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结构学课程标准江苏卫生健康职业学院.docx
- 文档编号:26293167
- 上传时间:2023-06-17
- 格式:DOCX
- 页数:36
- 大小:23.61KB
人体结构学课程标准江苏卫生健康职业学院.docx
《人体结构学课程标准江苏卫生健康职业学院.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体结构学课程标准江苏卫生健康职业学院.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体结构学课程标准江苏卫生健康职业学院
江苏建康职业学院
《人体结构学》课程标准
二○一二年十月
课程代码
10108
学时
100
适用专业
三年制高职护理
学分
5
课程类型
专业基础课
执笔者
朱劲华、周宾
教研室
人体结构学
课程组
人体结构学教研室教师
审核者
审批者
一、课程性质
人体结构学分为大体解剖和组织学两部分,是研究正常人体各部分形态、结构、位置、毗邻及结构与功能关系的科学。
是医学护理基础教育的奠基和支柱课程。
是后继护理基础课程和临床课程的基础和重要必修课。
二、课程设计思路
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实用型一线护理专业人才的的职业任务为导向,以职业素质培养为基础,突出能力目标,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构建必需、够用、实用的正常人体形态、结构的共同基础。
精选课程内容;注重基础,降低难度,反映前沿,交叉组合。
课程以与人体正常解剖结构相关的护理工作任务为引领,力求淡化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界线,采取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的模式,采用以多媒体讲授法为主要教学手段,运用教具模型、标本、挂图、尸体、案例分析、以问题为中心等多元化教学方法。
努力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护理人才培养的新形势新需求。
三、课程学习目标
(一)与前后课程的联系
人体结构学是医学类护理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扎实的人体结构学知识,是学好其他护理专业课程的前提和保证。
人体结构学的后续课程主要有生理学、病理学、病原微生物和免疫学、护理操作实验等课程。
(二)课程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
(1)掌握人体的分区,各系统器官组成,主要器官位置和形态结构;熟悉系统中各器官毗邻,理解相互间的功能关系,能说出临床常用的骨性和肌性标志。
(2)掌握基本组织、器官的光镜结构;熟悉组织器官的超微结构;了解人胚的早期发育。
(3)了解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的最新进展及临床应用情况。
2.能力目标
(1)通过实验,观察标本、模型、组织切片,寻找解剖结构,能熟练指认基本的人体标本,快速阅读人体图谱,培养学生对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的理解、观察、归纳、判断、记忆能力。
(2)通过实验,能深刻理解人体结构与护理工作的关系;能熟练进行与人体解剖结构相关的护理操作。
(3)通过实验,让学生掌握人体结构的基本知识,为其它基础课和临床课打下坚实的基础,为走向临床铺平道路。
3.素质目标
要使学生具有健全的人格,良好的职业心理素质和职业责任感,职业态度与职业价值观、职业意识与职业情感(同情心、责任心、事业心)。
四、课程学习内容设计与学时分配
按照护理专业课程目标涵盖的工作任务要求,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确定课程内容。
《人体结构学》依据基础医学课程优化组合的原则,将人体解剖学、组织学、胚胎学教学内容有机结合在一起,强调正常人体结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
课程学习内容设计与学时分配表
序号
项目
任务
工作或学习内容及教学要求
教学活动设计
学时
备注
第一部分人体解剖学
1
绪论
运动系统
躯干骨及其连结
肌学
学习内容:
绪论骨总论躯干骨的大体结构及连结
学习要求:
掌握1.解剖常用术语运动系统的组成、功能。
椎间盘胸骨角翼点概念2.骨的形态分类、构造3.关节的基本结构。
熟悉骨的分类和各类骨的形态构造。
观察关节的构造。
椎骨的一般形态和各部椎骨的形态特点。
1.脊柱的各类骨连结。
肋和胸骨的形态。
颅的组成和分部,各部颅骨的名称和位置。
颅底三窝的结构2.上、下肢骨组成及各骨的位置和形态3.上、下肢各骨连结的组成、结构特点、运动形式。
(肩、肘、桡腕、髋、膝、踝关节)。
4.能识别主要肌的位置(咬肌、胸锁乳突肌、斜方肌、三角肌、肱二头肌、背阔肌、竖脊肌、胸大肌、髂腰肌、臀大肌、股四头肌、小腿三头肌等)。
了解1.人体解剖学的定义及其在护理学中的地位2.学习人体解剖学的基本方法3.肌肉注射的部位。
实验一
任务一:
能熟练在活体上触摸和辨认临床上常用的骨性标志的名称和体表投影
任务二:
辨认肩关节、肘关节、髋关节、膝关节标本
任务三:
在活体上讲述肌肉注射的部位
16
2
内脏学
消化系统
学习内容:
消化系统的组成,消化管和消化腺大体结构、位置及毗邻。
学习要求:
掌握1.消化系的组成,上、下消化道的概念2.食管的三个狭窄,胃阑尾直肠肝胆囊的形态和位置。
熟悉口腔的界限和分部,牙的形态和构造。
大唾液腺的位置和开口部位。
1.咽的分部和通邻2.胃的分部,十二指肠的位置、分部。
盲肠、胰的形态、位置3.胆汁的排泄途径。
了解1.口腔的组成和分部2.牙的形态结构、乳牙和恒牙的排列牙式。
3.小肠的分部;空、回肠的结构特点及其区别。
实验二
任务一:
在活体上描述胃、肝的位置、肝、胆囊、阑尾的体表投影
6
3
内脏学
呼吸系统
学习内容:
呼吸系统各器官的大体结构
学习要求:
掌握1.呼吸道的组成,上、下呼吸道的概念;鼻旁窦的位置、开口及临床联2.左、右主支气管的特点和临床意义3.胸膜和胸膜腔的概念。
4.胸膜的分部;胸膜隐窝、胸膜和肺的体表投影5.纵隔的概念。
熟悉1.肺的形态结构、位置和功能2.喉的组成、构造。
了解1.鼻腔的分部及各部的形态结构特点2.喉的位置、喉软骨的组成3.支气管肺段的概念。
实验三
任务一:
在标本上观察呼吸系统各器官的位置、形态、结构和毗邻关系、胸膜、胸膜腔、肋膈隐窝、纵隔。
说出临床上气管异物为什么多易落入右侧主支气管。
4
4
内脏学
泌尿系统
学习内容:
泌尿系统各器官的大体结构
学习要求:
掌握1.泌尿系统的组成和功能2.肾的形态及位置;肾单位的概念、组成和分类;各部结构特点3.输尿管的三个狭窄4.膀胱的形态、位置及毗邻5.女性尿道的形态特点、开口位置与临床意义。
熟悉1.膀胱三角的位置、特点以及临床意义2.输尿管的分部。
了解1.肾的血液循环特点2.肾的三层被膜。
实验四
任务一:
能叙述临床膀胱穿刺的位置。
4
5
内脏学
生殖系统
腹膜
学习内容:
生殖系统各器官的大体结构
学习要求:
掌握1.生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2.男性尿道的分部,前、后尿道
的划分,三个狭窄及两个弯曲的位置与临床意义3.输卵管的形态、位置及分部、结扎部位4.子宫的形态、位置、毗邻及其固定装置。
熟悉1.会阴的概念,广义会阴的境界和分区2.睾丸的形态和位置;前列腺的形态、位置以及毗邻。
附睾和输精管的分部、结扎部位3.腹膜与脏器的关系;腹膜形成的陷凹小网膜、大网膜的位置、分部。
了解1精囊腺的位置和形态2.前列腺的年龄变化和临床联系3.阴囊的形态;阴茎的形态、分部以及组成4.阴道的形态、位置及毗邻5.女性外生殖器的形态特点6.卵巢的形态、位置及固定装置7.乳房的位置、形态、结构及临床意义8.会阴的范围和境界;坐骨直肠窝的位置。
实验五
任务一:
男、女性病人导尿术的应用解剖知识。
任务二:
具备开展女性保健宣教的能力。
6
6
脉管系统
心
血
管
系
统
心
学习内容:
脉管系统概述心的大体结构
学习要求:
掌握1.脉管系统的组成与功能2.心血管系的组成,血液循环、体循环、肺循环的概念3.心的位置、外形;各心腔的形态结构4.心的体表投影。
熟悉1.左、右冠状动脉的起始、分支及分布2.心传导系、心包的形态和构造。
了解1.冠状窦的位置与开口2.心包的组成及临床意义。
实验六
任务一:
能熟练在活体上描述心脏的体表投影,指出心尖的位置。
任务二:
观察心脏大体标本心脏的位置、形态和毗邻关系。
4
7
脉管系统
动脉
学习内容:
脉管系统主要动脉的大体结构
学习要求:
掌握1.主动脉的起始位置和分部。
熟悉1.颈总动脉的起止、行程、分支,上肢下肢动脉的起止、行程、分支2.胸部动脉、腹部动脉、盆腔动脉的起止、行程、分支3.子宫动脉与输尿管的位置关系和临床意义。
了解1.面动脉、颞浅动脉、肱动脉、桡动脉、股动脉、足背动脉的位置及触摸部位2.头、颈、四肢的动脉搏动点及常用压迫止血点3.动脉韧带的位置及临床意义。
实验七
任务一:
辨认主动脉及主动脉弓的分支。
任务二:
在活体上触摸主要动脉搏点及识别其体表投影。
4
8
脉管系统
静
脉
淋
巴
系
统
学习内容:
脉管系统主要浅深静脉的位置
学习要求:
掌握1.头静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的行程,观察大隐静脉的起止、行程、注入部位及临床意义2.胸导管的组成和收集范围;右淋巴导管的组成和收集范围3.下颌下淋巴结、锁骨上淋巴结、腋淋巴结及腹股沟浅淋巴结的位置和收集范围。
熟悉1.四肢浅静脉注入深静脉的位置2.肝门静脉的组成、位置、收集范围3.脾的位置,组织结构及功能4.淋巴结、胸腺的组织结构特点及功能。
了解体循环静脉系统的组成和配布上的特点。
实验八
任务一:
在标本或模型上指出上、下肢浅静脉的名称、行程及注入部位,联系与临床静脉穿刺部位。
任务二:
案例分析门脉高压病人的临床表现。
任务三:
在标本上观察胸导管的起止、位置、注入部位。
4
9
感觉器
视器前庭蜗器
学习内容:
感觉器官
学习要求:
掌握1.眼球屈光系统2.房水产生部位与循环途径3.听觉和位置觉感受器的名称与位置。
熟悉1.眼球壁的分层及分部。
眼睑、结膜和泪器的结构2.耳廓、外耳道的结构。
鼓室、咽鼓管的位置、结构及交通。
了解1.眼睑的形态构造2.骨迷路与膜迷路的位置关系。
实验九
任务一:
请学生互看对方的双眸,辨认角膜、虹膜、瞳孔、结膜和巩膜等结构。
4
10
神经系统
中枢神经
脑脊髓被膜、血管与脑脊液循环
学习内容:
神经系统概述中枢神经
学习要求:
掌握1.神经系统概念及区分,常用术语2.脊髓的位置、外形结构3.脑的分部、脑干的分部、小脑分部、小脑扁桃体、间脑的位置、组成4.大脑分叶、重要的脑回、脑室、基底核5.内囊的位置、分部及其通过的重要纤维束及临床意义6.大脑皮质机能定位7.硬膜外隙、蛛网膜下隙的位置与临床意义8.脑脊液的产生及循环途径。
熟悉1.大脑动脉环的组成、位置及其机能意义2.脑的动脉来源;大脑前、中、后动脉的位置和分布3.侧脑室的位置和分部4.大脑皮质语言区的位置。
了解1.第四脑室的位置、交通2间脑的位置、分部;第三脑室的位置、交通3.脑干内脑神经核的性质、位置和功能4.小脑的内部结构和功能;下丘脑的功能5.硬脑膜的结构、特点;主要硬膜窦的名称、位置和连通6.脊髓动脉供应的来源和分布7.血脑屏障的组成。
实验十
任务一:
在脊髓标本或模型上认出脊髓外形、内部构造(白质、灰质)。
任务二:
案例分析内囊损伤病人的临床表现。
12
11
神经系统
周围神经系统
学习内容:
神经系统概述中枢神经
学习要求:
掌握1.颈丛、臂丛、腰丛、骶丛的位置、主要分支及其分布2.脑神经的名称及序号。
熟悉1.脊神经的组成和纤维成分2.胸神经分布的节段性3.脑神经的位置、分布;纤维成分和功能4.内脏运动神经的结构特点及其与躯体运动神经的主要区别5.正中神经、尺神经、桡神经、股神经、胫神经、腓总神经损伤后的主要表现6.交感干的位置7.神经系统传导通路的概念。
了解1.脑神经连脑部位和出入颅的部位2.每对脑神经损伤后的主要表现3.内脏神经的概念4.交感神经节前(低级中枢)和节后神经元胞体(周围神经节)的所在位置5.副交感神经节前(低级中枢)和节后神经元胞体(周围神经节)的所在部置6.交感、副交感神经分布概况及主要区别。
实验十一
任务一:
案例分析坐骨神经损伤病人的临床表现。
8
第二部分组织胚胎学
12
基本组织
上皮结缔肌、神经组织结构特点
学习内容:
四大基本组织的结构特点和主要功能
学习要求:
掌握1.各种被覆上皮的结构、分布和功能及上皮组织特殊结构的结构特点和功能2.疏松结缔组织的组成、结构和功能、结缔组织的一般特点和分类3.骨骼肌的光镜结构、超微结构和收缩特点4.心肌的光镜结构和超微结构5.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神经纤维的结构
熟悉1.上皮组织的一般特点2.平滑肌的光镜结构3.神经胶质细胞的种类和功能4.神经末梢的种类、结构和功能
了解1.组织结构的立体与其不同切面间的形态关系2.腺上皮的结构特点和功能3.致密结缔组织、网状组织、脂肪组织的基本结构和功能4.肌组织的特点5.神经组织的特点
通过理论讲授、多媒体、数码互动等教学形式让学生认知人体基本组织结构。
实验一
任务一:
学会正确使用光学显微镜,能独立完成光学显微镜观察切片的基本操作
任务二:
在光学显微镜下辨认各类被覆上皮、结缔组织、肌组织、神经组织的结构并绘图
14
13
循环系统
心脏
动脉
静脉
毛细血管
组织结构
学习内容:
循环系统的构成及各部分组织结构
学习要求:
掌握1.循环系统管壁的一般结构2.动脉的结构特点和功能3.毛细血管的一般结构和分类
熟悉心壁的结构
了解静脉的结构特点
通过理论讲授、多媒体、数码互动等教学形式让学生认知心脏、血管的组织结构。
实验一
任务二:
镜下辨认心脏、动、静脉组织结构并绘图
2
14
免疫系统
内分泌系统
胸腺
淋巴结
脾脏
甲状腺
肾上腺
垂体
组织结构
学习内容:
免疫、内分泌系统的构成及各器官的组织结构特点
学习要求:
掌握1.胸腺、淋巴结和脾脏的结构和功能2.甲状腺的光镜结构及其分泌激素的作用3.肾上腺的光镜结构及其分泌激素的作用4.垂体的光镜结构及其分泌或释放的激素的作用
熟悉淋巴组织的存在形式和结构
了解1.淋巴细胞的分类及各类淋巴细胞的功能2.甲状旁腺的结构和功能
自学
15
消化系统
消化管、消化腺组织结构
学习内容:
消化系统的构成及各器官的组织结构特点
学习要求:
掌握1.消化管壁的一般结构
2.胃和小肠的结构特点和功能3.胰腺的结构和功能4.肝细胞、肝小叶的光镜、电镜结构及门管区的结构
通过理论讲授、多媒体、数码互动等教学形式让学生认知消化系统各脏器的组织结构。
实验二
任务一:
镜下辨认食管、胃、空肠、胰腺、肝的组织结构并绘图
4
16
呼吸系统
泌尿系统
气管
支气管
肺泡
肾
组织结构
学习内容:
呼吸、泌尿系统的构成及各器官的组织结构特点
学习要求:
掌握1.气管、支气管的结构和功能2.肺的一般结构、肺泡的超微结构和功能3.肾单位的光镜结构和功能4.球旁复合体的组成、结构和功能
了解1.肾血循环的特点2.集合小管和乳头管的分布及结构3.排尿管道的一般结构
通过理论讲授、多媒体、数码互动等教学形式让学生认知呼吸、泌尿系统各脏器的组织结构。
实验二
任务二:
镜下辨认气管、肺、肾脏的组织结构并绘图
2
17
男性生殖系统
睾丸
组织结构
学习内容:
男性生殖系统的构成及各器官的组织结构特点
学习要求:
掌握1.生精小管的结构,精子发生过程,血-睾屏障2.支持细胞的光镜结构、超微结构及功能3.间质细胞的光镜结构及功能
熟悉睾丸的一般结构
了解1.附睾与输精管的结构2.前列腺的结构和功能
通过理论讲授、多媒体、数码互动等教学形式让学生认知男性生殖系统各脏器的组织结构。
实验二
任务三:
镜下观察睾丸的组织结构并绘图。
1
18
女性生殖系统
卵巢
子宫
组织结构
学习内容:
女性生殖系统的构成、各器官的组织结构;卵巢、子宫的周期性变化特点
学习要求:
掌握1.卵泡生长、发育、成熟过程2.排卵、黄体生成及其功能3.子宫内膜的周期性变化,各期的结构特点及与卵巢功能的关系
熟悉1.卵巢的一般结构2.子宫壁的一般构造
通过理论讲授、多媒体、数码互动等教学形式让学生认知女性生殖系统各脏器的组织结构。
实验二
任务四:
镜下辨认卵巢、子宫的组织结构并绘图
3
19
胚胎学
人体胚胎发育概要
学习内容:
受精的过程;人早期胚胎发育的过程及特点
学习要求:
掌握1.受精的概念、过程和意义2.蜕膜、胎膜和胎盘的结构与功能
熟悉1.精子获能及其意义2.从受精卵到胚胎完成期各周胚生长、分化的主要标志
了解1.双胎、多胎及联胎的形成原因2.先天性畸形的发生原因及预防
自学
总学时
100
五、教学资源
1.教师任教要求任课教师应具有临床医学类本科及以上学历,具备较为完整的医学基础知识和临床知识体系,经过人体结构学专业培训和标本制作辨认培训,能够胜任理论与实验相结合的高职护理专业的人体结构学教学。
对护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工作任务等熟悉,课程设计与护理专业工作任务要求及基础医学、临床护理实践相衔接。
“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指导学生合理学习《人体结构学》课程。
2.教材选用《人体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十二五规划教材)吴金英、申社年、朱劲华主编,江苏科技出版社,2011-08第1版
3.主要学习资料
参考书目:
1)《人体解剖学》文乐军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第2版,2008年。
2)《组织学与胚胎学》邹仲之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第7版,2008年。
3)《组织学与胚胎学彩色图谱》石玉秀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第1版,2010年
4.课程网站建成我院人体结构学网络课程网站,以助学和交流。
网址:
5.实验教学条件
人体结构学实验室现有大型标本陈列室1间、理论实验一体化教室4间、挂图室1间、切片室1间、解剖实验室5间、显微镜室2间及显微数码互动多媒体室2间。
现有标本、模型、尸体、显微镜、显微图像、多媒体教学系统、实物投影仪等仪器。
本课程所需的校内实验条件
序号
实验室名称
主要教学设备配备标准
完成的实验项目
备注
1
解剖学教室
人体解剖模型、骨骼等
各系统形态、位置关系辨认练习
多媒体教室
2
解剖学标本实验室
解剖学肌肉、内脏、神经等标本
肌肉、内脏、神经等形态、位置关系等辨认
3
解剖学标本陈列室
解剖学肌肉、内脏、神经等瓶装标本;电子触摸屏
各系统形态、位置关系观察、练习
4
显微数码互动多媒体室
奥林巴斯显微镜及配套电脑60台,组织切片60套,多媒体教学系统1套
各器官组织切片观察
六、教学评价
1.课程考核
考核性质:
考试课,评价依据是本课程标准规定的课程内容和教学要求。
考核合格,即总评60分及以上,获得规定学分。
2.考核标准
本课程考核是形成性考核:
1)理论成绩的综合评价:
采取闭卷、笔试的方式,以检测解剖学、组织学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为主。
以百分制评分,60分为及格,满分为100分,占总评成绩的70%。
2)实验考核的综合评价:
主要检测动手能力、实验操作的积极性和独立性。
形式为标本指认占总评成绩的15%,组织学实验报告占总评成绩的5%。
3)平时成绩的综合评价:
主要为课堂回答问题情况,占总成绩比例10%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体 结构 课程标准 江苏 卫生 健康 职业学院
