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政治马哲重要知识点汇总.docx
- 文档编号:26312862
- 上传时间:2023-06-17
- 格式:DOCX
- 页数:37
- 大小:104.65KB
考研政治马哲重要知识点汇总.docx
《考研政治马哲重要知识点汇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研政治马哲重要知识点汇总.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考研政治马哲重要知识点汇总
考研政治马哲重要知识点汇总
考研政治马哲重要知识点汇总
(一)
1、哲学与世界观和方法论
哲学是人们对世界的根本观点,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哲学是人类把握世界的一种特殊方式,为人们的认识和实践提供根本准则和一般方法论。
2、哲学的基本问题
思维与存在,或物质与意识、精神与自然界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之所以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因为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任何哲学派别都不能回避而必须回答的问题,是解决其他一切哲学问题的前提;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划分哲学中基本派别的依据,对思维和存在何者是第一性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对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不同回答区分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是人类实际生活中的基本问题,它普遍存在于人类的实际生活并决定着人们思想和行动的出发点和方向。
的。
它有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三种形态。
(2)唯心主义主张精神是世界的本原,是第一性的;物质是精神的产物,是第二性的。
它是对物质与意识关系的一种歪曲反映。
唯心主义有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两种形态。
4、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历史观的统一,从而创造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这一崭新的哲学形态。
马克思主义哲学有两个最显著的特点:
一是它的阶级性,公开声明它是为无产阶级利益服务的,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二是它的实践性,认为以往的哲学都是解释世界的哲学,而马克思主义哲学则是改造世界的哲学,还具有革命性和科学性的特点,是阶级性、实践性、科学性和革命性的高度统一。
5、两种历史观的对立
历史唯物主义(亦称唯物史观)和历史唯心主义(亦称唯心史观)是两种根本对立的历史观。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惟一标准:
凡是认为社会存在是第一性的,社会意识是第二性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属于历史唯物主义;凡是断言社会意识是第一性的、社会存在是第二性的、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属于历史唯心主义。
历史唯心主义的根本缺陷在于:
(1)它们至多是考察了人们历史活动的思想动机,而没有考察产生这些动机的物质原因。
(2)没有客观地说明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
只承认杰出人物的作用,否认人民群众的作用。
6、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髓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根本要求。
世界统一于物质原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石和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思想路线的理论基础。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精髓。
7、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时代
(1)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代科技革命现代科技革命证实、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现代科技革命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不断提出新的研究课题;马克思主义哲学给现代科技革命以科学实践观和方法论的指导,现代科学研究方法给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以借鉴。
(2)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代西方哲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代西方哲学既对立又统一:
①马克思主义哲学反对科学主义,但重视科学发展和科学精神,反对抽象人本主义,但重视人文精神和人的主体地位。
②马克思主义哲学注意到现代西方哲学中某些合理的有启发的东西,力求在当代科学技术成就的基础上,使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达到更完美的统一。
(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及其理论成果毛泽东哲学思想和邓小平哲学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继承和发展,但就其理论的具体内容和表现形式来说,又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江泽民同志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过程中,提出的重大理论成果。
8、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1)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物质的惟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2)物质是对一切可感知的事物的共同本质的抽象,不能把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同具体的物质形态及其结构、属性混为一谈;(3)这种客观实在独立于我们的意识而存在,能够为人的意识所反映,即物质是可认识的。
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坚持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反对唯心主义的二元论;坚持了可知论,反对不可知论;反对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与自然科学的物质结构理论是一般与个别、共性与个性的关系,它们之间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是辩证统一的。
9、物质与运动
物质是运动的主体、承担者,运动是物质的存在形式和根本属性,它包括一切变化和过程。
物质和运动具有不可分性。
物质运动的形式是多样的,它们互相区别,又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换。
设想没有运动的物质,是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世界观;设想没有物质的运动,是唯心主义世界观。
10、运动与静止
唯物辩证法认为,运动和静止是辩证统一的:
(1)只有承认相对静止,才能区分事物,才能理解物质的多样性;静止是运动的量度和环节,不承认静止,运动无法衡量,也无法理解运动。
(2)运动和静止是相互渗透的。
动中有静,静中有动“风定花犹落,鸟鸣山更幽”形象地表达了动和静的辩证关系是A.静不是动,动不是静B.静中有动,动中有静C.动是必然的,静是偶然的D.动是静的原因,静是动的结果「B」(2007年单选题第1题)。
(3)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世界上惟一不变的是变。
这一论断的含义是A.变是世界的本原B.世界上只有变,没有不变C.变是绝对的,不变是相对的D.变与不变是绝对对立的「C」(2006年单选题第1题)。
否认运动及其绝对性,是形而上学世界观;否认相对静止的存在,会导致相对主义诡辩论,它们都从不同方面割裂了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
11、物质运动与时间、空间
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运动观又是与时空观相统一的。
物质运动就是通过时间持续性和空间广延性的变化体现出来的。
时间、空间和物质的关系是内容和形式的关系,物质是时空的内容,时空是物质存在的基本形式;内容决定形式,形式不能脱离内容,是内容的表现。
时间、空间和物质运动不可分割。
作为物质运动存在形式的时间具有相对性最近,由多国科学家组成的团队利用一台粒子加速器,让两束原子在一个圆环轨道上做高速运动,发现这些原子自身的时间确实比外界时间慢了。
这项实验进一步证明了作为物质运动存在形式的时间具有A.客观性B.有限性C.相对性D.一维性「C」(2008年单选题第2题)。
12、实践构成了人类存在的基本方式
实践是人们实现某种主观目的的活动,它是人的生命之根和立命之本。
从人与动物的区别看,“有意识的生命活动把人同动物的生命活动直接区别开来。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唯心主义哲学、旧唯物主义哲学的根本区别在于A.坚持人的主体地位B.坚持用辩证发展的观点去认识世界C.坚持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D.坚持从客观的物质实践活动去理解现实世界「D」(2008年单选题第1题)人在实践活动中“创造、生产人的社会联系、社会本质”,从而使自己成为“社会存在物”。
实践构成了人类的特殊生命形式,即构成人类的存在形式。
实践具有物质性、直接现实性、社会历史性等特点,具有变革自然的生产实践、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和科学实验三种形式。
相对于意识而言,实践高于理论认识,它具有直接现实性在听完一位成功的企业家讲课后,一些来自企业的学员感到有些失望,便问他:
“你讲的那些内容我们也差不多知道,可为什么我们之间的差距会那么大呢?
”这位企业家回答说:
“那是因为你们仅是知道,而我却做到了,这就是我们的差别。
”这句话表明了实践高于理论认识,因为实践具有A.普遍有效性B.客观规律性C.主体能动性D.直接现实性「D」(2008年单选题第3题)。
13、实践的主体、客体及其相互作用
一方面主体根据自觉的目的和计划,运用物质的、知识的和语言的工具或手段,能动的改造、认识、利用和欣赏客体;另一方面,客体本身的状况和规律又制约和限定着主体的一切活动。
主体和客体之间的这种限制与超越的关系或限制中的超越,就是主体与客体互相作用的实质。
人把握物质世界的实践环节主要包括:
实践决策、实践目标的制订、实践的组织与管理、实践结构的检验人对物质世界的实践把握是在实践的运行过程中实现的,其基本环节有A.区分实践活动的主体与客体B.确立实践目的和实践方案C.实践主体依据目的、方案,借助手段作用于客体D.完成、检验和评价实践活动的结果,进行反馈调节「BCD」(2006年多选题第17题)。
14、自在世界与人类世界
在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分化与统一的过程中,又同时形成了自在世界和人类世界的分化与统一。
自在世界和人类世界都属客观实在。
实践是自在世界和人类世界分化与统一的基础。
自然的“人化”过程同时就是形成和发展的过程。
在人的实践活动中生成的人化自然和人类社会及其统一,构成了人类世界。
自在世界构成了人类世界存在和发展的自然基础,人类世界形成之后又反过来制约天然自然,不断地改变自在世界的界限;天然自然通过人的实践活动转化为人化自然,人化自然又不可避免地要参与到整个大自然的运动过程中。
15、意识的产生、本质和能动作用
意识是物质世界高度发展的产物,是人类所特有的反映形式。
意识在本质上是物质在人脑中的主观映象。
意识是物质的产物,但不是物质本身。
从物质器官看,意识是特殊的物质——人脑的机能。
人脑是意识的器官,但不是意识的源泉。
辩证唯物主义在肯定物质对意识决定作用的前提下,又承认意识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具有巨大的能动作用广大农民在致富奔小康的过程中深切体会到:
“要富口袋,先富脑袋”,这一说法在哲学上的含义是A.精神是第一性的,物质是第二性的B.精神的力量可以变成物质的力量C.精神的力量可以代替物质的力量D.先有精神,后有物质「B」
(2005年单选题第1题)。
意识的能动作用是十分巨大的,但它的发挥又是有条件的,必须借助一定的物质条件和手段。
人工智能在本质上是对人的思维的模拟,并不就是人的智能本身,更不会超过人的智能。
考研政治马哲重要知识点汇总
(二)
16、世界的统一性和多样性
关于世界的统一性问题,有两种不同的观点:
一元论承认世界有统一的一个本原,世界统一于物质(唯物主义观点)或者世界统一于精神(唯心主义观点);二元论认为物质和精神同为世界的本原,即世界有两个本原。
唯物主义认为,世界上复杂多样的各种现象都是物质世界自身的表现,世界的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在世界统一性问题上要坚持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
17、联系的客观性、普遍性和多样性
联系是指一切事物、现象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联系具有客观性、普遍性、多样性的特点。
认识和把握事物发展的普遍联系及系统性能帮助我们正确地观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使我们正确地开展科学研究和实践活动。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整体据媒体报道,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社会学家利用互联网技术做了一次实验,证明只要通过“电子邮件的6次信息接力”,一个人就可以同世界上任何一个陌生人联系上。
这表明A、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B、事物之间的联系都是人为的C、世界的普遍联系是通过“中介”实现的D、信息是世界普遍联系的基础「AC」(2005年多选题第16题)。
联系的普遍性造成了事物普遍地以系统的形态存在着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有关原理对漫画中所反映的工作方式进行辨析。
「答案要点」
(1)唯物辩证法的普遍联系原理认为,任何事物都是一个整体,同时又包含各个部分,整体和部分是相互依赖的。
整体由部分构成,但不是各个部分的简单总和。
(2)人们所从事的任何一项工作也是一个整体,都有其确定的目标和任务。
它可以而且应当通过分工合作的方式来完成。
但漫画中所反映的这种工作方式把一项完整的工作机械地加以分割,表面上看是把任务落实到人了,实际上是破坏了工作内部的有机联系,必然事与愿违。
这是一种机械的形而上学的工作方式。
(注:
如考生把整体和部分相互关系的原理融入对具体问题的分析中,最多可给5分;考生从分工合作等角度回答问题,而不违背本题的基本精神,可酌情给3分)(2004年辨析题第31题)。
18、发展的永恒性和普遍性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必然得出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相互联系包含着作用,而相互作用必然导致事物的运动变化。
运动变化包含着三种方向,即上升的运动、下降的运动、横向的运动。
发展是上升的运动或前进的变化。
尽管世界有着下降的运动和横向的运动,但上升或发展的运动成为运动中的主流,所以世界表现为一个永恒发展的过程。
19、规律及其客观性
规律是事物内部的本质联系和发展的必然趋势。
规律揭示的是事物运动发展中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规律的稳定性也就是它的重复性。
规律的重复性不能理解为绝对的重复,绝对的重复是不存在的。
社会规律的客观性不是指它不依赖于人的有意识的实践活动,而是指它不依赖于人的实践活动的目的、动机和意识。
人们在改造自然的实践活动中,既要遵循自然规律,也要遵循社会规律。
是否承认事物发展具有客观规律,在世界观上表现为决定论与非决定论的对立。
决定论又分为机械决定论和辩证决定论。
唯心主义决定论和神学宿命论从物质世界之外去寻找事物发展的决定力量,是一种伪决定论。
马克思主义主张决定论,反对非决定论,同时也反对机械决定论,主张辩证决定论。
20、现象和本质
现象是事物的外部联系和表面特征,能为人的感官直觉所感知。
现象有真象和假象之分。
本质是事物的根本性质,是组成事物基本要素的内在联系,是内在的、全面的和稳定的东西。
现象和本质是辩证统一的:
(1)对立表现在:
现象是表面的、外部的、可以直接被感知的,本质是内在的、只能通过抽象思维把握;现象是个别的、片面的,本质是一般的、共同的(同类现象中);现象是多变的、暂时的,本质是相对稳定的。
(2)统一表现在:
本质是现象的根据,现象是本质的表现形态;任何本质都会通过现象表现自身;现象总是以某种方式表现本质,假象也是对本质的一种表现。
假象是从反面歪曲地表现本质的现象。
假象和错觉不是一回事,错觉是由人的感觉上的错误造成的,属于主观的范畴;假象则是客观存在的种种条件造成的,它是现象的一种,属于客观的范畴。
21、必然性和偶然性
必然性是指事物发展过程中一定会出现的、合乎规律的、确定不移的趋势。
偶然性是指发展中并非确定发生的,可以出现也可以不出现,可以这样出现也可以那样出现的不确定的趋势。
必然性与偶然性的辩证关系:
(1)必然性和偶然性是有区别的:
必然性和偶然性的对立表现为两者产生的原因不同;二者在事物发展中所处的地位和所起的作用不同;两者体现着事物发展的两种不同趋势。
(2)必然性与偶然性又是统一的:
必然性存在于偶然性之中,偶然性为必然性开辟道路;偶然性背后隐藏着必然性,偶然性是必然性的表现形式和补充;必然性与偶然性在一定条件下转化。
割裂必然性和偶然性会产生机械决定论、唯心主义非决定论等错误观点。
22、原因和结果
引起某种现象的现象叫原因,而被某种现象所引起的现象叫结果。
因果联系的特点:
总是原因在前结果在后,但并不是任何前后相继的现象都存在着因果联系。
原因和结果的关系是辩证的:
原因和结果的区分既是确定的,又不是确定的;原因和结果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相互转化的;原因和结果的关系是复杂多样的。
23、可能和现实
现实性是指已经产生出来的有内在根据的、合乎必然性的存在。
可能性是指事物发展过程中潜在的东西,是包含在事物中并预示事物发展前途的种种趋势。
不可能性是指没有变成现实的根据和条件的幻想“挟泰山以超北海,语人曰吾不能,是诚不能也。
为长者折技,语人曰吾不能,是不为也,非不能也”。
《孟子》中的这段话启示我们,做事情时要区分可能性和不可能性,二者的区别在于A、人的主观努力程度B、对人是否有利C、现实中有无根据和条件D、实现中的根据和条件是否充分「C」(2007年单选题第2题)。
可能性与现实性的是对立统一的:
可能性和现实性是两个内容不同的范畴,具有明显的区别;可能性和现实性紧密相联,在一定的条件下相互转化。
要立足现实,认识可能性的复杂性,创造条件使事物的可能性成为现实,从而获得实践的成功。
24、事物存在的质、量、度
任何事物都是质和量的统一体。
质是一事物成为它自身并区别于其他事物的规定性。
量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规模、程度、速度等可以用数量表示的规定性。
质和量的统一为度,是事物保持自己质的量的范围、幅度和限度。
它的极限叫关节点,超出了关节点,事物就形成了新的质量统一。
认识度才能确切地把握事物的质,不致混淆不同的事物;认识度才能为实践活动提供正确的准则即适度原则,防止“过”或“不及”。
25、事物发展中的量变和质变及其相互转化
量变是事物在数量上的增减,场所的变更,或者是其成分排列组合的变化。
质变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突变或飞跃。
量变和质变的相互转化:
(1)量变和质变是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的。
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量变在前,质变在后,事物不通过量的积累和变化,就不会发生质变。
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量的积累达到一定的限度就必然发生质的变化。
(2)量变与质变又是相互转化的。
质变打破了旧质对事物的量的限制,巩固了量变的成果,促成了新质的产生。
在此基础上,事物开始新的量变。
新的量变超出度的限度,就会发生新的质变。
事物的发展就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又由质变到量变的循环往复的过程。
(3)量变与质变的关系具有复杂性,它表现为总的量变过程中包含部分质变;质变过程中包含量的扩张。
26、事物发展中的肯定和否定及其辩证关系
肯定是事物中保持其存在的方面,它肯定这一事物是它自身而不是其他事物;否定是事物中促使其灭亡的方面,它破坏现存事物使之转化为其他事物。
在新事物取代旧事物的过程中,辩证的否定是决定性的环节。
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肯定和否定既对立,又统一。
辩证的否定观认为,否定是事物内在矛盾所引起的自我否定;否定是发展的环节和联系的环节,是包含肯定的否定,作为发展环节和联系环节的否定就是扬弃,即既克服又保留。
形而上学否定观则认为,否定是外在的否定、主观任意的否定;否定是绝对的否定,是不包含肯定的否定,这就既割断了事物的联系,又使发展中断。
“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
辩证的否定不是一次完成的,而是经历两次否定、三个阶段的有规律过程,即“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的过程。
事物的这种否定之否定过程,从内容上看,是自己发展自己、自己完善自己的过程2006年7月12日凌晨,刘翔在瑞士洛桑国际田联大奖赛男子110米栏比赛中,以12秒88勇夺冠军,打破了由英国名将科林杰克逊保持13年之久的12秒91的世界记录。
科林在谈起自己已被打破记录时,没有一丝沮丧:
“我一点也不失望,正相反,我感到非常兴奋。
”他说:
“记录本来就是用来被打破的。
”这在哲学上的启示是A、创新是永无止境的B、不断超越前人是历史发展的规律C、凡是在历史上产生的就要在历史上灭亡D、一切事物都是做为过程而存在,做为过程而发展「ABCD」(2007年多选题第19题);从形式上看,是螺旋式上升或波浪式前进的过程,方向是前进上升的,道路是迂回曲折的,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27、对立统一规律
矛盾即对立统一,是指事物内部两个方面既统一、又对立的关系。
矛盾的基本属性是同一性和斗争性。
矛盾的同一性指的是矛盾双方相互联系、相互吸引的性质和趋势有一幅广告幽默画,画的是几个行人在看一家饭店外贴的告示,上写:
“快进来吃饭吧,否则你我都得挨饿。
”这幅广告画的寓意有A、生产者和消费者是相互依存的B、生产和消费具有直接的同一性C、利己是人的一切活动的出发点D、商品交换活动背后隐藏着人与人的关系E、生产关系本质上是人与人之间的物质利益关系「ABDE」(2004年多选题第17题)。
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分离、相互排斥的性质,它体现了矛盾双方的差别性和对立性。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之间相互联系。
认识事物必须在矛盾的对立性中把握同一性,在矛盾的同一性中把握对立性。
同一性与斗争性之间是相对与绝对的关系。
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是由事物内部对立面的统一和斗争引起的。
矛盾双方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相互结合,不仅是事物内部对立双方的本质联系,而且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最近,四川省搞了一次“医患换位体验”活动,让医生以患者的身份挂号、排队、看病、拿药……结果,医生跑前跑后,既受累又受气,一名全程体验了“患者”的医生感慨道:
“医生就像拿着个遥控器,把患者指挥得团团转,当患者确实很苦。
”
美国医生爱德华罗森邦行医50年,忽然患上了喉癌,当他重新审视医学、医院和医生时,感慨地说:
“站在我病床边和躺在病床上所看到的角度完全不同”。
他后来在《亲尝我自己的药方》一书中写道:
“如果我能从头来过的话,我会以完全不同的方式行医,很不幸的是,生命不给人这种重新来过的机会。
”
多年前,有位年轻医生患上甲状腺病,当中国医学科学院著名头脑外科专家屠规益为他主刀。
当手术结束是,屠教授低下身来说:
“对不起,让您受苦了!
”这是屠教授术后经常对病人说的一句话,虽然简短,却让这位年轻医生深感震撼。
著名医学家袁法祖早年从医,曾在老师的带领下,为一名中年妇女进行开腹手术。
术后没几天,那名妇女就去世了,经解剖发现,患者的死亡与手术并无关系,当时,袁法祖的老师轻轻说了句,“她是4个孩子的妈妈”,就是这句简单的话,让袁法祖至今念念不忘,他知道这句话包含了多少情感,懂得了医生的责任有多重大:
医生不仅要看到人身上的病,更要看到生病的人。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1)“医患换位体验”活动中蕴含着何种哲理?
(2)从人的本质属性说明为什么“医生不仅要看到人身上的病,更要看到生病的人”。
(3)你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类似医患关系的矛盾,按照矛盾辩证法该如何对待和处理?
「答案要点」
(1)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矛盾具有斗争性和同一性。
矛盾的斗争性是指对立面之间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趋势和关系。
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联系、相互吸引的性质和趋势。
它包含两层意思:
一是矛盾双方相互依存,即矛盾双方互为存在的条件,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二是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即矛盾双方相互渗透以及相互转化的趋势。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相互联结的。
同一性离不开斗争性,同一性中包含着斗争性。
斗争性也离不开同一性,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
我们要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在统一中把握对立,促进矛盾双方向有利的方面转化。
材料中医生和患者构成了一对矛盾,他们之间不仅仅存在着对立的关系,更重要的是存在着同一的关系。
对立表现在二者的身份不同,同一表现在二者相互依存,有着共同的目标,就是与疾病作斗争。
以往的观念更多的只注意到二者的对立,而忽视了二者的同一关系。
通过这次“医患换位体验”活动,使医生认识到了二者的同一性,体验到了作为一名患者的需求和感受,加强了“尊重患者,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意识。
同时,这次活动也起到了缓和医患矛盾,解决医疗纠纷的作用,促进了矛盾的转化和解决。
(2)人的本质在于社会性。
人固然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但人的自然属性渗透着社会属性,使自然属性从属和包含于社会属性之中。
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人的社会性是具体的、历史的。
“医生不仅要看到人身上的病”,这讲的是人的自然属性。
“更要看到生病的人”,这说的是人的社会属性。
这句话充分体现了,患者不仅仅是一个生物体的人,只需要物理上的治疗,同时还是社会的人,需要人格上的尊重。
医患之间的关系从根本上说是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
因此,作为一名医生,不仅需要高超的医术,同时还需要有爱心,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
把患者的利益作为医务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
(3)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矛盾的同一性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矛盾的一方可以利用另一方的发展使自己获得发展;矛盾双方还可以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而得到发展,同时他还规定着事物的发展方向。
矛盾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如果处理不好矛盾双方的关系,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考研 政治 重要 知识点 汇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