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改课题结题报告范文doc.docx
- 文档编号:26312128
- 上传时间:2023-06-17
- 格式:DOCX
- 页数:13
- 大小:23.54KB
教改课题结题报告范文doc.docx
《教改课题结题报告范文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改课题结题报告范文doc.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改课题结题报告范文doc
教改课题结题报告范文
篇一:
教研教改项目研究结题报告
教研教改项目研究结题报告
—法学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教学改革与实践
本课题是人文社科学院法学教研室为加强法律学科专业建设、深化教学改革而申报的教改课题。
该课题于XX年9月由攀枝花学院批准并列入年度工作计划。
随后,课题工作人员召开了第一次工作会议,正式启动了该课题,经过近两年的研究,目前已取得阶段性成果,现将研究情况报告如下: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内容和基本原则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法学专业是人文社科学院发展势头良好的专业之一,自XX年秋开始招收本科以来,要求学生具备更高的层次和更好的社会适应能力成为法学专业发展的重点。
为适应专业发展的需要,也是为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同时全面推进以培养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的需要,特申请立项该课题。
该课题的研究有助于挖掘法学专业教学的发展潜能,使专业教育和市场需求能更好的结合,有利于提高法学专业毕业生的就业适应能力;同时也有助于实现攀枝花学院“育人为本、质量第一”“素质全面发展”的教育思想。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
这个课题蕴涵着丰富的研究内容,我们将课题内容分解为以下方面:
1、教学内容的改革:
2、教学形式的改革;
3、教学环节,尤其是实践教学环节的改革
在以上课题研究的具体内容中,我们认为该课题选题需要突破的难点有以下两点:
一是法学专业的教学如何适应当今社会对法律人才需求的变化;二是专业教育与应用型人才培养如有机整合。
(三)课题研究的基本原则
为了确保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我们提出了课题研究工作的几项基本原则:
1、以邓小平教育思想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教育部教高[1998]2号文件印发的《关于深化教学改革,培养适应21世纪需要的高质量人才》等五个文件精神。
2、本研究特别注重和突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特点,充分重视本地区和本院校的优势和特殊性,使研究富于特色。
3、以研促教,以研促改,通过研究,深化教学改革,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
二、项目研究情况
(一)研究计划和项目分工
整个项目的年底进展计划及目标共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
XX年9月——XX年3月拟定法学专业本科教学改革与实践的研究计划;
第二阶段:
XX年4月——XX年3月实施计划,包括大量阅读理论专著,开展调研,搜集材料,撰写论文等;第三阶段:
XX年4月——XX年9月加工整理材料,撰写论文、结题报告、成果应用。
为保证上述计划的顺利完成,提高项目组成成员的工作效率,在课题组内部进行了项目分工。
其中,付晓梅同志为项目总负责人,负责项目的组织、协调及对外联系、撰写结题报告等工作;寇桂君同志承担教学实践环节部分的改革研究;刘德玉同志承担教学内容部分的改革研究工作;罗辉国同志承担教学形式部分的改革研究工作。
(二)项目研究过程回顾
XX年5月,当时的法学教研室主任付晓梅同志在一次教研会上提出,法学专业学生仅有理论水平是不够的,随着社会对本科生的要求日益提高,在教学中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是一项势在必行的工作。
经过这次教研会,达成了“法学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教学改革与实践”课题立项的一致决定。
鉴于当时法学教研室师资力量有限,而申报课题对研究者又有职称上的要求,故决定由有教学经验较为丰富且均具有讲师以上职称的付晓梅、寇桂君、刘德玉、罗辉国四位同志担任该课题的具体研究工作。
XX年9月,该课题获得学院批准并列入该年度工作计划。
为此,课题组成员紧接着召开会议讨论、确定关于课题研究的各项具体事宜。
这次会议商定了该课题研究中各位研究者的具体任务分工,课题的项目进度即年度进展计划及目标。
XX年4月,课题组成员开始着手实施计划,搜集材料。
鉴于研究者研究经验不够丰富,职称不高,课题组成员在着手实施计划的具体工作中,特别作了两项准备工作:
一是用教改经费的四分之一购买了一些理论书籍,认真阅读,以提高理论水平、加强理论修养为课题的研究服务;二
是课题组成员进行了一系列调研,参考、学习他人在该课题领域内的成功经验,同时加强了对外联系,为实践性改革的具体实施作准备。
XX年4月——XX年3月,课题组成员积极的展开了研究工作。
寇桂君同志承担教学实践环节部分的改革研究具体适用于教学计划的修订,其中,XX级和XX级的教学计划中,增强了教学实践环节在整个教学计划中的比重,实践性教学环节532学时(21学分,其中军训2学分,专业实践5学分,毕业实践8学分,“两课”社会实践2学分,毕业论文4学分),占总学时的19﹪。
刘德玉同志承担教学内容部分的改革研究工作,在教学计划中,实践教学环节的内容更为丰富,时间的配置也更为合理。
具体内容包括第一学期为期2周的军训,第一或二学年暑期为期3周的“两课”社会实践(调查),第四或五学期为期3周的模拟法庭,第三、五学期为期2周的法律咨询实习,第七学期为期1周的法学专题辩论,第八学期为期12周的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写作。
罗辉国同志承担教学形式部分的改革研究工作,除了继续坚持运用带领学生去法院听庭审、课堂讨论之外,还增加了运用课件进行多媒体教学的方式,同时多次要求学院建设一个规范的模拟法庭,方便实践教训环节的实施。
三、课题研究的主要理论观点
根据课题研究方案的任务和要求,课题组成员积极、认真地开展研究工作。
他们在较广泛、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进行教学改革实践,取得了较丰富的阶段性成果。
(一)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模式、途径、方法的研究
基于对时代背景的分析,课题组认为提高法学专业学生的实践水平是
顺应时代需要,培养富于创新精神、全面发展的世界公民的必然要求。
经过多次讨论,我们认为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基本上可从四个层面加以考虑:
一是对应用型人才培养教育理念的转变;二是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三是对符合其目标的实现途径的探讨;四是对影响其途径实现的若干因素的分析。
课题组对我校与其他高等院校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诸方面如课程体系、教育目的、教育模式、教学内容等进行了比较研究。
其他高等院校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上均十分重视,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方式多样,经费投入充足,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
而我校的研究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在教学内容改革、课程体系设计的科学化和教学方式多样化等方面存在着差距。
课题组通过本校与其他高等院校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的比较,论证了当前加强法学专业学生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为加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是时代的呼唤,并提出了加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育新模式。
课题组研究指出,建立科学规范的运作机制,是高校进行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根本保证。
完善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运作机制至少包括办学思想的导向机制、目标引导机制、教师培训和各种保障机制以及监督、反馈、评价、激励和社会参与机制等。
课题组提出法学专业学生应用型人才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其中涉及到课程设置、教务管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教学环境的优化、教学经费的投入,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等多个方面的内容,这些任务是任
篇二:
教学改革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江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高校本科体育专业改革的探索与研究”研究报告
课题主持人:
章红兰
课题组成员:
蔡学俊、钟运健、秦琴、王道杰
XX年6月10日
高校本科体育专业改革的探索与研究
章红兰、蔡学俊、钟运健、秦琴、王道杰
摘要:
体育教育实习是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教育实践的重要环节,也是体育教育专业课程体系有机的组成部分,通过教育毕业实习,不仅能够使学生印证、检验、巩固和提高学生在学校学习的知识技能,而且有助于在实践中提高学生的开拓创新能力,检查学校培养人才的质量,反馈教育培养过程中的差距与不足之处。
本文以高校XX级至XX级体育教育实习模式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影响教育实习的诸多因素,得出结论如下:
1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本科生的教育实习得到了校领导、实习生和实习单位的高度重视。
2教育实习时间采取一次性分段式的方式,大三下学期0.5周分散式的见习时间,大四上学期进行8周的实习时间。
总体来说能够完成预定目标,但是时间有点相对较紧。
3教育实习基地主要以高校、中学为主。
4教育实习组织管理机构比较完善,指导教师队伍相对来说比较稳定。
5教育实习评价方式采用实习考核表一次性终结评价,主要是对学生的评价。
6毕业生就业状况对教育实习效果也具有一定影响。
关键词:
毕业实习体育教育本科生高校
目录
1、前言
1.1选题的依据及意义
1.2文献综述
1.2.1教育实习的概念
1.2.2教育实习模式的概念
1.2.3国内外教育实习情况简介
2、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2.2研究方法
2.2.1文献资料法
2.2.2问卷调查法
2.2.3数理统计法
3、研究结果与分析-
3.1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本科实习改革的研究现状
3.1.1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模式的现状分析
3.1.2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实习基地的分析
3.1.3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实习时间的分析
3.1.4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实习成绩的评价模式分析
3.1.5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市场的分析
3.2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教育实习的改革探究
3.2.1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实习模式的改革探究
3.2.2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实习基地的改革探究
3.2.3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实习时间的改革探究
3.2.4高校体育教育实习成绩的评价模式的改革探究
3.2.5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市场的改革探究
4、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4.2建议
5、参考文献
6、附件(问卷调查)
1前言
1.1选题依据及意义
进入21世纪,知识经济的不断兴起,综合国力竞争的加剧,各种新技术的持续发展,我国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以及“科教兴国”和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的实施,使我国高等教育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比以往任何时期都显得重要和突出,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作出变化,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变化及教育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使高等院校面临着全方位就业选择的机遇与挑战。
与此同时,高等体育教育专业作为高等院校教育的一个分支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
因此,高等体育教育专业有必要作出相应的调整,重新审视其培养的目标定位和方向。
体育教育实习是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教育实践的重要环节,也是体育教育专业课程体系有机的组成部分,通过教育实习,不仅能够使学生印证、检验、巩固和提高学生在学校学习的知识技能,而且有助于在实践中提高学生的开拓创新能力,检查学校培养人才的质量,反馈教育培养过程中的差距与不足之处。
因此,教育实习是高等院校培养体育教育专业合格人才,检验培养目标的一个重要实践环节。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对人才要求的不断变化,体育教育面临着各种各样的挑战,这一趋势要求我们对体育教育模式存在的问题作出一些新的思考和探索。
对高校近年来体育教育实习模式的状况进行调查,并进行探索和研究,提出了一些新的发展方向和策略,为高校体育教育实习等方面的研究提供了参考和有益的补充。
1.2文献综述
1.2.1教育实习的概念
顾明远在他主编的《教育大辞典》中指出,教育实习是“各级类师范院校高年级学生到实习学校进行教育、教学实践的一种形式。
包括参观、见习、试教、代理或协助班主任工作以及参见教育行政工作[1]。
”
张念宏主编的《中国教育百科书》指出,教育实习是“师范院校参加教育、教学实践的学习活动,是体现师范教育特点培养合格实质的重要环节,是各级师范院校教学活动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2]。
”
1.2.2教育实习模式的概念
模式这个概念是从模型转化来的,最早是指一种科研方法。
面对一类复杂的现象或实践活动,研究者从中概括出它最本质的理念、最基本的操作方法或实施策略,以及其他诸如条件环境的基本要求等等,以深化人们对这一现象或活动的认识,或者启发他人面对类似的情况时采取或借鉴这些基本方法和策略解决问题。
模式一词我国汉语的解释:
指某种事物的标准形式或使人可以照着模仿的标准样式。
美国沃纳等人把“模式”定义为:
“再现现实的一种理论性的简化形式。
”
教育实习模式是长期以来教育实习工作的产物,用于指导教育实习工作。
在教育实习过程中,由于教育实习指导思想或教育实习目的的不同,就形成了不同的教育实习模式。
1.2.3国内外教育实习的情况简介
(1)我国教育实习的发展:
国内对教育实习的研究大体上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一是做中外教育实习比较研究,二是做教育实习各要素研究,主要包括教育实习时间、教育实习基地、教育实习模式、教育实习评价等方面。
在教育实习时间方面,《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方案》明确规定:
教育实践时间为10-12周,其中见习1-2周,实习8-10周。
通过查阅文献得知,我国本科院校教育实习一般安排在第七或第八学期,实习时间在6至8周,并且在第五或第六学期安排2周左右的教育见习,教育实习三方都认为教育
[3]实习时间短是影响教育实习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
王启明的《体育教育实习》、
金健秋的《体育教育实习改革的研究》[4]提出改变高师教学计划中将教育见习固定于一周或是两周的做法,提出将教育见习分散处理,安排在二三年级教育学、心理学和学科教学论的课程中。
在教育实习基地方面,盛昌繁的《论体育专业教育实习模式的改革》[5]、王永红的《高师教育实习改革思路探索》[6]通过研究发现,国内教育实习基地数量有限且稳定的教育实习基地相对较少,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基本不参与教育实习基地建设,实习学校对教育实习基地建设也不热心,几乎全部是由高校独自建设,
篇三:
《课堂教学改革的研究》结题报告
《新形势下课堂教学改革的研究》
课题结题报告
课题名称:
新形势下课堂教学改革的研究
课题负责人:
单位:
阳谷县李台中学
课题组成员:
杨留杰王洪光孙正一朱美静李文辉
摘要:
课题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探索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策略以及提高课堂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教师自身发展的新方法、新思路。
研究教师如何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征有针对性地选择与组合相关的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和技术,形成最优化的教学策略,促进学生的学习,达到特定目标。
课题通过多种方法,运用多种形式,辐射多种学科,构建了一批优质高效的学科教学形式,建立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体系”。
对素质教育的开展和新课程的实施具有较大的推动作用。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我校是一所乡镇中学,学生基础较差,家长文化程度相对较低,学校周围的环境复杂,学校在过去几十年的发展中,始终坚持进行教育思想、教材教法、学校管理和现代教育技术等方面的改革,取得了一系列可喜成绩。
但在调研考试和一些家长片面追求高分数等综合因素的影响下,老师们不得不实施灌输式、填鸭式、题海战术等短期有效的强化教学,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违背了素质教育和课程目标的精神,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和长足发展都造成了较大的妨碍。
近几年,教育教学领域不断进行着更新和变革。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使广大教育工作者教育教学观念发生着深刻的变化,教育教学方式不断改进,教育评价方式向多元化转变。
而课堂教学是教学的主阵地,是课程改革的
集中反映。
所以,我们需要抓住课堂教学这一核心环节,以新课改理念为指导,深化课堂教学改革,逐步转变和改善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及教育教学行为,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促进学生、学校的全面发展。
因此,我们提出“新课程理念与课堂教学改革策略研究”的课题,在全校范围内展开研究。
二、课题的研究价值
在理论上,有助于丰富和发展教学策略理论,为教学策略理论研究的深入开展提供新的思路与视角。
在实践上,有助于有效落实国家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精神,深化课程改革实验,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提高教学质量,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具体表现在:
1、有利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把学习变成人的主体性、能动性不断生成、发展、提升的过程。
通过课堂教学策略研究与实践,提倡自主、探索与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实现新课程标准三位一体的目标。
2、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学生的发展是“教学过程中的学习成长”。
新课程主张以人为本,以学促教,教学相长,追求教学整体效应和最大价值,课堂教学策略研究关注学生身心发展和学习特点,注重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这正是本课题理论和实践的核心所在。
3、有利于促进教师自身的发展。
教学策略研究可以帮助教师更新教育理念,并通过教师教学实践的总结反思,自我监控和自我调适,优化和改善教学行为、方法和策略,加深对教学活动规律的认识理解,提高教学能力和水平,有利于教师专业化发展,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
1、探索教学结构、教学方法、学习方式的优化,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
2、构建一批优质高效的学科教学形式。
大面积提高教学效率。
3、建立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体系”。
4、提高教师教育科研意识和能力,推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四、课题研究的
基本内容
我们要研究的教学策略,就是教师运用自己的知识和技能,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征有针对性地选择与组合相关的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和技术,形成最优化的教学策略,以促进学生的学习,达到特定目标。
可分成三个部分:
1、教学准备策略研究。
通过对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材料的处理、教学行为的选择、教学组织形式的编制以及教学方案的形成等策略的研究,探索可采用的一系列具体的科学有效的教学方式。
而且不仅需要事先备课,还要学会事后备课,就是进行教学反思。
怎样把课前备课和课后反思相结合,是课题要研究的难点问题。
2、教学实施策略研究。
如何创设有利于构建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有效调控教学过程以及一些具体构建课堂教学策略的操作体系是需要研究的重点问题。
3、教学评价策略研究。
通过对教学过程中,学生自我评价、学生相互评价、教师综合评价及教师教学行为综合评价等评价策略研究,为改进教师教学方法和学生学习方式提供全面而具体的依据。
五、课题研究的时间、对象、方法
(一)研究时间:
XX年9月-XX年12月
(二)研究对象:
阳谷县李台中学全体学生
(三)研究方法:
1、理论研究法。
收集和学习有关文献资料和经验文章,为课题研究提供科学的论证资料和研究方法。
2、行动研究法:
实验教师通过预设教学计划、实施教学过程、观察学生活动、反馈教学信息、调整教学方法等途径进行课题研究。
3、调查法。
在研究前、后期采用问卷、谈话、比赛、测试等方法进行调查,为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4、实践法。
针对课题研究不断提出改革意见或方案,并付之于行动,在教学实践基础上验证、修正教学行为,充实或修正方案,提出新的具体目标,以提高研究的价值。
5、经验总结法。
对在实践中搜集的材料全面完整地进行归纳、提炼,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得出能揭示教育现象的本质和规律,确定具有普遍意义和推广价值的方法。
六、课题研究的实施步骤
(1)准备阶段(XX年1月-XX年2月):
开展理论学习和调研,学习教育局、学校有关研究计划和文献资料,制定实验研究方案,成立课题研究组织机构。
课题组成员进行全员培训。
(2)研究阶段(XX年2月-XX年6月):
展开课堂教学研究,分阶段召开研讨会,交流和总结实验研究情况,展示阶段研究成果,调整实验研究方案。
(3)总结阶段(XX年7月—XX年12月):
总结课题研究成果、撰写研究报告、论文、完成专著,召开课题验收鉴定会,汇报课题研究成果,对部分课题研究成果进行推广。
七、课题组织机构
组长:
刘景国
成员:
杨留杰王洪光孙正一朱美静李文辉
①杨留杰王洪光负责《新课程理念下数学的课堂改革探索——
让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
②孙正一朱美静负责《激活语文课堂有效途径的探究》;
③朱美静李文辉负责《让“探究”成为化学课堂教学的主体》。
八、课题研究的组织与实施
1、成立机构,制定方案。
XX年9月,我们确定《新课程理念与课堂教学改革策略研究》课题后,就抓紧做好前期准备工作。
组织开展教研人员、学科骨干教师参加的专题理论学习、研讨会,成立课题研究小组。
小组成员深入教师、学生、课堂开展了广泛的专项调查研究,发放学生问卷调查表:
教师课堂教学情况学生问卷调查表
教师:
科目:
得分:
请你对学科的每一项评价内容写出分数(很好的10—8分,较好的8—6分,一般的6—4分,很差的4—2分)。
1、该教师的备课认真、充分,教学思路清晰得分()
2、该教师的教学方法多样,能激起我们的学习兴趣得分()
3、该教师使用多媒体等手段,使我们更易理解和掌握知识得分()
4、该教师能够让我们讨论问题,形成老师和学生的互动得分()
5、该教师能够引导我们探究问题,而不是让我们死记知识得分()
6、该教师能够经常引导我们不断地总结规律得分()
7、该教师能够鼓励我们积极发言,让我们说出知道的知识得分()
8、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经常指导我们的学习方法得分()
9、该教师布置、批改的作业我们是满意的得分()
10、该教师的教学内容符合我们实际,教学效果好得分()该教师合计得分
就新课程课标、教材、教学进行了集中探讨,明晰了当前课堂教学的总体状况,理清了存在的问题,教师对学生问卷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总结反思。
为课题的开题奠定了比较充分的思想理论基础,为确定研究子课题、主攻方向、思路方法等提供了丰富的依据和资料。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教改 课题 报告 范文 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