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十万个为什么教案精选.docx
- 文档编号:26313103
- 上传时间:2023-06-17
- 格式:DOCX
- 页数:14
- 大小:24.14KB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十万个为什么教案精选.docx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十万个为什么教案精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十万个为什么教案精选.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十万个为什么教案精选
《十万个为什么》教案
教学目标:
1.鼓励学生阅读科普作品,激发学生阅读科普类作品的兴趣。
2.指导学生阅读科普类作品的方法。
能够运用学过的方法记住科技术语,在获取知识的同时,能够积累适合自己的读书方法。
3.能感受课外阅读的快乐,乐于跟大家分享课外阅读的成果。
教学重点:
1.鼓励学生阅读科普作品,激发学生阅读科普类作品的兴趣。
2.指导学生阅读科普类作品的方法。
能够运用学过的方法记住科技术语,在获取知识的同时,能够积累适合自己的读书方法。
教学难点:
分享阅读《十万个为什么》的独特体验,感受科普类作品的特点。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上课前先来一个脑筋急转弯。
什么东西不洗不脏,越洗越脏?
预设:
水
2.那你知道为什么水能冲走脏东西吗?
你知道为什么面包放久了会发硬吗?
你知道为什么铁会生锈吗?
学生自由交流。
3.谁来回答你这些为什么?
出示图片:
《十万个为什么》。
二、了解科普
要想知道这些科学知识,你就需要读一读科普作品。
那么什么是科普作品呢?
预设:
科普作品,又称“科普著作”,它是一种以向大众普及科学知识为主要目的的作品。
“科普”是科学普及的意思。
2.说到科普读物,就一定会提到苏联作家米·伊林的《十万个为什么》。
你看过这本书吗?
你了解这个作家吗?
预设:
米·伊林(1896―1953)是苏联著名科普作家、工程师、儿童文学作家。
著名的科普作品有《十万个为什么》《几点了》《白纸黑字》《桌上的太阳》《原子世界旅行记》和《在你周围的事物》等。
《十万个为什么》是优秀科普作品的典范,对其他科普作品的创作产生了很大影响。
三、读书感悟
请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33页的内容,读一读这本书中的一个片段,说说你的体会。
1.你觉得作为科普读物,这本书有什么特点?
预设:
科学性,文学性,通俗性。
2.什么是科学性呢?
预设:
科学性是指科普作品必须准确无误地讲述科学知识、传播科技信息、普及科学教育,在内容上要揭示客观事物的某一方面的规律,要有科学的依据。
3.老师这里有一段话就出自《十万个为什么》。
你来读一读,体会它的科学性。
举例:
再来说说你身体里的水分吧,它和新鲜黄瓜里所含的水分几乎一样多。
假如你的体重是40千克,那么其中的35千克都是水分,而固体物质只有5千克。
预设:
这段话把人身体里的水分和新鲜的黄瓜里的水分作比较,体现了身体的水分很多。
同时,为了准确地说明这一特点,作者还运用了假设,使用了准确的数字来进行说明,充分体现了科普类作品的科学性和严谨性。
4.什么是文学性呢?
预设:
文学性是指科普作品要把科学知识形象化,用文学的手段加以表现,用文学的形式讲述科学的道理,是文学与科学的完美结合。
5.老师这里也有一段话是从《十万个为什么》中提取的。
举例:
水为什么可以清洁掉污垢?
或许它只是简单地把污垢带走,就像是河水把扔到里面的木板冲走一样。
预设:
这段话中作者为了说明水不能清洁污垢,只能冲走污垢。
作者打了个比方说,就像河水把扔到里面的木板冲走一样。
这一下子就让我们知道了。
水本身不能清洁污垢,只能冲走污垢。
所以我们洗衣服的时候要不停地揉搓,使污垢脱离衣物。
6.什么是通俗性呢?
预设:
通俗性是指科普作品为了达到普及科学知识的目的,一般要用通俗易懂的、人民大众的语言来深入浅出地讲述科学道理,少用科学术语。
7.老师还是从《十万个为什么》这本书中找到了一段话。
请你读一读,感受它的通俗性。
举例:
当我们溜冰的时候,冰在冰刀的压力下融化了,在冰与冰刀之间出现了一层水。
如果没有这层水的话,在冰上滑行就跟在地板上滑行一样困难了。
水就如同机器里的润滑剂一样,可以有效地减轻冰刀与冰之间的摩擦。
预设:
作者在解释冰刀在冰面上滑行的原理时,非常简单的说。
是因为,冰刀的压力使得表面的冰融化了。
这些水就像润滑油一样,减少了冰刀与冰之间的摩擦。
没有使用专业的科学名词,浅显易懂。
四、读书有法
1.了解了科普作品的特点,你对阅读科普作品有什么体会吗?
你平时是怎样阅读这类作品的?
学生自由交流读书的方法。
预设:
(1)阅读科普作品的时候,你可能会遇到一些不理解的科技术语。
这时候要运用在课上学过的方法,试着去理解。
(2)读完后还可以想一想,这本书讲得有道理吗?
关于这个问题,有什么新的研究成果吗?
2.孟子说: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这句话告诉我们,读书不能完全相信书上的话,应该要有怀疑精神。
书中的解答是否正确?
我们也要有自己独立的思考。
必要时可以想想其他书上是怎么说的。
电视上是怎么说的。
上网去查查看看结果如何。
五、快乐分享
1.科普类的作品有很多。
我们还可以读一读我们中国的《十万个为什么》。
你知道这本书吗?
预设:
这不是一本书,而是一套书。
《十万个为什么》是少年儿童出版社在20世纪60年代初编辑出版的一套青少年科普读物。
它在传播知识、普及科学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影响几代青少年走上了科学的道路。
2.这里有几本不错的科普作品,老师推荐给大家。
李四光的《看看我们的地球》这本书是一本介绍地球知识的书。
它告诉你地球有哪些部分组成;告诉你石圈的一些知识;告诉你应该怎么解决石圈上可利用的矿物质资源日益减少的问题;告诉你怎么开发地热资源……读完文章,你一定能更好的了解我们的地球。
3.你想了解无处不在的灰尘吗?
这本书可以告诉你。
请读一读高士奇的作品《灰尘的旅行》。
灰尘是地球上永不疲倦的旅行者,它随着空气到处漂流,它无处不在,处处都有它的行踪。
读这本书,我们不仅会了解灰尘在自然中的功用,也会了解它对人类生活的危害。
同时也能懂得灰尘在不同的环境中起到的不同作用,切身理解环保的重要性。
4.你知道人类的起源吗?
你知道爷爷的爷爷从哪里来吗?
请你读一读贾兰坡的著作《人类起源的演化过程》。
这本书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向广大青少年介绍“人类起源”的基础知识,旨在培养和提高青少年对这门学科的兴趣,从小立志在科学研究领域一展身手。
5.你还读过哪些不错的科普作品,把它推荐给同学吧!
学生自由推荐,说一说推荐的理由。
预设:
《森林报》和《神奇校车》两本书,可以推荐。
六、课堂总结
科技改变生活,读书丰富自己。
科普作品,有趣味,有知识,慢慢丰富我们的知识,增加我们的涵养,改变我们的生活。
静下心来,读书吧!
《墨梅》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会认、会写“砚、“乾坤”。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感受古诗语言的凝练精美和意境的优美深远。
3、体会诗人借物言志表达的情怀和志向。
4、了解其他描写梅花及托物言志的古诗。
教学重难点:
诵读古诗,体会情感,感受美感,领悟方法。
教学过程:
一、诗画引路,感受“梅”
1、今天,我们要来学习一首有关梅的诗,板书:
梅,这梅花可不是一般的梅,它很特别,叫墨梅。
(板书:
墨)(生跟老师一起写,提示写法:
上面一个黑,下面一个土)齐读课题。
2、解诗题。
(墨梅就是用水墨不用颜料画成的梅花。
)
这首诗就写在刚才那幅画上,我给它取个题目叫“题画诗”。
(板书:
题画诗)
3、你知道这位诗人是谁吗?
对,就是著名的书画家——王冕。
(板书:
王冕)
4、接下来,我们就一起走近王冕,走进这首《墨梅》。
二、自主探究,了解诗
1、要学好诗必须先要读好诗。
请大家将诗好好地读上几遍,做到字正腔圆,通顺流畅,读出节奏,读出诗味来。
(出示《墨梅》)生自由练读。
2、谁来把诗读准确?
指名读。
相机指导“吾”的读音。
理解“吾家”就是“我家”。
指导“乾坤”的读音,理解“乾坤”就是“天地,人间”
评价学生:
你能把每一个字读准确。
评价学生:
你不仅读准了字音,还读出了节奏!
评价学生:
字正腔圆,你读出了节奏!
标出节奏,再齐读。
3、你读得有板有眼,你读出了节奏,我们一起学着他的样子一起读好这首诗。
(齐读)
三、诗中找画,进入“境”
1、同学们,古诗是凝练的,寥寥数语常常给了我们丰富的想象空间,这正如王维所说: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下面,请自由读《墨梅》,想想这株梅长在哪?
长得怎么样?
(一)预设1:
长在我家的洗砚池边,读“吾家洗砚池头树”。
预设2:
我看到了整棵梅树上的花都开放了,淡淡的花朵怒放枝头。
(抓住淡墨梅)
评价:
是的,这是一株颜色很淡的梅树。
你来读出这墨梅的颜色淡。
(生读)
预设3:
我看到梅树上花开放了而且开得很茂盛,很多。
(抓住“个个”)
评价:
此时的梅花不仅颜色淡,还很多啊。
你来读出花多的样子。
师总结引说:
花开时那花儿的颜色(不浓艳),就像(用含着许多水的墨汁点染上去)一样。
既没有(桃花那样娇艳),也没有(杏花那样如霞般粉红)。
它就是这样的朴素淡雅。
(板书:
色淡)
这淡淡的梅花就是这样生长着,师引读,
(二)在三九严寒的季节里,梅花依然怒放枝头,读:
(出示)吾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
但这朴素淡雅的梅花,却不要人夸——好颜色,只流——清气满乾坤。
5、质疑:
人们所谓的好颜色是怎样的颜色?
6、可这墨梅的颜色却很淡,但它的香气却一丝丝一缕缕地飘散开来,飘满世界。
这个“清气”到底是怎样的梅香呢?
(在交流中理解“清气”,那种淡淡的、幽幽的、静静的特点,并能用“清”来组词,如“清幽、清淡、清雅”等来形容梅香。
)
师:
你来把自己闻到的感觉读出来。
(生读后两句)
评价:
好一株气清的梅树呀,梅花的香气把你也深深地吸引了!
(板书:
气清)
评价:
真不错!
这种梅香,在王安石的诗中用另一个词来形容,那就是“暗香”(读王安石的《梅花》出示)
7、这清幽淡雅的香气弥漫在天地间,一个“满”字就把香气无处不在的感觉写了出来。
(在对话中体会“满乾坤”中无处没有,无人不知的意蕴。
)
(读——只留清气满乾坤)
8、同学们,交流到现在,谁来说说这株梅是一株怎样的梅?
(色淡、气清)带着你的感觉读读这首诗。
(三)小结:
王冕笔下的墨梅有着它独特的淡雅和清香。
此时此刻,墨梅肯定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就让我们把它读出来吧。
四、读诗赏画,感受“人”
过渡:
王冕笔下的墨梅虽没有红梅的俏丽,也没有白梅的冷艳,但它色淡、气清,梅香充满人间,此时你又觉得这墨梅怎样?
(低调、不张扬)
1、师介绍:
王冕出身贫寒,自学成才,不仅善于画荷花,画梅花更是他的一绝,被称为“画梅圣手”。
由于王冕的诗画风格特异,不同凡响,名声鹊起。
在大都期间,士大夫都争着向他求诗索画。
据记载,他不愿意为达官贵人服务,曾有官员和大财主慕他之名,几次被他拒绝。
最后,当官员亲自下乡去见他时,他听到消息后躲了起来,让官员吃了个闭门羹。
他经常讥讽元朝统治者,险些入狱。
听完刚才的文字材料,你是否对王冕,对这墨梅有了更深的体会?
你仿佛看到了一个怎样的王冕?
2、交流,在交流中抓住其中的“淡”与“清”,知道其中有“淡泊”“清高”之意。
预设生:
王冕不虚荣,不追求名利……
评价语言:
是的,王冕就像梅花一样不追名逐利,孤芳自赏,一身正气。
3、王冕就像梅花,他把名利看得很淡,很淡。
板书:
淡
其实,象王冕这种淡泊名利的人有很多,象陶渊明他厌弃功名,所以辞官归隐,“水淡性泊是我师”不正是他淡泊名利的铮铮傲气吗?
我国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隐也曾说过:
“非淡泊无以明志”,他隐居山林数十年,所以有了刘备“三顾茅庐”的典故……
4、在这首《墨梅》中,诗人王冕也已经很明确地说出了自己的态度。
引说“不要——人夸好颜色,只流清气满乾坤。
”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他要别人做到的他自己首先做到,这就叫——“洁身自好“。
因此后人这样来评价他,读——“画梅须具梅骨气,人与梅花一样清”。
6、此时此刻,你眼中的“清气”,还仅仅是梅花的香气吗?
“气”气节气度骨气
清气是怎样的气节(板书:
淡泊名利、洁身自好)
8、这首诗表面写墨梅,其实讲述的是自己的志趣,志向。
这就是“诗言志”。
(板书:
言志)“不要人夸好颜色,只流清气满乾坤”这正是王冕一生追求的志向,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这两句。
五、作业布置
1、背诵及默写《墨梅》。
2、积累关于梅花的诗和托物言志的古诗。
10.《绿》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感受诗歌的意境美,体会诗人的情感。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感受诗歌的意境美。
教学难点:
体会诗人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春天是什么颜色的?
你发现什么变绿了?
2.现代诗人艾青也非常喜欢“绿”,他笔下的“绿”是什么样子的呢?
这节课,我们就跟随他去欣赏那绿意盎然的美丽画卷吧。
(板书课题)
二、初读诗歌,检查预习。
三、读诗歌,理解内容。
1..自由读第一节
2.这小节把什么比作什么?
3.指导朗读。
4、读第二节,诗人看到了哪些绿?
出示:
墨绿 浅绿 嫩绿 翠绿 淡绿 粉绿
5.第二小节中省略号的作用是什么?
(说明还有很多绿,启发读者思考,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
)
你还知道哪些绿?
(草绿、苹果绿、橄榄绿……)
6.这各种各样的绿,绿得发黑,绿得出奇。
你知道“出奇”是什么意思吗?
(特别)
(出示第二小节)指名读,齐读。
7.在作者眼中,什么是绿的?
(风、雨、水、阳光)为什么这样说呢?
(这是作者的感受)
8.闭上眼睛听老师读,边听边想象画面。
9.这么多的绿集中在一起,会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呢?
读读诗歌第四小节。
找出诗中表示动作的词语,你体会到什么?
(“挤”“重叠”“交叉”
指导朗读,体会静态美)
10.齐读最后一节,读诗想象:
所有的绿交叉在一起,按着节拍飘动在一起的画面,感受动态美。
11小结。
12.自由朗读全诗,体会作者的情感。
四、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绿
墨绿 浅绿 嫩绿 翠绿 淡绿 粉绿
风 雨 水 阳光
挤 重叠 交叉 指挥 飘动
14.《母鸡》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18个生字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感受母鸡作为一个母亲的形象,体会母爱伟大。
3.比较《母鸡》和《猫》在写法上的特点
二.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自读自悟,体会母爱的伟大,并通过比较老舍两篇文章的特点,感悟作者的语言风格,加强语言实践。
三.教学过程
{一}.人物导入
同学们好,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14课,《母鸡》。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本文的作者老舍先生。
{二}.板书课题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
(1)认读词语。
课件出示词语,全班齐读,指名读
(2)认读多音字。
(3)找出作者对母鸡两种不同的情感态度
(4)学生汇报老舍对母鸡态度的变化。
(我一向很讨厌母鸡——我不敢再讨厌母鸡了)
(5)默读课文,找找作者用哪几个事例写母鸡让人讨厌?
用哪几个事例写母鸡让人喜欢。
四.学习感悟
1.默读1-3自然段,思考我为什么讨厌母鸡
(1)学生汇报,随机出示句子。
(2)叫声讨厌,欺软怕硬,发狂炫耀
(3)指导朗读
(4)总结:
作者开门见山写出自己讨厌母鸡,接着具体写了讨厌的三个方面。
2.默读4-10自然段,思考我为什么不敢再讨厌母鸡了。
(1)作者为什么后来又不敢再讨厌它了呢?
找出最能告诉我们原因的一句话。
(2)母鸡的负责、慈爱、勇敢、辛苦在课文的第4-10自然段列举了很多具体事例,请大家一边默读5-8自然段,一边想想哪些事例体现了母鸡的负责、慈爱、勇敢、辛苦,在事例旁边写上一两个关键词。
3.汇报交流一:
哪些句子体现母鸡的负责?
(1)课件提示“挺着"。
引导理解:
“它总是挺着脖儿,这个样子看上去好像是在告诉所有的人什么。
(2)课件提示“警戒”。
1母鸡如何警戒,找出表示母鸡动作的词语。
母鸡要警戒的会是什么?
②想象母鸡咕咕地警告什么?
4.汇报交流二:
哪些句子体现母鸡的慈爱?
(1)想象母鸡“咕咕地紧叫",那你觉得它在叫什么呢?
(2)引导理解:
它为什么要先啄一啄?
为什么又放下了呢?
5.汇报交流三:
哪些句子体现母鸡的勇敢?
(1)根据"连大公鸡也怕它三分"指导理解:
为什么大公鸡会怕它?
在夜间若有什么动静,它便放声啼叫,顶尖锐,顶凄惨。
“理解:
“顶”是什意思?
它发出那么大的声音难道不怕黄鼠良发现,首先就把它吃掉吗?
母鸡为什么要叫的那么悲惨?
吓走危险惊醒主人
6.汇报交流四:
哪些句子体现了母鸡的辛苦
(1)“它教鸡维们啄食,掘地,用土洗澡天不知教多少次。
"理解:
“多少次"到底是多少次?
母鸡一天要教鸡雏这么多次,它累不累?
但是它怕累吗
(2)比较“我不敢再讨厌母鸡了“和“我不再讨厌母鸡了"哪句更好?
为什么?
(前一句更好,可以看出作者不仅仅喜爱它,还带着对它的崇敬。
)
7.它负责、慈爱、勇敢、辛苦"是有了一群小鸡雏的母鸡所有品质的最好浓缩。
你认为作者仅仅只是在赞美母鸡吗?
他还在赞美谁?
(赞美母亲)
8.师总结:
对呀,所有的母亲为了自己的孩子,都能无怨无悔、默默付出。
五.教学板书
14.母鸡
讨厌——母鸡——不敢讨厌
无病呻岭勇敢、负责
欤软怕硬慈爱、辛苦
拼命炫燿伟大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教部编版 四年级 下册 十万 为什么 教案 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