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一第一轮复习提纲一二讲.docx
- 文档编号:26335198
- 上传时间:2023-06-17
- 格式:DOCX
- 页数:20
- 大小:188.08KB
必修一第一轮复习提纲一二讲.docx
《必修一第一轮复习提纲一二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必修一第一轮复习提纲一二讲.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必修一第一轮复习提纲一二讲
必修一第一轮复习目录:
目录
单元
内容
课时
单元
内容
课时
古代
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一讲中国古代早期的政治制度
3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和国际工人运动
第一讲《共产党宣言》
1
第二讲秦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2
第二讲巴黎公社。
2
第三讲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4
第三讲十月革命
3
第四讲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3
第四讲单元总结或测验
1
第五讲单元总结或测验
3
古代
西方
第一讲雅典民主政治
3
第二讲罗马法律
3
现代
中国的政治与祖国统一
第一讲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民主政治的构建
3
近代
西方代议制
第一讲单元概述
第二讲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3
第二讲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
2
第三讲北美大陆上的新体制
3
第三讲“一国两制”的理论与实践
2
第四讲走向共和的艰难历程
2
第四讲新中国的外交
3
第五讲德意志民族国家的统一之路
2
第五讲单元总结或测验
3
第六讲单元总结或测验
3
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
第一讲1840至1900年间列强侵华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4
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第一讲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3
第二讲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3
第三讲两极格局的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3
第二讲辛亥革命
3
第三讲五四运动和中共的成立
2
第四讲单元总结或测验
3
第四讲中共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
6
合计
84
第五讲单元总结或测验
3
编排依据:
《2013年历史考试大纲》
时间:
2014年2月—7月
内容:
必修一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朝代歌:
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三分魏蜀吴,
二晋前后延,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宋元明清后,皇朝至此完
第一讲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
一、课标与考纲
1、课标:
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2、《2013年考纲》: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1)分封制【目的、内涵、对象、影响】
(2)宗法制【特点】
二、基础知识梳理
1、夏朝
(1)时间:
约公元前2070—约公元前1600年
(2)地位:
古代中国出现的第一个国家政权。
(3)制度:
始创王位世袭制,“天下为家”,出现凌驾于全社会之上的公共权力。
2、商朝
(1)时间:
约前1600—前1046年
(2)制度:
内服与外服制度——商王控制支配着内服与外服的实际权力
(3)特点:
①商王对附属国的控制力是有限的。
②政治特点:
神权色彩。
商王通过垄断神权以强化王权。
4、西周:
时间:
前1046—前771年。
(1)分封制
概念:
又叫封邦建国(封建),周王将宗族姻亲和功臣分派到各地,广建封国,各诸侯国必须承认周王的权威,承担各种义务。
即所谓的“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目的:
巩固周王朝的统治。
内容:
授土授民。
对象:
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
权利:
权力、爵位、土地等世袭。
诸侯义务:
服从周王命令,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
作用:
①确立了周王“天下共主”的地位。
②使统治集团形成“周王—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秩序。
③巩固了统治,扩大了疆域。
过程:
西周鼎盛,春秋瓦解,战国无法维系下去。
瓦解:
原因: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井田制瓦解。
(根本原因)
到西周后期,王权衰微,大国兼并小国,周王室完全失去至尊权威。
(2)宗法制
含义:
是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的具有政治性质的制度,是一种基于血缘关系、具有政治性质的制度。
目的:
①为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
②解决统治阶级内部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核心:
嫡长子继承制。
原则:
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
特点:
①最大的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②大、小宗具有相对性;
③血缘关系与政治关系相结合;④形成森严的社会等级。
作用:
①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有利于统治阶级内部的稳定与团结;
②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从而实现国和家一体化;③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齐家治国”、“家国一体”,即起源于此。
(3)礼乐制
含义:
各级贵族的政治和生活准则。
作用:
是维护宗法分封制的工具。
(4)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
互为表里。
分封制是表,宗法制是里,是基础。
分封制是权力的分配,宗法制是分配的原则。
5、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①王权与神权的紧密结合——商(铜鼎和甲骨文)。
②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宗法制。
③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形成权力的高度集中——分封制。
三、分析讨论
1.西周分封的主体是什么?
以什么为基础?
分封制分的是什么?
封的是什么?
受分封的主要是哪些人?
2.根据图一、二、三,概括归纳西周分封制特点。
图一 西周分封形势图
图二 分封方法示意图 图三 分封和等级制度示意图
(1)从分封的对象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分封的分布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分封的过程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以上回答,你认为分封制有什么缺陷?
它对西周政权起到了什么作用?
后世的统治者可以仿效西周的分封来治国吗?
4.读图四,大宗和小宗是固定不变的吗?
为什么?
图四 西周宗法制度示意图
5.(追踪社会热点)宗法制从历史作用来看,它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
从现实影响来看,它对当今社会有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这成为当前高考命题的一个主要立意点。
参考图五、六并和同学讨论后回答:
宗法制有哪些积极和消极影响?
图五 庚寅年清明公祭轩辕黄帝典礼 图六 蒋孝严抵达桂林祭祖
6.读图七,宗法制与分封制之间有什么关系?
图七
四、高考真题
1.(2013·广东文综·12)战国以前,“百姓”是对贵族的总称;战国以后,“百姓”成为民众的通称。
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分封制的加强B.宗法制的衰落
C.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D.井田制的推行
2.(2013·山东文综·9)《周礼·考工记》载:
建造王城,九里见方,四周各三门,南北和东西大道各九条,宫城之左为宗庙,右为社稷,前为朝,后为市。
它体现的主要思想是
A.中央集权B.中正有序
C.敬天法祖D.君权神授
3.(2013·浙江文综·14)以下是周代世系略图,它透露出的相关制度信息有( )
①禅让制②分封制③世官制④宗法制
A.①③B.②④C.①②③D.②③④
4.(2013·全国新课标卷I文综·24)在周代分封制下,墓葬有严格的等级规定。
考古显示,战国时期,秦国地区君王墓葬规模宏大,其余墓葬无明显等级差别;在经济发达的东方六国地区,君王、卿大夫、士的墓葬等级差别明显。
这表明( )
A.经济发展是分封制度得以维系的关键B.分封制中的等级规定凸显了君主集权
C.秦国率先消除分封体制走向集权统治D.东方六国仍严格遵行西周的分封制度
5.(2013·海南单科·2)西周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宗法制,不仅是周朝分封制的基础,对后世也有深刻影响。
这表现在( )
A.一夫多妻习俗长期延续B.皇位继承“立嫡不以长”
C.诸子平等的财产继承权D.婚姻中的“门当户对”
6.(2013·上海单科·5)有学者认为,自中国古代进入文明社会,先后出现了“方国联盟”等三种政治统治模式。
据此,与右图匹配的正确选项是( )
A.郡县制度、封邦建国
B.行省制度、封邦建国
C.行省制度、郡县制度
D.封邦建国、郡县制度
7.(2012·浙江文综卷·13)中国古代讲究“同姓不婚”。
已知春秋时秦晋两国世为婚姻(故称两姓联姻为“喜结秦晋之好”),而鲁晋两国不可通婚。
结合所学关于“西周分封制”的知识,能够判断( )
①晋国是姬姓封国②晋燕两国可以通婚
③晋宋两国可以通婚④秦燕两国可以通婚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
8.(2012·上海单科卷·2)《左传》曰:
“桀有昏德,鼎迁于商,载祀六百。
商纣暴虐,鼎迁于周。
”下列成语中的“鼎”与材料中的“鼎”含
义相同的是( )
A.人声鼎沸B.鼎鼎有名
C.三足鼎立D.问鼎中原
9.(2011·上海单科·6)在商代,商王和许多邦国首领都称“王”。
不过,商王不仅是本国君长,他还是邦国的( )
A.国主B.领主C.盟主D.君主
10.(2013·安徽文综·37)(3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后(武则天)欲以武三思为太子……二人(狄仁杰与王方庆)同辞对曰:
“……姑侄与母子孰亲?
陛下立庐陵王(武则天儿子李显),则千秋万岁后常享宗庙;三思立,庙不祔(新死者附祭于先祖)姑。
”后感悟,即日遣徐彦伯迎庐陵王于房州。
王至,后匿王帐中,召见仁杰语庐陵事。
仁杰敷请切至,涕下不能止。
后乃使王出,曰:
“还尔太子!
”——《新唐书·狄仁杰传》
材料二
中国的县志中有丰富的女性资料,它们清楚地表明,妇女的贞节是当地荣誉的象征……对风俗的描述,列女志的前言,甚至许多地方志的编纂体例都清楚地显示,女性贞节是向外部世界描绘地方道德标准的总共和价值观的组成部分。
来自长江下游的一些例子很有说服力,七中有如下描写:
“欲称闺门卸鲁(指文教兴盛之地)盖西川清淑之气所独钟,抑亦程朱之教泽。
”——邓小南等《中国妇女史读本》
材料三
中国妇女解放的要求,不但是精神上的,而且是身体上的。
……我以为按照中国妇女地位,再决定“男女平等”这个问题之前,更要紧的问题,是决定女子也是个“人”我们中国的诗礼人家,有客来访时,若男主人不在家,女主人必定隔着门帘回答说:
“我家里没有人”。
这就是中国的妇女不自算是个“人”的铁证。
所以总过妇女,第一必须取得法律家所谓“自然人”的资格,然后才能够说道别的问题,才能够说到和别人同等权利。
——陈独秀《我的妇女解放观》(1921年3月8日)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中使武则天“感悟”的历史因素、(6分)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程朱理学何以对女性贞节作为地方道德标准产生影响、(9分)
(3)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清末民初有关妇女解放的主要史实,并对上述三则材料所反映的妇女地位分别进行辩证解读。
(15分)
答案
三、分析讨论
1.西周分封的主体是同姓的诸侯,分封制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
分的是土地和人口,封的是爵位。
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
2.
(1)同姓亲族是分封主体,其他被封的有功臣、殷商的旧族等。
(2)同姓亲族封地在富庶的地区和战略要地。
(3)层层分封,等级森严。
3.
(1)缺陷:
①诸侯再次分封的臣民不直接属于周王,产生一种离心力,不利于中央集权。
②重亲缘而轻法度,缺乏对诸侯的约束力。
(2)加强了对地方的统治,扩大了疆域。
(3)不能。
4.不是。
周王的嫡长子继承王位,为大宗。
其他儿子分封为诸侯,他们对天子来说是小宗,但在自己的领地内是大宗。
5.
(1)积极:
“尊宗敬祖”、“认祖归宗”等现象与宗法制和宗法关系联系密切,这对于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向心力和实现祖国统一有积极的作用。
(2)消极:
传宗接代、重男轻女的思想;任人唯亲、唯上是从的作风;我国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前的干部职务终身制等现象都与宗法制密切相关。
四、高考真题
BBDCBDCDC
1)、答案:
宗法制的传统;狄仁杰的劝说,人心所向
解析:
根据材料武则天里儿子为太子,而没有立侄子武三思可看出是宗法制度家天下观念的影响和人心所向,再根据材料武则天在狄仁杰的劝说下改变了观念可看出狄仁杰对她的影响。
(2)答案:
1.程朱理学本身强调存天理灭人欲,重视人的品质,节操;
2.宋以后力学成为官方哲学,元以后成为科举考试的重要内容,这些使得程朱理学在地方推广;
3.封建社会下,重男轻女是普遍现象程朱理学符合了人们的观念和传统。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从程朱理学自身、地位和社会几个角度来回答。
3)答案:
主要史实:
中华民国成立后颁发一系列社会法令,主张婚姻自由、禁止缠足等
辩证解读:
1.材料一时唐朝时期。
国风开放,虽然重男轻女是传统观念,但对妇女的要求还不是很严格,武则天可以揽权。
2.材料二反应的是宋以后受程朱理学的影响,对妇女的要求更加严格,并逐渐僵化,女性地位更加低下。
3.材料三反应的是近代中国受西方文化的影响,逐渐破除了对妇女的歧视,女性地位开始提高。
第二讲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与影响
一、课标与考纲
1、课标:
知道始皇帝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形成和影响。
2、《2013年考纲》:
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1)皇帝制度【特点】
(2)三公九卿制度【名称、相互关系】
(3)郡县制【过程、影响】
(4)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当时、后世】
二、基础知识梳理
一、秦的统一
1、实现:
公元前230年——公元前221年,秦国经过商鞅变法,先后灭掉韩、赵、魏、楚、燕、齐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秦朝,定都咸阳。
2.意义:
结束了数百年割据混战的局面,建立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一)原因
①经济根源:
维护封建经济基础的需要(封建经济分散性决定。
)
②政治根源:
维护国家统一需要
③思想根源:
法家思想提供了理论依据。
(二)内容
1.皇帝制度的确立
(1)皇帝称号的由来:
秦始皇规定最高封建统治者为“皇帝”,皇帝总揽全国的一切大权,中央和地方的主要官员,都由皇帝任免。
(2)皇帝制度————皇权至上(核心)、皇位终身和世袭。
2.中央官制——三公九卿
①三公——丞相(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御史大夫(掌管律令、图籍,并负责监察百官)、太尉(协助皇帝管理军务)
②九卿——丞相之下设九卿,分管国家和皇家的各种事务。
评价——以三公九卿为主的中央政府各级官员,处于相互配合、相互牵制的状态,任何人都无法独揽朝政,军国大权最终操纵在皇帝一人手中。
3.地方官制——郡县制
形成和演变:
①最早实行:
春秋后期开始出现。
②全面实行:
秦朝。
③实施目的:
吸取春秋战国割据混战的教训,加强对地方的有效管理。
④主要建议者:
李斯。
特点:
①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②与分封制不同的是,郡守和县令都由皇帝直接任免,不能世袭
他们负责管理人民,收取赋税,征发兵役和徭役等。
影响:
①郡县制的实行标志着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发生了划时代的变革;
②有效地加强了中央集权,维护了国家的统一;有利于政治安定和经济发展;
③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
(三)影响
①彻底打破了传统的贵族分封制。
②奠定了中国古代大一统王朝政治制度的基础。
③对此后2000多年的中国政治与社会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补充:
1、宗法制与郡县制的不同
西周分封制
秦朝郡县制
实行条件
与宗法制相联
在国家大一统的条件下实行
传承制度
世袭
官吏由皇帝任免调迁,不得世袭
官吏权力
拥有封地和相应的爵位
官吏只有俸禄,无封地
与中央关系
诸侯国有很强的地方独立性
郡县是地方行政机构,地方绝对服从中央
历史作用
西周分封制有利于稳定当时的政治秩序,但也容易发展为割据势力
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和国家的统一
2、专制主义是一种决策方式,主要指最高统治者决策和行使权力具有随意性和独断性。
中央集权是相对于地方分权的政治制度,主要指地方政府必须严格服从中央政府的命令。
3、王位世袭制、分封制、宗法制、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政治制度。
王位世袭制影响中国四千余年,直至清朝统治结束。
分封制盛行于西周,瓦解于春秋时期。
宗法观念对后世影响深远,至今还可以看到它的某些痕迹。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形成于秦朝,以后历朝历代逐渐加强和完善,影响中国封建社会两千多年。
三、分析讨论
图八
1.把图八中的内容填完整。
秦朝的丞相是否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其权力受谁制约?
2.秦朝的郡守和县令的职责和权力是什么?
3.郡县制与分封制相比,有何进步之处?
(提示:
从维系的纽带、官吏的任免、地方和中央的关系方面比较)
4.从中央到地方,皇帝是如何做到把全国的一切大权都集中到自己手中的?
5.秦朝建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基本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基本特征是____________
6.(关注新史观)文明史观是一种全新的史学观念,它注重人类文明的演进过程和规律。
从这一视角可对秦朝的制度创新进行全面考查。
一位西方学者评论秦始皇:
“建立了绝对的专制制度,这一制度以个人亲信为基础,而不考虑世系和教育。
”从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角度看,这一政治转向的积极意义主要在于( )
A.从血缘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
B.从军功政治向文治政治转变
C.从分权政治向专制政治转变
D.从地方分权向中央集权转变
7.柳宗元说:
“周之失,失之于制,不在于政;秦之失,失之于政,不在于制。
”两个“制”分别指什么?
你同意这一观点吗?
为什么?
四、高考真题
1.(2013·北京文综·12)四川省博物馆藏有一块文字残缺的《九域守令图》石碑,其中一段碑文是:
“至于□国,天下分而为七。
□并四海,变易古制,始为□县,更□、□分裂,至□灭陈,天下方合为一。
”“□”处缺失的文字应该是( )
A.周B.秦
C.汉D.唐
2.(2013·浙江文综·15)公元前221年,秦完
成统一大业。
读右图判断,符合秦灭六国先后
顺序的部分排列是( )
A.②③①⑤
B.②①⑤⑥
C.①③⑤④
D.④③⑤⑥
3.(2012·海南单科卷·3)秦灭六国后,秦王赢政兼采古史
及传说中的“三皇”、“五帝”之名而称“皇帝”,其首要目的是( )
A.宣扬托古改制B.承袭华夏传统
C.突出个人功业D.标榜君权神授
4.(2011·全国新课标文综·24)董仲舒认为孔子撰《春秋》的目的是尊天子、抑诸侯、崇周制而“大一统”,以此为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服务,从而将周代历史与汉代政治联系起来。
西周时代对于秦汉统一的重要历史影响在于( )
A.构建了中央有效控制地方的制度B.确立了君主大权独揽的集权意识
C.形成了天下一家的文化心理认同D.实现了国家对土地与人口的控制
5.(2011·海南单科·1)秦统一后,“废封建,立郡县”,确立专制集权制度,但皇帝之子、弟封王,一直延续到明清。
“分王子弟,以为屏藩”,是历代分封子弟的主要理由。
血缘分封长期存在说明( )
A.分封制有利于政权长期稳定B.血缘分封是中央集权的基础
C.分王子弟是皇权的一种体现D.周代制度受到历代政权推崇
6、(2011·浙江高考文综卷)(26分)政治文明的演进经历了漫长而艰难的过程。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政制)达臻“文明”一途,实应归功于西周的创制。
……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
因此古贤多称周秦之间为“天下一大变局”。
——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材料二寓封建(注:
即分封)之意于郡县之中,而天下治矣。
……封建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
……今之君人者,尽四海之内为我郡县犹不足也,人人而疑之,事事而制之。
……有司之官……无肯为其民兴一日之利者,民乌得而不穷,国乌得而不羁?
——顾炎武《顾亭林诗文集》
材料三……直至近百年来,才发生新的变化。
……皇帝和贵族的专制政权是被推翻了,代之而起的先是地主阶级的军阀官僚的统治,接着是地主阶级和大资产阶级联盟的专政……伟大的近代和现代的中国革命,是在这些基本矛盾的基础之上发生和发展起来的。
(着重号为本试卷所加)
——毛泽东《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1939)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周和秦朝的主要政治制度。
分析说明周秦政治制度的主要差别。
(8分)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二中“其专在下”、“其专在上”各指什么。
材料中顾炎武提出了怎样的思想主张,并予以简要评价。
(9分)
(3)材料三中“新的变化”指什么?
加着重号的文句分别指什么?
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近代以来中国社会政治变革的历史趋势。
(9分)
答案
三、分析讨论
1.
(1)御史大夫 太尉
(2)是的,丞相为百官之首,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
(3)御史大夫是副丞相,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监察百官,对丞相的权力进行牵制。
2.郡守上受中央命令,定期向丞相汇报工作,对下督责所属各县。
县令的主要任务是治理民众,管理财政、司法、狱讼和兵役。
3分封制以血缘关系为基础,诸侯的爵位世袭,有很强的独立性,容易发展为地方割据势力。
郡县制按地域划分,郡守、县令都由皇帝直接任免,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是一种历史的进步。
4.皇帝通过控制各级官吏的人事任免权,使地方权力集中于中央,中央权力集中于皇上。
5.皇帝制度 中央官制(三公九卿制) 郡县制
6.A
7、
(1)分别指分封制、郡县制。
(2)同意。
周王朝实行分封制,造成后期诸侯割据纷争,最终导致周王朝统治结束;秦朝二世而亡的主要原因是秦的暴政造成阶级矛盾激化,秦朝实行的郡县制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建立和国家的统一,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
秦亡于郡县制的说法是错误的。
四、高考真题
BACCC
(1)西周:
分封制、宗法制;秦朝: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西周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机构,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秦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制度,君主集权的官僚取代贵族政治。
(8分)
(2)地方权势过大;君主专制。
提出“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之中”的分权思想。
批判君主专制,揭露官僚腐败,具有进步性;但还不具有近代的“民权”意识。
(9分)
(3)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进入民主革命时期。
清政府、北洋政府、南京国民政府。
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从主权沦丧到国家独立。
(9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必修 第一轮 复习 提纲 一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