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局十一五规划.docx
- 文档编号:26323312
- 上传时间:2023-06-17
- 格式:DOCX
- 页数:13
- 大小:28.32KB
畜牧局十一五规划.docx
《畜牧局十一五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畜牧局十一五规划.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畜牧局十一五规划
黑龙江省畜牧业第十一个五年发展规划
(2006~2010)
根据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和《黑龙江省委关于制定“十一五”规划的建议》精神,在与《黑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及《全国畜牧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相衔接的基础上,结合畜牧业步入发展新阶段后的主要任务和突出矛盾,按照科学发展观和加快构建现代畜牧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基础与市场环境分析
今后五年,我省畜牧业将面临着经济持续发展、新农村建设开始起步、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市场消费升级、承接产业北移等诸多机遇,同时也将受到安全隐患、技术壁垒、市场竞争、生产方式落后及资源、环境约束等诸多不利因素的制约,实现畜牧业的快速安全持续发展,仍然要有许多工作要做,既要积极应对,也要坚定信心,并据此制定出积极、科学、全面、可行的发展规划。
1、支撑我省畜牧业进一步发展的机遇与优势
一是产业政策积极。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畜牧业,保护天然草场,建设饲草基地;省委、省政府早在2003年就提出要实施粮牧“主辅换位”战略;今后一个时期,国家振兴老工业基地战略将在规模与深度上实现新的突破;建设哈大齐工业走廊的良好开局与进入全面实施阶段,也为把农畜产品加工业做大做强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
随着中央和省委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和“努力快发展、全面建小康”决策日益深入人心,各地已普遍将畜牧业作为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突破口,先后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予以强力推进,从而对畜牧业发展形成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撑。
二是发展有基础。
到2005年末,奶牛存栏达到164.3万头,五年增长了135.4%,年均递增18.7%。
牛、羊、猪、禽出栏量分别达到了339.2万头、738.5万只、2238万头和3.0亿只;肉、蛋、奶产量分别达到306.3、102.7和440.2万吨。
畜牧业产值实现460亿元,较2000年翻了一番以上,年均递增高达16.7%;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由2000年的28.1%上升到40%。
双城、呼兰、肇东、杜蒙等市县,牧业产值比重均超过50%,人均牧业纯收入超千元。
围绕乳品、肉类、家禽加工龙头企业,建设了一大批畜牧业养殖基地,规模养殖比重已达50%以上,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等对接形式,进一步密切了产加之间的利益关系。
通过体制改革、机制创新和集中投入等办法,加强了畜牧业基础保障体系建设,农民发展畜牧业基本上可以实现防疫治疗、繁育改良、技术指导、饲草饲料供应和产品收购五不出村。
饲料工业获得了长足发展,到2005年,全省已拥有各类饲料加工企业785家,产能达到890万吨,创产值127亿元,为畜牧业大发展提供了饲料保障。
三是资源有潜力。
我省位于北纬43°~53°之间,处于世界玉米带和奶牛带,面积辽阔,气候冷凉,生物多样性强,具有发展畜牧业独特的优势和潜力。
我省拥有1.7亿亩耕地,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达350亿公斤,年产作物秸杆500多亿公斤;有6500万亩草原以及大量的草山草坡,年产饲草800多万吨,农副产品数量大、质量好、成本低,从而为畜牧业提供了大量的优质饲草饲料。
此外,我省还拥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
目前,我省拥有903万农村劳力,加上危困行业和城镇失业人员,每年需要转移的劳动力达500万之多,这为发展劳动密集型的畜产品生产及降低生产成本创造了良好条件。
四是市场有容量。
畜牧业是餐桌经济,是食品工业的支柱。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特别是人们消费观念的转变,我省畜产品的市场需求量正在快速增长。
统计和实证分析显示,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均GDP达到1000~3000美元是消费起飞的阶段,尤以畜产品消费增长最为显著。
2005年,我国人均GDP已突破1700美元,东部发达地区已达3000美元,正是对营养、健康、美味的畜产品需求旺盛的时期。
以乳品消费为例,近年来全国年均递增率一直在20%以上,还要从国外进口大量干粉来实现供求平衡。
按照《中国食物与营养发展纲要》预测,到2010年,城镇人口人均消费奶类将达到32㎏,农村将达7㎏以上,鲜奶生产能力需达到2600万吨以上。
我省地处东北亚,与俄罗斯、日本、韩国等国家毗邻,这些地区畜产品市场容量大,商品价位比较高,由于受资源和成本约束,畜产品主要靠进口,这给具有地缘优势的我省畜产品出口创造了良好的机遇和广阔市场。
五是增长有空间。
目前,我国南方发达省份以及畜牧业比较发达的省份,由于人多地少,城镇化建设速度加快,受到了严重的资源和成本制约,畜牧业发展出现了减缓或下降的趋势。
从全国总体形势看,整个畜牧产业已经开始由南向北、由东向中西转移,我省已成为国家规划重点发展的新兴肉牛、生猪、肉羊和禽业优势产区。
近五年,我省引进和建设了一大批乳、肉、禽加工企业。
乳品企业日处理鲜奶能力达1.3万吨,生猪、肉羊、肉牛年屠宰加工能力分别达到了2000万头、700万只和144万头,产能普遍超前;拥有完达山、红星等一批驰名商标和优质、绿色产品,市场占有率和消费者信认度不断提高。
只要我们能够充分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重点发展具有强劲市场竞争力的主导产业,那么我省畜牧产业就有可能实现大发展、快发展、科学发展的目标。
2、制约我省畜牧业发展的不利因素
一是我省畜牧业生产方式仍然比较落后,散养散放、规模狭小、兼营兼业仍占比较大的比重,畜牧业生产基地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水平仍然较低,与龙头企业加工能力之间还不够匹配;生产规模小、水平低、供应稳定性差的问题越来越突出,严重制约着产业的现代化步伐。
二是畜牧业的市场化和外向度不高。
由于畜牧业商品化程度低,市场发育缓慢,精深加工比例不高,资源浪费严重,信息不对称,加之我省距畜产品主销区运距远,物流成本相对较高,使得我省畜牧业生产还未完全摆脱原字号、内向型的形态,与资源大省的地位还很不相称。
三是动物疫病仍是食品与公共卫生安全的重大威胁。
尽管近几年我们逐步加大了动物防疫力度,保住了非疫区的位置,但疫病威胁仍然存在,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等仍未达到完全控制程度,尤其是国家实行重大动物疫情发布制度后,动物疫病不仅制约着畜牧业生产,影响着产业的安全保障水平,而且对畜产品销售和流通也将产生更直接的影响。
四是畜禽排泄物及饲养废弃物对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
随着规模化饲养业的发展,动物排泄物、废弃物和有毒有害物对环境造成污染的问题越来越严重,如何统筹产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协调经济、社会和生态三个效益,支持新农村建设,已成为发展现代畜牧业的重要课题。
五是畜牧业组织化建设还比较落后,行业协会、专业合作社及中介服务组织发育还很不充分、很不规范,小生产、大市场难以紧密对接的局面还未根本转变,农户无法有效参与政府决策、利益分配,产销协调难、农企间利益与权利不对等问题尚待解决。
二、指导思想、任务目标和发展重点
1、指导思想
按照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和省委、省政府提出的“种植业与畜牧业主辅换位”,实现“一个跨越、五个延伸”的要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全面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为主线,以转变畜牧业生产方式为突破口,以建设农村经济主导产业和大幅度提高农民收入水平为目标,通过大力发展规模化生产,健全标准化技术体系,提高产业化经营水平,加快市场化发育步伐和尽快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不断优化畜牧业的结构和布局,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探索出一条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的效益型、现代畜牧业发展之路,为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的协调和统筹发展,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小康社会建设步伐做出更大贡献。
2、任务目标(到2010年)
(1)奶牛存栏280万头,实现翻一番,年均递增11.3%;
(2)生猪、肉牛、山绵羊、家禽存栏量分别达到2800万头、1100万头、1900万只和2.2亿只,年均递增分别达到10.9%、12.0%、10.0%和5.7%;
(3)畜禽出栏:
猪、牛、羊、禽出栏量分别达到3900万头、600万头、1150万只和4.0亿只,年均递增率分别达到11.7%、12.1%、9.3%和5.6%;
(4)肉、蛋、奶产量分别达到520万吨、130万吨和900万吨,年均递增率达到11.2%、4.8%和15.4%;
(5)实现牧业产值860亿元,年均递增13.3%,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52%以上;
(6)转化粮食200亿公斤,年均递增10.7%,实现转化增值效益100亿元;
(7)农村居民人均牧业纯收入年均递增100元,达到1300元以上,占农村人均纯收入的30%;
(8)饲料、乳肉加工业产值由508亿元增长至1000亿元,年均递增14.5%,建成大产业、优势产业。
通过五年的持续发展,确保我省畜牧业总量扩增、水平提高、质量改善和竞争力增强;实现生产方式、增长方式和组织方式的基本转变和“主辅换位”第二步战略目标;基本完成对传统产业的现代化改造,为最终建成主导产业、实现畜牧业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
3、工作及发展重点
(1)优化产业内部结构、布局结构和资源配置,壮大畜产品生产基地。
按照统筹、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适应建设效益型现代畜牧产业的需要,在“十一五”期间,要根据各地的资源禀赋和产业特点,进一步优化畜牧业内部的品种和布局结构,即在确立奶牛、肉牛、生猪三大主导品种的基础上,通过政策支持和产业聚集,加快壮大滨州沿线奶牛带、中部农区生猪带和东部肉牛产业带;积极发育北部特色产业和生态牧业产业带。
通过制定切实可行的推进措施,加快优势区标准化生产和规模化经营的发展,加快基地集约化和产业集群化步伐,构建现代畜牧业的基本框架,真正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和竞争优势。
继续抓好《奶业优势区域发展规划》的实施工作,出台《支持以东部为主的肉牛产业带建设实施意见》,完善扶持生猪产业的政策办法,尽快做大肉羊、大鹅和毛皮动物产业,形成优势更加明显,对龙头支撑能力更强,产业聚集效应更大的生产基地。
(2)大力发育规模化生产,推进畜牧业生产方式根本转变。
要把发展规模化生产作为实现技物结合、提高产业生产水平和组织水平、转变畜牧业生产方式的最有效手段来抓,积极扶持和引导广大农户改变兼营兼业的习惯,逐步向专业化饲养方向转变,尽快降低散养散放的比重。
要整合各种资源,大力发展专业养殖大户、规模化牧场和规范化小区,特别是要对股份制牧场和规范化小区建设予以积极扶持,在用地、规划、技术、信息和销售等方面做好指导和服务,通过专业大户、规模化牧场和规范化小区的快速发展,提高我省畜牧业的规模化、专业化和标准化水平,支撑龙头企业发展。
到“十一五”期末,全省饲养大户和专业场的数量要由4.6万个发展到7万个,各类专业小区要由3700个发展到7000个,牧场和小区饲养或出栏畜禽的比重要由30%提高到50%以上;同时单体规模要进一步扩大,标准要进一步提高,基本消灭散养散放,籍此推动饲养方式由粗放向集约,由原始向现代的转变。
要加强对各类专业化小区的建设指导和运行管理,实行立项优先、建设补贴、服务配套等扶持政策,全面推行“统一规划建设,统一饲养品种,统一技术标准,统一生产管理和统一环境治理”模式,加快环境治理,强化疫情监控,提高规范化管理水平。
到2010年,全省规模化养殖比重要由目前的55%提高到80%,基本实现由分散饲养向集约养殖的转变。
(3)加快推进标准化生产,全力打造效益型产业。
要大力推进良种工程建设,继续加大良种场、扩繁场建设,加快标准化优良品种的培育、引进、扩繁和普及步伐,为发展效益型产业奠定品种基础。
要在培育和引进优秀种公牛、建立育种核心群的基础上,继续推进奶牛群体改良计划(DHI)的实施。
到2010年末,纳入计划的奶牛要达到20万头,核心群奶牛平均单产要达到7吨以上。
继续抓好奶牛良种补贴工作,不断扩大补贴范围,确保补贴资金真正发挥作用。
强化良种推广工作,扩大三元杂交猪、改良肉牛和肉羊的生产规模,其中出栏商品猪三元杂交比例要达到75%以上,肉牛冻配及改良比例达到90%以上,生猪、肉羊人工授精面再扩大50%;进一步完善胚胎中心建设,扩大省繁育站冻精供应能力,新增人工授精站点500个,确保奶牛单产提高到6000千克以上的较好水平。
要通过良料与良法相结合,不断挖掘畜禽遗传潜力,向提高单产要效益。
要把好饲料的调制、配合、生产和存贮、使用关,确保饲养户能用上营养、安全、价位合理的饲料产品,不断提高转化增值水平。
要在进一步修订和完善各品种科学饲养管理规程的基础上,加大饲养新技术的普及步伐,到2010年,全省畜禽标准化饲养普及率要由40%提高到70%以上,科技对产业发展的贡献率由49%提高到55%以上。
大力推广标准化节能畜舍,为畜禽提供舒适的生存环境。
通过良种、良法、良料、良舍的有机结合,为发展效益型现代畜牧业创造条件。
(4)以建设无规定动物疫病省为目标,进一步健全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体系。
要集中力量加快无规定动物疫病省建设,有效降低畜牧业的生产风险。
加快基层畜牧兽医体系建设进程,通过政府扶持和多元投入,通过改革创新和技术培训,达到健全防疫队伍、完善服务手段、增强服务功能的目标,切实夯实质量安全保障基础。
要按照《动物防疫法》的要求,对重大动物疫病实施统一、强制免疫,全面推广程序化、制度化的防疫规范,确保畜禽免疫率达到100%。
按照《重大动物疫病应急预案》要求,加强日常疫情监测,完善疫情报告制度,强化疫源管理,严格控制陆路、水路、空中活畜禽运输,确保外疫不进入,内疫不流出。
加快“无规定动物疫病省”骨干项目建设,在完成省级动物疫病控制中心建设的基础上,再建设8~10个区域性动物疫病控制中心,形成覆盖全省城乡的集检疫、防疫、控制、反应与应急为一体的动防体系,确保一、二类传染病达到稳定控制或消灭标准,建成国内最大的无规定动物疫病区。
依法强化产地、运输、加工和交易环节的检疫监督,严格执行检疫标识、疫源追踪和质量追溯制度,实行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行政问责制,严防重大畜产品安全事故的发生;实行市场准入制度,严格把好畜产品进入市场的每个关口,淘汰条件不符的企业和不合格的产品,确保食品安全和公共卫生安全;要建立并实施出口补贴制度,鼓励和引导畜牧业经营者和养殖户实行标准化饲养和经营,生产符合出口标准的优质畜产品,积极开拓国际市场。
逐步建立健全HACCP、GMP和ISO质量管理认证制度,在原料的生产和购买、生产环境和生产工艺的控制、制成品的储存运输和销售等环节实施严格规范的质量控制措施,严控抗生素、有害有机物和重金属超标,确保畜禽及其产品无污染、无残留。
要大力推广绿色饲料、绿色兽药生产规范,为我省畜产品大批量进入国内外市场创造条件。
(5)进一步完善产业化经营体系,加快畜牧业组织方式转变步伐。
按照龙头基地一体化、城乡与工农对接、一二三产联动的路子,构筑更加完善的产业化经营体系。
奶业产业链要以整合资源、创新企业、联合重组和创立名牌为重点,完善第一车间和主体企业的利益对接关系,全面构建契约、资本、服务等利益对接机制,彻底改变因利益分离而导致的争抢奶源、掺杂使假、坑害奶农的弊端,形成稳固的奶源基地。
生猪产业要以区域化、规模化、标准化、优质化为目标,壮大基地,强化龙头,扩大精深加工比例,提高产品附加值和农户盈利水平。
牛羊产业链则要以扩大肉制品加工能力,填补皮毛绒加工空白,提高辐射能力为重点,驱动东部肉牛带及西部羊产业传统产区的产业升级;要以禽肉加工和禽蛋外销市场为龙头,形成多元化外销渠道,不断扩大大鹅等优势品种的外销份额,形成新的竞争优势。
要通过正确引导和积极扶持,建立和健全畜牧业专业合作、行业协会、中介服务及农民互助组织,变千家户的分散经营为有组织、有计划、有保障的集约经营,使畜牧业的组织化程度由20%提高到50%以上,有效保护农民利益,约束生产经营行为,更好地实现自我组织、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保护的目标,带动整个产业组织方式的创新,真正形成龙头带基地、基地联农户,产加销相协调的产业化经营格局。
(6)加快饲草饲料体系建设,为畜牧业发展和生态改善提供资源支撑。
随着产业规模的快速扩大,饲草饲料等供应能力问题越发显现,特别是优质牧草的生产,很有可能成为新的制约因素。
要走草原改良、人工种草、专用饲料开发、秸秆利用四轮驱动的路子,加快饲草饲料业的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和工业化进程。
特别要按生态优先的原则,加快松嫩退化草场的改良建设,采取封区育草、休牧禁牧、人工补播、振动深松、排涝灌溉等有效措施,尽快恢复生产能力与生态功能。
2010年,全省草原改良面积达到1000万亩以上,“三化”草原得到全面治理,松嫩草原全面禁牧。
适应奶牛、肉牛等草食家畜发展需要,继续把青贮工作摆上重要日程,认真落实好各项扶持政策,严格按照资金使用要求,用好补贴资金,最大限度地发挥资金使用效果。
到2010年,全省青贮饲料种植面积要达到400万亩,在满足奶牛饲喂基本需求的同时,向肉牛、山绵羊饲养上延伸,充分发挥其节本增效功能。
要围绕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快种植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人工种草,积极推广苜蓿生产和种草养畜新模式,启动“苜蓿奶”工程。
到2010年,人工种草和退耕还草面积均要达到500万亩,进一步优化种植业结构。
通过推广微贮、氨化、盐化等实用技术,提高作物秸秆的综合利用率,构建节约型畜牧业。
要大力推广优质、安全、高效的饲料产品和饲料添加剂,尽快改进饲养管理方式,提高饲料工业的装备和工艺水平,通过标准化的饲料与饲养,达到增产增效目的。
(7)加快体制、机制和科技创新,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按照国务院要求,积极推进兽医体制和科技推广体制改革,理顺管理体制,实行县对乡镇服务站的垂直管理;推行官方兽医和执业兽医制度,全面实施持证上岗,定期考核;分离执法、服务与经营职能,尽快建立起科学、统一、透明、高效的兽医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要按照政府主导、多元参与、多种形式建设及公益性与经营服务相区别的原则,对基层服务机构和组织进行改革,全面引入市场机制、竞争机制和绩效挂钩制度,调动服务人员的主观能动性,提高他们的待遇水平,稳定基层队伍,提高职业技能,优化人员结构,改变效率低下的不利状况。
积极创造条件,整合科技资源,搭建更加强大健全的科研平台。
要积极争取上级支持,完成畜牧科学院的组建工作,增加科研项目和研究经费,扩大项目和技术储备,支持对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
针对长远发展和生产急需,组织科研院所和高校力量,进行科研攻关,突破一批关键技术,形成一批集成成果。
组织广大科技人员,通过科技入户、科普大集、科技入股、科技承包、科普讲座以及“三进、三对”等形式,提高技术推广的效率;要在优势产区,围绕优势品种,建设和完善以示范场、示范小区和示范户为主体的科技示范体系,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
要采取多形式、多渠道、多元化的办法,对各类从业人员进行全面、持续、高效的职业培训,迅速提高其职业技能和技术创新能力,做到乡有技师,村有技术员,户有明白人。
(8)积极探索循环型、生态型、节约型现代牧业发展之路,支持新农村建设。
统筹人与自然、经济与社会发展,建设和谐社会,既是新时期的重大战略任务,也是国家走向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要按照减量化、资源化、再利用的要求,大力发展立体养殖、高效利用营养物质、草畜结合以及绿色养殖、新能源利用等现代生产模式,提高土地、淡水等有限资源的集约利用水平,基本扭转大量耗费资源的粗放增长方式,提高持续可发展的效率。
通过良种良法配套,提高畜禽的饲料转化效率。
到2010年,生猪肉料比要达到1:
3.0,肉鸡要达到1:
1.9,肉牛要达到1:
4.2。
在草原牧区积极推进封区育草、草畜平衡、划区轮牧等基本制度,在恢复松嫩草原生机的同时,保护好利用好三江草原,积极发展生态养殖和绿色产业,增强科学发展、持续发展能力。
尽快转变传统落后的生产方式,从根本上解决畜禽粪便和污物对农村环境造成的污染。
“十一五”期间,我们要在全省广大农牧区大力推广节能、规范的畜禽舍,基本消灭散养散放。
集中规划建设一大批“五统一”的畜禽养殖小区,支持现代化养殖园区和现代化牧场建设,尽快提高规模养殖比重,全面实现人畜分离。
与此同时,要结合农村新能源开发利用和有机农业发展,建设牧场、小区和村屯畜禽粪便收集处理与无害化、资源化利用工程,使零排放、无公害、资源化利用比率由目前的20%提高到50%以上,基本解决人畜混杂、粪尿满街、空气污浊的问题,确保村容整洁、卫生,不断改善农村居民的生产生活环境,为农村各业协调、可持续发展做出示范和表率。
三、具体保障措施
1、建立协调高效的领导体系,为畜牧产业持续发展提供基础保证。
为了实现“主辅换位”的宏伟目标,各级党委、政府都要将大力发展畜牧业作为振兴本地农业经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导产业来抓,充分发挥自身的组织和协调功能,立足科学发展观,制定和执行积极合理的产业发展政策,整合各种资源,协调多方力量予以强力推进。
各级政府都要建立畜牧业组织领导体系和监督检查体系,根据省委、省政府“主辅换位”战略和省委《关于制定“十一五”规划的建议》的要求,把畜牧业发展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以规模化为基础,以标准化为核心,以产业化为动力,以组织化为保障,以国际化为目标,协调农业、财政、发改、科技、质监、工商、农发、扶贫、环保等相关部门,建立专项领导小组或联席会议制度,制定工作方案,确立和完善目标管理制度,形成制度化的领导、协调和督导机制,及时研究和解决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矛盾和问题,确保责任目标的实现。
2、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为产业快速发展提供充足的资金保障。
要采取政府引导、企业为主、社会融资为辅的多元投入办法,筹集更多的发展建设资金,建立稳定、与财力增长和产业发展相适应的专项基金,重点向疫病防控、标准化体系、检验检测体系和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完善配套以及基础设施建设、环境治理和人员培训等领域投入。
要加快投融资体制改革,尽快建立公共财政体系,确保新增财力主要用于“三农”,不断提高财政支牧水平。
各级财政都要建立畜牧业发展专项资金和畜产品价格调节基金,重点用于防疫抗灾、公共服务、市场监管和重大项目研发及规避农民的市场风险补偿基金等;要对各项支农资金实行捆绑使用,真正向畜牧业倾斜。
积极协调信用社、开发银行、农业发展银行及农业银行等各级、各类金融部门设立畜牧业发展专项贷款,对畜牧业标准化基地和产业化龙头建设予以信贷支持,对农户发展重点品种以及重大建设项目予以贴息支持。
抓住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构建哈大齐工业走廊等发展机遇,做好项目储备,积极争取国家投入。
同时,要加强国际合作和对外宣传,大力吸引外资和社会资本向畜牧业投入,缓解投入不足的矛盾。
要在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允许的前提下,积极调整用地规划,支持规模饲养场和养殖小区利用规划土地、整理后土地或废弃地建设养殖园区,并按农业用地性质给予安排;对专用青贮玉米、紫花苜蓿视作种植粮食,予以相应政策鼓励;对龙甘泰等生态脆弱地区退耕种草或实行草田轮作给予政策补贴;尽快出台扶持规范化小区建设的政策,改善其基础设施和防疫条件。
3、加强法制建设和市场监管,为产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进一步完善保护和支持畜牧业的法律法规,加强政府的市场监管职能。
抓好《畜牧法》、《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黑龙江省奶业条例》、《黑龙江省草原条例》及《饲料及饲料添加剂管理办法》等一批新出台的法律、法规的宣传、贯彻工作,加速依法治牧进程。
依法强化对畜禽及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检测,加强对饲养环境和加工储运设施的质量监管,通过法制化建设,确保畜产品质量和安全。
要在搞好奶牛政策性保险试点的基础上,扩大覆盖范围,并向其他畜禽品种延伸,通过政策保险和商业保险相结合的办法,提高农牧民发展畜牧业生产的保障水平。
要强化执法监督队伍建设,规范监督管理行为,积极探索综合执法等新模式,理顺执法监督与服务指导的关系,通过整顿畜产品市场经营秩序,打击生产假冒伪劣产品和规范生产经营行为,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和吸商、安商的发展环境。
4、实施风险管理,强化行业预警。
不成熟的产业必然会遭遇更多的风险,近几年畜牧业的起伏波动要求我们必须尽快建立健全风险管理和行业预警制度,强化宏观调控力度,防止产业出现新的大起大落。
要健全信息化体系,从上至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畜牧 十一 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