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华东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考研真题及解析.docx
- 文档编号:263167
- 上传时间:2022-10-08
- 格式:DOCX
- 页数:9
- 大小:24.05KB
最新华东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考研真题及解析.docx
《最新华东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考研真题及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华东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考研真题及解析.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精品文档
2016年华东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考研真题
一、名词解释
1.苏湖教法
2.班级授课制
3.中体西用
4.自由七艺
5.绅士教育
6.双轨制
二、简答题
1.“朱子读书法”及其现代价值。
2.校长负责制的内涵及需要注意的问题。
3.蔡元培“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
4.社会建构理论对学习的作用。
三、论述题
1.要素主义教育思想的主要观点。
2.课程内容设计对学生学习的影响。
3.班集体的培养。
4.从元认知的视角分析提升学生学习效能的教学策略。
精品文档
一、名词解释
2016年华东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考研真题及解析
1.【参考答案】
苏湖教法是教育家胡瑗在苏州郡学和湖州州学任教近二十年期间所形成的教育教学经验。
因培养人才成绩显著,声名远播,并在庆历兴学时被推行于太学改革中。
苏湖教法的核心是分斋教学,围绕此形成一套独特做法:
首创分斋教学制度,在学校中分经义与治事两斋。
治事斋分设治兵、治民、水利、算术等科,实行主修兼修制,以培养国家所需各种专业人才;采取因材施教与相互切磋结合的教学方法;课程据学生兴趣特长而设;提倡课堂外的参观游历,以增长实际见闻;注意读书与休息相结合,教学安排张弛有度。
分斋教学尤其是治事斋的提出并以之与经义斋并列,对以经学为内容、科举为主导的官学教育造成冲击,有助于改变传统教育不求实用的缺陷。
2.【参考答案】
班级授课制是一种集体教学形式,它把一定数量的学生按年龄和知识程度编成固定的班级,根据周课表和作息时间表,安排教师有计划地向全班学生集体上课。
同一班级的学生学习内容和进度必须一致。
3.【参考答案】
“中体西用”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简称,是洋务派处理中、西文化关系的基本原则,也是洋务教育的指导思想。
“中体西用”实际上有两组概念:
“中与西”、“体与用”,前者为经义之学,后者为治事之学。
到了近代,传统的体用观从一种文化的内外之学发展到两种文化间的体用问题,且贯穿于中国近代整个旧民主主义革命阶段。
在《劝学篇》中,张之洞充分阐述了其“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
“中学”也称为“旧学”,中学指封建典章制度、伦理道德、中国的经史之学、孔孟之道。
他认为这是一切学问的根本,应当放在首位,学生应先从经史子集中学习,然后才学习对封建统治有用的“西学。
”西学指“西政”、
“西艺”两方面。
“西政”中又推崇“刑狱立法”,法律制度,与维新派“西政”有本质区别,并非资本主义政治制度,他极力反对那些能动摇封建统治的资产阶级民主自由的政治学说和进步的资产阶级文化。
“西艺”即自然科学技术知识。
举办西学的目的在于“治世变”。
4.【参考答案】
是指自由人应该具有的学识和应该学习的七门学科,是相对于专业的、职业的和技术性的课程而言,即七种人文学科:
文法、修辞、逻辑学(合称为三艺)、算术、几何、天文和音乐(合成四艺)。
现代西方大学的文科设置都受自由七艺的影响。
文学、语言、哲学、历史、数学、科学等学科被普遍认为是普通教育和文科教育的基础。
5.【参考答案】
洛克倡导的绅士教育是一种资产阶级贵族化的教育,主张把贵族子弟培养成身体强健、举止优雅、有德行、智慧和才干的教育家。
这种教育只能通过家庭教育来进行。
在教育内容上,对贵族子弟实行体育、德育、智育的教育内容。
洛克的绅士教育思想以其世俗化、功利化为显著特点。
6.【参考答案】
在18-19世纪的西欧,在社会政治、经济发展及特定的历史文化条件影响下,由古代学校演变来的带有等级特权痕迹的学术性现代学校和新产生的供劳动人民子女入学的群众性现代学校,都同时得到了比较充分的发展,于是就形成了欧洲现代教育的双轨学制,简称双轨制:
一轨自上而下,其结构是大学(后来也包括其他高等学校)、中学(包括中学预备班);另一轨从下而上,其结构是小学(后来是小学和初中)及其后的职业学校(先是与小学相连的初等职业教育,后发展为和初中联结的中等职业教育)。
二、简答题
1.【参考答案】
朱熹强调读书穷理,因此关于怎样读书他曾提出过重要的原则和方法。
他的学生汇集他的训导加以概括、归纳为“朱子读书法”六条,这六条是:
(1)循序渐进。
朱熹主要从三个方面论述循序渐进的含义:
首先,学习的过程应当根据知识的难易程度确定次序。
其次,持之以恒的治学精神。
其三,在读具体的书上,要按照首尾篇章的顺序,强调扎扎实实,一步一步前进。
(2)熟读精思。
读书必须“熟读”和“精思。
”读书时必须多读、记住、背熟。
朱熹很推崇“古人读书,亦记变数”的做法,认为“百遍时自是强五十遍时,二百遍自是强一百遍。
”此外,不仅要
能够背熟,而且对书中的内容了如指掌,熟读是精思的基础,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深刻理解文章的精义及其思想真谛。
(3)虚心涵泳。
所谓“虚心”,是静心思虑,仔细体会作者本意,不可先入为主,穿凿附会。
所谓“涵泳”就是要反复思考,细心玩索,深刻体会书中的旨趣。
也就是说读书不仅是要获得知识、寻求义理,更重要的是落实到自身修养的提高上,这是儒家提倡“求诸己,”讲宄自律的思想体现。
(4)切己体察。
读书不能做表面文章,要心领神会、身体力行。
(5)着紧用力。
“着紧用力”包含两个意思:
一是时间上的抓紧,二是精神上振作和集中。
(6)居敬持志。
“居敬”强调读书时必须注意力高度集中,全神贯注。
“持志”强调还要有远大的志向,顽强的毅力,长期坚持而不松懈。
从以上六条“朱子读书法”,可以看出:
(1)朱熹集读书法研究之大成。
他的读书法奠定了古代读书法的基础。
朱熹反对汉以来儒家专在名物训诂上下工夫,认为读书的根本要求是通晓“义理”(理论)。
名物训诂(具体知识)的重要性只是表现在为通晓义理准备条件。
读书为了明“理”,达到对“天理”的体认,这是他的读书法的指导思想。
(2)六条“读书法”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的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有内在的逻辑,是一个完整的读书、求学、进业的程序和步骤。
这是一个周而复始的循环过程,以“居敬持志”为中心,以“居敬持志”的态度来循序渐进、熟读精思、虚心涵泳、切己体察、着紧用力。
(3)六条“读书法”中都有其合理因素。
“循序渐进”包含有读书的“量力性”原则,“熟读精思”包含有读书的“巩固性”原则,“虚心涵泳”包含有读书的“客观性”原则,“切己体察”包含有读书的“结合实际”的原则,“着紧用力”包含有读书的“积极性”原则,“居敬持志”包含有读书的“目的性”原则。
更正确地说,“朱子读书法”包含有上述这些原则的萌芽和因素。
(4)“朱子读书法”过分夸大了“读书穷理”的作用,特别提高了读儒家经书的地位,使学习的途径、读书的范围都受到了极大的限制。
这对于造成人们“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把书本当作僵死的教条的不良学风,有着重大影响。
2.【参考答案】
校长负责制是指校长受上级政府主管部门的委托,在党支部和教代会的监督下,对学校进行全面领导和全面负责的制度。
在这一领导体制中,校长是学校行政系统的最高决策者和指挥者,是学校的法人代表,他对外代表学校,对内全面领导和管理学校的教育、教学、科研和行政工作。
在校长负责制中要明确校长的权利和责任,发挥党组织的保证监督作用,建立以教师为主体的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加强民主管理和监督。
3.【参考答案】
蔡元培在德国留学时,深受康德哲学思想的影响,将世界划分为现象世界和实体世界两个方面。
他认为现象世界是相对的,是可以经验的,属政治范围;而实体世界是绝对的,是超越于经验之外的,是超政治的。
但两者又不是相脱离的,而是紧密结合的,联合两个世界的就是教育。
教育的最终目的在于追求实体世界的最高精神境界,追求现象世界的幸福也是为了这一目的。
从这一理论基础出发,他认为“教育有两大别:
曰隶属于政治者,曰超轶乎政治者。
”前者有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分别相当于体育、智育和德育;后者有世界观教育。
前者以追求现世幸福为目的,后者以追求实体世界的最高境界为目的。
而美育则是联系二者的纽带。
蔡元培在《世界观与人生观》、《对于教育方针之意见》两文中对此作了详细阐明。
第一,军国民教育。
蔡元培认为军国民教育并不是理想社会的教育,然而当时国势内外交困,所失之国土与国权,如果不凭借武力,很难恢复;同时,军人革命后,可能会出现军阀专政的局面,如果不实行军国民教育,则不能维护民权。
所以必须提倡军国民教育。
蔡元培的军国民教育,除了军事训练以外,也十分重视体育锻炼。
他明确指出,人的健康有为,不仅靠饮食,尤其要靠运动。
他认为,学校教育的任务,在于改变旧文人孱弱的形象,振作学生的精神。
第二,实利主义教育。
蔡元培把实利主义教育当作富国的手段。
他说,当今世界的竞争,不仅在武力,尤其在财力方面。
所以,要想发展国民经济,提高社会生产力,就必须实施实利主义教育。
蔡元培所说的实利主义教育,就是智育,即对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
在普通教育中,他把物理、化学、博物学、算学、历史、地理、金工、木工等科都列入实利主义的范围。
第三,公民道德教育。
蔡元培认为,在五育之中,公民道德教育是核心。
实施军国民教育和实利主义教育固然可以富国强兵,但必须以道德为根本,否则,兵强则可能为私斗、为侵略,国富可能以智欺愚,以强凌弱,而世界观教育和美育也都是为了完成公民道德教育。
至于公民道德教育的具体内容,用蔡元培的话说:
“何谓公民道德?
曰:
法兰西之革命也,所揭示者,曰自由、平等、亲爱,道德的要旨,尽于是矣。
”
第四,世界观教育。
蔡元培认为,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都是以现世人类幸福,培养健全人格为目的的,而世界观教育则是培养人超乎现世之观念的,他认为只有站在超于现象世界之高度,才能判定现象世界的价值,也才能处理现象世界的问题。
第五,美感教育。
蔡元培认为:
“美育者,应用美学之理论于教育,以陶养感情为目的者也。
”美育是引导人由现象世界——实体世界的桥梁。
他提倡美育,是作为宗教对立物提出的,主张“以美育代宗教”。
蔡元培认为,五育是相互联系的一个整体,其中,以公民道德教育为中坚,世界观及美育是完成道德的手段,而军国民教育及实利主义,则必以道德为根本。
总之“,五育”并举的教育,就是德智体美和谐发展的教育。
应该说,这是符合当时历史发展的要求的,是对封建教育及半殖民地半封建教育宗旨的否定,在教育思想史上也是一个巨大的进步。
从人才培养看,这几方面的教育,也符合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规律。
4.【参考答案】
社会建构主义是以维果茨基的理论为基础的建构主义,以鲍尔斯、菲尔德和库伯我代表。
他们认为,世界是客观存在的,对于每个认识世界的个体来说是共通的。
知识是在人类社会范围里建构起来的,它不断地被改造,尽可能地与世界本来的面目保持一致,但永远达不到一致。
另外,他们也认为学习是个体建构自己的知识和理解的过程。
学习者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交往和游戏等活动中,形成大量的个体经验,这叫“自下而上的知识”。
而在人类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公共文化知识,在个体的学习中,这种知识首先以语言符号的形式出现,由概括向具体的经验领域发展,所以也可称为“自下而上的知识”。
儿童在与成人或比更为成熟的社会成员交往活动中,在他们的帮助下,解决自己还不能独立解决的问题,即“自上而下的知识”,并以自己已有的知识为基础,使之获得意义,从而把“最近发展区”变成现实的发展,这是儿童知识经验发展的基本途径。
三、论述题
1.【参考答案】
作为实用主义教育和进步教育对立面的要素主义教育最初形成于20世纪30年代末,其形成的标志是1938年在美国成立的“要素主义者促进美国教育委员会”。
前期的代表人物是美国教育家巴格莱,后期的代表人物是美国教育家科南特等。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特别是50年代中期以后,随着实用主义教育和进步教育的衰落,要素主义教育在美国教育界取得了优势,并对50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最新 华东师范 大学 333 教育 综合 考研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