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居民最终消费的影响因素分析论文.docx
- 文档编号:26329406
- 上传时间:2023-06-17
- 格式:DOCX
- 页数:10
- 大小:551.89KB
安徽省居民最终消费的影响因素分析论文.docx
《安徽省居民最终消费的影响因素分析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居民最终消费的影响因素分析论文.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安徽省居民最终消费的影响因素分析论文
安徽省居民最终消费的影响因素分析
摘要:
自2008年全球性的金融危机以来,我国经济增长速度受到多种因素综合影响
消费是拉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近期由于经济的不稳定,消费也同时出现变化。
通过建立计量模型,运用计量分析方法对影响安徽省的城镇居民消费支出的各因素进行相关分析,找出其中关键影响因素,为本地政策制定者提供一定参考,最终促使消费需求能成为引领全省经济健康、快速、持续的发展。
关键字:
最终消费人均可支配收入价格消费指数
一.问题的提出
改革开放前,中国上至中央,下至各级政府,由于人才的匮乏,资金的短缺,观念的保守,我们对各种经济的决策大都是依据历史的数据,凭借个人经验作出决策,无法切中要害,导致最后的指导行动的措施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成效不大,延误了国家发展机遇。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家经济实力的增强,随着教育事业的跨越发展,国家对不同阶段、不同领域、不同地域的经济社会发展大量采用科学、定量、求实的预测、指导方法,摒弃太多的人为影响,所作出的决策越来越切合实际,而效果亦愈来愈好;而这其中,计量分析方法功不可没。
所以国家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相关财政及货币政策来刺激消费,增加居民投资的作用,但是居民存款额依然居高不下,居民消费虽有增长却不能支撑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
不管从宏观还是微观来分析,我国居民最终消费支出都直接影响到我国的国民经济运行及整个经济的发展,所以对我国居民最终消费支出的问题进行研究是必不可少的,而且十分重要。
我们可以运用研究的结果来分析现状并制定正确的应对方针。
最后得到的收益不仅仅是最终的最佳模型以及结论,还有通过建模自身感触到的:
任何一个结论的得出都需要实际操作与理论的结合、严谨的思考。
二.变量的选择分析
通过研究以前学者对影响因素的选取并且根据西方经济学理论,我认为居民的最终消费支出主要受居民储蓄,可支配收入、工资水平、消费者支出、恩格尔系数、通货膨胀率、收入分配、居民贫富情况的影响。
居民储蓄是影响居民最终消费的直接因素,居民储蓄越多,最终消费就越少,储蓄越少,最终消费支出就越多;居民可支配收入是决定储蓄水平的一个因子,居民可支配收入增加,直接性的居民储蓄会随之上升,当可支配收入增加的同时就是增加自己的银行储蓄为以后的购房、养老、医疗保健做准备,这对居民的消费支出有很大的影响。
所以可支配收入这一因素必须选取为模型的解释变量。
物价水平对消费者的消费倾向会有影响,即影响到居民的消费支出,当居民的收入不变时,若物价上涨,则消费支出增加;反之,居民收入不变,若物价下跌,则消费支出减少。
对于物价水平,我们选择价格指数来反映即,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在西方经济学中,凯恩斯认为,收入分配的均等化程度越高,社会的平均消费倾向就会越高,社会的储蓄倾向就会越低,消费率越高。
所以把收入分配这一项也选入作为解释变量,在经济学中有一个概念——基尼系数——定量测定收入分配差异程度,国际上用来综合考察居民内部收入分配差异状况的一个重要分析指标,0.2到0.4之间都定义为分配合理,0.4作为收入分配差距的警戒线,超过的话表示收入分配差距较大,基尼系数越大表示收入分配差距越大,但是由于基尼系数的数据无法完整的找到,所以只好放弃。
恩格尔系数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人民生活水平的状况,一个国家或家庭生活越贫困,家庭消费支出占总支出的比例越大,恩格尔系数就越大;反之,生活越富裕,最终消费支出占总支出的比例越小,恩格尔系数就越小。
这一项也是需要被列为影响因素的,而在每年的财政收入中,税收始终占据最大的比例,而税收对个人的影响也主要体现在消费上,由于没有采集的足够多的税收数据,所以在作居民消费支出的计量分析时,将财政收入作为考虑的因素之一。
于是最终确定了以居民最终消费支出为被解释变量,以城镇居民储蓄,居民可支配收入、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财政收入为解释变量的计量经济模型。
三.变量的设定和数据收集
1.将居民最终消费支出设为被解释变量Y;
X1代表城居民储蓄 存款
X2代表人均可支配收入
X3代表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X4代表财政收入
μ随即扰动项,代表其他所有的影响因素
2、数据收集
数据来源:
《安徽统计年鉴2008》
模型建立
基于以上数据,建立模型
= β0+β1X1+β2X2+β3X3+β4X4+μ
μ是随机误差项
参数估计
(1)使用Evies软件,运用OLS法估计模型:
1.模型估计结果:
(726.3109)(0.090789)(0.084620)(5.641674)(0.006992)
T检验(1.285144)(1.448058)(5.118693)(-2.823494)(-3.121497)
R^2=0.997090F=685.1805D.W.=2.535265
2.经济意义
从回归结果看,在保持其他条件不变的条件下,居民储蓄每增加一个单位,居民消费支出将增加0.131468个单位;在保持其他变量不变的条件下,居民可支配收入每增加一个单位,居民消费支出将增加0.433145个单位;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条件下,价格指数每增加一个单位,居民最终消费支出将减少15.92923个单位;在保持其他条件不变的额条件下,财政收入每变动一个单位,消费支出就反向变动0.021826个单位。
3.统计检验
拟合优度:
由
=0.997090可知,方程的拟合程度很好
F检验:
在显著水平为0.05上,在F分布表上查自由度为k-1=4,n-k=9的临界值F
(4,9)=3.63,很明显F=685.1805大于3.63,所以所有变量联合起来对模型由显著影响。
T检验:
再显著条件为0.05的情况下,查自由度为9的t分布表此时,t
(14)=2.262,可见,x1,x3,x4的t检验不显著,说明可能存在多重共线性问题。
(二)计量经济学检验:
1.多重共线性检验
第一步,选取X2即人均可支配收入作为初始回归变量,则Y与X2的回归方程为:
第二步,在初始回归方程中引入X1即居民储蓄,则可以得出回归方程:
可以看出,拟合优度为0.987618,与之前相比有所提升,但t值过小,因此剔除X1变量。
第三步,加入X3变量,则回归方程为:
由表可以看出拟合优度为0.991253,与之前相比有所提升,总体显著,X3的概率值也小于0.05,所以x3解释变量个体也显著,所以此变量应该保留。
第四步,在X2,X3的基础上引入X4变量,则回归方程为:
由表可以看出拟合优度为0.996327,与之前相比有所提升,总体显著,X4的概率值小于0.05,X3的概率值小于0.05,所以x4解释变量个体显著,所以此变量应该保留。
综上,对于该模型,X1是多余的,应剔除。
最终的居民消费函数应该是Y=f(X2,X3,X4)为最优,拟合结果如下:
2、异方差检验
用怀特检验法检验异方差:
由表可以看出,nR^2=0.181622,由White检验知,在α=0.05时,查χ2分布表,得nR^2<χ20.05(5)=11.0705,所以模型不存在异方差。
3.序列相关性检验:
=2.153722,临界概率P=0.340663,因此辅助回归模型是不显著的,即不存在自相关性。
因此,安徽省城乡居民最终消费的模型为:
六.结论
从回归结果看,在保持其他条件不变的条件下,居民可支配收入每增加一个单位,居民消费支出将增加0.519224个单位;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条件下,价格指数每增加一个单位,居民最终消费支出将减少17.46639个单位;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条件下,财政收入每增加一个单位,居民最终消费支出将减少0.024890个单位。
根据多元线性回归的基本方法,通过对初始线性回归模型的验证和分析,最后得到的线性回归模型在理论上符合实际,其结果也与前面分析的基本一致。
七.模型应用及建议
1.促进消费的增加,要从总体全省乃至整个国家做起,消费的关键依然跟人民的收入成正比,而且有莫大关联,国家应该采取一些措施改变“穷人更穷,富人更富”的贫富两级分化问题,真正的实现社会公平。
2.由此模型可以看出物价居民价格消费指数CPI成为家庭消费支出的重要因素,所以要想增加消费,就必须防止过度的通胀,维持物价稳定。
3.控制财政收入中所占比例较大的税收收入,也可以影响居民的最终消费,所以政府应该重视调解税收,减小贫富差异,促进合理消费。
参考资料:
《计量经济学教程》赵卫亚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高级宏观经济学》戴维罗默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消费经济学》尹世杰高等教育出版社
《城镇居民消费行为变异与我国经济增长》袁志刚宋铮
《我国农户消费倾向偏低的原因》刘建国(1999)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安徽省 居民 最终 消费 影响 因素 分析 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