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笔记整理版.docx
- 文档编号:26293860
- 上传时间:2023-06-17
- 格式:DOCX
- 页数:20
- 大小:267.44KB
认知笔记整理版.docx
《认知笔记整理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认知笔记整理版.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认知笔记整理版
认知笔记整理版
第1章绪论
两个重要的问题:
心理过程是如何发生的?
我们如何知道心理过程是如何发生的?
认知:
研究心理过程mentalprocesses如何产生的,sensoryinputistransformed转化、reduced集中认知资源于一定的刺激上以待进行精细加工、elaborated精细加工、stored存储、recovered复述andused使用。
[即:
编码操作(转换、缩减、添加)&记忆和应用操作(储存、提取、运用)]
认知心理学研究的领域:
知觉、注意、记忆、一般知识组织、表象、语言、问题解决、推理
Eg:
语言产生(心理过程,依赖于认知系统,非常快):
思维表达——概念形成——选择词汇——语法概念、线性顺序(细分的心理结构)
心理表征:
加工时,要转化成心理符号;
【发展简史】
(1879年以前,心理学时而敲敲哲学的大门,时而敲敲生理学的大门)
1879年冯特科学心理学实验室;(内省是指被训练过的观察者仔细地、小心地注意他们自己的感觉,精确地辨别这些感觉,并尽可能客观地报告这些感觉。
)
19世纪艾宾浩斯研究记忆(学习无意义音节,测量重学时节省的时间);
19世纪威廉詹姆斯注重生活中的心理学;
20世纪华生行为主义;(行为主义是一种仅仅依靠客观的、可观察的反应的途径,它强调行为的环境决定性,而不是心理过程。
)
20世纪格式塔心理学顿悟对问题解决的影响;(人有一种将他们所看到的东西组织起来的倾向,“整体大于部分之和”。
顿悟——问题的各个部分最初看起来彼此无关。
然而,随着突然的“顿悟一闪”,各个部分就会配合在一起产生解决办法。
)
1956年9月11日认知心理学的生日;
当代认知心理学的出现:
对行为主义的观点越来越不满——皮亚杰发展心理学(儿童如何发展);
信息加工途径*(心理过程可以解释为,系统从刺激到反应的一系列序列的阶段中,所完成的信息加工。
内部表征:
信息→转化为有意义的符号→脑);
信息加工模型与神经科学模型。
生态学效度(EcologicalValidity):
实验室研究所获得的结果也应该能够适用于现实世界中自然发生的行为。
(认知心理学遭到的批评:
生态学效度低;)
认知科学cognitivescience:
试图回答有关心mind的问题,它考察知识的性质、组成、发展和运用;包括心理学、哲学、语言学、人类学、人工智能和神经科学,甚至是社会学和经济学——跨学科性。
认知神经科学cognitiveneuroscience:
认知活动的神经机制,着重考察大脑的结构和功能是如何解释认知过程的;神经水平和认知概念水平之间架起解释的桥梁(心理学与神经科学的结合)
【认知神经科学研究手段】
①脑损伤病人研究:
左侧颞叶损伤
Eg实验:
元音和辅音可能有不同的加工途径。
(※PPT58?
)
②正电子发射断层摄影术(PET扫描):
任何特定时刻,大脑在其最活跃的区域能量需求最大,血流增加。
PET测量的是血流模式。
(空间分辨率高,但时间分辨率低,因为血流量的改变需要)[视皮层——枕叶,听皮层——颞叶]
③功能性核磁共振成像(fMRI)——血流量
Eg:
DLPFC——背外侧前额叶皮层(参与认知控制),ACC——前扣带回(参与冲突的觉察)(PPT63?
)
④事件相关脑电位(ERP)
ERP波:
V-t图像——延续实时记录电压变化。
[上表示“—”;溯源分析找位置]
(时间分辨率高)
Eg:
脑电位的ERP波:
N400越负,语言的整合性越差;
⑤单细胞记录技术(插电极,但不能穿透细胞的细胞膜)
⑥人工智能artificialintelligenceAI:
计算机模拟computersimulation:
也是认知心理学的测量方法之一(模拟认知过程,看是否合理),但主要的是反应时;不允许任何模糊,程序需要相当精确,而思辨过程则是模糊的;
人工智能和计算机模拟有很大的区别。
纯粹的人工智能是一种探索尽可能高效地完成任务的途径。
然而,计算机程序所采取的策略和人在下象棋时所采用的策略,相似之处实际很少。
【认知加工途径】
平行分布加工途径PDP:
认知过程可以从网络的角度来理解,这种网络把象神经元一样的单元联结在一起;
“分布”:
特定认知过程的神经元分布在大脑的某一相对广泛的区域而不是一个针尖大小的点;
“平行”:
PDP途径的基本特征——许多认知过程基于平行操作而不是序列操作(语言:
语法结构&语义)
当多个节点同时激活时,节点间的联系得到加强,而学习就是建立联系的过程——联系的加强;
【思考题】
如何理解“认知”的含义?
如何理解“心理表征”的含义?
如何看待心理学与神经科学的结合?
如何看待心理学研究中的“机器隐喻”?
第2章知觉
识别过程:
top-down/bottom-upprocessing
Sensation&Perception&Cognition→看成一个连续体。
Sensation——刺激的质量;
Perception——刺激的模式、运动方向;
cognition——服务于更高级目标。
视觉模式识别——模式Pattern:
视觉刺激在空间中的复杂排列方式。
①混战场模型(pandemoniummodel):
Imagedemons:
识别视网膜上的图像,但是是初级的“感觉”;
Featuredemons:
识别视网膜成像的特征;
Cognitivedemons:
加工特征的组合方式;
Decisiondemons:
决定真正的模型到底是哪一个;
②模板匹配模型(template-matchingmodels)
模版——和刺激物相对应的心理表征,认知就是模式和具体的模版的精确匹配过程;
缺点:
现实识别的刺激一定是标准的、可和模版匹配的;
③原型模型(prototypemodel):
原型:
抽象概括出来的本质的核心的东西,刺激物的抽象心理表征(代表这一类物体的各种各样的表征);
相比于上的改进:
极具有代表性;允许微小的差别
④区别性特征模型(distinctive-featuresmodels):
我们对刺激的辨别是在少量特征的基础上进行的。
这些将一个刺激同另一个刺激区别开来的特征叫做区别性特征——识别特征来进行认知;
优点:
特征都很简单,容易接受;数量要远小于模版的数量;特征是可以自己定义的;
(实验证据:
G/C/O/B/9的实验Gibson——共用许多关键特征,被试判断这两个字母是否相同,其潜伏期要长;生物学证据:
因为视觉皮层对方向特征刺激有特异性,视觉系统似乎包含了一些专门的特征觉察器,它们帮助我们对字母和简单模式的某些特征作出识别——featuredetectors特征觉察器)
整体优先效应:
先整体后局部。
(整体和局部不是同一个加工级别的)
(证明的实验:
当要求识别整体时,局部特征的性质,即局部特征是否与整体特征相匹配,并不影响整体的知觉。
然而,当要求识别局部时,整体特征的性质,即整体特征是否与局部特征相匹配,影响局部的知觉)
大脑皮层中加工相同刺激不同方面的分离的神经通路,即what和where通路:
What通路:
颜色、形状等基本特征(即刺激的身份或刺激是什么)。
枕叶视觉皮层→向颞叶下行;
Where通路:
主要负责位置和运动信息的加工。
枕叶→向顶叶上行。
Where的记忆相比于what受老化的影响较小。
计算途径(比如识别一句话中的名词、动词、形容词等)
成分识别理论:
几何离子Biederman(可以再分,而区别性特征不可再分)
[成分识别的理论中,考察了三维形状的分类,这种成分识别理论的基本假设是,一个特定观察角度的物体,可以用一些简单三维形状的排列来表征。
将这些简单的三维形状称作几何离子。
象字母一样,几何离子能够结合成一些有意义的东西。
]
[实验:
完整→成分删除条件(缺少部分几何离子)→没有几何离子是完整的。
时间足够长,可以将不完整的几何离子构建出来,而缺失的几何离子不行。
]
自下而上:
刺激驱动的加工;
自上而下:
概念驱动加工。
过去经验和模式识别Schacter
对于可能图形来说,同先前没有出现过的新图形相比,被试对先前出现过的图形,判断得更快。
对于不可能图形来说,新图形和旧图形判断的潜伏期没有差异。
所进行的上述研究提示,我们能够存储可能图形的结构,因此,过去经验促进了相对快的、自上而下的过程。
然而,由于我们的知觉系统不能对不可能图形作出一致的解释,所以,我们不能存储不可能图形的结构。
展示了各种错觉
光栅实验:
排斥效应(<60°,15°时最大)、吸引效应(60°~90°,75°时最大)
多稳态视觉现象:
神经机制(局部脑区参与还是全部脑区参与)
格式塔原则:
邻近性、相似性、连续性、
知觉组织线索的相对强度:
当几种原则互相矛盾的时候(如邻近性与规则性)
【面孔知觉】
无法识别老外的年龄,是我们自上而下加工带来的误差;
撒切尔夫人倒置实验:
破坏了结构加工,对特征加工无影响。
撒切尔化:
改变面孔中各器官的相对位置,进行一些旋转或倒置;
说明:
对于成功认出某人,结构加工很重要。
(主要差别在结构方面)
倒置效应:
将照片旋转180°不能识别人物是谁;倒置会破坏面孔识别(只存在面孔识别中)结构信息:
面孔部件在整个面孔中的相对位置&面孔部件的间距
撒切尔错觉:
在倒置面孔中,面孔部件的180度改变很难被发现。
恒河猴实验:
看人与动物在认知上的差别。
习惯化(相同的照片,开始看的时间长,后来时间短)&去习惯化(两张倒立ABBA)
说明:
恒河猴与人类似,对于倒立面孔的部分部件180度转换,不能识别。
正立时,破坏的面孔引发更强的电活动反应;倒立时,正常的面孔更强。
面孔失认实验(LH病人):
同正常方位的刺激相比,LH对倒置的刺激识别的更好;当正常方位时,LH的识别成绩都是机遇水平。
实验说明:
LH能可靠地匹配倒置刺激,但不能匹配正常方位刺激。
基于部分的加工通路是完整的,但是,当面对正常方位的刺激时,基于整体的加工通路会对基于部分的加工通路造成干扰。
倒置的刺激不存在这种干扰,所以识别的好。
说明:
两种刺激上所观察到的同样的模式,消弱了有关面孔加工模块性的结论。
?
?
?
N170:
撒切尔画与正常面孔无明显区别。
(时间很短)在意识层面无明显区别,但脑电反应有差别。
对眼睛的知觉能力到10岁左右发育完全,但是对整个面孔的知觉能力一直在发展。
即,对眼睛的加工能力的发展早于整个面孔加工。
复杂的认知加工发展轨迹更慢。
脑成像:
颞叶和枕叶的交界处——梭状回fusiformgyrus,FFA——面孔知觉的脑区;
普通人:
内侧梭状回:
反应强度:
房子>没有脸的骆驼>面孔
外侧梭状回:
反应强度:
面孔>没有脸的骆驼>房子——外侧才是面孔知觉区;
鸟类专家:
看鸟时,FFA也活动——不是面孔特异的脑区,只是对高度熟悉的刺激才会有活动
外侧梭状回:
加工面孔不变的方面;
颞上沟:
加工面孔的可变的方面(眼神,表情,唇读)——顶内沟:
指向空间的注意;听觉皮层:
语言知觉;杏仁核:
情绪;前额叶:
个体身份,名字等;
面孔失认病人(LH病人)损伤的是面孔加工的能力(因为面孔加工差于控制组,但眼睛加工无明显区别)。
但是面孔和眼睛加工没有本质的区别。
PPT99说明什么?
【思考题】
Whatarethefundamentalapproachestoexplainingperception?
Howdoesfaceperceptiondifferfromobjectperception?
Whatarethetwobasicmodelsoffacerecognition?
第3章注意
注意的过程:
施加→转移→解除
注意既可以指向位置,也可以指向客体(蝴蝶)。
自动加工过程(平行的):
容易的、涉及高度熟悉项目的任务中;
控制加工过程(序列的):
困难的或涉及不熟悉项目的任务中。
“红绿×的实验”
特征搜索——平行加工;联合搜索(形状和颜色的结合)——是以序列方式完成的。
注意的好处:
监控和外界环境的相互作用;联系过去和现在;根据过去和现在的情景,控制和计划未来的行动。
注意的三个功能:
信号觉察;选择性注意;分散注意。
前意识:
信息可用,但是在当前觉知之外;必要时候可用。
启动:
先前加工的信息对后来的信息加工造成的影响
启动刺激(先出现的)→目标刺激(后出现的)。
Eg:
医生&护士的实验(结点激活扩散)——语义启动
Stroop效应是一种广泛使用的视觉任务。
当词的印刷颜色与词的意义相冲突,而任务是命名印刷颜色时,被试的反应要慢。
同年青人相比,老年人有较大的Stroop干扰效应。
Stroop干扰量已经被用作估计抑制系统效能的一种指标。
干扰量越大,抑制效能越低。
110-63=47s
心理不应期:
当相继快速呈现两个信号,而且被试必须对两个信号都作快速反应时,被试对第二个刺激的反应时间,依赖于从第一个刺激开始呈现到第二个刺激开始呈现之间的时间差,即刺激呈现差异,简称SOA。
同长SOA相比,当SOA非常短时,被试对第二个刺激的反应要慢。
Welford将这种短SOA条件下,被试对第二个刺激反应的延迟,称作心理不应期(简称PRP)。
双耳分听:
在这种范式中,主试通过耳机,向被试的两耳同时呈现听觉刺激。
通常,到达两耳的是不同的刺激。
然后,要求被试完成一些任务。
在分散注意实验中,研究者要求被试同时注意两个信息;
在选择性注意实验中,指导语告诉被试注意呈现给一只耳朵的信息,忽视同时呈现给另一只耳朵的其他信息。
可以向人的同一只耳朵呈现两个听觉刺激。
这两个刺激可以以不同的声音出现,也可以相同的声音出现。
因为两个听觉刺激到达的是同一只耳朵,因此刺激的空间位置相同;
也可以向人的两只耳朵呈现上述刺激。
一些研究显示,声音之间物理的声学差异和位置的物理分离,均有助于信息选择,其中,最有效的线索是位置的物理分离。
这些结果表明,听者能够选择性地注意具备某些普通物理特征的刺激,同时能够拒绝不具备这些特征的刺激。
【选择性注意的三个经典理论】
过滤器理论(Broadbent):
加工分几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一个过滤器“装置”,有的信息通过,有的信息被阻挡——只能加工到感觉水平,得不到高水平的加工,所以不能达到注意的程度——不注意的不能被识别
(注意选择很早就发生,分心刺激被阻挡在注意大门之外——信息是全或无的过滤)
衰减模型理论(Treisman):
连贯的信号,即使是衰减的信号(影响自下而上的加工)也会被加工到——自上而下的加工;(不被注意的信息会逐渐衰减,每个阶段的物理强度都会衰减,但是不同的信息的阈限不一样,强度降低并不意味着就听不到了)——不注意的,也可以被识别;
关键:
衰减器,而不是过滤器,信息最后都到达语义加工的阶段,只是强度差别很大了;
1)physicalproperties加工刺激的物理属性(如男性/女性声音)——不需要注意,平行的加工。
不包含目标属性的信息会衰减(过滤器理论认为完全阻挡)
2)pattern包含目标属性的信息进行下一个阶段;不包含目标属性的信息再次衰减,可能进入下一个阶段。
3)meanings注意开始发挥作用,集中注意在刺激上(到达了这个阶段的刺激)。
序列加工。
过滤器理论不能解释“鸡尾酒会效应”,衰减理论的解释为:
自己的名字对自己来说,激活的阈限比较低。
缺陷:
不能保证被试没有开小差;
改进:
不想让被试注意的信息呈现很短的时间,让被试来不及注意——得出结论,不注意的不能被识别;
③晚期选择模型(Deutsch)
目标刺激和分心刺激均能够得到高水平的加工,但是报告注意耳。
选择是在反应的阶段做出来的。
只是最重要的信号才会转换到象记忆存储和动作输出这样的过程。
三种理论的比较
过滤器理论:
非注意信息不能通过
衰减理论:
注意与非注意信息均能通过,但非注意信息强度衰减
晚期选择模型:
注意与非注意均得到同样的加工,在反应的时候,选择报告注意的刺激
为探讨瓶颈在哪一位置,平行加工停止,系列加工开始,实验:
非追随耳中的词得到了无意识的语义加工。
GSR——出现在非追随耳中的非注意词不仅通达了语义,而且能够在语义上概括化。
资源理论:
不把注意看成过滤的装置,而是把注意看成Resource。
注意资源是有限的,需要分配给不同的任务。
不同的通道之间分配资源时,干扰很小(如视觉和听觉)。
而同一个通道的信息分配资源时,干扰很大。
(如都为听觉资源)
→说明,至少有某些资源是处理某些通道的。
即有某些加工专用的资源。
特征整合理论:
1)第一阶段:
特征编码。
是分散注意,人利用平行加工,自动地对特征进行登记;
特点:
立即、同时、不需要集中注意的加工;
特征编码:
无关刺激多少不影响目标的编码;
特征地图featuremaps:
颜色、方向、运动、深度的加工;
2)第二阶段:
集中注意,控制加工。
主要进行系列加工,即一次只识别一个客体。
粗略地等同于控制加工。
[特征登记不需要注意,但特征的整合需要注意]
错觉性结合:
进行了第一阶段的登记,但注意没有集中,第二阶段的特征整合出现了问题,特征的不恰当结合——注意就起到了胶水的作用,把对应的特征整合到一起;
我们注意到的信息
我们所忽视的信息
有关信息
无关信息or分心信息
Attention
Inattention
激活*
被动衰退or主动抑制*
Negativepriming负启动:
分心刺激后来再以目标刺激出现,你对它的反应变慢——激活一个你刚刚抑制过的表征,当然要付出代价;
Neill:
红墨水的“绿”,绿墨水的“蓝”
Spreadinginhibition:
抑制也是可以扩散的,语音、语义(DOG,牛&马)、图像表征的抑制都可以扩散;
某实验结论:
知觉相似度越高,反应时越长,脑激活越强。
但是没有一个脑区与语义有关。
“语义的负启动”不符合,发生的是知觉水平的东西,没有发生语义的加工。
负启动的范式negativeprimingparadigm:
Primedisplay启动显示:
先出现的;
Probedisplay探测显示:
后出现的;
Instruction指导语:
明确分心刺激与目标刺激——让被试处于选择性注意的状态;
Stimuli刺激:
words、stroopcolorwords、letters、pictures、color、randomshapes;
Tasks任务:
图片命名、颜色命名、词汇判断(安全和安权哪个是词?
)
Populations人群(抑制功能不好):
儿童、注意缺陷儿童、老年人、强迫症人格、轻度认知障碍、焦虑症、阿兹海默病等;(特殊群体负启动效应数量会减小)
(PPT71)InhibitionandAging
被试任务:
报告实心字母的颜色。
字母本身受抑制or位置受到抑制。
结论:
老化对identity造成影响,对location无影响。
当在被试偏爱的时间进行测验时,年青被试表现出期望的负启动效应。
而测验时间不适宜时,该效应减小并且变为正值。
年老组表现出了同样的规律。
当特别熟悉的信息出现在不适宜的时间时,对它的抑制可能特别困难。
高峰期可能反映了额叶的参与。
抑制加工可能以额叶为中介,抑制随一天中不同时间的改变可能是因为额叶机能的生理节奏变化。
难度下降,没有必要使用抑制机制。
所以单独看狗时,没有抑制。
I条件:
下一次的目标刺激与上一次的分心刺激出现的位置一致;(identity)
C条件:
下一次的目标刺激与上一次分心刺激的颜色一致;(color)
组合条件;
3+3+1——有可能的条件总数;
【研究目的:
抑制,是一成不变的、僵化的,还是灵活的】
实验1:
157s是显示器刷新周期的整数倍;
ABCD4个字母,4个颜色,4个键——先看黄色色块所在位置——再报告黄色的字母的位置?
结果:
L条件——有抑制;
I条件——无抑制;
C条件——有抑制;——有必要抑制分心字母的颜色,因为是靠color来分辨谁是目标刺激,谁是分心刺激;
LI——有比L、C强度弱的抑制;
LC——反应更快了;
IC——有弱的抑制;
LIC——反应更更快了;
实验2:
换个任务:
报告黄色字母是什么;
L——无抑制=无变化
I——无抑制——这个。
。
。
不太好解释
C——无抑制
LI——抑制
LC——无抑制
IC——无变化
LIC——更更快了;
实验3:
更换条件:
nocolorpre-cueing
任务:
报告目标字母是什么;
L——抑制
I——抑制
C——无抑制
LI——抑制
LC——抑制
IC——无变化
LIC——抑制
实验2和实验3的任务是一样的,所以有可比性,仅仅是没有了预警,就有了如此大的变化——抑制是灵活的;
结论:
实验1中,没有必要因为要报告位置,而抑制三者结合的心理表征;而实验3中,由于任务难度的加大,抑制不能精确的指向某一特征,使得不加选择的、弥漫性的抑制——inhibitionisaflexibleprocess;
负启动反转:
(1)Neill(1977)在实验中发现,当使用宽松指导语,即指导语不强调准确时,负启动消失,而出现正启动,这种现象被称作负启动反转。
(2)当指导语强调速度而不是准确时,负启动要反转为正启动。
为什么当对速度的强调超过对准确的强调时,负启动么转为正启动呢?
一种解释是,过分强调速度,将导致被试不可能有足够的时间,来抑制最初被激活的无关信息的表征。
一旦这样的表征后来变得与任务有关,正启动效应就有可能出现,即观察到反转。
Workingmemory=工作记忆=知觉负荷,与选择性注意之间的关系:
实验1:
1、给一组数字串,要求被试报告2后面的数字——1234,低负荷;3124,高负荷;(习惯,就会低负荷了)
2、面孔和名字叠加在一起,要求被试对任命做反应,是明星还是政治家;
3、比较高、低负荷的条件下,被试是否能够清楚的区分目标刺激和分心刺激;
可能的结果:
高负荷条件下——资源少了——有限的资源下,去加工人名;
高负荷条件下——资源少,分不清谁是目标刺激,谁是分心刺激——去加工面孔了;
结果:
数字反应的反应时:
2个的都不太短;
人名的反应时:
干扰效应(面孔对人名的干扰),高负荷下,干扰更大;
而干扰效应,取决于面孔加工的多少和人名加工的质量;所以,不能知道高负荷下,到底是哪一方面造成了大的干扰效应;
结果处理:
以low对highmemoryload作减法,得工作记忆的脑区;
分别在low和highmemoryload条件下,以facepresent对faceabsent作减法,表明选择性注意的脑区;——高负荷条件下,对分心刺激(面孔)加工的多了;
(noattention,nomemory)
返回抑制inhibitionofreturnIOR
通常,有效提示会促进加工,然而,外周提示之后延迟300ms或更长时间,那一位置的目标觉察,不仅没有受到促进,反而变慢,这种效应称为返回抑制(IOR)。
——保证高效的视觉搜索。
外源性视觉定向:
Fixationfram中,有三个方形各自,第一步,左边or右边出现一个变亮的方形,第二步——目标刺激,方形中的星号出现——go按键
(CTOA:
cue线索、target目标刺激、onset刺激出现、a不同步)
可能出现的结果有2种:
有效提示or无效提示;
内源性视觉定向:
利用箭头所指的方向;并且,若2控制20%有效提示、80%无效提示——被试掌握了这一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认知 笔记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