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运用和论述类文本阅读第三周练习.docx
- 文档编号:26298871
- 上传时间:2023-06-17
- 格式:DOCX
- 页数:44
- 大小:155.67KB
语言运用和论述类文本阅读第三周练习.docx
《语言运用和论述类文本阅读第三周练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言运用和论述类文本阅读第三周练习.docx(4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语言运用和论述类文本阅读第三周练习
第三周保分题目天天练
(一)
语言运用加论述类文本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话语中国的自我塑造与出场
建构中国话语,其终极目标在于“话语中国”的出场。
所谓话语中国,指的是由话语塑造的“中国形象”,或者说,隐匿在话语中的“中国图像”。
话语中国是相对于地理中国、经济中国、政治中国而言的,它所表征的是当代中国的意义世界,是标识中国“身份自我”的文化符号。
话语中国依赖中国话语塑造自己、成就自己,为自己的合法性提供辩护和论证。
西方人眼中的“中国形象”大都不是用双脚丈量出来的,也不是用眼睛观察得来的,而是由西方话语塑造的。
最新的调查显示,当代国际受众借助于西方媒体了解中国的信息获取率高达68%,仅有22%的受众从中国媒体了解中国。
这表明外国人眼中的“中国形象”主要源于“他塑”而非“自塑”,中国失去了自我显现的能力。
西方话语描绘的“中国图像”从材料的选择到叙事的结构,从分析的框架到思维的逻辑,从概念的选取到观点的安排,无不充斥着西方观念、标准和立场。
以空间性代替了历史时间上的深度,以平面性代替了立体性,以想象和臆测代替了细致的考察和深刻的思考,成为了一个“被拼凑”的虚拟形象。
这都已经成为世界理解中国的巨大障碍,
话语中国是一个宏大的建构,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
客观地说,作为一个在时间上和空间上都无与伦比的大国,离开了“中国话语”的中介,要准确地勾勒出“中国形象”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西方话语塑造的中国形象,最大的问题是“中国性”的缺席和“西方性”的附着。
话语中国的出场,构成当代中国“最硬”的软实力。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过硬的“软实力”其实更为根本。
当中国的发展优势转化为话语优势,中国话语就能够左右主导世界性问题的讨论,能够为人类面临的共同难题给出中国的方案。
事实上可以这样说,中国的发展优势必然会走向话语优势,各国在世界性问题的讨论中将会越来越注意倾听来自中国的声音,在解决人类共同性问题的过程中将会越来越关注来自中国的建议,在破解世界性发展难题的困境中将会越来越尊重中国给出的方案。
话语中国的出场,意味着我们在思想文化和价值观念上的独立、自强与自信。
一个民族国家对“自我”身份的体认,主要是通过其独特的话语塑造的“民族形象”,这才是表征“我是谁”的身份密码。
一个缺乏话语支撑的国家充其量只是一个“失魂落魄”的空心国家。
“中国图像”如果不是由中国自身的话语所塑造,那么,这个图像就是模糊的,中国就无法在貌似趋同化的世界大背景下清晰地界定“我是谁”,在与“他者”的比较中就无法坚守“自我”的独特特性。
因此,话语中国的实质性出场,深层意义在于,它是中华民族保特“精神基因”纯正性的关键一招,是中国确立精神自我、界定身份密码的不二选择,是中国立于世界并在道德制高点上赢得世界尊重的重要法宝。
客观地说,中国的现代化貌似“很西方”,实际上却“非常中国”,因为我们有自己独特的精神世界,有自己独特的理论和话语,书写了属于自己的现代性。
当然,话语中国的建构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是一项系统的工程,也许我们的目标德仍然在这处,但至少我们已行走在正确的道路上。
1.下列关于“话语中国”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话语中国,是隐匿在话语中的“中国图像”,也就是由话语塑造的中国形象,它依赖中国话语塑造自己、成就自己。
B.话语中国是相比较于地理中国、经济中国、政治中国而言,是标志中国身份自我的文化符号,它表征着当代中国的意义世界。
C.话语中国是指中国在周际舞台上发出自己的声音,借助中国话语给世界呈现一个真实的全面的中国图像。
D.话语中国的建构这个目标或许依然遥远,因为在时间上非一朝一日的事情,在内容上是一个复杂的集合体,图像上必然是模糊的。
2.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项是(3分)
A.西方人眼中的“中国形象”大都是由西方话语塑造的,主要源于“他塑”,“他塑”的“中国形象”最大的问题是“中国性”的缺席和“西方性”的附着。
B.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地域广阔的大国,如果用西方话语塑造中国形象,就会形成时空的替代,立面与平面的错位。
C.话语中国的出场,意味着中国在思想文化和价值观念上的独立、自强与自信,其意义之一于中华民族保持“精神基因”的纯正性。
D.一个民族或一个国家是通过其独特的话语来塑造民族形象,来体现国家民族的精神内核,话语中国的出场,构成当代中国“最硬”的软实力。
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西方的话语框架,分析范式和思维逻辑,充斥着西方的观念、标准和立场,这种“他塑”式话语模式成为世界理解中国的大障碍。
B.我们有自己独特的精神基因,有自己独特的理论和话语,因此我们书写了只属于自己的现代化,从而赢得了世界的尊重。
C.在当代,世界对中国的了解,主要靠西方媒体获得信息,中国性缺席,导致当代大多国际受众眼中的中国成为一个“被拼凑”的虚拟形象。
D.中国若有话语优势,中国在有关世界性问题的讨论和解决中发出的声音、提议的建议和方案将会得到世界的重视。
二、语言运用题
4、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①无锡的梅园,面临太湖,以梅饰山,以山饰梅,。
②苏轼也擅长书法,他取法颜真卿,但能,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并称宋代四大家。
③这本侦破小说,构思新颖,,值得一看。
④电影中有几处看来是闲笔,实际上却是之处。
A、别具一格、不落窠臼、匠心独运、独树一帜
B、独树一帜、别具一格、匠心独运、不落窠臼
C、匠心独运、不落窠臼、独树一帜、别具一格
D、别具一格、独树一帜、不落窠臼、匠心独运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被誉为互联网领域“达沃斯论坛”的“乌镇峰会”,全球网络界的许多领军人物悉数登场,这些互联网大腕的精彩演讲,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与会者。
B.APEC工商领导人峰会在每年的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期间举办,是各经济体领导人与工商界开展对话交流的重要平台,也是亚太地区最具影响力的工商界活动。
C.周小平们在网络上的崛起凭借的其实是一股锐气,他们用这股锐气帮我们思考和回答了这样一个问题:
在互联网舆论面前,应保持什么样的处世态度最适宜。
D.我国即将出台覆盖大中小学各教育阶段、覆盖听说读写译综合能力和各种形式外语学习成果,使我国英语教学和测评“车同轨,量同衡”。
6、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前后衔接最为恰当的一组是()(3分)
作为人民币的重要防伪标志,2015年版第五套人民币100元纸币设计了两条安全线。
其中,光变镂空开窗安全线线宽4毫米,其光变性能对光源要求不高,颜色变化明显,集成镂空文字特征,更有利于公众识别。
磁性全埋安全线采用了特殊磁性材料和先进技术,机读性能更好。
中国人民银行表示,,也有利于防止变造人民币。
A.光变镂空开窗安全线和磁性全埋安全线分别位于票面两边
B.磁性全埋安全线和光变镂空开窗安全线分别位于票面两边
C.位于票面两边的光变镂空开窗安全线和磁性全埋安全线
D.位于票面两边的磁性全埋安全线和光变镂空开窗安全线
7、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2个字。
(5分)
从新课改的视角看,教师不应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者,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他将“游客”引入佳境,自由观赏、探究奥秘,但当“游客”对巍然高耸的建筑群茫然不解或不识鸟兽草木之名时,他不会置身事外,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令人如沐春风,有时还要像仙人指路,在“游客”的思路出现滞涩凝绝时轻灵而高妙地一“点”,即收到“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诗句)”的奇效。
8、2014年某省高考作文阅卷组对考生作文失分的原因进行了随机抽查,其结果显示如下表,阅读后请按要求答题。
(6分)
项目名称
具体内容
所占比例
思想内容
中心、材料、分析
34.2%
层次结构
层次、过渡
20.3%
语言表达
词汇、句子、修辞
40.4%
其他
书写、标点
5.1%
(1)从表中数据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不超过25字)(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统计结果,请你对今年参加高考的同学提出建议。
(不超过40字)(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摹写山势高危,行人步履维艰、神情无奈的句子是:
,。
(2)屈原在《离骚》中将自己与众小人政见的不同比喻成“方圆”,从而表明与那些小人没有调和余地的两句是,。
(3)岳阳楼的一副长联里有“范希文两字关情,滕子京百废俱兴”两句话。
范希文即范仲淹,“两字”指“忧乐”二字。
《岳阳楼记》中“两字关情”的句子是,。
1.D【解析】“图像上必然是模糊的”说法不当,原文是“中国图像如果不是由中国自身的话语所塑造,那么,这个图像就是糊的”,是假设关系,并且也非“必然”。
2.B【解析】B项“形成时空的替代,立面与平面的错位”说法不正确,原文“以空间性代替了历史时间上的深度,以平面性代替了立体性”,而不是简单的时空替代。
3.B【解析】“从而赢得了世界的尊重”说法有误,原文是“话语中国的实质性出场,深层意义在于……是中国立于世界并在道德制高点上赢得世界尊重的重要法宝”,强加因果。
4、【答案】D【解析】①中说梅园“以梅饰山,以山饰梅”是指其建筑风格,故应选用“别具一格”。
②中说苏轼(人)与其他四人并称四大家,而“独树一帜”的主语也应是人。
③句中有“构思新颖”一词,其义与“不落窠臼”相应。
④句中“闲笔”一词恰与“匠心独运”词意相对,故选用“匠心独运”。
5、【答案】B【解析】A项结构混乱,应在“被誉为互联网领域‘达沃斯论坛’的‘乌镇峰会’”前后加上“在……上”;C项“应保持什么样的处世态度最适宜”句式杂糅,应改为“应保持什么样的处世态度”或“保持什么样的处世态度最适宜”;D成分残缺,“学习成果”后应加“的评价系统”。
6、【答案】A【解析】前文先说“光变镂空开窗安全线”后说“磁性全埋安全线”,排除BD;横线后面有“也有利于”,强调的应是“分别位于票面两边”,排除C。
7、【答案】①教师更应像一个导游 ②而是适时出面做精彩解说 ③柳暗花明又一村
8、【参考答案】:
答案:
(1)影响学生作文得分的关键因素是包括句子、词汇、修辞在内的语言表达和包括中心、材料、分析在内的思想内容。
(3分)
(2)要想提高作文得分,最为根本的办法是努力培养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提高自己的思想水平。
(3分)
9、【答案】1、
(1)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2)何方圜(圆)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
(3)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第三周保分题目天天练
(二)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文化传统与民族精神
张岱年
在一个民族的精神发展中,总有一些思想观念,受到人们的尊崇,成为生活行动的最高指导原则。
这种最高指导原则是多数人民所信奉的,能够激励人心,在民族的精神发展中起着主导的作用。
这可以称为民族文化的主导思想,亦可简称为民族精神。
民族精神必须具备两个条件:
一是有比较广泛的影响;二是能激励人们前进,有促进社会发展的作用。
有哪些思想可以称为中国人民的民族精神呢?
我认为,中国的民族精神基本上凝结于《周易大传》的两句名言之中,这就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和“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孔子赞扬“刚毅”。
曾子提倡“宏毅”。
《中庸》有云: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有弗学,学之弗能弗措也;有弗问,问之弗知弗措也;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有弗辨,辨之弗明弗措也;有弗行,行之弗笃弗措也。
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
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
”这就是自强不息精神的体现。
《周易集解》引干宝云:
“凡勉强以进德,不必须在位也。
故尧舜一日万机,文王日昃不暇食,仲尼终夜不寝,颜子欲罢不能,自此以下莫敢淫心合力,故曰自强不息矣。
”后世的有志之士,致力于事业学问,亦莫不尽心竭力,昼夜不懈。
这正是中国传统文化延续发展的思想源泉。
“厚德载物”即以宽厚之德包容万物。
这与“和同之辨”有一定联系。
西周末年史伯区别了和与同,他说:
“夫和实生物,同则不继。
以他平他谓之和,故能丰长而物归之;若以同裨同,尽乃弃矣。
”所谓和即包容不同的事物而保持一定的平衡。
孔子亦说:
“君子和而不同。
”厚德载物有兼容并包之意,这对于文化发展是非常必要的。
在历史上,中国能接受外来文化。
佛教东来,被中国人民所容纳;明末西学东传,亦曾受到中国知识分子重视。
清末顽固派拒绝西学,事实上是违背了中国文化兼容并包的基本精神。
以前曾经有一种比较流行的见解,认为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是“中庸”。
对于这个问题,应略以辨析。
“中庸”观念是孔子提出的,他说“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
民鲜久矣。
”对于中庸的含义无所解释。
但是说“中庸之为德”,而不是说“中庸之为道”,足证中庸是指一种修养境界,而不仅是指一种抽象原则。
孔子又说:
“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
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
”中行是较高的品德,应与中庸同义。
《中庸》篇有云:
“舜其大知也与!
舜好问而好察迩言,隐恶扬善,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其斯以为舜乎!
”所谓执两用中即对于中庸的解释。
孔子尝说:
“过犹不及。
”后儒解释中庸为“无过无不及”,是正确的。
“中庸”观念包含一种认识,即许多事情都有一定限度,超过了这个限度,就和没有达到这个限度一样。
这就是“过犹不及”。
有些事情,确实如此。
如饮食衣着以及睡眠之类,确实是“过犹不及”。
但是,许多事情的限度是随时代的演进而改变的。
例如所谓“君臣之义”,过去认为是必须遵守、不可逾越的。
但是近代西方资产阶级打倒了君权,使人类历史大大前进了一步。
又如中国封建时代排斥所谓奇技淫巧,阻碍了自然科学的进展;近代西方实证科学长足进步,技术远远超过了前代,促进了文化的高度发展。
在历史上,在一定的范围内,超越传统的限度,往往可以实现巨大的飞跃。
如果固守“过犹不及”的中道,就不可能大步前进了。
因此,“中庸”观念,虽然在过去曾经广泛流传,但是实际上不能起推动文化发展的作用。
所以,我认为,不能把“中庸”看做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
(有删改)
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中国的民族精神应是“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不应是“中庸”。
B.“自强不息”激励我们要发愤图强,“厚德载物”告诉我们要仁厚包容。
C.“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一刚一柔,相得益彰,是传统文化中的精华。
D.“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是中国的民族精神,所以对中国人有广泛的影响,促进了社会的发展。
2.下列对“中庸”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在孔子眼里,中庸与中行具有同一含义,是一种高于狂狷的修养境界。
B.中庸是“执两用中”,认为“不及”与“过”都不好,要恰到好处。
C.“中庸”观念在现实中很有道理,但它也可能会使人囿于传统,不利于开拓创新。
D.“中庸”观念,虽然在过去曾经广泛流传,但是实际上不能起推动文化发展的作用,所以要坚决摒弃。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表述与“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不相符合的一项是()
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孔子)
B.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荀子)
C.人生到处知何似?
应似飞鸿踏雪泥。
(苏轼)
D.思想自由,兼容并包。
(蔡元培)
二、语言运用题
4、在下列句子的空缺处依次填入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①这个方案我有充足的论证,引用了很多案例,他说我调查不够,我却____,因为,具有前瞻性的方案,是创意,还没有实施,去哪里调查?
②他说台风要来了,荔枝树上成熟的果子要抓紧采摘,我,年年都有台风,来得快去得也快,没想到今年是特强台风,损失蛮大的。
③潇潇春雨越来越大了,旅游团的人都裹紧了雨衣,可他却光着头让雨淋,而且解开了外衣的扣子,痛痛快快,哼着小曲,地走着。
A.不以为然满不在乎不以为意B.不以为然不以为意满不在乎
C.不以为意不以为然满不在乎D.满不在乎不以为然不以为意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冬日,“九眼贡莲”已进入双节前的黄金采摘期,数名采藕人正穿着防护衣在地里忙着采摘莲藕,将销往四川、陕西、甘肃等地。
B.这家4S店长期占道修车,不仅毁坏了人行道地砖,而且不能让行人、车辆正常通行,给周围群众的日常生活受到了严重影响。
C.建设智慧城市要从解决城市实际问题入手,合理规划管理城镇,打造城市宜居环境,最终增强市民的幸福感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D.进入秦岭,映入眼帘的是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漫山遍野点缀着火红的枫叶,蔚为壮观,这是一幅充满诗情画意的绝美画卷。
6.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人们只知道噪声影响听力,其实噪声还影响视力。
试验表明:
当噪声强度达到90分贝时。
人的视觉细胞敏感性下降,识别弱光反应时间延长;噪声达到95分贝时,有40%的人瞳孔放大,视力模糊;而噪声达到ll5分贝时,多数人的眼球对光亮度的适应都有不同程度的减弱。
。
A.所以,处于噪声环境中长时间地活动,就很容易使人出现眼疲劳、眼痛、眼花和视物流泪等眼损伤现象。
B.因此,人如果长时间处于噪声环境中,就很容易出现眼疲劳、眼痛、眼花和视物流泪等眼损伤现象。
C.所以,眼疲劳、眼痛、眼花和视物流泪等眼损伤现象,对于长时间处于噪声环境的人来说,是很容易产生的。
D.因此,对处于噪声环境中的人来说,时间长了,就很容易产生眼疲劳、眼痛、眼花和视物流泪等眼损伤现象。
7.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2个字。
(5分)
磷是有关生命和思想的物质。
骨头里含有磷,它决定着骨髓细胞的生长和发育。
①,才能使脑细胞正常地工作。
食物里缺乏磷,②。
怪不得身体衰弱的人和康复期的病人,要服用含磷的药物。
磷不但人需要,③。
在开口狭窄的港湾里撒上磷的化合物,就会使细小的水藻和别的微生物很快繁殖生长,鱼的繁殖率也就提高了。
8、对下面这段文字提供的信息进行筛选、整合,给“供给侧结构改革”下定义,不超过65字。
(6分)
“供给侧改革”横空出世,成为近期高层讲话中的高频词。
究竟什么是供给侧结构改革?
“供给侧”与“需求侧”相对应。
需求侧有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三驾马车决定短期经济增长率。
而供给侧则有劳动力、土地、资本、创新四大要素,四大要素在充分配置条件下所实现的增长率即中长期潜在经济增长率。
而结构性改革旨在调整经济结构,使要素实现最优配置,提升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数量。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阿房宫赋》一文中,运用比喻的修辞,以质问的语气,强烈抨击秦统治者残民以自肥的两句是“ , ”。
(2)《离骚》中,用香草做比喻,说明自己遭贬是因为德行高的两句是 , ”
(3)《山坡羊•潼关怀古》中,写作者遥望古都长安看到的悲凉场景的句子是“ , ”
1.D.因果颠倒。
2.D.“要坚决摒弃”错,文中只是说不能把“中庸”看做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
“中庸”有利有弊,对传统文化还是继承发扬,取其利去其弊。
3.C.这句诗表达的是一种人生短暂和无常之感。
4.(3分)13.B【解析】不以为然:
不认为是正确的。
表示不同意或否定。
①句的意思是不同意别人的观点。
不以为意:
不把它放在心上。
表示对人或事抱轻视态度。
②句是说没把别人的话当回事,结果受损失了。
满不在乎:
完全不放在心上。
形容对事情一点也不重视。
③句表现的是别人在意的事,完全不放在心上。
5.(3分)D【解析】A成分残缺,“将销往”前应加上主语“这些莲藕”。
B句式杂糅。
应该为“给周围群众的日常生活造成了严重影响”或“周围群众的日常生活受到了严重影响”。
C搭配不当,“增强”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不能搭配。
6、答:
B
7、示例:
①大脑里含有足够的磷;②就会使整个机体衰弱下去(或“生命体就会衰弱下去?
);③其他生物也需要(或“其他生命体也需要?
)
(写出一处给1分,写出两处给3分,写出三处给5分。
意思答对即可。
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
8、供给侧改革是为调整经济结构、使劳动力、土地、资本、创新四大要素实现最优配置,提升中长期潜在经济增长率而进行的结构性改革。
9、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茝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第三周保分题目天天练(三)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中国人缺少什么?
周国平
中国文化传统中的一个严重弱点,就是重实用价值而轻精神价值。
那么,有没有例外呢?
有的,而且可以说几乎是惟一的一个例外—王国维。
在世纪初的学者中,只有这一个人为精神本身的神圣和独立价值辩护,并立足于此而尖锐地批评了中国文化和中国民族精神的实用品格。
但是,在当时举国求富强的呐喊声中,他的声音被完全淹没了。
我想从一件与北大多少有点关系的往事说起。
1998年,北大热闹非凡地庆祝了它的百年大典。
当时,纯北大人或者与北大沾亲带故的不纯的北大人纷纷著书立说,登台演讲,慷慨陈词,为北大传统正名。
一时间,蔡元培、梁启超、胡适、李大钊、蒋梦麟等人的名字如雷贯耳,人们从他们身上发现了正宗的北大传统。
可是,北大历史上的这件在我看来也很重要的往事却好像没有人提起,我相信这肯定不是偶然的。
北大的历史从1898年京师大学堂成立算起。
1903年,清政府批准了由张之洞拟定的《奏定学堂章程》,这个章程就成了办学的指导方针。
章程刚出台,就有一个小人物对它提出了尖锐的挑战。
这个小人物名叫王国维,现在我们倒是把他封做了国学大师,但那时候他只是上海一家小刊物《教育世界》杂志的一个青年编辑,而且搞的不是国学,而是德国哲学。
当时,他在自己编辑的这份杂志上发表了一系列文章,批评张之洞拟定的章程虽然大致取法日本,却惟独于大学文科中削除了哲学一科。
青年王国维旗帜鲜明地主张,大学文科必须设立哲学专科和哲学公共课。
他所说的哲学是指西方哲学,在他看来,西方哲学才是纯粹的哲学,而中国最缺少,因此最需要从西方引进的正是纯粹的哲学。
王国维是通过钻研德国哲学获得关于纯粹的哲学的概念的。
在20纪初,整个中国思想界都热衷于严复引进的英国哲学,惟有他一人醉心于德国哲学。
英国哲学重功利、重经验知识,德国哲学重思辩、重形而上学,这里面已显示了他们与众不同的精神取向。
他对德国哲学经典原著真正下了苦功,把康德、叔本华的主要著作都读了。
《辨证理性批判》那么难懂的书,他花几年的时间读了四遍,终于读懂了。
在我看来,他研究德国哲学最重要的成就不在某个枝节问题上,诸如把叔本华美学思想应用于《红楼梦》研究之类。
许多评论者把眼光集中于此,实在是舍本求末。
最重要的是,通过对德国哲学的研究,他真正进入了西方哲学的问题之思路,领悟了原本意义上的哲学即他所说的纯粹的哲学应该是什么样子的。
王国维所认为的纯粹的哲学是什么样子的呢?
简单地说,哲学就是形而上学,即对宇宙人生做出解释,以解除我们灵魂中的困惑。
他由哲学的这个性质得出了两个极重要的推论。
其一,既然哲学寻求的是“天下万世之真理,非一时之真理”,那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语言 运用 论述 文本 阅读 第三 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