”的画板里画图。
学生简单汇报
调查了解学生前概念
三.观察植物的种子
1.出示各种种子让学生看到,提示:
首先我们从认识种子开始。
今天我们收集了这么多种子,你要想观察这些种子的外形特点,想要用什么样的方法?
教师重点讲解演示放大镜使用方法。
2.提问:
你准备从哪几方面观察?
3.组织学生认真观察。
4.组织学生汇报:
教师及时肯定孩子的细致观察,板书:
各不相同
5.过渡:
我们观察到植物的种子各不相同,那么它们却都能变成高大的绿色开花植物。
请你猜一猜种子里面什么样,并把自己的想法画在记录本上。
(也可以简单说一说)
6.引导学生动手掰开种子(重点看泡涨的菜豆)看一看,简单说一说,和自己的猜想一样吗?
学生回答观察方法:
眼看,手摸,鼻闻,放大镜帮助
一人复述演示放大镜使用方法
回答:
大小、颜色、形状……
学生分组观察,轻声讨论
学生汇报
学生猜想,画图,交流展示,要求表达清楚自己的猜想根据
学生动手掰开一个种子,观察里面有什么
帮助学生明确观察方法
让孩子有目的的观察目的
培养学生猜想意识,激发研究兴趣
培养求证探究精神
四、做好准备
引导谈话:
下次课让我们种植凤仙花,观察它的生长变化过程。
种植准备要求①准备凤仙花或地雷花、五星花、波斯菊的种子中的一种都可以。
②查阅凤仙花的有关资料,了解凤仙花的栽培方法。
③准备播种所需要的材料和工具。
(花盆里装掺了肥的土壤,铲子,水桶,粗小棒等)
学生记录准备材料
为凤仙花的种植做好准备
【作业布置】:
家庭作业:
准备今天要求的材料。
注:
有种植条件的学校请学校后勤帮忙提前一天对种植基地松好土,施好肥,浇足水。
学习评价:
你怎样观察种子,有什么发现?
我知道的植物生长变化过程(画下来可用文字标示)
记录表2:
种子观察记录
蚕豆
菜豆
花生
大豆
玉米
形状
颜色
大小
其它
经过观察,我们发现这些种子的形状、颜色、大小……。
《植物新生命的开始》教学反思
三年级下册的“植物”单元已经开始引领学生有意识地关注植物的有关问题,并且通过对向日葵一生的介绍,注意到植物一生的变化。
但发生了什么变化?
其他植物是否也会发生同样的变化?
在过去的学习中,学生对变化的认识是间接的,对其他植物的生长变化的认识也是零散的、模糊的。
本课的教学就是在学生已有经验的基础上,通过观察植物的种子和做好播种前的准备工作等活动,激发学生对植物生长变化观察的兴趣,引发学生种植植物的欲望,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的根据已有认识进行预测的意识与能力。
今天是开学的第二课,通过第一节课的激发和鼓动学生学习的热情高涨。
当我来到教室是许多学生向我展示他们带来的各种各样的种子,那种兴奋劲就别提了。
音乐响起学生们马上做好,等待课堂的开始。
本课主要有两项活动:
活动一:
记录自己的想法——学生用图画和文字记录所知道的一株绿色开花植物一生的生长过程。
首先我们进行了想象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这个环节学生进行较困难,有的学生不知从何下手对于植物自己从来没有认真观察,看到这情景我首先对学生说:
“我们只有认真的对待每一次的观察,才能够了解植物的发育现象。
你们想一想植物最初有什么发育,然后先长什么?
细细思考生活你所见到和发挥自己的想象你认为它是如何发育的?
”之后,我在黑板上先画了一粒玉米种子让学生想象往下该如何发育。
通过我的引导学生已经开始在《活动手册》上进行描绘自己“植物“的发育过程。
我在学生之间巡视发现有些学生画的还是很有生活基础的,能够基本描绘出植物的发育过称“生根、发芽、成长、开花、结果”。
本节课的开头基本获得成功。
活动二:
观察种子,也是本课的核心活动。
在对种子外部观察前,先引导学生思考:
观察种子的哪些方面?
对于观察形状、颜色、大小学生都能谈到,这时,我再引导学生回忆上学期观察大树的方法,学生就能想到通过闻、摸等方法能获得关于种子更多的信息。
通过外部观察,学生认识到种子的形态、颜色、大小各不相同。
对于三下的学生,仅仅观察到种子的颜色、形状、大小、表面的光滑度还不够。
于是,观察种子的内部构造十分重要,我认为时间要充足,这样才能引导学生的观察向纵深方向发展,也能帮助学生建立种子相同特点的认识。
学生通过解剖豌豆、花生、瓜子等种子,发现它们还有一层薄薄的皮,而且种子还能掰成两瓣,一瓣上还有小芽。
通过观察、梳理,学生认识到种子有种皮,还有胚根和胚芽。
值得提醒的是:
在第一个教学班上课时,我忽略了一个问题,所带的黄豆、绿豆未经过浸泡,导致种子不易掰开,即使掰开了,里面什么也看不到。
希望各位科学教师在备课时、准备材料时一定要做有心人,不要犯我同样的错误了。
教学中有待改进的地方:
1、布置学生课前完成的课外活动,有的不能完成,还应继续端正学生的科学学习态度;
2、学生的观察还不够深入细致,主动发现问题的能力还有待提高。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2课
《种植我们的植物》教学设计
【教学背景分析】
学生已经对种子的外形有了认真的观察和了解,并且对于种子的内部构造已经进行过掰开观察,有了初步的认识。
在上节课,学生已经在老师带领下种植了凤仙花的种子,心里都在期待着种子快点萌发出土。
【教学目标】
1.科学认识:
种子的生长需要一定的时间,是一个变化过程。
(说明:
本课指向长期观察记录,可不强调概念)
2.科学探究:
在教师的指导下,设计适宜的实验,观察种子的生长过程。
根据研究植物生长变化的需要,确定观察、记录的内容和方法。
根据对种子萌发状况的预测,确定本阶段观察记录的重点。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研讨,懂得要尊重植物生命,有爱心,培养科学实证的思想
【教学重点】
通过猜想设计研究种子的发育过程,认识到种子萌发需要一定时间,是一个变化过程。
【教学难点】
学会用恰当方法坚持观察记录凤仙花种子的萌发过程和凤仙花的生长过程。
【教学准备】
每组1个透明杯子,卫生纸,土壤,装水的水杯,2粒种子
板书设计:
2.种植我们的植物
种子大小先长出什么
先长根长短条数
猜想先长茎高度粗细
先长叶大小形状数量
根、叶一起长
种子的生长需要一定时间是一个变化过程观察记录
花苗的生长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过程
教学意图
一.集中话题: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2.种植我们的植物第2课时。
1.出示一粒凤仙花种子,一盆凤仙花,这样一盆比较高大的凤仙花就是由这么一粒小小的种子长成的,这有多么奇妙!
你认为它是一朝一夕就能变成这样吗?
(它需要一段时间)。
2.出示盆上星期一起种植好凤仙种子的花盆。
上周,老师和同学们一起种下了凤仙花,算来已经有5,6天了,你认为种子在土壤中会长成什么样了?
它会有变化吗?
二.指导有根据地猜想
1.指导学生画猜想:
很多同学都有自己的想法了,那么你认为种子在土壤中发生了什么变化?
请你把它画下来或写在你的记录单上。
2.指导学生汇报:
谁愿意向大家展示你们的想法,要求说清你们是怎样想的?
还要说清你为什么这样想。
(z注意表扬猜想有根据)
3.汇总见,并板书:
先长根
猜想先长茎
先长叶
根、叶一起长
4.小结:
大家能有理有据地进行科学猜想。
5.看一看:
那么土壤中的种子到底有什么变化了呢?
你想怎么做?
教师带领学生扒开看一看。
然后共同描述土壤中种子的状态,例如涨大。
追问:
为什么会这样?
(吸收了土壤中的水分)
让学生继续思考:
土壤中的种子以后还会发生什么变化?
简单指板书说。
也就是说,种子的生长是不是一次就能观察完?
板书:
种子的生长需要一定的时间,是一个变化过程。
三.引导学生简单设计实验:
1.导入:
既然种子的生长是一个变化过程,那我们怎样做才能看到这个变化过程呢?
2.学生小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法:
3.汇报:
(1)汇报要求:
①要求说清你们准备怎样做就能看到种子的变化过程。
②其他同学注意听,思考:
你们觉得他们的方法好吗?
如果觉得他们的方法好,我们也要向他们学习。
(2)学生汇报,引导学生进行讨论。
教学估计:
1每天挖出来看一看。
引导学生讨论明确:
这样是一个研究的方法,但是会破坏种子,影响种子的正常生长,我们应该学会尊重生命。
介绍法布尔研究土蜂对小动物的尊重与爱护。
2如果学生说想发明白色土壤,透明土壤,则鼓励学生求异思维。
也可以有相关资料介绍。
3如果学生说借助透明花盆(杯子)来观察,则帮助学生完善,介绍用卫生纸杯种种子的方法。
4如果学生说多种子,每天挖出来一个,最后摆在一起就能看到种子的生长过程了。
则鼓励学生的聪明创意。
并提要求让学生尝试完成。
5首先介绍材料:
清水,吸水性透气好的软纸,种子两个,一些土壤,透明杯子一只。
介绍实验方法:
A取一只透明杯子放在桌上,先在杯子底部垫一小块纸,把折叠好的软纸手指垫在里面,轻轻卷成一个卷,放入杯子里,让纸卷做成空心的,纸高出杯壁。
B一只手扶纸卷,轻轻地把土壤倒入纸卷内,按一按,注意土壤和杯口平就可以,小心别洒在桌子上。
C然后把种子贴在外壁靠杯沿的位置,倒过来让学生看到。
(现在我们就可以很清晰地随时看到种子的生长过程了)
D最后轻轻倒上清水,让土壤和纸都浸湿,但不要太多而把种子泡在水中。
(3)让学生说一说学会了吗。
复述方法,其他孩子补充。
4.组织学生领材料,用杯子种种子,每组2人到前面挑选材料。
要求:
动作轻,注意不洒水,不撒土,保持桌面整洁,比一比哪组种得又快又好。
四.引导学生讨论观察记录方法:
1.引导学生讨论如何观察记录种子的生长发育过程:
(1)导入:
看得见的种子种好了,我们就可以经常对它进行观察了,你们准备对种子观察多久?
(2周左右或以上)。
什么时候观察?
(为保证观察科学尽可能每天同一时间如早上,中午)
(2)我们观察什么?
(对照黑板板书)
板:
先长什么
根长度方向
茎颜色高度粗细
叶数量形状大小……
(3)讨论怎么记录。
问:
你们打算用什么方法记录?
画图,图文结合。
文字。
介绍文字加上日期就日记。
我们今天就可以开始第一篇种子生长观察日记了。
3.引导学生讨论如何观察记录凤仙花的生长发育过程:
(1)如果花盆里的的凤仙花哪一天就破土而出了,我们还该做什么?
(坚持观察记录板书)这是我们本单元的一大重要任务。
一定要及时记录下来出土后苗的生长发育过程。
(2)观察方法:
对于出土后的小苗,我们重点观察它的什么?
指板书,去掉根部分。
(3)教师介绍:
具体怎样观察更科学,老师给每个同学准备了一份温馨提示,请你课下认真阅读。
提示:
这需要比较长的一段时间,请一定要坚持。
介绍法布尔观察一种昆虫一看就坚持了好几年。
鼓励学生谁坚持到最后谁就是最后的胜利者!
4.引导学生认识科学观察日记,明确观察日记的写法。
(1)出示图文结合日记法(第一篇为图文结合日记)和文字日记法(第2、3篇为文字日记),让学生思考选择自己准备用什么方法记录。
(2)出示第2、3篇日记,让学生仔细阅读,并思考:
你觉得这两篇文字日记哪一篇更像科学观察日记,为什么?
(观察全面、具体、有数据……)
(3)只要我们坚持观察记录,最后我们就能整理出一个凤仙花生长发育过程的数据统计表。
5.作业出示:
坚持观察记录种子的生长过程
坚持观察记录凤仙花的生长过程。
复习导入
引发学生研究兴趣
初步感知时间与变化
强调科学猜想是有科学依据的
培养实证精神
认识种子生长是个变化过程
激发学生创新思维,培养解决问题意识
规范演示杯种种子方法
良好习惯培养
明确科学的观察方法,培养科学严谨精神
培养学生有目的的观察
明确科学的记录方法
培养阅读获取资料的能力
培养坚持精神
明确科学日记的记录要科学严谨
阅读资料:
如何观察测量根和茎叶的长度?
怎样测量比较才科学?
温馨提示:
对于杯中种子的观察,请你都从种子皮伸出的根(或茎的)部位开始测量。
对于钻出泥土的小苗,开始变化明显时要及时记录,但是以后的日子不要求每天都必须记,而是在有明显变化后再记录就可以了。
比如,它什么时候出土,出土时什么样,它的茎粗细、颜色,又长高了多少,它的叶子颜色、形状、数量有什么变化,以及自己的新发现……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记录。
它测量凤仙花花盆里长出的茎叶高度要把尺子插进泥土,让根部泥土和0刻度对齐再测量。
此外,我们在种植观察的过程中如果有什么问题请及时记录下来和同学和老师进行探讨。
附记录单:
我认为土壤中的种子发生了这样的变化:
种植我们的植物教学反思
《科学》这门课对于学生来说,有的内容学生易懂也爱学,可有的内容离他们的生活较远,他们就不爱学,怎样才能让学生对学习内容感兴趣呢?
我觉得教学中我们应该注意几点:
首先我们要为学生营造一种和谐的宽松气氛,让学生敢想敢问,敢于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要让学生感到教师与学生是平等相处的,彼此在一起探索,研究。
如最近讲的新课《种植我们的植物》,学生对种植植物很陌生,由陌生产生好奇。
当了解了植物的种植过程与方法之后,有的学生迫不及待想实践,可是不知道找什么种子?
那里有种子?
有个学生在课程进行中,举起小手询问:
“老师,那里有卖种子的?
”“其他植物的种植方法与凤仙花种植的方法一样吗?
看到他们的想实践精神,我窃喜,这是孩子对生物产生了兴趣。
借着这个东风,我说:
“种子就在你的身边。
你家里的食物,带子的,带核的,就是种子。
如:
豆类,瓜果类......”
孩子们一听恍然大悟,马上表示回家亲自栽种。
还有的说拿到学校来和教师一起种。
其次,引导学生会问。
学生不会提问,是因为他们不知从哪入手,不知提什么样的问题。
教师应注意通过示范提问,向学生展示发现问题的思维过程,使学生受到启迪,有法可循。
在示范提问的基础上,教师还应注意启发引导,让学生尝试提问。
最后,科学课上,学生提出的问题、回答的答案有时文不对题,与教学内容相差甚远,这时教师要及时给予积极鼓励,赞扬他敢于提问的勇气,进而再给予点拨和启发,让学生逐渐树立起我能学好科学的信心。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3课
《我们看到了根》的教学设计
【教学背景分析】:
经过调查,大多数农村孩子(即使是城市孩子在开学初都有过在校园拔草的经历)都是拔过草或其他植物的,有着对根的初步认识,所以可以直接切入研究根的作用。
。
安排在学生杯子观察根发育实验发芽明显、凤仙花发芽后。
大概在上次课10天后。
(当然各地区根据当地温度,种植时期可灵活安排。
如果当地气候比较冷,可把此项活动稍微靠后安排,先安排上后两个单元,也可以穿插上。
)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种子萌发先长根,再长茎和叶;植物的根总是向下生长的;植物的根能够吸收水分和矿物质;能将植物固定在土壤中。
过程与方法:
用适宜的方法记录、交流所观察到的现象;根据观察到的现象提出问题;根据已有的经验和所观察到的现象,作出有依据的预测;用观察、实验的方法验证推测;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根吸收水分的实验。
情感态度价值观:
激发观察植物生长变化的兴趣;树立科学是讲求实证的意识。
【教学重点】:
观察植物根的生长变化;根吸收水分的实验。
【教学难点】:
根吸收水分的实验。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前一周种植在玻璃杯里的菜豆或其他较大易发芽的种子,试管、水、食用油、一颗有根有叶的小植物
板书设计:
固定植物
3.我们先看到了根
吸收水分?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设计思路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思路说明
一、交流根的生长记录
1、谈话:
通过我们的精心培育,种子发芽了。
同学们看到的种子发芽的过程到底是怎样的呢?
2、演示教师准备的根的发育的透明杯子(最好菜豆和凤仙两种)。
出示教师自己的观察记录,给学生进行示范讲解。
3、指名学生按老师刚才的方法汇报自己透明杯子中种子的发芽过程记录。
(2~3名)询问:
大家是不是都有相同的发现?
要求其他孩子注意观察这些记录中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4、教师进行总结并对学生记录进行表扬鼓励:
通过观察,我们发现种子萌发先长根,再长叶,植物的都根向地生长,根的生长速度快。
学生观察记忆
说一说种子发芽过程的方法
学生观察,结合自己记录进行发言讨论。
学习汇报连续观察记录
培养学生不轻信实事求是的精神
培养学生归纳推理思维
二.组织学生实验研究根的作用
1.教师刚才汇报中我们发现种子发芽总是先长根,那根一定有重要的作用,请你猜一猜,根有什么重要作用?
说出理由
2.组织明确根的作用的实验。
(1)很多同学认为根有吸水的重要作用。
那么怎样才能证明自己的猜想呢?
出示实验材料(芫荽,或龙葵等小棵苗较完整植物)
(2)引导学生完成实验。
演示把它放在有水的试管里。
提问:
怎样才能知道水变少了?
怎样才能说明水确实被植物的根吸收了,而不是跑到空气中去了?
学生回答出来后教师及时做记号,教给学生滴油的方法并滴好油,最好加上胶塞更科学。
3.放班级窗台上(温暖朝阳处)摆好。
4.要求:
土壤变干马上浇水,保持土壤的湿润。
如果是基地要求学生每组轮流浇水。
(请师傅帮忙多浇点水)
学生认真思考,讨论,记录下自己的猜想
估计:
吸水
吸收营养
……
学生思考,完善实验设计。
培养学生善于思考
培养学生有根据猜想
培养严谨求实的实证精神
三.关注种子变化
1.演示给多株植物移苗(投影演示)先浇水,然后移苗,提示学生:
观察幼苗很容易从杯中拿出来吗?
并演示纸杯中幼苗拔起的现象观察,让学生思考:
发现了什么?
2.小结:
根有固定植物的作用。
3.讲解强调:
移苗时尽量不要破坏根部土壤的完整,以免损伤幼根,这样移栽的小苗才容易成活。
学生自己观察后发言
四.总结根的作用
1.2,3天后和学生一起来观察演示实验,让学生说说发现了什么?
2.引导结论:
根有吸收水分和矿物质,满足植物生长的需要的重要作用。
(可在下次课前课间和学生一起观察,上课拿出几分钟汇报总结即可)
学生认真观察,记录数据并发言。
(估计:
水确实变少了,植株照样绿油油,生长很好,没有变化。
)
培养学生数据意识
学习评价:
你怎样证明植物的根有吸水的重要作用?
(要求能说出实验方法和数据)
教学建议:
没有条件的学校做一组根作用的演示实验放教室里让学生观察也可以。
在第一环节进行汇报植物的种子发育过程时可以讨论下学生种下了几粒种子,出苗的有多少,讨论下为什么有的种子没有发芽。
引导学生要适量浇水,不能过多,过少,适当施肥。
布置作业:
继续坚持观察凤仙苗的生长,进行记录,及时与老师同学进行交流。
《我们先看到了根》的教学反思
“植物的生长变化”单元,将引领学生在种植植物的过程中,观察绿色植物的生长发育历程,发现其生长变化的规律,知道绿色开花植物的生长过程,指导学生研究植物主要器官----根、茎、叶的功能,初步认识植物都有维持其生存的结构,并知道结构与功能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因此,本节课教学设计,主要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联系学生熟悉的植物的变化过程进行教学,从根的生长,根的作用两方面,引发学生对植物生长变化的思考、研究。
教学中,通过让学生在观察、记录、预测、整理分析数据、相互交流学习活动中,体会观察和研究方法,在头脑中初步建立起认识植物的“模型”,为学生认识和研究其他植物奠定基础。
激发学生观察植物生长变化的兴趣,树立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讲求实证的意识。
上完这一课,我体会到在教学工作中要有所创新应从以下几个 方面入手:
注重教学创新,教师的教学创新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培养自己主动探究,获取新知识,得出新成果的一种教育手段,教育创新要有具体的实施目标,实施措施,不能搞教条主义,要从培养学生能力入手,改革课堂教学。
教学中,教学中要有新观念,新方法,教法和学法要有自己的创新理念,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 兴趣,培养学生能力,不满足于书本或生活中所给予的知识和经验,使学生自己主动去探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自己的创新能 力。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4课
《种子变成了幼苗》的教学设计
【教学背景分析】
到现在为止,距离学生的凤仙发芽已经有4周左右的时间,很多幼苗都长出了更多的镶嵌排列的比较茂盛的叶子,孩子手里有了部分关于凤仙花幼苗生长发育的记录。
建议:
如果条件不够允许,教师也可以重点培养一个小组,带领这个小组及时观察记录,保证有一组记录能够坚持下来。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植物的绿叶可以制造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养料;植物的叶在茎上分布有利于接受更多的阳光。
过程与方法:
根据观察到的现象提出问题;通过查阅资料的方法收集信息、寻找问题的答案。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到科学研究是艰辛的过程;激发学生像科学家那样从事研究科学的愿望。
【教学重点】组织学生交流种子发育成幼苗后植物的生长变化,观察凤仙花幼苗的特征,研究植物叶的作用。
【教学难点】研究植物叶的作用。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刚出土的凤仙花照片或凤仙花课件、植物叶水平分布和垂直分布的照片、植物光合作用示意图(多媒体课件)、植物光合作用的相关资料。
(学生准备)生长四周的凤仙花、记录单。
板书设计:
4.种子变成了幼苗
阳光
二氧化碳+水——→氧气+养料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设计思路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思路说明
一、出土后幼苗的变化
1.活动导入:
师:
到现在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教科版 小学 科学 三年级 下册 教案 教学 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