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显微镜观察小鱼尾鳍内的血液流动.docx
- 文档编号:26316681
- 上传时间:2023-06-17
- 格式:DOCX
- 页数:10
- 大小:95.26KB
用显微镜观察小鱼尾鳍内的血液流动.docx
《用显微镜观察小鱼尾鳍内的血液流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用显微镜观察小鱼尾鳍内的血液流动.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用显微镜观察小鱼尾鳍内的血液流动
用显微镜观察小鱼尾鳍内的血液流动,为了观察方便,一定要用湿棉花报小鱼的_____和_____包裹起来,只露出_____和_____,其目的是:
______.
“血流的管道──血管”
北京市卫国中学 李桂霞
从2002年秋季开始,我校使用人教版新教材。
通过新旧教材的对比,能够发现新教材充分体现了素质教育的精髓。
新教材的课程理念是“面向全体学生、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摆脱“以学科为中心”和“以知识为中心”的课程观念的束缚,突破传统的学科体系,构建突出人与生物圈的知识体系;安排了系列化、多样化的科学探究活动;注重科学方法教育和人文教育,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学生能力。
因此,在一年的教学实践中,我在制定每节课的教学目标和设计教学方法时,力争摒弃旧有的一些传统教学模式,尽量多地考虑新课程理念的体现和贯彻,特别注重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培养。
下面就我在2003年4月14日上的区级研究课谈几点体会。
一、导入
有效且富有启发性的导入,不但可以激发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浓厚兴趣,而且还能活跃学生的思维。
本节课我采用的导入方法是通过复习旧知识导入新知识,首先复习上一节学习的血液成分,由此提出启发性的问题:
血液在人体内是怎样运输的?
然后让学生通过录像进行学习。
血液录像的选择是从整体到局部,先是血液从人体的心脏流出到全身,之后是血液在较粗大的血管内流动,然后血管逐渐变细,最后是血液在毛细血管内流动,且能够清楚地看到红细胞的流动。
当学生看到血液在粗大的血管内奔流不息地流动后,个个都非常兴奋,这时再提出启发性的问题:
通过录像我们可以看到血液在人体内是沿着一个什么样的管道在流动呢?
由此引出课题。
这个导入是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精心设计的,因此一开始就紧紧地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全神贯注、精神振奋并能主动地接受新知识,从而达到了良好的效果。
二、实验
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在旧教材中是一个传统性的验证性实验。
为了体现新教材的理念,我重新设计了一份新的实验报告,目的是让学生通过亲身的观察、操作和实验去感受和领悟科学的理念。
具体安排是:
1.首先请学生带着思考中的三个问题,阅读新教材第64、65页,明确实验目的和方法步骤,阅读完后,小组讨论。
除课本中三个问题,如果你还有新的问题,请写在旁边的空白处。
学生提出新问题:
(1)用其他的鳍观察行不行?
(2)为什么用尾鳍色素少的小鱼,换成尾鳍色素多的行不行?
(3)为什么要用浸湿的棉絮将小鱼头部的鳃盖和躯干部包裹起来?
只包裹其中的一部分行不行?
为什么?
如果把小鱼的头部包裹起来,小鱼会怎样?
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给予肯定、鼓励。
以上三个问题处理方法是:
学生提出问题,学生回答,不能回答的要求学生在实验中做不同的尝试,看看结果怎样。
2.提出要求1、2两点,目的是让学生在观察时,一定要认真、仔细,同时要爱护小动物。
3.介绍显微投影并请两个学生到前边利用显微投影做实验。
4.学生结合第5点的4个问题做实验。
实验完毕后,列表比较几种血管的不同。
这样设计教学,可以使学生带着思考问题先阅读并提出质疑,后看要求,带着问题做实验。
因为有疑问,又急需从实验中找到答案,所以,学生做实验时兴趣盎然。
通过实验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提出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创造能力及小组协作能力,也体现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即实验过程中爱护小动物的教育。
由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亲自实践,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从而获得了科学探究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三、对三种血管有关问题的设计
1.三种血管概念的设计:
通过实验,学生已经知道人体内血管分为三种即动脉、静脉、毛细血管,但不知道为什么这么叫。
为了讲清这个问题,我做了一个课件──心脏与三种血管之间的关系。
讲述时,我采用的方法是单个出现,这样设计的目的是学生既明白了什么是动脉、静脉、毛细血管,又通过讲述与观察懂得了动脉、静脉、毛细血管在人体内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与心脏组成了一个封闭的管道。
2.三种血管特点的设计:
人体内的血管结构都是与其功能相适应的,这部分知识非常难理解,是重点更是难点。
为便于学生理解好以上这节课,我制作了三个课件。
首先,我将截取的三种血管图放在一起,让学生仔细观察比较这三个图有什么不同,目的是考查学生的观察能力、辨析能力和语言的组织表达能力。
通过对比,学生立刻明白了动脉、静脉、毛细血管的结构特点,即管壁的薄厚、弹性的大小、管腔的宽窄及静脉里有静脉瓣等。
然后,我采取师生对话的方法介绍动脉、静脉、毛细血管在人体内的分布和血压情况,为了更形象地讲清问题,列举了大量的数据,如动脉、静脉、毛细血管内血流速度分别是30厘米/秒、8厘米/秒、1厘米/秒,在1平方厘米的肌肉内能数出1350条毛细血管,如果把全身的毛细血管首尾相连总长度约11万公里,相当于北京到上海往返40次,等等。
动脉、静脉、毛细血管内的血流速度、血压、数量不同,而且相差如此悬殊,都是与其功能相适应的。
在讲述四肢内的静脉瓣功能时我指出:
静脉是回心血管,血液经过毛细血管汇入静脉,相对压力较小,血流速度慢,大静脉内每秒8厘米。
血液在压力小的情况下,会出现倒流现象,为了防止倒流,在人体的四肢内的静脉血管里有一特殊的结构──静脉瓣。
在讲述静脉瓣的功能时我使用的是用Flash5做的血液从下向上经过静脉瓣流动的课件,此课件成功地展示了其作用,学生一目了然。
与此同时,我还结合这一内容对学生进行了测量血压、抽血等人文方面的教育。
我制作的第三个课是录像资料片,目的是为了突破毛细血管的结构与其功能相适应这个难点,以前要想用语言讲清这部分知识是非常难的,无论怎么说,学生都似懂非懂,物质究竟是怎么交换的还是不明白。
于是,我就收集大量的录像资料,仔细地挑选,摘录组合,最后制成了一个学生一看就能明白的课件,通过实践,效果非常好。
四、注意知识的延伸和拓展
1.在学生观看完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物质交换的有关录像片后,我立刻提出两个问题:
(1)氧气至少通过几层细胞到达组织细胞?
(2)氧气至少通过几层膜到达组织细胞?
设计的目的一方面要求学生掌握物质是如何交换的(教材的要求),另一方面既巩固了本节课学习的毛细血管的结构,又延伸了知识。
2.在学生实验完成后,让学生列表比较几种血管的不同。
由于只是依据实验观察列表,所以比较得不全面。
于是在整节课讲完后要求学生结合前边的表格和所讲的内容,重新设计表格,补充新的内容。
除了使用表格,我还引导学生结合其他学科如数学课讲的统计图表,进行归纳总结,渗透学科之间的联系。
3.我在本节课小结前出了一道思考题:
用显微镜观察小鱼尾鳍血循环时,小鱼头部向左放在载物台上,在视野中,血液向左流动的血管是( )血管。
此题既检查学生是否掌握显微镜的成像原理,又深入考查学生反应的灵敏性,效果甚佳。
以上是我对本节课的设计,实践证明效果非常好。
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课堂气氛活跃,主动性增强,知识面拓广,各种能力得以发挥和提高。
在整节课中,有众多学生参与,不同程度地提高了各种能力,这既体现了《标准》中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理念,又体现了学生个性发展的要求。
<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⑴理解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结构与功能特点。
⑵尝试区分人体三种血管以及血液在这三种血管内流动的情况。
2.能力目标
⑴初步学会用显微镜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的现象,使学生掌握实验技巧,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⑵应用所学的有关知识,在日常生活中进行血管的保健或简单解释一些血管疾病的病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⑴通过对血管结构和功能的学习,引导学生树立生物的形态、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基本观点。
⑵通过观察小鱼的尾鳍内血液流动后,将小鱼重新放回鱼缸这一过程,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命,保护环境的意识。
⑶通过观察血管的分组实验,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
1.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的现象,使学生掌握实验技巧,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2.动脉、毛细血管、静脉三种血管结构与功能的教学。
3.培养结构与功能统一的思想。
【教学难点】
1.三种血管结构与功能的教学。
2.培养结构与功能统一的思想。
【教学准备】
尾鳍色素少的活的小鱼、显微镜、培养皿、滴管、棉絮、载玻片、清水
羊的三种不同的血管多媒体教学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师:
平日里,我们有时不小心就会将身体的某个部位划破后出血,有时身体不舒服时还需要输液治疗。
那你知道我们划破的是什么?
输液时,液体进入人体后在什么内流动吗?
生:
是血管。
师:
对,这就是我们人体内的一种血管——血液流动的管道,本节课我们就来一起认识它。
板书:
血流的管道——血管
讲授新课
师:
刚才提到的出血时有时出血的情况是不一样的和输液选择的部位不同,这与我们人体内的血管种类不同有关系。
那么,同学们想不想亲眼看看鱼身体里的血管及其中的血液的流动?
生:
想!
(异口同声)
师:
下面我们通过实验来认识鱼身体里的血管的类型及血液在不同血管内的流动情况。
一、实验:
观察小鱼尾鳍内的血液流动
师:
请同学们阅读新教材,明确实验目的和方法步骤。
生:
(看书)
师:
通过看书,你对实验设计还有哪些不明白的问题?
请提出来。
(学生可能会提出许多问题如:
为什么要用浸湿的棉絮将小鱼头部的鳃盖和躯干部包裹起来?
只包裹其中的一部分行不行?
如果把小鱼的头部包裹起来,小鱼会怎样?
如果只用湿棉絮包裹鳃盖行不行?
实验中小鱼很容易乱动,不方便观察,怎样才能解决好这个问题?
实验中,显微镜的光线应该调亮还是应该调暗?
为什么要用尾鳍色素小的鱼?
)
(对学生提出来的问题,教师组织其他同学进行解答,对于全班学生都不能解答的问题,老师可通过点播来解决,但要杜绝直接给出结果;同时,对于实验中应该注意而学生未能提出的重要问题,老师可能采用反问的方式进行补充。
)
师:
(在解决了所有疑惑后,指导学生按照以下方法步骤进行实验)
1、参照教材实验的方法步骤1、2包裹和安放小鱼;
2、将培养皿放在载物台上,用显微镜观察尾鳍血管中血液流动情况(强调使用低倍物镜);
3、区别不同粗细的血管中血液流动速度;
4、按要求整理好实验用具。
(在实验过程中提醒学生注意时常用滴管向棉絮上滴水,使小鱼身体保持湿润,尽量使小鱼少受伤害。
实验后,应将小鱼放回鱼缸。
)
生:
(做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师:
(提出讨论问题)
1、利用桌上的实验材料,怎样做才能既观察到小鱼尾鳍内的血液流动,又不会使小鱼死亡呢?
2、在实验过程中,你观察到了什么现象?
生:
(思考并尝试回答)
师:
为什么在小鱼尾鳍内,不同的血管中血液流动的速度不同呢?
这与其体内的血管类型不同有关系。
下面我们共同来认识不同类型的血管。
二、区别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
师:
根据刚才的实验,我有疑问,那么多的血管我们怎么区分呢?
假如你是其中的某个血管,你将如何象别人介绍你?
在你们的实验台上我给大家准备了三种不同的血管,结合课本中的内容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来认识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
并将你们的观察和讨论的结果填入下表。
完成下表后再以小组为单位自选一个介绍“你自己”。
名称
管壁
管腔
血液流动的速度
弹性大小
概念
动脉
静脉
毛细血管
生:
观察,讨论,填表,汇报交流。
师:
我们人体内的血管类型及其特点是怎样的呢?
下面我们通过观看录像来了解人体内的血管。
(播放微观摄影拍摄的人体内各类血管及血流情况录像)
生:
(观看录像)
师:
你能识别出录像中的毛细血管吗?
试着总结毛细血管有哪些特点?
生:
可以看到红细胞单个通过,就象它的名称细如毛发。
生:
毛细血管的血管壁非常薄,只有一层细胞。
生:
毛细血管具有:
管细、壁薄、数量多的特点。
师:
同学观察的很细致,而且归纳的也很好。
毛细血管的特点可以再加一点:
分布广——毛细血管在身体内分布广泛,除指甲、毛发等处外,毛细血管几乎无处不在。
那么,毛细血管的这些特点,有什么意义呢?
我们共同来观看一段动画。
(课件展示“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物质交换”动画)
生:
(观看动画)
师:
请你描述动画中所展示的物质交换过程知识。
生:
毛细血管周围就是人体组织细胞,这样有利于血液与周围的组织细胞充分地进行物质交换,血液里运输着营养物质,同时可以把组织细胞产生的废物带走。
三、静脉瓣
师:
俗话说: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
那么,人体下肢的血液在由静脉向心脏回流时,是如何实现向高处流动而又不倒流的呢?
请同学们结合课本中的图阅读相关文字,并思考。
生:
(看书后回答)在四肢静脉的内表面,通常具有防止血液倒流的静脉瓣。
师:
对,静脉瓣只能朝向一个方向开放,从而只允许血液向一个方向流动而不能倒流。
就象我们教室的门一样,我们从外面很轻松的可以推开进入教室,但从里面向外推时却不把门推开。
(利用教室的门演示)
师:
现在请同学们根据各自的经验,结合下面的实例对我们人体内的血管类型及其特点作进一步推测。
输液或抽血时,为什么要在针刺位置的上方用胶皮管捆扎起来?
生:
输液或输血时选择的是静脉血管,在针刺位置上方用胶皮管捆扎可以阻碍管内血液向前流动,而静脉瓣又可以防止血液倒流,从而使血管胀粗,容易辨认。
生:
(补充)选择静脉还与这种血管分布较浅、管壁薄、血流速度慢有关。
师:
很好!
同学用不同的方法认识比较了人体内的动脉、静脉、毛细血管三种类型血管的结构特点和功能。
请同学们试着设计表格对三种血管的结构、功能总结归纳。
师:
由于心脏和全身各类血管的连通,形成了封闭的管道系统,血液在其中循环流动,从而保证了人体内的物质运输,所以保证管道系统畅通,直接影响着物质的运输。
希望同学们结合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在今后的生活中好好保护我们的身体。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显微镜 观察 小鱼 尾鳍 血液 流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